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精细化护理干预在幽闭恐惧症患者行磁共振成像检查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9
1
作者 张玉红 《罕少疾病杂志》 2023年第1期89-91,共3页
目的探讨精细化护理干预在幽闭恐惧症患者行磁共振成像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21年1月至2022年10月在本院进行磁共振检查的幽闭恐惧症8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即对照组、观察组,均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精细化护理... 目的探讨精细化护理干预在幽闭恐惧症患者行磁共振成像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21年1月至2022年10月在本院进行磁共振检查的幽闭恐惧症8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即对照组、观察组,均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精细化护理干预。统计两组患者检查配合度、检查耗时、恐惧评分、血清皮质醇、hs-CRP水平及自主神经症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检查配合度评分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检查耗时短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恐惧评分、血清皮质醇、hs-CRP水平比较,P>0.05,护理后,两组恐惧评分、血清皮质醇、hs-CRP水平均下降,组间比较,观察组均更低,P<0.05。观察组自主神经症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精细化护理干预在幽闭恐惧症患者行磁共振成像检查中,效果理想,可提高患者检查配合度,缩短检查时间,减轻患者恐惧症状,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闭恐惧症 磁共振成像 精细化护理 应用效果
下载PDF
双课件教学法联合翻转课堂模式在中医院校《医学影像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被引量:4
2
作者 张印 张刚 +3 位作者 刘永天 吴云虎 郑妍 《中国新通信》 2023年第1期143-145,共3页
目的:探索双课件教学法联合翻转课堂模式在中医院校《医学影像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河南中医药大学2019级中西医结合临床大学三年级本科1+3合班、2班共179名学生为研究对象,以班级为单位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1+3合班(n=96)为... 目的:探索双课件教学法联合翻转课堂模式在中医院校《医学影像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河南中医药大学2019级中西医结合临床大学三年级本科1+3合班、2班共179名学生为研究对象,以班级为单位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1+3合班(n=96)为传统教学组,2班(n=83)为双课件教学法联合翻转课堂组。传统教学班级采用传统课堂授课模式授课;双课件教学法联合翻转课堂组,在课前利用社交平台发布学生使用版课件,课中围绕具体病例结合学生版课件中所提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教师答疑,课后通过社交平台拓展知识、发布考核试题。比较两组学生平时阅片成绩、期末考试成绩及教学满意度。结果:双课件教学法联合翻转课堂组学生的平时阅片平均成绩(69.86±5.57)分和期末考试平均成绩(80.67±6.11)分均高于传统授课组学生的平时阅片平均成绩(65.99±7.58)分和期末考试平均成绩(78.21±8.16)分(P<0.05);学生对双课件教学法联合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满意度、临床常见疾病阅片准确度、重难点知识掌握程度、临床专业基础课程自主学习能力改善和与患者及家属沟通交流水平方面的满意度(25.89±1.96)分,均高于传统教学组(22.10±1.65)分(P<0.05)。结论:双课件教学法联合翻转课堂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素养,提升了中医院校《医学影像学》的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课件教学 翻转课堂 医学影像学 教学效果
下载PDF
磁共振酰胺质子转移成像评估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枢神经系统损伤
3
作者 张刚 +2 位作者 孙杰梅 周丽格 邢威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05-1110,1117,共7页
