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4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来曲唑诱导多囊卵巢综合征大鼠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34
1
作者 胡颜霞 张展 贾莉婷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957-959,共3页
目的:建立芳香化酶抑制剂-来曲唑诱导SD雌性大鼠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动物模型,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雌性大鼠服用来曲唑并阴道涂片监测动情周期,21d后取出卵巢及子宫并称重,观察大鼠双侧卵巢大体解剖及光镜(HE染色)改变,放射... 目的:建立芳香化酶抑制剂-来曲唑诱导SD雌性大鼠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动物模型,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雌性大鼠服用来曲唑并阴道涂片监测动情周期,21d后取出卵巢及子宫并称重,观察大鼠双侧卵巢大体解剖及光镜(HE染色)改变,放射免疫法(RIA)测定血LH、FSH、E2、P、T水平。结果:①动情周期:失去规律变化,提示无排卵。②器官重量:卵巢重量明显增加,子宫重量明显增加。③卵巢组织学检查:可以看到早期发育的较多的小卵泡及闭锁卵泡,囊状扩张卵泡明显增加,颗粒细胞层数减少至2—3层,卵泡内卯母细胞或放射冠消失,黄体数量明显下降并伴有不完全的黄素化,而实验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镜下见多个黄体及不同发育阶段的卵泡,卵泡内颗粒细胞呈多层,多为8—9层。④血清性激素水平:T、LH、FSH浓度显著增高,E2、P浓度降低。结论:来曲唑诱导的大鼠模型可作为PCOS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囊卵巢综合征 动物模型 来曲唑 芳香化酶
下载PDF
婴幼儿常见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与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36
2
作者 贾莉婷 李静 +5 位作者 岳小欣 张玉超 石瑛 李君芳 马啸天 王秀芳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29-232,共4页
目的探讨淋巴细胞亚群在儿童常见下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和毛细支气管炎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11例支气管炎、418例支气管肺炎和83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为疾病组,同期健康婴幼儿235例为对照组,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淋... 目的探讨淋巴细胞亚群在儿童常见下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和毛细支气管炎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11例支气管炎、418例支气管肺炎和83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为疾病组,同期健康婴幼儿235例为对照组,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淋巴细胞亚群。结果支气管炎组总T淋巴细胞、CD3+CD8+细胞低于对照组(P<0.05)。支气管肺炎组总T淋巴细胞和CD3+CD8+细胞低于对照组、Th和CD4/CD8高于对照组,且Th比例高于支气管炎组;与轻症肺炎组相比,重症肺炎组总T淋巴细胞降低而B淋巴细胞升高(P<0.05)。毛细支气管炎组Th细胞和CD4/CD8高于对照组、CD3+CD8+细胞低于对照组(P<0.01)。与对照组比,3组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的B淋巴细胞增高、NK细胞比例降低(P<0.05)。结论细胞免疫功能紊乱或低下以及体液免疫功能亢进参与了婴幼儿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和发展,并且变化程度与疾病类型及病情程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炎 支气管肺炎 毛细支气管炎 淋巴细胞亚群 儿童
原文传递
河南省育龄女性叶酸利用能力现状研究 被引量:33
3
作者 何燕霞 巩姣梅 +5 位作者 沈勇 贾莉婷 李肖甫 王燕 李雁青 张展 《实用检验医师杂志》 2012年第1期6-10,共5页
目的了解河南省育龄女性叶酸利用现状,从而指导其在孕前及孕早期合理补充叶酸,避免由于叶酸代谢障碍导致的各种出生缺陷、自发性流产、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以及早产的发生,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方法采集1093例育龄女性口腔黏膜上皮细胞,... 目的了解河南省育龄女性叶酸利用现状,从而指导其在孕前及孕早期合理补充叶酸,避免由于叶酸代谢障碍导致的各种出生缺陷、自发性流产、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以及早产的发生,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方法采集1093例育龄女性口腔黏膜上皮细胞,进行荧光定量PCR-DNA测序,测定其5,10-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ethylenetetrahydrofolatereductase,MTHFR)C677T、A1298C和甲硫氨酸合成酶还原酶(methioninesynthasereductase,MTRR)A66G位点的基因序列,根据该基因型对叶酸利用能力的影响,得出携带该基因型的女性是否有叶酸利用风险以及风险的等级。