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5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碘量滴定法测定过氧化氢溶液浓度的改进 被引量:46
1
作者 潘勇军 +2 位作者 谭晓明 刘丽 郑成赋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404-405,共2页
研究了用碘量滴定法测定过氧化氢浓度时 ,试剂的加入顺序和放置时间对测定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用碘量滴定法测定过氧化氢浓度的过程中 ,酸化条件下 ,I- 与H2 O2 反应的最佳时间为 5 10min。与高锰酸钾氧化法相比 ,碘量法测定效果... 研究了用碘量滴定法测定过氧化氢浓度时 ,试剂的加入顺序和放置时间对测定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用碘量滴定法测定过氧化氢浓度的过程中 ,酸化条件下 ,I- 与H2 O2 反应的最佳时间为 5 10min。与高锰酸钾氧化法相比 ,碘量法测定效果较好一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碘量滴定法 测定 过氧化氢溶液 浓度 高锰酸钾
下载PDF
反相悬浮聚合法合成超强吸水剂 被引量:29
2
作者 田大听 过俊石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15-18,共4页
以两性高分子作悬浮稳定剂,用反相悬浮聚合法合成了聚(丙烯酸盐-丙烯酰胺)类超强吸水剂.研究了交联剂、稳定剂、引发剂等用量、中和程度、单体组成及链转移剂等聚合条件对吸水剂吸水性能的影响.得到了吸蒸馏水1050mL/g及... 以两性高分子作悬浮稳定剂,用反相悬浮聚合法合成了聚(丙烯酸盐-丙烯酰胺)类超强吸水剂.研究了交联剂、稳定剂、引发剂等用量、中和程度、单体组成及链转移剂等聚合条件对吸水剂吸水性能的影响.得到了吸蒸馏水1050mL/g及吸0.9%NaCl溶液86mL/g的超强吸水剂.此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水剂 丙烯酸 丙烯酰胺 共聚 超强吸水剂
下载PDF
化学交联及物理缔合对聚丙烯酸增稠剂的作用 被引量:37
3
作者 田大听 过俊石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32-135,共4页
采用反相乳液聚合法合成聚丙烯酸类增稠剂,比较了交联型单体及疏水型共聚单体对聚合产物在水中粘度及耐电解质的影响。结果指出,一定量的交联型单体及疏水型长链单体都能明显增加粘度。疏水单体中甲基丙烯酸十六酯(HM)的影响大于... 采用反相乳液聚合法合成聚丙烯酸类增稠剂,比较了交联型单体及疏水型共聚单体对聚合产物在水中粘度及耐电解质的影响。结果指出,一定量的交联型单体及疏水型长链单体都能明显增加粘度。疏水单体中甲基丙烯酸十六酯(HM)的影响大于甲基丙烯酸十二酯(LM)的影响。含疏水型长链单体的缔合型交联增稠剂比非缔合型交联增稠剂的性能更优良。此外,还研究了两种类型的聚合物浓度及反相剂对粘度的影响以及用扫描电镜(SEM)观察了聚合物胶乳的粒子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液聚合 聚丙烯酸 增稠剂 缔合 交联
下载PDF
聚苯胺/聚乙烯醇导电复合膜的制备及性质研究 被引量:19
4
作者 刘皓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693-698,共6页