目的 应用3D酰胺质子转移加权(APTw)成像技术评估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可行性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前瞻性选取2022年1月—2023年8月在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36例COPD患者与31名年龄、性别... 目的 应用3D酰胺质子转移加权(APTw)成像技术评估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可行性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前瞻性选取2022年1月—2023年8月在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36例COPD患者与31名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所有受试者均接受肺功能测试、血常规检查、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 CA)评估及3.0T MRI扫描。由2名观察者独立测量各脑区的APT值并评估其一致性,比较两组间各脑区的APT值差异,探讨多脑区APT值与肺功能、血液指标及Mo CA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者间对多脑区APT值的测量一致性良好(组内相关系数>0.75);COPD组脑区APT值高于健康对照组,双侧苍白球(t=2.490、2.168)、右侧丘脑(t=2.754)、壳核(t=2.137)、颞叶灰质(t=3.533)和枕叶灰质(t=2.345)较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脑区APT值与Mo CA评分呈负相关(r=-0.390~-0.084),其中双侧苍白球的相关性较强(r=-0.390、-0.370,P<0.05);COPD组的肺功能指标(用力肺活量、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与多脑区APT值呈负相关的趋势(r=-0.339~-0.010,P均>0.05),而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和血小板计数与多脑区APT值呈正相关的趋势(r=0.084~0.587)。结论 APTw作为一种新型的MRI技术,在检测COPD患者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及非侵入性监测疾病进展方面有潜在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磁共振成像 酰胺质子转移加权成像 中枢神经系统
下载PDF
3.0T非对比增强MR冠脉成像在节段水平对血管显著性狭窄的诊断效能评估
4
作者 邢威 +2 位作者 孙杰梅 周丽格 张刚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58-1165,共8页
目的:基于冠脉血管节段水平评估3.0T自由呼吸非对比增强全心冠状动脉MR成像在血管显著性狭窄方面的诊断效能。方法:2021年5月至2023年6月连续纳入于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拟行冠状动脉造影(CAG)的患者98例,患者CAG术前一周行3.0T... 目的:基于冠脉血管节段水平评估3.0T自由呼吸非对比增强全心冠状动脉MR成像在血管显著性狭窄方面的诊断效能。方法:2021年5月至2023年6月连续纳入于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拟行冠状动脉造影(CAG)的患者98例,患者CAG术前一周行3.0T无对比剂MR冠脉成像(CMRA)。完成两项检查后,以CAG为“金标准”对CMRA在检测冠状动脉显著性狭窄(管腔直径减少≥50%)方面的能力进行了基于血管节段水平的评估。结果:基于血管节段水平CMRA对血管显著性狭窄的诊断效能为敏感度75.42%、特异度96.50%、阳性预测值82.41%、阴性预测值94.76%、准确度92.74%;除LCX2外,LM、LAD1、LAD2、LAD3、LCX1、RCA1、RCA2、RCA3节段的ROC曲线下面积都大于0.75;LAD3、LCX2节段的诊断结果受图像质量影响相对较大。结论:3.0T非对比增强MR冠脉成像是一项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无创、无辐射冠状动脉成像技术,与CAG具有相似的诊断效能,可用于疑似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显著性狭窄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冠状动脉 显著性狭窄 磁共振血管成像 冠状动脉造影
下载PDF
3.0T无对比剂MR冠状动脉造影图像质量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3
5
作者 邢威 +7 位作者 李婷婷 沈智威 岳修正 胡育芙 王雨菡 豆凯 张印 张刚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99-904,共6页
目的分析影响3.0T无对比剂MR冠状动脉造影(MRCA)图像质量的因素。方法前瞻性对170例疑诊冠状动脉疾病患者行3.0T全心无对比剂MRCA检查,针对冠状动脉主要分支包括左前降支(LAD)、左回旋支(LCX)及右冠状动脉(RCA)进行主观评分,计算其信噪... 目的分析影响3.0T无对比剂MR冠状动脉造影(MRCA)图像质量的因素。方法前瞻性对170例疑诊冠状动脉疾病患者行3.0T全心无对比剂MRCA检查,针对冠状动脉主要分支包括左前降支(LAD)、左回旋支(LCX)及右冠状动脉(RCA)进行主观评分,计算其信噪比(SNR);根据3支总得分将图像分为优、良、中或差;采用单因素分析及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MRCA图像质量的影响因素。观察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与MRCA图像质量的相关性,并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其评估图像质量的效能。结果MRCA主观评分结果为优、良、中(以上可用于诊断)及差者(不可用于诊断)分别为36、46、57及31例;其间LAD、LCX及RCA的SNR总体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患者体质量指数(BMI)(OR=0.64)、心率(OR=0.96),以及采集效率(OR=1.06)和体位(OR=0.33)均为MRCA图像质量的影响因素(P均<0.05),且均与图像质量评分相关(r=-0.604、-0.250、0.500、0.407,P均<0.001);分别以≤25.5 kg/m^(2)、≤70次/分、≥37%及手下摆为阈值,BMI、心率、采集效率及手上举或下摆判断MRCA图像可否用于诊断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02、0.704、0.955及0.686。结论患者BMI、心率,以及采集效率和体位为3.0T无对比剂MRCA图像质量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磁共振血管造影术 质量控制 对比剂
