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8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血脂、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和血管内皮舒张功能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93
1
作者 姚立军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5期4963-4966,共4页
目的:对比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血脂、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和血管内皮舒张功能的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2月于我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冠心病患者150例,按照抽签法分为瑞舒伐他汀组(72例)和阿托伐他汀组(78例)。所有... 目的:对比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血脂、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和血管内皮舒张功能的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2月于我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冠心病患者150例,按照抽签法分为瑞舒伐他汀组(72例)和阿托伐他汀组(78例)。所有患者均调整生活习惯,给予抗血小板和调整血压药物等基础治疗。同时,瑞舒伐他汀组患者给予瑞舒伐他汀钙片10 mg,po,每晚1次;阿托伐他汀组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20 mg,po,每晚1次。两组患者均治疗6个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颈动脉斑块积分(Crouse积分)、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评分(Gensini评分)和肱动脉内径变化百分率(D),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上述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TC、TG、LDL-C、IMT、Crouse积分和Gensini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HDL-C和D值较治疗前显著上升,且瑞舒伐他汀组患者的TC、TG、LDL-C、Crouse积分和Gensini评分均显著低于阿托伐他汀组,D值显著高于阿托伐他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的HDL-C和IM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瑞舒伐他汀组有1例患者出现头晕,后自行缓解;两组各有4例患者出现转氨酶轻度升高,经护肝治疗后恢复正常。结论:瑞舒伐他汀在降低冠心病患者血脂、改善AS和血管内皮舒张功能方面较阿托伐他汀疗效更显著,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舒伐他汀 阿托伐他汀 冠心病 血脂 动脉粥样硬化 血管内皮舒张功能
下载PDF
胺碘酮对大鼠肥厚心肌细胞急性电生理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27
2
作者 周琳 蒋彬 +3 位作者 李红霞 程绪杰 蒋文平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64-168,共5页
目的研究胺碘酮对正常心肌与肥厚心肌细胞急性电生理作用的区别,探讨胺碘酮在病态心肌应用中的合理性。方法SPRAGUEDAWLAY(SD)大鼠缩窄腹主动脉,建立左心室肥厚模型。应用膜片钳技术,选用不同浓度胺碘酮灌流正常心肌细胞和肥厚心肌细胞... 目的研究胺碘酮对正常心肌与肥厚心肌细胞急性电生理作用的区别,探讨胺碘酮在病态心肌应用中的合理性。方法SPRAGUEDAWLAY(SD)大鼠缩窄腹主动脉,建立左心室肥厚模型。应用膜片钳技术,选用不同浓度胺碘酮灌流正常心肌细胞和肥厚心肌细胞,观察内向电流:钠流(INA)、L型钙流(ICAL)和外向电流:延迟整流性钾流(IK)、瞬间复极钾流(ITO)、内向整流性钾流(IK1)。以多非利特(DOFETILIDE)阻滞延迟整流性钾流的快速成分(IKR),所测IK代表延迟整流性钾流的缓慢成分(IKS)。结果(1)肥厚心肌细胞电重构特征为肥厚心肌INA、ICAL与正常心肌相近,但肥厚心肌的外向电流较正常心肌减小,表现在IK、IKS、ITO和IK1的电流密度降低。(2)胺碘酮50ΜMOL/L抑制正常心肌细胞(59.0±4.4)%的ICAL,对肥厚心肌ICAL的抑制不明显,仅抑制(16.7±8.0)%的ICAL;胺碘酮抑制正常心肌细胞和肥厚心肌细胞INA的半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9.2ΜMOL/L和5.9ΜMOL/L;胺碘酮50ΜMOL/L阻滞正常心肌细胞和阻滞肥厚心肌细胞ITO分别为(55.9±5.5)%和(23.0±2.8)%;胺碘酮对正常心肌细胞或肥厚心肌细胞IK1的影响较小;胺碘酮对IKS阻滞程度,肥厚心肌大于正常心肌,胺碘酮10ΜMOL/L抑制正常心肌和肥厚心肌IKS分别为(21.6±5.6)%和(42.7±9.2)%。提示胺碘酮阻滞肥厚心肌细胞INA、IKS的敏感性大于正常心肌细胞,阻滞ICAL、ITO、IK1的敏感性又低于正常心肌细胞。结论胺碘酮对电重构的肥厚心肌细胞急性电生理反应,有利于其在抗心律失常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胺碘酮 心肌病 肥大性 离子通道 膜片钳术
原文传递
心电图和心脏超声心动图对心尖肥厚型心肌病诊断价值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9
3
