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61篇文章
< 1 2 8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雾霾污染治理的经济政策选择--基于空间溢出效应的视角 被引量:679
1
作者 李欣 +1 位作者 曹建华 杨莉莉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73-88,共16页
本文基于1998—2012年中国省域PM2.5浓度数据,采用动态空间面板模型和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在同时考虑雾霾污染的时间滞后效应、空间滞后效应和时空滞后效应的条件下,对影响雾霾污染的关键因素进行了经验识别和相应的治霾政策讨论。结果... 本文基于1998—2012年中国省域PM2.5浓度数据,采用动态空间面板模型和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在同时考虑雾霾污染的时间滞后效应、空间滞后效应和时空滞后效应的条件下,对影响雾霾污染的关键因素进行了经验识别和相应的治霾政策讨论。结果表明:中国省域雾霾污染呈现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和高排放俱乐部集聚特征;无论采用官方的人均GDP还是卫星监测的稳定灯光亮度指标,雾霾污染与经济增长均存在显著的U形曲线关系,大部分东部省份处于雾霾污染随经济增长水平提高而加剧的阶段;二产畸高的产业结构、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人口的快速集聚及公路交通运输强度的提升共同促使雾霾污染加剧,而研发强度和能源效率的提高并未发挥出应有的减霾效果,因此,促增因素没有得到有效抑制、促降因素没有得到有效发挥,是导致中国雾霾污染频发的根本原因;雾霾污染在时间单维度、空间单维度和时空双维度上分别表现出雪球效应、泄漏效应和警示效应,因而治霾政策必须坚持常抓不懈、联防联控和惩一儆百的实施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雾霾污染 治霾政策 空间溢出效应 动态空间面板模型 夜间灯光数据
原文传递
经济集聚的节能减排效应:理论与中国经验 被引量:589
2
作者 张可 豆建民 《管理世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6-60,226,共26页
经济集聚和节能减排分别作为中国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推力和目标函数,两类政策能否达到"珠联璧合"的实施效果,是决定未来中国绿色转型发展能否顺利实现的关键。本文试图从理论和经验两个层面,就中国城市群崛起和区域协调发展... 经济集聚和节能减排分别作为中国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推力和目标函数,两类政策能否达到"珠联璧合"的实施效果,是决定未来中国绿色转型发展能否顺利实现的关键。本文试图从理论和经验两个层面,就中国城市群崛起和区域协调发展背景下的经济集聚现象对节能和减排两个维度的影响机制进行系统考察。本文将能源消费和碳排放分别作为投入要素和非期望产出纳入传统的产出密度模型,就经济集聚和能源强度对碳排放强度的非线性影响机制进行规范阐释,进而利用由1995~2016年中国30个省级地区数据所构成的动态空间面板杜宾模型,并结合中介效应模型,对提出的理论假说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经济集聚与碳排放强度及人均碳排放之间均存在典型的"倒N"型曲线关系,而能源强度与碳排放强度及人均碳排放之间存在典型的"倒U"型曲线关系;当经济集聚水平达到一定阈值后,其可能同时表现出节能和减排的"双重"效应;能源强度可以成为经济集聚影响碳排放的中介变量,即经济集聚可以通过其各种正外部性对碳排放产生直接影响,同时还会通过能源强度对碳排放产生间接影响;碳排放和能源强度在时间维度上表现出显著的"滚雪球"效应,在空间维度上则具有明显的策略性竞争效应。本文据此提出,中国在大力发展城市群经济的过程中,需要有效发挥经济集聚对节能减排的积极作用,促进经济集聚与节能减排政策的相互协调,同时还要推动地区间形成节能减排政策的协同联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集聚 节能减排 碳排放 空间杜宾模型 “倒N”型曲线
原文传递
西部地区的能源开发与经济增长——基于“资源诅咒”假说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499
3
作者 齐中英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47-160,共14页
