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柴胡汤对大鼠酒精性肝损伤的防护作用 被引量:79
1
作者 河福金 王德福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1994年第3期19-21,共3页
利用给大鼠灌胃白酒,橄揽油、吡唑的方法建立的动物模型,进一步探讨酒精对肝脏的损伤机制,同时观察中药小柴胡汤对酒精性肝损伤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小柴胡汤对酒精性肝损伤具有良好的防护作用。
关键词 肝损伤 酒精 小柴胡汤 超微结构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中药血清药理学应用研究展望 被引量:54
2
作者 蒙一纯 丁霞 +1 位作者 郭顺根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42-43,共2页
中药血清药理学是为了研究复方药物离体实验而诞生的学科,是近年来中药药理研究中的热门话题,也是中药复方研究中所采用的重要实验方法之一。目前该方法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困扰了我们的实验设计和研究。经过我们在... 中药血清药理学是为了研究复方药物离体实验而诞生的学科,是近年来中药药理研究中的热门话题,也是中药复方研究中所采用的重要实验方法之一。目前该方法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困扰了我们的实验设计和研究。经过我们在实验中的探索和实际应用,提出几点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复方 血清药理学
原文传递
柴胡皂甙对肝细胞增殖及基质合成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5
3
作者 陈爽 +3 位作者 杨美娟 于世瀛 赵丽云 赵福建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5期21-25,共5页
目的研究柴胡皂甙对原代培养肝细胞(HC)增殖及合成细胞外基质(ECM)的作用,为进一步阐明柴胡皂甙防治肝损伤和抗肝纤维化的机理提供实验依据。方法电镜观察、免疫细胞化学及图像分析仪检测HC内Ⅰ、Ⅲ、Ⅳ型胶原和纤维粘连蛋... 目的研究柴胡皂甙对原代培养肝细胞(HC)增殖及合成细胞外基质(ECM)的作用,为进一步阐明柴胡皂甙防治肝损伤和抗肝纤维化的机理提供实验依据。方法电镜观察、免疫细胞化学及图像分析仪检测HC内Ⅰ、Ⅲ、Ⅳ型胶原和纤维粘连蛋白(FN)含量,流式细胞仪测定HC内的DNA含量和3H-脯氨酸掺入量未检测HC内胶原蛋白总量。结果TKCncm各组对细胞损伤得到改善,各实验组HC内3H-脯氨酸掺入量均明显升高,各治疗组HC内DNA含量显著升高,而3H-脯氨酸掺入量均呈现降低趋势。HC内I型胶原含量明显减少,其余各组基质成分含量呈下降趋势。结论柴胡皂甙对肝细胞具有保护作用;表现为与相应实验组HC内DNA含量内呈上升趋势;胶原蛋白总量及Ⅰ、Ⅲ、Ⅳ型胶原和FN含量及其合成受到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胡皂甙 肝细胞 细胞外基质 免疫细胞化学
下载PDF
中药归经理论研究述评 被引量:53
4
作者 郭顺根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2-7,共6页
归经是指药物对机体某脏腑经络的选择性作用,即作用点或靶器官。藏象经络学说是药物归经的主要依据,是指导用药的基本原则。归经理论对指导临床用药有重要意义。现代研究认为归经与中药有效成分在体内的分布、受体学说、中药微量元素... 归经是指药物对机体某脏腑经络的选择性作用,即作用点或靶器官。藏象经络学说是药物归经的主要依据,是指导用药的基本原则。归经理论对指导临床用药有重要意义。现代研究认为归经与中药有效成分在体内的分布、受体学说、中药微量元素、中药药理等均有密切关系。今后中药归经研究,除要加强理论研究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归经 药物引经 归经 中药理论研究
原文传递
^3H—川芎嗪在动物体内分布的放射自显影研究 被引量:54
5
作者 郭顺根 牛建昭 +2 位作者 王德福 丁绍凤 《中国医药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17-21,共5页
