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7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辐射损伤药物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25
1
作者 丁桂荣 国祯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321-325,共5页
对氨琉基类辐射防护剂、细胞因子、激素、中草药等6类抗辐射损伤药物的特性,抗辐射效果、作用机理以及常见毒副作用进行了综述,并对其研究前景作了展望。
关键词 辐射损伤 辐射防护剂 巯基化合物
下载PDF
微波局部照射小鼠睾丸对睾丸、附睾及精子的形态学影响 被引量:17
2
作者 国祯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286-290,共5页
微波作为环境污染物,其对人类的危害已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尤其生殖细胞,不但对微波敏感,而且在人类遗传学中占有独特的地位。本实验应用2450MHz微波局部照射BALB/c小鼠睾丸,于照后不同时间观察睾丸、附睾和精子的形态学改变。结果表明... 微波作为环境污染物,其对人类的危害已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尤其生殖细胞,不但对微波敏感,而且在人类遗传学中占有独特的地位。本实验应用2450MHz微波局部照射BALB/c小鼠睾丸,于照后不同时间观察睾丸、附睾和精子的形态学改变。结果表明,微波可引起各级生精细胞以浊肿为主的病理学改变,并存在不均一性、持久性、不同的细胞具有不同的敏感性等特点。精子的形态学改变表现为大头畸形增多(P<0.05~0.01),超微结构观察到了一些光镜下难以发现的畸形学表现。一定量的微波对生殖细胞的影响是明确存在的,故对微波的损害应给予积极的防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辐射 生殖细胞 形态学 睾丸 附睾 精子
下载PDF
脉冲式电磁辐射对大鼠血脑屏障影响的量效关系 被引量:13
3
作者 王琦 任东青 +5 位作者 邝芳 孙敬民 王晋 庞轶兵 国祯 《疾病控制杂志》 2003年第5期401-404,共4页
目的 研究脉冲式电磁辐射 (EMR)对大鼠血脑屏障 (BBB)影响的量效关系。方法 采用伊文思蓝静脉注射 ,荧光显微镜下观察不同脉冲次数的 EMR辐照对大鼠 BBB开放的影响。结果 伊文思蓝在 EMR诱发的大鼠 BBB开放局部呈现荧光斑 ;随着 EMR... 目的 研究脉冲式电磁辐射 (EMR)对大鼠血脑屏障 (BBB)影响的量效关系。方法 采用伊文思蓝静脉注射 ,荧光显微镜下观察不同脉冲次数的 EMR辐照对大鼠 BBB开放的影响。结果 伊文思蓝在 EMR诱发的大鼠 BBB开放局部呈现荧光斑 ;随着 EMR脉冲次数 (0~ 2 0 0次 )的增加 ,荧光斑数量增加、面积增大 ;荧光斑在 EMR组全脑的分布 ,以皮质、丘脑、下丘脑、小脑、尾壳核和延髓较多。结论 不同脉冲次数 EMR诱发大鼠 BBB开放程度不同 ,随脉冲次数增加 ,血管通透性增强 ,2 0 0次时达开放高峰 ,皮质区 BBB开放最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脑屏障 脉冲式电磁辐射 脉冲次数 动物实验
下载PDF
次声作用对大鼠血浆SOD、MDA、NO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4
4
作者 张歆薇 刘海强 +4 位作者 徐胜龙 周艳 国祯 王晋 丁桂荣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2年第18期3416-3419,共4页
目的:通过观察16 Hz/130 dB次声作用大鼠不同时间其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水平的变化,揭示次声作用对大鼠氧化应激损伤的特点。方法:8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次声作用1、7、14、21和28 d组及对应的假暴露组,每... 目的:通过观察16 Hz/130 dB次声作用大鼠不同时间其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水平的变化,揭示次声作用对大鼠氧化应激损伤的特点。方法:8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次声作用1、7、14、21和28 d组及对应的假暴露组,每组8只大鼠。次声暴露组每日定时在次声舱内接受16 Hz/130 dB次声作用2h,连续1、7、14、21和28 d,假暴露组除不施加次声作用外,其在次声舱中放置的时间、次数、采样时间点均和次声暴露组相同。次声暴露后即刻测定大鼠血浆SOD、MDA、NO水平,测得的结果与假暴露组进行比较。结果:与假暴露组相比,大鼠血浆SOD活力在次声作用后显著降低(P<0.05),且随次声作用时间延长,SOD活力逐渐降低;大鼠血浆MDA含量在次声作用后显著升高(P<0.05),且随次声作用时间延长,MDA含量逐渐升高;大鼠血浆NO含量在次声作用7、14 d时显著降低(P<0.05),1、21和28 d时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次声作用可引起大鼠氧化应激损伤,损伤的程度与次声暴露时间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声 大鼠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丙二醛 一氧化氮
