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针对抑郁症大鼠海马组织AC-cAMP-PKA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26
1
作者 孙健 刘健华 +7 位作者 王谦 符文彬 罗家星 白艳甫 樊凌 粟胜勇 陈海滨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4期3672-3674,共3页
目的探讨电针对抑郁症大鼠海马AC-cAMP-PKA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SD成年大鼠32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电针组(合谷+太冲)和药物组(盐酸氟西汀),每组8只。空白组进行正常饲养,不给予其他处理。模型组大鼠采用长期不可预见性温和刺激... 目的探讨电针对抑郁症大鼠海马AC-cAMP-PKA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SD成年大鼠32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电针组(合谷+太冲)和药物组(盐酸氟西汀),每组8只。空白组进行正常饲养,不给予其他处理。模型组大鼠采用长期不可预见性温和刺激模型造成抑郁症;电针组大鼠造模后电针合谷穴和太冲穴,15min次/,1次/d左右两侧穴位交替进行,持续21d。药物组大鼠造模后进行氟西汀灌胃,1次/d,持续3w。应激后22d脱臼法处死大鼠,取海马组织,非标记底物法检测腺苷酸环化酶(AC)活性,用RIA法检测环磷腺苷(cAMP)含量及蛋白激酶A(PKA)活性。结果抑郁症模型大鼠海马中AC活性、cAMP含量、PKA活性均较空白组显著下降(均P<0.01);药物组和电针组大鼠海马AC活性、cAMP含量、PKA活性均较模型组显著升高(P<0.05或P<0.01)。结论抑郁症模型大鼠海马AC-cAMP-PKA信号通路下调,而电针可以通过上调AC-cAMP-PKA信号通路来发挥抗抑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抑郁症 腺苷酸环化酶 环磷腺苷 蛋白激酶A
下载PDF
针刺供血穴联合晕乃停和西比灵治疗颈性眩晕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7
2
作者 邹婷 +1 位作者 奚玉凤 罗劲草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1年第10期1933-1937,共5页
目的探讨针刺供血穴联合晕乃停和西比灵治疗颈性眩晕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9年7月期间广东省中医院针灸科收治的颈性眩晕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针刺组、中药组以及针药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 目的探讨针刺供血穴联合晕乃停和西比灵治疗颈性眩晕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9年7月期间广东省中医院针灸科收治的颈性眩晕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针刺组、中药组以及针药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口服西比灵进行治疗,针刺组采用以供血穴为主穴的针刺疗法以及口服西比灵治疗,中药组采用口服晕乃停和西比灵治疗,针药组联合口服晕乃停、西比灵和针刺供血穴进行治疗,4组患者均治疗4周。治疗结束后观察比较4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变化以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针药组总有效率93.33%(28/30)、针刺组总有效率83.33%(25/30)、中药组总有效率80.00%(24/30)均明显优于对照组63.33%(19/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针药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针刺组和中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中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组患者中医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针药组、针刺组和中药组治疗后中医症状评分降低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药组治疗后中医症状评分明显优于针刺组和中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供血穴具有补气活血、醒脑开窍的功效,晕乃停具有平肝化痰、调和气血的功效,针刺、中药以及西比灵的联合运用治疗气虚血瘀型颈性眩晕,临床效果显著。针药结合治疗不仅对眩晕本身有治疗作用,对颈性眩晕其他的兼证也有良好的疗效,对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满意度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性眩晕 供血穴 针药结合
下载PDF
针灸治疗围绝经期抑郁症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14
3
作者 黄叶飞 符文彬 +3 位作者 吴泰相 张光彩 陈远芳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908-914,I0004,共8页
