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41篇文章
< 1 2 8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龙门山地震带的地质背景与汶川地震的地表破裂 被引量:111
1
作者 李勇 黄润秋 +10 位作者 周荣军 Alexander L.DENSMORE Michael A.ELLIS 董顺利 Nicholas RICHARDSON 张毅 何玉林 陈浩 乔宝成 马博琳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18,共16页
龙门山位于青藏高原与扬子地台之间,系由一系列大致平行的叠瓦状冲断带构成,自西向东发育汶川—茂汶断裂、映秀—北川断裂和彭县—灌县断裂,并将龙门山划分为3个构造地层带,分别为变形变质构造地层带(主要由志留系—泥盆系浅变质岩和前... 龙门山位于青藏高原与扬子地台之间,系由一系列大致平行的叠瓦状冲断带构成,自西向东发育汶川—茂汶断裂、映秀—北川断裂和彭县—灌县断裂,并将龙门山划分为3个构造地层带,分别为变形变质构造地层带(主要由志留系—泥盆系浅变质岩和前寒武系杂岩构成)、变形变位构造地层带(主要由上古生界—三叠系沉积岩构成)、变形构造地层带(主要由侏罗系至第三系红层和第四纪松散堆积构成)。龙门山断裂带属地震危险区,3条主干断裂皆具备发生7级左右地震的能力,其中映秀—北川断裂是引发地震的最主要断层,据对彭县—灌县断裂青石坪探槽场地的研究结果表明,在该断裂带上最晚的一次强震发生在930±40a.B.P.左右,据此,可以初步判定,这3条主干断裂的单条断裂上的强震复发间隔至少应在1000a左右,表明龙门山构造带及其内部断裂属于地震活动频度低但具有发生超强地震的潜在危险的特殊断裂,以逆冲-右行走滑为其主要运动方式。汶川地震属于逆冲—走滑型的地震,地表破裂分布于映秀—北川断裂带和彭县—灌县断裂带上。根据近南北向的断裂(小鱼洞断层、擂鼓断层和邓家坝断层)和地表断距可将映秀—北川断层的地表破裂带划分为两个高值区和两个低值区,两个高值区分别位于南段的映秀-虹口一带和位于中北段的擂鼓—北川县城—邓家坝一带;两个低值区分别位于中南段的白水河—茶坪一带和北段的北川黄家坝至平武石坎子一带,两个高值区分别与小鱼洞断层和擂鼓断层相关。根据保存于破裂面上的擦痕,可将该地震破裂过程划分为两个阶段,早期为逆冲作用,晚期为斜向走滑作用,其与地壳增厚构造模式和侧向挤出摸式在青藏高原东缘的推论具有不吻合性。鉴于龙门山的表层运动速率与深部构造运动速率具有不一致性,初步探讨了龙门山地区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地表破裂 历史地震 活动构造 走滑—逆冲作用 龙门山地震带 青藏高原
下载PDF
输尿管软镜与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肾结石疗效比较 被引量:113
2
作者 李武学 赵兴华 +2 位作者 许长宝 郝斌 《山东医药》 CAS 2014年第6期92-93,共2页
目的比较输尿管软镜与经皮肾镜(PCNL)碎石术治疗肾结石的疗效。方法选择53例肾结石患者采用输尿管软镜治疗(输尿管软镜组),92例肾结石采用PCNL治疗(PCNL组),比较两种方法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清石率,观察不良反应。结果输尿管软镜... 目的比较输尿管软镜与经皮肾镜(PCNL)碎石术治疗肾结石的疗效。方法选择53例肾结石患者采用输尿管软镜治疗(输尿管软镜组),92例肾结石采用PCNL治疗(PCNL组),比较两种方法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清石率,观察不良反应。结果输尿管软镜组术后4周总清石率为88.7%,PCNL组为94.6%。输尿管软镜组直径≤20 mm的结石及直径>20 mm的结石患者手术时间长于PCNL,术中出血量少于PCNL组(P<0.05)。结论直径≤20 mm的肾结石适合选用输尿管软镜,直径>20 mm的肾结石适合选用PCNL。存在解剖结构异常、凝血功能异常、肾功能不全及穿刺困难者无论结石大小均是输尿管软镜的适应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结石 输尿管软镜 经皮肾镜
下载PDF
窝沟封闭术联合氟保护漆在预防儿童龋齿中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88
3
作者 张晓蓉 王小燕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8期2125-2126,共2页
目的探讨窝沟封闭术联合氟保护漆对预防儿童龋齿的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在该院进行健康体检的96例儿童(5~8岁)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A组、B组及对照组3组,每组各32名儿童。A组儿童采用窝沟封闭术进行预防治疗,B组儿童... 目的探讨窝沟封闭术联合氟保护漆对预防儿童龋齿的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在该院进行健康体检的96例儿童(5~8岁)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A组、B组及对照组3组,每组各32名儿童。A组儿童采用窝沟封闭术进行预防治疗,B组儿童采用窝沟封闭术联合0.5%高露洁的多乐氟(Duraphat)进行预防治疗,对照组儿童单纯行日常刷牙口腔护理。对3组儿童进行为期2年的随访,观察龋齿发生率以及A、B两组儿童封闭剂脱落情况。结果 A、B组儿童龋齿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比较,B组儿童龋齿发生率较低,B组儿童窝沟封闭剂治疗后保留的情况较好,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学龄儿童采用窝沟封闭术联合氟保护漆预防龋齿的临床效果理想,氟保护漆能起到保护窝沟封闭剂的作用,防止封闭剂脱落,从而能有效预防儿童龋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窝沟封闭术 氟保护漆 龋齿 儿童
