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7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复合PCR法检测猪圆环病毒 被引量:53
1
作者 芦银华 德胜 +1 位作者 戴亚斌 《中国兽医科技》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8-9,共2页
根据基因库中猪圆环病毒 (PCV)的基因序列设计引物 ,建立复合PCR方法 ,对 2株PK 15细胞进行了PCV检测。结果 2株PK 15细胞都可扩增出PCV 1的基因片段 ,其中 1株还扩增得到了PCV 2的DNA片段。由此可见 ,应用设计的引物进行复合PCR快速检... 根据基因库中猪圆环病毒 (PCV)的基因序列设计引物 ,建立复合PCR方法 ,对 2株PK 15细胞进行了PCV检测。结果 2株PK 15细胞都可扩增出PCV 1的基因片段 ,其中 1株还扩增得到了PCV 2的DNA片段。由此可见 ,应用设计的引物进行复合PCR快速检测PCV是可行的 ,这为PCV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圆环病毒 猪肾传代细胞 复合PCR 检测
下载PDF
应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检测猪圆环病毒抗体 被引量:55
2
作者 芦银华 谈国蕾 +2 位作者 华修国 德胜 《中国兽医科技》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19-20,共2页
用猪肾传代细胞系PK 15增殖猪圆环病毒 2型 (PCV 2 )毒株制备抗原 ,建立了检测PCV抗体的间接免疫荧光试验 (IFA)。应用该方法对 64份临床送检血清样品进行了检测。结果 ,3 8份血清呈现PCV抗体阳性 (5 9% )。IFA方法的建立为临床上进行PC... 用猪肾传代细胞系PK 15增殖猪圆环病毒 2型 (PCV 2 )毒株制备抗原 ,建立了检测PCV抗体的间接免疫荧光试验 (IFA)。应用该方法对 64份临床送检血清样品进行了检测。结果 ,3 8份血清呈现PCV抗体阳性 (5 9% )。IFA方法的建立为临床上进行PCV流行病学调查及相关疾病的诊断提供了另一种检测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 间接免疫 荧光试验 圆环病毒 抗体
下载PDF
鸭副粘病毒强毒株的分离和鉴定 被引量:50
3
作者 张训海 朱鸿飞 +5 位作者 韩北芳 王旋 赵家龙 朱志海 孙素强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01年第10期24-26,共3页
采用鸡胚接种法从安徽凤阳某患病肉鸭群中分离到一株病毒。该毒株对鸡红细胞具有凝集性,并可被康复鸭鸭血清和NDV阳性抗血清所抑制,而不能被禽流感标准阳性血清抑制,结合血清中和鸡胚接种试验。病毒回归试验和免疫防治效果的研究... 采用鸡胚接种法从安徽凤阳某患病肉鸭群中分离到一株病毒。该毒株对鸡红细胞具有凝集性,并可被康复鸭鸭血清和NDV阳性抗血清所抑制,而不能被禽流感标准阳性血清抑制,结合血清中和鸡胚接种试验。病毒回归试验和免疫防治效果的研究结果,确认为鸭副粘病毒。参照国际上规定的新城疫病毒毒力判定的标准及其方法,测定该分离株的鸡胚最小致死量平均死亡时间(MDT)、1日龄鸡脑内接种致病指数(ICPI)和6周龄鸡静脉内接种致病指数(WPI)分别为48.9h、1.80和2.45。表明该鸭副粘病毒分离株具有新城疫病毒(NDV)速发型相类似的毒力,属强毒力毒株,并定名为WF00D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粘病毒 分离 毒株 鉴定
下载PDF
猪圆环病毒2型、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及猪细小病毒混合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60
4
作者 贾赟 芦银华 +2 位作者 张素芳 周斌 《中国病毒学》 CSCD 2004年第5期467-470,共4页
