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4篇文章
< 1 2 4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龙对巨噬细胞免疫活性的增强作用 被引量:64
1
作者 张凤春 陈云峰 +1 位作者 苏颜珍 胡奇芬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9期532-535,共4页
目的:研究地龙的免疫作用,探讨地龙的促愈合机制。方法:给小鼠ip不同浓度的地龙提取液,测定腹腔巨噬细胞的活化率;用不同浓度的地龙提取液培养巨噬细胞,测定其吞噬中性红的能力及Fc受体活化的数量。结果:地龙能显著地提高巨... 目的:研究地龙的免疫作用,探讨地龙的促愈合机制。方法:给小鼠ip不同浓度的地龙提取液,测定腹腔巨噬细胞的活化率;用不同浓度的地龙提取液培养巨噬细胞,测定其吞噬中性红的能力及Fc受体活化的数量。结果:地龙能显著地提高巨噬细胞活化率、细胞表面Fc受体功能增强、提高其吞噬中性红的能力。结论:地龙能明显地增强巨噬细胞的免疫活性,可能对缩短炎症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龙 巨噬细胞 吞噬作用 促愈合
下载PDF
突变级数法在生态适宜度评价中的应用——以镇江新区为例 被引量:74
2
作者 陈云峰 孙殿义 陆根法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2587-2593,共7页
《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2003)已将生态适宜度评价列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内容,并明确提出了三级指标集成的框架要求,但并未推荐具体的技术方法。在当前的环评工作实际中,出现了多种生态适宜度的评价技术,如排列成... 《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2003)已将生态适宜度评价列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内容,并明确提出了三级指标集成的框架要求,但并未推荐具体的技术方法。在当前的环评工作实际中,出现了多种生态适宜度的评价技术,如排列成比较技术、层次分析、模糊评价法等,然而这些方法却普遍存在着权重分配过程中的主观性问题。而对于生态适宜度评价这类多指标集成的问题,无论采用何种技术方法,只有减少权重赋值的主观性才能体现评价结论的科学性。鉴于此,推荐了一种新型的生态适宜度评价方法——突变级数法。通过镇江新区环评的具体案例分析,突变级数法表现出在生态适宜度评价方面较好的适用性。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对前述3种方法的数理分析对比,突变级数法表现出主营以下两方面的比较优势:首先该法不使用权重,只需按指标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对指标的重要程度进行排序,很大限度地避免了人为制定权重的主观性;同时,作为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技术方法,突变级数法不仅可以对各地块是否适合其利用类型做出评价,还可以运用模型计算出各个地块生态适宜度的具体数值,对不同地块的生态适宜性程度进行定量的对比。诚然,应该客观地指出,在按指标的重要程度排序过程、以及评价指标的量化分级过程中,突变级数法仍然不能完全避免人为主观性,这也需要今后继续探索整合其他技术方法,加以进一步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变级数法 生态适宜度评价
下载PDF
地龙促进大白兔背部创伤伤口收缩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2
3
作者 张凤春 陈云峰 +1 位作者 苏彦珍 胡奇芬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9期560-561,共2页
目的:通过地龙对动物伤口模型的收缩作用的实验,探讨地龙的促伤口愈合作用。方法:在新西兰大白兔背部伤口模型上用药,于伤后5,7,10,14d进行肉眼观察,并取肉芽组织,分别做免疫组化ABC染色和电镜观察。分别用bFGF... 目的:通过地龙对动物伤口模型的收缩作用的实验,探讨地龙的促伤口愈合作用。方法:在新西兰大白兔背部伤口模型上用药,于伤后5,7,10,14d进行肉眼观察,并取肉芽组织,分别做免疫组化ABC染色和电镜观察。分别用bFGF和PBS做阳性对照和阴性对照。结果:用药组肉芽组织中含大量肌纤维母细胞,合成功能活跃,细胞内肌动蛋白较多,伤口收缩明显,与阴性对照相比有显著性差异,伤口修复较快。结论:地龙可促进肉芽组织中肌纤维母细胞增生,合成功能活跃,分泌伤口收缩的重要物质———肌动蛋白较多,有利于伤口的收缩,对伤口的愈合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龙 创伤 伤口愈合
下载PDF
深圳市雷暴天气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47
4