作者 刘敏 +1 位作者 蒋廷波 杨俊华 《新医学》 2010年第12期791-794,F0003,共5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HCM)患者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特点,了解两者的关联性,探讨两者在AHCM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2例AHCM患者(AHCM组)与27名无器质性心脏病的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的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资料进行回顾性分... 目的:回顾性分析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HCM)患者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特点,了解两者的关联性,探讨两者在AHCM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2例AHCM患者(AHCM组)与27名无器质性心脏病的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的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AHCM组患者的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AHCM组患者心电图主要表现为胸前导联巨大倒置的T波伴ST段下移,左室高电压。超声心动图有不同程度的心尖部肥厚,心尖部心腔明显变小。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指标具有相关性:R波最大波幅与心尖心肌厚度、左室后壁厚度呈正相关,ST段压低深度与心尖部室壁厚度无相关性,与心尖心肌厚度呈负相关,T波倒置深度与心尖部厚度呈负相关。结论: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对诊断AHCM具有重要价值,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中的许多异常指标具有相关性,两者结合可提高本病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 超声心动图 心电图
下载PDF
不同病因心功能不全患者血清脑钠肽与射血分数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8
4
作者 姚宗芹 李光彩 +3 位作者 李广峰 高文献 杨树国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03-605,共3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不同病因所致心功能不全患者相同心功能分级时脑钠肽(BNP)与射血分数(EF)的相关性。方法收集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9~2012年住院的心力衰竭患者135例(心衰组),心衰组因病因分为风湿性心脏病组22例,高血压性... 目的:回顾性分析不同病因所致心功能不全患者相同心功能分级时脑钠肽(BNP)与射血分数(EF)的相关性。方法收集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9~2012年住院的心力衰竭患者135例(心衰组),心衰组因病因分为风湿性心脏病组22例,高血压性心脏病组32例,冠心病组30例,扩张性心肌病组26例,肥厚性心肌病组25例,另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37例作为对照组。入院当天行多普勒超声心动图(UCG)检查,第2天测定其各生化指标及BNP水平。结果纽约心功能分级(NYHA)Ⅰ级患者中,不同病因心衰组BNP水平两两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YHA Ⅱ级患者中,扩张性心肌病组BNP水平均高于其他各组(P<0.05);NYHA Ⅲ级患者中,5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YHA Ⅳ级患者中,扩张性心肌病组BNP水平均高于其他各组(P<0.05)。扩张性心肌病组、冠心病组、高血压性心脏病组BNP与 EF值均呈负相关(r=-0.701、-0.656、-0.593,P<0.05),其中扩张性心肌病组BNP与EF的相关性最佳。风湿性心脏病组和肥厚性心肌病组BNP水平与EF值无明显相关性(r=0.079、0.189,P>0.05)。BNP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Ds),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呈正相关(r=0.682、0.567、0.480,P<0.05),与其他各生化指标无明显相关性。结论不同病因所致心力衰竭患者相同NYHA分级时BNP水平不同,且BNP与EF的相关性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病因 心功能不全 NYHA心功能分级 EF值 脑钠肽
下载PDF
多指标联合评估模型对阵发性心房颤动导管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6
5
作者 王庆亚 林佳 +6 位作者 张宇祯 蒋彬 薛枫 刘明 赵烨 惠杰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2-68,共7页
