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6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颈椎前路手术的并发症 被引量:143
1
作者 陈雄生 贾连顺 +8 位作者 曹师锋 袁文 陈德玉 叶晓健 周许辉 谭军 肖建 倪斌 欧阳跃平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644-649,共6页
【目的总结分析颈椎前路手术并发症,探索其防治策略。方法自1995~2002年共行颈椎前路手术3163例,术后出现各种手术并发症646例。术后获随访1848例,随访期6个月~8年,平均2年3个月。减压方式有环锯减压、椎体次全切除、椎间盘切除和病... 【目的总结分析颈椎前路手术并发症,探索其防治策略。方法自1995~2002年共行颈椎前路手术3163例,术后出现各种手术并发症646例。术后获随访1848例,随访期6个月~8年,平均2年3个月。减压方式有环锯减压、椎体次全切除、椎间盘切除和病灶清除;植骨方式有自体髂骨植骨、BAK植骨、方盒形Cage植骨以及钛网植骨等;部分患者采用颈椎前路带锁钢板固定。结果喉返神经或喉上神经损伤26例,4~12周后基本恢复正常。术后颈部血肿16例,术中止血不彻底和术后引流不畅是其主要原因。颈脊髓或神经根刺激、损伤13例,经脱水治疗多数恢复满意。脑脊液漏11例,经颈部制动和切口局部适度加压后愈合。切口感染8例,经抗感染、清创缝合等治疗后愈合。食管瘘2例,经修补术治愈。植骨块移位8例,均于发生后当天或第2d再次手术。植骨不愈合假关节形成17例,均行翻修手术。相邻节段退变35例,6例因出现新的脊髓压迫症状再次行颈前路减压术,术后症状缓解。髂骨供区并发症342例,主要表现为局部疼痛和股外侧皮神经损伤症状。内植物相关并发症中,BAK下沉10例,钢板断裂1例,钢板螺钉脱落1例,钛网下端下沉7例。颈部轴性疼痛216例。猝死1例。结论颈椎前路手术可发生多种并发症,程序化、标准化的诊治方案是减少颈椎前路手术并发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前路手术 并发症 防治 环锯减压 椎体次全切除 椎间盘切除
原文传递
颈椎前路带锁钢板临床应用的并发症及预防 被引量:83
2
作者 陈德玉 贾连顺 +4 位作者 袁文 肖建 倪斌 戴力扬 沈强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287-289,共3页
目的 分析颈椎前路带锁钢板螺钉系统临床应用并发症的产生原因并提出预防措施。方法 随访颈椎前路带锁钢板治疗颈椎骨折脱位、脊髓型颈椎病和颈椎椎体肿瘤 167例病例,观察带锁钢板螺钉系统应用的并发症。结果 与颈椎前路带锁钢板有关... 目的 分析颈椎前路带锁钢板螺钉系统临床应用并发症的产生原因并提出预防措施。方法 随访颈椎前路带锁钢板治疗颈椎骨折脱位、脊髓型颈椎病和颈椎椎体肿瘤 167例病例,观察带锁钢板螺钉系统应用的并发症。结果 与颈椎前路带锁钢板有关的并发症包括固定螺钉进入椎间隙、单一螺钉退出、钢板拔出及食道瘘等,共 19例患者 (26例次 ),多数与手术操作不当有关。结论 严格颈椎前路带锁钢板固定的适应证和熟练手术操作是预防其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骨板 内固定器 手术后并发症 骨折脱位
原文传递
骨肉瘤临床循证诊疗指南 被引量:85
3
作者 郭卫 牛晓辉 +2 位作者 肖建 蔡郑东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18年第4期288-301,共14页
骨肉瘤是常见的原发恶性骨肿瘤,严重危害青少年的身体健康。通过规范的化疗和手术,很多患者可达到痊愈,但不当的诊疗过程可能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骨肿瘤专业委员会依据循证医学方法制定了《骨肉瘤临床循证诊... 骨肉瘤是常见的原发恶性骨肿瘤,严重危害青少年的身体健康。通过规范的化疗和手术,很多患者可达到痊愈,但不当的诊疗过程可能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骨肿瘤专业委员会依据循证医学方法制定了《骨肉瘤临床循证诊疗指南》,就诊断流程、化疗、不同部位的手术方式和挽救性治疗等临床问题进行总结,依据文献证据等级给出相应的推荐等级。旨在为骨肿瘤医师的临床诊疗提供最佳的、有效的意见参考,从而使患者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本指南仅为学术性指导意见,具体实施时必须依据患者的个体医疗情况而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肉瘤 骨肿瘤 指南
下载PDF
颈椎病外科治疗选择及远期疗效评价 被引量:74