用较简单的化学氧化现场吸附聚合法(in-situpolymerization)制得了聚苯胺(PAn)/聚乙烯醇(PVA)导电复合膜.该膜具有较好的导电性和机械性能;其电导率可达5.8s/cm,拉伸强度达13MPa,断... 用较简单的化学氧化现场吸附聚合法(in-situpolymerization)制得了聚苯胺(PAn)/聚乙烯醇(PVA)导电复合膜.该膜具有较好的导电性和机械性能;其电导率可达5.8s/cm,拉伸强度达13MPa,断裂伸长率为110%左右.本文讨论了制备的各种条件对复合膜导电性能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稳定性及电化学活性;并采用循环伏安曲线、扫描电镜(SEM)、FTIR谱及元素分析对该复合膜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胺 聚乙烯醇 导电复合物 复合膜
下载PDF
丙烯酸/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酸十六酯三元共聚合成缔合型增稠剂 被引量:31
5
作者 田大听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834-836,共3页
采用反相乳液聚合法合成了含丙烯酸 /丙烯酰胺 /甲基丙烯酸十六酯三元共聚物的缔合型增稠剂。研究了交联剂、引发剂、疏水共聚单体、亲水非离子型共聚单体的用量等聚合条件对增稠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
关键词 丙烯酸 丙烯酰胺 甲基丙烯酸十六酯 三元共聚 合成 缔合型增稠剂
下载PDF
沉淀聚合制备磺酸掺杂的聚苯胺 被引量:17
6
作者 马永梅 +1 位作者 王松林 冯定松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7期1171-1174,共4页
以二丁基萘磺酸(DBNSA)或十二烷基苯磺酸(DBSA)为有机酸,水为主要反应介质的条件下进行沉淀聚合直接制备有机酸掺杂的聚苯胺(PAn).讨论了酸度、温度和氧化剂用量等反应条件对产物的影响.2L规模扩大实验的产率约... 以二丁基萘磺酸(DBNSA)或十二烷基苯磺酸(DBSA)为有机酸,水为主要反应介质的条件下进行沉淀聚合直接制备有机酸掺杂的聚苯胺(PAn).讨论了酸度、温度和氧化剂用量等反应条件对产物的影响.2L规模扩大实验的产率约为75%~80%,所得PAn具有高电导率(3.0S·cm-1),并易溶于普通有机溶剂.其中PAn-DBNSA在各方面较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淀聚合 聚苯胺 导电态 DBNSA DBSA 掺杂 磺酸
下载PDF
高羟甲基含量硼酚醛树脂的合成及表征 被引量:20
7
作者 谭晓明 黄乃瑜 +2 位作者 尚永华 李焰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6-8,共3页
利用羟甲基含量、固有粘度的测定和甲醛转化率的计算 ,研究了硼酸三苯酯、苯酚与甲醛的缩合共聚反应。结果表明 :在KOH的催化作用下 ,硼酸苯酯、苯酚和甲醛水溶液能进行缩合共聚反应 ,生成含有羟甲基的硼改性酚醛树脂 ;甲醛的转化率、... 利用羟甲基含量、固有粘度的测定和甲醛转化率的计算 ,研究了硼酸三苯酯、苯酚与甲醛的缩合共聚反应。结果表明 :在KOH的催化作用下 ,硼酸苯酯、苯酚和甲醛水溶液能进行缩合共聚反应 ,生成含有羟甲基的硼改性酚醛树脂 ;甲醛的转化率、树脂中的羟甲基含量及树脂的固有粘度受反应温度、反应物配比、催化剂用量及反应时间的影响。在反应温度 90℃ ,体系的 pH =9.60 ,硼酸三苯酯与甲醛、苯酚的摩尔比为 0 .2 5∶5 .1∶1的条件下 ,反应 4h ,硼酚醛树脂中的羟甲基含量可以达到 2 4.1% ,并且有较高的分子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酚醛树脂 硼改性 羟甲基 含量 合成 表征
下载PDF
丙烯酸反相乳液聚合稳定性的研究 被引量:19
8
作者 官建国 何平 《石油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8期514-519,共6页