下载PDF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疗效不佳的多因素分析 被引量:74
4
作者 杨俊松 陈浩 +8 位作者 刘鹏 刘团江 赵元廷 邹鹏 张正平 贺宝荣 拓源 郝定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5-52,共8页
目的:探讨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thoracolumbar 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TOVCF)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后临床疗效不佳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2016年3月在... 目的:探讨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thoracolumbar 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TOVCF)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后临床疗效不佳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2016年3月在我院就诊并行PVP治疗的1974例TOVCF患者。收集患者的人口统计学资料(性别、年龄、身高、体重)、手术及影像学资料、患者合并症等相关信息,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和1年时的腰背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将术后1周及术后1个月VAS评分均>4分视为术后腰背部疼痛缓解不佳,将其归为疼痛缓解不佳组,并从疼痛缓解满意的患者中随机抽取相同例数有术后1个月胸腰椎MRI且随访资料完整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1974例TOVCF患者中,共有81例患者术后1周及术后1个月的VAS评分均>4分,占患者总数的4.1%。疼痛缓解不佳组与对照组比较,术前及术后1年随访时的VAS评分和ODI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周、1个月、3个月时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在所纳入的各项观察指标中,两组术前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骨折椎体数、骨水泥分布情况、单椎体骨水泥注入量、术前或术后1个月胸腰筋膜损伤的发生率及抑郁症人数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前BMD低(OR=3.475,P=0.025)、术前或术后1个月存在胸腰筋膜损伤(OR=3.952,P=0.003)、骨折椎体数多(OR=3.640,P<0.0001)、骨水泥分布不佳(OR=3.216,P=0.016)、单椎体骨水泥注入量不足(OR=0.081,P<0.0001)、合并抑郁症(OR=3.616,P=0.014)是PVP术后腰背部疼痛缓解不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术前低BMD、术前或术后1个月存在胸腰筋膜损伤、多椎体骨折、单椎体骨水泥注入量不足及分布不佳、合并抑郁症是TOVCF患者行PVP治疗后临床疗效不佳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经皮椎体成形术 腰背部疼痛 危险因素 多因素分析
下载PDF
汶川地震的地表破裂与逆冲-走滑作用 被引量:69
5
作者 李勇 周荣军 +6 位作者 董顺利 张毅 何玉林 陈浩 乔宝成 马博琳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04-413,共10页
2008年5月12日在龙门山映秀-北川断裂带发生的8.0级特大地震,属于逆冲-走滑型地震。作者以地表破裂为切入点,在映秀-北川断裂和彭灌断裂的关键部位,对断错山脊、洪积扇、河流阶地、边坡脊、断层陡坎、河道错断、冲沟侧缘壁位错、小路位... 2008年5月12日在龙门山映秀-北川断裂带发生的8.0级特大地震,属于逆冲-走滑型地震。作者以地表破裂为切入点,在映秀-北川断裂和彭灌断裂的关键部位,对断错山脊、洪积扇、河流阶地、边坡脊、断层陡坎、河道错断、冲沟侧缘壁位错、小路位错、公路位错、公路拱曲、构造裂缝、断层偏转、擦痕、挤压脊、坡中槽等汶川地震所导致的地表破裂和断裂带开展了详细的野外地貌测量,标定了映秀-北川断裂带和彭灌断裂的垂向断距和水平断距,结果表明汶川地震的地表破裂带沿北东东向延伸,走向介于NE30°~50°之间,倾向北西,倾角介于30°~40°之间。其中北川-映秀断裂带的破裂带从映秀向北东延伸达180~190 km,属于单侧多点破裂型,以逆冲-右行走滑为特点,垂直位错为1.60~6.00 m,水平位错为0.20~6.50 m;彭灌断裂的地表破裂出露于彭州磁峰场-绵竹汉旺之间,长度为30~40 km,以逆冲-右行走滑为特点,垂直位错为0.39~2.00 m之间,水平位错为0.20~0.70 m。表明该地震地表破裂带存在逆冲运动分量和右行走滑运动分量,逆冲运动分量略大于或等于右行走滑运动分量。根据历史地震和活动构造地貌的年龄测定资料,作者认为该区单条断裂的强震复发间隔在1~3ka。在此基础上,初步编制了龙门山地区的地质动力模型图,并认为下地壳物质在龙门山的近垂向挤出和垂向运动,导致了龙门山断裂带的向东逆冲运动、龙门山构造带抬升和汶川特大地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地表破裂 历史地震 活动构造 走滑-逆冲作用 龙门山 青藏高原东缘