4
作者 贾连顺 袁文 +17 位作者 倪斌 陈雄生 陈德玉 沈强 刘祖德 叶晓健 肖建 谭军 徐印坎 赵定麟 侯铁胜 周维江 戴力扬 吴德升 朱海波 刘洪奎 张文明 张文林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13期1260-1263,共4页
目的 :研究脊髓型颈椎病经手术治疗的远期疗效及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 :报告 4585例脊髓型颈椎病 ,对发病因素、病程及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全部实施颈前路减压及自体髂骨移植融合术 ,其中 335例于术后 6个月~ 2年再次手术。术后 985... 目的 :研究脊髓型颈椎病经手术治疗的远期疗效及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 :报告 4585例脊髓型颈椎病 ,对发病因素、病程及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全部实施颈前路减压及自体髂骨移植融合术 ,其中 335例于术后 6个月~ 2年再次手术。术后 985例随访 5年 7个月~ 1 7年 ,平均 7年 7个月。结果 :功能评价 ,优 476例 (48.32 % )、良 335例 (34 .0 1 % )、可 94例 (9.54 % )及差 80例 (8.1 3 % )。手术疗效与病变严重程度、病程长短、减压程度和颈椎稳定性相关 ,病程在 6个月内的患者疗效优于 1年以上者 (P <0 .0 1 )。结论 :脊髓型颈椎病前路手术减压远期效果是肯定的 ;手术时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外科治疗 远期疗效评价 脊髓压迫
下载PDF
脊髓型颈椎病自然史规律研究 被引量:54
5
作者 陈雄生 贾连顺 +5 位作者 袁文 陈德玉 倪斌 叶晓健 肖建 谭军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13期1301-1304,共4页
目的 :了解脊髓型颈椎病的发病规律 ,评价自然史在早期诊断和治疗中的意义。方法 :综合分析 1 2 63例脊髓型颈椎病 (CSM)患者的自然史 ,将其演变方式归纳为 5型 ,Ⅰ~Ⅳ型为起病轻者 ,其中Ⅱ~Ⅳ型无论是否经过稳定期 ,最后均出现恶化 ... 目的 :了解脊髓型颈椎病的发病规律 ,评价自然史在早期诊断和治疗中的意义。方法 :综合分析 1 2 63例脊髓型颈椎病 (CSM)患者的自然史 ,将其演变方式归纳为 5型 ,Ⅰ~Ⅳ型为起病轻者 ,其中Ⅱ~Ⅳ型无论是否经过稳定期 ,最后均出现恶化 ,Ⅰ型长期保持稳定 ,随访期内无恶化倾向或结果 ,Ⅴ型为突然严重起病 ,无法缓解者。结果 :Ⅰ型 1 37例 (1 0 .88% ) ,Ⅱ型 534例 (42 .31 % ) ,Ⅲ型 96例 (7.57% ) ,Ⅳ型 40 7例 (32 .2 4 % ) ,Ⅴ型 89例 (7.0 5 % )。结论 :脊髓型颈椎病仅少数长期处于良性稳定状态 ,该病多数呈相对恶性的发展趋势 ,其发展结果将造成更加严重的脊髓损害。下肢麻木、行走缓慢、步态异常、手臂麻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脊髓压迫症 早期诊断 自然史
下载PDF
高位骶骨肿瘤切除与重建方式探讨 被引量:49
6
作者 肖建 贾连顺 +4 位作者 陈华江 魏海峰 杨兴海 陈德玉 朱秋峰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575-577,共3页
目的 探讨高位骶骨肿瘤切除和重建方式。 方法 我院于 1998年 10月至 2 0 0 2年 4月 ,收治 35例原发性高位骶骨肿瘤患者 ,L5 S14例 ,L5 S2 2例 ,S14例 ,S1 2 8例 ,S1 3 6例 ,S1 46例 ,S1 55例 ;肿瘤切除方式 :L5 S1椎节切除 4例 ,L5 ... 目的 探讨高位骶骨肿瘤切除和重建方式。 方法 我院于 1998年 10月至 2 0 0 2年 4月 ,收治 35例原发性高位骶骨肿瘤患者 ,L5 S14例 ,L5 S2 2例 ,S14例 ,S1 2 8例 ,S1 3 6例 ,S1 46例 ,S1 55例 ;肿瘤切除方式 :L5 S1椎节切除 4例 ,L5 S2 椎节切除 2例 ,全骶骨切除 9例 ,骶骨部分切除 2 0例。肿瘤切除术后给予腰椎与骨盆TSRH或ISOLA内固定术 ,并给予相应的放疗与化疗。 结果术后随访 6~ 4 2个月 ,1例术后出现排尿困难 ,2例术后出现脑脊液瘘 ,1例术后切口感染及延期愈合 ,1例尾端切口皮肤坏死 ,术后近期疗效均较满意 ,患者腰骶部疼痛及神经功能有不同程度改善 ,1例脊索瘤和 2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患者于术后 1年复发 ,其中 1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患者于术后 19个月因肺部转移全身衰竭死亡 ,所有患者均未发生断钉、断棒。 结论 肿瘤的切除方式和术后综合治疗对预后具有重要的影响 ,骶骨切除术后腰椎与骨盆内固定术有利于保持腰椎及骨盆的稳定性 ,更好地减轻疼痛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位骶骨肿瘤 切除术 重建方式 手术治疗 内固定
