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34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雾化吸入疗法合理用药专家共识(2019年版) 被引量:229
1
作者 杜光 赵杰 +38 位作者 卜书红 瑞玲 万生 泳伍 戴智勇 冯瑾 高杰 高申 葛卫红 郭瑞臣 菅凌燕 姜玲 李峰 李佳 李玉萍 刘皋林 卢晓阳 吕迁州 闵光宁 缪丽燕 沈承武 隋忠国 童荣生 王春革 王卓 武新安 徐珽 叶晓芬 尹桃 游一中 张健 张玮 张文婷 张晓坚 赵志刚 朱立勤 邹东娜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35-146,共12页
呼吸系统疾病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给社会和国民经济带来沉重负担,同时还伴随着临床不合理用药问题。雾化吸入疗法是呼吸系统相关疾病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因其临床应用优势被国内外广泛使用。在我国,很多基层医院,甚至... 呼吸系统疾病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给社会和国民经济带来沉重负担,同时还伴随着临床不合理用药问题。雾化吸入疗法是呼吸系统相关疾病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因其临床应用优势被国内外广泛使用。在我国,很多基层医院,甚至大型综合医院由于医务人员对雾化吸入疗法及其药物应用认识不足,临床应用中存在许多不合理用药现象。在这种形式下加强雾化吸入药物的规范管理与合理使用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雾化吸入 雾化吸入疗法 合理用药 专家共识
下载PDF
质子泵抑制剂优化应用专家共识 被引量:126
2
作者 张玉 +9 位作者 赵杰 童荣生 缪丽燕 武新安 刘皋林 张幸国 张毕奎 赵荣生 张抒扬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1期2195-2213,共19页
质子泵抑制剂(proton pump inhibitors,PPIs)作用于H+-K+-ATP酶,能抑制基础的以及各种原因刺激导致的胃酸分泌[1]。这类药物起效快,抑酸作用强大而持久,且安全性、耐受性良好,是目前临床治疗和预防酸相关性疾病的首选药物。研究显示,201... 质子泵抑制剂(proton pump inhibitors,PPIs)作用于H+-K+-ATP酶,能抑制基础的以及各种原因刺激导致的胃酸分泌[1]。这类药物起效快,抑酸作用强大而持久,且安全性、耐受性良好,是目前临床治疗和预防酸相关性疾病的首选药物。研究显示,2013年PPIs在我国909家三甲医院消化系统用药金额中占25.3%的份额,仅6种PPIs的销售总金额就达到67.8亿元[2],PPIs的使用率与消费总金额呈快速上升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泵抑制剂 优化应用 合理用药 专家共识
原文传递
应用生物技术向小麦导入黄矮病抗性的研究 被引量:65
3
作者 辛志勇 徐惠君 +9 位作者 林志珊 周广和 钱幼亭 成卓敏 P.J.Larkin P.Banks R.Appels B.Clarke R.I.S.Brettell 《中国科学(B辑)》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36-42,共7页
小麦黄矮病是我国小麦的主要病害之一,迄今在普通小麦中还未发现抗性材料.经酶联免疫吸附分析,发现在小麦族中有13个种具不同程度抗性.中间偃麦草、小麦-中间偃麦草的八倍体衍生物无芒中4和TAF46及由TAF46育成的小麦附加系L_1均高抗黄矮... 小麦黄矮病是我国小麦的主要病害之一,迄今在普通小麦中还未发现抗性材料.经酶联免疫吸附分析,发现在小麦族中有13个种具不同程度抗性.中间偃麦草、小麦-中间偃麦草的八倍体衍生物无芒中4和TAF46及由TAF46育成的小麦附加系L_1均高抗黄矮病.以L_1为抗源,采用CSph突变体和组织培养诱导分别育成了抗病的易位系119880和119899.资料表明其抗性由一个显性基因所控制.筛选出pEleAcc3和pPJN8(E_1-T_1)两个互补DNA分子探针,可探测出在普通小麦遗传背景中的中间偃麦草DNA,在Southern杂交中,中间偃麦草及其衍生物的DNA清晰显示出小麦DNA所缺乏的一条特异带,通过比较其相对深浅程度可判断易位系所获的外源染色体片断的大小,作为黄矮病抗性的选择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黄矮病 中间偃麦草 抗性 DNA