目的:探讨阵发性心房颤动(PAF)导管射频消融术(RFCA)后复发的相关独立危险因素以及多指标联合评估模型在预测RFCA后PAF复发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17年1月—2018年10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行首次RFCA的PAF患者186例,收... 目的:探讨阵发性心房颤动(PAF)导管射频消融术(RFCA)后复发的相关独立危险因素以及多指标联合评估模型在预测RFCA后PAF复发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17年1月—2018年10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行首次RFCA的PAF患者186例,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血清学资料、超声心动图资料、消融方式及口服药物资料等,并构建3种指标[左心房内径(LAD)、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及术后早期复发(ERAF)]联合的新评估模型,术后随访12个月,记录复发情况。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预测模型,用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和曲线下面积(AUC)评估预测效率,最后用MedCalc软件的Z检验比较不同指标的AUC。结果:38例(20.43%)复发(复发组),148例(79.57%)无复发(未复发组)。两组LAD、NLR、ERAF、红细胞分布宽度(RDW)、总胆固醇(TC)、甲状腺素(T4)以及白细胞(WB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LAD(OR=1.227,95%CI:1.090~1.382,P=0.001)、NLR(OR=2.020,95%CI:1.295~3.151,P=0.002)、ERAF(OR=16.886,95%CI:5.698~50.037,P<0.001)是PAF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LAD、NLR及ERAF预测PAF术后复发的AUC分别为0.773、0.758和0.767。LAD、NLR及ERAF预测PAF复发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730和0.741、0.865和0.585、0.595和0.939。LAD+NLR+ERAF联合评估模型预测PAF术后复发的AUC为0.902,敏感度为0.865,特异度为0.837。结论:本研究显示,LAD、NLR和ERAF是RFCA后PAF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LAD+NLR+ERAF联合评估模型对RFCA后PAF复发风险的评估效能高于任何单一指标,其对PAF术后复发的预测更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早期复发 导管射频消融术
原文传递
继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特点及诊断分析 被引量:15
6
作者 姚宗芹 +3 位作者 蒋廷波 刘志华 宋建平 杨向军 《四川医学》 CAS 2010年第2期179-181,共3页
目的探讨继发性高血压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的特异性,提高继发性高血压的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继发性高血压患者和67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钾(K+)、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空腹血糖(G lu)、尿素氮(BUN)、肌酐(Cr)、尿酸(... 目的探讨继发性高血压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的特异性,提高继发性高血压的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继发性高血压患者和67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钾(K+)、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空腹血糖(G lu)、尿素氮(BUN)、肌酐(Cr)、尿酸(UA)水平,调查其家族史,统计其初诊血压水平,就诊年龄,病程及主诉特点,对比两组患者所观察临床指标的差异:分析7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CT定位诊断及术后病理诊断。结果继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病程(2.19±0.23)年及血钾水平(3.37±0.82)mmol/L明显小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病程(5.36±0.50)年及血钾水平(4.00±0.66)mmol/L;TC、G lu、BUN、Cr、UA,初诊收缩压水平(SBP)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就诊时舒张压(DBP)水平,就诊年龄,有高血压家族史者所占比例及三酰甘油水平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嗜铬细胞瘤及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中CT诊断敏感性为69%。结论①继发性高血压病程较短,多不合并血脂代谢异常,常有电解质紊乱及肾功能不全,发病年龄及就诊年龄较轻者高度怀疑继发性高血压;②对于可疑继发性高血压患者,常规行电解质,双肾及双侧肾上腺B超及CT检查,可提高继发性高血压的检出率;⑧继发性高血压以嗜铬细胞瘤最多见(31.58%),其次为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26.32%),肾上腺瘤(11.84%),肾衰竭(10.53%),肾上腺增生(7.89%),系统性红斑狼疮(3.95%)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继发性高血压 病程 血脂水平 血钾 CT
下载PDF
辛伐他汀对冠心病的抗炎作用 被引量:7
7
作者 程绪杰 +1 位作者 杨向军 刘志华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720-722,共3页