作者 梅传义 陈元昭 +1 位作者 王明洁 陈云峰 《广西气象》 2006年第3期33-36,39,共5页
利用深圳市1953~2005年逐日雷暴资料,通过数理统计、线性分析、突变分析、小波分析等方法,得出了深圳市雷暴天气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深圳市属于雷暴多发区,53a平均雷暴日数为68.2d;年雷暴日数年际变化辐度大,最多年为103... 利用深圳市1953~2005年逐日雷暴资料,通过数理统计、线性分析、突变分析、小波分析等方法,得出了深圳市雷暴天气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深圳市属于雷暴多发区,53a平均雷暴日数为68.2d;年雷暴日数年际变化辐度大,最多年为103d,而最少年仅为47d,最大值与最小值相差1倍多;初雷一般出现在3月上旬,终雷一般出现在10月中旬,而且初雷的发生,有越来越早的趋势,终雷结束时间有越来越晚的趋势;全年各月均有出现雷暴的可能,但雷暴的出现有着明显的季节性变化,主要集中出现在夏季,冬季雷暴出现的概率非常低,且53a来雷暴的发生有逐渐减少的趋势,气候倾向率为-1.8d/10a。另外深圳市雷暴的年际变化存在着准3a较短周期和11a、19a左右的长周期振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暴 气候特征 趋势 小波分析
下载PDF
引起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及预防对策 被引量:45
5
作者 陈云峰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46-647,共2页
目的探讨引起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神经外科收治的150例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资料,发生肺部感染的60例作为观察组,无肺部感染的90例作为对照组,对可能引起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比较。结果肺部... 目的探讨引起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神经外科收治的150例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资料,发生肺部感染的60例作为观察组,无肺部感染的90例作为对照组,对可能引起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比较。结果肺部感染的发生率为40.0%;肺部感染的与性别、预防应用广谱抗菌药物无关(P>0.05);相关因素包括:年龄大,GCS计分低,有呕吐、脑脊液漏,脱水剂、抑酸剂、激素长时间应用,进行侵入性操作(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肺部感染率较高,与多种因素有关,可采取保持患者内环境稳定、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实施各种侵入性操作时加强管理、缩短抑酸剂激素应用时间等措施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 肺部感染 相关因素 预防
原文传递
施用生物有机肥对土壤酶活性及作物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38
6
作者 胡诚 刘东海 +3 位作者 乔艳 刘友梅 李双来 陈云峰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A01期308-312,共5页
为了研究长期施用生物有机肥对土壤脲酶、碱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和小麦产量的影响,在中国农业大学曲周试验站进行了7年的施用15.0,7.5 t/hm2有机肥(包括EM堆肥、EM鸡粪肥和传统堆肥)、施用化肥和对照处理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有... 为了研究长期施用生物有机肥对土壤脲酶、碱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和小麦产量的影响,在中国农业大学曲周试验站进行了7年的施用15.0,7.5 t/hm2有机肥(包括EM堆肥、EM鸡粪肥和传统堆肥)、施用化肥和对照处理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有机肥用量的提高,土壤脲酶、碱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和小麦产量增加。施用化肥也可以提高作物产量与土壤脲酶的活性。土壤脲酶的活性在不同施肥处理中的变化趋势是:对照<化肥处理<堆肥处理。土壤碱性磷酸酶与过氧化氢酶活性在不同施肥措施中的变化趋势是:化肥处理<对照<堆肥处理。不同的施肥措施对小麦产量影响的趋势是:对照<化肥处理<传统堆肥处理<EM堆肥处理。土壤脲酶、碱性磷酸酶及过氧化氢酶活性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养分含量及小麦产量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有机肥 土壤酶 作物产量
