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67篇文章
< 1 2 5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并网独立双模式控制高性能逆变器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74
1
作者 王赞 +1 位作者 姚志垒 严仰光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4-59,共6页
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小型的用于分布式发电系统的功率调节系统。主电路采用推挽正激变换器和双降压式逆变器。传统的并网逆变器输出端采用工频变压器,体积重量大,成本高。该文采用高频隔离的逆变器,消除了输出端的工频变压器。传统的桥式... 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小型的用于分布式发电系统的功率调节系统。主电路采用推挽正激变换器和双降压式逆变器。传统的并网逆变器输出端采用工频变压器,体积重量大,成本高。该文采用高频隔离的逆变器,消除了输出端的工频变压器。传统的桥式逆变电路存在桥臂直通问题,该文将双降压式逆变器用于并网发电场合,提高了可靠性及效率。半周期调制方式减小了器件的开关损耗,以及功率场效应管的导通损耗。以往的文献对并网逆变器的分析侧重于单独工作模式或者并网模式,较少涉及到独立工作和并网工作切换过程的分析。该文分析了双模式运行的逆变器的切换过程。采用TMS320F240DSP芯片实现数字锁相同步,实现并网和独立控制的逻辑和基准切换。一个500VA的实验样机证明了方案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网模式 独立模式 双降压式逆变器 推挽正激变换器 分布式发电
下载PDF
白介素-6与脑缺血损伤 被引量:64
2
作者 黎杏群 《国外医学(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分册)》 2000年第5期258-261,共4页
IL -6是一种与炎症调节和免疫反应有关的多功能细胞因子 ,也是与中枢神经系统缺血损伤有关的重要炎症因子。本文就IL -6的理化性质、脑缺血过程中IL -6的表达及IL -6在脑缺血损伤中的作用机制作一综述。
关键词 脑缺血损害 白细胞介素6 细胞因子
原文传递
基于主从控制的逆变器并联系统研究 被引量:39
3
作者 胡文斌 +1 位作者 蒋渭忠 严仰光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33-137,共5页
基于主从控制的逆变器并联系统由 3个采用输出电压瞬时值和滤波电感电流瞬时值双闭环反馈控制的逆变器模块构成 ,通过共用电压调节器实现负载均分 .理论分析证明并联系统的输出阻抗减小 ,输出电压精度提高 .电路仿真结果表明逆变器输出... 基于主从控制的逆变器并联系统由 3个采用输出电压瞬时值和滤波电感电流瞬时值双闭环反馈控制的逆变器模块构成 ,通过共用电压调节器实现负载均分 .理论分析证明并联系统的输出阻抗减小 ,输出电压精度提高 .电路仿真结果表明逆变器输出滤波电容和逆变器的电流环放大倍数是影响负载均分的主要因素 .实验结果表明该并联方案可行 ,并联系统具有较好的均流精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联 逆变器 主从控制 均流 工作原理 逆变模式
下载PDF
三相变流器LCL滤波器参数优化新方法 被引量:55
4
作者 郑昕昕 +3 位作者 王长宝 田洋天 张方华 姚志垒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55-63,186,共9页
LCL滤波器体积较小,对高频电流谐波有着显著的抑制作用,广泛应用于大功率三相AC/DC变流器中。LCL滤波器的参数设计大多考虑开关频率处的谐波,以LCL滤波器输入输出端的谐波电流衰减作为优化目标,往往会导致参数设计大于实际要求,增大滤... LCL滤波器体积较小,对高频电流谐波有着显著的抑制作用,广泛应用于大功率三相AC/DC变流器中。LCL滤波器的参数设计大多考虑开关频率处的谐波,以LCL滤波器输入输出端的谐波电流衰减作为优化目标,往往会导致参数设计大于实际要求,增大滤波器体积与成本,且不易理论验证是否满足总谐波失真(total harmonic distortion,THD)要求。提出一种基于THD估算的LCL滤波器设计优化方法,将THD估算模型代替实际LCL滤波器模型进行试验设计,以IEEE Std 1547.2-2008规定的并网标准中总谐波畸变率为优化目标,滤波器谐振频率为约束条件,单次谐波畸变率为修正因子,通过简化梯度算法进行LCL滤波器参数的优化,并讨论闭环系统的稳定性和电流环PI控制器的影响。最后通过仿真和实验验证了设计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CL滤波器 空间矢量脉宽调制 死区效应 双重傅里叶变换 中心复合设计
下载PDF
一种新的逆变器并网控制策略的研究 被引量:44
5
作者 姚志垒 王赞 +1 位作者 严仰光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8期61-64,共4页
提出了一种新的逆变器并网控制策略。可独立与并网双模式运行的逆变器在并网模式下,由于输出滤波电容的影响,在轻载时进网电流ηTHD高,输出功率因数低。该逆变器在传统控制策略的基础上,加入输出滤波电容电流补偿器,消除输出滤波电容电... 提出了一种新的逆变器并网控制策略。可独立与并网双模式运行的逆变器在并网模式下,由于输出滤波电容的影响,在轻载时进网电流ηTHD高,输出功率因数低。该逆变器在传统控制策略的基础上,加入输出滤波电容电流补偿器,消除输出滤波电容电流对电网的影响,从而可以实现独立与并网2模式之间的无缝切换;全负载范围内或电网电压谐波含量大时,可实现高的输出功率因数和低的进网电流ηTHD。该文阐述了该控制策略的工作原理和参数设计原则,并以一台500W基于DSP控制的双降压式半桥逆变器进行了实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降压式半桥逆变器 独立模式 并网模式 功率因数 数字信号处理器