本文应用"资源诅咒"理论假说,通过1991—2006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对西部地区的能源开发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关性及其传导机制进行了计量检验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自进入上世纪90年代以来,西部地区的能源开发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 本文应用"资源诅咒"理论假说,通过1991—2006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对西部地区的能源开发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关性及其传导机制进行了计量检验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自进入上世纪90年代以来,西部地区的能源开发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性,能源开发确实带来了"资源诅咒"效应;虽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前能源开发负向作用于对外开放度、科技创新和人力资本投入,但"诅咒"效应尚未明显产生,而实施大开发后能源开发对科技创新和人力资本投入的负向作用有所增强,从而导致诅咒效应明显出现。通过进一步的实证考察,我们发现能源开发在西部主要通过其对科技创新和人力资本投入的挤出效应,以及滋生寻租和腐败而引起的政治制度弱化效应这三种间接传导途径来阻碍经济增长,其中人力资本投入是作用最强的传导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开发 经济增长 资源诅咒 传导机制
原文传递
经济结构调整、绿色技术进步与中国低碳转型发展——基于总体技术前沿和空间溢出效应视角的经验考察 被引量:376
4
作者 范美婷 杨莉莉 《管理世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6-69,共24页
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明确了推进绿色发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美丽中国的伟大发展目标,低碳转型发展无疑是实现这一伟大目标的必由之路。而通过经济结构调整和绿色技术进步这对"双引擎"有效驱动碳排放绩效改善,已经成为... 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明确了推进绿色发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美丽中国的伟大发展目标,低碳转型发展无疑是实现这一伟大目标的必由之路。而通过经济结构调整和绿色技术进步这对"双引擎"有效驱动碳排放绩效改善,已经成为实现中国经济低碳转型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首先针对现有文献在碳排放绩效测算上存在的有偏测度问题,将总体技术前沿的概念与非角度、非径向方向性距离函数相结合,提出基于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的新型效率测算模型,对1996~2018年我国30个省份的碳排放绩效进行了更加准确的测度及分解;进而,采用空间杜宾模型,全面考察了反映经济结构调整和绿色技术进步的多维因素对碳排放绩效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结果表明:我国的碳排放绩效在"九五"期间处于较高水平,随后出现较大幅度的下滑,进入"十一五"时期后又开始回升;在各投入和产出要素中,碳减排效应和要素节约效应对碳排放绩效的改善发挥了关键作用;由于省份间竞争效应、示范效应及经济关联效应的存在,碳排放绩效表现出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即本地碳排放绩效的提高会对空间关联地区的碳排放绩效产生积极影响;包括产业结构、要素结构和能源结构在内的经济结构优化调整对本地及空间关联地区的碳排放绩效总体上产生了"结构红利";城市化与本地和空间关联地区的碳排放绩效则分别呈"U型"和"倒U型"曲线关系;归咎于市场失灵和命令控制型政策工具的缺陷,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并未对碳排放绩效产生积极影响;以绿色技术创新能力和能源效率表征的绿色技术进步表现出"技术红利"效应,促进了本地和空间关联地区碳排放绩效的改善,但其间接效应的稳健性较弱。最后,本文指出我国需要在产业结构升级、能源结构优化、要素市场完善、绿色创新突破、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绩效 经济结构调整 绿色技术进步 低碳转型发展 空间杜宾模型
原文传递
自然资源丰裕、资源产业依赖与中国区域经济增长 被引量:245
5
作者 杨莉莉 《管理世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26-44,共19页
在对资源诅咒命题的内涵及假说描述进行修正和补充的基础上,本文利用我国地级煤炭城市的面板数据样本,在对时期和地理因素进行控制,并考虑潜在内生性问题的条件下,对提出的假说进行了实证检验,进而对资源诅咒效应的传导机制进行了实证... 在对资源诅咒命题的内涵及假说描述进行修正和补充的基础上,本文利用我国地级煤炭城市的面板数据样本,在对时期和地理因素进行控制,并考虑潜在内生性问题的条件下,对提出的假说进行了实证检验,进而对资源诅咒效应的传导机制进行了实证考察。结果显示,虽然丰裕的自然资源本身有利于经济增长,但对资源型产业的依赖却明显制约了区域经济增长,资源诅咒效应明显存在;自然资源丰裕的地区更趋向于优先发展资源型产业,从而更易于走上资源依赖型经济发展的道路;资源产业依赖主要是通过对人力资本、技术创新、外资投入和私营经济的挤出效应、削弱制造业发展的荷兰病效应,以及政府经济干预程度趋于加强所反映的制度弱化效应,这三大类传导机制导致资源诅咒效应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资源丰裕 资源产业依赖 经济增长 资源诅咒 内生性