下载PDF
线虫区系分析指示土壤食物网结构和功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38
7
作者 陈云峰 韩雪梅 +1 位作者 李钰飞 胡诚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072-1084,共13页
土壤食物网结构复杂,功能众多,直接测定土壤食物网各功能群生物量并结合数学模型来推断土壤食物网结构和功能,工作量大且分析过程繁琐。线虫生态学的发展为土壤食物网的研究开辟了一条新的思路,即利用线虫区系分析来定性推断食物网的结... 土壤食物网结构复杂,功能众多,直接测定土壤食物网各功能群生物量并结合数学模型来推断土壤食物网结构和功能,工作量大且分析过程繁琐。线虫生态学的发展为土壤食物网的研究开辟了一条新的思路,即利用线虫区系分析来定性推断食物网的结构和功能。线虫作为土壤中数量最丰富的后生动物,占据着土壤食物网的中心位置,其物种多样性、食性多样性、生活史策略多样性、功能团多样性奠定了其作为土壤食物网结构和功能指示生物的生态学基础。线虫区系分析根据发展历史可以分为个体分类、生活史策略分类、功能团分类和代谢足迹分类四个时期,其中后两个时期主要用于推断土壤食物网结构和功能。基于功能团的线虫区系分析将线虫的食性和生活史策略结合起来,发展出一系列指数来判断土壤食物网的连通性、食物网链长度、外界养分投入情况、分解途径及对外界干扰的响应等。基于代谢足迹的线虫区系分析在功能团分析基础上,加入线虫能流分析,从而定性反映了土壤食物网功能的大小。两者在指示土壤食物网自下而上调节及对植物线虫控制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团 富集指数 结构指数 通道指数 代谢足迹
下载PDF
优化施氮下稻-麦轮作体系氮肥氨挥发损失研究 被引量:35
8
作者 夏文建 周卫 +5 位作者 梁国庆 王秀斌 孙静文 李双来 胡诚 陈云峰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13,共8页
采用密闭室连续通气法研究了优化施氮下湖北稻-麦轮作体系农田氨挥发损失。结果表明,肥料氮素氨挥发损失量随施肥量增加而增加。施肥处理小麦季氨挥发损失量为N 11.37~17.05 kg/hm2,肥料氮氨挥发损失率为4.75%5~.43%,氨挥发峰值大约发... 采用密闭室连续通气法研究了优化施氮下湖北稻-麦轮作体系农田氨挥发损失。结果表明,肥料氮素氨挥发损失量随施肥量增加而增加。施肥处理小麦季氨挥发损失量为N 11.37~17.05 kg/hm2,肥料氮氨挥发损失率为4.75%5~.43%,氨挥发峰值大约发生在施肥后的第35~d,肥料氨挥发过程持续71~0 d 水稻季氨挥发损失量为N32.506~2.82 kg/hm2,肥料氮氨挥发损失率为8.24%1~9.38%,氨挥发峰值大约发生在施肥后的第23~d,氨挥发过程持续57~d。水稻季和小麦季氨挥发之间差异显著,整个稻-麦轮作体系氨挥发主要发生在水稻季,约占整个轮作体系的74.08%7~8.65%。同习惯施氮相比,基于作物阶段氮素吸收增加追肥比例和施肥次数的优化施氮能有效减少肥料氮的氨挥发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麦轮作 氨挥发 水稻土 优化施氮
下载PDF
长期不同施肥方式下土壤有机碳的垂直分布及碳储量 被引量:33
9
作者 胡诚 乔艳 +2 位作者 李双来 陈云峰 刘国际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89-692,共4页
为了研究施肥对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影响,在湖北省农业科学院南湖实验站进行了25年不同施肥方式的长期定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除单施氮肥与单施有机肥外,其他施肥方式均提高了0~20cm土壤有机碳含量与碳储量;与对照及单施化肥... 为了研究施肥对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影响,在湖北省农业科学院南湖实验站进行了25年不同施肥方式的长期定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除单施氮肥与单施有机肥外,其他施肥方式均提高了0~20cm土壤有机碳含量与碳储量;与对照及单施化肥相比,有机肥配施化肥均提高了0~20cm及0~100cm土壤有机碳含量与碳储量。单施化肥与单施有机肥对各土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影响较小,且土壤有机碳累积少;而化肥配施有机肥提高了0~20cm与20~40cm土壤有机碳含量与碳储量。除对照及氮磷钾肥配施过量有机肥处理外,其他处理土壤全氮与有机碳含量间具有显著相关性。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是提高农田土壤有机碳,增加土壤碳储量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棕壤 长期定位施肥 土壤有机碳 碳储量