结果MTHFRC677T位点野生型CC占18.11%,纯合突变型r丌占36.78%,突变基因T的基因频率为59-33%;MTHFRA1298C位点野生型AA占73.01%,纯合突变型CC占2-38%,突变基因C的基因频率为14.68%;MTRRA66G位点野生型AA占57.09%,纯合突变型GG占6.31%,突变基因G的基因频率24.6l%;双杂合子677CT、1298AC占15-37%;MTHFR两位点与中国人群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MTRR位点与中国人群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差异均无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叶酸利用能力遗传检测未发现风险的只占26.72%,而中、高度风险各占24.70%、38.97%。结论河南省育龄女性叶酸利用能力现状不容乐观,携带中高度风险基因的人群超过一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酸 5 10-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 甲硫氨酸合成酶还原酶 遗传风险
下载PDF
IFI16在子痫前期孕妇胎盘组织和血清中的表达及其与子痫前期发病的相关性 被引量:27
4
作者 张展 王会平 +4 位作者 石瑛 贾莉婷 袁恩武 张琳琳 李莹 《现代妇产科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1-14,共4页
目的:探讨人γ干扰素诱导蛋白16(IFI16)在子痫前期(PE)孕妇胎盘组织和血清中的表达及其与PE发病的相关性。方法:分别采用免疫组化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和蛋白印迹法检测胎盘组织中IFI16表达;ELISA法检测血清IFI16及重组IFI16(r IFI16... 目的:探讨人γ干扰素诱导蛋白16(IFI16)在子痫前期(PE)孕妇胎盘组织和血清中的表达及其与PE发病的相关性。方法:分别采用免疫组化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和蛋白印迹法检测胎盘组织中IFI16表达;ELISA法检测血清IFI16及重组IFI16(r IFI16)处理后内皮细胞培养上清液中内皮素-1(ET-1)和可溶性血管内皮黏附分子(s VCAM-1)的浓度,分析PE孕妇血清IFI16水平与临床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IFI16在PE组胎盘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PE组胎盘组织中IFI16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IFI16在PE组孕妇血清中的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与孕妇收缩压(r=0.62,P<0.001)、24h尿蛋白定量(r=0.723,P<0.001)及相应胎盘组织中IFI16 mRNA表达水平(r=0.527,P<0.05)呈正相关;r IFI16处理后,细胞培养上清液中ET-1和s VCAM-1浓度明显升高。结论:IFI16在PE孕妇胎盘组织和血清中的水平明显升高,并与内皮细胞损伤相关,提示IFI16可能通过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参与了PE的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痫前期 γ干扰素诱导蛋白16 内皮细胞损伤
下载PDF
510例女性生殖道支原体感染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26
5
作者 袁恩武 王全先 +1 位作者 施志欣 贾莉婷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617-619,共3页
目的:了解女性生殖道解脲支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感染的体外耐药情况。方法:对510例女性生殖道感染者宫颈分泌物标本同时进行支原体培养和耐药性检测。结果:①体外支原体检出率Uu为73.5%;Uu加Mh为25.1%;Mh仅1.4%。②支原体体外耐药... 目的:了解女性生殖道解脲支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感染的体外耐药情况。方法:对510例女性生殖道感染者宫颈分泌物标本同时进行支原体培养和耐药性检测。结果:①体外支原体检出率Uu为73.5%;Uu加Mh为25.1%;Mh仅1.4%。②支原体体外耐药率高的前5位抗生素分别是可乐必妥(CRA65.7%)、环丙沙星(CFP43.1%)、红霉素(ERY40.0%)、司氟沙星(SPA37.5%)和罗红霉素(ROX27.5%)。③耐4种以上抗生素耐药率Uu为20.0%,Uu加Mh为56.3%。结论:①女性生殖道支原体感染以Uu为主,Uu加Mh次之,单纯Mh感染较少。②支原体对常规抗生素已产生较高的耐药率,临床应做支原体药敏检测,合理应用抗生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殖道感染 支原体 耐药性
下载PDF
习惯性流产患者抗精子抗体、抗子宫内膜抗体和抗心磷脂抗体检测 被引量:26
6
作者 张展 贾莉婷 +1 位作者 杨丽珍 刘东峰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640-641,共2页