原文传递
颈前路减压植骨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初步疗效 被引量:42
7
作者 倪斌 贾连顺 +2 位作者 肖建 戴力扬 吴德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SCD 2000年第4期212-215,共4页
目的 :分析颈前路减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 10 3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颈前路减压植骨钢板内固定术 ,并对临床结果进行Odom′s法疗效评定及影像学分析。结果 :10 3例中获随访 99例 ,临床疗效优良率 80 % ,... 目的 :分析颈前路减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 10 3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颈前路减压植骨钢板内固定术 ,并对临床结果进行Odom′s法疗效评定及影像学分析。结果 :10 3例中获随访 99例 ,临床疗效优良率 80 % ,植骨融合率为 97 9% ( 97/ 99) ,其中单节段椎间融合率为 10 0 % ( 12 / 12 ) ,多节段椎间融合率为 97 7% ( 85 / 87)。结论 :颈前路钢板内固定对于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是有益的 ,提高了植骨融合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前路减压 植骨融合 钢板内固定
下载PDF
上胸椎肿瘤的手术途径及术式探讨 被引量:34
8
作者 肖建 贾连顺 +4 位作者 袁文 戴力扬 陈德玉 包聚良 赵定麟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52-355,共4页
目的 探讨上胸椎肿瘤前路不同手术路径 ,肿瘤切除术式 ,Orion钢板或TSRH内固定术的作用。 方法 上胸椎肿瘤患者 15例 ,其中骨巨细胞瘤 5例 ,软骨肉瘤 1例 ,嗜酸性肉芽肿 1例 ,血管瘤 1例 ,骨髓瘤 1例 ,恶性淋巴瘤 1例 ,转移癌 4例 ;... 目的 探讨上胸椎肿瘤前路不同手术路径 ,肿瘤切除术式 ,Orion钢板或TSRH内固定术的作用。 方法 上胸椎肿瘤患者 15例 ,其中骨巨细胞瘤 5例 ,软骨肉瘤 1例 ,嗜酸性肉芽肿 1例 ,血管瘤 1例 ,骨髓瘤 1例 ,恶性淋巴瘤 1例 ,转移癌 4例 ;脊柱外科分期 :Ⅰ期 7例 ,Ⅱ期 3例 ,Ⅲ期 1例 ,Ⅳ期 4例 ;肿瘤切除方式 :囊内切除 4例 ,包膜切除 7例 ,广泛切除 4例。根据肿瘤的病理类型 ,术后给予相应的放疗或化疗。 结果 术后随访 3~ 2 0个月 ,2例术后出现声音嘶哑 ,系术中喉返神经牵拉伤所致 ,2个月后症状缓解。近期疗效均较满意 ,15例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均有所改善。 1例T1转移性腺癌 (来源于化学感受器腺癌 )患者术后 16个月因全身多处转移 ,全身衰竭死亡。 1例T1~T2 骨巨细胞瘤患者囊内切除术后 8个月局部复发。 结论 应根据肿瘤的部位、性质、分期选择相应的手术途径及肿瘤切除方式 ;前路植骨、人工椎体、Orion或TSRH内固定术有利于上胸椎的重建和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胸椎肿瘤 骨肿瘤 外科手术 术式 手术路径
原文传递
单间隙颈椎前路减压单纯植骨融合与加用钢板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40
9
作者 赵剑 贾连顺 +3 位作者 陈雄生 袁文 陈德玉 肖建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5期269-271,共3页