下载PDF
映秀-北川断裂的地表破裂与变形特征 被引量:58
6
作者 李勇 周荣军 +9 位作者 Alexander L.DENSMORE Nicholas RICHARDSON 董顺利 Michael A.ELLIS 张毅 何玉林 陈浩 乔宝成 马博琳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688-1706,共19页
2008年5月12日在龙门山映秀-北川断裂带发生的8.0级特大地震,属于逆冲—走滑型地震。本文以地表破裂为切入点,在映秀-北川断裂的关键部位开展了详细的野外地貌测量,标定了映秀-北川断裂带的垂向断距和水平断距,结果表明映秀-北川断裂的... 2008年5月12日在龙门山映秀-北川断裂带发生的8.0级特大地震,属于逆冲—走滑型地震。本文以地表破裂为切入点,在映秀-北川断裂的关键部位开展了详细的野外地貌测量,标定了映秀-北川断裂带的垂向断距和水平断距,结果表明映秀-北川断裂的地表破裂带从映秀向北东延伸达180~190km,走向介于NE30°~50°之间,倾向北西,地表平均垂向断距为2.9m,平均水平断距为3.1m;地表最大错动量的地点位于北川县擂鼓镇,垂直断错为6.2±0.1m,水平断错为6.8±0.2m,逆冲分量与右行走滑分量的比值为3∶1~1∶1,表明该断裂以逆冲—右行走滑为特点,逆冲运动分量略大于或等于右行走滑运动分量。根据近南北向的分段断裂可将映秀-北川断层的地表破裂带划分为两个高值区和两个低值区,其中两个高值区分别位于南段的映秀—虹口一带和中北段的擂鼓—北川县城—邓家坝一带。基于保存于破裂面上的擦痕,我们将该地震破裂过程划分为两个阶段,早期为逆冲作用,晚期为斜向走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地表破裂 映秀-北川断裂 走滑-逆冲作用 龙门山
下载PDF
椎体成形术后早期腰背部残余疼痛的原因分析 被引量:54
7
作者 杨俊松 陈浩 +10 位作者 刘鹏 刘团江 刘继军 张正平 贺宝荣 张海平 赵元廷 张嘉男 黄大耿 郝定均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625-634,共10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术后早期(术后1个月内)患者腰背部残余疼痛的危险因素,并进一步分析其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5年1月期间采用PVP治疗的1316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术后早期(术后1个月内)患者腰背部残余疼痛的危险因素,并进一步分析其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5年1月期间采用PVP治疗的1316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患者的相关资料。术后1周及1个月评估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VAS评分>4分定义为PVP术后腰背部疼痛缓解不佳。根据疼痛缓解情况,将患者分为满意组和不满意组。所有患者在术后1周,1、3个月和1年进行随访,行X线和MR检查(T1加权像、T2加权像和压脂像)排除新发OVCF,并同时记录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统计两组患者的人口统计学资料、手术相关信息、麻醉方式、OVCF数量、单椎体骨水泥注射量、影像学数据和其他合并症信息,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其与PVP术后腰背部残余疼痛的相关因素。结果接受PVP治疗的1316例胸、腰椎OVCF患者中60例(4.6%)患者术后腰背部疼痛缓解不佳。两组患者VAS评分和ODI在术后1周、1个月、3个月时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不满意组患者腰背部存在一定程度的残余疼痛,其程度重于满意组,但在术后12个月随访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骨密度、骨折椎体数量、骨水泥分布情况、单椎体骨水泥注射量及腰背筋膜损伤与术后腰背部疼痛缓解不佳有关(均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骨密度(OR=3.577,P=0.029)、合并腰背筋膜损伤(OR=3.805,P=0.002)、骨折椎体数量(OR=3.440,P<0.001)、骨水泥分布情况(OR=3.009,P=0.013)和合并抑郁症(OR=3.426,P=0.028)与PVP术后腰背部疼痛缓解不佳存在正相关,是其危险因素;单椎体骨水泥注入量(OR=0.079,P<0.001)与PVP术后腰背部疼痛缓解不佳存在负相关,是其保护性因素。结论OVCF患者术前骨密度低、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 骨质疏松性骨折 椎体成形术 手术后并发症 疼痛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单双侧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胸腰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51
8
作者 杨小彬 郝定均 +7 位作者 贺园 孔令擘 张臻 张珂 刘仲凯 惠华 贺宝荣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060-1067,共8页
