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7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民工概念的辩证思考 被引量:12
1
作者 皮修平 《求实》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6-58,共3页
农民工指的是那些在城市中从事工业活动但保留农民身份的人,人们对农民工概念的褒贬从来不同,今天的人们甚至开始讨论其存废问题。不少人认为农民工概念在一定的程度上体现了中国“渐进式改革”的合理性,仍有存在的必要。不少人则认为... 农民工指的是那些在城市中从事工业活动但保留农民身份的人,人们对农民工概念的褒贬从来不同,今天的人们甚至开始讨论其存废问题。不少人认为农民工概念在一定的程度上体现了中国“渐进式改革”的合理性,仍有存在的必要。不少人则认为农民工概念是国家实施将人们划分为城乡两种身份政策的结果,具有时代局限性,充满歧视性,不利于社会发展,是一个不宜再提的概念。笔者对农民工概念进行辩证的思考并努力寻找恰当的替代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工 户籍制度 辩证思考
下载PDF
“农民工”:一个不宜再提的概念——“农民工”的伦理学思考 被引量:9
2
作者 皮修平 《农村经济》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07-109,共3页
“农民工”指的是那些在城市中从事工业活动但保留农民身份的人。“农民工”这个概念是国家将公民划分为城乡两种身份的政策实施的结果,具有时代的局限性;“农民工”是一个具有歧视性的概念,是一个不利于社会主义本质与“代表中国最广... “农民工”指的是那些在城市中从事工业活动但保留农民身份的人。“农民工”这个概念是国家将公民划分为城乡两种身份的政策实施的结果,具有时代的局限性;“农民工”是一个具有歧视性的概念,是一个不利于社会主义本质与“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充分实现、不利于人与社会、城市与工业发展的概念。总之,“农民工”是一个不宜再提的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工” 伦理学思考 概念 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社会主义本质 农民身份 政策实施 人与社会 工业发展 歧视性 城市 活动 城乡
下载PDF
生产力概念新探 被引量:5
3
作者 皮修平 《生产力研究》 CSSCI 2004年第8期69-71,共3页
生产力概念是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长期以来 ,人们对生产力概念的内涵 ,生产力构成要素 ,生产力的发展的实质及其与生产关系的关系的认识并不科学。本文以温总理提出的“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指出生产力即人类的生产能力 ,是... 生产力概念是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长期以来 ,人们对生产力概念的内涵 ,生产力构成要素 ,生产力的发展的实质及其与生产关系的关系的认识并不科学。本文以温总理提出的“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指出生产力即人类的生产能力 ,是人类在精神支配下利用自然资源与社会资源获取利益的劳动能力 ;生产力要素即劳动力 ;生产力的发展即人的素质、技能的发展 ,它从根本上决定了生产关系的发展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力 生产力要素 生产力发展
下载PDF
人性观与行为决定论 被引量:5
4
作者 刘信森 《长沙大学学报》 2001年第1期31-34,共4页
关于人类行为的决定因素绝大多数人会从人自身 ,即人性中寻找。然而人们对人性的理解却有很大的不同 ,为此形成了不同的行为决定论。其中生物决定论认为生物性是人的根本属性 ,人的行为由人的生物性决定 ;文化决定论认为文化是人的根本... 关于人类行为的决定因素绝大多数人会从人自身 ,即人性中寻找。然而人们对人性的理解却有很大的不同 ,为此形成了不同的行为决定论。其中生物决定论认为生物性是人的根本属性 ,人的行为由人的生物性决定 ;文化决定论认为文化是人的根本属性 ,人的行为由人的文化性决定。这两种人性观均未完整地认识人性的内涵 ,两种行为决定论均是不正确的行为决定论 ,实际上人性由各种人性因素构成 ,人的行为是它们共同决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决定性 本性 内在性
下载PDF
劳动二重性真义与马克思劳动解放思想本义探析 被引量:6
5
作者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00-105,共6页