目的 :观察辛伐他汀对冠心病病人C反应蛋白 (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白细胞介素6 (IL 6 )和白细胞介素 8(IL 8)的抑制效应。方法 :冠心病病人 6 0例 ,分为辛伐他汀组和对照组 ,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泡腾片、培哚普利、... 目的 :观察辛伐他汀对冠心病病人C反应蛋白 (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白细胞介素6 (IL 6 )和白细胞介素 8(IL 8)的抑制效应。方法 :冠心病病人 6 0例 ,分为辛伐他汀组和对照组 ,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泡腾片、培哚普利、美托洛尔等治疗 ,辛伐他汀组在此基础上服用辛伐他汀 2 0mg ,po ,qn。疗程均 8wk。结果 :治疗后辛伐他汀组血清中CRP ,TNF α ,IL 6和IL 8浓度明显降低 [(5 .0±s 0 .6 )mg·L- 1vs (3.7± 0 .6 )mg·L- 1,(6 .4± 1.4 )ng·L- 1vs (5 .6± 1.4 )ng·L- 1,(4.4± 1.2 )ng·L- 1vs (4.2± 1.2 )ng·L- 1,(2 8±7)ng·L- 1vs (2 7± 7)ng·L- 1,P <0 .0 5或P <0 .0 1],而对照组则无明显改变 (P >0 .0 5 )。结论 :辛伐他汀能够降低冠心病病人血清中CRP和炎症因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肿瘤坏死因子 白细胞介素6 白细胞介素8 C反应蛋白质 辛伐他汀
下载PDF
美托洛尔联合非洛地平对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和晨峰的影响 被引量:15
8
作者 朱春丽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3年第3期279-281,共3页
目的采用动态血压监测(ABPM)观察美托洛尔缓释片联合非洛地平缓释片对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BPV)及血压晨峰(MBPS)的影响。方法入选8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服用美托洛尔缓释片和非洛地平缓释片8周后,采用ABPM评价BPV及MBPS,观察治疗前后... 目的采用动态血压监测(ABPM)观察美托洛尔缓释片联合非洛地平缓释片对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BPV)及血压晨峰(MBPS)的影响。方法入选8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服用美托洛尔缓释片和非洛地平缓释片8周后,采用ABPM评价BPV及MBPS,观察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美托洛尔缓释片联合非洛地平缓释片治疗8周后24h血压、日间血压及夜间血压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BPV和MBPS显著降低(P<0.05)。结论美托洛尔缓释片联合非洛地平缓释片降压作用疗效确切,可降低高血压患者的BPV和MBP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托洛尔缓释片 非洛地平缓释片 血压变异性 血压晨峰
下载PDF
缺血后适应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9
作者 薛枫 杨向军 +11 位作者 章斌 赵彩明 程绪杰 高美雯 金建玲 惠杰 蒋彬 宋建平 李勋 蒋廷波 蒋文平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41-345,共5页
目的:探讨缺血后适应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应用的临床价值。方法:43例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随机分成2组:后适应组(25例)在行PCI时于血流开通即刻接受后适应治疗,对照组(18例)接受常规PCI。2组患者均于PCI后定时取静脉血测血... 目的:探讨缺血后适应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应用的临床价值。方法:43例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随机分成2组:后适应组(25例)在行PCI时于血流开通即刻接受后适应治疗,对照组(18例)接受常规PCI。2组患者均于PCI后定时取静脉血测血清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浓度,入院时和术后24 h取静脉血测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浓度,入院时和术后2 h行心电图检查,术后第7天行心脏超声和SPECT静息心肌灌注显像。结果:后适应组CK-MB峰值低于对照组[(280.7±120.0)∶(374.9±146.8)U/L,P<0.05],其CK-MB曲线下面积也较对照组小[(6 125±2 136)∶(8 643±3 779)%,P<0.05]。入院时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浓度2组无明显差异[(5.0±2.8)∶(4.8±2.2)mg/L,P>0.05],但术后24 h后适应组该浓度低于对照组[(6.1±4.8)∶(9.6±5.0)mg/L,P<0.05]。后适应组术后2 h ST段完全回落者较对照组多(88%∶55.6%,P<0.05),术后第7天后适应组左室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55.04±11.23%∶47.81±7.78%,P<0.05),而室壁运动计分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1.27±0.22∶1.44±0.30,P<0.05)。SPECT半定量分析显示术后第7天时后适应组心肌缺血面积、心肌坏死面积和坏死缺血比分别为(27±15)%、(14±11)%、(46±29)%,对照组分别为(37±14)%、(25±11)%、(67±20)%,2组比较,分别为P<0.05、P<0.01、P<0.05。结论:急诊PCI中运用缺血后适应处理能改善心肌灌注,减轻炎症反应,减少心肌坏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缺血后适应 心肌梗死 再灌注
原文传递
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起搏电流基因的表达及转染人HCN2的表达及鉴定 被引量:8
10