根据GenBank上发表的PRRSVORF7、PPVVP2及PCV的基因组序列设计合成引物,建立了分别用于检测PRRSV、PPV和PCV的RT-PCR、PCR及复合PCR方法。应用建立的复合PCR方法对送检的127份病料进行了PCV的检测,对鉴定为PCV2阳性的67份病料再分别进行... 根据GenBank上发表的PRRSVORF7、PPVVP2及PCV的基因组序列设计合成引物,建立了分别用于检测PRRSV、PPV和PCV的RT-PCR、PCR及复合PCR方法。应用建立的复合PCR方法对送检的127份病料进行了PCV的检测,对鉴定为PCV2阳性的67份病料再分别进行PRRSV和PPV的检测,以确定猪群中PCV2与PRRSV和/或PPV混合感染情况,结果表明,35份样品表现为PRRSV与PCV2混合感染,占样品总数的52.3%;18份样品表现为PCV2与PPV混合感染,占26.9%。另外,还有一定比例的三重感染,共5个样品,占7.5%。由此可见,猪群中PCV2与PRRSV及PPV混合感染比较普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圆环病毒2型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 猪细小病毒 混合感染
下载PDF
猪圆环病毒2型及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病毒的快速检测 被引量:53
5
作者 芦银华 许立华 +4 位作者 华修国 谈国蕾 黄伟坚 德胜 《中国病毒学》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84-186,共3页
According to the published genome sequences of Porcine circovirus type 2 (PCV2) and 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 (PRRSV), primers were designed and PCR, RT-PCR were set up for the detection of P... According to the published genome sequences of Porcine circovirus type 2 (PCV2) and 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 (PRRSV), primers were designed and PCR, RT-PCR were set up for the detection of PCV2 and PRRSV, respectively. With the established methods, 38 clinical samples from the respiratory disease pigs were detected for the presence of PCV2 and PRRSV. Th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22 samples were positive for PCV2, 27 samples were positive for PRRSV and among the above positive samples, 18 samples were positive for both viruses. The data obtained in the present study indicated that PCV2 and PRRSV maybe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course of the development of respiratory disea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圆环病毒2型 猪繁殖呼吸综合症病毒 共感染 检测 呼吸道疾病 PCR RT-PCR
下载PDF
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国内分离毒株的分子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量:23
6
作者 德胜 潘杰彦 +2 位作者 曹瑞兵 戴亚斌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49-153,共5页
