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0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美裂缝性页岩气勘探开发的启示 被引量:472
1
作者 李新景 胡素 程克明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92-400,共9页
北美实践证明,非常规油气资源——页岩气是现实的接替能源,勘探风险在于能否从低渗透的页岩储集层中获取经济可采储量,勘探目标是有机质和硅质含量高、裂缝发育的脆性优质烃源岩。页岩气生产机制复杂,涉及吸附气与游离气、天然裂缝与诱... 北美实践证明,非常规油气资源——页岩气是现实的接替能源,勘探风险在于能否从低渗透的页岩储集层中获取经济可采储量,勘探目标是有机质和硅质含量高、裂缝发育的脆性优质烃源岩。页岩气生产机制复杂,涉及吸附气与游离气、天然裂缝与诱导裂缝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地质、地化、测井和地震综合评价基础上,通过水力压裂等增产措施提高储集层渗透能力是页岩气开采的关键。中国广泛分布海相和湖相细粒碎屑岩,有效烃源岩多富含炭质、灰质或硅质,已陆续发现裂缝性油气藏,有条件寻找丰富的页岩气资源,特别是液态烃在高成熟或过成熟阶段裂解产生的甲烷气滞留在烃源岩内形成的连续分布式非常规页岩气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吸附气 裂缝 压裂 烃源岩储集层
下载PDF
中国陆相页岩油类型、资源潜力及与致密油的边界 被引量:276
2
作者 赵文智 胡素 +4 位作者 侯连华 杨涛 李欣 郭彬程 杨智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0,共10页
陆相页岩油包括中低成熟度和中高成熟度两大资源类型,二者在资源赋存环境、潜力、开采方式与使用技术以及工业评价标准等方面均不同,此外,陆相页岩油与美国页岩油和致密油也有诸多不同,科学界定这些资源类型的不同内涵,对推动陆相页岩... 陆相页岩油包括中低成熟度和中高成熟度两大资源类型,二者在资源赋存环境、潜力、开采方式与使用技术以及工业评价标准等方面均不同,此外,陆相页岩油与美国页岩油和致密油也有诸多不同,科学界定这些资源类型的不同内涵,对推动陆相页岩油勘探从"源外"进入"源内",成为未来战略接替资源具有重要意义。明确了中低成熟度和中高成熟度两类陆相页岩油的内涵,前者是指埋藏300 m以深且Ro值小于1.0%的陆相富有机质页岩层系中赋存的液态烃和多类有机物的统称,后者是指埋深在蒂索(Tissot)模式"液态窗"范围、Ro值大于1.0%的富有机质页岩段中存在的液态石油烃的总称;系统总结了不同类型陆相页岩油的地质特征、资源潜力和经济评价标准。经评价,中国中低成熟度页岩油原位转化技术可采资源量约为(700~900)×10^8 t,中等油价(60~65美元/bbl)下的经济可采量为(150~200)×10^8 t,是保证陆相页岩油革命发生的主体,应依据井组累计采出量规模、建产规模、保存条件及开采经济性等关键参数,优选试验靶区,同时攻关核心技术装备;中高成熟度页岩油地质资源量约100×10^8 t,可采量尚需在单井日产量与累计采出量达至经济门限后确定。陆相页岩油与致密油有明确的边界,存在岩性组合、相带分布与产能评价标准等不同,二者可以按不同资源类型独立区分、并行存立。中国陆相页岩油类型、资源潜力及与致密油边界系统厘定,可为即将到来的页岩油勘探开发实践提供借鉴,有助于中国陆相页岩油革命的顺利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 中高成熟度 中低成熟度 资源潜力 致密油 边界 页岩油革命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基底断裂在上三叠统延长组石油聚集中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228
3
作者 赵文智 胡素 +1 位作者 汪泽成 董大忠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5,共5页