目的 :探讨免疫因素抗精子抗体 (AsAb)、抗子宫内膜抗体 (EmAb)和抗心磷脂抗体 (ACL)在习惯性流产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凝集试验和ELISA方法对 335例习惯性流产患者和 40名正常对照者的血清AsAb、EmAb和ACL进行检测。结果 :习惯性... 目的 :探讨免疫因素抗精子抗体 (AsAb)、抗子宫内膜抗体 (EmAb)和抗心磷脂抗体 (ACL)在习惯性流产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凝集试验和ELISA方法对 335例习惯性流产患者和 40名正常对照者的血清AsAb、EmAb和ACL进行检测。结果 :习惯性流产组AsAb、EmAb和ACL的总阳性率分别为 9.85 %、40 .59%和2 5 .0 7% ,均高于正常对照组 (分别为 5 .0 % ,5 .0 % ,0 % ) (P <0 .0 5)。结论 :EmAb和ACL在习惯性流产的发病中可能起一定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惯性流产 抗精子抗体 抗子宫内膜抗体 抗心磷脂抗体
下载PDF
TORCH实验室规范化检测与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被引量:21
7
作者 朱宇宁 尚世强 +21 位作者 陈英虎 陈大鹏 贾莉婷 渠巍 柯江维 李海波 李晓勤 梁秀云 刘艳秋 马丽娟 莫丽亚 阮强 沈国松 王雨新 许红 徐锦 徐两蒲 许晓红 袁恩武 张乐海 张文利 张欣文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53-561,共9页
TORCH指一组病原体,包含弓形虫、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单纯疱疹病毒等,孕妇感染此类病原体后可通过胎盘或产道感染胎儿或者新生儿,可能导致流产、早产、畸胎、死胎、宫内发育迟缓、新生儿多器官损害等不良预后。对于多数孕期TORCH感染... TORCH指一组病原体,包含弓形虫、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单纯疱疹病毒等,孕妇感染此类病原体后可通过胎盘或产道感染胎儿或者新生儿,可能导致流产、早产、畸胎、死胎、宫内发育迟缓、新生儿多器官损害等不良预后。对于多数孕期TORCH感染,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加强孕前、产前TORCH感染监测至关重要。TORCH实验室检测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TORCH检测流程的规范化、检验结果的正确解读尚需形成共识性意见。本文基于TORCH检测方法特点,针对不同病原体的感染特点、感染类型,从实验室角度对TORCH规范化检测与临床应用给出了共识性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细胞病毒感染 单纯疱疹 风疹 弓形虫病 临床实验室技术 参考标准
原文传递
AHA推荐的8项不完全川崎病实验室诊断指标临床意义探讨 被引量:21
8
作者 徐灵敏 李彦晓 +3 位作者 孙琪青 张惠珍 贾莉婷 张展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42-144,共3页
目的探讨实验室指标在不完全性川崎病(iKD)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93例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住院的KD患儿临床资料,其中iKD36例,完全KD(cKD)57例,对比研究美国心脏病学会(AHA)提出的8项iKD诊断中增补... 目的探讨实验室指标在不完全性川崎病(iKD)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93例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住院的KD患儿临床资料,其中iKD36例,完全KD(cKD)57例,对比研究美国心脏病学会(AHA)提出的8项iKD诊断中增补的实验室指标在iKD和cKD患儿的检测结果。结果 (1)iKD组患儿的确诊时间和确诊时病程均大于cKD组[(3.58±2.94)dvs(1.73±2.02)d,(14.53±9.87)dvs(8.59±3.65)d,P均<0.05];iKD组患儿冠状动脉损害(CAL)的发生率为58.33%,高于cKD组(17.54%,P<0.05)。(2)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白细胞(WBC)、血小板(PLT)及血浆白蛋白(ALB)等8项实验室指标的检测结果在iKD和cKD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8项实验室指标阳性率的比较,iKD组患儿只有CRP的阳性率低于cKD组(47.22%vs71.93%,P<0.05),其余各项指标及≥3项指标均阳性的患儿数在两者之间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AHA提出的iKD诊断中增补的实验室指标在iKD和cKD患儿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关注这些实验室指标的变化,有助于iKD的早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完全川崎病 川崎病 实验室指标 动脉损害 动脉瘤
原文传递
健康孕妇妊娠期甲状腺激素水平分析及参考范围研究 被引量:21
9
作者 孟祥颖 邢金芳 +3 位作者 田伟芳 胡玉芬 陈予梅 贾莉婷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15年第3期365-367,共3页