下载PDF
2-烷氧基-3H-喹唑啉-4-酮的合成与杀菌活性 被引量:26
10
作者 丁明武 杨尚君 陈云峰 《有机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923-926,共4页
研究了合成 2 烷氧基 3H 喹唑啉 4 酮衍生物 4的方法 ,该方法应用膦亚胺 1与芳基异氰酸酯的氮杂Wittig反应 ,得到的碳二亚胺 2再与醇在醇钠催化下反应 ,合成了 12种未见文献报道的喹唑啉酮衍生物 4.所得产物 4的结构由NMR ,MS ,IR所... 研究了合成 2 烷氧基 3H 喹唑啉 4 酮衍生物 4的方法 ,该方法应用膦亚胺 1与芳基异氰酸酯的氮杂Wittig反应 ,得到的碳二亚胺 2再与醇在醇钠催化下反应 ,合成了 12种未见文献报道的喹唑啉酮衍生物 4.所得产物 4的结构由NMR ,MS ,IR所确证 .探讨了成环反应的条件以及所合成的新型杂环化合物的杀菌活性 ,结果表明部分化合物表现出较好的抑菌活性 ,如 4l在 5 0mg/L浓度时 ,对水稻纹枯菌的抑制率为 89%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烷氧基-3H-喹唑啉-4-酮 合成 杀菌活性 氮杂WITTIG反应 杂环化合物
下载PDF
自组织理论与复合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 被引量:26
11
作者 刘文英 姜冬梅 +1 位作者 陈云峰 陆根法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96-600,共5页
复合生态系统出现了一系列环境问题阻碍了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文章将自组织理论引入到可持续发展领域,建立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复合生态系统自组织理论:分析了复合生态系统的自组织特性,阐述了复合生态系统内部非线性结构和熵相互... 复合生态系统出现了一系列环境问题阻碍了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文章将自组织理论引入到可持续发展领域,建立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复合生态系统自组织理论:分析了复合生态系统的自组织特性,阐述了复合生态系统内部非线性结构和熵相互作用对系统自组织演化的影响,论述了复合生态系统自组织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即复合生态系统达到自组织运作状态或总体趋势时,系统就达到了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复合生态系统自组织运行规律就是要实现社会规律、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的协同,即“三律协同”。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实现复合生态系统自组织的途径:系统开放、引入负熵;建立以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文化组成的耗散结构;建立复合生态系统目标实现的分段时间结构;加强系统协调机制,制定符合系统社会、经济和自然规律协同的各项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生态系统 自组织 可持续发展 耗散结构
下载PDF
抗根结线虫砧木嫁接对番茄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8
12
作者 郑长英 曹志平 +2 位作者 陈国康 陈云峰 杨杭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7-38,共2页
关键词 根结线虫 砧木 嫁接 番茄 生长 产量 抗性
下载PDF
水稻相同紫云英翻压量下化肥的合理用量试验 被引量:31
13
作者 李双来 陈云峰 +4 位作者 李四斌 乔艳 胡诚 葛秀文 刘国际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592-1593,共2页
为了解在水稻种植过程中紫云英与化肥的合理配比,2008年在湖北通城设置了22 500 kg·hm-2紫云英配合不同用量化肥的试验。结果表明,22 500 kg·hm-2紫云英可减少20%~60%的化肥用量,但以替代20%化肥效果最好。此外,紫云英翻压... 为了解在水稻种植过程中紫云英与化肥的合理配比,2008年在湖北通城设置了22 500 kg·hm-2紫云英配合不同用量化肥的试验。结果表明,22 500 kg·hm-2紫云英可减少20%~60%的化肥用量,但以替代20%化肥效果最好。此外,紫云英翻压促进了水稻的生长,提高了土壤速效氮磷钾和有机质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紫云英 化肥 配比
下载PDF
水华爆发的突变模型——以巢湖为例 被引量:26
14