原文传递
中国的城市化推进与雾霾治理 被引量:209
6
作者 李欣 曹建华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48-165,共18页
本文利用卫星监测的夜间灯光数据构造的灯光复合指数和PM_(2.5)浓度分别表征城市化水平和雾霾污染程度,就城市化对中国雾霾污染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进行了实证考察。特别检验了紧凑集约型和规模扩张型两种城市化推进模式对雾霾污染的异... 本文利用卫星监测的夜间灯光数据构造的灯光复合指数和PM_(2.5)浓度分别表征城市化水平和雾霾污染程度,就城市化对中国雾霾污染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进行了实证考察。特别检验了紧凑集约型和规模扩张型两种城市化推进模式对雾霾污染的异质性影响。研究显示:就全国整体而言,城市化水平与雾霾污染之间并不存在显著的"倒U"型曲线关系,而是表现出明显的正向单调线性关系,表明城市化进程尚处于加剧雾霾污染的阶段,稳健性检验结果强化了这一结论;东部地区的城市化水平与雾霾污染之间存在显著的"倒U"型曲线关系,表明雾霾污染加剧并非城市化推进的必然结果而是其阶段性表现;紧凑集约型的城市化深度推进模式对雾霾污染具有显著的促降效应,而规模扩张型的城市化广度推进模式则不利于抑制雾霾污染;集聚效应和结构效应是城市化影响雾霾污染的主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雾霾污染 PM2.5浓度 夜间灯光数据 GS2SLS
原文传递
中国制造业碳排放的经验分解与达峰路径——广义迪氏指数分解和动态情景分析 被引量:158
7
作者 张曦 赵兴荣 《中国工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4-63,共20页
制造业是中国的支柱产业和碳排放大户,其碳减排效果直接决定了中国总体碳减排目标能否顺利实现。本文以《中国制造2025》和中国2030年减排目标为背景,首次使用广义迪氏指数分解法考察了1995—2014年制造业碳排放演变的驱动因素,并基于... 制造业是中国的支柱产业和碳排放大户,其碳减排效果直接决定了中国总体碳减排目标能否顺利实现。本文以《中国制造2025》和中国2030年减排目标为背景,首次使用广义迪氏指数分解法考察了1995—2014年制造业碳排放演变的驱动因素,并基于蒙特卡洛模拟对2015—2030年制造业碳排放的潜在演化趋势进行了动态情景分析,进而比较了碳排放达峰过程中相关因素的贡献差异。结果显示:投资规模是导致制造业碳排放增加的首要因素,而投资碳强度和产出碳强度则是引致碳排放减少的关键因素;重工业和轻工业因其不同发展特征而呈现出碳排放驱动因素的差异化影响;在基准情景和绿色发展情景下,制造业碳排放在2030年之前均将持续增长,而在技术突破情景下,碳排放将有较大可能在2024年提早达峰;除绿色发展情景难以实现"中国制造2025"目标外,其他两种情景设定下的制造业产出碳强度均可实现各阶段的预期下降目标;规模效应的减弱为碳排放达峰提供了有利条件,而投资碳强度和产出碳强度则为碳排放达峰提供了关键驱动力。政府需要进一步引导激励制造业企业增加以节能减排为目的的投资活动,在严格执行节能减排措施和大力发展低碳技术创新的条件下,制造业将具有可观的碳减排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制造2025 碳排放 广义迪氏指数 动态情景分析 达峰路径
原文传递
能源回弹效应的理论模型与中国经验 被引量:127
8
作者 杨莉莉 黄涛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96-109,共14页
针对既有研究未将能源效率内生化处理的关键缺陷,本文基于"干中学"思想构建了能源回弹效应的理论模型,并利用时变参数状态空间模型测算了我国宏观经济层面的长短期回弹效应,最后结合实际国情和测算结果对我国的节能政策思路... 针对既有研究未将能源效率内生化处理的关键缺陷,本文基于"干中学"思想构建了能源回弹效应的理论模型,并利用时变参数状态空间模型测算了我国宏观经济层面的长短期回弹效应,最后结合实际国情和测算结果对我国的节能政策思路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在能源效率内生化条件下,CD生产函数对于研究回弹效应具有足够的灵活性和解释力;改革开放前回弹效应总体上表现为逆反效应,而改革开放期间则表现为部分回弹效应,且呈曲折下降趋势;通过提高能效降低能源消费的思路在我国是总体可行的,但潜在节能效果中有相当一部分被经济快速增长所带来的新一轮能源消费所抵消,使得长期回弹效应偏高,我国宏观经济层面尚存在很大的节能空间;单纯依靠改进能效的节能政策只能解决部分问题,还必须引入价格、税收等一系列市场导向型的辅助性政策组合对回弹效应加以限制,以促使能效提高所获得的潜在节能效果最大程度地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回弹效应 能源效率内生化 能源产出弹性 状态空间模型