全文增补中
分子标记选择小麦抗白粉病基因Pm4b、Pm13和Pm21聚合体 被引量:67
4
作者 张增艳 +2 位作者 张超 辛志勇 新民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789-793,共5页
培育多个抗病基因聚合的小麦品种是提高其抗病广谱性和持久性的有效途径之一。利用小麦抗白粉病基因Pm4、Pm13、Pm2 1的特异PCR标记 ,对含有Pm4b、Pm13、Pm2 1的小麦品系复合杂交F2 代 4 0个植株进行检测 ,从中选择到Pm4b +Pm13+Pm2 13... 培育多个抗病基因聚合的小麦品种是提高其抗病广谱性和持久性的有效途径之一。利用小麦抗白粉病基因Pm4、Pm13、Pm2 1的特异PCR标记 ,对含有Pm4b、Pm13、Pm2 1的小麦品系复合杂交F2 代 4 0个植株进行检测 ,从中选择到Pm4b +Pm13+Pm2 13个基因聚合的抗病植株 11个 ,检测、选择到Pm4b +Pm13、Pm4b +Pm2 1、Pm13+Pm2 12个基因聚合的抗病植株 19个 ,为持久、广谱抗病小麦育种奠定了基础。研究还表明 ,3个独立的显性抗病基因在F2 代分离群体中的分离比例基本符合孟德尔独立分配定律 ,在小麦背景下的遗传稳定性 ,与该基因供体和普通小麦的亲缘关系密切相关 ,亲缘关系越远 ,丢失的概率越大。因此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标记选择 小麦 抗白粉病基因 Pm4b Pm13 PM21 聚合体
下载PDF
雷州半岛桉树人工林地力退化的成因与防治措施 被引量:53
5
作者 廖观荣 林书蓉 +7 位作者 李淑仪 蓝佩玲 廖新荣 王尚明 杨国清 简明 林琳 《土壤与环境》 CSCD 2002年第3期268-273,共6页
通过对雷州半岛桉树人工林大面积土壤调查研究和多点田间试验,揭示了桉树人工林地力退化的成因,提出了可行的防治措施。其退化成因是桉树人工林生态系统本身的脆弱性、水土流失严重、人为因素对生物积累过程的干扰、桉树全树利用方式、... 通过对雷州半岛桉树人工林大面积土壤调查研究和多点田间试验,揭示了桉树人工林地力退化的成因,提出了可行的防治措施。其退化成因是桉树人工林生态系统本身的脆弱性、水土流失严重、人为因素对生物积累过程的干扰、桉树全树利用方式、耕垦的不适当以及林地养分收支严重失衡。其防治措施是增加桉树人工林生物多样性、回归林地调落于土壤、应用适当的采伐利用方式和采伐剩余物的处理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州半岛 桉树人工林 地力 退化 成因 防治措施
下载PDF
小麦穗发芽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3
6
作者 原亚萍 肖世和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3期136-139,共4页
小麦成熟期穗发芽是一种世界性的灾害,国内外育种家和生物化学家对此都很重视,1975~2001年先后举行了9次国际谷物收获前穗发芽研讨会,促进了该领域研究的深入开展。本文综述了小麦穗发芽发生的原因,详细介绍了影响穗发芽的α-淀粉酶、... 小麦成熟期穗发芽是一种世界性的灾害,国内外育种家和生物化学家对此都很重视,1975~2001年先后举行了9次国际谷物收获前穗发芽研讨会,促进了该领域研究的深入开展。本文综述了小麦穗发芽发生的原因,详细介绍了影响穗发芽的α-淀粉酶、α-淀粉酶抑制蛋白以及小麦抗穗发芽育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穗发芽 原因分析 发生机理 Α-淀粉酶 α-淀粉酶抑制蛋白 抗性育种
下载PDF
胶囊内镜对小肠疾病的诊断价值分析 被引量:49
7
作者 张子其 +1 位作者 张建平 张钰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03年第4期227-229,共3页