作者 陈云峰 殷福才 陆根法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878-883,共6页
面对湖泊水库富营养化的严峻形势,水华防治是当务之急,而根据富营养化现状对水华进行准确的判定和预报更是重中之重.从水生态系统的角度出发,综合考虑TP、T、Chla和DO等4个对巢湖富营养化乃至水华影响最为突出的因子,构建了巢湖水华突... 面对湖泊水库富营养化的严峻形势,水华防治是当务之急,而根据富营养化现状对水华进行准确的判定和预报更是重中之重.从水生态系统的角度出发,综合考虑TP、T、Chla和DO等4个对巢湖富营养化乃至水华影响最为突出的因子,构建了巢湖水华突变的尖点模型,通过模型来模拟巢湖富营养化引发水华的情势.在对巢湖2000~2003年时间序列的监测数据进行数据拟合的基础上,发现南淝河入湖区断面处逐月TP、T、Chla和DO数据的演变规律符合突变理论的尖点模型特征.经检验,模型的相对误差控制在10%左右,具有较好的拟合精度.根据模型的突变判别,巢湖的水生态系统2003年7月在南淝河入湖区断面处发生了突变,这一模拟结论与该断面2003年8月爆发水华的实际情况相一致.研究表明,水华突变模型的建立,准确地反映了巢湖富营养化引发水华的实际情况,系统地勾勒出富营养化状态下水生态系统各要素间的动态响应模式,揭示了水华爆发的突变机理.通过水华突变模型的构建,不仅能够对巢湖水华的发生进行判断和预报,还可以对各项防治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预测和模拟,进而为综合整治方案的优化和统筹提供科学依据.水华的爆发是多诱因的综合作用结果,是营养物质长期累积、由量变到质变的演化过程,作为目前唯一的一种研究由渐变引起突变的系统理论,突变理论满足水华研究的数理要求,为水华现象的数值模拟提供了可行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华 突变理论 尖点模型 富营养化
下载PDF
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注射预混胰岛素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有效性和安全性的观察 被引量:30
15
作者 秦健 王秀萍 +1 位作者 张娜 陈云峰 《中国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39-441,共3页
目的探讨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皮下注射预混胰岛素(2次/d)血糖控制不佳的T2DM患者的有效性及低血糖风险。方法选择59例应用预混胰岛素2次/d皮下注射血糖控制不佳的T2DM患者,转换为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观察12周。比较转换... 目的探讨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皮下注射预混胰岛素(2次/d)血糖控制不佳的T2DM患者的有效性及低血糖风险。方法选择59例应用预混胰岛素2次/d皮下注射血糖控制不佳的T2DM患者,转换为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观察12周。比较转换前后7个时点血糖(三餐前后及睡前)、一日内最大血糖波动幅度、血糖达标率、低血糖发生率及HbA1c水平。结果 (1)转换方案后的7个时点血糖和HbA1c水平均较转换前下降(P<0.01)。(2)转换后一日内最大血糖波动幅度及低血糖发生率较转换前降低,而血糖达标率提高(P<0.01)。结论对应用预混胰岛素2次/d皮下注射治疗血糖控制不佳的T2DM患者,转换为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能更好、更平稳地控制血糖,且低血糖发生率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混胰岛素 甘精胰岛素 阿卡波糖 糖尿病 2型
原文传递
微通道经皮肾镜与逆行输尿管软镜碎石治疗对2~4cm肾结石患者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32
16
作者 王飞 张宇 +3 位作者 陈乐仲 陈云峰 姜有涛 倪泽称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6期2716-2721,共6页
目的通过检测相关炎症反应指标,探讨逆行输尿管软镜碎石术(RIRS)与微通道经皮肾镜碎石术(m PCNL)两种不同术式对机体炎症反应的影响,为肾结石疾病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2~4 cm肾结石患者100... 目的通过检测相关炎症反应指标,探讨逆行输尿管软镜碎石术(RIRS)与微通道经皮肾镜碎石术(m PCNL)两种不同术式对机体炎症反应的影响,为肾结石疾病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2~4 cm肾结石患者100例,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m PCNL组52例和RIRS组48例。