目的分析河南地区不同孕期孕妇甲状腺功能,建立本地区健康孕妇妊娠各期甲状腺功能的参考范围。方法采用化学发光分析方法检测107例健康妇女和2 696例健康孕妇血清总甲状腺素(TT4)、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 目的分析河南地区不同孕期孕妇甲状腺功能,建立本地区健康孕妇妊娠各期甲状腺功能的参考范围。方法采用化学发光分析方法检测107例健康妇女和2 696例健康孕妇血清总甲状腺素(TT4)、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和促甲状腺激素(TSH)浓度;统计分析,建立妊娠各期甲状腺激素水平参考范围,用中位数(M)及双侧限值[P2.5,P97.5]表示。结果孕期各组之间及与孕前组比较TT4、FT4和TSH水平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孕早期、中期、晚期TSH激素水平均低于孕前组,随着孕周的增加而升高,孕早期最低,约为孕前TSH水平的61.8%;FT3和FT4在妊娠各期均低于孕前组,FT4水平在妊娠各期均低于孕前组,并在妊娠期间随着孕周的增加而降低,至孕晚期,FT4水平为孕前期水平的64.4%;TT3、TT4在孕中期达到最高,孕期TSH和FT4相比其他甲状腺激素指标在孕期变化更明显。结论孕妇妊娠期甲状腺激素水平发生特异性变化,与非妊娠妇女甲状腺激素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孕期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 甲状腺激素 参考范围
原文传递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和肿瘤坏死因子水平的变化 被引量:16
10
作者 杨静丽 张国珍 +2 位作者 程秀永 栾斌 贾莉婷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1期77-78,共2页
目的 观察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HIE)时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 (NSE)和肿瘤坏死因子(TNF)水平的变化。方法 分别用酶联免疫法和放射免疫法检测 15例足月正常新生儿 (对照组 )及 2 5例足月HIE新生儿 (HIE组 )在生后 2 4h内、3d和 7~... 目的 观察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HIE)时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 (NSE)和肿瘤坏死因子(TNF)水平的变化。方法 分别用酶联免疫法和放射免疫法检测 15例足月正常新生儿 (对照组 )及 2 5例足月HIE新生儿 (HIE组 )在生后 2 4h内、3d和 7~ 10d血清NSE和TNF水平。结果 HIE组在生后 2 4h内、3d和 7~ 10d的血清NSE浓度分别为 (13.93± 2 .71) μg/L ,(12 .46± 2 .36 ) μg/L和 (8.41± 1.44 ) μg/L ,对照组NSE浓度分别为 (8.0 4± 1.5 3) μg/L ,(7.92± 1.73) μg/L和 (7.5 6± 1.0 2 ) μg/L ;HIE组血清TNF浓度分别为 (0 .40 1±0 .183) μg/L ,(0 .339± 0 .12 6 ) μg/L和 (0 .183± 0 .0 76 ) μg/L ,对照组TNF浓度分别为 (0 .170± 0 .0 85 ) μg/L ,(0 .179± 0 .116 ) μg/L和 (0 .16 5± 0 .0 5 2 ) μg/L。HIE组在生后 3d内血清NSE水平和TNF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7~ 10d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NSE和TNF参与了新生儿HIE的病理生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缺血性脑病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 肿瘤坏死因子 新生儿
下载PDF
左旋甲状腺素钠替代治疗新生儿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的疗效探讨 被引量:17
11
作者 孟云 李晓乐 +3 位作者 鲁香瑞 张冲 赵德华 贾莉婷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1期3446-3448,共3页
目的:探讨左旋甲状腺素钠治疗新生儿甲状腺功能减低症(CH)的临床效果,研究不同病情程度的最佳初始剂量及初始时间。方法:对新生儿确诊CH的168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首次甲状腺功能化验结果,将其分为先天性cH组、亚临床cH... 目的:探讨左旋甲状腺素钠治疗新生儿甲状腺功能减低症(CH)的临床效果,研究不同病情程度的最佳初始剂量及初始时间。方法:对新生儿确诊CH的168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首次甲状腺功能化验结果,将其分为先天性cH组、亚临床cH组及高TSH组。应用左旋甲状腺素钠治疗,常规初始剂量5—10μg·kg-1·d-1,观察3组患儿治疗2、4及12周时的甲状腺功能指标及治疗至2岁时患儿的身高、体重和智力情况。结果:初始治疗2周时,108例先天性CH中甲功低下21例,正常78例,继发甲亢9例;43例亚临床CH中甲功低下8例,正常31例,继发甲亢4例;17例高TSH中甲功低下1例,正常12例,继发甲亢4例。治疗12周时,168例患儿的FT4均为正常,但仍有4例患儿TSH高于正常范围。2岁时检测患儿身高、体重及智能的变化情况,30天以内开始治疗的患儿各项指标均高于30天后开始治疗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确诊的cH患儿应尽早进行激素替代治疗,治疗时间越早其预期越好,推荐初始剂量为5—10μg·kg-1·d-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 左旋甲状腺素钠 初始剂量