原文传递
工业能源消费碳排放影响因素研究——基于STIRPAT模型的上海分行业动态面板数据实证分析 被引量:97
9
作者 杨莉莉 曹建华 《财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6-27,共12页
文章估算了1994-2008年上海市工业分行业能源终端消费的二氧化碳(CO2)排放量,对其演变趋势进行了总结分析,并基于改进的STIRPAT模型和广义矩估计方法分别对碳排放规模和强度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黑色金属行业作为第一&qu... 文章估算了1994-2008年上海市工业分行业能源终端消费的二氧化碳(CO2)排放量,对其演变趋势进行了总结分析,并基于改进的STIRPAT模型和广义矩估计方法分别对碳排放规模和强度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黑色金属行业作为第一"排放大户",其排放走势对工业部门整体排放趋势具有关键性的影响;碳排放规模和强度与劳均产出之间分别呈现出N型和倒N型曲线关系;煤炭消费比重对碳排放规模和强度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研发强度和能源效率对其均表现出显著的限制作用,而投资规模对碳排放规模和强度分别具有显著的促进和抑制作用;碳排放的变化具有明显的滞后效应,劳均产出和能源效率是对碳排放产生长期影响最强的两个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 工业行业 影响因素 STIRPAT模型 二氧化碳库兹涅茨曲线(CKC)
原文传递
实际控制人直接持股可以提升公司价值吗?——来自中国民营上市公司的证据 被引量:96
10
作者 吕长江 《管理世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34-146,188,共13页
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和投资者保护的加强,越来越多的实际控制人选择直接持股上市公司,本文试图分析这种新生的持股方式能否降低大小股东之间的代理成本从而提升公司价值。我们通过对2004~2012年A股民营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发现... 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和投资者保护的加强,越来越多的实际控制人选择直接持股上市公司,本文试图分析这种新生的持股方式能否降低大小股东之间的代理成本从而提升公司价值。我们通过对2004~2012年A股民营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发现自然人直接持股公司比金字塔结构公司具有更高的会计业绩(ROA和ROE)与市场业绩(Tobin’s Q),并证实了直接持股通过改善公司治理提升企业价值的3种路径,即直接持股公司发生实际控制人变更的概率更低,实际控制人更愿意长期经营;大股东占款比例与关联担保发生概率更低,大股东侵占减少;实际控制人直接持有公司股份能够激励其更加关注公司业绩及市场价值。本文从股权安排的视角发现了一种降低代理成本的机制,给出了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路径,拓宽了两权分离理论的研究框架。本文的结果对未来民营上市公司的股权安排与资本市场监管提供了参考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字塔结构 直接持股 代理成本 公司价值
原文传递
自然资源开发、内生技术进步与区域经济增长 被引量:90
11
作者 杨莉莉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2期112-123,共12页
本文通过一个产品水平创新的四部门内生增长模型,对自然资源开发活动如何影响区域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的内在机制进行了理论阐释,讨论了资源诅咒效应的发生条件和作用机制,并利用我国省际层面的静态和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对理论命题进行了... 本文通过一个产品水平创新的四部门内生增长模型,对自然资源开发活动如何影响区域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的内在机制进行了理论阐释,讨论了资源诅咒效应的发生条件和作用机制,并利用我国省际层面的静态和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对理论命题进行了实证检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资源开发 技术进步 内生增长 资源诅咒 生产要素配置效率
原文传递
煤炭资源开发对中国煤炭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基于资源诅咒学说的经验研究 被引量:81
12