川芎嗪(四甲基吡嗪Tetramcthyl-Pyrazine)系川芎的有效成份之一。为研究其在机体内的作用途径和在细胞、组织、器官内的定位分布,本文采用光、电镜放射自显影方法,观察~3H-川芎嗪在小鼠体内的分布。结果:动物各器官、组织的形态结构均... 川芎嗪(四甲基吡嗪Tetramcthyl-Pyrazine)系川芎的有效成份之一。为研究其在机体内的作用途径和在细胞、组织、器官内的定位分布,本文采用光、电镜放射自显影方法,观察~3H-川芎嗪在小鼠体内的分布。结果:动物各器官、组织的形态结构均无异常改变。~3H-川芎嗪的敏感靶器官是肝脏还发现肝脏中的部分示踪剂可经胆汁排泄途径进入消化管道,被小肠上皮重吸收;~3H-川芎嗪亦能透过血脑屏障进入大脑;最终主要经肾脏从尿液中排出体外。本实验验证了中药川芎的药性归经理论,并为该药物的药理研究提供了形态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嗪 药物代谢 放射自显影
下载PDF
免疫性和化学性损伤肝纤维化动物模型的比较 被引量:60
6
作者 于世瀛 +2 位作者 杨美娟 白锦雯 赵丽云 《实验动物科学与管理》 1995年第4期5-12,共8页
本文采用猪血清和硫代乙酰胺两种方法复制大鼠肝纤维化模型,观察体重、形态学和血清学变化。进行比较。结果显示猪血清模型对大鼠整体损伤小,4周时出现肝纤维化,出现率高达86.7%,血清酶含量升高。结果稳定、可靠,自愈率低。... 本文采用猪血清和硫代乙酰胺两种方法复制大鼠肝纤维化模型,观察体重、形态学和血清学变化。进行比较。结果显示猪血清模型对大鼠整体损伤小,4周时出现肝纤维化,出现率高达86.7%,血清酶含量升高。结果稳定、可靠,自愈率低。硫代乙酰胺模型对大鼠整体损伤大,影响体重的增长,6周后才出现纤维化,周期长,影响实验。以上结果表明本实验成功的复制了国内尚未见报道的猪血清模型,猪血清模型明显优于硫代乙酰胺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纤维化 动物模型 免疫性损伤 化学性损伤
下载PDF
清热利湿方药抗肝纤维化的形态学和免疫组织化学定量研究 被引量:32
7
作者 于世瀛 +2 位作者 杨美娟 赵丽云 白锦雯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28-30,共3页
采用猪血清方法复制大鼠肝纤维化模型 ,应用清热利湿方药进行防治 ,观察形态学与免疫组织化学变化。结果表明 :清热利湿方药能保护肝细胞 ,抑制胶原等物质的合成和分泌 ,并加速其降解和吸收 。
关键词 清热利湿 肝纤维化 免疫组化
原文传递
^3H—川芎嗪在动物体内分布与排泄的定量研究 被引量:38
8
作者 郭顺根 +2 位作者 牛建昭 王德福 丁绍凤 《中国医药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22-25,共4页
用~3H标记川芎嗪作为示踪剂,经小鼠尾静脉注入其体内,在24h内的10个时相测量其15种器官组织450份样品的示踪剂含量,以进一步观察~3H—川芎嗪在动物体内的分布、排泄情况,探讨中药川芎的药性归经理论。实验结果表明,小鼠体内对~3H—川芎... 用~3H标记川芎嗪作为示踪剂,经小鼠尾静脉注入其体内,在24h内的10个时相测量其15种器官组织450份样品的示踪剂含量,以进一步观察~3H—川芎嗪在动物体内的分布、排泄情况,探讨中药川芎的药性归经理论。实验结果表明,小鼠体内对~3H—川芎嗪的敏感靶器官是消化系统,尤以肝脏、胆汁和小肠最明显。~3H—川芎嗪还大量分布于肺脏并可透过血脑、血睾屏障稳定而持久地存在;绝大部分经肾脏从尿中排出体外。实验结果与中药川芎的归经记载十分符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嗪 药物代谢 归经
下载PDF
中医药抗肝纤维化研究的现状和展望 被引量:34
9
作者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6年第5期2-8,共7页
从肝纤维化形成机理、中医药抗肝纤维化的研究、抗肝纤维化的实验研究及展望4个方面,就肝纤维化的防治研究进行了评述。认为探索抗肝纤维化的方药,应统一在防治慢性肝病的总目标中,活血化瘀方药应视为探索的重点课题;同时应加强与... 从肝纤维化形成机理、中医药抗肝纤维化的研究、抗肝纤维化的实验研究及展望4个方面,就肝纤维化的防治研究进行了评述。认为探索抗肝纤维化的方药,应统一在防治慢性肝病的总目标中,活血化瘀方药应视为探索的重点课题;同时应加强与人类肝纤维化相似的动物模型的研制,建立客观性、特异性的检测指标,并从分子生物学的角度研究病变的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纤维化 中医药疗法 动物模型
原文传递