选择9个来自我国不同地区的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地方毒株,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分别扩增出它们的完整S1基因,再将各扩增产物与T载体连接转化,筛选出相应毒株的阳性克隆,采用双脱氧链终止法测定基因序列。将这些国内分离毒... 选择9个来自我国不同地区的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地方毒株,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分别扩增出它们的完整S1基因,再将各扩增产物与T载体连接转化,筛选出相应毒株的阳性克隆,采用双脱氧链终止法测定基因序列。将这些国内分离毒株、我国常用疫苗毒株和国际上其他血清型的代表参考毒株一起,用DNAstar软件分别进行基因与氨基酸系统发生进化关系分析,结果将这些毒株分成3群:Ⅰ群内的毒株与疫苗毒株H120和M41的同源性很高,Ⅱ群内的毒株与其他毒株的同源性较低,Ⅲ群内的毒株与疫苗毒株有一定的同源性。3个群的毒株以疫苗毒株H120为核心,形成进化距离的梯度,提示弱毒疫苗的使用可能是我国IBV流行毒株的主要来源之一。分析结果还显示,我国IBV的分离毒株没有明显的时间和地理分布规律可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IBV 国内分离毒株 分子流行病学 序列发生进化关系 冠状病毒
下载PDF
猪γ干扰素的基因克隆、改造、表达及活性测定 被引量:32
7
作者 曹瑞兵 周斌 +1 位作者 德胜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71-75,共5页
提取经ConA诱导培养的猪外周血白细胞总RNA ,RT -PCR扩增出猪IFN -γ基因并克隆到pGEM -T -easy载体 ,测序结果表明扩增片段是含有信号肽的猪IFN -γ的完整基因。设计 1对引物亚克隆猪IFN -γ成熟蛋白基因并对其5′端前 2个稀有密码子... 提取经ConA诱导培养的猪外周血白细胞总RNA ,RT -PCR扩增出猪IFN -γ基因并克隆到pGEM -T -easy载体 ,测序结果表明扩增片段是含有信号肽的猪IFN -γ的完整基因。设计 1对引物亚克隆猪IFN -γ成熟蛋白基因并对其5′端前 2个稀有密码子进行大肠杆菌偏嗜性改造。经测序鉴定后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RLC ,并实现在大肠杆菌中的高效表达。表达产物以包涵体形式存在 ,经 7mol·L-1盐酸胍的变性液溶解及 0 5mol·L-1盐酸胍复性液复性处理 ,表达产物进行脱盐、凝胶层析纯化。细胞病变抑制法测定结果表明 ,重组猪IFN -γ具有较高的干扰素活性 ,约为 4 5× 10 6U·m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Γ干扰素 基因克隆 基因改造 基因表达 活性 细胞病变抑制法
下载PDF
三种猪繁殖障碍性病毒混合感染的分子生物学调查 被引量:34
8
作者 许立华 王玲 +1 位作者 芦银华 《中国兽医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40-43,共4页
根据GenBank登录的PRRSVORF7、PCV 2ORF1基因及PRVTK基因的核苷酸序列设计合成引物 ,建立了分别用于检测PRRSV、PRV及PCV 2的RT PCR及PCR方法。应用该方法对 77份可疑病料进行了检测 ,以调查猪群中PCV 2与PRRSV和 (或 )PRV混合感染情况... 根据GenBank登录的PRRSVORF7、PCV 2ORF1基因及PRVTK基因的核苷酸序列设计合成引物 ,建立了分别用于检测PRRSV、PRV及PCV 2的RT PCR及PCR方法。应用该方法对 77份可疑病料进行了检测 ,以调查猪群中PCV 2与PRRSV和 (或 )PRV混合感染情况。结果表明 ,2 4份样品表现为PRRSV与PCV 2混合感染 ,占样品总数的 31.2 % ;17份样品检测为PRRSV与PRV混合感染 ;9份样品表现为PCV 2与PRV混合感染 ,占 11.7% ;另外 ,还有一定比例的三重感染 ,共 8个样品 ,占 10 .4 %。结果显示 ,猪群中PRRSV、PRV与PC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繁殖障碍 混合感染 猪生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 伪狂犬病病毒 猪圆环病毒
下载PDF
一种敏感的禽流感病毒快速定型双扩散法 被引量:18
9
作者 赵增连 +1 位作者 林祥梅 蔡宝祥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308-308,291,共2页