下载PDF
心脏X综合征患者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与MR心肌首过灌注相关研究
6
作者 张刚 +2 位作者 孙杰梅 周丽格 邢威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56-561,共6页
目的:探索心脏X综合征(CSX)患者磁共振心肌首过灌注指标均值和变异系数与血液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的相关性。方法:53例CSX患者和43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均行静息态磁共振心肌首过灌注检查和血常规检查。分析左心室16个节... 目的:探索心脏X综合征(CSX)患者磁共振心肌首过灌注指标均值和变异系数与血液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的相关性。方法:53例CSX患者和43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均行静息态磁共振心肌首过灌注检查和血常规检查。分析左心室16个节段心肌灌注参数[包括灌注指数、斜率/基线信号强度(CPI)、峰值时间、20%~80%峰值时间、最大信号强度/基线信号强度(MaxSIBL)],及16个节段的均值和变异系数,比较心肌灌注参数及血液NLR的组间差异,并分析两者的相关性。结果:与UAP组比较,CSX组心肌各节段灌注参数和均值没有差异,但16节段的20%~80%峰值时间变异系数和MaxSIBL变异系数较UAP组升高(P<0.05),血液中性粒细胞(N)和NLR也升高(P<0.05),且CSX组的血液NLR值与心肌平均灌注系数负相关。CSX患者16个节段中CPI及MaxSIBL存在显著组间差异。经两两比较,节段1-5、2-4、2-5、2-10、2-11、3-4、3-5、3-10、3-11、5-14、11-14间的CPI及MaxSIBL均存在显著差异,主要是由节段4、5、10和11灌注系数较低所致。结论:本研究发现CSX患者心肌首过灌注指标不均匀性较UAP患者增加,CSX患者心肌灌注系数与血液NLR呈负相关,说明炎症反应在CSX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X综合征 心肌灌注 磁共振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下载PDF
酰胺质子转移成像及MR波谱技术评估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枢神经系统损伤
7
作者 周丽格 +3 位作者 孙杰梅 沈智威 张刚 邢威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481-1486,共6页
目的观察酰胺质子转移(APT)成像评估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价值及其与MR波谱(MRS)及肺功能参数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纳入39例稳定期COPD患者(COPD组)及34名健康人(对照组),行头颅平扫MR、3D-APT及丘脑MRS并检... 目的观察酰胺质子转移(APT)成像评估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价值及其与MR波谱(MRS)及肺功能参数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纳入39例稳定期COPD患者(COPD组)及34名健康人(对照组),行头颅平扫MR、3D-APT及丘脑MRS并检测肺功能;比较组间一般资料、基于体素的形态学(VBM)分析结果、多脑区APT值及丘脑MRS代谢物测值,分析APT值与丘脑MRS代谢物及肺功能参数的相关性。结果COPD组肺功能测值均低于对照组,而脑脊液体积(CSFV)及全脑体积(TIV)均较对照组增大(P均<0.05)。相比对照组,COPD组双侧丘脑、右颞叶及右枕叶APT值均升高,双侧丘脑N-乙酰天冬氨酸(NAA)峰值及右丘脑NAA/肌酸数值均降低(P均<0.05)。COPD组内双侧丘脑APT值呈正相关(r=0.641),左丘脑APT与NAA值(r=-0.435)及予支气管舒张剂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r=-0.432)均呈负相关(P均<0.05)。结论COPD患者中枢神经系统APT升高而NAA降低,且左丘脑APT与NAA及FEV_(1)均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中枢神经系统 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波谱 呼吸功能试验
下载PDF
磁共振3D-ASL灌注技术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筛查价值
8
作者 邢威 +3 位作者 孙杰梅 周丽格 张刚 牛慧慧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5期18-20,共3页