用反相乳液聚合的方法,以高分子乳化剂与低分子乳化剂复配作为乳化系统,合成了稳定的高固含量的油包水型(W/O)聚丙烯酸胶乳。详细讨论了乳化剂性质及用量、丙烯酸的浓度及其共聚单体丙烯酰胺的用量、水相的pH值、油相体积分数... 用反相乳液聚合的方法,以高分子乳化剂与低分子乳化剂复配作为乳化系统,合成了稳定的高固含量的油包水型(W/O)聚丙烯酸胶乳。详细讨论了乳化剂性质及用量、丙烯酸的浓度及其共聚单体丙烯酰胺的用量、水相的pH值、油相体积分数和聚合工艺等因素对单体乳液及聚合体系稳定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液聚合 聚丙烯酸 胶乳 稳定性
下载PDF
主链含噁二唑的离子传导型聚对苯乙炔衍生物的合成及发光性能 被引量:13
9
作者 陈希文 李仲晓 +1 位作者 李永舫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8期1301-1304,共4页
通过共聚合将二唑结构单元引入苯乙炔 ( PPV)主链 ,以改进电子注入与传输性能 ;用离子传导型的聚氧乙烯 ( PEO)链作为高分子的侧链 .用该种聚合物制作的发光二极管 ( LED)与不含二唑的同类结构的共轭聚合物相比 ,性能明显提高 ,并... 通过共聚合将二唑结构单元引入苯乙炔 ( PPV)主链 ,以改进电子注入与传输性能 ;用离子传导型的聚氧乙烯 ( PEO)链作为高分子的侧链 .用该种聚合物制作的发光二极管 ( LED)与不含二唑的同类结构的共轭聚合物相比 ,性能明显提高 ,并制作了发光电池 ( LEC)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二唑 电致发光 聚对苯乙烯衍生物 合成
下载PDF
用焦磷酸络锰(Ⅲ)引发丙烯酰胺接枝魔芋粉合成增稠剂 被引量:17
10
作者 田大听 米远祝 +1 位作者 王辉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167-170,共4页
用焦磷酸络锰的三价离子 Mn3 + 为引发剂 ,引发魔芋粉 (KGM)与丙烯酰胺 (AM)的接枝共聚。研究了引发剂浓度、单体浓度、p H值、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反应介质以及 KGM预处理方式等对接枝反应的影响 ,同时 ,还研究了产物的水溶性及增稠性。
关键词 焦磷酸络锰 丙烯酰胺 合成 增稠剂 三价离子 引发剂 魔芋精粉 丙烯酰胺 接枝共聚合
下载PDF
氢化丁苯橡胶氢化度的测定 被引量:17
11
作者 李晓东 过俊石 《合成橡胶工业》 EI CAS CSCD 2000年第1期24-27,共4页
用水合肼/双氧水/硫酸铜催化体系对丁苯橡胶(SBR)胶乳加氢,可制备氢化丁苯橡胶(HSBR)。比较碘量法与IR法、1H-NMR法测定SBR不饱和度及HSBR氢化度的优劣,得到了以四氯化碳为溶剂,反应时间为1.5h,温... 用水合肼/双氧水/硫酸铜催化体系对丁苯橡胶(SBR)胶乳加氢,可制备氢化丁苯橡胶(HSBR)。比较碘量法与IR法、1H-NMR法测定SBR不饱和度及HSBR氢化度的优劣,得到了以四氯化碳为溶剂,反应时间为1.5h,温度为45℃的碘量法可以较好的测定HSBR氢化度;并用溶度参数相近规则选择和解释试用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化丁苯橡胶 碘量法 氢化度 溶度参数 橡胶
下载PDF
有关反相乳液聚合法制备聚丙烯酸增稠剂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19
12
作者 何平 +1 位作者 侯笃冠 过俊石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72-175,共4页
