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辽西义县组火山岩^(40)Ar/^(39)Ar、K-Ar法年龄测定 被引量:69
1
作者 彭艳东 张立东 +6 位作者 陈文 张长捷 郭胜哲 贾斌 陈树旺 丁秋红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27-435,共9页
义县组为辽西地区广泛分布的陆相火山-沉积地层,义县火山旋回分为4个亚旋回。含珍稀化石的湖相沉积层与第二亚旋回火山岩伴生。运用激光微区40Ar/39Ar法、常规40Ar/39Ar阶段升温测年法和K-Ar法,对义县旋回火山岩进行了系统的年龄测定,... 义县组为辽西地区广泛分布的陆相火山-沉积地层,义县火山旋回分为4个亚旋回。含珍稀化石的湖相沉积层与第二亚旋回火山岩伴生。运用激光微区40Ar/39Ar法、常规40Ar/39Ar阶段升温测年法和K-Ar法,对义县旋回火山岩进行了系统的年龄测定,结果表明,直接覆盖义县组底砾岩的义县旋回第一亚旋回第一小旋回玄武岩的K-Ar年龄为(133.3±2.6)Ma、(133.6±2.6)Ma,激光微区40Ar/39Ar法给出的相关性很好的Ar-Ar等时线年龄为(132.9±4.5)Ma,第三、第四小旋回玄武岩样品40Ar/39Ar阶段升温获得平坦的年龄谱线,坪年龄分别为(130.6±0.5)Ma、(127.7±0.2)Ma;第二亚旋回玄武岩和流纹质凝灰岩样品Ar-Ar等时线年龄为(126.1±1.7)Ma、(127.4±1.3)Ma,第三亚旋回火山岩全岩K-Ar年龄为(124.4±2.4)~(124.9±2.4)Ma。义县火山旋回发生的时间大致介于120~135Ma之间,义县组的时代应为早白垩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义县组 火山岩 早白垩世 辽宁 K-AR法 40Ar/^39Ar法
下载PDF
辽西晚侏罗世义县期植物群性质、时代及气候 被引量:22
2
作者 郑少林 郑月娟 《地层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33-241,共9页
迄今为止 ,在辽西义县—北票地区的义县期植物群中 ,已发现有 72个属的近 14 0个种 ,它们分别属于苔藓类、石松类、有节类、真蕨类、苏铁类、本内苏铁类、银杏类、茨康类、松柏类、买麻藤类及被子植物类等 11个类群。根据植物群性质、... 迄今为止 ,在辽西义县—北票地区的义县期植物群中 ,已发现有 72个属的近 14 0个种 ,它们分别属于苔藓类、石松类、有节类、真蕨类、苏铁类、本内苏铁类、银杏类、茨康类、松柏类、买麻藤类及被子植物类等 11个类群。根据植物群性质、组合特征、各已知属种的时代分布、群落演替规律以及同期植物群对比 ,表明义县期植物群的时代最可能为晚侏罗世的最晚期。通过植物各大类群的生态及属种成分分析 ,认为义县期植物群应属于欧洲—中国古植物地理区的东亚省。按照无机界 (含化石的沉积层 )及有机界 (植物群本身 )所指示的生存环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西 晚侏罗世 义县期植物群 性质 时代 气候 义县阶 区域年代地层单位 植物化石
原文传递
辽宁省四合屯-上园地区珍稀化石沉积层的产出特征及其形成环境 被引量:19
3
作者 张立东 郭胜哲 +6 位作者 张长捷 彭艳东 贾斌 陈树旺 丁秋红 郑月娟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1年第6期10-20,共11页
1∶5万区域地质调查表明,四合屯—上园地区的珍稀化石沉积层为同一时期的陆相湖泊沉积物,相当于义县组的中部层位。该湖泊早期发育在李八郎沟—四合屯—黄半吉沟一带,中晚期沉积中心向东北部迁移,水体面积逐渐扩大,最终到达上园一带。... 1∶5万区域地质调查表明,四合屯—上园地区的珍稀化石沉积层为同一时期的陆相湖泊沉积物,相当于义县组的中部层位。该湖泊早期发育在李八郎沟—四合屯—黄半吉沟一带,中晚期沉积中心向东北部迁移,水体面积逐渐扩大,最终到达上园一带。在湖泊的扩展及演化过程中,常伴随有火山活动,在四合屯一带就发现了湖相枕状熔岩。珍稀化石沉积层之下发育四套旋回性非常明显的爆发—沉积相、爆发相和溢流相的基性—中基性火山岩石组合。在沉积层的上部,出现一套酸性的火山爆发物。该沉积层形成之后,区内出现一期广泛的基性火山岩活动。在不同地域,火山—沉积岩石组合有较大的变化,这种变化可能受制于古地貌背景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合屯-上园地区 化石沉积层 形成环境 辽宁 火山岩活动