作者 李红霞 杨向军 +7 位作者 赵欣 蒋彬 程绪杰 韩莲花 宋建平 刘志华 蒋文平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917-921,共5页
目的研究骨髓基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起搏电流基因的表达及转染人超极化激活的环化核苷酸门控通道(hyperpolarization-activated cyclic-nucleotide gated,HCN)亚型2后起搏电流的特点。方法通过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 目的研究骨髓基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起搏电流基因的表达及转染人超极化激活的环化核苷酸门控通道(hyperpolarization-activated cyclic-nucleotide gated,HCN)亚型2后起搏电流的特点。方法通过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reaction,real-time PCR)的方法,检测 MSCs 本身起搏电流基因的表达。用脂质体转染的方法,将重组有编码起搏电流基因的质粒 pcDNA3-hHCN2导入 MSCs 中,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起搏电流(Ⅰ_(hHCN2));用 real-time PCR 和 Western blot 印迹检测目的基因 hHCN2的 mRNA 和蛋白表达。结果MSCs 起搏电流基因 mHCN1、mHCN2、mHCN3、mHCN4在总 HCN 的表达中所占比例分别为(0.08±0.01)%、(77.16±0.03)%、(0.24±0.01)%、(22.53±0.02)%。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到Ⅰ_(hHCN2)得到电流密度一电压曲线,其激活电压约为-80 mV,此电流可以被4 mmol/L的 Cs^+阻断。real-timePCR 检测有 hHCN2 mRNA 的高表达,Western blot 印迹检测有其蛋白的表达。结论 (1)MSCs 起搏电流基因表达以 mHCN2和 mHCN4为主;(2)通过脂质体转染法使 MSCs 成功表达Ⅰ_(hNCN2)起搏电流,为抗心律失常基因治疗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基因转移技术 生物钟 基因疗法
原文传递
心率减速力与阵发性房颤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秦秋荣 范建华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6年第21期2533-2535,共3页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RFCA)术后心率减速力(DC)与阵发性房颤(PAF)复发相关性,分析其对房颤(AF)RFCA后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行PFCA的PAF病人86例,根据病人入院时DC值均分为高DC组(DC〉3.6 ms)和低DC组(DC≤3.6ms)。根据心...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RFCA)术后心率减速力(DC)与阵发性房颤(PAF)复发相关性,分析其对房颤(AF)RFCA后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行PFCA的PAF病人86例,根据病人入院时DC值均分为高DC组(DC〉3.6 ms)和低DC组(DC≤3.6ms)。根据心电图或24 h动态心电图(Holter)确诊房颤(AF)复发。用Kaplan-Meier分析DC与病人AF复发之间的关系,多因素Cox分析PAF RFCA术后的危险因素。结果平均随访20个月,复发率在低DC组为53.49%,高DC组为25.58%。KaplanMeier曲线分析DC对PAF复发的影响。通过Cox多因素校正病程、尿素、尿酸、高血压、左房内径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低DC组与高DC组相比复发风险明显增加(RR=0.243,95%CI 0.150~0.394,P〈0.001)。结论低心率减速力的PAF病人行RFCA术后有较高的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阵发性房颤 心率减速力 射频消融 复发
下载PDF
原发性心脏肿瘤的临床及超声诊断特点 被引量:8
12
作者 王娜 姚宗芹 +3 位作者 赵彩明 周炳元 杨俊华 《安徽医药》 CAS 2012年第2期194-195,共2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心脏肿瘤的临床特点及超声心动图在其诊断方面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2010年在该院就诊的共52例心脏肿瘤患者,其中原发性良性心脏肿瘤31例,原发性恶性心脏肿瘤8例,继发性心脏恶性肿瘤13例,分别对以上患者的性别、... 目的探讨原发性心脏肿瘤的临床特点及超声心动图在其诊断方面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2010年在该院就诊的共52例心脏肿瘤患者,其中原发性良性心脏肿瘤31例,原发性恶性心脏肿瘤8例,继发性心脏恶性肿瘤13例,分别对以上患者的性别、发病年龄、发病部位、临床表现、并发症及多普勒超声诊断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心脏肿瘤良性者占79.49%,其中,单纯黏液瘤占93.55%,女性发病(32例)明显高于男性(20例),平均年龄(51.84±15.01岁)明显低于男性(60.28±11.49岁),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2)心脏良性肿瘤发于房间隔左房面者占80.65%,恶性肿瘤多发生于不典型部位;(3)超声诊断黏液瘤,误诊率及漏诊率分别为6.25%,0。结论超声心动图对原发性心脏肿瘤诊断敏感性高,不典型部位肿瘤有恶性可能,要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原发性肿瘤 性别 年龄 发病部位 超声诊断
下载PDF