目的 了解胶囊内镜检查在国人运用的临床特性,评价胶囊内镜对国人小肠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55例次胶囊内镜检查的临床资料。结果 (1)53例受检者进行了55次胶囊内镜检查,成功54次,成功率为98.2%。53例受检者均耐受了检查,未出现并... 目的 了解胶囊内镜检查在国人运用的临床特性,评价胶囊内镜对国人小肠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55例次胶囊内镜检查的临床资料。结果 (1)53例受检者进行了55次胶囊内镜检查,成功54次,成功率为98.2%。53例受检者均耐受了检查,未出现并发症。(2)胶囊内镜在胃内滞留平均时间为44min(6~135min),小肠内滞留平均时间为334min(90~433min)。在检查记录有效期间,胶囊内镜顺利通过回盲瓣42例,未通过12例。52例胶囊在检查结束后顺利排出体外,排出平均时间为24h(5h10min~72h)。(3)检出了小肠癌、淋巴瘤、息肉、平滑肌瘤、黄色瘤、克罗恩病、非特异性炎症、蛔虫症、鞭虫症、异物及血管畸形等。结论 胶囊内镜检查操作简单、安全、有效,检查成功率高,对小肠黏膜、血管及黏膜下等病变的检出能力较小肠钡剂灌肠、血管造影为高,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胶囊内镜的最大缺点是观察不能重复,不能获得组织学诊断和较为准确的定位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囊内镜 小肠疾病 诊断 临床特性 并发症
原文传递
肠道准备对胶囊内镜图像质量及消化道通过情况的影响 被引量:46
8
作者 张子其 +1 位作者 张钰 张建萍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07年第1期35-37,共3页
目的了解肠道准备对胶囊内镜检查的影响。方法将进行胶囊内镜检查的56例受检者随机分为肠道准备组和对照组,各28例。肠道准备组服用硫酸镁法(50%MgSO4 70ml)进行肠道准备并服用二甲基硅油2ml。对胶囊内镜图像的气泡量、肠液量及清... 目的了解肠道准备对胶囊内镜检查的影响。方法将进行胶囊内镜检查的56例受检者随机分为肠道准备组和对照组,各28例。肠道准备组服用硫酸镁法(50%MgSO4 70ml)进行肠道准备并服用二甲基硅油2ml。对胶囊内镜图像的气泡量、肠液量及清洁度、观察效果进行定量分析,并统计胶囊内镜通过情况。结果肠道准备组和对照组的胃内气泡、胃液量、清洁度和观察效果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肠道准备后,小肠内气泡的形成与小肠观察效果均有明显的改善(P〈0.05),但对肠液量和清洁度无明显的影响(P〉0.05)。两组间在胃通过时间、小肠通过时间、回盲瓣通过率上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肠道准备有助于提高胶囊内镜图像的清晰度,从而提高观察效果;对胶囊内镜通过情况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窥镜检查 胃肠道 胶囊 诊断 肠道准备
原文传递
第二代杉木种子园建立技术研究 被引量:44
9
作者 徐清乾 许忠坤 +1 位作者 程政红 《湖南林业科技》 2002年第4期16-19,共4页
在初级种子园研究的基础上 ,确立了杉木二代种子园材料的选择标准和选择方法 ,并选择出了湖南省杉木二代种子园的建园材料 ,提出了第二代种子园育种群体的大小及育种群体的组成。为控制共祖率和减少近交的抑制作用 ,对园址选择、园地区... 在初级种子园研究的基础上 ,确立了杉木二代种子园材料的选择标准和选择方法 ,并选择出了湖南省杉木二代种子园的建园材料 ,提出了第二代种子园育种群体的大小及育种群体的组成。为控制共祖率和减少近交的抑制作用 ,对园址选择、园地区划、无性系配置进行了系统研究 ,对营建林木高世代种子园具有指导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种子园 育种 建园技术
下载PDF
应用原位杂交及RAPD技术标记抗黄矮病小麦一中间偃麦草染色体异附加系 被引量:14
10
作者 徐琼芳 马有志 +2 位作者 辛志勇 林志珊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1999年第1期49-53,共5页