下载PDF
辽宁西部义县组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15
4
作者 郭胜哲 张立东 +6 位作者 张长捷 彭艳东 贾斌 陈树旺 丁秋红 郑月娟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1年第8期1-8,共8页
义县组是一套中生代火山-沉积地层,以其丰富的热河生物群(包括珍稀鸟类等)化石闻名于世。长期以来,人们对义县组的地层层序、化石层位、地层厚度以及地质时代均有不同认识。通过1∶5万区域地质调查和填图,笔者分析了义县组的火山作用和... 义县组是一套中生代火山-沉积地层,以其丰富的热河生物群(包括珍稀鸟类等)化石闻名于世。长期以来,人们对义县组的地层层序、化石层位、地层厚度以及地质时代均有不同认识。通过1∶5万区域地质调查和填图,笔者分析了义县组的火山作用和火山活动规律。认为义县组主要由下部基性—中基性火山喷发-沉积旋回和上部酸性、偏碱性火山活动旋回组成,并对义县组进行了分段。发现了义县组的一系列火山机构,恢复了当时的古地貌和古地理特征;指出义县组的各化石层位分别处于同时期的两大古湖泊的不同部位,可以大致相互对比。论述了义县组的基底、盆地性质和地层厚度。义县组的时代有可能是早白垩世,义县组的底界可能是辽西地区侏罗系—白垩系的界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宁 义县组 地层层序 中生代 火山-沉积地层 火山作用 地质时代
下载PDF
辽宁辽阳地区辽河群酸性火山岩锆石U-Pb年代学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2
5
作者 陈井胜 +5 位作者 刘淼 李斌 杨浩 杨帆 汪岩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2792-2810,共19页
辽宁省辽阳地区出露有大面积的古元古代辽河群地层,在辽河群里尔峪组及高家峪组中识别出一套酸性火山岩。本文通过对酸性火山岩同位素年代学及地球化学研究,用以限定辽河群形成时代,并进一步探讨其形成的动力学背景。这套酸性火山岩岩... 辽宁省辽阳地区出露有大面积的古元古代辽河群地层,在辽河群里尔峪组及高家峪组中识别出一套酸性火山岩。本文通过对酸性火山岩同位素年代学及地球化学研究,用以限定辽河群形成时代,并进一步探讨其形成的动力学背景。这套酸性火山岩岩性包括流纹岩、变流纹质含角砾凝灰岩、角岩化流纹岩和弱硅化流纹岩,对其中6件样品利用LA-ICP-MS锆石U-Pb方法测年。CL图像显示辽河群酸性火山岩中的锆石均具典型的岩浆振荡环带结构和较高的Th/U比值,显示为岩浆锆石。锆石U-Pb年龄可分为3期:2190~2180Ma、2110~2100Ma、1970~1960Ma,结合其中存在继承锆石的结果认为辽河群至少存在3期岩浆活动,将辽河群形成时代限制于2.19~1.96Ga,其形成时代大约持续了230Myr左右。野外接触关系的观察及酸性火山岩的年代学特征从另一个方面揭露辽河群总体为一套无序、局部有序的构造地层,各岩组间不存在上下关系。前人研究表明"辽吉花岗岩"形成年龄为2.16Ga,通过野外观察其与辽河群之间均为构造接触。D1442-1和D1444-2两个样品锆石U-Pb测年结果为2180±12Ma、2190±13Ma,均略早于"辽吉花岗岩",结合其与辽河群野外关系,认为"辽吉花岗岩"应该不是作为沉积基底,而是与辽河群为同一构造运动的产物。辽河群流纹岩Al_2O_3含量16.33%~16.90%,K_2O含量4.62%~4.77%,K_2O+Na_2O含量5.97%~7.54%,含铝指数(A/CNK)比较高为1.27~1.50,为过铝质岩石,显示富铝、高钾特征。