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冲绳海槽——弧后背景下大陆张裂的最高阶段 被引量:45
1
作者 周祖翼 廖宗廷 +1 位作者 贾健谊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51-55,共5页
高热流值、强地震活动、火山活动、张性断层作用以及快速沉降等特征表明冲绳海槽的演化已经达到了大陆张裂的最高阶段。根据地震折射和重力资料的计算表明冲绳海槽底下存在低密度的异常地幔 ,冲绳海槽的莫霍面介于 15 .4~ 2 3.8km之间... 高热流值、强地震活动、火山活动、张性断层作用以及快速沉降等特征表明冲绳海槽的演化已经达到了大陆张裂的最高阶段。根据地震折射和重力资料的计算表明冲绳海槽底下存在低密度的异常地幔 ,冲绳海槽的莫霍面介于 15 .4~ 2 3.8km之间。在我们提出的边缘海盆地演化旋回中 ,冲绳海槽处于胚胎期 ,即处在大陆张裂的最高阶段和弧后海底扩张的过渡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陆张裂 边缘海 冲绳海槽 地壳结构 莫霍面 张裂机制 异常上地幔
下载PDF
大洋钻探与西太平洋构造 被引量:13
2
作者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1995年第3期234-239,共6页
菲律宾海的深海钻探证实了弧间扩张和残留弧形成模式。小笠原-马里亚纳弧前区的钻探表明,俯冲带初生时伴随着海底扩张,形成了异常宽阔的火山活动带。有许多陆上蛇绿岩形成于俯冲带初生时的海底扩张环境。日本海的钻探揭示了日本边缘... 菲律宾海的深海钻探证实了弧间扩张和残留弧形成模式。小笠原-马里亚纳弧前区的钻探表明,俯冲带初生时伴随着海底扩张,形成了异常宽阔的火山活动带。有许多陆上蛇绿岩形成于俯冲带初生时的海底扩张环境。日本海的钻探揭示了日本边缘盆地的打开和关闭。新近形成的日本海东缘板块边界对华北地区的构造有重要制约作用。中国东海和南海占有独特的构造位置,布置大洋钻探意义重大。文章还强调了中国地质学家从全球地质学的观点研究问题(而不仅仅局限于中国地区)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缘盆地 俯冲带 日本海 大洋钻探 西太平洋构造
下载PDF
边缘海盆地的形成机制及其对中国东南地质研究的启示 被引量:15
3
作者 周祖翼 丁晓 +1 位作者 廖宗廷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1997年第1期7-14,共8页
虽然有关边缘海的成因解释有“捕获机制”、弧后扩张(被动、主动)机制、陆内应力传播机制等,但迄今尚未有一种机制能统一解释所有边缘海的成因。边缘海的成因不仅是经典的沟-弧-盆二维剖面问题,而应是一个包括平面图上大陆板块的... 虽然有关边缘海的成因解释有“捕获机制”、弧后扩张(被动、主动)机制、陆内应力传播机制等,但迄今尚未有一种机制能统一解释所有边缘海的成因。边缘海的成因不仅是经典的沟-弧-盆二维剖面问题,而应是一个包括平面图上大陆板块的变形在内的三维问题。边缘海的研究能给我国东部、特别是东南地区地质研究提供有益的启示,它包括:慎重鉴别古岛弧、对变质带、古洋壳及洋盆规模;充分注意小块体之间的碰撞,古转换断层在本区晚中生代岩浆活动、大陆增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相关盆地内的沉积物记录着丰富的大陆碰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缘海盆地 中国 大陆增生 地质构造 形成机制
下载PDF
印尼海道的两度关闭与西太平洋暖池的形成和兴衰 被引量:13
4
作者 周祖翼 +2 位作者 王嘹亮 翦知湣 许长海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7-14,共8页
世界海洋表层水温最高的西太平洋暖池,是全球驱动大气环流的最大热源之一,也是全球热盐环流传输带的热源。新生代晚期印尼海道的关闭是暖池得以形成的基本条件。在印尼海道区划出了对印度尼西亚穿越流起阻挡作用的5道屏障,分析了5道屏... 世界海洋表层水温最高的西太平洋暖池,是全球驱动大气环流的最大热源之一,也是全球热盐环流传输带的热源。新生代晚期印尼海道的关闭是暖池得以形成的基本条件。在印尼海道区划出了对印度尼西亚穿越流起阻挡作用的5道屏障,分析了5道屏障的形成过程和年代,据此提出了印尼海道两度关闭的模式。板块运动导致印尼海道关闭,有利于暖池发展,同时也存在不利的负面影响,本区构造运动对暖池的演变具有特有的双向复合控制作用;由此出发勾勒了近1000多万年来西太平洋暖池的形成和兴衰史:11~9MaBP为原始暖池形成期,9~6MaBP为暖池演化的第一衰退期,6MaBP以来为现代暖池的孕育和发展期,其间在1~0 2MaBP穿插着暖池演化的第二衰退期。上述暖池兴衰史的演化模式,得到了暖池区ODP1143站浮游有孔虫组合所反映的古海水温跃层深度的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道 西太平洋暖池 板块重建 大气环流