目的:评价围绝经期抑郁症针灸治疗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收集针灸治疗围绝经期抑郁症临床研究随机对照文献,计算机检索CBM(1979-)、CNKI(1979-)、VIP(1989-)和万方数字化期刊群(1998-)、PubMed(1966-)、EMbase(1980-)和Cochrane L... 目的:评价围绝经期抑郁症针灸治疗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收集针灸治疗围绝经期抑郁症临床研究随机对照文献,计算机检索CBM(1979-)、CNKI(1979-)、VIP(1989-)和万方数字化期刊群(1998-)、PubMed(1966-)、EMbase(1980-)和Cochrane Library,所有检索时间截至2010年10月1日,并手工检索广州中医药大学图书馆过刊资料库,而后按照Cochrane Handbook 5.0对每个纳入试验进行偏倚风险和质量评估,统计学分析采用RevMan5.0.24软件。用GRADE profiler软件和标准评估证据质量。结果:本系统评价纳入13个随机对照试验,共1057例患者,Meta分析得出针灸结合西药在有效率[OR=2.76,95%CI(1.38,5.51)]和痊愈率[OR=2.91,95%CI(1.82,4.65)]上都优于单纯西药治疗,但针灸与西药的比较上,无论有效率[OR=1.08,95%CI(0.64,1.83)]、痊愈率[OR=1.04,95%CI(0.70,1.56)]还是HAMD评分(第2周[WMD=-0.35,95%CI(-3.43,2.72)];第4周[WMD=0.01,95%CI(-1.96,1.98)];第6周[WMD=-0.19,95%CI(-2.57,2.18)])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西药疗效相当。GRADE证据质量等级为低级。安全性方面,针灸(针灸结合西药)的不良事件发生率(1.5%)明显少于西药对照组(12.5%),显示针灸比西药治疗相对安全。结论:针灸是一种相对安全的治疗措施,不良反应较少,在结合西药治疗围绝经期抑郁症的降低HAMD评分上显示出可能有效的趋势,单纯针灸和西药疗效相当。我们仍需要进一步研究才能为临床决策提供治疗可靠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评价/META分析 围绝经期/更年期 抑郁症 针灸疗法 随机对照试验
原文传递
针灸治疗颈椎病远期疗效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13
4
作者 朱晓平 符文彬 +3 位作者 张光彩 陈远芳 黄叶飞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918-921,共4页
目的评价针灸治疗颈椎病的远期疗效。方法收集针灸治疗颈椎病远期疗效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按改良后的Jadad计分表评价其质量,对纳入的试验作系统评价,同时按远期疗效指标的不同进行分层分析。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文... 目的评价针灸治疗颈椎病的远期疗效。方法收集针灸治疗颈椎病远期疗效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按改良后的Jadad计分表评价其质量,对纳入的试验作系统评价,同时按远期疗效指标的不同进行分层分析。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共11篇,研究对象1 723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针灸治疗组与对照组远期疗效痊愈率相比,OR为3.42,95%CI〔2.64,4.43〕,治疗组痊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01)。针灸治疗组对比对照组复发率,OR为0.45,95%CI〔0.23,0.91〕,治疗组远期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3);其中干预措施仅为单纯针刺的P=0.02,I2=67%,采用随机效应模型检验,其合并OR为0.52,95%CI〔0.19,1.44〕,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21)。结论针灸治疗颈椎病远期疗效优于对照组,但需要高质量、大样本、更规范疗效指标的研究进一步证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颈椎病 随机对照实验 系统评价 META分析
下载PDF
子午流注开穴法治疗睡眠障碍 被引量:12
5
作者 邹婷 艾宙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20年第4期536-538,共3页
目的探讨子午流注开穴法治疗睡眠障碍的临床应用及其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就诊的睡眠障碍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口服常规药物佐匹克隆片治疗。观察组采用子午流注开穴法针灸治... 目的探讨子午流注开穴法治疗睡眠障碍的临床应用及其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就诊的睡眠障碍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口服常规药物佐匹克隆片治疗。观察组采用子午流注开穴法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采用国际公认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估患者的睡眠质量。记录两组的入睡时间、晚间觉醒次数、睡眠时间。检测两组治疗前后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的水平。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稍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PSQI评分明显降低(P均<0.05),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入睡时间、晚间觉醒次数减少,睡眠时间升高(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的入睡时间、晚间觉醒次数低于对照组,睡眠时间长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治疗后的CRH、ACTH、TRH水平明显降低(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的CRH、ACTH、TRH水平比对照组降低(P均<0.05)。结论子午流注开穴法可提高睡眠障碍的疗效,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午流注开穴法 睡眠障碍 睡眠质量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
原文传递
电针对抑郁症大鼠海马超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9