原文传递
SD大鼠与Wistar大鼠脑胶质瘤动物模型的建立及比较 被引量:13
5
作者 王晓武 李康樗 +5 位作者 丁桂荣 徐胜龙 周咏春 谭娟 常英娟 国祯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10年第5期8-11,85,共5页
目的比较利用SD大鼠、Wistar大鼠建立脑胶质瘤动物模型的不同,为研究脑胶质瘤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提供操作平台。方法利用立体定向仪建立SD大鼠、Wistar大鼠大脑皮层接种C6细胞(2.5×105个细胞/只),建立脑胶质瘤动物模型,利用组织... 目的比较利用SD大鼠、Wistar大鼠建立脑胶质瘤动物模型的不同,为研究脑胶质瘤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提供操作平台。方法利用立体定向仪建立SD大鼠、Wistar大鼠大脑皮层接种C6细胞(2.5×105个细胞/只),建立脑胶质瘤动物模型,利用组织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以及核磁共振成像等技术,比较两种动物模型在成瘤率、肿瘤生长状况、死亡率以及动物一般情况等方面的异同。结果SD大鼠组、Wistar大鼠组的成瘤率均为100%,两组均未见转移;但SD大鼠组肿瘤成瘤时间较长,且部分肿瘤有自愈倾向,而Wistar大鼠组则未出现类似情况。结论Wistar大鼠大脑皮层脑胶质瘤动物模型的肿瘤性状更接近于人的脑胶质瘤,因此更适合探索和研究脑胶质瘤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而SD大鼠的肿瘤由于性状类似转移瘤,且有自愈倾向,不适合作为上述相关研究的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胶质瘤 模型 动物 SD大鼠 WISTAR大鼠
下载PDF
2450MHz微波照射小鼠睾丸对胚胎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10
6
作者 惠延平 国祯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2年第6期823-824,共2页
目的观察微波局部照射小鼠睾丸后两个月与雌鼠交配对胚胎发育的影响。方法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1、2、3次照射组和对照组,应用2450MHz微波局部照射小鼠睾丸,待小鼠肛温升至(41±0.5)℃后维持15min。于雄鼠受照后两个月与雌鼠交配... 目的观察微波局部照射小鼠睾丸后两个月与雌鼠交配对胚胎发育的影响。方法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1、2、3次照射组和对照组,应用2450MHz微波局部照射小鼠睾丸,待小鼠肛温升至(41±0.5)℃后维持15min。于雄鼠受照后两个月与雌鼠交配,致雌鼠怀孕第18天脱颈处死孕鼠,辨认性别、活胎、死胎、吸收胎并对胎鼠称重。骨骼畸形采取茜素红染色,解剖显微镜观察。结果照射组中吸收胎和死胎率均略高于对照组,平均每胎的植入数入数在各照射组均稍低于对照组,性别比各组均以雌性略高于雄性,仔鼠畸形的发生率有随着雄鼠受照射次数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但各指标在照射组和对照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微波局部照射小鼠睾丸对生精细胞有潜在的远后效应,一定程度上影响胚胎的发育,注意微波对生殖细胞的过量照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睾丸 胚胎发育 微波辐照 局部照射
下载PDF
高功率微波辐照对雄性大鼠生殖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10
7
作者 曾丽华 国祯 +5 位作者 任东青 魏丽春 赵涛 曾桂英 樊亚军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267-1271,共5页