目的 :对单间隙颈椎前路减压后有无必要在单纯植骨基础上加用钢板内固定作一初步探讨。方法 :对 48例单间隙病变行前路减压手术的患者随访 1~ 4年 ,平均 2 2年。根据症状改善情况及影像学资料对单纯植骨和加用前路钢板内固定作分析比... 目的 :对单间隙颈椎前路减压后有无必要在单纯植骨基础上加用钢板内固定作一初步探讨。方法 :对 48例单间隙病变行前路减压手术的患者随访 1~ 4年 ,平均 2 2年。根据症状改善情况及影像学资料对单纯植骨和加用前路钢板内固定作分析比较。结果 :根据JOA评分 ,单纯植骨组和加用钢板内固定组之间在疗效的改善方面近似 ,都能获得满意的融合率 ;在椎间高度的恢复和维持方面加用前路钢板有明显效果 (P <0 0 5 ) ,在恢复和维持颈椎生理曲度方面 ,加用钢板也优于单纯植骨。结论 :使用前路钢板安全、可靠 ,在单间隙病变手术中加用前路钢板有助于恢复和保持颈椎生理曲度 ,防止植骨块的塌陷 ,可能利于长期手术疗效的保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减压 前入路 植骨融合 内固定 钢板 单间隙病变 治疗
下载PDF
脊髓型颈椎病外科干预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35
10
作者 贾连顺 袁文 +4 位作者 陈雄生 陈德玉 叶晓健 倪斌 肖建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65-169,共5页
目的研究脊髓型颈椎病手术治疗方法及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选取365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全部实施颈前路减压及自体髂骨移植或钛网、钛板固定融合术,其中5例于术后3~6个月再次手术。术后随访2年6个月~6年,平均3年4个月,分析其手术治疗... 目的研究脊髓型颈椎病手术治疗方法及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选取365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全部实施颈前路减压及自体髂骨移植或钛网、钛板固定融合术,其中5例于术后3~6个月再次手术。术后随访2年6个月~6年,平均3年4个月,分析其手术治疗方法及影响疗效的因素。结果临床功能评价:优175例(47.94%)、良129例(35.34%)、可44例(12.05%)、差17例(4.66%)。结论脊髓型颈椎病前路手术减压效果较好,手术时机、病变程度及手术技术等是影响疗效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外科手术 治疗效果
下载PDF
颈椎管哑铃形肿瘤的外科分期及手术策略 被引量:37
11
作者 肖建 杨兴海 +11 位作者 陈华江 杨诚 马俊明 魏海峰 杨立利 史建刚 赵必增 刘铁龙 严望军 李郁松 袁文 贾连顺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798-802,共5页
目的探讨颈椎管内外哑铃形肿瘤的临床特点、外科分期、手术入路、切除方法及内固定重建技术。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至2005年12月收治的37例颈椎管内外哑铃形肿瘤患者。年龄18~80岁,平均39岁;男18例,女19例。肿瘤性质:神经鞘瘤25例,... 目的探讨颈椎管内外哑铃形肿瘤的临床特点、外科分期、手术入路、切除方法及内固定重建技术。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至2005年12月收治的37例颈椎管内外哑铃形肿瘤患者。年龄18~80岁,平均39岁;男18例,女19例。肿瘤性质:神经鞘瘤25例,神经纤维瘤3例,多发性神经纤维瘤5例,恶性神经鞘瘤4例。根据肿瘤侵袭的范围和区域自行设计外科分期系统:Ⅰ期8例,Ⅱ期9例,Ⅲ期13例,Ⅳ期5例,Ⅴ期2例。经颈后外侧入路行肿瘤切除术20例,前后联合入路(后外侧+前外侧)行肿瘤切除术17例;26例采用后路钉棒/钉板内固定系统重建,5例采用前后联合固定,6例未行内固定。结果术后随访3个月~7年,平均39个月。术后出现单侧上肢一过性肌力减弱1例,单侧颈后部感觉麻木1例,霍纳征1例,1例术中因一侧椎动脉损伤而行椎动脉结扎,2例恶性神经鞘瘤者术后1~2年因局部复发而再次行手术治疗。多数患者术后疗效较满意,局部疼痛和神经症状均有改善或缓解,19例患者脊髓神经功能完全恢复,2例未行内固定术的患者于术后1~2年出现不同程度的颈椎反屈畸形。结论根据肿瘤的部位、性质及外科分期制定手术治疗策略能显著提高肿瘤切除率,降低术后局部复发率和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内固定重建对维持颈椎的稳定性具有重要价值,术中应准确判断肿瘤与神经根、椎动脉和颈髓的关系并注意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肿瘤分期 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脊髓型颈椎病前路减压内固定价值 被引量:31