6
作者 符文彬 马瑞 +7 位作者 刘健华 孙健 罗家星 白艳甫 樊凌 粟胜勇 陈海滨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1年第5期495-498,563,564,共6页
【目的】观察针刺对抑郁症大鼠海马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选用SD成年大鼠32只,随机将大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针刺组和西药组(盐酸氟西汀,剂量为1.8 mg.kg-1.d-1),每组8只。空白组进行正常饲养,不给予其他处理;模型组大鼠采用长期... 【目的】观察针刺对抑郁症大鼠海马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选用SD成年大鼠32只,随机将大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针刺组和西药组(盐酸氟西汀,剂量为1.8 mg.kg-1.d-1),每组8只。空白组进行正常饲养,不给予其他处理;模型组大鼠采用长期不可预见性温和刺激复制抑郁症模型;针刺组大鼠造模后针刺合谷穴和太冲穴,并加电针,每日1次,每次15 min,左右两侧穴位交替进行,持续21 d;西药组大鼠造模后给予氟西汀灌胃,每日1次,持续21 d。应激后22 d以脱臼法处死大鼠,取大鼠海马组织进行尼氏染色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模型组大鼠海马神经元数目减少,超微结构发生明显改变,神经元损害严重;针刺组和西药组大鼠海马神经元超微结构变化相对较轻,神经元受损程度明显轻于模型组。【结论】针刺可以逆转慢性应激所造成的抑郁大鼠海马神经元的损伤,这可能是针刺抗抑郁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针灸疗法 海马/病理学 海马/超微结构 疾病模型 动物 大鼠
原文传递
任脉长蛇灸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30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6
7
作者 邹婷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0年第11期100-102,共3页
目的:观察任脉长蛇灸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共选取60例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使用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观察组采用任脉长蛇灸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疗程结... 目的:观察任脉长蛇灸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共选取60例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使用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观察组采用任脉长蛇灸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疗程结束后的COX痛经症状量表积分、视觉模拟定级(VAS)评分,同时对比两组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COX痛经症状量表积分、视觉模拟定级(VA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每次治疗后、疗程结束后观察组COX痛经症状量表积分、视觉模拟定级(VAS)评分均小于对照组,组间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在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治疗上,运用任脉长蛇灸治疗兼具有效性和安全性,可缓解患者的疼痛程度,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任脉长蛇灸 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 临床疗效
下载PDF
鼠神经生长因子介入针刺治疗贝尔面瘫的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邹婷 艾宙 《中医临床研究》 2014年第27期106-108,共3页
目的:观察鼠神经生长因子介入针刺治疗贝尔面瘫急性期的疗效分析。方法:将60例贝尔面瘫急性期患者分为治疗组(鼠神经因子介入组)和对照组(常规针刺方案组),每组各30例。于治疗28d后进行疗效比较。结果:经28d治疗后,治疗组痊愈率63.33%,... 目的:观察鼠神经生长因子介入针刺治疗贝尔面瘫急性期的疗效分析。方法:将60例贝尔面瘫急性期患者分为治疗组(鼠神经因子介入组)和对照组(常规针刺方案组),每组各30例。于治疗28d后进行疗效比较。结果:经28d治疗后,治疗组痊愈率63.33%,愈显率90.00%;而对照组痊愈率40.00%,愈显率66.67%。两组间痊愈率和愈显率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B量表分级情况中,两组均在治疗前后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间在治疗结束后分级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建议贝尔面瘫急性期常规针刺治疗方案中迅速、短期介入鼠神经生长因子能明显提高疗效,有效缩短疗程,改善预后,减低费用负担,值得门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神经生长因子 针刺 贝尔面瘫
下载PDF
343例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住院患者合并症与自我护理意识差异 被引量:5
9
作者 钟莹 黄志高 +3 位作者 艾宙 向菲 买海木.库尔班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16年第4期403-405,共3页