采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受不同参数高功率微波辐照后的大鼠精子细胞内Ca2+的变化,同时观察了辐照后大鼠的生殖细胞微核率、畸形率、精子数量、存活率和顶体酶反应的变化。实验表明:此条件下的高功率微波辐照对雄性大鼠的生殖细胞... 采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受不同参数高功率微波辐照后的大鼠精子细胞内Ca2+的变化,同时观察了辐照后大鼠的生殖细胞微核率、畸形率、精子数量、存活率和顶体酶反应的变化。实验表明:此条件下的高功率微波辐照对雄性大鼠的生殖细胞微核率和畸形率没有明显的损伤效应,但4×105次脉冲的高功率微波辐照对大鼠的顶体酶反应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可能通过改变细胞内第二信使的Ca2+浓度来影响其生殖细胞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功率微波 大鼠 睾丸 精子 CA^2+
下载PDF
电离辐射对小鼠小肠和结肠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9
8
作者 丁桂荣 国祯 +3 位作者 田芙蓉 王晋 张李燕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63-67,共5页
观察不同剂量r射线照射对小鼠小肠和结肠细胞凋亡水平的影响。60Cor射线全 身照射 BALB/c 小鼠;剂量分别为 1、 6、 12Gy,于照射后 24h内分批取材,常规石蜡包埋, HE染色, Olympus显微镜下观察辐射... 观察不同剂量r射线照射对小鼠小肠和结肠细胞凋亡水平的影响。60Cor射线全 身照射 BALB/c 小鼠;剂量分别为 1、 6、 12Gy,于照射后 24h内分批取材,常规石蜡包埋, HE染色, Olympus显微镜下观察辐射诱导小肠和结肠细胞凋亡的情况。结果表明:正常小鼠小 肠细胞有自发的凋亡现象,平均每个隐窝的凋亡细胞数为0.038±0.059个,结肠在正常情况下没 有细胞凋亡发生;不同剂量r射线照射后小肠隐窝细胞凋亡数目明显增加(p <0.05),其中 1Gy 照射组凋亡峰在照射后 12h明显, 6Gy和 12Gy组分别在照射后 24h和 6h凋亡细胞最多。结 肠未见或偶见凋亡细胞;各照射剂量组及照射后不同时间(照射后 6、 12、 24h)组小肠隐窝细 胞凋亡数较相应结肠组显著增加(p<0.05)。说明在电离辐射的情况下,小肠较结肠能更有效的 清除辐射损伤的细胞,而后者在体内的蓄积可能与以后的肿瘤发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 小肠 结肠 细胞凋亡 小鼠 肿瘤
下载PDF
射频电磁辐射对大鼠脑组织胆碱能标志物的影响 被引量:11
9
作者 周兢程 林艳云 +5 位作者 陈克亮 高鹏 吴涛 刘军叶 曾丽华 国祯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CAS CSCD 2017年第1期7-12,共6页
将24只成年雄性SD大鼠按体重随机分成1组假辐照组和3组辐照组。辐照组给予全身射频电磁辐射,频率1.84 GHz、脑组织比吸收率(Specific absorption rate,SAR)分别为0.2、0.5、1.5 W/kg,连续辐照2周(5 d/周,30 min/d),照后立取SD大鼠大脑... 将24只成年雄性SD大鼠按体重随机分成1组假辐照组和3组辐照组。辐照组给予全身射频电磁辐射,频率1.84 GHz、脑组织比吸收率(Specific absorption rate,SAR)分别为0.2、0.5、1.5 W/kg,连续辐照2周(5 d/周,30 min/d),照后立取SD大鼠大脑皮层和海马组织制备组织匀浆,采用化学比色法检测其胆碱能标志物水平、抗氧化物酶活性和氧化应激产物含量。结果显示:与假辐照组相比,1.5 W/kg辐照组大鼠大脑皮层内乙酰胆碱(ACh)含量和乙酰胆碱转移酶(Ch AT)活性明显降低(p<0.05),各辐照组胆碱酯酶(ACh E)的活性没有差异;各辐照组大鼠大脑皮层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及丙二醛(MDA)的含量也没有明显差异;各辐照组大鼠海马组织内胆碱能标志物水平、抗氧化物酶活性和氧化应激产物均没有明显差异。结果提示,在本研究照射条件下的射频电磁辐射没有对雄性SD大鼠脑组织造成明显的氧化应激损伤,但是当SAR为1.5 W/kg时辐照能引起大鼠大脑皮层内部分胆碱能标志物水平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电磁辐射 SD大鼠 胆碱能标志物 氧化应激损伤 脑组织
下载PDF
人宫颈鳞状细胞癌Bcl-2的表达与放射治疗敏感性的关系 被引量:8
10
作者 惠延平 国祯 +2 位作者 黄高昇 王映梅 马福成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61-264,共4页