酒精性肝纤维化动物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34
10
作者 丁霞 蒙一纯 +1 位作者 田德录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7期47-48,共2页
在参阅中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实验条件成功地建立了酒精性肝纤维化动物模型,本文就造模方法进行了详细论述,并从形态学等方面进行了模型的验证,经Masson三色染色证实造模组肝组织中央静脉及汇管区周围胶原纤维明显增... 在参阅中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实验条件成功地建立了酒精性肝纤维化动物模型,本文就造模方法进行了详细论述,并从形态学等方面进行了模型的验证,经Masson三色染色证实造模组肝组织中央静脉及汇管区周围胶原纤维明显增生。肝细胞索排列紊乱,肝细胞空泡样变性,肝血窦增宽,窦壁增厚,少数有小叶间隔形成。本模型的建立将为验证抗酒精性肝纤维化药物的疗效打下良好的实验室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纤维化 酒精 动物模型
下载PDF
活血化瘀方药抗大鼠肝纤维化的形态学和组织化学定量研究 被引量:38
11
作者 于世瀛 +2 位作者 杨美娟 白锦雯 赵丽云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1996年第2期21-23,共3页
采用猪血清方法复制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应用活血化瘀方药进行防治,观察了形态学和组织化学的变化。结果表明:活血化瘀方药有防止肝细胞损伤和促进损伤细胞修复的作用,能保护和增强肝细胞内酶的活性,如保护和增强MAO、COO、ACP和ATPase的... 采用猪血清方法复制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应用活血化瘀方药进行防治,观察了形态学和组织化学的变化。结果表明:活血化瘀方药有防止肝细胞损伤和促进损伤细胞修复的作用,能保护和增强肝细胞内酶的活性,如保护和增强MAO、COO、ACP和ATPase的活性,从而达到防治肝纤维化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血化瘀方药 肝纤维化 形态学 组织化学 药理学
下载PDF
小柴胡汤对大鼠酒精性肝损伤防护作用的组化和生化研究 被引量:15
12
作者 河福金 +1 位作者 王德福 杨美娟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45-47,共3页
关键词 酒精性 肝损伤 小柴胡汤 防护作用
原文传递
柴胡皂甙对FSC激活及合成细胞外基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5
13
作者 陈爽 +3 位作者 杨美娟 于世瀛 赵丽云 赵福建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31-34,共4页
观察柴胡有效成分柴胡皂甙对原代培养贮脂细胞(FSC)激活及合成细胞外基质(ECM)的作用。结果:治疗组库普弗细胞条件培养基(TKCncm)、治疗CCl4损伤库普弗细胞条件培养基(TKCtcm)、TKCncm加肝细胞条... 观察柴胡有效成分柴胡皂甙对原代培养贮脂细胞(FSC)激活及合成细胞外基质(ECM)的作用。结果:治疗组库普弗细胞条件培养基(TKCncm)、治疗CCl4损伤库普弗细胞条件培养基(TKCtcm)、TKCncm加肝细胞条件培养基(PCncm)组FSC内结蛋白阳性反应明显减弱,对细胞表型转化的形态学特征有一定改善,各治疗组FSC的DNA合成及3H-脯氨酸掺入量均呈不同程度降低,FSC内Ⅰ型胶原含量明显减少。说明柴胡皂甙对肝细胞具有保护作用,直接抑制FSC内DNA的合成,还可抑制FSC的激活,从而抑制FSC合成ECM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胡皂甙 贮脂细胞 细胞外基质 肝纤维化 治疗
原文传递
^(3)H-栀子甙整体放射自显影及图象分析与栀子归经的关系 被引量:18
14
作者 郭顺根 +3 位作者 赵丽云 杨美娟 于世瀛 陈爽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6年第4期28-31,共4页
