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论紫鹃命名取义多层能指的文化意蕴 被引量:2
1
作者 《红楼梦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91-298,共8页
《红楼梦》成功地塑造了一批下层女性形象,她们个性鲜明,其姓名中包含着丰富的文学内蕴。本文主要以黛玉的丫环紫鹃为例,分析其名字"紫鹃"的多层能指文化意蕴,诸如:愁恨冤怨、思归难离、坚韧不弃、离亡哀死等等,从而使读者能... 《红楼梦》成功地塑造了一批下层女性形象,她们个性鲜明,其姓名中包含着丰富的文学内蕴。本文主要以黛玉的丫环紫鹃为例,分析其名字"紫鹃"的多层能指文化意蕴,诸如:愁恨冤怨、思归难离、坚韧不弃、离亡哀死等等,从而使读者能从一个新的角度——丫环"紫鹃"名字所赋予的文化意蕴中更清楚的认识《红楼梦》女主人公黛玉的悲剧命运,进而管窥《红楼梦》的丰富文化意蕴与超凡艺术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鹃 命名取意 多层能指 文化意蕴
原文传递
羌笛幽愤 苍凉悲壮——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赏析 被引量:1
2
作者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4期28-29,共2页
范仲淹的词《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写的羌管忧愤,慷慨悲壮,书写出戍边将士身孤而心不悲,力薄而思建业的可贵精神,奏响了一首名留千古的戍边之曲。本文就此进行了赏析。
关键词 忧愤 苍凉悲壮 乡愁
下载PDF
独凭危堞望苍梧——浅论陈与义南渡诗歌风格 被引量:1
3
作者 《写作》 2007年第5期11-14,共4页
陈与义生逢南北宋易代之际,靖康之难的发生,将诗人的创作生涯截然界划为北宋末和南宋初两个时期。前期的陈与义,身居京洛,交游士林,经太学步入仕途。然而,北宋末期朝廷昏庸,政治腐败,党派倾轧,世风已坏,诗人仕宦蹭蹬,久沉下... 陈与义生逢南北宋易代之际,靖康之难的发生,将诗人的创作生涯截然界划为北宋末和南宋初两个时期。前期的陈与义,身居京洛,交游士林,经太学步入仕途。然而,北宋末期朝廷昏庸,政治腐败,党派倾轧,世风已坏,诗人仕宦蹭蹬,久沉下僚,陈与义心境悲郁,因此,前期诗歌或寄寓壮志难酬的激愤,或传达对庸俗事态的疾恶,或反映个人的品格情操,或表现自然界的优美景观,具有相当的艺术性,但与其南渡诗歌相比逊色许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风格 陈与义 靖康之难 创作生涯 政治腐败 自然界 艺术性 宋末
下载PDF
以诗教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必要性探微 被引量:1
4
作者 《文教资料》 2007年第19期15-16,共2页
中国是一个有诗教传统的国家,诗教在提升大学生的健康情绪、审美能力、创新能力和语言能力等人文素养方面有巨大的作用。作为传播古典文化的教育者必须采取各种方法和途径,如:研究性学习,与当地的旅游资源相结合等方法,达到教育的目的,... 中国是一个有诗教传统的国家,诗教在提升大学生的健康情绪、审美能力、创新能力和语言能力等人文素养方面有巨大的作用。作为传播古典文化的教育者必须采取各种方法和途径,如:研究性学习,与当地的旅游资源相结合等方法,达到教育的目的,将中华民族的诗词文发扬光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素养 诗教 作用 方法 途径
下载PDF
汉代梦文化研究——以史传散文为例
5
作者 骆婉 《文教资料》 2018年第32期63-65,共3页
汉代是中国梦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梦文学成就突出。汉代梦文化以丰富多样的文学样式出现,汉代诗歌、汉赋、汉代散文中无一不涉及梦文化,其中史传文学中记梦成就最突出、最具代表性。本文在追溯先秦梦文化发展的基础上,通过分析... 汉代是中国梦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梦文学成就突出。汉代梦文化以丰富多样的文学样式出现,汉代诗歌、汉赋、汉代散文中无一不涉及梦文化,其中史传文学中记梦成就最突出、最具代表性。本文在追溯先秦梦文化发展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汉代史传散文的代表作品《史记》《汉书》中的梦文化现象透视汉代梦文化的风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 《史记》 《汉书》
下载PDF
李清照的另一面:豪迈风骨
6
作者 《写作》 2007年第4期11-14,共4页
豪迈风骨是一种刚烈、劲健之美,刘熙载也言:“奇拔豪迈,阳也。”一提及豪迈风骨,人们很容易想到男性文学家,想到曹操和他的《观沧海》,李自和他的《蜀道难》,苏轼和他的《念奴娇》(大江东去),然而豪迈风骨并非男性文学家的专... 豪迈风骨是一种刚烈、劲健之美,刘熙载也言:“奇拔豪迈,阳也。”一提及豪迈风骨,人们很容易想到男性文学家,想到曹操和他的《观沧海》,李自和他的《蜀道难》,苏轼和他的《念奴娇》(大江东去),然而豪迈风骨并非男性文学家的专利,婉约派女词人李清照的词虽大多是与“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凄凄惨惨戚戚”、“绿肥红瘦”、“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等等一些柔婉哀艳的句子联系在一起的,但其人格中也饱含一种豪迈的风骨,并且这种人格的豪迈风骨积极地影响着她的文学创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清照 风骨 《观沧海》 《蜀道难》 《念奴娇》 文学创作 文学家 刘熙载
下载PDF
高职院校“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探微
7
作者 关艳 《文教资料》 2007年第13期58-59,共2页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高职院校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在新形势下构建适合新时期教育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院校教育教学面临的核心任务和战略目标。本文探讨了高职院校“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和操作层面问题及其...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高职院校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在新形势下构建适合新时期教育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院校教育教学面临的核心任务和战略目标。本文探讨了高职院校“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和操作层面问题及其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院校 "三位一体" 人才培养模式