鄂尔多斯盆地基底非均质性导致一组北东向基底断裂在中生代“隐性”活动 不仅控制了晚三叠世一系列古水系的流向,而且后期小规模活动在上覆砂体中还产生微裂隙和小断层,既为油气运移提供通道,也改善了储集层物性条件 在上三叠统延长组... 鄂尔多斯盆地基底非均质性导致一组北东向基底断裂在中生代“隐性”活动 不仅控制了晚三叠世一系列古水系的流向,而且后期小规模活动在上覆砂体中还产生微裂隙和小断层,既为油气运移提供通道,也改善了储集层物性条件 在上三叠统延长组岩性油气藏形成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基底断裂分布区的异常高古地热加速了有机质生烃演化。靖安—陇东地区位于北东向基底断裂分布带内,成藏条件最好,是已经发现和将要发现三叠系油田的主要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断裂 “隐性”活动 裂缝 沉积砂体 控制作用 三叠系延长组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中国碳酸盐岩储集层大型化发育的地质条件与分布特征 被引量:224
4
作者 赵文智 沈安江 +4 位作者 胡素 张宝民 潘文庆 周进高 汪泽成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12,共12页
基于塔里木、四川和鄂尔多斯盆地重点探区和层系300余口井的岩心和薄片观察,结合地震、录井、测井和试油等资料,系统分析碳酸盐岩储集层类型、特征和规模化发育的地质条件,总结碳酸盐岩储集层分布的基本特征。中国海相碳酸盐岩层系储集... 基于塔里木、四川和鄂尔多斯盆地重点探区和层系300余口井的岩心和薄片观察,结合地震、录井、测井和试油等资料,系统分析碳酸盐岩储集层类型、特征和规模化发育的地质条件,总结碳酸盐岩储集层分布的基本特征。中国海相碳酸盐岩层系储集层类型齐全,规模有效储集层主要有3类:沉积型礁/滩及白云岩储集层、后生溶蚀-溶滤型储集层与深层埋藏-热液改造型储集层。除沉积相、古气候和古地貌外,控制深层规模有效储集层发育的主要因素有:层间及层内溶蚀-溶滤作用、埋藏白云石化与热液联合作用等。深层碳酸盐岩规模有效储集层具如下分布特征:沿不整合面和沉积间断面分布,后生溶蚀-溶滤型储集层从古隆起高部位一直延伸到斜坡低部位;平面上呈似层状大面积分布,垂向上受多期岩溶作用控制,呈多套叠置楼房式分布,非均质性明显;埋藏白云石化作用受原始沉积相带约束,在深层形成条带状或似层状大面积分布的有效储集体;与热液作用相关的储集层多沿深大断裂分布,形成垂向上呈串珠状、平面上呈带状-栅状分布的有效储集体,分布不受埋深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 储集层 大型化发育 地质条件 分布特征 深层 塔里木盆地 四川盆地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页岩气形成条件及成藏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23
5
作者 王祥 刘玉华 +2 位作者 张敏 胡素 刘红俊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50-356,共7页
美国5大页岩气盆地的勘探开发实践已证明,页岩气是一个很有潜力的非常规油气勘探新领域,资源丰富。页岩气与深盆气、煤层气一样属于"持续式"聚集的非常规天然气。在页岩气系统中,富含有机质的页岩既是系统的烃源层又是储层,... 美国5大页岩气盆地的勘探开发实践已证明,页岩气是一个很有潜力的非常规油气勘探新领域,资源丰富。页岩气与深盆气、煤层气一样属于"持续式"聚集的非常规天然气。在页岩气系统中,富含有机质的页岩既是系统的烃源层又是储层,也可能是盖层,各产层地质、地球化学条件迥异。页岩气存在形式主要以吸附气与游离气为主,形成机制可划分为生物成因、热成因及二者混合成因。页岩气的地质储量丰富,影响其成藏的因素主要有总有机碳、有机质类型和成熟度、产层孔隙度、地层压力及裂缝发育程度等,同时还要兼顾各参数之间的联系。四川盆地发育2套优质页岩(下寒武统筇竹寺组和下志留统龙马溪组),与美国5大页岩气盆地相比,具备形成裂缝性油气藏所需的优越的地质、地球化学条件,是一个天然气勘探开发值得高度重视的新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成因机制 赋存形式 含气量 四川盆地
原文传递
中国陆相页岩油类型、潜力及前景 被引量:185
6
作者 杜金虎 胡素 +3 位作者 庞正炼 林森虎 侯连华 朱如凯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60-568,共9页