尼可地尔联合前列地尔治疗顽固性心绞痛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和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8
13
作者 邹建华 查良英 《安徽医学》 2019年第10期1149-1152,共4页
目的探讨尼可地尔联合前列地尔治疗顽固性心绞痛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血流动力学、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苏州市高新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10例顽固性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目的探讨尼可地尔联合前列地尔治疗顽固性心绞痛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血流动力学、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苏州市高新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10例顽固性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支持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支持治疗基础上给予前列地尔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尼可地尔治疗。随访2周,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血流动力学指标、氧化应激指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91%(50/55)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6.36%(42/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包括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的水平)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丙二醛(MDA)、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降低幅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55%(8/55)高于对照组的9.09%(5/5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尼可地尔联合前列地尔能够改善顽固性心绞痛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降低患者机体的氧化应激水平,提高顽固性心绞痛的治疗有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顽固性心绞痛 尼可地尔 前列地尔 血流动力学 氧化应激
下载PDF
上腔静脉电隔离在环肺静脉电隔离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中的作用 被引量:8
14
作者 张其银 张优 +4 位作者 林佳 刘玉平 邹操 惠杰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16年第2期111-115,共5页
目的探讨上腔静脉电隔离(SVCI)在环肺静脉电隔离(CPVI)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PAF)的作用。方法回顾分析导管射频消融(RFCA)的PAF患者103例,依据电生理检查及RFCA的结果分为:单纯CPVI组和CPVI+SVCI组,随访1年以上,观察AF复发率及并发症情... 目的探讨上腔静脉电隔离(SVCI)在环肺静脉电隔离(CPVI)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PAF)的作用。方法回顾分析导管射频消融(RFCA)的PAF患者103例,依据电生理检查及RFCA的结果分为:单纯CPVI组和CPVI+SVCI组,随访1年以上,观察AF复发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入选103例患者共消融120人次,其中11例消融2次,3例消融3次。综合电生理检查及RFCA结果进行分组:单纯CPVI组88例、CPVI+SVCI组15例。随访期间,共计81例成功,累积成功率78.6%;CPVI+SVCI组13例成功,累积成功率86.7%;单纯CPVI组68例成功,累积成功率77.3%。CPVI+SVCI组术后有1例患者出现膈神经损伤,术后3个月未恢复。结论 SVC是常见的AF触发灶之一,SVCI有助提高行CPVI的PAF患者的消融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环肺静脉电隔离 上腔静脉隔离 阵发性心房颤动 导管消融 射频电流
原文传递
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冠脉造影特点 被引量:8
15
作者 裴小锐 董干 +3 位作者 刘志华 周亚锋 蒋庭波 《西部医学》 2011年第3期439-441,共3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冠脉病变的特点。方法选择148例经冠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其中合并2型糖尿病的患者共70例作为观察组,未合并2型糖尿病的患者共78例作为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及冠脉病变特点...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冠脉病变的特点。方法选择148例经冠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其中合并2型糖尿病的患者共70例作为观察组,未合并2型糖尿病的患者共78例作为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及冠脉病变特点。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年龄、性别、高血压、高血脂病史和吸烟史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低密度脂蛋白(LDL-L)、甘油三酯(TG)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而高密度脂蛋白(HDL-L)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冠脉病变以多支病变和弥漫性病变为主,狭窄程度严重(P<0.05)。结论冠心病伴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紊乱更显著,常累及多支冠状动脉,病变呈弥漫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2型糖尿病 冠脉造影