目的 探讨人宫颈鳞状细胞癌放射治疗的敏感性与治疗前癌组织中Bcl 2表达的关系。方法 32例经活检病理诊断确诊的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 ,照射 (40Gy)后行宫颈癌根治切除 ,并做组织学检查。根据放疗效果分为敏感组与耐受组。采用免疫组织... 目的 探讨人宫颈鳞状细胞癌放射治疗的敏感性与治疗前癌组织中Bcl 2表达的关系。方法 32例经活检病理诊断确诊的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 ,照射 (40Gy)后行宫颈癌根治切除 ,并做组织学检查。根据放疗效果分为敏感组与耐受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 ,对其放疗前后癌组织进行Bcl 2检测并对照观察。结果放疗后 ,有 4 0 6 % (13/32 )病例的手术切除标本中无癌组织存留 ,定为敏感组 ;另5 9 4 % (19/ 32 )的病例放疗后显示仍有癌组织残留 ,为耐受组。放疗前活检癌组织Bcl 2的表达在敏感组和耐受组分别为 15 4 % (2 / 13)和 6 3 2 % (12 / 19) ,耐受组明显高于敏感组(P <0 0 5 )。结论原发性人宫颈鳞状细胞癌Bcl 2的高表达可导致肿瘤对辐射的耐受 ,认为Bcl 2的表达状态可能作为预测宫颈鳞状细胞癌放疗敏感性的一项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CL-2 宫颈癌 放射疗法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不同场强电磁辐射对大鼠血脑屏障的影响 被引量:9
11
作者 王琦 +6 位作者 任东青 曾丽华 邝芳 孙敬民 王晋 庞轶兵 国祯 《疾病控制杂志》 2003年第2期87-90,共4页
目的 研究电磁辐射 (EMR)对大鼠血脑屏障 (BBB)的影响。方法 采用伊文思蓝静脉注射 ,荧光显微镜下观察不同参数的 EMR诱发大鼠 BBB的开放情况。结果 伊文思蓝在 EMR诱发的大鼠 BBB开放局部呈现荧光斑 ;随着 EMR场强 (0~ 4 0 0 k V/ ... 目的 研究电磁辐射 (EMR)对大鼠血脑屏障 (BBB)的影响。方法 采用伊文思蓝静脉注射 ,荧光显微镜下观察不同参数的 EMR诱发大鼠 BBB的开放情况。结果 伊文思蓝在 EMR诱发的大鼠 BBB开放局部呈现荧光斑 ;随着 EMR场强 (0~ 4 0 0 k V/ m )增加 ,荧光斑数量增加、面积增大 ;荧光斑在 EMR组的全脑的分布 ,以皮质、丘脑、下丘脑、小脑、尾壳核和延髓较多。结论  EMR可诱发大鼠 BBB开放 (血管通透性增强 ) ,以 4 0 0 k V/ m时最为明显 ,皮质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场 副作用 血脑屏障 大鼠
下载PDF
电磁脉冲和电离辐射对人肠上皮细胞存活率影响的异同 被引量:4
12
作者 任东青 +3 位作者 国祯 曾桂英 赵涛 郑振兴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2000年第3期289-291,共3页
目的 研究人源性细胞在电磁脉冲 (EMP)及电离辐射作用后的生物效应 .方法 用电磁脉冲发生器和6 0 Co-γ线分别照射人肠上皮细胞 ,以四唑盐 (MTT)比色法检测受照细胞的存活程度 .结果 电磁脉冲 (EMP)作用后 ,EMP电场场强为 90 k V... 目的 研究人源性细胞在电磁脉冲 (EMP)及电离辐射作用后的生物效应 .方法 用电磁脉冲发生器和6 0 Co-γ线分别照射人肠上皮细胞 ,以四唑盐 (MTT)比色法检测受照细胞的存活程度 .结果 电磁脉冲 (EMP)作用后 ,EMP电场场强为 90 k V· m- 1 时 ,随着脉冲次数增加 (1~ 15次 )条件下 ,细胞存活率逐渐降低 ,以 15次组最为明显 (P<0 .0 1) ,该组细胞于照后 96 h,其存活率仅为对照组的 80 .0 % (P<0 .0 1) ;电离辐射作用后 (4~ 12 Gy范围内 ) ,随照射剂量增加 ,细胞存活率 2 4h时各组与对照组相差不显著 ,但 96 h时各组均低于对照组 (P<0 .0 1) .结论 本实验条件下 ,电磁脉冲和电离辐射均可降低细胞的存活率 ,随照后时间的延长 ,前者呈回升趋势 ,后者则呈进行性降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脉冲 电离辐射 肠上皮细胞 细胞存活率
下载PDF
慢性应激抑郁大鼠学习记忆及海马非对称性超微结构的改变 被引量:8
13
作者 吴鹤鸣 李静 +3 位作者 国祯 王晓武 苗霞 王晔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07年第1期9-11,14,F0003,共5页
目的:探讨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大脑海马非对称性超微结构与学习记忆能力的改变。方法:SD雄性大鼠2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与抑郁模型组,每组10只。采用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21d及单笼饲养方法建立抑郁模型,应激前以及应激... 目的:探讨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大脑海马非对称性超微结构与学习记忆能力的改变。方法:SD雄性大鼠2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与抑郁模型组,每组10只。