12
作者 袁文 贾连顺 +3 位作者 肖建 倪斌 陈德玉 叶晓健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8期740-742,共3页
目的 :评价脊髓型颈椎病前路减压后应用内固定的价值。方法 :对 112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采用经前路减压、自体髂骨或钛质网笼植骨及AO颈椎带锁钢板内固定 ,获得随访 10 4例 ,平均随访时间 30个月 ,观察植骨融合率、融合节段椎间高度和颈... 目的 :评价脊髓型颈椎病前路减压后应用内固定的价值。方法 :对 112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采用经前路减压、自体髂骨或钛质网笼植骨及AO颈椎带锁钢板内固定 ,获得随访 10 4例 ,平均随访时间 30个月 ,观察植骨融合率、融合节段椎间高度和颈椎生理曲度维持情况以及内植物并发症 ,并对神经功能恢复进行评价。结果 :94例单节段和两节段病变者术后 3个月内获得牢固骨性融合 ,融合率为 10 0 % ,10例三节段手术者融合率为 80 % ,内植物并发症为 2 .9%( 3/10 4)。全部病例术后椎间高度和生理曲度维持满意 ,JOA评分由术前平均 10 .3分提高到术后平均 14 .8分 ,平均改善率为 6 7.2 %。结论 :脊髓型颈椎病前路手术后采用内固定可显著提高植骨融合率 ,并有效地维持椎间高度和颈椎生理曲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前路手术 带锁钢板 治疗
下载PDF
3D打印模型在临床八年制情景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29
13
作者 孔金海 钟南哲 +5 位作者 王君成 肖辉 孙正望 宋滇文 魏海峰 肖建 《基础医学教育》 2015年第10期924-926,共3页
3D打印技术是一种新型的快速成型技术,具有较强的三维直观性,在骨科领域应用较为广泛。文章通过回顾性分析从2012年5月-2015年5月在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骨肿瘤科临床实习的30名临床八年制研究生,采用脊柱肿瘤的3D打印模型实时对于... 3D打印技术是一种新型的快速成型技术,具有较强的三维直观性,在骨科领域应用较为广泛。文章通过回顾性分析从2012年5月-2015年5月在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骨肿瘤科临床实习的30名临床八年制研究生,采用脊柱肿瘤的3D打印模型实时对于拟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特点进行介绍和分析,与同期实习的另外30名学员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显示八年制学员在3D打印模型的情景教学下对肿瘤大小、动脉、周围毗邻神经、肿瘤的边界等认知掌握程度高于对照组,学习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临床医学教学 情景教学
下载PDF
脊柱转移性肿瘤的外科治疗策略 被引量:29
14
作者 肖建 贾连顺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4-18,共5页
目的探讨脊柱转移性肿瘤的临床特点、手术治疗策略及其预后。方法对103例脊柱转移性肿瘤患者的临床特点、手术适应证、外科治疗方式及其预后进行分析。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5年,85例患者术后局部疼痛、神经根痛缓解甚至消失,脊髓压迫症... 目的探讨脊柱转移性肿瘤的临床特点、手术治疗策略及其预后。方法对103例脊柱转移性肿瘤患者的临床特点、手术适应证、外科治疗方式及其预后进行分析。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5年,85例患者术后局部疼痛、神经根痛缓解甚至消失,脊髓压迫症状改善或缓解;术后6个月、1、2、3、4年的生存率分别为97.1%、90.3%、44.7%、29.1%、8.7%。结论脊柱转移性肿瘤患者多数表现为局部疼痛,部分患者有脊髓、神经根损害的表现。手术必须考虑全身情况,限于脊柱不稳、神经功能进行性损害、局部疼痛剧烈且原发病灶已积极处理、或原发灶不明手术作为明确病理诊断以指导进一步治疗的患者。根据肿瘤侵犯部位、患者耐受手术情况、预期寿命等选择前路、后路或前后联合入路的一期或二期手术。手术能够稳定和重建脊柱,减轻或缓解疼痛,维持或改善神经功能,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转移性肿瘤 外科治疗 临床特点 预后 影像学表现 适应证