目的通过对南疆小海子垦区唯一的市级医院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住院患者合并症情况分析,了解本垦区民族、性别中合并症的差异性,并探讨以上患者自我护理意识的差异。方法收集第三师图木舒克市人民医院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343例住... 目的通过对南疆小海子垦区唯一的市级医院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住院患者合并症情况分析,了解本垦区民族、性别中合并症的差异性,并探讨以上患者自我护理意识的差异。方法收集第三师图木舒克市人民医院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343例住院患者合并症资料,并调查维汉两族患者的自我护理意识识别率,通过卡方检验分析其构成比差异性。结果 (1)合并陈旧性肺结核:维汉两族在性别方面比较男性发病率均高于女性,其中维族男女发病率差异性更大(P<0.01,OR=0.883);(2)合并陈旧性脑梗死:汉族男女发病率均比维族高,其中两族间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合并2型糖尿病:民族内比较,维族女性发病率显著高于男性(P<0.01),但汉族男性显著高于女性(P<0.01);同性别比较:维族女性发病率显著高于汉族女性(P<0.01);(4)维汉两族的自我护理意识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汉族明显高于维族(61.4%vs 33.3%,P=0.000);民族内比较显示维族患者无护理意识率明显高于有意识率(P=0.000),而汉族患者有无自我护理意识率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6)。结论维汉两族在合并陈旧性肺结核、2型糖尿病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后者符合疾病的区域性、饮食及生活习惯等规律;维族慢支患者在稳定期的自我护理意识较弱,这与该地区慢支急性发作频率较高有密切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支气管炎 合并症 流行病学 自我护理意识
下载PDF
俞氏经络测治法配合针刺治疗面瘫临床观察 被引量:5
10
作者 邹婷 艾宙 +2 位作者 奚玉凤 黄世祺 《上海针灸杂志》 2015年第11期1040-1042,共3页
目的观察俞氏经络测治法配合针刺治疗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面瘫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俞氏经络测治法配合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House-Brackmann(H-B)面神经功能分... 目的观察俞氏经络测治法配合针刺治疗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面瘫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俞氏经络测治法配合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House-Brackmann(H-B)面神经功能分级情况及症状体征量化表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后H-B面神经功能分级情况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H-B面神经功能分级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症状体征量化表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症状体征量化表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俞氏经络测治法配合针刺是一种治疗面瘫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疗法 面瘫 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分级 经络失衡测定
下载PDF
单穴治疗急性腰扭伤近十年进展概况 被引量:3
11
作者 谢素君 《亚太传统医药》 2009年第3期119-121,共3页
目的:通过检索相关文献,总结、提取近十年来针刺治疗急性腰扭伤的有效单穴,为临床治疗急性腰扭伤提供简、便、廉、验的治疗方法。方法:综合相关(1998-2008年)文献,筛选总结出临床治疗常用的不同单穴。结果:单穴多为十四经穴中的特定穴... 目的:通过检索相关文献,总结、提取近十年来针刺治疗急性腰扭伤的有效单穴,为临床治疗急性腰扭伤提供简、便、廉、验的治疗方法。方法:综合相关(1998-2008年)文献,筛选总结出临床治疗常用的不同单穴。结果:单穴多为十四经穴中的特定穴、腰痛点与阿是穴。结论:单穴治疗急性腰扭伤具有广阔的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腰扭伤 针灸 单穴 综述
下载PDF
节气灸“治未病”思想探析及临床应用举偶 被引量:4
12
作者 刘媛媛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2年第4期51-52,共2页
"治未病"是一个既古老而又前沿的命题,体现了中医学先进和超前的医学思想,在现代医学的发展与进步中,人们由关注人的疾病开始转向关注人的健康。"治未病"一词首见于《素问.四气调神论》篇:"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 "治未病"是一个既古老而又前沿的命题,体现了中医学先进和超前的医学思想,在现代医学的发展与进步中,人们由关注人的疾病开始转向关注人的健康。"治未病"一词首见于《素问.四气调神论》篇:"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气灸 治未病 三伏灸
下载PDF
双手小飞针——陈氏飞针的发挥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倩如 +3 位作者 罗劲草 匡艳红 陈林榕 艾宙(指导)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23-524,共2页
双手小飞针是艾宙老师跟师全国名老中医陈全新教授学习陈氏飞针后,结合多年实践经验创新性提出的进针法。双手小飞针应用于临床具有一定优势,现介绍如下。1传承陈氏飞针特色陈全新教授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岭南陈氏针法第三代代表性... 双手小飞针是艾宙老师跟师全国名老中医陈全新教授学习陈氏飞针后,结合多年实践经验创新性提出的进针法。双手小飞针应用于临床具有一定优势,现介绍如下。1传承陈氏飞针特色陈全新教授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岭南陈氏针法第三代代表性传承人,其特色进针法陈氏飞针操作方法为刺手拇指、示指、中指指腹夹持针柄,拇指内收,示指、中指同步外展,将针快速转动起来,并借助肘关节内收内旋摆动,通过腕力将针刺入皮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陈氏飞针 双手小飞针 名医经验 艾宙