原文传递
郑州地区1180例儿童维生素A、D、E水平研究 被引量:17
12
作者 孟祥颖 李松磊 +3 位作者 胡玉芬 黄倩 李伟 贾莉婷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17年第11期1229-1231,共3页
目的了解郑州地区儿童维生素的水平,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以2016年3月至12月期间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儿科门诊健康体检的儿童为研究对象,测量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维生素A、E的水平。结果 1180名儿童中,男童755例,女童425... 目的了解郑州地区儿童维生素的水平,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以2016年3月至12月期间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儿科门诊健康体检的儿童为研究对象,测量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维生素A、E的水平。结果 1180名儿童中,男童755例,女童425例,维生素A平均水平0.22±0.07 mg/L,总体缺乏率为45.34%;维生素D平均水平为64.25±19.65 nmol/L,总体缺乏率为30.51%;维生素E平均水平为4.95±1.64 mg/L,总体缺乏率为51.10%。男童和女童血清维生素E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郑州市城乡儿童三种血清维生素水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维生素的水平缺乏情况,应引起我们的重视,尤其是维生素E,城乡儿童仍然需要进行及时的维生素补充,以预防儿童维生素缺乏症及其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维生素A 维生素D 维生素E
下载PDF
育龄女性叶酸代谢关键酶基因多态性与维生素B_(12)和同型半胱氨酸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7
13
作者 邢金芳 贾莉婷 +7 位作者 荣守华 陈予梅 袁恩武 张霞 田远 孟祥颖 胡玉芬 胡孟彩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1期3498-3501,共4页
目的:探讨叶酸代谢关键酶基因MTHFR C677T、A1298C和MTRR A66G多态性在育龄女性中的分布特征,并分析不同的遗传特征对外周血叶酸、维生素B12和同型半胱氨酸(HCY)浓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7月~2013年4月在该院和河南省妇幼保健院进行... 目的:探讨叶酸代谢关键酶基因MTHFR C677T、A1298C和MTRR A66G多态性在育龄女性中的分布特征,并分析不同的遗传特征对外周血叶酸、维生素B12和同型半胱氨酸(HCY)浓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7月~2013年4月在该院和河南省妇幼保健院进行孕前或孕期检查的河南地区汉族育龄女性425名,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口腔黏膜细胞MTHFR C677T、A1298C和MTRR A66G的基因多态性;化学发光法测定外周血叶酸、维生素B12浓度;循环酶法测定外周血HCY浓度;利用问卷调查研究对象孕产史、有无家族遗传病史以及叶酸补充信息等。结果:425名育龄女性中,C677T等位基因频率为62.12%,TT纯合子占37.70%;A1298C等位基因频率为13.06%,纯合子CC占1.00%;A66G等位基因频率为23.65%,纯合子GG占4.50%。外周血叶酸、维生素B12浓度在MTHFR C677T、A1298C和MTRR A66G基因型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77TT基因型的育龄妇女中HCY浓度明显高于CC、CT基因型(P<0.001);在A1298C多态性中,AA与AC基因型中HCY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MTRR A66G基因多态性中,AA与AG基因型HCY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HCY浓度与叶酸浓度和维生素B12含量均呈负相关(r=-0.473、-0.197,P<0.001)。经单因素回归分析,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叶酸和维生素B12浓度可分别解释HCY浓度个体差异的21.10%、3.60%,MTHFR C677T、MTHFR A1298C、MTRR A66G基因型可解释HCY浓度个体差异的16.70%、3.00%、1.90%。经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得出HCY浓度预测方程,可解释HCY浓度个体差异的39.50%。结论:河南地区汉族育龄女性具有与其他省份不同的遗传特征。育龄妇女应进行HCY、叶酸及维生素B12检测,并合理补充叶酸以避免不良妊娠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 汉族 MTHFR MTRR 叶酸 维生素B12 同型半胱氨酸
原文传递