原文传递
增生后纵韧带切除扩大减压治疗脊髓型颈椎病 被引量:24
15
作者 陈德玉 贾连顺 +5 位作者 宋滇文 袁文 倪斌 肖建 王新伟 肖剑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8期738-739,共2页
目的 :观察颈椎前路增生后纵韧带切除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设计后纵韧带切除术式及相应器械 ,在颈椎前路切骨减压基础上切除增生肥厚的后纵韧带 ,行扩大减压并植骨融合治疗脊髓型颈椎病 5 9例。根据JOA评分判定脊髓功能恢复... 目的 :观察颈椎前路增生后纵韧带切除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设计后纵韧带切除术式及相应器械 ,在颈椎前路切骨减压基础上切除增生肥厚的后纵韧带 ,行扩大减压并植骨融合治疗脊髓型颈椎病 5 9例。根据JOA评分判定脊髓功能恢复程度及恢复率。结果 :随访 6~ 32个月 ,神经功能恢复率为 6 4%~ 10 0 %。结论 :颈椎前路切骨减压后行增生后纵韧带切除使病变节段减压更加彻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颈椎病 后纵韧带 前路减压 外科手术 治疗
下载PDF
寰枢椎不稳的颈后路手术治疗 被引量:26
16
作者 倪斌 贾连顺 +3 位作者 肖建 陈德玉 袁文 李家顺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681-684,共4页
目的对寰枢椎不稳的颈后路手术治疗进行探讨。方法共78例患者,男57例,女21例;年龄3~78岁,平均42岁。其中齿突骨折(新鲜骨折、陈旧骨折、骨不连)38例,齿突游离小骨15例,寰椎横韧带断裂8例,寰枢椎肿瘤6例,枕颈部发育畸形6例,寰椎椎弓陈... 目的对寰枢椎不稳的颈后路手术治疗进行探讨。方法共78例患者,男57例,女21例;年龄3~78岁,平均42岁。其中齿突骨折(新鲜骨折、陈旧骨折、骨不连)38例,齿突游离小骨15例,寰椎横韧带断裂8例,寰枢椎肿瘤6例,枕颈部发育畸形6例,寰椎椎弓陈旧性骨折5例。78例均行颈后路手术,包括枕颈融合术32例,其中单纯植骨融合11例,辅以CD-Cervical内固定11例,Cervifix内固定10例;寰枢椎融合术46例,其中钢丝钛缆内固定37例(9例同时行寰枢椎经关节间隙螺钉内固定术),Apofix椎板夹内固定9例。结果78例均获随访,时间6个月~18年,平均38.4个月。骨性愈合75例,不愈合3例。术前合并神经系统症状38例,术后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20例,明显改善11例,轻度改善3例,无改善2例,加重2例。结论对于由寰枢椎骨折脱位、畸形、肿瘤及横韧带断裂等引起的寰枢椎不稳,应早期进行后路融合术。充分控制寰枢椎活动,精心准备植骨床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枢关节 关节不稳定性 关节固定术 颈后路手术
原文传递
颈椎病前路减压术后再手术 被引量:26
17
作者 陈德玉 贾连顺 +5 位作者 赵定麟 袁文 倪斌 肖建 陈雄生 王新伟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34-137,共4页
目的探讨颈椎病颈椎前路减压术后再手术的原因、术式选择及效果。方法颈椎病前路减压术后再手术者29例,其中脊髓型颈椎病19例,神经根型颈椎病2例,混合型颈椎病8例。均再次经颈前入路去除残留致压物、移位植骨块及内固定物,并植骨融合固... 目的探讨颈椎病颈椎前路减压术后再手术的原因、术式选择及效果。方法颈椎病前路减压术后再手术者29例,其中脊髓型颈椎病19例,神经根型颈椎病2例,混合型颈椎病8例。均再次经颈前入路去除残留致压物、移位植骨块及内固定物,并植骨融合固定。根据患者症状和体征及再手术所见,结合颈椎X线和MR检查,分析再手术原因,并观察再手术的临床效果。结果再手术的原因有初次手术减压不彻底11例,植骨移位压迫4例,cage植入后再压迫4例,钢板螺钉松脱2例,相邻节段病变8例。全部病例随访6~29个月,平均11个月。再次减压固定后23例获得骨性愈合,6例延迟愈合。再手术后6个月脊髓型和混合型颈椎病神经功能恢复率分别为52.4%和46.7%。神经根型完全恢复。结论再手术的主要原因为残留或新形成的脊髓和神经根受压,彻底减压和重建施术节段的稳定是获得满意疗效的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再手术 减压术 脊髓压迫症