一种敏感的禽流感病毒快速定型双扩散法赵增连陈溥言林祥梅蔡宝祥(南京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南京210095)目前,关于禽流感病毒(AIV)的诊断、鉴定方法很多,如,病毒中和试验(VN)、酶联免疫吸附技术(ELISA)、抗... 一种敏感的禽流感病毒快速定型双扩散法赵增连陈溥言林祥梅蔡宝祥(南京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南京210095)目前,关于禽流感病毒(AIV)的诊断、鉴定方法很多,如,病毒中和试验(VN)、酶联免疫吸附技术(ELISA)、抗原捕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DA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感病毒 诊断 双向扩散
下载PDF
专一识别脱落酸甲酯的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与应用 被引量:26
10
作者 周燮 郑志富 +1 位作者 章迪 《植物生理学报(0257-4829)》 CSCD 1996年第3期284-290,共7页
专一识别2-顺(S)ABA甲酯的单克隆抗体来源于以ABA分子中的1-COOH为偶联位点合成的免疫原。它与游离态ABA和结合态ABA葡萄糖酯的交叉反应仅分别为1%与3.5%,而与ABA类似物,如2-顺-黄质醛、紫黄质以... 专一识别2-顺(S)ABA甲酯的单克隆抗体来源于以ABA分子中的1-COOH为偶联位点合成的免疫原。它与游离态ABA和结合态ABA葡萄糖酯的交叉反应仅分别为1%与3.5%,而与ABA类似物,如2-顺-黄质醛、紫黄质以及ABA的2-反式异构体和(R)-对映体则无交叉反应。利用该抗体建立的高度灵敏和精确的ABAme酶联免疫测定法,其检测线性范围为0.048~1.52pmol。通过ABAmeELISA和GA1+3ELISA分析可知羊蹄叶片衰老与内源GA1+3/ABA比值的下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激素 脱落酸 甲酯 单克隆抗体
下载PDF
Magainin和cecA-mil抗菌肽基因的密码子优化及在毕赤酵母中的高效表达 被引量:26
11
作者 张素芳 贾赟 +2 位作者 蔡梅红 仇妍虹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7期93-97,共5页
选用毕赤酵母偏爱密码子 ,设计合成了新型抗菌肽基因。所合成的magainin基因和cecA mil杂合肽基因全长分别为 1 0 1bp和 60bp ,并在其N端引入kex2裂解位点 ,以保证表达抗菌肽具有天然N端。其中 ,cecA mil杂合肽基因根据cecropinAN端第 1... 选用毕赤酵母偏爱密码子 ,设计合成了新型抗菌肽基因。所合成的magainin基因和cecA mil杂合肽基因全长分别为 1 0 1bp和 60bp ,并在其N端引入kex2裂解位点 ,以保证表达抗菌肽具有天然N端。其中 ,cecA mil杂合肽基因根据cecropinAN端第 1~ 7个氨基酸残基、melittinN端第 5~ 1 2个氨基酸残基所设计合成。基因分别克隆入pPICZα A质粒 ,构建分泌型重组酵母表达载体pPICZα A mag和pPICZα A CM。在AOX1 (醇氧化酶 )启动子调控下 ,类似天然抗菌肽大小的magainin及cecA mil蛋白获得分泌表达 ,其表达量分别为 1 0 5mg L和 1 1 8mg L。初步抑菌活性测定 ,显示两者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及E .coliDH5α有较好的抑杀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肽 ABP 基因 分泌表达 毕赤酵母 金黄色葡萄球菌
下载PDF
我国部分地区新城疫病毒的流行现状分析 被引量:25
12
作者 刘华雷 王永坤 +2 位作者 严维巍 朱国强 《兽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18-221,共4页
从近年来由我国不同地区、不同宿主分离到的新城疫病毒 (NDV)野外分离株中 ,选取其中具有代表性的 1 6株 ,用 RT- PCR技术扩增其 F基因重要的功能区片段 ,进一步进行克隆和序列测定。参照国内外已发表的部分毒株的 F基因序列 ,构建了 5 ... 从近年来由我国不同地区、不同宿主分离到的新城疫病毒 (NDV)野外分离株中 ,选取其中具有代表性的 1 6株 ,用 RT- PCR技术扩增其 F基因重要的功能区片段 ,进一步进行克隆和序列测定。参照国内外已发表的部分毒株的 F基因序列 ,构建了 5 9株 NDV的遗传进化树 ,分析其毒株间的遗传进化关系。序列分析表明 ,所扩增的目的片段长度为 5 35 bp,所分离的毒株在分裂位点的氨基酸顺序为 1 1 2 R- R- Q/ R- K/ R- R- F1 1 7,均相当于 NDV的强毒株。通过遗传进化树分析表明 ,1 6株分离株中有 1 3株为基因 型 NDV,说明目前基因 型 NDV所引起的新城疫在国内呈流行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城疫病毒 流行现状 RT-PCR 基因