此外流纹岩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轻重稀土分馏明显,具有明显的负铕异常,亏损Ba、Sr、Ti,较高的Zr及(Zr+Nb+Ce+Y)含量、10000Ga/Al比值等特点都显示为A型花岗岩,说明其形成于地壳减薄环境。本文在辽河群中识别出一套酸性火山岩与前人在南辽河群识别出的变质流纹岩组成了酸性端元(2201~1960Ma),同时期存在的基性火成岩(2198~1869Ma)为基性端元,证明了辽河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阳 辽河群 酸性火山岩 锆石U-PB年代学 构造背景
下载PDF
辽宁西部义县组湖相枕状熔岩的发现及其意义 被引量:12
6
作者 张立东 郭胜哲 +6 位作者 张长捷 彭艳东 贾斌 陈树旺 丁秋红 郑月娟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91-494,共4页
通过详细的区调工作,在四合屯、三百垄等地发现了一系列湖相枕状熔岩。研究表明,这些枕状熔岩产于同一地层层位——义县组二段,是珍稀化石沉积层中的火山岩夹层。它们除了代表一次灾变事件外,还反映出形成枕状熔岩的古湖泊接近最大湖泛... 通过详细的区调工作,在四合屯、三百垄等地发现了一系列湖相枕状熔岩。研究表明,这些枕状熔岩产于同一地层层位——义县组二段,是珍稀化石沉积层中的火山岩夹层。它们除了代表一次灾变事件外,还反映出形成枕状熔岩的古湖泊接近最大湖泛期,并巨水体较深。在这种环境下,生物快速繁衍。而强烈的火山作用使得大批生物死亡,形成了现今丰富的化石组合。这些枕状熔岩的发现对于准确确定珍稀动植物化石的形成时代和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宁 义县组 枕状熔岩 灾变事件 古湖泊 生物化石 中生代 古环境
下载PDF
辽西建平烧锅营子金矿花岗岩的锆石U-Pb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16
7
作者 陈井胜 彭艳东 +2 位作者 刘淼 李崴崴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95-409,共15页
辽西建平烧锅营子花岗岩岩体位于华北地台北缘朝阳—赤峰金矿成矿带,岩体周围分布着烧锅营子、撰山子等金矿床或金矿点。与金矿同源关系的岩体主要为二长花岗岩。3个不同粒度的二长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分别为(159.1±1.... 辽西建平烧锅营子花岗岩岩体位于华北地台北缘朝阳—赤峰金矿成矿带,岩体周围分布着烧锅营子、撰山子等金矿床或金矿点。与金矿同源关系的岩体主要为二长花岗岩。3个不同粒度的二长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分别为(159.1±1.5)Ma、(160.2±4.4)Ma、(160.1±1.1)Ma,表明烧锅营子岩体形成晚侏罗世早期;其周边金矿床也形成于此时期或稍晚。结合前人资料总结认为160 Ma左右是朝阳—赤峰地区一个重要的金矿成矿时期。烧锅营子花岗岩体主量元素以富Si、低Al、中偏低碱、高钾和低Mg、低Ca为特点;微量元素表现出富集Th、Zr、Nd、Rb、K和亏损Ba、Sr、P、Ti的特点,具有强烈的负Eu(δEu=0.08-0.60)、Sr异常。岩石总体上属于经历了高度结晶分异的高钾钙碱性I型花岗岩,Sr-Yb-Y元素特征显示其源区深度为30 km。晚侏罗世整个中国东部处于构造域转折期,结合区域上构造环境分析,烧锅营子岩体是太平洋板块俯冲背景下的弧后伸展环境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锅营子岩体 金矿床 锆石U-PB年代学 地球化学 动力学背景
下载PDF
生态地质调查评价——以辽宁铁岭地区为例 被引量:13
8