以两性共聚物为稳定剂、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 ,引发丙烯酸铵进行反相乳液聚合 ,以制备高性能的涂料印花增稠剂。研究了不同的稳定剂、引发剂、共聚单体及链转移剂对聚合的影响。指出甲基丙烯酸十二酯与丙烯酸的共聚物能作为稳定剂 ... 以两性共聚物为稳定剂、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 ,引发丙烯酸铵进行反相乳液聚合 ,以制备高性能的涂料印花增稠剂。研究了不同的稳定剂、引发剂、共聚单体及链转移剂对聚合的影响。指出甲基丙烯酸十二酯与丙烯酸的共聚物能作为稳定剂 ;过氧化苯甲酰 -二甲基苯胺及叔丁基过氧化氢 -焦亚硫酸钠两种氧化还原引发剂均能在 35℃引发聚合 ,得到 1.5 %白浆粘度分别达 9.2× 10 4m Pa.s及 8.7× 10 4m Pa.s的产物。丙烯酸铵与 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相乳液聚合法 制备 聚丙烯酸增稠剂 氧化还原引发剂 涂料印花增稠剂
下载PDF
聚苯胺导电复合材料制备的若干进展 被引量:6
13
作者 马永梅 谭晓明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65-68,共4页
综述了用电化学方法、胶乳法、吸附聚合法和共混法等制备导电聚苯胺复合材料的方法,以及相关性能。
关键词 聚苯胺 复合材料 导电离分子 制备 改性 共混法
下载PDF
含聚氧乙烯链段的两亲嵌段共聚物及接枝共聚物的分子设计、合成及性能 被引量:11
14
作者 《高分子通报》 CAS CSCD 1999年第4期17-24,33,共9页
论述了由聚氧乙烯链段与聚苯乙烯或聚(甲基)丙烯酸酯链段组成的各种嵌段或接枝共聚物(包括二嵌段、两种三嵌段、星型嵌段、多嵌段、二种规整接枝共聚物等)的分子设计及合成,并总结了其两亲性质、络合碱金属离子性及微观相分离等特性。
关键词 嵌段共聚物 接枝共聚物 两性聚合物 聚氧乙烯
下载PDF
氧亚甲基连接的聚氧乙烯多嵌段聚合物的合成和性能研究 被引量:15
15
作者 刘长生 过俊石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1期1715-1718,共4页
用不同分子量聚乙二醇和二氯甲烷在氢氧化钾存在下合成几种氧亚甲基连接的聚氧乙烯多嵌段聚合物。某些聚合物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和一定的结晶度,聚合物与LiClO_4络合物的室温电导率较高,35℃时的电导率随聚氧乙烯链段分子量... 用不同分子量聚乙二醇和二氯甲烷在氢氧化钾存在下合成几种氧亚甲基连接的聚氧乙烯多嵌段聚合物。某些聚合物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和一定的结晶度,聚合物与LiClO_4络合物的室温电导率较高,35℃时的电导率随聚氧乙烯链段分子量变化出现峰值。以电导率最高的络合物为电解质,Na_(1+x)V_3O_8复合物和Li片分别为正、负极组装了薄型锂电池并测定其放电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亚甲基 聚氧乙烯 嵌段聚合物
下载PDF
聚合条件对聚甲基丙烯酸盐体系ER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11
16
作者 官建国 过俊石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9期1457-1461,共5页
用反相乳液聚合直接合成了具有高电流变(ER)活性的聚甲基丙烯酸盐(SPMAA)的悬液。研究了影响ER效应的因素,结果阐明了该体系中的水分在ER效应中的作用。
关键词 电流变液 聚甲基丙烯酸盐 乳液聚合
下载PDF
聚苯胺导电复合物的二次掺杂现象 被引量:7
17
作者 马永梅 陈春英 +1 位作者 过俊石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7期707-710,共4页