近年来,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逐年攀升,国家能源安全形势日趋严峻,与此同时,北美“页岩革命”则如火如荼地进行。在此背景下,为拓宽中国油气勘探开发领域,寻找原油增储上产接替资源,对中国陆相页岩油的资源类型、潜力及发展前景进行了系... 近年来,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逐年攀升,国家能源安全形势日趋严峻,与此同时,北美“页岩革命”则如火如荼地进行。在此背景下,为拓宽中国油气勘探开发领域,寻找原油增储上产接替资源,对中国陆相页岩油的资源类型、潜力及发展前景进行了系统研究。分析认为,中国陆相页岩油具有四方面地质特征,并可按成熟度划分为中高成熟度和中低成熟度两大类型。两类陆相页岩油资源潜力均较大,中高成熟度页岩油地质资源量约为200×108t,中低成熟度页岩的原位转化远景技术可采石油资源量大。近年来,陆相页岩油勘探获得诸多进展,中高成熟页岩油方面,源储一体型、源储分异型、纯页岩型3种类型均有勘探发现;中低成熟度页岩油方面,正处于原位转化技术探索试验阶段。针对陆相页岩油未来发展,系统梳理了四大风险点,并结合中国国情及地质实际提出相应对策。综合研究认为,中国陆相页岩油有望实现工业化开发,并成为中国原油增储上产的重大接替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 资源潜力 勘探进展 风险与对策
下载PDF
中国陆相页岩油发展潜力与技术对策 被引量:167
7
作者 胡素 赵文智 +5 位作者 侯连华 杨智 朱如凯 吴松涛 白斌 金旭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19-828,共10页
陆相页岩油是埋藏300 m以深、Ro值大于0.5%的陆相富有机质页岩层系中赋存的液态烃和各类有机物的统称,是源岩油气的重要组成类型。以成熟度控制富有机质页岩生排油演化模式为依据,将陆相页岩油划分为中高成熟度和中低成熟度两种类型,研... 陆相页岩油是埋藏300 m以深、Ro值大于0.5%的陆相富有机质页岩层系中赋存的液态烃和各类有机物的统称,是源岩油气的重要组成类型。以成熟度控制富有机质页岩生排油演化模式为依据,将陆相页岩油划分为中高成熟度和中低成熟度两种类型,研究发现中国陆相页岩层系:①发育淡水和咸水两类湖相优质烃源岩,存在碎屑岩、碳酸盐岩、混积岩、沉凝灰岩、泥页岩等多种类型储集层,形成多套近源或源内聚集的“甜点段”和大面积分布的“甜点区”,具规模资源基础。②富有机质页岩实验分析表明,波状和水平纹层状页岩具良好储集条件,页岩水平渗透率是垂向渗透率的数十倍—数百倍,利于源内页岩油横向规模运聚。③经评价,中高成熟度页岩油地质资源总量超过100×10^8 t,采用水平井体积压裂技术可以有效开发,是近期石油勘探现实领域;中低成熟度页岩油资源潜力大,初步评价技术可采资源量为(700~900)×10^8 t,是未来石油工业发展的战略性接替资源,需要原位转化等技术突破才能实现效益开发。陆相页岩油是中国陆上油气勘探从“源外”走向“源内”的必然选择,突破“甜点区”评价优选、水平井体积压裂工程技术以及原位转化技术装备等核心理论技术,是实现陆相页岩油规模效益发展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相 页岩油 资源潜力 甜点段 甜点区 关键技术 源内勘探
下载PDF
松辽盆地深层火山岩气藏地质特征及评价技术 被引量:160
8
作者 赵文智 邹才能 +6 位作者 冯志强 胡素 张研 李明 王玉华 杨涛 杨辉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29-142,共14页
松辽盆地深层火山岩天然气藏勘探获重大突破,表明火山岩作为储集体,在适宜条件下,只要有良好的生、储、盖组合,就可以成藏。松辽盆地深层火山岩气藏具有以下地质特征:①发育烃类和非烃类两大类气藏,前者因密度偏轻,多分布于与次级深断... 松辽盆地深层火山岩天然气藏勘探获重大突破,表明火山岩作为储集体,在适宜条件下,只要有良好的生、储、盖组合,就可以成藏。松辽盆地深层火山岩气藏具有以下地质特征:①发育烃类和非烃类两大类气藏,前者因密度偏轻,多分布于与次级深断裂伴生且埋藏较浅的火山岩中,后者则分布于与超深断裂伴生且较深的火山岩中;②下白垩统沙河子组煤系气源岩、营城组火山岩和登娄库组泥岩构成良好生储盖组合,控制主要火山岩气藏的分布;③火山口与爆发相火山岩多沿深大断裂分布,故深大断裂控制较大型火山岩气藏分布;④与深大断裂相伴的裂缝带控制火山岩气藏富集高产带分布;⑤深凹陷区溢流相火山岩堆积最厚,且与烃源岩大规模接触,只要具备储集条件,成藏前景更好。火山岩气藏的评价技术可概括为三步法:①重、磁、震联合反演确定火山岩分布;②用地震属性反演等多种方法预测火山岩储集体分布;③用流体预测等综合方法预测含气火山岩分布。对松辽盆地深层火山岩气藏特征与评价技术的总结有益于指导陆上其他盆地火山岩勘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深层 火山岩气藏 成藏特征 评价技术