作者 陈树旺 +8 位作者 丁秋红 郑月娟 高飞 卞雄飞 张志斌 商翎 Antonina A.Zhukovskaya Irina V.Ershova Nadezhda A.Tomilovskaya 《地质与资源》 CAS 2012年第6期540-545,共6页
参照俄罗斯生态地质调查评价方法,结合辽宁铁岭地区资源与环境状况,增加了土壤侵蚀、土壤厚度及植被发育状况等相关调查内容,建立了基于"土壤、植被、水文及地质灾害发育程度等"评价指标的"生态地质综合评价法".由... 参照俄罗斯生态地质调查评价方法,结合辽宁铁岭地区资源与环境状况,增加了土壤侵蚀、土壤厚度及植被发育状况等相关调查内容,建立了基于"土壤、植被、水文及地质灾害发育程度等"评价指标的"生态地质综合评价法".由此将工作区划分出5类生态地质景观,提出了相应的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地质 调查评价 铁岭地区 辽宁省
下载PDF
辽西北票、义县地区髫髻山旋回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7
9
作者 彭艳东 张立东 +5 位作者 张长捷 郭胜哲 贾斌 陈树旺 丁秋红 《地质与资源》 CAS 2003年第3期177-184,共8页
北票、义县地区髫髻山组可分为3个岩性段.髫髻山火山旋回划分为2个亚旋回.髫髻山旋回火山岩属于高钾钙碱性岩系,SiO2=53.67%~75%,Al2O3=13.15%~19.16%,K2O+Na2O=5.17%,里特曼指数δ=1.46~6.83,平均值为3.06;富碱贫镁,Na2O>K2O.Cr... 北票、义县地区髫髻山组可分为3个岩性段.髫髻山火山旋回划分为2个亚旋回.髫髻山旋回火山岩属于高钾钙碱性岩系,SiO2=53.67%~75%,Al2O3=13.15%~19.16%,K2O+Na2O=5.17%,里特曼指数δ=1.46~6.83,平均值为3.06;富碱贫镁,Na2O>K2O.Cr、Ni含量低,亲石元素Rb、Sr、Ba等含量高.稀土元素总量较高,富轻稀土,稀土分布模式呈右倾型,稀土元素分馏明显,总体为负铕异常,弱铈异常.成因研究表明,髫髻山旋回火山作用是在与挤压作用相关的大陆边缘活动带构造环境下,受壳断裂控制形成的,具有造山带火山岩特征.火山岩的成岩作用以部分熔融为主,其源区物质为LREE相对富集的下部玄武质地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髫髻山组 火山岩 造山带 部分熔融 辽西 旋回
下载PDF
辽西金岭寺—羊山盆地北部土城子组层序地层特征及盆地演化 被引量:10
10
作者 张立东 +6 位作者 郭胜哲 张长捷 彭艳东 贾斌 陈树旺 丁秋红 郑月娟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1年第12期5-12,共8页
辽西金(金岭寺)—羊(羊山)盆地北部陆相红层土城子组非常发育,沉积物具明显的旋回性。根据岩石组合、组构、沉积相及环境变化等分析,本区土城子组自下而上大体可划分为1个Ⅱ级层序、2个Ⅲ级层序、26个Ⅳ级层序。在区域构造控制下,金—... 辽西金(金岭寺)—羊(羊山)盆地北部陆相红层土城子组非常发育,沉积物具明显的旋回性。根据岩石组合、组构、沉积相及环境变化等分析,本区土城子组自下而上大体可划分为1个Ⅱ级层序、2个Ⅲ级层序、26个Ⅳ级层序。在区域构造控制下,金—羊盆地北部在土城子期经历了两次湖扩张—湖萎缩过程,分别对应下部的冲积扇-干化湖、中部的冲积扇-风成沙漠和顶部的干化湖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羊盆地 土城子组 层序地层 干化湖 风成沙漠 盆地演化
下载PDF
北票—义县地区义县组岩石地层特征 被引量:8
11
作者 张立东 郭胜哲 +6 位作者 张长捷 彭艳东 贾斌 陈树旺 丁秋红 郑月娟 《地质与资源》 CAS 2004年第2期65-74,共10页