下载PDF
俯冲工厂和大陆物质的俯冲再循环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于开平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2003年第5期737-744,共8页
板块的俯冲系统可以比拟为一个工厂。再循环研究强调对俯冲物质各种组分的行为、去向的追踪和定量分析。沉积物俯冲和俯冲侵蚀作用导致陆壳物质返回地幔,初步估算表明,大陆物质返回地幔的速率与岩浆活动导致陆壳生长的速率在数量上大体... 板块的俯冲系统可以比拟为一个工厂。再循环研究强调对俯冲物质各种组分的行为、去向的追踪和定量分析。沉积物俯冲和俯冲侵蚀作用导致陆壳物质返回地幔,初步估算表明,大陆物质返回地幔的速率与岩浆活动导致陆壳生长的速率在数量上大体相当,晚近时期陆壳的净增长速率可能近于零。大洋岛玄武岩地化特征上的多样性提示,沉入下地幔的板片可能从深部卷入地幔柱的源区。俯冲再循环过程对地壳、地幔的动力学和演化产生深刻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俯冲工厂 俯冲再循环 沉积物俯冲 俯冲侵蚀作用
下载PDF
东海构造演化若干问题的讨论 被引量:5
6
作者 《台湾石油通讯》 1992年第1期1-5,共5页
关键词 东海陆架 盆地 构造演化
下载PDF
板块构造研究进展与趋向述评 被引量:2
7
作者 《自然杂志》 1989年第1期10-13,37-80,共6页
板块构造理论,是地质学上的一次理论革命,它传入我国还是70年代的事,但这10多年来,这一理论在我国已得到普遍承认,并应用于我国地质学研究,取得了十分注目的进展。《板块构造研究进展与趋向述评》一文就这一理论在世界范围内的状况作了... 板块构造理论,是地质学上的一次理论革命,它传入我国还是70年代的事,但这10多年来,这一理论在我国已得到普遍承认,并应用于我国地质学研究,取得了十分注目的进展。《板块构造研究进展与趋向述评》一文就这一理论在世界范围内的状况作了比较全面的介绍。作者还对它的发展趋势,以及在我国的状况作了论述,很有见地,值得一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块构造 板块俯冲 大陆漂移 别洛乌索夫 大地构造 古特提斯洋 造山带 构造图 板块运动 多旋回说
下载PDF
俯冲作用及其与构造旋回的关系 被引量:3
8
作者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77-83,共7页
本文首先评述了俯冲作用的研究现状,着重讨论俯冲增生、俯冲浸蚀及其地质意义。作者从比较俯冲学出发,提出俯冲作用在在着旋回性,认为智利型俯冲带与马里亚纳型俯冲带的相互转化造成了张压交替的构造旋回。地质时期地槽的多旋回发展受... 本文首先评述了俯冲作用的研究现状,着重讨论俯冲增生、俯冲浸蚀及其地质意义。作者从比较俯冲学出发,提出俯冲作用在在着旋回性,认为智利型俯冲带与马里亚纳型俯冲带的相互转化造成了张压交替的构造旋回。地质时期地槽的多旋回发展受到俯冲作用旋回的控制。俯冲板片倾角、俯冲速率的变化影响到上覆板块的构造应力场,中国地区构造应力场的演变与中国周缘俯冲型式的变更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俯冲作用 构造旋回 构造应力场 地槽 俯冲带
下载PDF
中国现代应力场与相邻板块作用力的探讨 被引量:2
9
作者 师先进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8期1416-1418,共3页
近年来,许多学者再造了中国现代应力场。一般认为,该应力场与相邻板块的作用有关。但问题并未真正解决,例如,太平洋板块和菲律宾海板块向NWW-NW方向俯冲,何以能在华北地区造成NEE向的挤压应力场?本文在重新分析了中国东缘各段板块边界... 近年来,许多学者再造了中国现代应力场。一般认为,该应力场与相邻板块的作用有关。但问题并未真正解决,例如,太平洋板块和菲律宾海板块向NWW-NW方向俯冲,何以能在华北地区造成NEE向的挤压应力场?本文在重新分析了中国东缘各段板块边界作用力和方向,运用数学模拟方法探讨中国现代应力场与相邻板块作用的关系,获得了若干新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块构造 应力场 数学模型 中国
原文传递
板块构造理论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2
10
作者 《上海地质》 1993年第2期9-16,共8页
本文评述了80年代以来板块构造理论的重要研究成果,就板块划分与板块运动学研究,大洋中脊与板块的扩张,活动边缘与板块的俯冲,板块再造和造山研究等方面的进展,展示板块构造的许多概念已更趋复杂化,板块构造理论变得更加成熟了。
关键词 板块构造 板块运动 俯冲作用 板块