采用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21d及单笼饲养方法建立抑郁模型,应激前以及应激21d末对两组大鼠进行旷场实验、液体消耗实验及体重测量,对大鼠进行避暗穿梭实验,测试其学习记忆能力,之后活杀动物,取出大鼠左右海马,制作常规电镜标本,观察海马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在穿梭变实验中抑郁大鼠学习记忆潜伏期减少,进入暗箱错误积分增多。抑郁大鼠左右侧海马超微结构中左侧海马较正常对照组神经细胞及胶质细胞变化明显,表现为内质网扩张,溶酶体增多。而右侧海马远不及左侧损伤严重。结论: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抑郁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显著下降,其可能与海马组织在应激过程受到的累积损伤有关,且抑郁大鼠海马损伤呈非对称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模型 应激 学习记忆 海马 超微结构 不对称
下载PDF
辐射相关基因芯片的制备及其在肺癌细胞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4
作者 万峰 林汝仙 +2 位作者 黄坚 国祯 王升启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07-110,共4页
目的寻找参与肺癌细胞辐射抗性的基因。方法构建辐射相关的基因芯片,初步筛选出在不同辐射敏感性肺癌细胞系中差异表达的基因。为了评价芯片结果的可靠性,我们对一些差异表达基因进行了RTPCR验证。结果和辐射敏感的NCIH446细胞相比,辐... 目的寻找参与肺癌细胞辐射抗性的基因。方法构建辐射相关的基因芯片,初步筛选出在不同辐射敏感性肺癌细胞系中差异表达的基因。为了评价芯片结果的可靠性,我们对一些差异表达基因进行了RTPCR验证。结果和辐射敏感的NCIH446细胞相比,辐射抗性的A549中有18个基因有明显的改变,8个基因是上调,10个基因是下调。在照射后6h和24h,A549细胞中分别有22个基因(19个基因上调,3个下调)和26个基因(8个上调,18个下调)的差异表达;NCIH446细胞中分别有17个基因(9个基因上调,8个下调)和18个基因(6个上调,12个下调)差异表达。从这些基因中,我们发现一些参与细胞增殖和抗凋亡的基因,在照射后的A549细胞中是增高的,而在NCIH446细胞中是降低的。另外一些参与DNA修复的基因,在A549中比在NCIH446细胞中有更高的表达。结论一些参与细胞DNA修复、细胞周期调控、细胞增殖和抗凋亡作用的基因可能有助于A549细胞辐射抗性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芯片 相关 H446细胞 A549细胞 DNA修复 制备 辐射抗性 RT-PCR 差异表达基因 细胞周期调控 细胞增殖 肺癌细胞系 辐射敏感性 抗凋亡作用 初步筛选 上调 下调 可靠性 24h 照射
原文传递
膀胱移行细胞癌P-gp170表达与细胞凋亡的关系 被引量:8
15
作者 惠延平 黄高升 +3 位作者 国祯 王映梅 马福成 朱晓慧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947-949,共3页
目的 探讨原发性膀胱移行细胞癌 P-糖蛋白 (P-gp170 )表达与细胞凋亡的关系 .方法 用免疫组化 SP方法和凋亡细胞原位标记 (TUNEL)检测了 4 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P- gp170表达和细胞凋亡 ,并应用图像分析系统定量分析其凋亡指数 (AI) .结... 目的 探讨原发性膀胱移行细胞癌 P-糖蛋白 (P-gp170 )表达与细胞凋亡的关系 .方法 用免疫组化 SP方法和凋亡细胞原位标记 (TUNEL)检测了 4 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P- gp170表达和细胞凋亡 ,并应用图像分析系统定量分析其凋亡指数 (AI) .结果  4 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 P- gp170表达率为 4 8% ,组织学分级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 ;AI随组织学分级增高而增高 ,各分级之间有显著性差异 (P<0 .0 5 ) ;AI在膀胱移行细胞癌 P- gp170阳性表达组明显低于 P- gp170阴性表达组 ,有显著性差异 (P<0 .0 1) .结论 原发性膀胱移行细胞癌 P- gp170高表达可能抑制细胞凋亡过程致 AI降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移行细胞癌 P-GP170 表达 细胞凋亡 脱噬作用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电磁脉冲照射对小鼠脑组织氧化状态的影响及姜黄素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6
16
作者 王琦 任冬青 +1 位作者 国祯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7年第2期149-150,共2页