以生物素(Biotin-16-dUTP)标记中间偃麦草基因组 DNA为探针,与抗黄矮病小麦-中间偃麦草染色体异附加系Z6进行原位杂交,鉴定出附加的1对中间偃麦草染色体。对异附加系 Z6和 L1及它们的小麦亲本进行了 RA... 以生物素(Biotin-16-dUTP)标记中间偃麦草基因组 DNA为探针,与抗黄矮病小麦-中间偃麦草染色体异附加系Z6进行原位杂交,鉴定出附加的1对中间偃麦草染色体。对异附加系 Z6和 L1及它们的小麦亲本进行了 RAPD分析,从 12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 2个引物可以扩增出附加染色体的特异DNA片段,可作为鉴定寻人小麦的中间偃麦草染色质的分子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附加系 原位杂交 小麦 抗黄矮病 中间偃麦草
下载PDF
小麦开花后生物产量及其组分的动态分析 被引量:28
11
作者 肖世和 吴兆苏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55-160,共6页
协调提高生物产量和收获指数是当前小麦育种和栽培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通过1989—1991两个年度的田间试验,研究了小麦开花后生物产量及其组分的动态变化。在对6个品种主茎不同器官干重动态的观察中发现,高产稳产品种扬麦5号开花... 协调提高生物产量和收获指数是当前小麦育种和栽培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通过1989—1991两个年度的田间试验,研究了小麦开花后生物产量及其组分的动态变化。在对6个品种主茎不同器官干重动态的观察中发现,高产稳产品种扬麦5号开花后上部节间失重少,而且粒重增加快。对12个品种的开花后籽粒产量,营养体重量和生物产量分别进行单独的和综合的非线性回归分析,发现籽粒灌浆期和灌浆速率以及营养体干重动态都会影响成熟期的生物产量。结果认为开花期生物产量高、灌浆速率快、营养体干重速降期结束迟是协调提高生物产量和收获指数的必要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生物产量 收获指数
下载PDF
桉树人工林地有机物和养分库的衰退及防治 被引量:35
12
作者 胡曰利 吴晓芙 +2 位作者 王尚明 杨伟东 《中南林学院学报》 CSCD 2000年第4期36-40,共5页
桉树连栽人工林地的地表枯枝落叶层中 ,干物质和各种养分贮藏量与次生阔叶林和厚荚相思林比较明显下降 ,土壤有机质 ,全 N量和碱解 N含量随土壤剖面深度增加也出现下降趋势 .传统的砍、烧、机耕整地使桉树林地的枯枝落叶和养分库呈突变... 桉树连栽人工林地的地表枯枝落叶层中 ,干物质和各种养分贮藏量与次生阔叶林和厚荚相思林比较明显下降 ,土壤有机质 ,全 N量和碱解 N含量随土壤剖面深度增加也出现下降趋势 .传统的砍、烧、机耕整地使桉树林地的枯枝落叶和养分库呈突变形式退化 .林分组成单一 ,凋落物数量和养分含量少 ,也是桉树林地土壤有机物的养分库退化的原因 .通过改变林分组成和施肥 ,可以控制人工桉树林地有机物和养分库的退化 ,提高人工林地的生产力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人工林 土壤有机物和养分库 退化 防治
下载PDF
Caco-2细胞模型——药物吸收研究的有效“工具” 被引量:38
13
作者 关溯 黄民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09-614,共6页
吸收过程是决定口服药物生物利用度的重要因素 ,然而很多药物的吸收机制还不明确。Caco 2细胞模型是目前最好的体外吸收模型 ,在药物的吸收过程及吸收机制的研究方面有广泛的应用 ,尤其在中药吸收研究方面 ,Caco 2细胞模型的应用成为目... 吸收过程是决定口服药物生物利用度的重要因素 ,然而很多药物的吸收机制还不明确。Caco 2细胞模型是目前最好的体外吸收模型 ,在药物的吸收过程及吸收机制的研究方面有广泛的应用 ,尤其在中药吸收研究方面 ,Caco 2细胞模型的应用成为目前的热点。另外 ,Caco 2细胞模型在药物代谢方面也有应用。因此 ,Caco 2细胞模型将成为药物吸收研究的重要手段 ,有助于加快新药筛选和开发的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CO-2细胞模型 药物吸收 吸收机制