原文传递
断奶仔猪多系统消耗综合征 被引量:30
13
作者 芦银华 华修国 《畜牧与兽医》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33-35,共3页
断奶仔猪多系统消耗综合征是由猪圆环病毒Ⅱ型感染所引起的一种新传染病。近几年来 ,该病呈不断蔓延趋势 ,已给世界养猪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就该病的病原、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致病机理、危害及防治等方面作简单介... 断奶仔猪多系统消耗综合征是由猪圆环病毒Ⅱ型感染所引起的一种新传染病。近几年来 ,该病呈不断蔓延趋势 ,已给世界养猪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就该病的病原、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致病机理、危害及防治等方面作简单介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奶仔猪多系统消耗综合征 猪圆环病毒Ⅱ型 致病机理 防治 病厚 流行病学 症状 病理变化 危害
下载PDF
猪圆环病毒2型分离毒株全基因组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被引量:15
14
作者 芦银华 华修国 +4 位作者 德胜 黄伟坚 戴亚斌 谈国蕾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42-46,共5页
根据GenBank中猪圆环病毒 2型 (PCV 2 )基因序列 ,设计两对特异性引物 ,用PCR方法从接种疑似PMWS仔猪病料的细胞中分段扩增 2个分离毒株全基因组。将扩增片段克隆入 pGEM Teasy载体 ,筛选获得含有相应片段的阳性重组质粒。对质粒中的插... 根据GenBank中猪圆环病毒 2型 (PCV 2 )基因序列 ,设计两对特异性引物 ,用PCR方法从接种疑似PMWS仔猪病料的细胞中分段扩增 2个分离毒株全基因组。将扩增片段克隆入 pGEM Teasy载体 ,筛选获得含有相应片段的阳性重组质粒。对质粒中的插入片段进行测序拼接 ,获得 2株均为 176 8bp的全基因组序列。应用DNAstar序列分析软件 ,对所测PCV 2序列与GenBank中的国内外PCV毒株进行同源性比较 ,并绘制系统发生树 ,结果发现 :所测两毒株之间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极高 ,可达 99 8% ,亲缘关系密切 ;与PCV 2参考毒株的同源性介于95 3%~ 99 7%之间 ,其中与美国的一株PCV 2同源性最高 ,分别为 99 5 %和 99 7% ,亲缘关系很近 ;与国内两分离株同源性分别为 96 4%和 98 8%~ 98 9% ;与PCV 1参考毒株同源性仅为 77 1%~ 77 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圆环病毒 PCR 序列分析
下载PDF
鸡γ干扰素成熟蛋白基因的表达及其产物抗病毒活性测定 被引量:27
15
作者 蔡梅红 曹瑞兵 +3 位作者 周斌 谈国蕾 杨松 《中国病毒学》 CSCD 2004年第1期32-35,共4页
以血淋巴细胞提取的总RNA为模板,通过RT-PCR的方法克隆出鸡干扰素成熟蛋白的基因,把它与非融合表达载体pRLC相重组。通过对阳性宿主菌的不同时间的诱导摸索出最佳表达时间。把表达产物进行变性,复性,纯化后加入鸡胚成纤维细胞上,用水疱... 以血淋巴细胞提取的总RNA为模板,通过RT-PCR的方法克隆出鸡干扰素成熟蛋白的基因,把它与非融合表达载体pRLC相重组。通过对阳性宿主菌的不同时间的诱导摸索出最佳表达时间。把表达产物进行变性,复性,纯化后加入鸡胚成纤维细胞上,用水疱性口炎病毒进行攻毒,测出鸡重组干扰素的活性单位为1.0?06U/mL,获得了满意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融合性表达 病毒抑制 鸡胚成纤维细胞 鸡γ干扰素成熟蛋白基因
下载PDF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血清亚型的研究 被引量:22