目的探讨单侧穿刺入路与Magerl双侧穿刺入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s)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4年6月—2016年1月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红会医院收治的234例胸腰段单椎体OVCFs... 目的探讨单侧穿刺入路与Magerl双侧穿刺入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s)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4年6月—2016年1月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红会医院收治的234例胸腰段单椎体OVCFs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95例,女139例;年龄60~89岁,平均68.3岁。损伤节段:T1145例,T1265例,L172例,L252例。116例行横突与上关节突移行部单侧穿刺入路PKP治疗(单侧组),118例行Magerl双侧穿刺入路PKP治疗(双侧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暴露辐射量、骨水泥注入量及渗漏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根据术后CT观察骨水泥分布情况。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25~36个月,平均27个月。单侧组手术时间[(19.6±5.3)min]明显短于双侧组[(35.6±8.9)min],暴露辐射量[(0.65±0.22)mSv]低于双侧组[(1.69±0.58)mSv],骨水泥注入量[(5.3±0.8)ml]少于双侧组[(6.5±1.3)ml](P均<0.05)。术后X线片显示骨水泥渗漏单侧组10例(8.6%),双侧组22例(18.6%)(P<0.05),患者均未出现临床症状。两组术后VAS、ODI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P<0.01),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侧组骨水泥主要分布在椎体前部和中部(A2、B1、C2、D1),而双侧组骨水泥主要分布在椎体前2/3区域(A、B、C、D)。术中穿刺出现硬脊膜破损脑脊液流出10例,其中单侧组2例,双侧组8例(P>0.05),术中均调整穿刺方向,术后无神经损害表现。16例出现小关节损伤引起的局部疼痛,其中单侧组2例,双侧组14例(P<0.05),物理治疗1个月后疼痛均消失。30例再次出现椎体骨折,其中单侧组18例,双侧组12例(P>0.05),均再次行PKP治疗。结论与Magerl双侧穿刺入路比较,横突与上关节突移行部单侧穿刺入路PKP治疗胸腰段OVCFs具有手术时间短、辐射量小、骨水泥渗漏率低、骨水泥分布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骨折 脊柱骨折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原文传递
“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与徒手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上胸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50
9
作者 郑博隆 郝定均 +9 位作者 林斌 昌震 高林 杨小彬 惠华 范顺武 邓忠良 朱悦 贺宝荣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0-26,共7页
目的比较"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和徒手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上胸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红会医院脊柱外科自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使用"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 目的比较"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和徒手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上胸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红会医院脊柱外科自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使用"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下穿刺完成椎体成形术的19例上胸椎OVCF患者(20个椎体)资料(机器人组)和自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徒手穿刺完成椎体成形术的21例上胸椎OVCF患者(21个椎体)资料(徒手组)。机器人组男5例,女14例;年龄62~88岁;徒手组男6例,女15例;年龄64~83岁。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术后并发症(骨水泥渗漏、感染和血管栓塞),术后1 d、末次随访时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伤椎椎体前缘高度(AH)和伤椎后凸角(KA)观察疗效。结果机器人组和徒手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机器人组中19例患者(20个椎体)和徒手组中21例患者(21个椎体)均顺利完成单侧穿刺入路椎体成形术。40例患者术后随访6~12个月,平均8.3个月。