以3H-栀子甙为示踪剂,采用整体放射自显影及图像分析技术,观察栀子的有效成分栀子甙在小鼠体内定量分布的动态变化,并探讨与栀子归经理论的关系。结果表明:同一器官的不同示踪时相和同一示踪时相的不同器官,其示踪剂活性强度均... 以3H-栀子甙为示踪剂,采用整体放射自显影及图像分析技术,观察栀子的有效成分栀子甙在小鼠体内定量分布的动态变化,并探讨与栀子归经理论的关系。结果表明:同一器官的不同示踪时相和同一示踪时相的不同器官,其示踪剂活性强度均呈现极显著性差异(P<0.01);3H-栀子甙在体内具有选择性分布特点,较集中分布于肾、膀胱、肺、胆、肝、肾上腺、小肠、大肠、心脏和胃等器官;其分布特点同栀子归经于心、肝、肺、胃经以及脏腑的络属关系基本相符,首次为栀子传统的归经理论提供了形态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H-栀子甙 整体放射自显影 图像分析 示踪剂 时相 脏腑 归经
原文传递
肝纤维化启动期大鼠血清对肝星形细胞TGF-β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7
15
作者 蒙一纯 丁霞 +2 位作者 郭顺根 王泰玲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57-260,I012,共5页
目的 研究大鼠血清与肝星形细胞表达 TGF- β1的关系 ,为临床的早期诊断和中医药治疗肝纤维化提供新的思路。 方法 制备正常大鼠血清、免疫性肝纤维化大鼠血清和益气活血复方药物血清 ,培养肝星形细胞(HSC)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定量分... 目的 研究大鼠血清与肝星形细胞表达 TGF- β1的关系 ,为临床的早期诊断和中医药治疗肝纤维化提供新的思路。 方法 制备正常大鼠血清、免疫性肝纤维化大鼠血清和益气活血复方药物血清 ,培养肝星形细胞(HSC)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定量分析其 TGF- β1的表达。 结果  (1)造模 3周时大鼠血清使培养的 HSC中 TGF- β1表达显著增强 ,正常鼠血清、造模 5周和 7周 (即纤维化形成后 )血清没有此作用 ;(2 )添加益气活血药物血清可使造模 3周鼠血清刺激 HSC高水平表达的 TGF- β1作用消失。 结论  (1)造模 3周鼠血清中含有强烈的刺激 HSC激活的物质 ;(2 )活血化淤方剂的作用靶点是血液中的活性物质 ,通过拮抗血液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星形细胞 转化生长因子-Β1 肝纤维化
下载PDF
“血虚”动物模型的创建及实验研究 被引量:18
16
作者 《北京实验动物科学与管理》 1994年第3期5-10,共6页
“血虚”动物模型的创建及实验研究贲长恩北京中医药大学组织胚胎学教研室实验研究是人们根据研究目的,利用现代科学仪器和技术方法,人为地控制和模拟自然现象,排除干扰,突出主要因素,在有利条件下阐明自然规律的研究方法。在现代... “血虚”动物模型的创建及实验研究贲长恩北京中医药大学组织胚胎学教研室实验研究是人们根据研究目的,利用现代科学仪器和技术方法,人为地控制和模拟自然现象,排除干扰,突出主要因素,在有利条件下阐明自然规律的研究方法。在现代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有目的地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虚 动物模型 实验 病理生理学
下载PDF
活血化瘀方药治疗大鼠肝纤维化的组织化学和血清学实验研究 被引量:12
17
作者 曹献英 +3 位作者 于世瀛 杨美娟 赵丽云 姜学连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35-37,共3页
为了探讨活血化瘀方药防治肝纤维化的机理,以猪血清诱发大鼠免疫性肝纤维化为模型,以肝组织CCO的活性、血清GPT的含量等为观察内容,实验分正常、模型、预防和治疗4组。结果证明:活血化瘀方药有较显著的抗肝纤维化的作用,预... 为了探讨活血化瘀方药防治肝纤维化的机理,以猪血清诱发大鼠免疫性肝纤维化为模型,以肝组织CCO的活性、血清GPT的含量等为观察内容,实验分正常、模型、预防和治疗4组。结果证明:活血化瘀方药有较显著的抗肝纤维化的作用,预防效果尤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纤维化 中医药疗法 活血化瘀 组织化学
原文传递
调肝理脾方抗酒精性肝纤维化大鼠的免疫组化及图像分析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赵丽云 丁霞 +2 位作者 蒙一纯 田德禄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25-27,共3页