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酸酶、血浆内皮素-1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预后 被引量:15
14
作者 杨静丽 张国珍 +5 位作者 朱长连 冯红旗 王小阳 张宝莲 贾莉婷 赵美荣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1期10-12,共3页
探讨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酸酶(NSE)、血浆内皮素-l(ET-1)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预后的关系。方法分别用酶联免疫法和放射免疫法动态测定25例正常足月新生儿和59例足月HIE新生儿血清NSE浓度和血浆ET-1浓度(生后24小时内、第... 探讨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酸酶(NSE)、血浆内皮素-l(ET-1)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预后的关系。方法分别用酶联免疫法和放射免疫法动态测定25例正常足月新生儿和59例足月HIE新生儿血清NSE浓度和血浆ET-1浓度(生后24小时内、第3天、第7天)。并于生后3个月、6个月用Gesell法进行神经发育检查。结果血清NSE、血浆ET-1浓度与新生儿HIE程度呈正相关;生后3天内NSE、ET-1浓度显著增高及第7天浓度持续不降者预后不良。结论生后第3天血清NSE与血浆ET-1浓度可早期预测新生儿HIE近期预后,NSE预测预后的特异性高于ET1,动态观察则预后价值更高,对临床早期干预以减少中枢神经系统后遗症的发生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缺血性脑病 新生儿 预后 NSE 内皮素1
下载PDF
原因不明不孕患者血清抗精子抗体、抗子宫内膜抗体和抗心磷脂抗体测定 被引量:15
15
作者 贾莉婷 马奎 +2 位作者 刘东峰 唐琳 任芬若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5,共3页
目的:探讨免疫因素抗精子抗体(AsAb)、抗子宫内膜抗体(EmAb)和抗心磷脂抗体(ACL)在原因不明不孕患者发病中所起的作用。方法:采用凝集试验和ELISA方法对537例原因不明不孕患者和40名正常对照组的血清 AsAb、EmAb和 ACL进行检测。结果:... 目的:探讨免疫因素抗精子抗体(AsAb)、抗子宫内膜抗体(EmAb)和抗心磷脂抗体(ACL)在原因不明不孕患者发病中所起的作用。方法:采用凝集试验和ELISA方法对537例原因不明不孕患者和40名正常对照组的血清 AsAb、EmAb和 ACL进行检测。结果:①不孕组 AsAb阳性率为 24.02%,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 5.00%(P<0.05);②不孕组 EmAb总阳性率为49.53%,其中IgG阳性率11.73%,IgM 32.40%,2者同时阳性 5.40%,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③不孕组ACL总阳性率为 51.14%,其中 IgG阳性率 8.33%,IgM 32.20%,2者同时阳性10.61%,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AsAb、EmAb和ACL在不孕症的发病中均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孕症 抗精子抗体 抗子宫内膜抗体 抗心磷脂肪体 AoAb EMAB ACL
下载PDF
CD4^+CD25^(high)CD127^(low)调节性T细胞在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3
16
作者 荣守华 贾莉婷 +3 位作者 泰淑红 张展 冯爱强 王玉萍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785-788,共4页
目的探讨CD4+CD25highCD127low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Tcell,Treg)在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的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31例乳腺癌患者和11例健康体检者外周血中CD4+CD25highCD127lowTreg、CD3+CD4+T细胞、CD3+CD8+T细胞和N... 目的探讨CD4+CD25highCD127low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Tcell,Treg)在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的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31例乳腺癌患者和11例健康体检者外周血中CD4+CD25highCD127lowTreg、CD3+CD4+T细胞、CD3+CD8+T细胞和NK细胞的表达水平。结果 31例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highCD127lowTreg占总CD4+T细胞的(10.60±1.11)%,高于健康体检者([6.96±0.94)%,t=5.974,P<0.05)],与NK细胞呈负相关(r=-0.468,P<0.05);CD3+CD4+T、CD3+CD8+T细胞占总T细胞的比例与健康体检者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随疾病进展,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highCD127lowTreg水平升高,Ⅱ期+Ⅲ期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highCD127lowTreg占总CD4+T细胞的(11.48±0.80)%,明显高于Ⅰ期患者([9.42±0.34)%,P<0.05]和健康体检者([6.96±0.94)%,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外周血CD4+CD25highCD127lowTreg水平可能是一个较好的反映乳腺癌患者免疫功能状态的参考指标,其在外周血的升高程度与肿瘤TNM分期有关,可能参与了乳腺癌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127 调节性T细胞 乳腺癌 流式细胞术 NK细胞
