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1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教学模式研究20年:历程、问题与方向 被引量:76
1
作者 郝志 徐继存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51-55,共5页
从1981年到2000年的20年里,我国的教学模式研究大体经历了以介绍引进为主、理论探索为主和模式建构为主三个研究阶段,研究的内容涉及教学模式的概念、结构、特点、功能、分类、选择、运用与建构诸方面。研究中存在的理性化程度不高、综... 从1981年到2000年的20年里,我国的教学模式研究大体经历了以介绍引进为主、理论探索为主和模式建构为主三个研究阶段,研究的内容涉及教学模式的概念、结构、特点、功能、分类、选择、运用与建构诸方面。研究中存在的理性化程度不高、综合化研究与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力度不强等问题,成为今后教学模式研究的努力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模式研究 20年 问题 努力方向
下载PDF
五育并举视域下的学校课程融合:理据、形态与方式 被引量:86
2
作者 郝志 刘晓荷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9,22,共7页
新时代学校课程必须在五育并举的理念下,从课程设置、课程结构内容和组织方式等方面进行深刻变革,在做优分科课程的同时,强化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推进跨学科课程融合,充分发挥课程的综合育人价值。课程融合是基于完整生命主体的发展需... 新时代学校课程必须在五育并举的理念下,从课程设置、课程结构内容和组织方式等方面进行深刻变革,在做优分科课程的同时,强化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推进跨学科课程融合,充分发挥课程的综合育人价值。课程融合是基于完整生命主体的发展需求,指向全面发展人的育人目标;基于知识融会贯通,指向形成整体性的思维方式;基于育人方式创新,指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化。为此,学校课程着力构建起为促进人全面发展的“活动一知识一社会”三位一体的课程融合结构框架,通过概念、主题、现象和方法等整合方式,形成学科间融合课程、领域间融合课程和活动融合课程的课程形态,真正实现五育并举、融合育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育并举 课程融合 课程形态 融合方式
下载PDF
中小学课堂教学评价的反思与建构 被引量:83
3
作者 郝志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10-116,共7页
全面认识教学活动过程的本质特征和深刻分析教学过程的复杂关系是建构课堂教学评价框架的基本依据。课堂教学具有"活动—实践性"、"交往—社会性"、"文化—价值性"的本质特征。由教师、学生、课程和课堂... 全面认识教学活动过程的本质特征和深刻分析教学过程的复杂关系是建构课堂教学评价框架的基本依据。课堂教学具有"活动—实践性"、"交往—社会性"、"文化—价值性"的本质特征。由教师、学生、课程和课堂文化之间的互动构成六种教学关系:学生与课程互动构成创生关系、教师与课程互动构成调适关系、学生与课堂文化互动构成创生关系、教师与课堂文化互动构成调适关系、学生和学生互动构成合作关系、教师和学生互动构成导学关系,以此为基础建构出"六关系维度、十三指标要素"(6·13)课堂教学评价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堂教学评价 教学活动 课堂文化
原文传递
探究性教学的实质:一种复杂性思维视角 被引量:72
4
作者 郝志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66-70,共5页
对探究性教学实质的揭示,需要用复杂性思维。探究性教学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指向学习环境的,表现为学生与学习环境的探究系统、学生与教师的交往系统、学生与学生的合作系统和教师与学习环境的调设系统所构成的复杂系统。探究性教学的实... 对探究性教学实质的揭示,需要用复杂性思维。探究性教学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指向学习环境的,表现为学生与学习环境的探究系统、学生与教师的交往系统、学生与学生的合作系统和教师与学习环境的调设系统所构成的复杂系统。探究性教学的实质是发展学生精神生活的过程,是学生自我探索和发现真理的过程,是主体生命活动的展现过程,是教师教学实践智慧施展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探究性教学 复杂性思维 教学实践 教师指导 复杂系统 学习环境 教学实践智慧 合作系统 精神生活 自我探索
原文传递
耕地资源的安全评价与预警 被引量:51
5
作者 吴文盛 郝志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2003年第5期46-49,共4页
文章提出了耕地资源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和安全标准,并对我国耕地安全进行评价与预警。文中指出,短期内我国人均占有耕地面积和耕地补充系数处于安全区,但前者在全国范围内差异较大;人均耕地后备资源量不足,处于危险状态;耕地总体质量处于... 文章提出了耕地资源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和安全标准,并对我国耕地安全进行评价与预警。文中指出,短期内我国人均占有耕地面积和耕地补充系数处于安全区,但前者在全国范围内差异较大;人均耕地后备资源量不足,处于危险状态;耕地总体质量处于危险到高度危险状态。长期来看,人均占有耕地面积和耕地后备资源量的减少,决定了2010年和2030年我国耕地供给的安全程度处于值得关注区。尽管经过污染治理和生态环境的改善可提高耕地的质量,但耕地供给的压力将是巨大的和长久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资源 评价指标 预警
下载PDF
