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台风灾害成因分析及灾情预估 被引量:88
1
作者 陈佩 杨玉华 +1 位作者 雷小途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4-73,共10页
利用1980-2004年的台风基本资料,对我国台风(包括热带气旋、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台风、强台风和超强台风)灾害的成因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台风引起的大风和降水以及登陆台风的强度和登陆点位置等都是我国台风致灾的重要因... 利用1980-2004年的台风基本资料,对我国台风(包括热带气旋、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台风、强台风和超强台风)灾害的成因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台风引起的大风和降水以及登陆台风的强度和登陆点位置等都是我国台风致灾的重要因素。综合表征台风灾情的ATDI指数和台风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与台风大风、降水、登陆台风强度及移速关系密切,而房屋倒损则主要与台风引起的大风有关,农田受淹则主要取决于台风降水。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综合表征台风灾情的ATDI指数以及因台风而倒损的房屋数、受淹的农田面积和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等的预估模型。对历史样本拟合和对2005年6个台风的独立样本回报表明:模型具有较好的预估能力,对台风灾害各等级的拟合和预估误差不大于1个等级的样本约占总样本数的83%~96%(完全准确的样本在5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 灾害 成因分析 灾情预估
下载PDF
中国台风灾情特征及其灾害客观评估方法 被引量:64
2
作者 雷小途 陈佩 +1 位作者 杨玉华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875-883,共9页
利用上海台风研究所及国家气象中心整编的中国台风灾情资料,分析了中国致灾台风造成的人员伤亡、房屋倒损、农田受淹及直接经济损失等灾情特征。引入了定基物价指数,改进了台风灾害指数(ATDI指数)的计算方法,基于1980—2004年间所有致... 利用上海台风研究所及国家气象中心整编的中国台风灾情资料,分析了中国致灾台风造成的人员伤亡、房屋倒损、农田受淹及直接经济损失等灾情特征。引入了定基物价指数,改进了台风灾害指数(ATDI指数)的计算方法,基于1980—2004年间所有致灾台风的灾害指数的聚类分析,将致灾台风的灾害分为:轻灾(或小灾)、中灾、大灾(或中偏重灾)和重灾4个等级,并据此对1980—2004年间中国致灾台风的灾情进行了客观评估。结果表明:平均每年约有7.2个台风对中国造成明显灾情,最多的年份多达11个、最少年份也有4个。中国致灾台风的频数逐年减少,但造成的灾情却逐年趋重,因台风而伤亡的总人数逐年上升(死亡人数下降)、倒损房屋和受淹的农田面积以及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均逐年递增,倒损房屋、受淹的农田面积、直接经济损失的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1.33×10~4间/年、2.28×10~4hm^2/年和14.56亿元/年。1980—2004年间,单个致灾台风而言,倒损房屋、受淹的农田面积、直接经济损失的平均增长率分别为581.4间/个、880.0 hm^2/个和0.33亿元/个。从台风灾害指数看,1990年代中期,中国的台风灾害较为严重,其中1996年最重,而1998年则是1980-2004年间台风灾害最轻的年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 灾害 评估
下载PDF
热带气旋灾害指数的估算与应用方法 被引量:48
3
作者 何彩芬 +1 位作者 杨元琴 王继志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4-18,24,共6页