目的观察电磁脉冲(EMR)照射后小鼠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的变化及姜黄素的防护作用。方法40只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单纯EMR组、EMR+姜黄素低剂量(20mg/kg/d)组、中剂量(40mg/kg/d)组... 目的观察电磁脉冲(EMR)照射后小鼠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的变化及姜黄素的防护作用。方法40只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单纯EMR组、EMR+姜黄素低剂量(20mg/kg/d)组、中剂量(40mg/kg/d)组、高剂量(80mg/kg/d)组,每组8只。EMR组和EMR+姜黄素组小鼠接受200kV/m的EMR照射,EMR+姜黄素组小鼠同时每日给予不同剂量的姜黄素,5d后停止照射及给药,测定小鼠脑组织中SOD、GSH-Px、MDA的变化。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EMR照射组小鼠脑组织SOD与GSH-Px活性及MDA含量上升(均P<0.05);与单纯EMR组比较,EMR+姜黄素中、高剂量组小鼠脑组织SOD与GSH-Px活性及MDA含量下降(均P<0.05)。结论200kV/m的EMR照射可导致小鼠脑组织过氧化,姜黄素可通过其抗氧化作用有效治疗这种损伤,且效应呈一定的剂量依赖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脉冲 姜黄素 超氧化物歧化酶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丙二醛
下载PDF
次声暴露对血管内皮细胞骨架微丝F-actin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7
17
作者 王冰水 陈景藻 +6 位作者 国祯 任东青 李玲 曾桂英 方恒虎 刘静 陈丹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8-31,共4页
目的研究16Hz,90,110及130dB的次声作用对人脐血管内皮细胞(ECV-304)骨架F-actin表达的影响。方法将ECV-304接种于细胞爬片上,并将其分为对照组和90,110,130dB次声暴露组。各次声暴露组均接受2h相应强度的次声作用,对照组则作次声假暴... 目的研究16Hz,90,110及130dB的次声作用对人脐血管内皮细胞(ECV-304)骨架F-actin表达的影响。方法将ECV-304接种于细胞爬片上,并将其分为对照组和90,110,130dB次声暴露组。各次声暴露组均接受2h相应强度的次声作用,对照组则作次声假暴露处理。于次声作用后即刻、1h、2h、4h、8h、12h及24h分别对各组细胞进行F-actin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同时应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各组细胞F-actin的表达变化,记录并测定其F-actin的平均荧光强度。结果对照组细胞中的大部分荧光样物质呈弥漫状态,胞膜荧光较强,胞浆内可见少量肌动蛋白纤维丝,方向不规则,长短不一。即刻观察经不同声压级次声作用后的3组细胞,均可见其胞浆中微丝F-actin明显粗大、变长,其间的荧光样物质大多为较长的粗大应力丝,沿细胞纵轴排列较多,细胞数量及荧光强度明显增加,细胞膜与对照组类似,均结构完整且荧光增强;在次声作用后8h时,各次声暴露组细胞的F-actin仍处于高表达状态;随着时间的延长,其F-actin表达逐渐降低;当次声作用后24h时,各次声暴露组F-actin与对照组已无显著性差异。不同声压级次声暴露组细胞的F-actin变化趋势均基本一致,3组细胞的F-actin表达在各检测时间点均未见显著性差异。结论16Hz,90dB、110dB及130dB的短时次声暴露均可诱导人脐血管内皮细胞F-actin表达改变,导致其骨架重建;并且由短时次声作用诱发的细胞骨架改建可在次声暴露结束后24h时恢复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声 人脐血管内皮细胞 聚合态肌动蛋白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
原文传递
2450 MHz微波辐照对小鼠脑组织SOD活性及GSH、MDA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庞轶兵 丁桂荣 +5 位作者 国祯 曾桂英 曾丽华 王琦 王晋 宫越顺二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86-187,共2页
关键词 微波辐照 超氧化物歧化酶 谷胱甘肽 丙二醛 小鼠 脑组织
原文传递
旋转磁场对放射损伤小鼠血清自由基的影响 被引量:7
19
作者 韦淑贞 谢学军 国祯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2期4279-4282,共4页
