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风险投资能促进高新技术企业的技术创新吗?——基于中国创业板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68
1
作者 《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71-77,共7页
本文以中国创业板高新技术企业为样本,实证检验了风险投资与技术创新的关系。研究发现,风险投资的参与并不能为高新技术企业带来更多技术创新资源,也不能促使高新技术企业创造更多技术创新成果和效益,风险投资未能促进高新技术企业的技... 本文以中国创业板高新技术企业为样本,实证检验了风险投资与技术创新的关系。研究发现,风险投资的参与并不能为高新技术企业带来更多技术创新资源,也不能促使高新技术企业创造更多技术创新成果和效益,风险投资未能促进高新技术企业的技术创新。这一结论与利用创业板的融资功能,提升我国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政策初衷不符。为了提升风险投资对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创业板监管当局应当以技术创新和成长性为尺度,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创业板发行审核、保荐、新股询价、股票禁售以及退市等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投资 创业板 高新技术企业 技术创新
原文传递
核准制与注册制:助长IPO泡沫还是抑制IPO泡沫?——以创业板为例 被引量:34
2
作者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88-94,共7页
核准制与注册制属于两种不同的股票发行审核制度模式。核准制对IPO实行实质审核,体现了行政权力在IPO发审上的主导地位和决定性作用。这种以"人治"为主的制度模式,容易滋生权力寻租,实质审核的准确性亦存在偏差,发审效率偏低... 核准制与注册制属于两种不同的股票发行审核制度模式。核准制对IPO实行实质审核,体现了行政权力在IPO发审上的主导地位和决定性作用。这种以"人治"为主的制度模式,容易滋生权力寻租,实质审核的准确性亦存在偏差,发审效率偏低,制约了股市资源的优化配置,是催生和加剧股市IPO泡沫的根源。注册制以市场为导向,对IPO实行形式审核,将实质审核交给投资者,从制度上消除权力寻租,彻底摆脱"人治"给IPO发审带来的种种干扰,发审效率较高,有利于促进股市资源的优化配置。注册制以信息披露为中心,强化IPO信息披露,通过严格执法,有效抑制IPO造假欺诈行为,降低IPO过程的信息不对称,促进IPO合理定价,能够有效遏制IPO泡沫的形成。因此,从核准制过渡到注册制,使我国股票发行审核制度从传统"人治"真正迈向"市场化",必将有效抑制我国股市IPO泡沫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票发行审核制度 核准制 注册制 IPO泡沫 创业板
下载PDF
中小型科技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风险控制 被引量:25
3
作者 《经济纵横》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13-116,共4页
我国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试点已历时2年,但至今融资达成额度仍然偏低。这与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大、银行参与积极性不高密切相关。本文基于银行视角,探讨如何有效管控银行参与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风险。银行作为控制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 我国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试点已历时2年,但至今融资达成额度仍然偏低。这与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大、银行参与积极性不高密切相关。本文基于银行视角,探讨如何有效管控银行参与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风险。银行作为控制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的主体,需要实行严格的贷前调查和贷后跟踪管理,及时发现潜在风险;做好信贷风险评估,按风险级别和知识产权价值来设定差别质押率,使质押率设置更加科学;注重直接质押和间接质押方式的配合使用,通过第三方担保降低风险;灵活运用知识产权质押与实物抵押捆绑的融资模式,分散、降低风险;选择高水平的评估机构,实行交叉评估,合理确定知识产权评估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型科技企业 知识产权质押融资 融资风险 风险控制
原文传递
风险投资对我国创业板公司业绩增长的影响 被引量:25
4
作者 《财经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0-58,共9页
本文以2010年10月30日前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的134家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风险投资对创业板公司业绩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有风险投资背景的公司业绩增长显著高于无风险投资背景公司,表明风险投资的介入对创业板公司的业绩增长起到... 本文以2010年10月30日前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的134家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风险投资对创业板公司业绩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有风险投资背景的公司业绩增长显著高于无风险投资背景公司,表明风险投资的介入对创业板公司的业绩增长起到一定促进作用;但随着风险投资参与度的增大,创业板公司的业绩增长并未出现明显提升,相反,当风险投资持股比例超过30%后,创业板公司的业绩增长状况明显变差,这表明我国风险投资的运营与发展尚未成熟,创业企业对风险投资的引入应当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投资 创业板公司 业绩增长
原文传递
基于注册制视角的上市公司退市制度改革研究 被引量:20
5