根据 1949~ 1999年共 5 0年资料 ,对影响我国的热带气旋所造成的灾情特点作了评估研究。采用数理统计方法 ,进行定量的计算 ,按登陆和外围影响两类主要方式建立灾情指数序列 ,并在此基础上 ,客观地划分了灾情等级 ,用来表示受灾的程度... 根据 1949~ 1999年共 5 0年资料 ,对影响我国的热带气旋所造成的灾情特点作了评估研究。采用数理统计方法 ,进行定量的计算 ,按登陆和外围影响两类主要方式建立灾情指数序列 ,并在此基础上 ,客观地划分了灾情等级 ,用来表示受灾的程度。还采用独立于本资料源的 Suffir- Simpson热带气旋灾害指数评估方法和资料进行对比验证。最后提出了一套台风灾害预评估的技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气旋 灾情评估 灾害指数 数理统计 热带风暴 灾情等级 台风
下载PDF
“菲特”减弱时浙江大暴雨过程成因分析 被引量:49
4
作者 周福 +2 位作者 朱宪春 杜坤 金靓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930-939,共10页
文章利用常规观测和自动站加密、凉帽山高塔、雷达站及NCEP再分析等资料,分析了2013年10月7-9日1323号"菲特"台风登陆减弱后浙江异常强暴雨事件,得到:这次大暴雨过程是"菲特"减弱后,由于北侧的弱冷空气从近地层渗... 文章利用常规观测和自动站加密、凉帽山高塔、雷达站及NCEP再分析等资料,分析了2013年10月7-9日1323号"菲特"台风登陆减弱后浙江异常强暴雨事件,得到:这次大暴雨过程是"菲特"减弱后,由于北侧的弱冷空气从近地层渗透流入,导致垂直涡度加强,上升气流增强,高层出流强,低层能量锋区堆积,辐合增强,诱生中小尺度系统而产生的;由于东侧"丹娜丝"的活动,使得浙江北部地区有持续强盛的偏东气流,提供了充沛的水汽和能量,近地层偏东气流和东北气流的辐合是强降雨的动力机制。偏东风明显增大比雨量增大有2 h左右的提前,水汽增加和减少与雨量增大和减小有6 h的提前;呈喇叭口状西高南高的杭州湾地形有迎风坡作用和地形辐合,对偏东、东北气流参与造成的降雨过程有增幅作用。由此,秋季台风雨量预报要考虑冷空气的加入可能引起的强降雨时间延长;盛行偏东风时,杭州湾海域风力明显偏大,可能引起周围地区的降雨增幅;用当地多源资料、边界层观测资料做暴雨预报局地性临近修正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菲特”台风 冷空气 偏东气流 中尺度辐合 地形
下载PDF
宁波市负氧离子浓度分布与预测模型及其在旅游气象中的应用 被引量:39
5
作者 顾小丽 +1 位作者 鲍岳建 邬方平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3年第6期128-133,共6页
利用2010—2011年宁波地区空气负氧离子浓度资料,分析其分布特征及与气象因素的相关性,采用逐步回归方法建立负氧离子浓度预测模型。结果表明:负氧离子浓度有市中心附近低、郊区高的地域分布特征;夜晚到清晨高、白天低,夏季高、冬季低... 利用2010—2011年宁波地区空气负氧离子浓度资料,分析其分布特征及与气象因素的相关性,采用逐步回归方法建立负氧离子浓度预测模型。结果表明:负氧离子浓度有市中心附近低、郊区高的地域分布特征;夜晚到清晨高、白天低,夏季高、冬季低的变化规律。据此可选择在早晨或傍晚空气负氧离子含量高的时候多到远郊污染少、植被茂密、有动态水流的地区旅游,避开冬季空气污染大的雾霾日。空气负氧离子浓度与气温、PM10呈负相关,与相对湿度、雷雨、闪电等正相关,可选择在雷阵雨过后的晴朗天气出行旅游。负氧离子预测模型预报能力较好,预测模型的建立实现了宁波地区空气负氧离子浓度的定量化预报,对旅游气象服务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氧离子浓度 气象因素 旅游气象服务
下载PDF
宁波海雾特征和预报着眼点 被引量:29
6
作者 周福 +1 位作者 金靓 孙军波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38-446,共9页