分别于术前24 h(T_0)、麻醉结束前(T_1)、术后2 h(T_2)、术后12 h(T_3)、术后24 h(T_4)、术后48 h(T_5)采取患者外周静脉血,测定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的浓度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IL-6在T_1开始升高,T_2达到最高,然后逐渐下降,T_5接近术前,但仍比T_0高;T_2、T_3、T_4与T_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_1、T_5与T_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NF-α在T_1开始升高,T_2达到最高,然后明显下降,T_3接近T_0水平,持续到T_5恢复到T_0水平;T_1、T_2与T_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_3、T_4、T_5与T_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CRP在T_2开始升高,T_5达到最高,T_3、T_4、T_5与T_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_1、T_2与T_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CT在T_1开始升高,术后T_4达到最高,然后下降,T_2、T_3、T_4、T_5与T_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_1与T_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各炎症指标水平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时间点炎症指标水平两组间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手术过程中,机体都发生了应激反应,引起了炎性因子水平的变化;PCT和IL-6水平在术后监测的早期就升高,并且在相当一段时间内维持较高水平,对术后严重感染的预测有重要意义,TNF-α水平在早期就出现升高然后很快下降,不利于监测,对术后感染早期诊断有一定限制,CRP水平的变化比较迟缓,对感染早期诊断无明显意义;炎症因子监测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碎石术 逆行输尿管软镜取石术 急性炎症反应因子 肾结石
下载PDF
不同碳源材料用于污水厂尾水生物反硝化碳源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25
17
作者 文辉 陈云峰 高良敏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99-504,共6页
针对污水厂尾水氮素高度硝化的现状,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不同固体碳源在不同的反应时间、硝氮进水浓度、碳源比例及温度条件下的反硝化速率及对硝态氮的去除率.结果表明,以麦秆为碳源去除硝氮最优条件是温度为25℃,反应时间为10h,进水硝... 针对污水厂尾水氮素高度硝化的现状,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不同固体碳源在不同的反应时间、硝氮进水浓度、碳源比例及温度条件下的反硝化速率及对硝态氮的去除率.结果表明,以麦秆为碳源去除硝氮最优条件是温度为25℃,反应时间为10h,进水硝氮浓度为30mg·L-1,麦秆与水的质量比为1∶50;以PHAs为碳源去除硝氮的最优条件是温度为15℃,反应时间为30h,进水硝氮浓度为45mg·L-1,PHAs与水的质量比为1∶50;以PBS为碳源去除硝氮的最优条件是温度为35℃,反应时间为30h,进水硝氮浓度为30mg·L-1,PBS与水的质量比为1∶2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态碳源 反硝化 脱氮
原文传递
球囊探查加选择性支气管封堵术治疗难治性气胸 被引量:24
18
作者 曾奕明 洪敏俐 +6 位作者 张华平 杨栋勇 陈晓阳 庄锡彬 陈云峰 关建华 林群英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74-277,共4页
目的探讨球囊探查加选择性支气管封堵术治疗难治性气胸的疗效、安全性及并发症。方法收集福建省5家三级医院2000年8月至2007年10月期间进行球囊探查加选择性支气管封堵术的住院患者。40例中男39例,女1例,年龄20~84岁,平均(59±... 目的探讨球囊探查加选择性支气管封堵术治疗难治性气胸的疗效、安全性及并发症。方法收集福建省5家三级医院2000年8月至2007年10月期间进行球囊探查加选择性支气管封堵术的住院患者。40例中男39例,女1例,年龄20~84岁,平均(59±17)岁。接受本方法治疗的40例患者均为经负压闭式胸腔引流7d以上无效者。在常规支气管镜检查基础上采用OlympusB7-2C双腔球囊导管对脏层胸膜瘘口所属的引流支气管进行探查定位,然后向确认的支气管注入不同剂量的自身全血加凝血酶。