下载PDF
脑梗塞、冠心病与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和血流变指标的关系 被引量:6
16
作者 顾国浩 薛华 +3 位作者 李斌 胡水娟 许丽珍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67-169,共3页
目的 探讨心脑血管病患者血浆氧化低密度脂蛋白 (ox -LDL)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方法 用ELISA法测定 2 0例冠心病、30例脑梗塞患者和 5 0例健康对照者血浆ox -LDL ;平行测定血液流变学指标 ,并对ox LDL与血流变指标进... 目的 探讨心脑血管病患者血浆氧化低密度脂蛋白 (ox -LDL)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方法 用ELISA法测定 2 0例冠心病、30例脑梗塞患者和 5 0例健康对照者血浆ox -LDL ;平行测定血液流变学指标 ,并对ox LDL与血流变指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心脑血管病患者血浆ox LDL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 ;血液流变学指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高切全血粘度、低切全血粘度、红细胞压积比和红细胞变形指数均有较显著差异性 (P <0 .0 5或P <0 .0 1 ) ;心脑血管病患者血浆ox LDL浓度与血流变异常指标呈正相关。结论 血浆ox LDL与血液流变性异常可能与心脑血管病发病有关 ;血浆ox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 OX-LDL 血液流变学 脑梗塞 冠心病
下载PDF
倍他乐克缓释片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前后血浆BNP及心功能变化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7
17
作者 王伟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0年第16期129-130,共2页
目的:探讨经倍他乐克缓释片治疗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CHF)心功能改善及血浆脑钠肽(BNP)水平的变化情况以及二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观察97例心力衰竭患者,既往未服用过倍他乐克制剂治疗,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倍他乐克缓释片,根据静息... 目的:探讨经倍他乐克缓释片治疗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CHF)心功能改善及血浆脑钠肽(BNP)水平的变化情况以及二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观察97例心力衰竭患者,既往未服用过倍他乐克制剂治疗,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倍他乐克缓释片,根据静息心率(RHR),血压水平以及心衰程度等相关指标加量,加至最大耐受剂量,观察24周。治疗前后分别测静息心率,行生化全套,血脂分析,血浆脑钠肽(BNP)水平检验以及多普勒超声检查。分析治疗前后RHR,生化指标,BNP,以及射血分数(EF值)等心超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所有CHF临床症状均有明显改善。治疗前后肝,肾功能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倍他乐克缓释片长期应用对肝肾功能及代谢无明显影响,用药安全;治疗后心功能分级、BNP水平和心超指标均有改善;BNP可以较好的反映心功能的变化;心率下降程度越大,心功能改善情况越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倍他乐克缓释片 慢性心力衰竭 脑钠肽 射血分数 静息心率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新发房颤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7
18
作者 吴鹏 +2 位作者 范建华 刘鹏飞 梅晓飞 《山东医药》 CAS 2019年第24期91-93,共3页