本文用1971—2011年石浦站资料及N(2EP再分析资料,统计分析宁波各种强度海雾特征和合成分析其出现的天气背景。统计表明:海雾多发生于4—6月,主要出现在23时至次日11时,其中23时至次日02时最多,11时后消散。风力在2~3级的西南或东北风... 本文用1971—2011年石浦站资料及N(2EP再分析资料,统计分析宁波各种强度海雾特征和合成分析其出现的天气背景。统计表明:海雾多发生于4—6月,主要出现在23时至次日11时,其中23时至次日02时最多,11时后消散。风力在2~3级的西南或东北风有利于海雾的发生。相对湿度在90%~95%,本站气压在990~1002 hPa时,海雾发生概率随着湿度的增加及气压的减小而增加,但对于能见度≤50 m的强浓雾来说,相对湿度和本站气压范围分别为92%~95%和990~999 hPa,且强浓雾随湿度及气压的增加而增加。宁波海雾通常出现在江淮气旋、冷空气影响前和梅雨锋中低涡东移前。合成分析表明:锋面雾一般形成于系统过境前2~3 d,局地上空西南暖湿气流影响时;或静止锋南侧,局地上空风速较小,且前期有充足水汽汇聚并导致湿层增厚;平流雾形成时上空位于西南涡前部,长时间西南暖湿气流输送,形成一定厚度和范围的湿度层,在该天气背景下,下垫面的气-海温差维持在0~1.5℃左右,露点-海表温差在-0.5~0℃上下。浓雾(强浓雾)的形成需在稳定的大气层结下,长时间深厚的暖湿气流里,同时来自北方的冷海流不断注入宁波沿海。此外,雾的强度与暖平流及海表冷平流的强度有较大关系。这些对宁波海雾及其强度的预报有较好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波 海雾 统计特征 合成分析 预报
下载PDF
宁波市近地层臭氧浓度变化及预测 被引量:27
7
作者 蒋璐璐 +1 位作者 杜坤 顾小丽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6年第1期53-59,共7页
利用2010—2013年宁波市近地层臭氧浓度等环境监测资料、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分析了宁波市臭氧浓度的分布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相关性,并建立了臭氧浓度预测方程。结果表明:2010—2013年宁波市近地层臭氧浓度日变化呈&qu... 利用2010—2013年宁波市近地层臭氧浓度等环境监测资料、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分析了宁波市臭氧浓度的分布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相关性,并建立了臭氧浓度预测方程。结果表明:2010—2013年宁波市近地层臭氧浓度日变化呈"单峰型",峰值一般出现在午后;臭氧月浓度变化呈"双峰型",两个峰值分别出现在5月和10月。选取与宁波近地层臭氧浓度相关性较好的日平均气压、水汽压、气温、NO2浓度和SO2浓度等作为预报因子建立回归模型预测臭氧浓度,模型通过了显著性检验,预报效果较好。统计分析了宁波市臭氧浓度超标日的常见天气型,表明变性冷高压、均压场、高空脊、副热带高压及热带气旋外围影响型为易导致宁波市臭氧污染的天气型,5种天气型所占比例分别为22.1%、9.5%、24.4%、31.4%和8.7%,其他天气型占3.9%;并通过合成分析法,说明了5种天气型相关的天气形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浓度 逐步回归 合成分析 天气分型
下载PDF
登陆台风站点大风预报的人工神经网络方法 被引量:22
8
作者 孙军波 +2 位作者 陈佩 郑铮 乐益龙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81-86,共6页
利用数值预报格点资料预报登陆台风影响时,沿海地区站点风的预报是各站点的定时二分钟风向风速。通过对MICAPS站点资料进行整合、分析,选取了沿海地区400多个资料比较齐全的站点和海岛站作为预报站点。用NCEP再分析场的格点资料做相关... 利用数值预报格点资料预报登陆台风影响时,沿海地区站点风的预报是各站点的定时二分钟风向风速。通过对MICAPS站点资料进行整合、分析,选取了沿海地区400多个资料比较齐全的站点和海岛站作为预报站点。用NCEP再分析场的格点资料做相关性分析,选定9个预报因子。运用BP网络对每个站点分别建立纬向风和经向风人工神经网络模型,拟合风速的绝对值误差是1.3 m·s^(-1)。独立样本检验,风速绝对误差在2 m·s^(-1)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神经网络 登陆台风 站点大风预报
下载PDF
台风灿鸿造成浙江东北部大暴雨地形作用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21
9