机器人组的手术时间[(37.9±8.2)min]、骨水泥注入量[(2.3±0.9)mL]、骨水泥渗漏发生率(10.0%,2/20)均少于或低于徒手组[(46.2±9.4)min、(4.2±1.3)mL、42.9%(9/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感染和血管栓塞发生。术后1 d、末次随访时两组间VAS评分、ODI、AH和KA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传统徒手穿刺椎体成形术,"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下穿刺完成椎体成形术治疗上胸椎(T1~T4)OVCF临床疗效满意,可减少手术时间和骨水泥注入量,并降低骨水泥渗漏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 骨折 骨质疏松 椎体成形术 手术机器人
原文传递
急性脊髓损伤的临床治疗进展 被引量:48
10
作者 杨俊松 郝定均 +7 位作者 刘团江 刘鹏 贺宝荣 许晓舟 拓源 薛鹏 李广林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68-373,共6页
急性脊髓损伤(acute spinal cord injury,ASCI)是一种由于外伤、肿瘤、血肿及感染等原因所致急性脊髓受压,出现肢体感觉障碍及运动功能受损的临床常见疾病。Sekhon等指出全球范围内每百万人中每年新增ASCI的患者为14~40例。ASCI具有... 急性脊髓损伤(acute spinal cord injury,ASCI)是一种由于外伤、肿瘤、血肿及感染等原因所致急性脊髓受压,出现肢体感觉障碍及运动功能受损的临床常见疾病。Sekhon等指出全球范围内每百万人中每年新增ASCI的患者为14~40例。ASCI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及致死率,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Krueger等目指出在加拿大每年与脊髓损伤相关的财政支出就高达26.7亿加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早期手术 神经节苷脂 脊髓切开术 脊髓电刺激 临床治疗
下载PDF
杂多酸催化剂研究进展 被引量:45
11
作者 王德胜 王晓来 《分子催化》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66-375,共10页
1杂多酸概述杂多酸(Heteropolyacid),也称多金属氧簇(Polyoxometalate),是一类由氧原子桥接金属原子形成的金属-氧簇化合物.杂多酸具有良好的催化性能,是高效的双功能催化剂,即有酸催化性能,又具有氧化还原催化性能.杂多酸结构稳定... 1杂多酸概述杂多酸(Heteropolyacid),也称多金属氧簇(Polyoxometalate),是一类由氧原子桥接金属原子形成的金属-氧簇化合物.杂多酸具有良好的催化性能,是高效的双功能催化剂,即有酸催化性能,又具有氧化还原催化性能.杂多酸结构稳定,可以用在均相或者非均相催化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多酸 酸催化 氧化催化 不对称催化
原文传递
碳纤维复合材料湿热性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42
12
作者 吕新颖 江龙 +2 位作者 王荣国 刘文博 《玻璃钢/复合材料》 CAS CSCD 2009年第3期76-80,共5页
对于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湿热环境条件对其力学性能的影响非常明显,可导致其强度和刚度下降。在研究了国内外关于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湿热老化性能的基础上,从理论模型和试验方法两方面分析了复合材料吸湿模型和扩散机理,结... 对于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湿热环境条件对其力学性能的影响非常明显,可导致其强度和刚度下降。在研究了国内外关于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湿热老化性能的基础上,从理论模型和试验方法两方面分析了复合材料吸湿模型和扩散机理,结合实际需求对国内外关于碳纤维复合材料湿热性能的试验方法和测试手段进行了评价,认为目前湿热加速老化性能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并提出了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 复合材料 湿热性能 扩散机理 加速老化 寿命预测
下载PDF
五味子醇提取物保肝作用成分分析 被引量:41
13
作者 孔华丽 段惠娟 《解放军药学学报》 CAS 2010年第1期27-29,62,共4页
目的探讨五味子醇提物产生保肝作用的活性成分。方法建立原代肝细胞损伤模型,采用血清药效学实验证实五味子药效作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及光谱分析含药血清中五味子化学成分,同时进行2种对照品的细胞药效学实验。结果模型组培养上清ALT,AST... 目的探讨五味子醇提物产生保肝作用的活性成分。方法建立原代肝细胞损伤模型,采用血清药效学实验证实五味子药效作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及光谱分析含药血清中五味子化学成分,同时进行2种对照品的细胞药效学实验。结果模型组培养上清ALT,AST,MAO活性分别升高至(987.9±371.8)、(1695.4±600.5)、(46.7±6.3)nkat/L,MDA含量升高至(3.6±1.2)μmol/L,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五味子含药血清能有效地拮抗D-氨基半乳糖对肝细胞损伤,细胞上清液中ALT,AST,MAO,活性分别降低至(410.3±213.4)、(880.3±105.4)、(20.5±5.5)nkat/L、MDA含量降至(1.4±1.0)μmol/L,显著低于模型组;两种对照品能明显降低肝细胞损伤时所致升高的酶谱活性水平,对损伤的肝细胞有显著的修复和保护作用。结论醇甲、乙素是五味子阻滞肝细胞损伤的主要有效活性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味子 肝损伤 活性成分