下载PDF
南海和东海板块构造演化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2
11
作者 姚明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1989年第3期401-408,共8页
本文就南海、东海及台湾板块构造演化的若干问题展开讨论。我们认为南海海盆是在被动大陆边缘的基础上张开的,而不是弧后扩张的产物;台湾不是活动岛弧,而是典型的岛弧-大陆碰撞带,并将台湾与喜马拉雅地区的构造作了对比;吕宋至台湾的板... 本文就南海、东海及台湾板块构造演化的若干问题展开讨论。我们认为南海海盆是在被动大陆边缘的基础上张开的,而不是弧后扩张的产物;台湾不是活动岛弧,而是典型的岛弧-大陆碰撞带,并将台湾与喜马拉雅地区的构造作了对比;吕宋至台湾的板块边缘显示出板块俯冲至碰撞的转化,南海东缘板块边界演化的基本趋势是,从俯冲到碰撞,进而形成极性相反的新俯冲带,南海海盆终将成为被地块全面包围的残留盆地;南海的开合表现为威尔逊旋回的复杂形式。认为冲绳海槽尚未出现伴有新洋壳形成的海底扩张作用,冲绳海槽是弧后裂陷,而非弧后扩张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缘海 台湾板块 板块构造 南海板块 东海板块 俯冲 碰撞 弧后扩张
下载PDF
谁搅起了印度洋海啸
12
作者 《地理教学》 2005年第1期1-3,共3页
你是否感觉到了板块的运动威力?事实上,那毁灭人类生命财产的火山和地震、给人类带来利益的矿产资源的形成、海陆的变迁、山脉的形成、河流的布局、生命的演化……,地球上很多宏伟的自然现象,都与板块活动有关。
关键词 海啸 印度洋 火山 地球 山脉 板块 形成 布局 活动 自然现象
下载PDF
从板块学说探讨中国大地构造演化的基本特征
13
作者 《上海国土资源》 1983年第4期41-47,共7页
本文运用活动论观点,概括地探讨了中国大地构造演化的四项基本特征:全球最复杂的地块、褶皱带镶嵌体系,地槽褶皱带的多旋回发展,古生代与中、新生代之间大地构造面貌的变格,以及中生代以来的构造活化;认为这些特征实际上是从不同侧面反... 本文运用活动论观点,概括地探讨了中国大地构造演化的四项基本特征:全球最复杂的地块、褶皱带镶嵌体系,地槽褶皱带的多旋回发展,古生代与中、新生代之间大地构造面貌的变格,以及中生代以来的构造活化;认为这些特征实际上是从不同侧面反映了板块构造活动的结果,因而可以在中国板块构造演化的统一模式中得到比较合理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地构造演化 构造域 板块学说 板块构造 褶皱带 中国板块 多旋回 大陆边缘 中国地台 大洋板块
下载PDF
冲绳海槽弧后盆地中活动的热液堆积体
14
作者 木村 《海洋地质译丛》 1989年第1期14-15,共2页
引言日本海洋科技中心的“SHINKAI 2000”号潜水器分别在1984年9月和1986年7月的航次中,在冲绳海槽中段的轴部裂谷,于一座底火山(夏岛84-1海丘)的火山口内发现了一些热液堆积体和伴生的烟囱状构造的活动喷口系统(图1)。黑烟囱之类的活... 引言日本海洋科技中心的“SHINKAI 2000”号潜水器分别在1984年9月和1986年7月的航次中,在冲绳海槽中段的轴部裂谷,于一座底火山(夏岛84-1海丘)的火山口内发现了一些热液堆积体和伴生的烟囱状构造的活动喷口系统(图1)。黑烟囱之类的活动热液喷口现象予太平洋和大西洋的扩张中心早已有报导。由于其岩浆补给和扩张过程类似于洋中脊,故人们认为弧后盆地也有活动的热液喷溢系统;且据报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绳海槽 弧后盆地 热液堆积体
下载PDF
大洋钻探:研究东南格陵兰火山型张裂边缘的形成和演化
15
作者 H.C.Larsen 姚明 《海洋地质译丛》 1996年第3期1-14,共14页
1 火山型张裂边缘与非火山型张裂边缘张裂大陆边缘的结构和地层提供了大陆岩石圈裂谷作用、大洋岩石圈形成的胚胎阶段、边缘的沉降历史、相邻海洋的相对海平面变动以及板块运动或全球变化引起的古海洋和气候变化的记录.因此,张裂边缘的... 1 火山型张裂边缘与非火山型张裂边缘张裂大陆边缘的结构和地层提供了大陆岩石圈裂谷作用、大洋岩石圈形成的胚胎阶段、边缘的沉降历史、相邻海洋的相对海平面变动以及板块运动或全球变化引起的古海洋和气候变化的记录.因此,张裂边缘的研究在大洋钻探计划(ODP)及其前身深海钻探计划(DSDP)中占有重要地位.通常,张裂边缘的演化被视为反复的、逐渐强化的大陆裂谷作用过程,它导致高度变薄的大陆地壳发生分裂并出现海底扩张.新近在伊比利亚岸外边缘的钻探(大洋钻探计划第103和第149航次)显示,此类边缘的演化确实可以导致地壳的强烈变薄,致使深部地壳和上地幔出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洋钻探 火山型 张裂边缘 形成 大陆边缘 演化
下载PDF
北大西洋(DSDP 552A 站位)的火山灰层是一种地层工具吗?