抽象劳动与具体劳动实际是人们考察同一次劳动的两个不同视角,劳动的有用性与有害性才是劳动二重性的真义所在。从抽象角度看,劳动既为"善"也为"恶"。从劳动的具体性看,劳动的"善"与"恶"是具体... 抽象劳动与具体劳动实际是人们考察同一次劳动的两个不同视角,劳动的有用性与有害性才是劳动二重性的真义所在。从抽象角度看,劳动既为"善"也为"恶"。从劳动的具体性看,劳动的"善"与"恶"是具体的,一切"善"超过"恶"的劳动便是有用劳动,反之,便是有害劳动。马克思劳动解放思想本义的两大方面是劳动解放人与解放人的劳动。从对立性看,劳动的有害性决定了劳动对人的"不解放",不劳动又无法实现劳动的有用性,促进劳动解放人。从统一性看,劳动的有用性决定了解放人的劳动要以劳动能够解放人为根本前提,解放人的劳动对劳动解放人具有积极的促进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二重性 劳动解放 马克思
下载PDF
马克思财富分配正义思想的基本内容及其精神实质探析 被引量:7
6
作者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8年第3期5-15,共11页
"分什么"(包括为什么要分)、"分给谁"(包括分多少与谁)、"如何分"(重点是谁来分)是分配的根本问题,对这些问题的正义之问及其解答构成了分配正义论的基本内容。财富收入是最真实的收入,财富分配正义是收... "分什么"(包括为什么要分)、"分给谁"(包括分多少与谁)、"如何分"(重点是谁来分)是分配的根本问题,对这些问题的正义之问及其解答构成了分配正义论的基本内容。财富收入是最真实的收入,财富分配正义是收入分配正义的根本内容。马克思从财富性质论"分什么",说明了确立应该分配的对象是分配正义的根本前提,揭示了分配真实的财富是实现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根本基础;从财富形成论"分给谁",阐析了分清贡献的性质与大小是分配正义的根本依据,揭示了按劳动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正义边界;从分配实行论"如何分",辨析了"谁来分"是实行分配正义的关键所在,启示了确保主导分配者不敢贪、不想贪、不必贪是实现分配正义的根本途径;努力实践分配正义,积极超越分配正义是马克思财富分配正义思想的精神实质,启示了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是实行分配正义的根本宗旨。理论界,如"塔克—伍德命题",对马克思分配正义论误读的重要原因在于忽视了财富分配正义是马克思分配正义论的核心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分配正义 精神实质 财富分配
下载PDF
生产力概念的马克思主义人本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皮修平 《学术交流》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7-60,共4页
生产力概念是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西方主流经济学和传统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对生产力概念的内涵、构成要素、发展实质的分析的最大缺陷是具有非人本性。马克思主义人本观认为: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劳动是人性的核心,因此,生产力... 生产力概念是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西方主流经济学和传统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对生产力概念的内涵、构成要素、发展实质的分析的最大缺陷是具有非人本性。马克思主义人本观认为: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劳动是人性的核心,因此,生产力概念的内涵即人类在精神支配下利用自然资源与社会资源获取利益的劳动能力;人是经济活动的主体,因此,生产力要素即劳动力;要以人的能力发展为本,因此,生产力发展的实质即人进行生产的素质、技能的发展,它从根本上决定了生产关系的发展与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力 生产力发展 以人为本
下载PDF
农村发展主体的低碳经济意识教育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4期39-43,共5页
就农村经济发展而言,农民是根本主体。发挥农民发展低碳经济的主体力量,必须提升其低碳经济意识。低碳经济教育是提升农民低碳经济意识的基本方式。对农民进行低碳经济教育的内容多样,核心是对农民进行生态道德教育;由于乡村精英是低碳... 就农村经济发展而言,农民是根本主体。发挥农民发展低碳经济的主体力量,必须提升其低碳经济意识。低碳经济教育是提升农民低碳经济意识的基本方式。对农民进行低碳经济教育的内容多样,核心是对农民进行生态道德教育;由于乡村精英是低碳经济教育的重点,要增强其发展低碳经济的使命感,使其真正成为发展低碳经济的领头羊;妇女的性别特征使其能在农村低碳经济发展中发挥特殊的作用,同时也意味对其低碳经济教育应因"性"而别;应该将幼儿、中小学学生培育为农村低碳经济发展的后备军,农村幼儿低碳经济教育应坚持生本教育理念,农村中小学的低碳经济教育应以课堂教育为主展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 低碳经济 教育