作者 《财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90-101,共12页
文章针对我国煤炭城市普遍存在的煤炭资源大量开采输出与经济发展水平滞后并存的反差现象,运用资源诅咒学说,通过数理模型的推导讨论了煤炭资源开发对煤炭城市长期经济增长产生的四种不同效应,并利用我国28个地级煤炭城市1997-2007年的... 文章针对我国煤炭城市普遍存在的煤炭资源大量开采输出与经济发展水平滞后并存的反差现象,运用资源诅咒学说,通过数理模型的推导讨论了煤炭资源开发对煤炭城市长期经济增长产生的四种不同效应,并利用我国28个地级煤炭城市1997-2007年的面板数据,对煤炭资源开发与煤炭城市经济增长之间的关联效应及其传导机制进行了实证考察。结果显示:煤炭资源的开发确实束缚了煤炭城市的经济增长而产生了资源诅咒效应;固定资产投资和制造业投入对煤城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较为显著,科技投入对经济增长也表现出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外资投入和人力资本投入的作用均不显著;煤炭城市经济发展中的要素利用效率偏低,粗放式的增长模式表现明显;煤炭资源开发主要通过削弱制造业投入、外资投入、科技投入和人力资本投入这四种传导途径来制约经济增长,其中制造业投入是作用最强的传导因素。最后文章为我国煤炭城市的经济发展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资源开发 煤炭城市 经济增长 资源诅咒 传导机制
下载PDF
市场导向型低碳政策能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来自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的证据 被引量:60
13
作者 李兴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3-45,共13页
市场导向型低碳政策既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必然选择,也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基于2003—2016年中国27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样本,针对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构建了双重差分模型,来考察这一目前中... 市场导向型低碳政策既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必然选择,也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基于2003—2016年中国27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样本,针对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构建了双重差分模型,来考察这一目前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市场导向型低碳政策,对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所表征的经济发展质量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的实施显著促进了经济高质量发展,并且该政策主要通过促进技术创新、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以及产生相关环境政策的协同效应而实现经济发展质量的提高;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在东部地区、大城市及工业化程度较高的城市中表现得更加明显。研究结论不仅为市场导向型低碳政策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经验支持,也为推动全国碳市场的全面构建提供了重要的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场导向型低碳政策 碳排放权交易 高质量发展 技术创新 产业结构升级
下载PDF
盐碱胁迫对紫花苜蓿种子发芽的协同影响 被引量:53
14
作者 蔺吉祥 高战武 +3 位作者 王颖 于兴洋 李晓宇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12-318,共7页