北票-义县地区的义县组地层是一套火山-沉积地层,其中火山岩地层占80%以上,具有四个火山作用亚旋回,第一亚旋回以基性-偏碱的基性-中基性火山作用为特征,第二亚旋回以中基性-酸性的火山作用为特征,第三亚旋回以基性-中性火山作用为特征... 北票-义县地区的义县组地层是一套火山-沉积地层,其中火山岩地层占80%以上,具有四个火山作用亚旋回,第一亚旋回以基性-偏碱的基性-中基性火山作用为特征,第二亚旋回以中基性-酸性的火山作用为特征,第三亚旋回以基性-中性火山作用为特征,第四亚旋回以中酸性火山作用为特征;义县组火山-沉积地层包含至少7个沉积夹层,可以进一步归纳为四套沉积层,即底砾岩层、下部火山岩中的沉积夹层、中部湖相沉积层和上部河湖相沉积层,沉积层中生物化石主要集中在3个主要层位.综合火山岩的旋回性特征,岩石组合、岩石产出特征,不同岩石组合的上、下接触关系和岩石形成环境的分析结果,结合同位素年代学及生物地层学的研究成果,区内义县组被划分成了4个岩性段.同位素年龄数据显示义县组时代为早白垩世,其形成年龄介于135~120Ma之间,含中华龙鸟、孔子鸟和辽宁古果等珍稀化石的湖相沉积层是在125~127Ma之间形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地层 火山岩 地质年龄 义县组
下载PDF
辽河群大石桥组形成时代--来自酸性火山岩LA-ICP-MS锆石U-Pb测年的制约 被引量:11
12
作者 陈井胜 安茂国 +5 位作者 段明 刘淼 李斌 杨帆 李伟 《地质与资源》 CAS 2017年第2期105-110,共6页
大石桥组是辽河群中一个重要的含矿层位,其岩性主要由白云石大理岩、方解石大理岩、云母片岩组成.在本次研究中,在辽阳南部八会镇辽河群大石桥组地层大理岩中首次发现有一层酸性火山岩夹层,岩性为流纹质角砾凝灰岩.根据野外产状判断,酸... 大石桥组是辽河群中一个重要的含矿层位,其岩性主要由白云石大理岩、方解石大理岩、云母片岩组成.在本次研究中,在辽阳南部八会镇辽河群大石桥组地层大理岩中首次发现有一层酸性火山岩夹层,岩性为流纹质角砾凝灰岩.根据野外产状判断,酸性火山岩与大理岩为同时沉积.清晰的振荡环带及比较高的Th/U比值,显示流纹质角砾凝灰岩的锆石为岩浆锆石,对其进行LA-ICP-MS U-Pb测年,结果显示其成岩年龄为2171±11 Ma,首次精确地厘定了大石桥组的形成时代.此年龄也进限定了置于大石桥组之下的浪子山组、里尔峪组、高家峪组等3个地层的沉积时限为2171 Ma之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性火山岩 锆石U-PB 大石桥组 辽河群 辽阳地区
下载PDF
辽西金-羊盆地土城子组层序地层学 被引量:11
13
作者 孙春林 +7 位作者 孙跃武 张立东 郭胜哲 张长捷 彭艳东 贾斌 陈树旺 丁秋红 《地质与资源》 CAS 2006年第3期166-173,共8页
辽西金-羊(金岭寺-羊山)盆地土城子组为一套红色陆相碎屑岩组合.据其岩层垂向叠置规律及不整合面特征,可划分出3个Ⅲ级旋回层序,14个Ⅳ级旋回层序及各旋回层序所对应的冲积扇、滨湖、浅湖、最大湖泛面、风成沙漠沉积体系.这些沉积体系... 辽西金-羊(金岭寺-羊山)盆地土城子组为一套红色陆相碎屑岩组合.据其岩层垂向叠置规律及不整合面特征,可划分出3个Ⅲ级旋回层序,14个Ⅳ级旋回层序及各旋回层序所对应的冲积扇、滨湖、浅湖、最大湖泛面、风成沙漠沉积体系.这些沉积体系的有规律叠置,构成了土城子期3次湖扩张-湖萎缩沉积序列,其顶、底为明显的不整合面所界定.通过对旋回层序的划分和对比,建立了辽西金-羊盆地土城子组层序地层格架,从而揭示了中生代侏罗纪上统土城子组沉积期的盆地演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羊盆地 土城子组 旋回层序 层序地层格架 辽西
下载PDF
张广才岭五道岭组火山岩的锆石U--Pb年代学及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11
14
作者 于倩 葛文春 +2 位作者 杨浩 张彦龙 《世界地质》 CAS CSCD 2013年第4期707-716,共10页