钢梁-钢筋混凝土柱节点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受力性能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48
6
作者 杨建江 郝志 《建筑结构》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35-38,42,共5页
钢梁 钢筋混凝土柱节点是钢 混凝土框架结构的主要传力部件 ,认识节点的受力性能对结构设计是至关重要的。通过四个受反复荷载作用 ,轴压比、节点构造和截面尺寸不同的钢梁 钢筋混凝土柱节点的试验 ,研究了节点的强度和变形性能。通过... 钢梁 钢筋混凝土柱节点是钢 混凝土框架结构的主要传力部件 ,认识节点的受力性能对结构设计是至关重要的。通过四个受反复荷载作用 ,轴压比、节点构造和截面尺寸不同的钢梁 钢筋混凝土柱节点的试验 ,研究了节点的强度和变形性能。通过试验研究 ,使我们对钢梁 钢筋混凝土柱节点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力学性能有了初步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结构 反复荷载 钢梁 钢筋混凝土 节点 受力性能
下载PDF
新时代五育融合的路径与方式 被引量:59
7
作者 郝志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1-69,共9页
“五育”及其“融合”问题,是新时代坚持五育并举、融合育人的基础性和实践性问题,直接关系全面发展目标在学校中的实施。从学校层面看,五育融合主要有三条路径:文化制度融合路径、课程教学融合路径和劳动与综合实践活动融合路径。文化... “五育”及其“融合”问题,是新时代坚持五育并举、融合育人的基础性和实践性问题,直接关系全面发展目标在学校中的实施。从学校层面看,五育融合主要有三条路径:文化制度融合路径、课程教学融合路径和劳动与综合实践活动融合路径。文化制度融合路径主要是价值理念融合和精神品质融合;课程教学融合路径主要包括德育类、艺体类课程教学的一体化设计融合和学科类课程教学的多层次融合;劳动与综合实践活动融合路径主要包括活动场境的融合与活动方式的融合,每种融合路径有相应的融合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育融合 课程教学 劳动与综合实践活动
下载PDF
教材建设作为国家事权的政策意蕴 被引量:54
8
作者 郝志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2-25,共4页
教材是人才培养首要的、基本的文化资源和精神食粮。加强教材建设,提高教材质量,是党和国家从事业发展需求和未来人才培的战略养高度所构筑的基础工程和战略工程。为此,《规划》进一步明确了教材建设是国家事权,要体现国家意志。
关键词 教材质量 教材建设 人才培养 事权 精神食粮 政策意蕴 战略 国家
原文传递
学有所教--为制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供的六十条建议 被引量:48
9
作者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调研组 袁振国 +14 位作者 田慧生 于发友 方晓东 王素 李晓强 吴键 吴霓 陈如平 张竺鹏 孟万金 郝志 高宝立 曾天山 程方平 赖立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25,共23页
关键词 发展规划纲要 教育改革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教育优先发展 社会变革 人才培养 教育质量 教育公平
原文传递
学科课程渗透劳动教育:理据与路径 被引量:39
10
作者 郝志 《中国教育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5-79,共5页
在学科课程中有机渗透和融入劳动教育不仅是在学校教育教学层面全面落实新时代劳动教育的现实需求,也是促进学校劳动教育常态化、科学化和制度化的主要举措。新时代国家关于劳动教育的系列政策精神是学科课程渗透劳动教育的根本遵循和... 在学科课程中有机渗透和融入劳动教育不仅是在学校教育教学层面全面落实新时代劳动教育的现实需求,也是促进学校劳动教育常态化、科学化和制度化的主要举措。新时代国家关于劳动教育的系列政策精神是学科课程渗透劳动教育的根本遵循和政策依据,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思想性和综合育人功能是学科渗透劳动教育的本体性依据。学科渗透劳动教育应本着"应渗则渗、能渗必渗"的思路,遵循思想性、系统性、适切性和多元性的原则,分类梳理学科渗透劳动教育的主要内容和方式,针对学段特点和学科特点选择渗透内容、方式与要求,深入挖掘学科自身的劳动教育元素,实现学科育人价值的最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科课程 渗透融合 劳动教育 内容方式
下载PDF
70年来我国中小学劳动教育政策的反思与改进建议 被引量:36
11
作者 郝志 王艺蓉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24-130,共7页
70年来,我国中小学劳动教育政策走过了探索和重建(1949-1956)、强化和偏执(1957-1976)、调整和改进(1977-2000)、深化和创新(2001-2019)四个阶段,体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也存在劳动教育课程政策和体制机制不健全... 70年来,我国中小学劳动教育政策走过了探索和重建(1949-1956)、强化和偏执(1957-1976)、调整和改进(1977-2000)、深化和创新(2001-2019)四个阶段,体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也存在劳动教育课程政策和体制机制不健全、劳动教育的主体过于单一、没有把劳动教育实施效果及考核评价纳入整体的评价机制、劳动教育基础理论的研究比较薄弱等问题。在新的时代,深化劳动教育政策的对策建议是:强化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着力增强劳动教育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充实和创新内容形态,着力增强劳动教育的科学性和时代性;坚持因地制宜,灵活多样,着力增强劳动教育的适宜性和广泛性;坚持动态开放、多方联动,确保劳动教育的实效性和长效性;总结经验,树立榜样,着力增强劳动教育的示范性和引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教育政策 问题反思 对策建议