作者 段晶晶 +2 位作者 周福 方艳莹 郭建民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86-695,共10页
利用中尺度非静力数值模式WRF V3.6.1对台风灿鸿(1509)进行了高分辨率数值模拟,模式较好地再现了台风灿鸿的发展演变过程和在浙江东北部产生的强降水。观测资料显示台风接近浙江期间,在东北气流下,浙东北地形的摩擦辐合及抬升作用使得... 利用中尺度非静力数值模式WRF V3.6.1对台风灿鸿(1509)进行了高分辨率数值模拟,模式较好地再现了台风灿鸿的发展演变过程和在浙江东北部产生的强降水。观测资料显示台风接近浙江期间,在东北气流下,浙东北地形的摩擦辐合及抬升作用使得大量的对流云团汇集在台风西北侧,对流系统活跃,是浙江东北部产生强降水的重要原因。控制试验也模拟出了在台风接近陆地时,内核区西北侧存在有组织的、切向分布的小尺度对流系统,由地形强迫产生的降雨量和地形走向一致,迎风坡降雨量增加。通过升降地形,改变土地类型和将杭州湾水体用陆地替换等敏感性试验发现:(1)地形的影响对台风降雨量的增幅最为明显。通过降低地形,台风西北侧小尺度雨带明显减弱,浙江东北地区降水也明显减少。可见地形会影响这些中小尺度系统的结构和演变,引起降水异常变化。(2)大暴雨期间,台风一直维持较强的对称性,具有典型的眼墙和暖心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 对流系统 地形 轴对称切向风
下载PDF
一次与台风相关联的浙江东北部暴雨成因及预报难点分析 被引量:19
10
作者 陈有利 +2 位作者 潘灵杰 段晶晶 郑梅迪 《干旱气象》 2018年第2期272-281,共10页
1720号台风"卡努"在南海活动期间,浙江东北部地区出现暴雨,降雨持续时间和强降雨带移动轨迹是本次暴雨预报的难点。利用常规观测和自动站加密观测资料、卫星云图资料及NCEP再分析资料,综合诊断分析了此次暴雨过程的成因和预... 1720号台风"卡努"在南海活动期间,浙江东北部地区出现暴雨,降雨持续时间和强降雨带移动轨迹是本次暴雨预报的难点。利用常规观测和自动站加密观测资料、卫星云图资料及NCEP再分析资料,综合诊断分析了此次暴雨过程的成因和预报难点。结论如下:本次浙江东北部降雨过程分14日08:00至15日13:00和15日14:00至17日08:00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卡努"台风倒槽顶部东南气流和东北气流汇合,以及弱冷空气参与影响造成的降雨,随着"卡努"的西移,雨区随之西移;第二阶段是低层低压环流发展,且低层有强的水汽输入和辐合造成的暴雨,强降雨区随着低压系统一起东北移。低层水汽收入及其增减,对于降雨的开始及增强或减弱有6~12 h的提前。850 h Pa水汽通量值在25 g·h Pa^(-1)·cm^(-1)·s^(-1)以上,水汽通量散度值在-20 g·h Pa^(-1)·cm^(-2)·s^(-1)以下,对应区域接下来的6~12 h有强降雨。垂直螺旋度正值比较大,对应的浙江东北部地区有很强的流体旋转,且对流系统中有涡度输入,该地区之后6 h将出现强降雨。Q*散度负值对强降雨有6~12 h的提前预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东北部 暴雨 台风“卡努” 低压环流 暴雨成因 预报难点
下载PDF
“灿鸿”台风造成浙江东北部大暴雨成因分析 被引量:19
11
作者 周福 +2 位作者 方艳莹 顾小丽 王毅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05-313,共9页
本文利用常规观测和自动站加密资料、卫星云图资料及NCEP再分析资料,分析了2015年7月10—11日1509号台风灿鸿造成其西侧浙江东北部异常强暴雨事件,得到本次大暴雨过程是由于"灿鸿"强度强、范围大、直接影响时间长,长时间东北气流下,... 本文利用常规观测和自动站加密资料、卫星云图资料及NCEP再分析资料,分析了2015年7月10—11日1509号台风灿鸿造成其西侧浙江东北部异常强暴雨事件,得到本次大暴雨过程是由于"灿鸿"强度强、范围大、直接影响时间长,长时间东北气流下,在浙东北特殊地形作用下,形成地面辐合带造成的。台风影响前期该区域处在对流不稳定状态,水汽含量丰沛,低层辐合,高层辐散且气温低,有利于上升运动,上层水汽冷凝造成强降雨。暴雨区低层MPV1由负值转变为正值,导致垂直涡度加强,925 hPaθse的高能区的长期存在,有利于上升气流增强,水汽长时间大量输送有利于台风的发展和维持,也有利于强降雨的形成。这些物理量的变化与雨量增大和减小有612 h的提前。呈喇叭口状的杭州湾及南面四明山、狭长东北一西南走向的象山港以及南岸的山脉等地形有迎风坡作用和地形辐合,对东北气流参与造成的降雨有增幅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灿鸿 大暴雨 对流不稳定 东北气流 地形