对张广才岭五道岭组火山岩进行锆石U—PbIJA—ICP—MS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以确定该组火山岩形成的时代和构造背景。选取样品中的锆石均呈自形一半自形晶,具有清晰的振荡生长环带和较高的Th/U比值(0.52~2.28),暗示其岩浆... 对张广才岭五道岭组火山岩进行锆石U—PbIJA—ICP—MS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以确定该组火山岩形成的时代和构造背景。选取样品中的锆石均呈自形一半自形晶,具有清晰的振荡生长环带和较高的Th/U比值(0.52~2.28),暗示其岩浆成因。测年结果显示,五道岭组火山岩形成于289±3Ma,是早二叠世岩浆活动的产物。火山岩的岩石组合为玄武岩一流纹岩,显示双峰式火山岩的特点,属于高钾钙碱性一钾玄岩系列,玄武岩具有富集Rb、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亏损Nb、Ta等高场强元素(HFSE)的特征;流纹岩呈负铕异常,富集Rb、Th、U和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亏损Nb、Ta和Ti等高场强元素(HFSE)及Sr、P元素,并显示A型流纹岩的特点。结合该时期区域构造演化史,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揭示了五道岭组火山岩的形成与岛孤环境下的局部伸展作用有关,这种构造背景是古亚洲洋板块俯冲于松嫩-张广才岭-佳木斯陆块之下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广才岭 五道岭组 火山岩 锆石U—Pb年龄 地球化学 构造背景
下载PDF
铁岭市东部山区野生经济植物榛子营养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11
15
作者 张春晖 丁秋红 +6 位作者 商翎 陈树旺 卞雄飞 张志斌 高飞 郑月娟 《地质与资源》 CAS 2006年第4期299-303,共5页
对辽宁省铁岭市东部山区野生经济植物榛子样品中的常量营养元素P、K、Ca、Na、Mg、S,14种营养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本区的榛子样品其主量元素化学特征属K>P>Ca型,其中Na元素含量变异系数最大,为44.27.微量... 对辽宁省铁岭市东部山区野生经济植物榛子样品中的常量营养元素P、K、Ca、Na、Mg、S,14种营养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本区的榛子样品其主量元素化学特征属K>P>Ca型,其中Na元素含量变异系数最大,为44.27.微量元素含量水平均在植物元素含量正常值变化范围内,由高到低,元素含量排列顺序为;Mn>Si>Fe>Zn>B>Cu>Ni>F>Cr>Mo>Co>Se>I>V.其中,V元素变异系数最大,为93.18.稀土元素总量∑REE(平均值)为29.66×10-9,属低含量.元素相关性分析表明,元素K与Na、Mg,S与Mg、Ca,P与K、Na、Mg、Ca,Fe与Mn,Co与Mn,Cu与Zn之间,在0.01水平都表现出极显著的正相关,反映这些元素之间的吸收积累有很好的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榛子 生物地球化学 元素含量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辽西中生代义县旋回强烈火山作用对生物生存环境的双重影响 被引量:8
16
作者 贾斌 王五力 +6 位作者 张立东 张长杰 郭成哲 彭艳东 陈树旺 丁秋红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29-436,共8页