16
作者 朱爱国 李劲松 +1 位作者 蔡宝祥 《中国畜禽传染病》 CSCD 1992年第4期1-4,共4页
自内蒙古、北京、山东、江苏、浙江和广东等六省市的鸡群中分离到13个法氏囊病病毒(IBDV)株(NM、J_1、LQ、LD、ZC、SH、SJ、SY、SNT、SNY、SW、ZH 和 SZ 株),用这些毒株和标准强毒 DCA 株与3个 IBDV 血清Ⅰ型弱毒疫苗株(Lukert.B-2和 T... 自内蒙古、北京、山东、江苏、浙江和广东等六省市的鸡群中分离到13个法氏囊病病毒(IBDV)株(NM、J_1、LQ、LD、ZC、SH、SJ、SY、SNT、SNY、SW、ZH 和 SZ 株),用这些毒株和标准强毒 DCA 株与3个 IBDV 血清Ⅰ型弱毒疫苗株(Lukert.B-2和 TAD 株)分别接种豚鼠或家兔,制备针对各 IBDV 株的特异性高免血清.作微量交叉中和试验。中和试验结果证明,13个野毒株和 DCA 株均属 IBDV 血清Ⅰ型毒株。17株 IBDV 的交叉中和试验结果表明17个 IBDV 毒株之间的抗原 R 值为0.13~1.19,经统计学分析,可分为8个血清亚型、国内六省市分离到的13个 IBDV 株分属4个亚型,DCA 株和3个弱毒疫苗株属另外4个不同的亚型,这些结果不仅说明在我国流行的 IBDV 株间抗原性存在显著差异,而且也证明野毒株与引进的弱毒疫苗株之间抗原性也存在显著差异.从而可以证实 IBDV 血清亚型株在我国的存在是造成免疫失败的一个重要因素.作者认为,今后研制和改进的 IBD 疫苗应由代表我国主要亚型的 IBD 毒株组成.将可能对国内流行的 IBDV 提供最大可能的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BD IBDV 疫苗
下载PDF
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血凝素基因的原核表达及间接ELISA方法的初步建立 被引量:21
17
作者 郑其升 张晓勇 +2 位作者 刘华雷 李鹏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8-61,共4页
根据GenBank公布的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 (AIV)血凝素 (HA)基因序列设计引物 ,用PCR方法扩增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HA1基因 ,将该片段定向插入到原核表达载体pET_32a(+)中 ,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_HA1。阳性质粒转化宿主菌BL2 1(DE3) ,经IPTG诱... 根据GenBank公布的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 (AIV)血凝素 (HA)基因序列设计引物 ,用PCR方法扩增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HA1基因 ,将该片段定向插入到原核表达载体pET_32a(+)中 ,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_HA1。阳性质粒转化宿主菌BL2 1(DE3) ,经IPTG诱导 ,HA1基因获得表达 ,重组蛋白以包涵体的形式存在。通过改变IPTG的浓度和诱导时间 ,确定了表达HA1基因的最佳诱导条件 :IPTG终浓度为 0 8mmol L ,诱导时间为 3h。Westernblot分析表明表达产物具有良好的免疫学活性。以纯化的表达产物作为诊断抗原建立了检测H5亚型AIV抗体的iHA_ELISA方法。结果表明 ,抗原的最佳包被浓度为 4 μg mL ,血清的最佳稀释度为 1∶2 0 0 ,阳性标准初步定为 :OD待检血清>0 5 ,且OD待检血清 OD阴性血清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 血凝素基因 原核表达 iHA—ELISA
下载PDF
I群禽腺病毒江苏分离株(FAVI-JS)的分离鉴定 被引量:30
18
作者 何秀苗 张科 +3 位作者 秦爱建 金文杰 刘岳龙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2-45,共4页