原文传递
Hangman骨折伴椎间盘损伤的诊断与外科治疗 被引量:23
18
作者 陈雄生 贾连顺 +7 位作者 曹师锋 叶晓健 倪斌 陈德玉 周许辉 肖建 袁文 谭军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712-715,共4页
目的 探讨Hangman骨折伴C2 3 椎间盘损伤的病理特点及其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2 1例Hangman骨折伴颈2 3 椎间盘损伤患者 ,均进行颈椎前路C2 3 椎间隙融合术 ,其中 18例行颈前路钢板固定。分析其损伤类型、影像学特点和疗效。结果 ... 目的 探讨Hangman骨折伴C2 3 椎间盘损伤的病理特点及其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2 1例Hangman骨折伴颈2 3 椎间盘损伤患者 ,均进行颈椎前路C2 3 椎间隙融合术 ,其中 18例行颈前路钢板固定。分析其损伤类型、影像学特点和疗效。结果 未出现神经症状加重、植骨块移位、吸收和切口感染等并发症 ,新鲜骨折的枢椎脱位和C2 3 成角得到良好恢复 ,术后 6个月C2 3 植骨以及枢椎椎弓骨折都获得骨性融合。随访 8个月至 4年 ,平均随访 2年 7个月 ,绝大部分术前症状消失。结论Hangman骨折并不限定于枢椎椎弓根骨折 ,合并椎间盘损伤的Hangman骨折是一种特殊的骨折类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ANGMAN骨折 椎间盘损伤 诊断 治疗 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颈胸段脊柱肿瘤的前路手术治疗 被引量:19
19
作者 肖建 贾连顺 +3 位作者 袁文 陈德玉 倪斌 赵定麟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8期743-745,共3页
目的 :探讨颈胸段脊柱肿瘤前路不同手术入路、肿瘤切除和重建术式。方法 :总结我院自 1998年 1月~2 0 0 0年 12月收治 31例颈胸段脊柱肿瘤的临床表现、各种手术途径、术式及其预后。结果 :术后随访 3~ 36个月 ,30例患者术后神经功能... 目的 :探讨颈胸段脊柱肿瘤前路不同手术入路、肿瘤切除和重建术式。方法 :总结我院自 1998年 1月~2 0 0 0年 12月收治 31例颈胸段脊柱肿瘤的临床表现、各种手术途径、术式及其预后。结果 :术后随访 3~ 36个月 ,30例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均有所改善。 2例转移性腺癌患者分别于术后 13个月和 16个月因全身多处转移 ,全身衰竭死亡。 2例患者分别于术后 8、13个月局部复发。结论 :应根据肿瘤的部位、范围选择相应的手术途径、肿瘤切除术式和前路重建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胸段脊柱 肿瘤 治疗 外科手术
下载PDF
脊髓型颈椎病术后脊髓功能康复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23
20
作者 荆鑫 陆文杰 +1 位作者 贾连顺 肖建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2年第12期1772-1772,1775,共2页
目的探索脊髓型颈椎病经手术治疗后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因素。方法分析研究129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术前脊髓功能状态、病理变化程度、手术方法及术后功能恢复。结果随访6~40个月,神经功能恢复率67.2%。结论早期诊断、术前脊髓功能状态、... 目的探索脊髓型颈椎病经手术治疗后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因素。方法分析研究129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术前脊髓功能状态、病理变化程度、手术方法及术后功能恢复。结果随访6~40个月,神经功能恢复率67.2%。结论早期诊断、术前脊髓功能状态、适时外科干预、恢复颈椎的稳定性、前拄高度和生理曲度和术中操作等是影响脊髓功能的重要因素,术后早期康复训练可加快康复速度,提高康复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脊髓功能康复 影响因素 手术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