下载PDF
簇毛麦对不同白粉病菌菌系的抗性反应及其在小麦遗传背景下的表达 被引量:34
14
作者 施爱农 +2 位作者 尚立民 Leath Steven Murphy J Paul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17-22,共6页
对引自原苏联的簇毛麦(HaynaldiavilosaL.Schur2n=14VV)及其与硬粒小麦杂交育成的双二倍体TH1TH1WTH2WTH3TH3W,普通小麦-簇毛麦6D/6V异代换系及普通小麦亲本和已知抗白粉病基... 对引自原苏联的簇毛麦(HaynaldiavilosaL.Schur2n=14VV)及其与硬粒小麦杂交育成的双二倍体TH1TH1WTH2WTH3TH3W,普通小麦-簇毛麦6D/6V异代换系及普通小麦亲本和已知抗白粉病基因的18个小麦品种为供试材料,用84个来自美国、德国、中国的小麦白粉病菌菌系进行苗期接种鉴定。发现簇毛麦及其衍生系对所有参试的白粉病菌系表现免疫和抗,比供试的已知抗性基因的18个小麦品种抗性强,抗谱广。其抗性基因在81086A、D311、墨75、陕7859、宛7107、冀麦30等小麦遗传背景下均能很好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簇毛麦 小麦 白粉病 双二倍体 异代换系
下载PDF
雷州半岛桉树人工林地力退化的现状和特征 被引量:36
15
作者 廖观荣 林书蓉 +7 位作者 李淑仪 蓝佩玲 廖新荣 王尚明 杨国清 简明 林琳 《土壤与环境》 CSCD 2002年第1期25-28,共4页
通过对雷州半岛桉树人工林大面积土壤调查,揭示了桉树人工林地力退化的现状和特征。其主要特征为土壤剖面形态、土壤化学性、土壤物理性和土壤化物性退化。其中最主要的是土壤养分贫瘠化和土壤水分状况恶化。
关键词 协州半岛 桉树人工林 地力退化 现状
下载PDF
小麦×玉米产生单倍体及双单倍体研究进展 被引量:31
16
作者 新民 《麦类作物》 CSCD 1998年第3期1-4,共4页
小麦与玉米杂交产生小麦单倍体是一种新的单倍体产生途径,近年来研究进展很快。本文就影响单倍体胚产生频率的因素、幼胚离体培养及双单倍体植株产生三个方面论述了小麦×玉米方法的最新研究进展。
关键词 小麦 玉米 远缘杂交 单倍体 双单倍体
下载PDF
抗条锈病小麦—中间偃麦草异附加系的生化与分子标记 被引量:13
17
作者 胡英考 辛志勇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1期136-140,共5页
对小麦—中间偃麦草部分双二倍体无芒中 4、异附加系 C0 76、宛 71 0 7和中国春进行了肽链内切酶 (EP- 1 )等电聚焦电泳 ,结果表明 ,肽链内切酶在阳极处有一特异带。肽链内切酶已定位于小麦第 7部分同源群 ,故附加的染色体为第 7部分同... 对小麦—中间偃麦草部分双二倍体无芒中 4、异附加系 C0 76、宛 71 0 7和中国春进行了肽链内切酶 (EP- 1 )等电聚焦电泳 ,结果表明 ,肽链内切酶在阳极处有一特异带。肽链内切酶已定位于小麦第 7部分同源群 ,故附加的染色体为第 7部分同源群的 2条染色体。对中间偃麦草、无芒中 4、C0 76和宛 71 0 7进行了 RAPD分析 ,获得了可用于检测 C0 76中外源染色体的 3个 RAPD标记 ,即 OPI0 5 - 80 0 、OPI1 0 - 60 0 、OPK1 0 - 90 0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中间偃麦草 异附加系 条锈病 生化标记 分子标记
下载PDF
现代审计功能拓展研究的概念框架 被引量:27
18
作者 蔡春 《审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4-39,共6页
现代审计的功能随着受托经济责任内容的不断拓展而拓展。现代审计功能拓展是一个逻辑严密、全面合理的理论推导过程:现代审计的本质功能是现代审计功能拓展的逻辑起点;受托经济责任的拓展与演进是拓展的内在动力;现代审计具体功能的拓... 现代审计的功能随着受托经济责任内容的不断拓展而拓展。现代审计功能拓展是一个逻辑严密、全面合理的理论推导过程:现代审计的本质功能是现代审计功能拓展的逻辑起点;受托经济责任的拓展与演进是拓展的内在动力;现代审计具体功能的拓展是与具体审计服务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现代审计功能拓展是在一定动因的驱动下进行的;现代审计功能的拓展要以满足一定的约束条件为前提;现代审计功能拓展的维度包括拓展深度与广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计功能 功能拓展 概念框架