辽西中生代义县旋回火山作用可以划分成 4个亚旋回 ,每个亚旋回火山喷发都有不等量的火山碎屑物和熔岩形成。火山爆发作用对生物生存环境产生两方面的影响 ,一方面火山喷发作用形成一定量的H2 O、SO2 、SO3 等硫化物气体 ,是火山喷发烟... 辽西中生代义县旋回火山作用可以划分成 4个亚旋回 ,每个亚旋回火山喷发都有不等量的火山碎屑物和熔岩形成。火山爆发作用对生物生存环境产生两方面的影响 ,一方面火山喷发作用形成一定量的H2 O、SO2 、SO3 等硫化物气体 ,是火山喷发烟雾及火山硫酸盐气溶胶的主要物质成分 ,由于硫化物气体上升进入大气层而发生氧化反应 ,形成硫酸盐气溶胶 ,对太阳产生折射 ,使生物死亡。H2 S、SO2 、SO3 、HCl和HF等气体和As、Hg的存在都能造成水体和植物的污染 ,使生物死亡。另一方面火山作用间歇期为生物提供生存的时间和活动的空间。火山作用停止以后 ,火山口附近通常形成大量的温泉和较大的湖泊 ,给生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 ,使生物在新的环境下重新繁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作用 生物生存环境 辽西 熔岩
下载PDF
赤峰东部宝音图群斜长角闪岩锆石U-Pb年龄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10
17
作者 陈井胜 李斌 +4 位作者 刘淼 杨佳林 汪寅夫 陈会军 《地质调查与研究》 2015年第2期81-88,99,共8页
宝音图群是华北地台北缘最古老的结晶基底之一。赤峰东部宝音图群的斜长角闪岩中锆石晶型、背散射图像及低Th/U比值、高Hf、低Nb、Ta、低Nb/Ta比值等特征说明其为变质锆石。采用LA-ICP-MS锆石U-Pb测年技术,对变质锆石进行了同位素年代... 宝音图群是华北地台北缘最古老的结晶基底之一。赤峰东部宝音图群的斜长角闪岩中锆石晶型、背散射图像及低Th/U比值、高Hf、低Nb、Ta、低Nb/Ta比值等特征说明其为变质锆石。采用LA-ICP-MS锆石U-Pb测年技术,对变质锆石进行了同位素年代学研究,获得了宝音图群的变质年龄为1860.1±7.9 Ma,此年龄限定了宝音图群的形成时代应早于1860 Ma,说明宝音图群应该形成于此年龄之前的古元古代。这一变质年龄所代表的变质事件与华北地台古元古代变质事件相一致,说明宝音图群为华北地台的一部分。以斜长角闪岩主量、微量及稀土元素为依据,进行原岩恢复及构造环境判别,结果显示斜长角闪岩原岩是形成于活动陆缘岛弧环境的钙碱性玄武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宝音图群 斜长角闪岩 锆石成因 U-PB测年 原岩恢复
下载PDF
辽东地区北辽河群变酸性火山岩形成的时代及构造背景:古元古代陆内裂谷,还是活动大陆边缘? 被引量:10
18
作者 毕君辉 +2 位作者 葛文春 杨浩 董玉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95-308,共14页
辽东半岛辽河群出露于胶-辽-吉活动带北段,发育大量的古元古代花岗质岩石、镁铁质侵入体和火山-沉积岩系。本文在河栏地区北辽河群中新识别出一套变酸性火山岩,并对其进行详细的岩石学、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全岩地球化学和锆石Hf... 辽东半岛辽河群出露于胶-辽-吉活动带北段,发育大量的古元古代花岗质岩石、镁铁质侵入体和火山-沉积岩系。本文在河栏地区北辽河群中新识别出一套变酸性火山岩,并对其进行详细的岩石学、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全岩地球化学和锆石Hf同位素的研究,以确定其形成时代、源区性质及其构造属性。变酸性火山岩中的锆石多呈自形-半自形晶,发育明显的振荡环带结构,Th/U比值=0.34~0.92,指示其为岩浆成因。对岩浆锆石的定年结果表明,变酸性火山岩的原岩形成于古元古代((2 153±11)Ma),该年龄在误差范围内与区域上广泛出露的辽吉花岗岩属于同期岩浆作用的产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变酸性火山岩具有高SiO_2(64.09%~72.82%)及相对较低的Nb/Y比值(0.24~0.42),属于亚碱性火山岩,而样品的CaO、MgO、Fe_2O_3等含量明显偏高,可能与后期强烈的热液活动有关;其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均呈右倾型,LREE/HREE=7.57~11.13,(La/Yb)N=7.60~11.53,δEu=0.14~0.22;在微量元素蛛网图上表现为大离子亲石元素(Rb、K)的富集和高场强元素(Nb、Ta)及Ti、P的亏损,显示出弧岩浆的特征;锆石ε_(Hf)(t)值介于-12.00^+6.88,二阶段Hf模式年龄(T_(DM2))介于3 467~2 310Ma。