下载PDF
2000年浙江省热带气旋灾情评估 被引量:14
12
作者 何彩芬 《浙江气象》 2002年第2期4-6,19,共4页
分析了热带气旋灾害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说明了科学减灾的重要性。并通过对 2 0 0 0年热带气旋的灾情分析 ,得出实况灾情小于要素评估系统计算得到的灾情指数 ,说明正确预报与及早采取科学减灾措施是可以把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减少到... 分析了热带气旋灾害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说明了科学减灾的重要性。并通过对 2 0 0 0年热带气旋的灾情分析 ,得出实况灾情小于要素评估系统计算得到的灾情指数 ,说明正确预报与及早采取科学减灾措施是可以把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00年 浙江 热带气旋 灾情评估 灾情指数 路径分析 降水分析
下载PDF
宁波市台风灾情评估和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风险评估 被引量:16
13
作者 顾小丽 陈有利 +2 位作者 朱佳敏 蒋璐璐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89-498,共10页
筛选了1956—2016年间对宁波地区影响大、具有较完整灾情记录的台风个例30个,分析了台风灾情特征,并进行灾情评估;利用模糊算法和层次分析法,建立宁波地区台风风险评估模型。结果表明:近年来台风导致的死亡人数、倒塌房屋数量、水利和... 筛选了1956—2016年间对宁波地区影响大、具有较完整灾情记录的台风个例30个,分析了台风灾情特征,并进行灾情评估;利用模糊算法和层次分析法,建立宁波地区台风风险评估模型。结果表明:近年来台风导致的死亡人数、倒塌房屋数量、水利和农作物受灾呈下降趋势;但是经济损失越来越大,浙江登陆台风造成养殖业的损失也有增大趋势。实际灾情指数(ADI)达到1级特重的台风有4个,达到2级(严重)及以上的有9个,ADI总体呈减小趋势。风险评估指数(RAI)与实际灾情指数(ADI)的相关系数为0.78,二者等级的一致率为73%;不一致的样本中,2000年之前风险评估等级小于灾情等级,2000年之后风险评估等级大于灾情等级。风险评估指数RAI和直接经济损失率的相关系数为0.7。业务中,可根据风险评估模型计算即将影响台风的RAI,利用直接经济损失率与RAI的拟合方程或者相近RAI的历史台风,估算其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 灾情评估 风险评估模型 层次分析
下载PDF
用数值预报释用方法做近海及登陆热带气旋强度预报 被引量:13
14
作者 孙军波 +1 位作者 陈佩 张程明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10-718,共9页
这是一个对GFS数值预报产品进行解释应用的方法。将支持向量机(SVM)同归方法应用于近海和登陆热带气旋(TC)的强度预报。从其本身强度,影响范围内气象因子情况,地形因子等三个方面,设计相关因子,建立预报模式,用来预报12、24、36、48、60... 这是一个对GFS数值预报产品进行解释应用的方法。将支持向量机(SVM)同归方法应用于近海和登陆热带气旋(TC)的强度预报。从其本身强度,影响范围内气象因子情况,地形因子等三个方面,设计相关因子,建立预报模式,用来预报12、24、36、48、60和72 h的TC强度。总体上模式强度预报结果与中央气象台的预报结果相近,优于气候持续法的预报;趋势预报优势明显,可高出7~12个百分点。表明可以成为台风强度预报的另一个工具,投入业务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海台风 登陆台风 强度预报 支持向量机方法 数值预报释用
下载PDF
用支持向量机方法做登陆热带气旋站点大风预报 被引量:13
15
作者 孙军波 +1 位作者 余晖 陈佩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00-306,共7页