下载PDF
源于L1的小麦抗黄矮病基因的特异PCR标记及辅助育种的研究 被引量:16
19
作者 张增艳 辛志勇 +3 位作者 王晓萍 刘景芳 杜丽璞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86-491,共6页
以小麦 -中间偃麦草附加系 L1为抗源 ,选育出抗黄矮病小麦异源易位系 HW6 4 2 ,YW4 4 3,YW2 4 3,Y9910 2 9等。本文以上述易位系及其抗源、小麦亲本作供试材料 ,鉴定出一个微卫星 (Simple sequence repeat,SSR)标记gwm37- 450 ,可跟踪... 以小麦 -中间偃麦草附加系 L1为抗源 ,选育出抗黄矮病小麦异源易位系 HW6 4 2 ,YW4 4 3,YW2 4 3,Y9910 2 9等。本文以上述易位系及其抗源、小麦亲本作供试材料 ,鉴定出一个微卫星 (Simple sequence repeat,SSR)标记gwm37- 450 ,可跟踪、检测源于 L1的抗黄矮病基因。将难以分辨、稳定性差的 gwm37- 450 特异带分离、克隆、测序 ,根据测序结果重新设计 1对特异 PCR引物 ,转化为扩增产物有无的 SCAR(sequence characterizied amplified region)标记SC- W374 50 。利用 HW6 4 2 /中 86 0 1的 F2 群体 ,对 gwm 37- 450 和 SC- W374 50 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 ,二者均与抗黄矮病基因紧密连锁 ,后者较前者稳定。利用 SC- W374 50 跟踪抗黄矮病基因 ,将抗黄矮病基因、抗白粉病基因向优良小麦品种中麦 16、宛 710 7转育 ,快速选育出兼抗黄矮病、白粉病的回交植株 2 7个。实践了分子标记辅助抗黄矮病小麦育种的技术路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1 小麦 抗黄矮病基因 特异PCR标记 辅助育种 中间偃麦草 易位系
下载PDF
抗黄矮病小麦新品系YW243的选育和细胞分子生物学鉴定 被引量:26
20
作者 谢皓 +5 位作者 张增艳 辛志勇 林志珊 杜丽璞 马有志 徐惠君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687-691,共5页
以小麦 -中间偃麦草二体异附加系 L1的衍生系 PP9- 1为黄矮病抗源 ,从 [( PP9- 1/陕 7859/ /丰抗 8号 ) F1× ( 3×丰抗 13号 / Khapli) F4 ]杂交组合 F2 代花药培养再生植株中选育出一个抗黄矮病小麦新品系 YW2 4 3。经黄矮病... 以小麦 -中间偃麦草二体异附加系 L1的衍生系 PP9- 1为黄矮病抗源 ,从 [( PP9- 1/陕 7859/ /丰抗 8号 ) F1× ( 3×丰抗 13号 / Khapli) F4 ]杂交组合 F2 代花药培养再生植株中选育出一个抗黄矮病小麦新品系 YW2 4 3。经黄矮病毒田间接种鉴定 ,细胞学分析 ,GISH和 RFL P分子标记检测 ,结果表明 :该系高抗黄矮病毒 GPV、 GAV株系 ,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 2 n=4 2 ,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 染色体构型为 2 n=2 1 ,遗传上稳定 ,是小麦 -中间偃麦草 7DS· 7DL- 7XL易位系 ,易位发生在 7DL的端部 ,携有一对来自中间偃麦草的 BYDV抗性基因。中国农科院植保所鉴定结果同时表明 :YW2 4 3兼抗小麦黄矮病、白粉病、条锈病、秆锈病和叶锈病等 5种病害 ,是一个优良多抗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黄矮病 选育 鉴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