下载PDF
青海达日断裂中段构造活动与地貌发育的响应关系探讨 被引量:40
14
作者 梁明剑 周荣军 +2 位作者 赵国华 郭红梅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8-38,共11页
青海达日地区发育了多条晚第四纪活动断裂带,以NW—NNW向和近SN向为主。通过航卫片解译和野外实地调查发现,达日断裂中段晚第四纪新活动性尤为显著,其性质以左旋走滑为主,至今部分地段仍保存了清晰的1947年达日7级地震地表破裂带,... 青海达日地区发育了多条晚第四纪活动断裂带,以NW—NNW向和近SN向为主。通过航卫片解译和野外实地调查发现,达日断裂中段晚第四纪新活动性尤为显著,其性质以左旋走滑为主,至今部分地段仍保存了清晰的1947年达日7级地震地表破裂带,其破裂样式具有分段性和多样性,反映了局部构造应力的差异。达日地区作为典型的活动构造区,是研究新构造运动与地貌响应的理想场所。因此,文中采用ASTER GDEM V2数据提取了该地区的水系网络和亚流域盆地参数,计算了亚流域盆地面积-高程积分曲线和积分值(HI值),讨论了其构造活动性及地貌响应的关系。区内黄河的6个亚流域盆地的面积-高程积分曲线形态分析结果表明,这6个亚流域盆地均处于地貌演化阶段的"壮年期",其演化过程表现出很好的同步性,反映了区域性构造隆升或沉降作用的总体结果。而且,区内亚流域盆地的面积-高程积分值(HI值)分布特征表明,HI低值分布与第四纪断陷盆地和河谷盆地范围相一致,反映了局部不同构造沉降和侵蚀作用的结果;HI高值则主要出现在达日地震地表破裂带由NWW向NW转向的部位,以及早侏罗世与晚三叠世花岗闪长岩体分布的地方,也很好地反映了局部构造作用的变化和地层岩性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日断裂 1947年达日73 4级地震 亚流域盆地 面积-高程积分
下载PDF
X线下肾结石成分判断及体外冲击波碎石疗效预测 被引量:38
15
作者 许长宝 郝斌 +4 位作者 王友志 赵兴华 褚校涵 吕远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3-15,共3页
目的探讨通过X线下观察肾结石的形态及密度判断结石成分及预测ESWL疗效的临床价值。方法2010年3月至2011年6月收治肾结石患者358例,男204例,女154例。年龄17—58岁,平均39岁。单发结石276例,其中左肾124例,右肾152例;结石位于肾上... 目的探讨通过X线下观察肾结石的形态及密度判断结石成分及预测ESWL疗效的临床价值。方法2010年3月至2011年6月收治肾结石患者358例,男204例,女154例。年龄17—58岁,平均39岁。单发结石276例,其中左肾124例,右肾152例;结石位于肾上盏38例、中盏82例、下盏156例。多发结石82例,双肾多发18例,单肾多发54例,其中左肾23例,右肾31例;结石位于上盏7例、中下盏75例。结石直径6—18mm。分析患者术前X线片中结石形态、密度及透视下动态情况,初步判断结石成分,预测ESWL疗效,制定治疗方案。采用红外光结石成分自动分析仪分析结石成分,验正术前判断结果的准确性。结果358例患者治疗后获取结石339例,术前X线下判断的肾结石成分与术后红外光结石成分自动分析结果基本相符308例(86.O%),其中二水磷酸氢钙2例,符合2例(100.0%);一水草酸钙14例,符合11例(78.6%);一、二水草酸钙54例,符合45例(83.3%);碳酸磷灰石或草酸钙与碳酸磷灰石混合256例,符合229例(85.9%);六水磷酸镁铵与碳酸磷灰石26例,符合17例(65.4%);尿酸6例,符合4例(66.7%)。339例(94.7%)ESWL效果与术前预测结果一致。结论通过X线判断结石成分,预测ESWL疗效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结石 X线 形态密度 体外冲击波碎石
原文传递
急性症状性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分型及其可信度检验和临床应用效果评价 被引量:38
16
作者 郝定均 张嘉男 +20 位作者 杨俊松 刘团江 王晓晖 刘鹏 赵元廷 赵勤鹏 黄大耿 刘继军 刘世长 黄云飞 拓源 田野 白露露 李恒 张子龙 邹鹏 王鹏涛 李庆达 柴鑫 贺宝荣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50-260,共11页
目的建立急性症状性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ASOTLF)分型系统,并进行可信度检验及临床应用效果评价。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收治的1293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OTLF)患者临床资料... 目的建立急性症状性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ASOTLF)分型系统,并进行可信度检验及临床应用效果评价。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收治的1293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OTLF)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514例,女779例;年龄57~90岁[(71.4±6.3)岁]。