16
作者 L.Diester-Haass 《海洋地质译丛》 1989年第6期62-65,81,共5页
在北大西洋的深海钻探552A 钻井,分四个时段(晚第四纪,约1百万年前,2.4百万年前和前冰期晚上新世)对火山灰层作了研究。区分出了暗色玄武岩火山物质(玄武岩颗粒,为暗色火山玻璃质碎片或气孔状玄武岩)和浅色火山玻璃(浅色泡壁玻屑或是具... 在北大西洋的深海钻探552A 钻井,分四个时段(晚第四纪,约1百万年前,2.4百万年前和前冰期晚上新世)对火山灰层作了研究。区分出了暗色玄武岩火山物质(玄武岩颗粒,为暗色火山玻璃质碎片或气孔状玄武岩)和浅色火山玻璃(浅色泡壁玻屑或是具残破的或板状结构的硅质玻璃颗粒)。暗色火山物质在整个冰期都有产出,其丰度与冰载岩屑有关。浅色火山物质的产出有两种情况:(1)在岩心1和岩心5的两层中与暗色火山物质及冰载物质混合;(2)在岩心9和岩心10中产于与暖期相当的层系中,它与暗色火山物质以及岩屑均无关。本文提出有两种不同的搬运机制。暗色火山物质及浅色火山物质混合物或是源自冰期冰岛的火山爆发,爆发物散落至海域并混进海冰中,或者直接来自冰岛,它们被冰冻结在延伸入海的冰川中。然而,既无暗色火山物质混入也无岩屑的浅色火山物质被推测是由风搬运至552A 站位的。只有浅色火山物质层才是一种特定事件的标志,因而可以作为一种地层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西洋 火山灰层 地层工具
下载PDF
均变论在今天:板块构造是了解过去的钥匙
17
作者 B.F.Windley 《海洋地质译丛》 1993年第6期58-68,共11页
“现在是了解过去的钥匙”,这是 J.郝屯于1788年提出的均变论范式。他在1795年出版了他的著作《地球理论》前两卷。在第二卷的总结中他说:“为了达到这一目标,下一步我将检验该理论矿物学等方面的论据。”但他并未能在逝世(1797年)前出... “现在是了解过去的钥匙”,这是 J.郝屯于1788年提出的均变论范式。他在1795年出版了他的著作《地球理论》前两卷。在第二卷的总结中他说:“为了达到这一目标,下一步我将检验该理论矿物学等方面的论据。”但他并未能在逝世(1797年)前出版他计划中的第三卷。直到1899年,地质学会出版了《地球理论》第三卷,由 A.Geikie。编辑并编了索引。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块构造 造山带 地壳
下载PDF
DISCUSSION ON RECENT STRESS FIELD OF CHINA AND EFFECT OF ADJOINING PLATES
18
作者 师先进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1991年第8期670-673,共4页
The recent stress field of China has been reconstructed in recent years by many researchers, who generally suggest that it must be related to the effect of adjoining plate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n the forces and the... The recent stress field of China has been reconstructed in recent years by many researchers, who generally suggest that it must be related to the effect of adjoining plate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n the forces and their directions along the respective sections of the plate boundaries of the east margin in China,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recent stress field of China and effect of adjoining plates are discussed by means of numerical simulation, and new arguments are offer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CENT STRESS field China NUMERICAL simulation.
全文增补中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