下载PDF
四川盆地茅口组风化壳岩溶古地貌及勘探选区 被引量:119
9
作者 江青春 胡素 +5 位作者 汪泽成 池英柳 杨雨 鲁卫华 王海真 李秋芬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949-960,共12页
针对四川盆地中二叠统茅口组顶部岩溶古地貌分布特征认识不清的问题,开展了岩溶储层的地质及地球物理响应分析,同时对全盆地200余口探井的茅口组开展了详细的地层对比,在此基础上利用印模法和残余厚度法2种古地貌分析方法开展了茅口组... 针对四川盆地中二叠统茅口组顶部岩溶古地貌分布特征认识不清的问题,开展了岩溶储层的地质及地球物理响应分析,同时对全盆地200余口探井的茅口组开展了详细的地层对比,在此基础上利用印模法和残余厚度法2种古地貌分析方法开展了茅口组顶部古地貌形态的精细刻画,指出茅口组顶部发育岩溶洼地、岩溶斜坡和岩溶高地3种地貌单元,古地貌具有"三高地、两斜坡、两洼地"的特点,岩溶洼地地层保存基本完整,岩溶高地缺失茅口组四段和部分茅口组三段,岩溶斜坡的地层缺失介于岩溶高地和岩溶洼地之间。突破了前人对茅口组风化壳古地貌存在"两高地"的认识,根据这一新认识并结合烃源岩生烃强度特征将茅口组顶部风化壳岩溶储层划分为4个有利勘探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中二叠统 茅口组 岩溶储层 岩溶古地貌 有利勘探区带
下载PDF
页岩油地下原位转化的内涵与战略地位 被引量:116
10
作者 赵文智 胡素 侯连华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37-545,共9页
页岩油地下原位转化是利用水平井电加热轻质化技术,将埋深300~3 000 m页岩中的重质油、沥青和各类有机物大规模转化为轻质油和天然气的物理化学过程,可称为"地下炼厂",在清洁开采、总量规模与产出物品质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页岩油地下原位转化是利用水平井电加热轻质化技术,将埋深300~3 000 m页岩中的重质油、沥青和各类有机物大规模转化为轻质油和天然气的物理化学过程,可称为"地下炼厂",在清洁开采、总量规模与产出物品质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以有机质生排烃机理为基础,研究认为陆相中低成熟度(R_o值小于1.0%)富有机质页岩中,滞留液态烃占总生油量最大比例约25%、未转化有机质达40%~100%。适合地下原位转化的富有机质页岩需具备以下条件:页岩集中段TOC值大于6%,且越高越好;R_o值为0.5%~1.0%;厚度大于15 m;埋深小于3 000 m、面积大于50 km^2;页岩段顶底板封闭性好;地层含水率小于5%等。中国页岩油原位转化潜力巨大,技术可采资源量石油约(700~900)×10~8 t,天然气约(60~65)×10^(12) m^3。页岩油地下原位转化是新时期"进源找油"勘探的重大接替领域,如能实现商业突破,对中国石油工业的长期稳定乃至跨越式发展都具有里程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 原位转化 地下炼厂 技术可采资源量 陆相页岩 滞留烃 中国陆上
下载PDF
中国陆上东、西部地区火山岩成藏比较研究与意义 被引量:112
11
作者 赵文智 邹才能 +5 位作者 李建忠 冯志强 张光亚 胡素 匡立春 张研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11,共11页