目的 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新发房颤的危险因素。方法 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期间新发房颤者92例(房颤组),无房颤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7例(对照组),收集并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吸烟史、入院诊断、既往病史、Killip分级、入院心率血压、... 目的 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新发房颤的危险因素。方法 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期间新发房颤者92例(房颤组),无房颤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7例(对照组),收集并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吸烟史、入院诊断、既往病史、Killip分级、入院心率血压、住院周期、住院结局、心脏彩超、胸痛组套、生化全套、冠脉造影等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新发房颤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房颤组患者男61例、女32例,年龄(74.10±10.29)岁,吸烟者42例,高血压史72例、糖尿病史39例,中风史8例,Killip分级Ⅰ级39例、Ⅱ级24例、Ⅲ级12例、Ⅳ级18例,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44.54%±9.72%,左房内径(43.14±6.91)mm,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8310.46(1840.00,11300.00)pg/mL,肌酸激酶同工酶135.17(28.90,176.27)ng/mL,心率(86.09±22.22)次/分,住院时间(13.13±7.91)天,住院期间死亡10例,谷氨酰转肽酶(GGT)57.80(21.00,76.00)U/L,直接胆红素(8.97±4.26)μmol/L,肌酐(109.39±89.66)μmol/L,尿酸(414.84±169.47)μmol/L,尿素(8.83±5.11)mmol/L,超敏C-反应蛋白(10.82±4.74)mg/L,血钾(4.11±0.58)mmol/L,甘油三酯(1.20±0.69)mmol/L,总胆固醇(4.11±1.09)mmol/L,低密度胆固醇(2.49±0.92)mmol/L,多支病变55例,回旋支病变51例;对照组患者男108例、女19例,年龄(62.57±13.20)岁,吸烟者84例,高血压史78例、糖尿病史27例、中风史8例,Killip分级Ⅰ级96例、Ⅱ级21例、Ⅲ级7例、Ⅳ级3例,LVEF49.09%±9.25%,左房内径(39.74±5.20)mm,NT-proBNP3646.89(414.00,4337.00)pg/mL,肌酸激酶同工酶150.63(30.77,218.60)ng/mL,心率(80.29±17.30)次/分,住院时间(10.39±5.19)天,住院期间死亡5例,GGT43.93(20.00,46.00)U/L,直接胆红素(7.78±4.60)μmol/L,肌酐(90.90±80.63)μmol/L,尿酸(373.86±132.89)μmol/L,尿素(6.73±4.49)mmol/L,超敏C-反应蛋白(8.48±5.16)mg/L,血钾(3.91±0.38)mmol/L,甘油三酯(1.52±1.00)mmol/L,总胆固醇(4.49±1.14)mmol/L,低密度胆固醇(2.85±0.91)m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心房颤动 谷氨酰转肽酶 左房内径 左心室射血分数
下载PDF
心肌致密化不全患者临床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6
19
作者 孙伟 +1 位作者 蒋廷波 杨俊华 《安徽医药》 CAS 2011年第1期58-59,共2页
目的分析心肌致密化不全(NVM)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9月~2010年2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34例NVM患者的临床表现、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治疗过程等资料,并进行随访。结果 34例患者中,家族性患病者2例,14... 目的分析心肌致密化不全(NVM)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9月~2010年2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34例NVM患者的临床表现、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治疗过程等资料,并进行随访。结果 34例患者中,家族性患病者2例,14例曾被误诊,临床表现为心功能不全者29例,发现心律失常者31例,发生血栓栓塞3例,无症状者3例。所有患者均行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检查,1例行心脏磁共振检查。26例患者接受了随访,平均随访31.46个月,随访期间,3例患者死亡,2例经冠脉行自体干细胞移植术,1例因合并冠状动脉畸形至外科手术矫治,1例因合并严重二尖瓣狭窄行二尖瓣机械瓣置换术,16例因心力衰竭需反复住院治疗。结论心肌致密化不全患者临床表现个体差异较大,预后较差,超声心动图检查是最重要的筛查和确诊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致密化不全 临床特点 预后
下载PDF
1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白细胞端粒长度的变化及其意义 被引量:6
20
作者 鲁燕 陆轶群 +4 位作者 程绪杰 薛枫 李红霞 成兴波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27-128,共2页
目的探讨1型糖尿病(T1DM)患者外周血白细胞端粒长度的变化及意义。方法T1DM患者(T1DM组)20例,健康对照组20例,提取外周血白细胞DNA,纯度检测合格后用地高辛标记的探针行Southern杂交,经图像分析系统扫描和软件分析后测得端粒长度。结果T... 目的探讨1型糖尿病(T1DM)患者外周血白细胞端粒长度的变化及意义。方法T1DM患者(T1DM组)20例,健康对照组20例,提取外周血白细胞DNA,纯度检测合格后用地高辛标记的探针行Southern杂交,经图像分析系统扫描和软件分析后测得端粒长度。结果T1DM组外周血白细胞端粒长度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结论T1DM患者外周血白细胞端粒长度的缩短可能与自身免疫密切相关,提示端粒可能在T1DM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型糖尿病 端粒限制性酶切片段 白细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