下载PDF
论探究性教学方式的变革 被引量:32
12
作者 郝志 《教育科学研究》 2005年第9期37-40,共4页
探究性教学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主动地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取与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有关联的问题或项目,用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教学活动。探究性教学旨在实现教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学内... 探究性教学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主动地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取与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有关联的问题或项目,用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教学活动。探究性教学旨在实现教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教学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探究性教学 教学方式
原文传递
家庭、学校、社会协同是推进劳动教育的根本渠道和途径 被引量:35
13
作者 郝志 哈斯朝勒 《人民教育》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23-26,共4页
家庭、学校、社会协同是推进劳动教育的根本渠道和途径,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必须充分发挥三方在劳动教育中的独特育人价值和功能,完善三方协同推进劳动教育的运行机制,在全社会形成崇尚劳动的良好氛围。
关键词 社会协同 价值和功能 运行机制 树人 良好氛围 三方协同 育人 渠道
原文传递
加快形成中国特色高质量教材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学习研究之三 被引量:32
14
作者 课题组 郝志 王鑫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14,共11页
教材是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的基本依托,直接关系党的教育方针贯彻落实和教育目标的实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材建设的重要论述是中国特色高质量教材建设的行动纲领,主要涵盖五方面内容:教材建设是... 教材是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的基本依托,直接关系党的教育方针贯彻落实和教育目标的实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材建设的重要论述是中国特色高质量教材建设的行动纲领,主要涵盖五方面内容:教材建设是国家事权;围绕立德树人目标设计教材体系;把经典嵌在学生的脑子里;抓好教材体系建设;用心打造精品教材。其核心要义是强国战略视野下建设高质量教材体系;在教材建设是国家事权的顶层设计统摄下,按照价值论逻辑指引、本体论逻辑演进和实践论逻辑落实的发展路径,形成由思想价值系统、知识经验系统和组织方法系统整合的教材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材建设的重要论述引领教材建设取得重大历史性成就,中小学三科统编教材、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马工程”)重点教材、重大主题教育进教材、精品教材建设以及教材管理体系建设均取得重大进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材建设的重要论述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事权 教材建设 教材体系 高质量
原文传递
灵性教育的价值追求与实践方式 被引量:29
15
作者 杨颖东 郝志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2-29,42,共9页
灵性教育是一种面向人的内在心灵世界,通过关注人的精神生活需求,拓展人的精神生命潜能,充盈人的精神情感体验,增强人的精神意识自觉,从而不断提升人的精神生命质量并最终养成健全道德精神人格的教育,是力求超越工具理性支配下的功利性... 灵性教育是一种面向人的内在心灵世界,通过关注人的精神生活需求,拓展人的精神生命潜能,充盈人的精神情感体验,增强人的精神意识自觉,从而不断提升人的精神生命质量并最终养成健全道德精神人格的教育,是力求超越工具理性支配下的功利性教育范式并回应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现实呼唤的积极努力。灵性教育体现出尊重天性、遵循自然,重视体验、关注意义,对话建构、追求智慧等价值追求。其在学校教育中的基本实践方式是构建灵性课程体系,创生灵性教学模式,培育灵性教师队伍和塑造灵性领导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性教育 课程体系 教学模式
原文传递
中小学跨学科课程融合的问题与对策 被引量:27
16
作者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课程与教学研究所课题组 杨清 +1 位作者 刘晓荷 郝志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60-69,共10页