中国东、西部地区火山岩油气成藏既有共性也有差异。其共性特征是:生储盖组合类型均以近源组合为主;物性受埋深影响小,非均质性普遍较强;主力烃源岩以煤系泥岩为主,演化程度普遍较高。差异表现为:东部火山岩多形成于中、新生代陆内裂谷... 中国东、西部地区火山岩油气成藏既有共性也有差异。其共性特征是:生储盖组合类型均以近源组合为主;物性受埋深影响小,非均质性普遍较强;主力烃源岩以煤系泥岩为主,演化程度普遍较高。差异表现为:东部火山岩多形成于中、新生代陆内裂谷,以中酸性为主,以受深大断裂控制的中心式喷发为主,西部火山岩多形成于古生代陆内裂谷和岛弧,以中基性为主,喷发期次和类型多;东部火山岩储集空间以原生气孔和裂缝为主,西部主要以次生溶孔和裂缝为主;东部以岩性、构造-岩性气藏为主,成藏受生烃中心、深大断裂和火山岩喷发结构控制,原位性明显,西部多为地层不整合油气藏,不整合面、烃源岩和大型断裂是主要控制因素,原位性和异位性兼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岩油气藏 成藏特征 共性 差异性 东部地区 西部地区 中国
下载PDF
中国石油重点勘探领域——地质认识、核心技术、勘探成效及勘探方向 被引量:105
12
作者 贾承造 赵政璋 +3 位作者 杜金虎 赵文智 邹才能 胡素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85-396,共12页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在第三次油气资源评价成果和剩余油气资源领域分布评价基础上,提出了岩性-地层油气藏、前陆盆地冲断带、叠合盆地中下部组合和成熟探区富油气凹陷(区带)四大勘探领域。指出岩性-地层油气藏已成为油气储量增...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在第三次油气资源评价成果和剩余油气资源领域分布评价基础上,提出了岩性-地层油气藏、前陆盆地冲断带、叠合盆地中下部组合和成熟探区富油气凹陷(区带)四大勘探领域。指出岩性-地层油气藏已成为油气储量增长的主体,前陆盆地冲断带是寻找大发现的重要领域,叠合盆地中下部组合增储地位日趋重要,富油气凹陷(区带)精细勘探潜力仍然很大。分析认为未来剩余油气资源主要分布在岩性-地层油气藏、叠合盆地中下部组合、前陆盆地、富油气凹陷(区带)、陆上新区新盆地、南海南部海域和非常规资源等七大领域,其中前四大领域勘探潜力仍然很大,是未来油气增储上产的重点领域;陆上新区新盆地、南海南部海域及非常规资源将是未来实现中国石油资源战略接替的重要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石油 勘探领域 地质认识 核心技术 勘探思路 重大发现 勘探方向
下载PDF
再论中国陆上深层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地质特征与勘探前景 被引量:101
13
作者 赵文智 胡素 +2 位作者 刘伟 王铜山 李永新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9,共9页
深层碳酸盐岩是我国陆上油气勘探发展的重要接替领域,加强对深层碳酸盐岩的油气地质研究与探索,对于实现我国油气工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对深层碳酸盐岩基本地质条件的深入分析,发现中国陆上深层碳酸盐... 深层碳酸盐岩是我国陆上油气勘探发展的重要接替领域,加强对深层碳酸盐岩的油气地质研究与探索,对于实现我国油气工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对深层碳酸盐岩基本地质条件的深入分析,发现中国陆上深层碳酸盐岩资源潜力可能超过预期,具备发现大油气田的良好前景。具体表现在4个方面:①发育常规烃源岩和源岩内滞留液态烃裂解两类烃源灶,都可以规模供烃;②受顺层、层间两类岩溶作用和埋藏、热液两类白云石化作用的控制,深—超深层碳酸盐岩仍可以发育规模有效储层;③在递进埋藏和退火受热耦合作用下,部分海相烃源岩可以跨构造期成藏,晚期仍有大量液态烃生成,深层碳酸盐岩油、气均富;④多期构造运动作用形成的大型隆起背景、3种类型成藏模式(隆起斜坡区岩溶储层似层状大面积成藏、古潜山风化壳岩溶储层倒灌式大面积成藏、礁滩储层大范围成藏),以及古隆起围斜区及台缘带广泛发育的地层、岩性圈闭群呈集群式大面积分布。结论认为:中国陆上深层碳酸盐岩具备大面积、规模成藏的有利条件,可以形成大油气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陆上 海相碳酸盐岩 深层 烃源灶 规模储集层 资源潜力 勘探前景
下载PDF
四川盆地台缘带礁滩大气区地质特征与形成条件 被引量:95
14
作者 邹才能 徐春春 +5 位作者 汪泽成 胡素 杨光 李军 杨雨 杨威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41-651,共11页