下载PDF
试论《紫钗记》中汤显祖的“至情”思想
8
作者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07年第4期30-31,48,共3页
汤显祖是明清文学中建树颇多的人物,无论在思想领域还是在政治领域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在文学领域中他提出了"至情"的思想,更是令人惊叹。本文通过对《紫钗记》的分析着重探讨了汤显祖的"至情"思想以及他的"至... 汤显祖是明清文学中建树颇多的人物,无论在思想领域还是在政治领域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在文学领域中他提出了"至情"的思想,更是令人惊叹。本文通过对《紫钗记》的分析着重探讨了汤显祖的"至情"思想以及他的"至情"思想中所存在的叛逆色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钗记》 汤显祖 至情 叛逆
下载PDF
高职语文教学应多侧面渗透素质教育
9
作者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2期104-105,共2页
当今,提倡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教育领域中教育教学发展的总体趋势。在教学中如何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这已经成为每个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解决的问题,本文将从阅读、写作和听说多侧面地谈这一问题。
关键词 素质教育 写作教学 高等职业院校 阅读教学
下载PDF
五年制高师课程体系的创新方向
10
作者 《职业技术教育》 2007年第2期26-27,共2页
五年制高师课程体系存在许多问题。如课程目标定位忽视学生全面素质的培,课程结构淡化了师范教育特色,课程内容不能及时反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动向等。为改变这种现状,应从课程总体设计中突出开放型的专业教育理念,加大师范教育专业... 五年制高师课程体系存在许多问题。如课程目标定位忽视学生全面素质的培,课程结构淡化了师范教育特色,课程内容不能及时反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动向等。为改变这种现状,应从课程总体设计中突出开放型的专业教育理念,加大师范教育专业课程比重,配合新课程改革调整教学内容,以及构建复合式、全程式、多元化的考核体系和综合能力的测评三维试卷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范教育 五年制 课程体系
下载PDF
试谈《史记》对《田七郎》的影响
11
作者 朱曼玉 《文教资料》 2019年第25期1-2,5,共3页
《史记》作为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与中国古典小说关系密切,后者在文体的生成、发展、艺术表现等方面都深受其影响.作为中国古代文言小说的典型代表,《聊斋志异》具有鲜明的史学色彩,深受以《史记》为代表的史传文学的影响.《田七郎》... 《史记》作为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与中国古典小说关系密切,后者在文体的生成、发展、艺术表现等方面都深受其影响.作为中国古代文言小说的典型代表,《聊斋志异》具有鲜明的史学色彩,深受以《史记》为代表的史传文学的影响.《田七郎》是《聊斋志异》中的经典篇章,吸收借鉴了《史记》的叙事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记》 《聊斋志异》 《田七郎》 叙事经验
下载PDF
快速作文训练方法刍议
12
作者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3年第10期178-178,共1页
古人曰:“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而入情。”这着实说明写作能力必须建立在一定的情感积累的基础之上,是厚积薄发的结果。而且从长期的语文教学的过程来看,又是一种很强的综合能力。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标志。学生作文水平的... 古人曰:“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而入情。”这着实说明写作能力必须建立在一定的情感积累的基础之上,是厚积薄发的结果。而且从长期的语文教学的过程来看,又是一种很强的综合能力。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标志。学生作文水平的高低不仅综合反映了他们的知识水平和听说读写的能力状况,而且全面反映出他们的观察力、联想力、思维力等智力因素及习惯、信念、情感等非智力因素。可以说,写作作为一种表达思想、交流感情、巩固知识、考察能力、陶冶情操、完善自我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素质训练 思维训练 作文教学 中学 快速作文训练
下载PDF
小教大专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摭谈
13
作者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2年第7期91-91,共1页
如何引导学生去发现、感受美,使他们身心受到陶冶,受到教育,这是每一位语文教师必须重视的问题。根据多年的从教经验我认为应当从审美感知力、审美情感、审美想象力和审美理解力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一)熏陶学生的审美感知能... 如何引导学生去发现、感受美,使他们身心受到陶冶,受到教育,这是每一位语文教师必须重视的问题。根据多年的从教经验我认为应当从审美感知力、审美情感、审美想象力和审美理解力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一)熏陶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是进行审美教育的前提。可以采用下列两种方法:首先可以使用声情并茂的朗读法。这是熏陶学生审判感知力的重要方法。教师可根据不同的文章内容,借助朗读的轻重、快慢、缓急、停顿、语气等技巧,把文章读得或大气昂然,或低沉哀婉,或泉水叮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专 语文教学 审美教育 小学教育专业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