下载PDF
劳动价值论:增加群众财产性收入的正义论依据——兼论坚持、发展劳动价值论的必然性 被引量:2
9
作者 皮修平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7-80,共4页
增加群众财产性收入的命题须纳入正义的视阈进行思考。马克思经济正义论的核心理论是劳动价值论。马克思的归宿正义论指出劳动创造使用价值,财富应归劳动者所有;马克思的交换正义论的实质是以价值为基础的等价交换;马克思的分配正义论... 增加群众财产性收入的命题须纳入正义的视阈进行思考。马克思经济正义论的核心理论是劳动价值论。马克思的归宿正义论指出劳动创造使用价值,财富应归劳动者所有;马克思的交换正义论的实质是以价值为基础的等价交换;马克思的分配正义论即按劳分配论。劳动价值论是增加群众财产性收入的主要正义论依据。但是纯粹以劳动创造使用价值与价值为依据的归宿正义与交换正义只是主要的而不是唯一的归宿正义、交换正义。按劳分配是商品经济主要的分配正义。但是该理论只是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分配原则的设想,且没有认识到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正义性。所以增加群众的财产性收入命题又对劳动价值论提出了发展的要求,提供了发展的理论契机与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产性收入 经济正义 劳动价值论
下载PDF
马克思劳动正义观视域下体面劳动的基本内涵及其当代实践 被引量:6
10
作者 许银英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4-41,共8页
在马克思劳动正义思想中,公正分配劳动的有用性与有害性是实质所在,生产资料所有制正义是根本前提,充分保障劳动者劳动权利的劳动过程正义是关键环节。从马克思劳动的实质正义观看劳动者因劳动应体面,从马克思劳动的前提正义观看劳动者... 在马克思劳动正义思想中,公正分配劳动的有用性与有害性是实质所在,生产资料所有制正义是根本前提,充分保障劳动者劳动权利的劳动过程正义是关键环节。从马克思劳动的实质正义观看劳动者因劳动应体面,从马克思劳动的前提正义观看劳动者有劳动才体面,从马克思劳动的过程正义观看劳动者应体面地劳动。马克思劳动正义观及其对资本主义社会不体面劳动的伦理批判,为当代社会特别是当代中国实践体面劳动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劳动正义 体面劳动
下载PDF
广义劳动价值论:商品经济的基本正义论--兼论坚持、发展劳动价值论的必然性 被引量:4
11
作者 廖鸿冰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6-8,共3页
商品的价值是商品对其交换者的价值,也就是商品能够满足人的交换需要的效用,而商品的使用价值则是商品对其使用者的效用。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从广义看即指劳动创造使用价值与价值。在马克思的广义劳动价值论中,劳动创造使用价值的价值... 商品的价值是商品对其交换者的价值,也就是商品能够满足人的交换需要的效用,而商品的使用价值则是商品对其使用者的效用。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从广义看即指劳动创造使用价值与价值。在马克思的广义劳动价值论中,劳动创造使用价值的价值论是马克思主要的归宿正义论,劳动创造价值的价值论主要是马克思的交换正义论。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认为,财富主要由劳动创造,由于财富之源的生产资料并不会提出分配财富的要求,因此,按劳分配是唯一的分配正义。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经济学的核心理论,事实上也是其经济正义论的核心理论。从经济正义的角度看,必须坚持、发展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义劳动价值论 归宿正义 交换正义 分配正义
下载PDF
民生幸福视域下的效率、公平观探论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泽应 《湖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10,共4页
注重民生和改善民生并以民生幸福为主要关怀的当代社会伦理,为我们认识效率与公平及其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效率从深层次讲是人的生命成本付出与人生幸福实现之比值。人们真正需要的效率是促进人生幸福而不只是财富最大化的效率... 注重民生和改善民生并以民生幸福为主要关怀的当代社会伦理,为我们认识效率与公平及其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效率从深层次讲是人的生命成本付出与人生幸福实现之比值。人们真正需要的效率是促进人生幸福而不只是财富最大化的效率。公平从深层次讲是立于"公"的视域而追求"平"的待遇和利益分配。人们真正需要的公平是能够促使最大多数人利益都能得到保障并因此提升幸福和尊严的公平。当代意义上的效率和公平都应当接受民生幸福的检测并以促进民生幸福和提升民生幸福为圭臬。只有这样,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才能解开先后轻重的纠结进到新的境界和水平。民生幸福才是处理公平与效率关系的基本精神和应有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生幸福 效率 公平