以四川盆地二叠系—三叠系长兴组—飞仙关组台缘带礁滩大气区为例,阐述了台缘礁滩体带状大气区形成条件与地质特征。四川盆地晚二叠世经历了克拉通内裂陷作用和基底断裂活动,在区域大缓坡背景下,形成了以城口—鄂西海、开江—梁平海槽... 以四川盆地二叠系—三叠系长兴组—飞仙关组台缘带礁滩大气区为例,阐述了台缘礁滩体带状大气区形成条件与地质特征。四川盆地晚二叠世经历了克拉通内裂陷作用和基底断裂活动,在区域大缓坡背景下,形成了以城口—鄂西海、开江—梁平海槽及南充—绵阳台内洼地3个负向单元以及奉节—镇巴台坪、石柱—仪陇台坪、遂宁—磨溪台坪3个古地貌高点为特征的"三隆三凹"的古地理格局,台坪向海槽过渡的高能带环境发育大型台缘带礁滩体;经历早期溶蚀、回流渗透白云石化与埋藏溶蚀等建设性成岩作用,形成了沿台缘带分布的优质白云岩储集层;台缘带礁滩体具有良好烃源条件,断层发育,油气成藏条件明显优于台内礁滩体,台缘带控制天然气富集,即大型台缘古地理背景、规模白云岩溶蚀礁滩储集层、良好的下生与侧向气源条件和带状集群展布的岩性、构造及构造-岩性复合3类圈闭"四要素"有机配置决定带状大气区的形成与分布,展示了台缘带礁滩大油气区的良好勘探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缘带 礁滩大气区 成藏条件 白云岩储集层 基底断裂 四川盆地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扇体形成演化与扇体油气藏勘探 被引量:85
15
作者 蔚远江 李德生 +2 位作者 胡素 雷振宇 何登发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2-71,共10页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广泛发育二叠纪—侏罗纪冲积扇、水下扇、扇三角洲等砾质粗碎屑沉积,其形成演化严格受不同时期活动的同生断裂控制。二叠纪以乌尔禾组扇体最为发育,呈由盆缘向盆地方向逐渐增强的前展式推覆冲断及渐进式扇体迁移响应模...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广泛发育二叠纪—侏罗纪冲积扇、水下扇、扇三角洲等砾质粗碎屑沉积,其形成演化严格受不同时期活动的同生断裂控制。二叠纪以乌尔禾组扇体最为发育,呈由盆缘向盆地方向逐渐增强的前展式推覆冲断及渐进式扇体迁移响应模式。三叠纪—侏罗纪以百口泉组、克拉玛依组扇体最为发育,呈由盆内向盆缘方向逐渐减弱的退覆式冲断活动及后退式扇体迁移响应模式。已知扇体油气藏主要富集于水下扇扇根及扇中、扇三角洲平原及前缘4个亚相带,及二叠系佳木河组、乌尔禾组、三叠系百口泉组、克拉玛依组、侏罗系八道湾组、头屯河组6个层位。二叠—三叠纪扇体含油层多、规模大、储量丰度高,侏罗纪扇体反之。受断裂、不整合、岩相岩性、物性4种因素控制,扇体主要形成断块、地层不整合及构造岩性油气藏。断阶带及扇根—扇中相带主要发育构造(断块)油藏,为扇体与断层相配置的垂向运聚成藏模式;斜坡区及扇中—扇缘相带主要发育岩性油藏,为扇体与不整合相配置的侧向运聚成藏模式。西北缘扇体成藏条件好,探明程度总体较低,剩余资源潜力大,进而指出了七大有利勘探区块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扇体沉积演化 扇体油气藏勘探 逆冲断裂 二叠—侏罗纪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寒武-奥陶系白云岩储层类型与分布特征 被引量:84
16
作者 赵文智 沈安江 +3 位作者 胡素 潘文庆 郑剑锋 乔占峰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758-768,共11页
塔里木盆地寒武-奥陶系白云岩是台盆区最重要的储层之一,发育4种类型:①潮坪白云岩。以含膏泥晶白云岩为主,石膏溶孔及白云岩砾间孔发育,发育于潮间-潮上坪蒸发环境。白云石表现为MgO-CaO呈线性正相关、低Mg/Ca值及高∑REE值、锶同位素... 塔里木盆地寒武-奥陶系白云岩是台盆区最重要的储层之一,发育4种类型:①潮坪白云岩。以含膏泥晶白云岩为主,石膏溶孔及白云岩砾间孔发育,发育于潮间-潮上坪蒸发环境。白云石表现为MgO-CaO呈线性正相关、低Mg/Ca值及高∑REE值、锶同位素值分布在0.7085~0.7100之间,略高于同期海水值0.7090、阴极发光不发光或暗色光。