骨密度T值为-5.0~-2.5 SD[(-3.1±-0.4)SD]。根据临床症状和骨折影像学特征,将ASOTLF分为4型:Ⅰ型(隐匿型)、Ⅱ型(压缩型)、Ⅲ型(爆裂型)和Ⅳ型(不稳定型),其中Ⅱ型分为ⅡA型、ⅡB型、ⅡC型3个亚型,Ⅲ型分为ⅢA型、ⅢB型2个亚型。其中Ⅰ型75例(5.8%),ⅡA型500例(38.7%),ⅡB型134例(10.4%),ⅡC型97例(7.5%),ⅢA型442例(34.2%),ⅢB型27例(2.1%),Ⅳ型18例(1.4%)。首先,对3名观察者共计3000次评估分型的可信度进行检测;其次,根据分型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Ⅰ型采用后路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Ⅱ型采用体位复位+PVP治疗,ⅢA型、ⅢB型分别采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和后路切开复位减压植骨融合钉道强化内固定术治疗,Ⅳ型采用后路(减压)复位植骨融合钉道强化内固定术治疗。比较总体患者及各型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观察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局部Cobb角及椎体后凸角(椎体角),并记录Framkel分级情况和并发症。结果患者均获随访24~43个月[(29.9±5.1)个月]。观察者间可信度平均总体κ值为0.83,观察者内可信度平均总体κ值为0.88。总体患者术前VAS、ODI分别为(5.8±0.7)分、72.5±6.6,术后1个月分别为(1.8±0.6)分和25.0±6.3,末次随访时分别为(1.5±0.6)分和19.5±6.2(P均<0.05)。总体患者术前Cobb角及椎体角分别为13(7,20)°和7(5,10)°,术后1个月分别为8(4,11)°和4(3,6)°,末次随访时分别为9(5,12)°和5(4,8)°(P均<0.05)。各分型末次随访时VAS、ODI、Cobb角及椎体角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均<0.05)。1例Ⅳ型、5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脊柱骨折 胸椎 腰椎 骨折分型
原文传递
椎弓根螺钉联合伤椎骨水泥强化与联合伤椎置钉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35
17
作者 郑博隆 郝定均 +4 位作者 许正伟 何思敏 杨小彬 贺宝荣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716-722,共7页
目的探讨椎弓根螺钉联合伤椎骨水泥强化(PSV)与椎弓根螺钉联合伤椎置钉(PSIS)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2年1月1日-2015年12月31日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红会医院收治的141例骨质疏松性胸... 目的探讨椎弓根螺钉联合伤椎骨水泥强化(PSV)与椎弓根螺钉联合伤椎置钉(PSIS)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2年1月1日-2015年12月31日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红会医院收治的141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9例,女82例;年龄60~75岁,平均65.4岁.骨密度T值<-2.5SD,后凸成角>15°或前柱压缩>40%.胸椎骨折(T10~T12)65例,腰椎骨折(L1~L4)76例.其中68例接受PSV治疗(PSV组),73例接受PSIS固定治疗(PSIS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3d、3个月、6个月、1年及2年的视觉模拟评分(VAS)、伤椎前缘高度比值、中央高度比值、节段后凸Cobb角.观察并发症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25~31个月,平均27.9个月.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随访各时相点的VAS均低于术前(P<0.05).PSV组VAS除术后3个月低于PSIP组外[(2.2±0.8)分:(2.6±0.6)分](P<0.05),其余时相点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SV组前缘高度比值在术后3个月、6个月、1年和2年均高于PSIP组[(95.2±5.2):(92.6±7.1)、(93.8±5.2):(91.4±3.2)、(93.3±4.9):(91.2±5.1)、(92.6±5.5):(90.1±4.7)](P<0.05).PSV组中央高度比值在术后6个月、1年和2年均高于PSIP组[(91.4±6.9):(88.9±7.2)、(90.8±7.4):(88.4±5.9)、(90.1±7.6):(87.1±7.2)](P<0.05).PSV组节段后凸Cobb角在术后3个月、6个月、1年和2年均低于PSIS组[(2.9±0.4)°:(3.2±0.9)°、(3.0±0.5)°:(3.2±0.3)°、(3.1±0.7)°:(3.4±0.4)°、(3.1±0.4)°:(3.4±0.7)°](P<0.05或0.01).PSV组2例和PSIS组3例发生空心螺钉周围的骨水泥渗漏,PSV组4例发生伤椎骨水泥渗漏,但均无临床症状.PSIS组2例分别于术后9个月和1年出现一侧棒断裂,复查CT见骨愈合良好,未予处理.结论对于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PSV较PSIS可获得相似的疼痛缓解,但前者更有利于减少伤椎前中柱高度的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骨折 脊柱骨折 骨水泥