将支持向量机(SVM)回归方法应用于在登陆热带气旋影响下,每天00、06、12、18 UTC 4时次2分钟平均的站点风速预报。从2002-2007年热带气旋本身强度、站点地形情况和站点附近高低空环境场要素,设计相关因子,建立了4种预报模式,其中模式4... 将支持向量机(SVM)回归方法应用于在登陆热带气旋影响下,每天00、06、12、18 UTC 4时次2分钟平均的站点风速预报。从2002-2007年热带气旋本身强度、站点地形情况和站点附近高低空环境场要素,设计相关因子,建立了4种预报模式,其中模式4的风速拟合误差的标准差为1.591 m·s^(-1)。用2008年8个登录热带气旋做独立样本检验,预报风速与实际风速的平均绝对值误差为1.750 m·s^(-1),标准差为2.367 m·s^(-1)。结果表明,在适当的样本截取和预报因子选取后,SVM方法建模的风速预报48小时内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持向量机 登陆热带气旋 站点大风预报 地形
下载PDF
强台风“海葵”(1211)近海急剧增强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11
16
作者 张胜军 +1 位作者 黄奕武 郭建民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069-1079,共11页
近海台风强度急剧增强是预报中的难点。使用新一代中尺度WRF模式对台风"海葵"(1211)近海强度急剧增强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并对数值模拟结果展开分析,研究引起台风强度突变的可能机理及相应结构变化。模拟结果表明,台风"海... 近海台风强度急剧增强是预报中的难点。使用新一代中尺度WRF模式对台风"海葵"(1211)近海强度急剧增强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并对数值模拟结果展开分析,研究引起台风强度突变的可能机理及相应结构变化。模拟结果表明,台风"海葵"的急剧增强与低层水汽输入的突然增加以及有利的高、低层辐散、辐合流场配置密切相关,且在"海葵"台风强度迅速增强的前6 h其高低层辐合、辐散流场呈现同时增强。台风结构变化的分析表明,在台风急剧增强时段台风结构趋于对称化,且低层眼壁范围小,高层眼壁范围向外扩展。伴随着台风强度增强,径向风速和切向风速也处在增大过程中,特别是台风急剧增强阶段,径向风速和切向风速增大更明显。另外,暖心强度逐渐加强,且暖心范围明显扩大并向低层扩展。同时随着台风强度的增强,垂直上升运动也逐渐增强。台风的这些结构变化都有利于其强度的维持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 强度突变 结构变化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台风“利奇马”造成浙江沿海极端强降水的演变特征 被引量:11
17
作者 郑铮 潘灵杰 +3 位作者 赵昶昱 黄旋旋 肖王星 《干旱气象》 2021年第2期269-278,共10页
利用浙江地面加密观测资料、NCEP FNL再分析资料和FY-2G卫星云图、双偏振雷达资料,探讨分析1909号台风“利奇马”造成浙江沿海极端强降水的演变特征。结果发现:台风强度强、范围广以及登陆后减弱缓慢、移速慢是造成浙江沿海极端强降水... 利用浙江地面加密观测资料、NCEP FNL再分析资料和FY-2G卫星云图、双偏振雷达资料,探讨分析1909号台风“利奇马”造成浙江沿海极端强降水的演变特征。结果发现:台风强度强、范围广以及登陆后减弱缓慢、移速慢是造成浙江沿海极端强降水的主要原因,云顶亮温TBB低值区长时间与强降水中心相匹配,且列车效应和东南急流增强预示着暴雨增幅。双偏振雷达Z_(H)、K_(DP)、Z_(DR)大值区一致,表明浙江沿海上空含有丰富的大水滴。极端降水区的大气可降水量始终维持在70~80 mm高位,且有持续强盛的西南急流和东风急流水汽输送,加之对流层低层正涡度中心和强散度中心重合,对流发展极高,有利于暴雨增幅。视热源和视水汽汇中垂直运动项占主导,两者的峰值交替出现,且峰值分布前者始终高于后者,有利于潜热释放,强降雨持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 极端强降水 中尺度分析 成因诊断
下载PDF
强台风海葵登陆前后强度变化的观测分析 被引量:11
18
作者 高拴柱 +3 位作者 黄思源 杜坤 郭建民 郭宇光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265-1274,共10页