以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为材料,在实验室内模拟土壤复杂盐碱逆境条件,将2种中性盐NaCl,Na_2SO_4与2种碱性盐NaHCO_3,Na_2CO_3以不同的摩尔比例混合,按碱性盐比例递增的顺序共设置A^F组,同时每个组又设置6种盐浓度(24~168 mM),涵盖... 以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为材料,在实验室内模拟土壤复杂盐碱逆境条件,将2种中性盐NaCl,Na_2SO_4与2种碱性盐NaHCO_3,Na_2CO_3以不同的摩尔比例混合,按碱性盐比例递增的顺序共设置A^F组,同时每个组又设置6种盐浓度(24~168 mM),涵盖Na+浓度为32~192 mM,pH为7.03~10.68范围的盐碱生境,试验共模拟出36种盐度和碱度(pH值)各不相同的盐碱条件,并对胁迫下苜蓿种子发芽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低浓度胁迫对苜蓿种子发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各胁迫处理组下苜蓿种子的发芽指标(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均随着盐浓度的增加不断下降,且碱性盐比例越大下降越明显,而平均发芽天数逐渐增加。胚根与胚芽生长表现出与发芽相似的变化规律,并且胚根适应盐碱能力更强。因此,复合盐碱胁迫不同于单独的盐或碱胁迫,一旦浓度较高时,盐和碱的交互作用更明显,二者存在明显的协同作用,加剧了对植物的伤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种子 盐碱胁迫 发芽率 发芽势
下载PDF
紫花苜蓿根系入土深度 被引量:45
15
作者 孙洪仁 武瑞鑫 +3 位作者 李品红 戚琳璐 韩建国 《草地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3期307-312,共6页
综述了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根系入土深度的影响因子和若干自然区域的紫花苜蓿根系入土深度,为其根系的深入研究及栽培管理提供依据。影响紫花苜蓿根系入土深度的因子包括土层厚度、地下水位、土壤特性、耕作、施肥、灌溉、... 综述了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根系入土深度的影响因子和若干自然区域的紫花苜蓿根系入土深度,为其根系的深入研究及栽培管理提供依据。影响紫花苜蓿根系入土深度的因子包括土层厚度、地下水位、土壤特性、耕作、施肥、灌溉、刈割、生长调节剂、品种和生长年限,其中土层厚度、地下水位、土壤特性和生长年限对紫花苜蓿根系入土深度的影响较大;土层越薄、地下水位越高、土壤障碍(酸、碱、盐、粘重、紧实和贫瘠)越重、生长年限越短,根系入土深度越浅;深耕、施肥和应用生长调节剂皆可促进苜蓿根系下扎;不同灌溉模式根系入土深度略有不同;刈割频率越高,根系入土深度越浅;不同品种根系入土深度存在一定差异;不同自然区域和生长年限紫花苜蓿根系入土深度差异很大;在土层薄及地下水位高的情况下,紫花苜蓿根系入土深度取决于土层厚度和地下水位;当土壤障碍较为严重时,紫花苜蓿根系入土深度常可浅至不足1 m,一般不超过2 m;在无明显土壤障碍因子的情况下,生长1年紫花苜蓿根系入土深度约为1-2 m,生长2-5年者多在2-5 m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根系 入土深度 生长年限
下载PDF
自然资源开发、区域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一个对“资源诅咒”的机理解释及实证检验 被引量:43
16
作者 齐中英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9,共7页
结合资源型地区的现实情况,建立了一个资源型地区的三部门内生经济增长模型,对自然资源开发与区域技术创新、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市场动态均衡分析,为资源型地区遭受的"资源诅咒"现象提出了一种机理解释,即自然资源开发... 结合资源型地区的现实情况,建立了一个资源型地区的三部门内生经济增长模型,对自然资源开发与区域技术创新、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市场动态均衡分析,为资源型地区遭受的"资源诅咒"现象提出了一种机理解释,即自然资源开发对区域技术创新存在挤出效应。同时,利用我国西部11个省区面板数据的回归分析对这种挤出效应进行了有效验证。依据研究结论,提出了中央和地方政府需要共同对技术研发能力、产业结构调整和人力资本积累三大方面同时加强来提高资源型地区的技术创新能力,从而促进其区域经济增长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资源开发 资源型地区 区域技术创新 资源诅咒
下载PDF
大厚度自重湿陷黄土湿陷变形评价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42
17
作者 生俊 李骏 +4 位作者 李国良 邓国华 张继文 刘阳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65-978,共14页