通过形态学、致细胞病变和序列比较等对一株疑为I群禽腺病毒江苏分离株FAVI_JS进行了鉴定 ,试验结果表明 :该病毒为球形、无囊膜、二十面体对称 ,直径为 70nm~ 80nm ;不具有凝集鸡、鸭、鹅红细胞的能力但可以凝集大鼠红细胞。在鸡胚肾... 通过形态学、致细胞病变和序列比较等对一株疑为I群禽腺病毒江苏分离株FAVI_JS进行了鉴定 ,试验结果表明 :该病毒为球形、无囊膜、二十面体对称 ,直径为 70nm~ 80nm ;不具有凝集鸡、鸭、鹅红细胞的能力但可以凝集大鼠红细胞。在鸡胚肾细胞 (CEK)上可致细胞变圆 ,折光性增强等病变 ;通过PCR方法扩增出的FAVI_JSL、R、ITR三个片段 ,经过测序分析并与GenBank上发表的属于血清I型的CELO病毒、FAV_1、FAV_A和血清 8型的禽腺病毒 (FAV_8)全基因组的相应序列比较 ,FAVI_JS与I群禽腺病毒各毒株在三个片段上同源性都很高 ,其中与血清I型的同源性高达 96 %以上 ,在根据对遗传上具有重要意义的ITR序列绘制的遗传进行树分析 ,FAVI_JS与Ⅲ群禽腺病毒EDS、Y81G4株明显属于不同的分支 ,而与群禽腺病毒 ,特别是与血清I型的禽腺病毒更接近 ,这些结果证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Ⅰ群禽腺病毒 江苏分离株 FAVI-JS 分离 鉴定 形态学 序列分析
下载PDF
牛的巴贝斯虫18S rRNA基因序列比较研究 被引量:26
19
作者 罗建勋 殷宏 +10 位作者 刘光远 关贵全 刘志杰 刘爱红 党志胜 马米玲 鲁炳义 孙彩琴 白启 吕文顺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906-911,共6页
对中国已报道的8株牛的巴贝斯虫(包括1株牛巴贝斯虫、1株双芽巴贝斯虫、1株大巴贝斯虫、3株卵形巴贝斯虫和2株巴贝斯虫未定种)的18S 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测定与比较.自感染动物的血液中纯化虫体,提取基因组DNA,PCR扩增靶基因,然后将其连... 对中国已报道的8株牛的巴贝斯虫(包括1株牛巴贝斯虫、1株双芽巴贝斯虫、1株大巴贝斯虫、3株卵形巴贝斯虫和2株巴贝斯虫未定种)的18S 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测定与比较.自感染动物的血液中纯化虫体,提取基因组DNA,PCR扩增靶基因,然后将其连接到pGEM-T Easy载体上,进行克隆测序.研究结果显示:牛的巴贝斯虫18S rRNA基因大小在1 653~1 699 bp之间;用所测得的和自GenBank下载的各种动物的巴贝斯虫18SrRNA基因序列构建了系统发生树,发现由刻点血蜱传播的大巴贝斯虫伊犁株与由长角血蜱传播的3株卵形巴贝斯虫存在明显差别,应属于2个独立种;由小亚璃眼蜱传播的牛巴贝斯虫未定种不同于目前已报道的任何种类,在中国应为一个新种.因而,中国存在5种牛的巴贝斯虫,即:牛巴贝斯虫,双芽巴贝斯虫、大巴贝斯虫,卵形巴贝斯虫和巴贝斯虫未定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 系统发生树 18S RRNA 牛的巴贝斯虫
下载PDF
PCR快速检测伪狂犬病病毒野毒感染 被引量:29
20
作者 周斌 苏鑫铭 +3 位作者 张素芳 贾赟 曹瑞兵 《中国病毒学》 CSCD 2004年第6期612-615,共4页
根据已发表的伪狂犬病病毒(PrV)gE、gI基因的序列,设计并合成了一对引物,以PrV容A株细胞培养毒为模板,筛选最佳反应条件和试剂工作浓度,建立了区分PrV野毒株和疫苗弱毒的鉴别PCR方法.该方法能从PrV容A株(RA)、上海株(SH)、鲁A株(LA)中... 根据已发表的伪狂犬病病毒(PrV)gE、gI基因的序列,设计并合成了一对引物,以PrV容A株细胞培养毒为模板,筛选最佳反应条件和试剂工作浓度,建立了区分PrV野毒株和疫苗弱毒的鉴别PCR方法.该方法能从PrV容A株(RA)、上海株(SH)、鲁A株(LA)中扩增出一条848bp的片段,但Bartha-K61株没有扩增出该片段.测序结果表明PCR扩增产物和方法的特异性.对正常细胞与其它6种引起猪病毒性疫病相关病毒进行检测,结果均为阴性,没有出现交叉反应.对PrV容A株细胞毒提取物DNA进行检测,其最低检出量为5pg.PCR对感染野毒的发病猪不同组织器官检测发现,淋巴结检出率最高,依次为脾、脑(海马角)、肺、肾、肝等.对2003~2004年期间江苏、浙江、安徽、福建、上海等省市的37个大中型猪场送检的172份病料进行PCR检测病料阳性率为20.34%(35/172),猪场阳性率为40.54%(15/37).实验结果表明所建立的PCR技术可用于伪狂犬病野毒感染的快速鉴定和流行病学调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伪狂犬病毒 PCR 建立 应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