储层分布主要受沉积相控制,发育于中下寒武统地层;②蒸发台地白云岩。以藻丘及颗粒灰岩选择性白云石化为特征,发育铸模孔、膏溶孔和残留粒间孔,白云石Mg/Ca值变化范围大、δ13C、δ18O值相对偏正、分别大于2‰和-4‰、阴极发光发较亮红光。储层主要发育于台内靠近台缘一侧;③埋藏白云岩。发育细晶、中晶及粗晶白云岩,以晶间孔及晶间溶孔为主,δ18O值偏负在-5‰~-10‰(PDB)之间,87Sr/86Sr值相对较大,为0.7090~0.7110,阴极发光以发暗棕褐色、紫色光为主。埋藏白云岩储层发育主要受成岩相控制,但也表现出与沉积相具有相关性,这是因为物性好的台缘、台内礁滩体及有裂缝沟通构成的开放体系更有利于埋藏白云石化作用发生;④热液白云岩。以受热液改造的结晶白云岩为特征,往往伴生热液矿物,白云石δ18O值异常偏负、一般小于-9‰(PDB)、阴极发光多发明亮红光、稀土元素标准化配分曲线中Eu出现正异常、出现高于地层背景值的异常高温包裹体;主要发育在具有上覆隔挡层的不整合面之下地层及大断裂发育带附近。上述四类白云岩在规模与分布上有不同,但都可预测。埋藏和热液白云岩规模较大,受原始沉积相带和成岩流体来源双重约束。潮坪和蒸发台地白云岩规模可变性较大,可由沉积环境重建,结合成岩相研究预测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坪白云岩 蒸发台地白云岩 埋藏白云岩 热液白云岩 分布特征 寒武-奥陶系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陆相富有机质页岩与泥岩的成藏差异及其在页岩油评价中的意义 被引量:81
17
作者 赵文智 朱如凯 +2 位作者 胡素 侯连华 吴松涛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079-1089,共11页
页岩和泥岩的有机质丰度与岩石组构差异较大,决定了二者对常规油气与页岩油气成藏贡献的不同,未来进入源灶区勘探后所倚重的烃源岩评价标准也应有别。页岩沉积于半深湖-深湖环境,沉积速率低并伴有程度不等的化学沉积作用;泥岩多形成于滨... 页岩和泥岩的有机质丰度与岩石组构差异较大,决定了二者对常规油气与页岩油气成藏贡献的不同,未来进入源灶区勘探后所倚重的烃源岩评价标准也应有别。页岩沉积于半深湖-深湖环境,沉积速率低并伴有程度不等的化学沉积作用;泥岩多形成于滨-浅湖环境,沉积速率快且多具密度流特征。火山灰沉落与热液注入导致“肥沃效应”、放射性物质促使生物超量超速生长、深水厌氧环境与低沉积速率保护有机物堆积不被稀释等因素促使页岩段有机物富集。页理易剥离成为储集空间,生烃产生的酸性水溶蚀部分颗粒形成增孔效应;泥岩呈块状,黏土矿物含量高,基质孔隙不发育。页岩段总有机碳含量高,页理发育,储集性相对较好,脆性矿物含量相对较高,是页岩油勘探开发最有利的岩相类型。开展页岩与泥岩成藏差异研究,以页岩、泥岩为端元,落实资源分布,确定“甜点”评价参数类型和标准,优选页理发育的“甜点区/段”,使用有效开发技术,对客观评价页岩油资源总量、经济性与规模有效开发都具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 泥岩 总有机碳含量下限 岩石组构 成藏差异 陆相页岩油 甜点选区
下载PDF
库车前陆冲断带深层大气区形成条件与地质特征 被引量:73
18
作者 杜金虎 王招明 +2 位作者 胡素 王清华 谢会文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85-393,共9页
针对库车深层构造,开展"宽线+大组合"山地地震采集、高陡构造叠前深度偏移处理、深层构造建模等一系列地震勘探技术攻关,初步落实了盐下深层构造,发现并落实了一批大型构造圈闭。研究发现,库车前陆冲断带深层具有形成构造大... 针对库车深层构造,开展"宽线+大组合"山地地震采集、高陡构造叠前深度偏移处理、深层构造建模等一系列地震勘探技术攻关,初步落实了盐下深层构造,发现并落实了一批大型构造圈闭。研究发现,库车前陆冲断带深层具有形成构造大气区的有利条件:大型叠瓦冲断构造为大油气区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圈闭基础;优越的烃源条件与晚期强充注为大气区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烃源;深层发育大规模有效砂岩储集层,为大气区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储集空间;巨厚膏盐岩为深层大气区的形成提供了优越的盖层条件。盐下深层构造大气区油气地质特征主要表现为:油气分布受构造圈闭控制,以构造气藏为主;冲断带深层储集层物性总体较差,裂缝对油气富集高产有重要控制作用;油气分布具源-盖共控、叠置连片、整体含气的特点;储量规模较大,单井产能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车前陆冲断带 克拉苏深层 盐下构造大气区 形成条件 地质特征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前陆冲断带二叠纪逆冲断裂活动的沉积响应 被引量:69