下载PDF
农地公有:“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制度保障——重读马克思土地所有制思想 被引量:4
13
作者 《当代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9-36,共8页
粮食生产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根本战略只能是"藏粮于地"、"藏粮于技"。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土地私有制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恰是产粮之地越来越少、藏粮之地越来无的过程;土地私有化并不能... 粮食生产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根本战略只能是"藏粮于地"、"藏粮于技"。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土地私有制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恰是产粮之地越来越少、藏粮之地越来无的过程;土地私有化并不能保障耕者有其田,生产效率与生产社会化发展密切相关,必然要求不断否定生产资料私有制,通过私有化保障耕者有其田违背了土地所有制的正义要求;资本主义土地私有制从根本上阻碍了粮食生产技术的发展和运用,恢复小农土地私有制更不利于农业技术的发展和运用。马克思如是说启示我们,农地公有才是"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根本制度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所有制 粮食安全 马克思
下载PDF
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在体面劳动中实现——马克思体面劳动观的当代解读 被引量:5
14
作者 许银英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3-71,共9页
实现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根本的就是实现劳动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劳动人民通过劳动创造实现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物质基础,理应因此体面地活着。劳动本身是美好生活的重要内容,应保障劳动者体面地有劳动,即体面地就业。劳动者体面地而非... 实现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根本的就是实现劳动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劳动人民通过劳动创造实现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物质基础,理应因此体面地活着。劳动本身是美好生活的重要内容,应保障劳动者体面地有劳动,即体面地就业。劳动者体面地而非痛苦地劳动是充分实现人的本质,实现美好生活的关键环节。在日常生活用语中,体面生活实际是美好生活的另一表达。马克思体面劳动观的基本内容与实现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的根本维度恰相对应,启示我们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在体面劳动中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 美好生活需要 马克思 体面劳动
下载PDF
人本和谐经济学论纲 被引量:3
15
作者 廖鸿冰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2-44,共3页
经济是人的经济,经济发展应以人生根本价值实现为根本任务。人生根本价值只有在和谐的人生状态中才能实现,人本的经济即和谐的经济。人本和谐经济学的提出与研究具有思想综合与发展的意义,对发展经济伦理学的研究有促进作用,对经济发展... 经济是人的经济,经济发展应以人生根本价值实现为根本任务。人生根本价值只有在和谐的人生状态中才能实现,人本的经济即和谐的经济。人本和谐经济学的提出与研究具有思想综合与发展的意义,对发展经济伦理学的研究有促进作用,对经济发展有实践指导意义。人本和谐经济学主要研究:人本和谐经济学的人性论基础、根本意义、主体、核心、发展的基本途径与基本保障。人本和谐经济学研究的重点与难点是:人生境界的提升与发展人本和谐经济学的必然性,人本和谐劳动观,马克思主义人本和谐经济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人生 和谐经济 发展经济伦理学