背景:已证实磁场可提高放射损伤小鼠的存活率和存活期,而大量自由基产生是放射损伤的机制之一,因此推测磁场对自由基可能存在一定的作用。目的:观察旋转磁场对放射损伤小鼠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丙二醛浓度的影响。设计、时间及... 背景:已证实磁场可提高放射损伤小鼠的存活率和存活期,而大量自由基产生是放射损伤的机制之一,因此推测磁场对自由基可能存在一定的作用。目的:观察旋转磁场对放射损伤小鼠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丙二醛浓度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7-04/08在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军事预防医学系放射医学教研室实验室完成。材料:8~10周龄、清洁级雄性BALB/C小鼠132只;磁场装置采用HMF-6000旋转磁场治疗装置(中国专利号ZL9311801.1,美国发明号为5.667.469)。方法:132只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单纯磁疗组,单纯照射组和照射磁疗组4组,单纯照射组和照射磁疗组小鼠接受吸收剂量6.0Gy的^60Coγ射线全身一次照射,其他2组不予以照射;照射当天开始单纯磁疗组及照射磁疗组予以磁场处理30d,2次/d,1.5h/次。主要观察指标:分别于照射后第9,23,30天测定小鼠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丙二醛浓度。结果:72只小鼠进入结果分析。①磁疗后第9天,照射磁疗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高于单纯照射组,丙二醛浓度低于单纯照射组(P〈0.05)。②磁疗后第23天,照射磁疗组的丙二醛浓度低于单纯照射组(P〈0.05),两组均高于单纯磁疗组及正常组(P〈0.05)。③单纯磁疗组与正常组比较,3个时间点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及丙二醛浓度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①旋转磁场对放射损伤小鼠的自由基有一定影响,早期具有增强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降低丙二醛浓度的作用。②磁场暴露对正常小鼠自由基未产生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磁场 放射损伤 超氧化物岐化酶 丙二醛 医学工程学
下载PDF
慢性应激抑郁大鼠脑电功率谱的改变 被引量:8
20
作者 吴鹤鸣 李静 +2 位作者 国祯 王丽娜 周咏春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CSCD 2007年第5期385-387,共3页
目的 探讨应用功率谱方法分析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大脑脑电信号特征。方法 25只Sprague-Dewley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抑郁模型组15只,正常对照组10只。采用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方法及单笼饲养21d建立抑郁模型,应激前以及应激21... 目的 探讨应用功率谱方法分析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大脑脑电信号特征。方法 25只Sprague-Dewley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抑郁模型组15只,正常对照组10只。采用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方法及单笼饲养21d建立抑郁模型,应激前以及应激21d末对各组大鼠进行敞箱实验及液体消耗实验,21d后通过慢性埋植电极,采集不可预见性应激抑郁大鼠皮层脑电。结果 慢性应激抑郁大鼠在ch1Theta(4~8Hz)相对谱[5.23±2.08]、ch2Theta(4~8Hz)相对谱[6.22±1.54]、ch13Theta(4~8Hz)相对谱[7.70±2.71],ch9Delta(0~4Hz)绝对谱[192.14±0.45],ch2第四阶距[203.44±17.84]、ch7Delta(0~4Hz)峰值[129.20±9.05]较正常组有显著减少(P〈0.05),但是在ch2Delta(0~4Hz)[5.23±2.08]、ch13Beta(13~30)相对谱[26.81±2.47]较正常组显著增加(P〈0.05)。大部分EEG改变主要发生在左半球。结论 功能谱数据的变化,揭示了抑郁大鼠脑电信息活动特征性及其差异,表明了抑郁大鼠脑电信号复杂度的变化规律及验证了大脑两半球功能不对称性与情绪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 EEG 慢性应激 旷场 功能谱 不对称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