治疗组10例及常规支气管镜检查10例(对照组)采用美国Healthdyne920M型记录仪动态记录,比较两组的血氧饱和度。治疗组10例术后复查胸部CT,20例术后复查静脉血白细胞总数。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进行处理。结果40例均经球囊探查,其中34例确定了引流支气管进行封堵术。34例中4例第1次封堵时不成功,转而接受其他治疗,其余30例经封堵后引流瓶气泡明显减少或完全停止。30例中5例于72h内复发,其中3例行第2次封后例封堵成功,2例接受外科胸腔镜治疗,最终封堵成功率为82%(28/34)。操作期间治疗组最低SaO:为(89.0±2.8)%,对照组为(78.2±2.7)%;治疗组平均SaO:为(93.4±2.6)%,对照组为(92.2±1.4)%;治疗组SaO2〈90%占检查时间的百分比为(10.7±17.5)%,对照组为(2.1±1.1)%;各指标2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0例复查胸部CT均未见阻塞性肺不张。术后3/20例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高于10×10^9/L,术前均合并肺部感染,且其中2例术前白细胞计数升高。34例接受封堵者有5例出现中、低热,均易得到控制。结论球囊探查加支气管封堵术对难治性气胸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尤其适用于全身情况差、肺功能明显减退以及暂不愿接受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胸 支气管镜 球囊导管 封堵术
原文传递
长期施肥对黄棕壤固碳速率及有机碳组分影响 被引量:24
19
作者 陈云峰 韩雪梅 +3 位作者 胡诚 李双来 乔艳 刘东海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69-275,共7页
依托长江中下游黄棕壤稻麦轮作区31年长期定位试验,以不施肥为对照(CK),研究施用化肥(NPK)、有机肥(M)及有机肥—化肥(MNPK)对土壤固碳速率、总有机碳及其组成(难降解有机碳、酸水解有机碳和微生物生物量碳)的影响,以探索施肥对黄棕壤... 依托长江中下游黄棕壤稻麦轮作区31年长期定位试验,以不施肥为对照(CK),研究施用化肥(NPK)、有机肥(M)及有机肥—化肥(MNPK)对土壤固碳速率、总有机碳及其组成(难降解有机碳、酸水解有机碳和微生物生物量碳)的影响,以探索施肥对黄棕壤固碳能力和稳定性机制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不同年份(1985、2002及2010年)数据计算出的固碳速率有所不同,各施肥处理1985—2002、2002—2010、1985—2010年的固碳速率分别为:MNPK处理512、1132、711 kg.hm-2.a-1,M处理627、528、595 kg.hm-2.a-1,NPK处理141、-50、80 kg.hm-2.a-1。施肥提高了土壤总有机碳、难降解有机碳、酸水解有机碳和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除难降解有机碳2011年M处理略高于MNPK处理外,其余采样期各处理之间排序为MNPK>M>NPK>CK。施肥均降低了难降解指数,其中MNPK处理难降解指数最低,与CK处理相比,4次取样平均低7.3%。M和MNPK处理显著提高了微生物商。总之,3种施肥方式均提高了土壤固碳能力和有机碳的稳定性,促进了活性有机碳在总有机碳中的贡献率,但以有机肥配施化肥效果最好,单施有机肥次之,单施化肥再次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碳速率 难降解有机碳 活性有机碳 微生物生物量碳 微生物商
下载PDF
地龙对新西兰大白兔背部创伤愈合作用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23
20
作者 张凤春 陈云峰 +1 位作者 苏颜珍 胡奇芬 《中国药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93-96,共4页
目的:通过对地龙促进创伤模型愈合的实验观察研究,探讨地龙的促愈合作用机制。方法:在新西兰大白兔背部制作创伤模型,外敷地龙提取液,进行肉眼观察、病理学检查、免疫组化分析和电镜观察,并分别用bFGF和002mol/L的... 目的:通过对地龙促进创伤模型愈合的实验观察研究,探讨地龙的促愈合作用机制。方法:在新西兰大白兔背部制作创伤模型,外敷地龙提取液,进行肉眼观察、病理学检查、免疫组化分析和电镜观察,并分别用bFGF和002mol/L的地龙提取液溶媒做阳性对照和阴性对照。结果:肉眼观察发现地龙组表皮、肌肉的愈合率明显比阴性对照组高;病理学检查表明地龙能促进肉芽组织中的成纤维细胞、毛细血管、胶原纤维和DNA的增长;免疫组化分析结果表明地龙能显著地增加肌肉组织中肌动蛋白的数量,有利于伤口的收缩,电镜观察发现地龙组肉芽组织中细胞功能旺盛。结论:地龙具有显著地促进创伤愈合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龙 创伤愈合 愈合 肉芽组织 动物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