原文传递
艾宙教授“小排针刺法”临床应用探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艾宙 《中医药导报》 2021年第6期184-186,共3页
介绍艾宙教授“小排针刺法”及其临床运用。艾宙以《黄帝内经》中的经络、经筋理论为基础,融合现代医学肌筋膜链、神经循行、微循环等理论,借鉴传承《灵枢经》“十二节刺”傍刺和齐刺发挥而成“小排针刺法”。“小排针刺法”重视中医切... 介绍艾宙教授“小排针刺法”及其临床运用。艾宙以《黄帝内经》中的经络、经筋理论为基础,融合现代医学肌筋膜链、神经循行、微循环等理论,借鉴传承《灵枢经》“十二节刺”傍刺和齐刺发挥而成“小排针刺法”。“小排针刺法”重视中医切诊,兼具“小针”和“排针”的特点。“小”即针具细小、针距短小、进针深度短浅之意;“排”是指多针进针有序、排列有序,根据病位经络循行、或软组织条带状按压痛呈线形施针、整齐排列。临床应用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疗法 小排针刺法 名医经验 艾宙
下载PDF
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患者343例合并症中民族及性别差异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黄志高 艾宙 +3 位作者 钟莹 向菲 买海木.库尔班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7年第1期12-13,共2页
目的对南疆小海子垦区唯一的市级医院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住院患者合并症情况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第三师图木舒克市人民医院确诊为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343例住院患者合并症资料,分析其民族、性别构成比差异性。结果 (1)肺部... 目的对南疆小海子垦区唯一的市级医院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住院患者合并症情况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第三师图木舒克市人民医院确诊为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343例住院患者合并症资料,分析其民族、性别构成比差异性。结果 (1)肺部感染、COPD、肺源性心脏病、冠心病、高血压:在民族、性别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肺结核:维汉两族男性发病率均高于女性,其中维族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同性别的不同民族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陈旧性脑梗死:汉族的男女发病率均高于维族,其中男性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民族内的男女比较以及女性的民族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2型糖尿病:民族内的不同性别比较,维族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但汉族则是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性别的民族间比较,维族女性较汉族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性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汉两族在合并陈旧性肺结核、2型糖尿病方面的差异性符合疾病的区域性、饮食生活习惯的差异,但在陈旧性脑梗死方面不排除因种族遗传因素的差异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支气管炎 合并症 流行病学
下载PDF
夹脊而名,联络一身之经络
16
作者 谢长才 《中医健康养生》 2022年第6期52-53,共2页
夹脊穴作为临床上常用的经外奇穴,又称华佗夹脊。据传,此穴因与华佗相关而得名,但因年代久远,已无从考究。夹脊穴,顾名思义,是指脊柱两旁的穴位。有别于其他经穴,它是根据脊柱椎体取穴、数量众多的一系列穴位的组合。
关键词 经外奇穴 夹脊穴 脊柱椎体 华佗 穴位
下载PDF
眠四穴配合背俞穴治疗失眠症60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7
作者 邹婷 奚玉凤 《世界中医药》 CAS 2015年第A01期98-98,共1页
目的比较西药、针刺2 种方法治疗失眠的疗效差异. 方法:将100 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西药组40 例、针刺组60 例例.西药组予舒乐安定1mg,每晚睡前30min 服用,共治疗4 周;针刺组采用单纯针刺治疗,每日1 次,每周治疗5 天,共治疗4 周. 结果:... 目的比较西药、针刺2 种方法治疗失眠的疗效差异. 方法:将100 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西药组40 例、针刺组60 例例.西药组予舒乐安定1mg,每晚睡前30min 服用,共治疗4 周;针刺组采用单纯针刺治疗,每日1 次,每周治疗5 天,共治疗4 周. 结果:治疗4 周后,针刺组总有效率为91.7%,西药组为7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针刺组的临床治愈率为31.7%,而西药组为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针刺治疗失眠症,起效快,能迅速改善症状,临床治愈率和总有效率较高,是治疗失眠方法之首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眠症 针刺疗法 疗效比较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