作者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08-119,共12页
注册制的本质是发行市场化,在注册制下,上市公司退市制度必须适应高度市场化的要求,为注册制高效运行提供有力支撑。我国上市公司退市制度历经五大发展阶段,制度体系日臻完善,但仍然存在制度体系不健全、强制退市指标过于宽松、投资者... 注册制的本质是发行市场化,在注册制下,上市公司退市制度必须适应高度市场化的要求,为注册制高效运行提供有力支撑。我国上市公司退市制度历经五大发展阶段,制度体系日臻完善,但仍然存在制度体系不健全、强制退市指标过于宽松、投资者合法权益保护不到位、尚未实现退市常态化等问题。为适应未来推进实施注册制的需要,我国上市公司退市制度改革应当以投资者合法权益保护为中心,着力完善退市制度体系,夯实主动退市和强制退市制度基础,提升强制退市制度对证券违法违规行为的震慑力,同时做好强制退市制度与发行上市制度及重新上市制度的衔接,推动实现上市公司退市常态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册制 退市制度变迁 退市制度问题 退市制度改进
下载PDF
风投介入、风投声誉与创业板公司的成长性 被引量:16
6
作者 《财贸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7-64,共8页
本文以2010年12月31日前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的153家公司为研究样本,重点考察风险投资介入与风险投资声誉对创业板公司成长性的影响。研究发现:(1)风投背景公司的短期成长性显著高于无风投背景公司,而两类公司的长期成长性无显著差异,表... 本文以2010年12月31日前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的153家公司为研究样本,重点考察风险投资介入与风险投资声誉对创业板公司成长性的影响。研究发现:(1)风投背景公司的短期成长性显著高于无风投背景公司,而两类公司的长期成长性无显著差异,表明风投的介入,主要促进了创业板公司的短期成长性;(2)风投参与度的高低,对创业板公司的短期成长性和长期成长性均不构成显著影响,提高风投的参与度,并不能提升创业板公司的成长性;(3)高声誉风投支持公司的短期成长性显著高于低声誉风投支持公司,而两类公司的长期成长性无显著差异,表明风投声誉只对创业板公司的短期成长性起到促进作用。本文的结果表明,我国风险投资片面重视创业板公司的短期成长性,而对其长期成长性缺乏关注和推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投资 风险投资声誉 创业板公司成长性 创业板制度
原文传递
承销商声誉、融资超募与超募资金使用效率——基于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15
7
作者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7-57,共11页
文章以2010年12月31日前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的153家公司为研究样本,重点考察承销商声誉对创业板公司IPO融资超募以及超募资金使用效率的影响。通过对高声誉承销商和低声誉承销商影响效果的实证分析发现:(1)承销商声誉与融资超募呈显著... 文章以2010年12月31日前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的153家公司为研究样本,重点考察承销商声誉对创业板公司IPO融资超募以及超募资金使用效率的影响。通过对高声誉承销商和低声誉承销商影响效果的实证分析发现:(1)承销商声誉与融资超募呈显著正相关关系。高声誉承销商支持公司的IPO融资能力更强,能够获得更高的超募率和更多的超募资金,因而融资超募更为严重;(2)承销商声誉与超募资金使用效率呈负相关关系。高声誉承销商支持公司的超募资金使用效率,明显低于低声誉承销商支持公司,表明高声誉承销商支持公司非效率使用超募资金的倾向更加突出。研究表明,在我国资本市场尚不成熟的背景下,承销商声誉机制的约束作用难以得到有效发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承销商声誉 IPO融资超募 超募资金使用效率 创业板
原文传递
企业期间费用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14
8
作者 《商业会计(上半月)》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47-48,共2页
期间费用预算是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企业对预算期内开展经营管理活动所发生的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所做的计划安排。通过开展期间费用预算管理,可以帮助企业控制或削减费用,获取更大的利润。目前,我国企业在期间... 期间费用预算是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企业对预算期内开展经营管理活动所发生的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所做的计划安排。通过开展期间费用预算管理,可以帮助企业控制或削减费用,获取更大的利润。目前,我国企业在期间费用预算管理方面仍然存在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改进和提高。本文对此作一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费用预算管理 企业控制 全面预算管理 经营管理活动 销售费用 计划安排 财务费用 管理费用
下载PDF
风险投资对我国创业板IPO泡沫的影响 被引量:14
9
作者 《经济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86-94,共9页
考察风险投资对创业板IPO泡沫的影响,研究发现:(1)有风险投资背景公司的IPO泡沫显著小于无风险投资背景公司,表明风险投资对创业板公司IPO泡沫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同时也表明风险投资能够缓解IPO过程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从而为认证理论和... 考察风险投资对创业板IPO泡沫的影响,研究发现:(1)有风险投资背景公司的IPO泡沫显著小于无风险投资背景公司,表明风险投资对创业板公司IPO泡沫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同时也表明风险投资能够缓解IPO过程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从而为认证理论和逐名理论提供了强有力的实证支持;(2)在对有风险投资背景公司做深入分析后发现,风险投资参与度与创业板公司IPO泡沫显著正相关,参与的风险投资机构越多,风险投资持股比例越大,则创业板公司的IPO泡沫越严重。分析表明,虽然风险投资具有一定的抑制创业板公司IPO泡沫的能力,但是这种能力的发挥有赖于风险投资者树立价值投资理念,也有赖于管理层对风险投资行业的引导和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投资 风险投资参与度 创业板IPO泡沫 泡沫影响机理 创业板公司