下载PDF
人类白细胞抗原G基因14bp缺失多态性与重度子痫前期发病的关系 被引量:13
17
作者 张展 王婧彦 +6 位作者 张琳琳 郭上 贾莉婷 李辉 李静 琚娟 荣守华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48-352,共5页
目的 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G(HLA-G)基因第8外显子14 bp缺失多态性与重度子痫前期发病的关系.方法 选择2008年10月至2009年2月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妇产科住院的42例孕晚期重度子痫前期孕妇及其新生儿为重度子痫前期组.另选择同期正... 目的 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G(HLA-G)基因第8外显子14 bp缺失多态性与重度子痫前期发病的关系.方法 选择2008年10月至2009年2月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妇产科住院的42例孕晚期重度子痫前期孕妇及其新生儿为重度子痫前期组.另选择同期正常孕晚期孕妇及其新生儿45例为健康晚孕组,两组孕妇均为汉族居民.采用PCR技术对两组孕妇及其新生儿进行HLA-G基因第8外显子14 bp缺失多态性的等位基因分析,分别比较两组孕妇及其新生儿之间等位基因及基因型的频率分布,通过母、儿基因型配伍,比较两组间基因型配伍频率分布的差异.结果 (1)重度子痫前期组中母、儿均为14 bp缺失纯合子(-14 bp/-14 bp)的基因型配伍的频率为14%(6/42),显著低于健康晚孕组的33%(15/4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2)重度子痫前期组孕妇HIA-G第8外显子14 bp缺失多态性的等位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与健康晚孕组比较,差异均尤统计学意义(P〉0.05);(3)重度子痫前期组新生儿HLA-G第8外显子14 bp缺失多态性等位基因+14 bp频率为44%(37/84)、-14 bp为56%(47/84),健康晚孕组新生儿+14 bp为30%(27/90)、-14 bp为70%(63/90),两组比较,差异虽无统计学意义,但存在差异性趋势(P=0.055);重度子痫前期组新生儿(-14 bp/-14 bp)基因型频率为29%(12/42),与健康晚孕组的49%(22/45)相比,存在差异性趋势(P=0.052).结论 中国汉族孕妇中,HIJA-G第8外显子14 bp缺失多态性与重度子痫前期的发病有关;母、儿均为缺失纯合子(-14 bp/-14 bp)基因型配伍者,发生重度子痫前期的风险会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兆子痫 HLA抗原 组织相容性抗原I类 多态现象 遗传 序列缺失
原文传递
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状况及药敏结果分析 被引量:13
18
作者 王鹏 泰淑红 +1 位作者 邵艳 贾莉婷 《实用检验医师杂志》 2015年第2期100-103,共4页
目的了解郑州地区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及耐药状况。方法收集2012年7月至2013年6月于我院进行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检测的患者13 331例,根据患者年龄分为≤18岁组、19-30岁组、31-40岁组、41-50岁组、51-60岁组以及≥61岁组,检测所有患者的... 目的了解郑州地区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及耐药状况。方法收集2012年7月至2013年6月于我院进行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检测的患者13 331例,根据患者年龄分为≤18岁组、19-30岁组、31-40岁组、41-50岁组、51-60岁组以及≥61岁组,检测所有患者的解脲脲原体(Ureaplasma urealyticum,Uu)、人型支原体(Mycoplasma hominis,Mh)以及混合感染(Uu+Mh)的情况,并对不同类型支原体的耐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13 331份标本中,支原体的总检出率为50.57%(6741/13 331),其中Uu的构成比最高,为85.85%(5787/6741)。Uu及Uu+Mh的检出率在不同年龄段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中Uu阳性率最高的为19-30岁组,阳性率为45.10%;Mh阳性率最高的为≥61岁组,阳性率为1.52%;Uu+Mh阳性率最高的为51-60岁组,阳性率为9.31%。药敏试验结果显示,Uu的耐药情况较Mh感染及混合感染轻。所有类型的支原体对四环素类药物的敏感率均大于90%,Uu对红霉素类药物较敏感,而Mh对除交沙霉素外的其他红霉素类药物的耐药率均较高;Uu及Mh对喹诺酮类药物有不同程度的耐药,需进行药敏筛选。结论郑州地区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总检出率为50.57%,Uu为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Uu感染主要分布在19-50岁年龄段,混合感染主要分布在41-60岁年龄段。四环素类抗生素可作为本地区治疗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的首选用药,为控制耐药情况应同时结合药敏结果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脲脲原体 人型支原体 感染率 耐药性 泌尿生殖道