上述特征表明,研究区内变酸性火山岩的原始岩浆起源于中—新太古代增生的下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在岩浆演化过程中可能伴有少量古老地壳物质的加入。结合前人有关辽吉花岗岩及区域镁铁质侵入岩、变质作用等资料,认为辽东半岛河栏地区北辽河群变酸性火山岩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环境,其地球动力学机制可能与龙岗地块南缘大洋板块的俯冲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元古代 变酸性火山岩 锆石U-PB年龄 地球化学 胶-辽-吉带
下载PDF
辽宁鞍本—抚顺地区新太古代含铁建造层位对比及形成时代讨论 被引量:10
19
作者 卢崇海 张耀华 +5 位作者 奚锐 李季 关树野 张爽 谢鑫竹 《化工矿产地质》 CAS 2013年第4期193-200,共8页
辽宁鞍和—抚顺地区太古宙变质层状岩系,前人分别建立了太古宙鞍山群井家沟组、石棚子组、通什村组、红透山组、樱桃园组、大峪沟组和茨沟组等地层单位,这些地层单位均呈规模大小不等的包体状、孤岛状等形态赋存于太古宙变质深成岩中... 辽宁鞍和—抚顺地区太古宙变质层状岩系,前人分别建立了太古宙鞍山群井家沟组、石棚子组、通什村组、红透山组、樱桃园组、大峪沟组和茨沟组等地层单位,这些地层单位均呈规模大小不等的包体状、孤岛状等形态赋存于太古宙变质深成岩中,各组之间大部分孤立存在,无底无顶,相互间接触关系不清,是否属于同一时期形成的产物,长期一来存在着较多的争议。通过对各岩组原岩恢复、层序对比、含铁建造、变质作用等特点和以往及近期获得高精度测年数据的分析研究,把辽宁鞍本—抚顺地区太古宙层状岩系厘定为新太古代井家沟岩组、红透山岩组、茨沟岩组和缨桃园岩组等四个构造岩石地层单位,形成时间在27~25亿a左右,为新太古代中晚期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鞍本—抚顺 含铁建造 层序对比 形成时代 构造岩石单位厘定
下载PDF
内蒙古金厂沟梁西对面沟岩体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意义 被引量:9
20
作者 宋维民 +3 位作者 郭胜哲 彭艳东 卞雄飞 陶楠 《地质与资源》 CAS 2009年第2期134-139,共6页
早白垩世西对面沟花岗岩岩体的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它具有高锶花岗岩的特征:高铝(Al2O3=14.51%~16.57%,平均为15.434%)、富钠(Na2O=3.75%~4.71%,平均为4.313%)、高锶(Sr=701×10-6~931×10-6,平均为802×10-6),强烈重... 早白垩世西对面沟花岗岩岩体的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它具有高锶花岗岩的特征:高铝(Al2O3=14.51%~16.57%,平均为15.434%)、富钠(Na2O=3.75%~4.71%,平均为4.313%)、高锶(Sr=701×10-6~931×10-6,平均为802×10-6),强烈重稀土亏损,无明显的负铕异常或具有正铕异常,过渡元素富集.该岩体很可能与中国东部岩石圈减薄有关,对探讨华北克拉通北缘岩浆起源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锶花岗岩 华北克拉通 I型花岗岩 西对面沟岩体 内蒙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