目的本研究联合应用磁共振多模态成像技术,探讨3D-ASL灌注技术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筛查价值。方法前瞻性分析2019年10月至2022年11月由卒中通道于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磁共振科行头颅磁共振检查的55例单侧病变患者的影像资料,评... 目的本研究联合应用磁共振多模态成像技术,探讨3D-ASL灌注技术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筛查价值。方法前瞻性分析2019年10月至2022年11月由卒中通道于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磁共振科行头颅磁共振检查的55例单侧病变患者的影像资料,评估、测量DSC-PWI及3D-ASL两种成像方法,比较两者筛查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一致性;比较3D-ASL脑血流值(CBF)的组间差异;计数血管高信号(FVH征)与动脉穿行伪影(ATA征)出现情况,总结两征象出现的规律。结果以DSC-PWI作为金标准,3D-ASL在评估AIS患者核心梗死区、血流灌注情况及缺血半暗带方面呈现出相当的诊断效能;3D-ASL测得的梗死核心区、IP区、健侧镜像区的CBF值三者之间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患侧IP区脑组织FVH、ATA征象的出现呈较高一致性(=10.154,P>0.05)。结论3D-ASL技术可以对AIS患者进行精准的定性、定量影像评估,具有多重优势及较高的诊断价值,为临床诊疗提供了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脑灌注 缺血半暗带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低位梗阻性黄疸中医辨证分型与超高场强MRCP影像改变的相关性探讨 被引量:3
9
作者 姚家琪 +4 位作者 周国兴 曲冰 曹丹娜 王丰 温颖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18年第1期1-3,7,共4页
目的:探讨低位梗阻性黄疸超高场强MRCP表现与中医黄疸分型的关系,寻求中医临床辨证分型的可视性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低位梗阻性黄疸患者的MRCP图像,并由高年资中医医师对其辨证分型,分为阳黄和阴黄。阳黄主证黄疸黄色鲜明,伴身热... 目的:探讨低位梗阻性黄疸超高场强MRCP表现与中医黄疸分型的关系,寻求中医临床辨证分型的可视性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低位梗阻性黄疸患者的MRCP图像,并由高年资中医医师对其辨证分型,分为阳黄和阴黄。阳黄主证黄疸黄色鲜明,伴身热,口苦,苔黄腻,脉弦数。阴黄主证黄疸黄色晦暗,伴纳少,乏力,舌淡,脉沉缓无力。在3D-MRCP图像上测量胆总管扩张的宽径,并对梗阻的影像征象进行分型。采用校正χ~2检验和Fisher精确法比较阳黄、阴黄在胆管扩张程度与影像征象改变方面的差异,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70例中阳黄50例,阴黄20例。阳黄和阴黄在肝外胆管扩张程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阳黄以轻度和中度多见,阴黄以重度多见。倒杯口征和鼠尾征与阳黄关系密切,双管征、四管征、截断征与阴黄关系密切。阳黄以胆管结石和胆管炎为主,阴黄以肿瘤为主。结论:超高场强MRCP图像质量高,黄疸患者肝外胰胆管扩张程度等与中医黄疸分型存在一定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疸 阻塞性 胰胆管造影术 磁共振
下载PDF
磁共振伪连续动脉自旋标记成像与动态磁敏感对比增强灌注成像对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梗死病灶的敏感性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邢威 黄婷婷 《黑龙江医学》 2021年第9期995-997,共3页
目的:评价磁共振伪连续动脉自旋标记成像(PCASL)与动态磁敏感对比增强灌注成像(DSC-PWI)两种方法对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梗死病灶检出的敏感性,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将2020年1月—2020年7月来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行MRI检查的5... 目的:评价磁共振伪连续动脉自旋标记成像(PCASL)与动态磁敏感对比增强灌注成像(DSC-PWI)两种方法对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梗死病灶检出的敏感性,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将2020年1月—2020年7月来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行MRI检查的50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磁共振灌注成像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行PCASL检查,对照组行DSC-PWI检查,以2位副高以上的神经影像医师的判断为金标准,比较两组两种成像方式诊断的特异度、灵敏度、漏诊率和误诊率。结果:观察组检查的灵敏度为95.65%,特异度和误诊率均为50.00%,漏诊率为4.35%;对照组检查灵敏度为81.82%,特异度为66.67%,误诊率为33.33%(1/3),漏诊率为18.18%。观察组患者检查的灵敏度和漏诊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PCASL诊断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灵敏度和漏诊率较低,对辅助临床诊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梗死 磁共振伪连续动脉自旋标记成像 动态磁敏感对比增强灌注成像 半暗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