下载PDF
河南地区7岁以下儿童生长发育与贫血状况调查 被引量:13
19
作者 袁恩武 张玉瑢 +2 位作者 贾莉婷 王银芳 吕忠兴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8-72,共5页
目的:了解河南地区7岁以下儿童生长发育和贫血状况,为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河南省3个城市、2个县和1个县级市的7岁以下儿童2 165人,采用Z评分法评价儿童的生长发育状况,并调查贫血患病率,比较不同... 目的:了解河南地区7岁以下儿童生长发育和贫血状况,为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河南省3个城市、2个县和1个县级市的7岁以下儿童2 165人,采用Z评分法评价儿童的生长发育状况,并调查贫血患病率,比较不同年龄、性别和地区儿童之间的差异。结果:河南地区7岁以下儿童低体重率、生长迟缓率、消瘦率、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0.60%、1.34%、0.88%、8.68%和2.82%,头围偏小率和偏大率为2.10%和1.47%,贫血患病率为3.60%。不同年龄组儿童之间生长迟缓率(P=0.005)、超重率(P〈0.001)和肥胖率(P〈0.00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童超重率(P=0.010)和肥胖率(P=0.028)高于女童,而女童低体重率(P=0.038)和头围偏小率(P=0.043)高于男童。乡镇儿童消瘦率高于城区(P=0.045)。不同年龄组儿童贫血患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岁以下儿童的贫血患病率最高。结论:河南地区7岁以下儿童生长发育优于WHO标准,但5~7岁儿童超重和肥胖趋势明显,2岁以下儿童贫血率高的问题不容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发育 儿童 Z评分 贫血
下载PDF
来曲唑法建立PCOS大鼠模型的评价 被引量:12
20
作者 刘艳丽 贾莉婷 +5 位作者 马葆靖 王全先 王鹏 李巍巍 智艳芳 朱艳玲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213-1216,共4页
目的:采用来曲唑灌胃法建立PCOS大鼠模型,并对模型进行全面的评价。方法:选取60只6周龄清洁级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只,采用来曲唑灌胃诱导PCOS大鼠模型;观察大鼠体重增长、动情周期变化、卵巢形态学和组织学改变;放射... 目的:采用来曲唑灌胃法建立PCOS大鼠模型,并对模型进行全面的评价。方法:选取60只6周龄清洁级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只,采用来曲唑灌胃诱导PCOS大鼠模型;观察大鼠体重增长、动情周期变化、卵巢形态学和组织学改变;放射免疫法测定大鼠血清性激素水平;电阻抗法测定大鼠血常规;终点法测定大鼠血清生化指标。结果:①动情周期:实验组大鼠灌胃12日后失去了规律的动情周期,实验组大鼠体重增长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②卵巢体积和相对质量:实验组大鼠卵巢的体积和相对质量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③卵巢形态学和组织学:实验组大鼠卵巢表面苍白,体积明显增大,可见大量典型囊状卵泡;组织学检查颗粒细胞层明显减少,白膜增厚,间质增生。④血清激素水平:实验组大鼠黄体生成素(LH)、睾酮(T)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大鼠卵泡刺激素(FSH)、雌二醇(E2)、孕酮(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⑤血常规指标:实验组大鼠血红蛋白浓度和红细胞数量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白细胞和血小板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⑥血清生化指标:实验组大鼠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浓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大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氨酶活性(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氨酶活性(AST)、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甘油三酯(TG)浓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来曲唑灌胃法可诱导出较为成功的大鼠模型,PCOS导致大鼠内分泌和代谢指标发生紊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囊卵巢综合征 来曲唑 动物模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