原文传递
龙门山小鱼洞断裂在汶川地震中的地表破裂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34
18
作者 李勇 黄润秋 +10 位作者 A.L.Densmore 周荣军 张毅 N.Richardson 董顺利 乔宝成 M.A.Ellis 何玉林 陈浩 马博琳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02-512,共11页
在龙门山中段小鱼洞地区映秀-北川断裂和彭县-灌县断裂发生了同震位移,同时在该地区新出现了一条北西向的同震破裂带——小鱼洞断裂的破裂带,并分割了两条近于平行的北东向逆冲-走滑型的主断裂。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重点对小鱼洞断裂的... 在龙门山中段小鱼洞地区映秀-北川断裂和彭县-灌县断裂发生了同震位移,同时在该地区新出现了一条北西向的同震破裂带——小鱼洞断裂的破裂带,并分割了两条近于平行的北东向逆冲-走滑型的主断裂。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重点对小鱼洞断裂的地表破裂开展了详细的野外地质填图,利用全站仪和GPS对地表破裂进行了精确的测量。初步调查的结果表明,小鱼洞断裂位于映秀-北川断裂与彭县-灌县断裂之间,走向近于北西向,延伸约15km,以脆性破裂为特征,穿过小鱼洞大桥,并切割了多种类型的地貌单元,使道路发生拱曲、破坏和桥梁垮塌或移位。单个破裂长度在几米到300m不等,其南西盘为上升盘,北东盘为下降盘,平均垂直位错为1.0m,平均水平位错为2.3m,垂直与水平位错量之比1:1~1:2,显示为逆冲分量小于或等于左旋走滑分量,并以左旋走滑作用为主。同时,研究表明小鱼洞断裂属于映秀-北川断裂与彭县-灌县断裂之间的捩断层,其主要特征包括:1)是在汶川地震中由于龙门山逆冲体之间的差异逆冲运动过程中而形成的断裂;2)其走向近于北西向,垂直于龙门山北东向的主干断裂,而平行于逆冲体的逆冲运动方向;3)具有高角度断面的断层,以左旋走滑作用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地表破裂 小鱼洞捩断裂 组合样式 小鱼洞地区 龙门山
下载PDF
龙门山中段山前河流Hack剖面和面积-高程积分的构造地貌研究 被引量:34
19
作者 赵国华 李勇 +5 位作者 颜照坤 李敬波 梁明剑 马超 郑立龙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02-311,共10页
2008年5月12日龙门山发生了8.0级特大地震,仅仅时隔5年,在2013年4月20日,龙门山构造带南段又发生了M7.O级地震,说明该区域构造运动频繁发生,也因此成为地质地貌学家研究构造一地貌一水系的理想场所。构造活动对河流的发育、形态(纵剖面... 2008年5月12日龙门山发生了8.0级特大地震,仅仅时隔5年,在2013年4月20日,龙门山构造带南段又发生了M7.O级地震,说明该区域构造运动频繁发生,也因此成为地质地貌学家研究构造一地貌一水系的理想场所。构造活动对河流的发育、形态(纵剖面形态、平面形态、三维地貌)等有重要影响。基于DEM数据,本文提取了龙门山中段山前地区的湔江(R_1)、金河(R_2)、绵远河(R_3)、干河子(R_4)和安昌河(R_5)5条河流及其次流域,分别计算了5条河流的Hack剖面、河长坡降指标(sL参数)以及标准化坡降指标(SL/K)等构造地貌参数,并计算了这5条河流及其次流域的面积一高程积分值,对该地区的构造活动、地貌演化特征进行分析。研究表明:1)龙门山中段山前地区5条河流的Hack剖面皆呈上凸形态,表明龙门山中段山前地区处于构造抬升状态;2)该地区的sL参数主要反映的断裂构造活动信息,sL参数在映秀-北川断裂峰值最为明显,说明该地区该断裂的活动性最强;3)龙门山中段的5条河流面积一高程积分线接近凹形,该地区地貌演化整体上处于"壮年期"向"老年期"过渡阶段;4)龙门山中段山前地区构造活动性在空间上有差异性,该地区的中南段活动性较强,北段地区活动性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ack剖面 面积-高程积分 构造地貌 地貌演化 龙门山中段
原文传递
不同产地太子参的品质分析 被引量:29
20
作者 秦民坚 余永邦 +3 位作者 黄文哲 朱艳 濮社班 《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 CAS 2005年第5期29-32,共4页
目的测定江苏、安徽、山东、福建、贵州等主产区太子参的多糖和皂苷含量,以此为指标评价其药材质量.方法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采用硫酸-苯酚法测定多糖的含量,香草醛-冰醋酸法测定皂苷含量.结果江苏产区、福建柘荣、贵州施秉、山东临沂、... 目的测定江苏、安徽、山东、福建、贵州等主产区太子参的多糖和皂苷含量,以此为指标评价其药材质量.方法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采用硫酸-苯酚法测定多糖的含量,香草醛-冰醋酸法测定皂苷含量.结果江苏产区、福建柘荣、贵州施秉、山东临沂、安徽宣城栽培太子参的总多糖含量分别为18.93%~24.47%、22.46%、22.39%、19.27%、23.46%;野生太子参的多糖含量为7.06%~14.37%.江苏产区、福建柘荣、贵州施秉、山东临沂、安徽宣城栽培太子参的总皂苷含量分别为0.111%~0.247%、0.229%、0.218%、0.138%、0.099%;野生太子参的总皂苷含量为0.088~0.164%.结论以多糖和总皂苷的含量为指标,综合考虑两类成分含量高低,初步认为太子参产地中,江苏句容马梗、福建柘荣和贵州施秉为优质太子参的产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子参 总多糖 总皂苷 品质评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