原文传递
我国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问题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经济纵横》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8-60,共3页
本文研究我国国有企业在经营者激励方面存在的问题及主要原因,阐述解决我国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 经营者 激励 问题 对策
原文传递
中小型科技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障碍分析 被引量:9
11
作者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91-94,共4页
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是一种新型的融资模式,国家知识产权局先后批复了3批次共16个城市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试点。与传统实物抵押融资模式相比,开展试点以来,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达成额度仍然很小,无法有效缓解中小型科技企业的实际资金困难... 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是一种新型的融资模式,国家知识产权局先后批复了3批次共16个城市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试点。与传统实物抵押融资模式相比,开展试点以来,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达成额度仍然很小,无法有效缓解中小型科技企业的实际资金困难。研究发现,制约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障碍主要来自六个层面,包括:银行出于规避和控制融资风险,捂紧钱袋子;企业融资条件缺乏,且过高的融资成本打击企业融资积极性;政府财政力量不足,削弱其对融资的推动作用;融资平台过窄,知识产权评估难、变现难依然存在;知识产权融资的相关法律与制度缺乏;知识产权保护不力,知识产权侵害案件频发。因此,只有消除上述障碍,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才能走出试点,回归常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型科技企业 知识产权质押融资 融资障碍
下载PDF
中小型科技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困境与拓展 被引量:7
12
作者 《求索》 CSSCI 2012年第5期34-36,共3页
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是一种新型的融资模式,由国家知识产权局主导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试点已历时三年多。虽然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试点取得了破冰进展,但全国性的融资困境依然存在。究其缘由,多重障碍是主因,而银行惜贷是核心因素。知识产权质... 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是一种新型的融资模式,由国家知识产权局主导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试点已历时三年多。虽然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试点取得了破冰进展,但全国性的融资困境依然存在。究其缘由,多重障碍是主因,而银行惜贷是核心因素。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走出困境,回归常态,需要强化政府部门对知识产权融资的引导和扶持,完善中小型科技企业获取银行融资的条件,高效管控银行的融资风险,建立完善知识产权评估制度和知识产权交易市场体系,并着力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型科技企业 知识产权质押融资 融资困境
原文传递
金融危机下我国企业经营性现金流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6
13
作者 《会计之友》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5-36,共2页
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企业存在现金流普遍"吃紧"、现金流净额同比大幅下降、现金流趋势与企业利润增长背离等问题。应对金融危机冲击,改善经营性现金流状况,需要企业实施稳健的财务策略,建立经营性现金流预算制度,实施... 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企业存在现金流普遍"吃紧"、现金流净额同比大幅下降、现金流趋势与企业利润增长背离等问题。应对金融危机冲击,改善经营性现金流状况,需要企业实施稳健的财务策略,建立经营性现金流预算制度,实施经营性现金流预警及控制,减少应收账款和存货,降低生产经营成本,运用延期支付手段,并积极开展对外融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危机 经营性现金流 现金流问题 对策
下载PDF
控股股东持股比例与上市公司违规行为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学术交流》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33-136,共4页