<正>在导电聚合物中,掺杂概念的进一步发展是基于以下的事实:樟脑磺酸(CSA)掺杂的聚苯胺(PAn)用间甲酚做溶剂比用氯仿所得膜的电导率高10~3倍,并观察到聚苯胺的首次金属行为,在178K至室温电导率随温度的升高而下降,σ_(178K)/σ_(... <正>在导电聚合物中,掺杂概念的进一步发展是基于以下的事实:樟脑磺酸(CSA)掺杂的聚苯胺(PAn)用间甲酚做溶剂比用氯仿所得膜的电导率高10~3倍,并观察到聚苯胺的首次金属行为,在178K至室温电导率随温度的升高而下降,σ_(178K)/σ_(RT)=1.1.Heeger和MacDiarmid两研究小组最近的研究表明:间甲酚可使PAn-CSA卷曲的分子链展开,并使单极化子从定域转变为离城.PAn-CSA氯仿溶液所得膜用间甲酚气氛或涂间甲酚的方法同样可改善其导电性.MacDiarmid命名此现象为2次掺杂,以区别于原掺杂的概念,其主要特征是2次掺杂过程对导电高分子主链的排列和构象产生影响,而不是以掺杂剂的存在作为提高导电性的必要条件.但至今未见对导电复合物的2次掺杂现象的进一步研究.本文成功地用现场乳液聚合方法制得导电态聚苯胺与氯磺化聚乙烯(CSPE)复合物的基础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胺 复合物 掺杂 导电聚合物 二次掺杂
原文传递
SBS和SBS环氧化与顺酐化研究 被引量:11
18
作者 陈勇 《弹性体》 CAS 2005年第2期67-72,共6页
SBS是(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三嵌段共聚物,是含有聚苯乙烯玻璃化微区及聚丁二烯连续相的多相聚合物,具有热塑性橡胶的性质。它具有良好的拉伸性能、耐湿性、透气性、溶解性及抗滑性,而被大量用于橡胶制品、粘合剂及沥青和树脂的改性剂等... SBS是(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三嵌段共聚物,是含有聚苯乙烯玻璃化微区及聚丁二烯连续相的多相聚合物,具有热塑性橡胶的性质。它具有良好的拉伸性能、耐湿性、透气性、溶解性及抗滑性,而被大量用于橡胶制品、粘合剂及沥青和树脂的改性剂等。其缺点是耐油性差,与极性物质不相容,不粘接等。用环氧化及顺酐化改性可改进这方面的缺点。SBS的环氧化改性多半使用过甲酸或过乙酸在溶液中进行。产物可作为压敏胶、热熔胶、密封胶等,用于粘接极性材料,也可作为耐油热塑性橡胶。SBS的顺酐化改性可在熔融态进行,也可在溶液中进行。产物可用作极性聚合物与非极性聚合物的共混增容剂、胶粘剂及进一步合成离聚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BS 顺酐化 环氧化 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 热塑性橡胶 三嵌段共聚物 非极性聚合物 多相聚合物 聚丁二烯 聚苯乙烯 拉伸性能 橡胶制品 极性物质 氧化改性 极性材料 一步合成 连续相 玻璃化 耐湿性 透气性 抗滑性 溶解性
下载PDF
高活性聚苯胺电流变液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官建国 过俊石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965-967,共3页
高活性聚苯胺电流变液的制备与性能研究官建国,谢洪泉,过俊石(华中理工大学化学系,武汉,430074)关键词电流变液,聚苯胺,反掺杂,电荷迁移极化电流变液(ERF)是重要的人工智能材料和高效机电一体化的功能液体[1].... 高活性聚苯胺电流变液的制备与性能研究官建国,谢洪泉,过俊石(华中理工大学化学系,武汉,430074)关键词电流变液,聚苯胺,反掺杂,电荷迁移极化电流变液(ERF)是重要的人工智能材料和高效机电一体化的功能液体[1].目前,研究ERF技术的关键是提高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流变液 聚苯胺 反掺杂 ERF
全文增补中
大分子单体及其规整接枝共聚物 被引量:11
20
作者 《高分子通报》 CAS CSCD 1990年第3期161-169,共9页
论述了通过活性阴离子聚合、活性阳离子聚合、基团转移聚合、自由基聚合、缩聚等途径合成各种大分子单体,论讨了大分子单体的表征,并结合自己的工作综合介绍近年来大分子单体共聚的进展及其规整接枝共聚物的纯化和特性。
关键词 大分子单体 接枝共聚物 共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