跨学科课程融合作为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五育并举、创新育人方式、促进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重要路径。为了解我国中小学跨学科课程融合现状,本研究以全国28个省(直辖市)的21 017名中小学教师为对象开展问卷调查研究。研... 跨学科课程融合作为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五育并举、创新育人方式、促进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重要路径。为了解我国中小学跨学科课程融合现状,本研究以全国28个省(直辖市)的21 017名中小学教师为对象开展问卷调查研究。研究发现,对于跨学科课程融合,虽然中小学教师观念上认同,但是课程实践亟待加强,有待进一步落地,且不同学段、地区、区域的学校在跨学科课程融合实践上仍存在显著差异。为此,学校要做好跨学科课程融合的“校本”顶层设计,深入推进三种类型跨学科课程融合实施,构建多维的跨学科课程融合评价机制,以及打造相应支持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融合 中小学跨学科
下载PDF
土壤性状和营养物质对小麦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8
17
作者 陈力平 王正银 +1 位作者 黄云 郝志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4期143-146,共4页
在影响小麦品质的环境因素中,土壤性状和营养物质的影响极为重要。高肥力和较干燥的土壤条件更有利于生产强筋优质小麦,其他土壤性状如土壤质地、性质、结构等也会影响小麦品质。营养物质供应状况影响小麦植株体内的物质代谢,进而影响... 在影响小麦品质的环境因素中,土壤性状和营养物质的影响极为重要。高肥力和较干燥的土壤条件更有利于生产强筋优质小麦,其他土壤性状如土壤质地、性质、结构等也会影响小麦品质。营养物质供应状况影响小麦植株体内的物质代谢,进而影响其品质。氮素是影响小麦品质的最主要因素,施氮量、施氮时期、施氮方式等,均能显著影响小麦品质;磷素和钾素品质效应一般不明显,只有氮、磷、钾适当配比才能有效提高品质;一般条件施用中、微量元素对品质基本无正效应,但缺素或有效含量不足的土壤只有针对性施中、微量元素肥才能保证小麦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性状 小麦品质 营养物质 施氮时期 强筋优质小麦 缺素 土壤条件 品质效应 干燥 配比
下载PDF
论行动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机制——基于哲学解释学的视角 被引量:19
18
作者 陈效飞 任春华 郝志 《教师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2-17,共6页
受教育问责和绩效评价制度的影响,教师专业发展实践在当前误入了技术取向的偏狭地带。基于哲学解释学的理解、对话和教化等核心理念,既可以深入解读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内涵,也可以全面理解教师专业发展在行动研究中的实现机制。教师基... 受教育问责和绩效评价制度的影响,教师专业发展实践在当前误入了技术取向的偏狭地带。基于哲学解释学的理解、对话和教化等核心理念,既可以深入解读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内涵,也可以全面理解教师专业发展在行动研究中的实现机制。教师基于自身教学现场而开展的行动研究,便于教师在"间距"中重构身份、在"威权"中寻求专业自主、在"亲近"中建立和谐师生关系、在"旅途"中实现潜能生长,从而有效保证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专业发展 行动研究 实现机制 哲学解释学
原文传递
我国教学理论“实践乏力”现象剖析 被引量:13
19
作者 郝志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4-48,共5页
教学理论的“实践乏力”现象是指由于教学理论自身的不成熟、不完善或研究者实践意识的淡薄而导致的教学理论实践功能发挥不充分或效力低下、而无力指导教学实践的现象。就教学理论自身来说,它的“实践乏力”现象表现在如下几方面:①注... 教学理论的“实践乏力”现象是指由于教学理论自身的不成熟、不完善或研究者实践意识的淡薄而导致的教学理论实践功能发挥不充分或效力低下、而无力指导教学实践的现象。就教学理论自身来说,它的“实践乏力”现象表现在如下几方面:①注重对国外教学理论的引进和从相关学科中移植,忽视对它们的批判和转化———教学理论的整合力差;②结构僵化、体系陈旧———教学理论缺乏强劲的解释预测力;③唯政治风向是瞻,唯长官意志是从,教学理论研究丧失学术自主性;④语言呆板教条,表述单一少变,教学理论的话语系统缺乏现实的感召力;⑤急功近利的实用取向、追逐时髦的浮躁心态———教学理论失却了自我修正与发展的反省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乏力”现象 教学理论 教学实践 中国 学术自由性 整合力
下载PDF
我国中小学生学习动力与学习策略的现状与对策 被引量:19
20
作者 课题组 孙智昌 +14 位作者 项纯 李兰荣 郝志 高峡 杨莉娟 王鑫 陈晓东 李正福 冯新瑞 郑葳 张鹏举 杨宝山 郑庆贤 李铁安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78-85,77,共9页
调查表明,我国中小学生的学习动力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其动力主要来自对考试成绩的追逐,并随年级升高而明显下降;学习压力巨大。学习策略的整体水平并不理想;批判性思维策略有显著发展;合作求助策略水平最高。学生个体因素是影响其学习动... 调查表明,我国中小学生的学习动力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其动力主要来自对考试成绩的追逐,并随年级升高而明显下降;学习压力巨大。学习策略的整体水平并不理想;批判性思维策略有显著发展;合作求助策略水平最高。学生个体因素是影响其学习动力和学习策略发展的主要因素;教育教学因素对学习动力和学习策略的影响存在差异。应重点关注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将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作为提升其学习动力与策略的关键性条件;以教育均衡发展提升全体学生的学习动力与学习策略水平;将转变学习方式作为提升学生学习动力与策略水平的具体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习动力 学习策略 现状 对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