有学者认为,股权过于集中不利于上市公司治理,呼吁进行股权多元化改革,降低控股股东持股比例。但研究表明,股权分散组公司的违规行为比股权集中组公司和股权高度集中组公司的严重,降低控股股东的持股比例未能有效遏制上市公司违规行为... 有学者认为,股权过于集中不利于上市公司治理,呼吁进行股权多元化改革,降低控股股东持股比例。但研究表明,股权分散组公司的违规行为比股权集中组公司和股权高度集中组公司的严重,降低控股股东的持股比例未能有效遏制上市公司违规行为的发生;而且,控股股东持股比例的高低与受公开谴责上市公司的违规行为方式之间并不显著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股股东 持股比例 违规行为 违规方式
下载PDF
IPO估值泡沫推动了创业板公司的高管辞职套现吗 被引量:4
15
作者 《当代财经》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22-128,F0003,共8页
我国创业板自推出以来,上市公司IPO估值泡沫严重泛滥,高管"扎堆"辞职套现,已招致社会的广泛质疑和批评。而这两种现象之间是否存在着某种关联?基于创业板上市公司经验数据的研究显示,IPO估值泡沫越大,则上市公司发生高管辞职... 我国创业板自推出以来,上市公司IPO估值泡沫严重泛滥,高管"扎堆"辞职套现,已招致社会的广泛质疑和批评。而这两种现象之间是否存在着某种关联?基于创业板上市公司经验数据的研究显示,IPO估值泡沫越大,则上市公司发生高管辞职套现的可能性越大,高管辞职套现的人数越多,首次发生高管辞职套现的时间也越短。研究结果表明,IPO估值的严重泡沫化,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创业板公司高管辞职套现的欲望,进而加剧了创业板市场的高管辞职套现风潮。因此,治理的根源在于变革创业板IPO制度,促使IPO估值回归合理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PO估值泡沫 高管辞职套现 创业板公司
原文传递
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企业经营性现金流问题透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64-166,共3页
经营性现金流是评价企业获取现金流量能力、偿还能力和支付能力的重要财务指标。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在经营性现金流方面,我国企业存在现金流普遍"吃紧"、现金流净额同比大幅下降、现金流趋势与企业利润增长背离等问题。问题... 经营性现金流是评价企业获取现金流量能力、偿还能力和支付能力的重要财务指标。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在经营性现金流方面,我国企业存在现金流普遍"吃紧"、现金流净额同比大幅下降、现金流趋势与企业利润增长背离等问题。问题的深层次原因是我国企业自身经营管理缺陷与国际金融危机的双重影响,而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则是导致2008年以来我国企业经营性现金流出现异常的直接因素。国际金融危机既恶化我国企业经营性现金流的经济大环境,造成企业盈利能力、现金获取能力下降,现金回收困难,致使经营性现金的流入量减少;同时又造成企业经营成本上升,导致经营性现金的流出量增大,进而使经营性现金流出现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危机 经营性现金流 现金流危机
下载PDF
应对反倾销——我国企业面临的共同课题 被引量:1
17
作者 《前沿》 2002年第4期9-12,共4页
关键词 反倾销 WTO 中国企业 应诉 出口经营秩序 预警机制 贸易保护
原文传递
约束机制的新模式——国有企业经营者问责制的构建 被引量:2
18
作者 《生产力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02-205,共4页
文章从分析当前我国国有企业经营者约束问题入手,提出构建国有企业经营者问责制的设想,界定了国有企业经营者问责制的内涵,指出了建立国有企业经营者问责制的重要意义,并着重阐述了国有企业经营者问责制的基本框架和需要注意的几个重要... 文章从分析当前我国国有企业经营者约束问题入手,提出构建国有企业经营者问责制的设想,界定了国有企业经营者问责制的内涵,指出了建立国有企业经营者问责制的重要意义,并着重阐述了国有企业经营者问责制的基本框架和需要注意的几个重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营者 约束机制 问责制
下载PDF
注册制改革推进路径比较与借鉴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安兰 《财会通讯》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8期158-162,共5页
实施注册制需要具备相应的制度基础及条件,而我国证券市场在法律法规、监管制度、监管执法、中介机构履责、投资者保护等方面仍然存在不少问题,现有制度基础及条件并不支持我国证券市场马上全面步入注册制时代。文章通过借鉴境外成熟资... 实施注册制需要具备相应的制度基础及条件,而我国证券市场在法律法规、监管制度、监管执法、中介机构履责、投资者保护等方面仍然存在不少问题,现有制度基础及条件并不支持我国证券市场马上全面步入注册制时代。文章通过借鉴境外成熟资本市场的成功经验并结合我国证券市场制度,提出应当坚持"谨慎渐进,分步实施"的总原则,分别设置改革过渡期、试验期和全面实施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册制 注册制改革 注册制路径规划 渐进式改革
下载PDF
政治关系如何推动创业板公司的IPO估值泡沫 被引量:2
20
作者 《财经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1-50,共10页
现有研究表明,民营企业政治关系具有突破政府管制壁垒,提升民企竞争力的积极意义,然而,民营企业寻求政治关联,是否会给市场带来负面效应?本文以2011年4月7日前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的200家公司为研究样本,重点考察政治关系对创业板公司IP... 现有研究表明,民营企业政治关系具有突破政府管制壁垒,提升民企竞争力的积极意义,然而,民营企业寻求政治关联,是否会给市场带来负面效应?本文以2011年4月7日前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的200家公司为研究样本,重点考察政治关系对创业板公司IPO估值泡沫的影响。研究发现:(1)有无政治关系与IPO估值泡沫显著正相关,有政治关系公司的IPO估值泡沫显著大于无政治关系公司;(2)政治关系强度与IPO估值泡沫显著正相关,政治关系越强,创业板公司的IPO估值泡沫越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关系 IPO估值泡沫 创业板公司 政府管制 负面效应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