肝纤维化的形成主要是细胞外基质 (ECM)的过度产生和沉积所致 ,肝脏星形细胞 (HSC)的活化和增殖是多数ECM的细胞来源 ,抑制HSC的活化和增殖是治疗的关键。通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 ,观察了调肝理脾方对实验性酒精性肝纤维化大鼠... 肝纤维化的形成主要是细胞外基质 (ECM)的过度产生和沉积所致 ,肝脏星形细胞 (HSC)的活化和增殖是多数ECM的细胞来源 ,抑制HSC的活化和增殖是治疗的关键。通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 ,观察了调肝理脾方对实验性酒精性肝纤维化大鼠肝脏HSC形态及功能的影响 ,并通过图像分析及统计学处理 ,验证了药物抗酒精性肝纤维化的作用机理和作用效果。结果提示调肝理脾方是通过抑制HSC的活化和增殖 ,从而起到抑制ECM合成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精性肝纤维化 调肝理脾方 中医药疗法
原文传递
芍药甙防治大鼠肝细胞体外损伤形态学及生物化学研究 被引量:13
19
作者 陈爽 +1 位作者 杨美娟 王德福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1997年第4期217-220,共4页
目的:研究芍药甙对大鼠肝细胞体外损伤的防治作用。方法:采用D-氨基半乳糖和内毒素损伤大鼠原代培养肝细胞的方法造模,通过检测细胞形态变化和生化指标LDH、GOT、SOD等,观察芍药甙对其预防和治疗作用。结果:与各损伤组相对应的预防、治... 目的:研究芍药甙对大鼠肝细胞体外损伤的防治作用。方法:采用D-氨基半乳糖和内毒素损伤大鼠原代培养肝细胞的方法造模,通过检测细胞形态变化和生化指标LDH、GOT、SOD等,观察芍药甙对其预防和治疗作用。结果:与各损伤组相对应的预防、治疗组,细胞表面结构、细胞核、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及线粒体、溶酶体等结构恢复正常。LDH、GOT、SOD也明显降低(P<0.05~0.01)。结论:芍药甙可通过增强肝细胞膜及溶酶体膜的稳定性,对肝细胞损伤起防治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芍药甙 中药 肝细胞 损伤 超微结构 生物化学
下载PDF
肝肾宝对5/6肾切除大鼠肾组织细胞外基质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3
20
作者 赵宗江 牛建昭 +4 位作者 张新雪 杨美娟 赵丽云 魏民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26-29,共4页
目的 研究肝肾宝对 5 / 6肾切除大鼠肾组织细胞外基质 (ECM)如纤维粘连蛋白 (FN)、层粘连蛋白 (LN)、Ⅳ型胶原 (ColⅣ )蛋白及其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原位杂交方法检测肾组织FN、LN、ColⅣ及相应mRNA表达 ,使用TN - 85... 目的 研究肝肾宝对 5 / 6肾切除大鼠肾组织细胞外基质 (ECM)如纤维粘连蛋白 (FN)、层粘连蛋白 (LN)、Ⅳ型胶原 (ColⅣ )蛋白及其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原位杂交方法检测肾组织FN、LN、ColⅣ及相应mRNA表达 ,使用TN - 85 0 2多功能图像分析系统对结果进行处理 ,采用SPSS统计软件统计。结果 显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 ,均未见FN、LN、ColⅣ蛋白及其mRNA阳性反应物。 5 / 6NT组 ,肾小球细胞细胞浆、肾小管细胞浆见FN、LN、ColⅣ蛋白及其mRNA强阳性黄色反应物。缬沙坦组FN、LN、ColⅣ蛋白及其mRNA阳性反应物减少 ,与 5 / 6NT组比较 ,P <0 0 5 ;肝肾宝组FN、LN、ColⅣ蛋白及其mRNA阳性反应物明显减少 ,与 5 / 6NT组比较 ,P <0 0 1。结论 肝肾宝下调肾组织FN、LN、ColⅣ蛋白及其基因表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肾宝 5/6肾切除 肾纤维化 细胞外基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