黄土湿陷变形是地基工程的关键问题。依据大量的现场试坑浸水试验和室内湿陷性试验结果,区分不同黄土地区,分析了场地浸水自重湿陷变形实测值与计算值之间的关系,表明陇西地区、陇东—陕北—晋西地区、关中地区和其他地区自重湿陷变形... 黄土湿陷变形是地基工程的关键问题。依据大量的现场试坑浸水试验和室内湿陷性试验结果,区分不同黄土地区,分析了场地浸水自重湿陷变形实测值与计算值之间的关系,表明陇西地区、陇东—陕北—晋西地区、关中地区和其他地区自重湿陷变形计算值的修正系数分别为2.0,1.7,1.2,0.4。依据典型场地黄土自重湿陷系数、自重湿陷变形、地层结构随深度的变化特征,通过现场试验实测不同埋深黄土自重湿陷变形的平均自重湿陷系数与室内试验测试自重湿陷系数的加权平均值之间的关系,揭示0~10 m,10~15 m,15~20 m不同埋深范围黄土原位浸水产生自重湿陷变形时,对应的室内试验自重湿陷系数的加权平均值依次为0.015,0.020,0.025,确定了大厚度自重湿陷性黄土的自重湿陷系数起始门槛值。关中地区不同场地Q2黄土的自重湿陷变形实测值一般小于7.0 cm。该地区不同场地Q2黄土的自重湿陷系数的均值约为0.029,其自重湿陷系数的起始门槛值可取0.0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 自重湿陷变形 计算值修正系数 门槛值 评价方法
下载PDF
采用柔性铰链的快速反射镜设计 被引量:42
18
作者 周子云 高云国 +1 位作者 薛向尧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547-1554,共8页
根据激光发射系统对快速反射镜发射方向精度的需求,提出了一种新型快速反射镜设计方案。该方案以柔性铰链为运动传递元件,采用直线音圈电机驱动,并用高精度光栅测微仪实现位置闭环控制。首先,介绍了反射镜工作原理及驱动方式,选择了系... 根据激光发射系统对快速反射镜发射方向精度的需求,提出了一种新型快速反射镜设计方案。该方案以柔性铰链为运动传递元件,采用直线音圈电机驱动,并用高精度光栅测微仪实现位置闭环控制。首先,介绍了反射镜工作原理及驱动方式,选择了系统的驱动元件和测角元件,并对柔性铰链结构进行设计。在研究其刚度特性的基础上,采用序列二次规划法优化了铰链关键尺寸。然后,建立了驱动组件的简化模型,并利用理论公式和有限元分析软件分别计算驱动组件的转角精度。最后,使用测角元件及自准直平行光管测量了快速反射镜的转角精度。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快速反射镜装置工作稳定、结构可靠,对发射光束的控制精度能达到0.95″,满足激光发射系统实时控制光束发射方向的精度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反射镜 音圈电机 柔性铰链 传动精度
下载PDF
基于“资源诅咒”学说的能源输出型城市R&D行为研究——理论解释及其实证检验 被引量:40
19
作者 齐中英 《财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1-73,共13页
文章在Romer的R&D增长模型基础上,将一个纯资本密集型的能源开发部门引入其中,并在最终产品生产函数中加入了能源生产要素,建立了能源输出型城市的四部门内生增长模型,对能源开发与R&D行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市场竞争动态均衡分... 文章在Romer的R&D增长模型基础上,将一个纯资本密集型的能源开发部门引入其中,并在最终产品生产函数中加入了能源生产要素,建立了能源输出型城市的四部门内生增长模型,对能源开发与R&D行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市场竞争动态均衡分析及平衡增长路径的比较静态分析,为我国能源输出型城市遭受的"资源诅咒"现象提出了一种理论解释,即能源开发对R&D行为的挤出效应。文章还利用36座中国典型的能源输出型城市的面板数据样本对上述理论推断进行了有效验证。最后给出了我国能源输出型城市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输出型城市 资源诅咒 R&D行为 挤出效应 内生增长
下载PDF
中国绿色工业变革的最优路径选择--基于技术进步要素偏向视角的经验考察 被引量:39
20
作者 杨振兵 杨莉莉 《经济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6-89,共14页
选择适宜的技术进步路径是中国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本文基于超越对数生产函数的随机前沿分析方法,测算了中国工业部门的要素产出弹性、环境全要素生产效率增长率、要素替代弹性与生产技术进步的要素偏向程度,并进一步揭示出当前... 选择适宜的技术进步路径是中国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本文基于超越对数生产函数的随机前沿分析方法,测算了中国工业部门的要素产出弹性、环境全要素生产效率增长率、要素替代弹性与生产技术进步的要素偏向程度,并进一步揭示出当前工业生产活动中的要素关系与技术进步路径。研究发现:投资导致的资本存量增加伴随着能源短缺与环境恶化,劳动投入增加可以节约能源、保护环境;中国目前技术进步的要素偏向程度从高到低依次是资本、环境、能源、劳动,是造成产能过剩、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并存的根源。研究显示,将技术进步方向的路径优化为劳动、资本、能源、环境,是同时解决上述问题的最佳对策,同时也是中国实现绿色工业变革的最终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进步要素偏向 全要素生产效率 要素产出弹性 要素替代弹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8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