19
作者 蔚远江 何登发 +4 位作者 雷振宇 尹成 张立平 胡素 董大忠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12-625,共14页
笔者从 16 0口单井剖面、15条联井剖面及 5个层位平面渐次展开了准噶尔西北缘前陆冲断带二叠纪逆冲断裂活动的沉积响应研究。各种成因扇体 (冲积扇、水下扇、扇三角洲 )在佳木河组和上乌尔禾组地层中最为发育 ,其沉积分布严格受不同时... 笔者从 16 0口单井剖面、15条联井剖面及 5个层位平面渐次展开了准噶尔西北缘前陆冲断带二叠纪逆冲断裂活动的沉积响应研究。各种成因扇体 (冲积扇、水下扇、扇三角洲 )在佳木河组和上乌尔禾组地层中最为发育 ,其沉积分布严格受不同时期活动的同生断裂控制。由早二叠世佳木河期至晚二叠世上乌尔禾期 ,扇体在克拉玛依—夏子街地区叠置程度较好 ,由盆缘向盆内迁移、推进明显 ;在车排子—中拐地区叠置程度相对较差 ,局部略呈向盆缘老山收缩、后退趋势 ,表明红山嘴 -车排子断裂带与克拉玛依 -百口泉断阶带、乌尔禾 -夏子街断褶带逆冲活动的强度及地域迁移性有明显差异。二叠纪总体为一由弱到强的前展式推覆冲断及渐进式扇体迁移模式 ,即随同生控扇断裂由老山向盆缘的前展式推覆活动 ,相应地 ,各构造带扇体逐渐由盆缘向盆地方向发育、推进 ,扇体面积不断扩大 ,显示出明显的渐进式迁移的沉积响应 ,两者形成良好的耦合性。进而引入“活动性指数”的概念与方法 ,对前陆冲断带同生断裂的冲断活动强度进行了定量化统计分析 ,据二叠纪冲断推覆事件的地层、沉积标识 ,识别出 3个逆冲推覆幕、7个逆冲推覆事件 ,划分出 P1 j— P1 f、P2 x— P2 w、P3w三套构造层序 ,并指出在 P1 f、P2 x及P2 + 3w各时期 ,由红山嘴 -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响应 逆冲推覆 同生断裂 断裂活动 二叠纪 构造带 构造层序 冲断带 单井 准噶尔盆地
下载PDF
中国元古界—寒武系油气地质条件与勘探地位 被引量:72
20
作者 赵文智 胡素 +2 位作者 汪泽成 张水昌 王铜山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13,共13页
四川盆地安岳特大型气田的发现坚定了勘探家在元古界—寒武系找油找气信心。以中新元古代大地构造格局重建与重大地质事件分析为基础,从烃源岩、储集层条件及成藏组合类型和有效性入手,剖析了元古界—寒武系油气地质条件,指出中新元古... 四川盆地安岳特大型气田的发现坚定了勘探家在元古界—寒武系找油找气信心。以中新元古代大地构造格局重建与重大地质事件分析为基础,从烃源岩、储集层条件及成藏组合类型和有效性入手,剖析了元古界—寒武系油气地质条件,指出中新元古代—早古生代间冰期低等生物繁盛,有机质富集并形成优质烃源岩;震旦系—寒武系微生物岩和颗粒滩体叠加多期建设性成岩改造作用可形成规模储集层,但早中元古代因缺氧事件,风化作用弱,储集层质量总体偏差,唯后期遭受风化淋滤者才有溶蚀改造型储集层发育机会。中国华北、扬子、塔里木克拉通中新元古代均发育大型裂陷槽(群),烃源灶肯定存在,是否存在良好的源-储成藏组合,则视情况而定。上扬子地区肯定存在震旦系—寒武系有效成藏组合,华北地区成藏组合是否有效取决于两大条件:(1)元古界烃源灶与古、中新生界储集层构成的次生组合的有效性;(2)中新元古界经近纪以来改造形成的储集层与自身源灶晚期生烃能否构成匹配。塔里木盆地需要落实元古界时代归属、原盆地保持之后,再看是否存在有效成藏组合。总之,中国三大克拉通元古界—寒武系是一套潜在勘探新层系,值得研究和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古界 寒武系 大地构造格局 重大地质事件 间冰期 烃源岩 微生物岩 克拉通内裂陷槽 成藏组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