1211号台风海葵强度强,在近海及登陆前后中、日、美三个国家的业务定强差别较大。云图分析"海葵"强度强,近海后云顶亮温长时间在-70℃以下。雷达资料表明"海葵"登陆前后,结构对称,眼区清晰,范围增大。登陆点附近沿... 1211号台风海葵强度强,在近海及登陆前后中、日、美三个国家的业务定强差别较大。云图分析"海葵"强度强,近海后云顶亮温长时间在-70℃以下。雷达资料表明"海葵"登陆前后,结构对称,眼区清晰,范围增大。登陆点附近沿海测站出现了长时间的强大风,过程13级及以上阵风共持续了26 h,东矶、大陈、石浦最大风速的极大值分别是:46.9、39.4和36.8 m·s^(-1)。风场垂直分布差别500 m以内普遍在7~8 m·s^(-1)。这些陆基观测资料表明"海葵"可能达到了强台风标准,中央气象台定强是合理的。近海或登陆台风强度的确定在使用Dvorak技术的基础上,还应更多地参考陆基探测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台风海葵 登陆前后 强度 观测分析
下载PDF
宁波舟山港气象灾害风险及服务效益评估 被引量:9
19
作者 孔扬 赵昶昱 +4 位作者 王科 徐建红 周宜航 薛国强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2-90,共9页
近年来海洋经济和港口快速发展,港口吞吐量不断增长,气象灾害对港口的安全生产和经济效益影响日益显著。对港口气象风险及气象服务效益的评估不仅能促进公众对气象事业的认知,也是各部门制定相关工作规划的重要参考。采用国际减灾战略... 近年来海洋经济和港口快速发展,港口吞吐量不断增长,气象灾害对港口的安全生产和经济效益影响日益显著。对港口气象风险及气象服务效益的评估不仅能促进公众对气象事业的认知,也是各部门制定相关工作规划的重要参考。采用国际减灾战略风险评估模型,基于1974—2019年气象数据和2013—2019年港口险情事故数据,讨论浙江省宁波市舟山港不同重现期下的灾害危险性、承载体脆弱性、自然灾害风险指数。采用对比分析法构建服务效益评估模型,基于致灾因子综合强度指数、港口管制数据、码头计划兑现率数据、气象监测数据,对模型进行量化。评估结果表明,2016年、2019年港口自然灾害风险偏高。2017年以来,气象服务通过提高作业效率、增加作业时间,为港口产生上亿元的服务效益。提出的评估技术已在宁波业务应用,对类似港口有一定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服务 气象灾害 风险评估 效益评估 港口
下载PDF
“温比亚”台风登陆前后大暴雨特征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8
20
作者 王毅 +2 位作者 段晶晶 郭宇光 方艳莹 《海洋预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2-71,共10页
利用中尺度自动站加密资料、雷达和卫星资料以及NCEP全球分析资料,诊断分析1818号台风"温比亚"登陆前后大暴雨特征及其成因。结果表明:(1)台风登陆前后,降水具有时间集中、局地性强、雨强大等中尺度降水特征,强降水集中在距... 利用中尺度自动站加密资料、雷达和卫星资料以及NCEP全球分析资料,诊断分析1818号台风"温比亚"登陆前后大暴雨特征及其成因。结果表明:(1)台风登陆前后,降水具有时间集中、局地性强、雨强大等中尺度降水特征,强降水集中在距台风中心100 km以内的台风前进方向的左前部和后部,主要由两个移动性雨团和1个相对少动雨团产生,距台风中心25~50 km的降水量中心小时降水量普遍较大;(2)杭州湾区域地面辐合一方面加强了低空水汽辐合,另一方面促进了上升运动的发展和维持,使得中尺度对流雨团在宁波东北部至舟山一带发展加强,同时引导气流偏弱和地形作用导致台风在舟山附近移速减慢,延长了影响时间,造成了杭州湾附近区域的大暴雨;(3)地面辐合的增强和减弱对应于其后1 h降水的增大和减小;水汽通量散度的减小、增大与降水的增大、减小有较好的对应关系,水汽通量散度在-16×10^-5g/(cm^2·hPa·s)以下的时段降水较强;垂直螺旋度大值中心所对应区域未来6 h有强降水,垂直螺旋度的减小对应于该区域其后6 h降水的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比亚”台风 大暴雨 成因 诊断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