下载PDF
市场条件下的农民人情辩证——转型期农民经济伦理问题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怀化学院学报》 2003年第4期32-35,共4页
农民人情是农民伦理观的重要内容。在传统社会里 ,农民人情对农民伦理行为 ,经济行为均起支配作用。在现代社会里 ,随市场经济的发展 ,农民人情也发生了变化。然而转型期的农村依然存在大量的传统因子 ,因此农民的人情在市场条件下依然... 农民人情是农民伦理观的重要内容。在传统社会里 ,农民人情对农民伦理行为 ,经济行为均起支配作用。在现代社会里 ,随市场经济的发展 ,农民人情也发生了变化。然而转型期的农村依然存在大量的传统因子 ,因此农民的人情在市场条件下依然有强大的生命力 ,但人情与市场经济在性质上是根本不同的 ,两者相互碰撞易产生农民的人情危机。当然农民的人情危机并不能否定农民人情对市场经济的现代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场条件 农民人情 转型期 农民经济伦理 血缘家庭 市场经济
下载PDF
衡阳市农村邪教调研——邪教的文化学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皮修平 +1 位作者 洪焱森 刘爱民 《宗教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61-165,共5页
世纪之交,邪教在我国一些农村地区活动猖獗。认识邪教的本质,分析其产生原因,寻求反邪教的有效措施,是无邪农村建设的关键。本文以文化学的方法,通过对衡阳市农村邪教的调研,指出邪教是危害农村社会发展的文化恶魔,其产生的原因在于农... 世纪之交,邪教在我国一些农村地区活动猖獗。认识邪教的本质,分析其产生原因,寻求反邪教的有效措施,是无邪农村建设的关键。本文以文化学的方法,通过对衡阳市农村邪教的调研,指出邪教是危害农村社会发展的文化恶魔,其产生的原因在于农村主文化失范及其维持力量弱化,反农村邪教应注意加强主文化建设与对农民个体的教育及其利益、需要合理、正当地满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学 农村邪教 调研
原文传递
非法新宗教:新农村建设需正视的问题——湖南省衡阳市“三元寺”调研 被引量:2
18
作者 洪焱森 刘爱民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5期56-59,共4页
"三元寺"是一种农村非法新兴宗教,它有不同于传统宗教的宗教教义、教规和组织形式,并进行了不同于传统宗教的宗教活动。社会转型时期农民群众信仰缺失,基层政权薄弱,管理出现"真空"是"三元寺"产生与发展... "三元寺"是一种农村非法新兴宗教,它有不同于传统宗教的宗教教义、教规和组织形式,并进行了不同于传统宗教的宗教活动。社会转型时期农民群众信仰缺失,基层政权薄弱,管理出现"真空"是"三元寺"产生与发展的社会条件。"祛病健身保平安"的说教,是"三元寺"得以迅速发展的重要手段。扶贫济困,积善行德是"三元寺"取信于民的群众基础。必须在充分尊重客观事实的基础上,对"三元寺"的有关问题严格依法进行妥善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元寺” 非法新宗教 新农村建设
下载PDF
论王船山义利均衡的幸福观 被引量:2
19
作者 《船山学刊》 2001年第2期22-24,120,共4页
幸福是绝大多数人们的人生追求,然而不同的人们对幸福的追求及其看法并不相同,伦理史上关于幸福的争辩更是错综复杂。在我国伦理史人们关于幸福的聚讼纷纭主要是围绕其构成要素,即“义”与“利”的关系展开的。其中王船山的义利均衡... 幸福是绝大多数人们的人生追求,然而不同的人们对幸福的追求及其看法并不相同,伦理史上关于幸福的争辩更是错综复杂。在我国伦理史人们关于幸福的聚讼纷纭主要是围绕其构成要素,即“义”与“利”的关系展开的。其中王船山的义利均衡的幸福观可谓是独具特色,揭示其内涵对我们评析传统幸福观以及为现实中人们的幸福之求树立理性的价值导向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义利关系 伦理思想 "得" 王船山 幸福观
下载PDF
从应该看“增加群众的财产性收入” 被引量:2
20
作者 皮修平 周镕基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7-49,共3页
应该可分为非道德应该与道德应该。前者指行为对于非道德目的的效用性,后者指行为对于道德目的的效用性。从应该的含义看,增加群众的财产性收入既是一种非道德应该,更是一种道德应该。在经济实践中,唯有符合道德应该,即正义原则的财产... 应该可分为非道德应该与道德应该。前者指行为对于非道德目的的效用性,后者指行为对于道德目的的效用性。从应该的含义看,增加群众的财产性收入既是一种非道德应该,更是一种道德应该。在经济实践中,唯有符合道德应该,即正义原则的财产性收入,才是应该增加的财产性收入,但是即便是道德应该的财产性收入也不是无条件地应该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产性收入 应该 正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