下载PDF
雷公藤多甙片与甲氨喋呤联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54
6
作者 陈芍 梁朝洋 +2 位作者 张杰 高澜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7年第4期713-716,共4页
目的:研究雷公藤多苷片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RA患者60例,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应用雷公藤多苷片联合甲氨蝶呤治疗,... 目的:研究雷公藤多苷片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RA患者60例,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应用雷公藤多苷片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对照组单纯应用甲氨蝶呤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及类风湿因子(RF)水平。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3%(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临床症状(晨僵时间、关节压痛及肿胀数、关节疼痛度及肿胀指数)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ESR、CRP、RF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13.33%,低于对照组的1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公藤多苷片联合甲氨蝶呤治疗RA能够有效控制炎症反应,改善临床症状,临床疗效显著,且不增加副反应,是一种安全可靠的联合治疗方案,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雷公藤多苷片 甲氨蝶呤 炎症因子
原文传递
“众包”改变企业创新模式 被引量:51
7
作者 高长春 《上海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5-41,共7页
近年来,"众包"(crowdsourcing)这一概念开始出现并得到广泛应用和关注,并对企业的研发、设计等创新活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在考察了"众包"的缘起、应用和本质特征的基础上,对开放源代码软件和有关"众包&qu... 近年来,"众包"(crowdsourcing)这一概念开始出现并得到广泛应用和关注,并对企业的研发、设计等创新活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在考察了"众包"的缘起、应用和本质特征的基础上,对开放源代码软件和有关"众包"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探究"众包"对企业开放式创新活动影响的新动态,以期为我国企业利用"众包"模式挖掘创意、加速产品开发与创新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众包 参与式文化 集体智慧 创新模式
原文传递
一种改进的分布式逆变器并联控制策略 被引量:46
8
作者 方天治 阮新波 +1 位作者 刘爱忠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3期30-36,共7页
逆变器的冗余并联控制技术是实现交流供电系统高可靠性的关键。逆变器并联的控制方法有很多种,主从法必须依赖主模块工作,没有实现真正的冗余控制;频率电压外特性下垂法存在输出外特性较差等不足。基于平均电流控制的分布式并联控制策... 逆变器的冗余并联控制技术是实现交流供电系统高可靠性的关键。逆变器并联的控制方法有很多种,主从法必须依赖主模块工作,没有实现真正的冗余控制;频率电压外特性下垂法存在输出外特性较差等不足。基于平均电流控制的分布式并联控制策略易于实现逆变器的冗余及热插拔,但其存在输出外特性软的缺点,该文在该控制策略的基础上加上了负载电流前馈控制技术,以提高输出外特性,同时保留了原控制方案的输出限流功能和均流效果不变。论文分析比较了加负载电流前馈技术前后的输出外特性及环流特性,并研制了一台样机,进行了实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联 负载电流前馈 输出外特性 环流 限流
下载PDF
逆变器并联系统功率管开路故障诊断研究 被引量:40
9
作者 李睿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99-104,共6页
冗余容错控制的关键在于故障的诊断。该文通过仿真和实验,对无输出隔离变压器的逆变器并联系统功率管开路故障诊断进行了研究。以半桥逆变器为例,分析了逆变器并联系统在功率管开路故障下的等效电路和故障表现形式,提出了几种故障识别... 冗余容错控制的关键在于故障的诊断。该文通过仿真和实验,对无输出隔离变压器的逆变器并联系统功率管开路故障诊断进行了研究。以半桥逆变器为例,分析了逆变器并联系统在功率管开路故障下的等效电路和故障表现形式,提出了几种故障识别方案。通过检测并联系统各模块电感电流,在两台并联实验样机上实现了故障识别和故障模块的在线切除,验证了方案的可行性。该方案简单,适合于任意数量逆变器并联模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电子 并联 逆变器 开路故障 故障诊断 电感电流
下载PDF
电压电流双闭环控制逆变器并联系统的建模和环流特性分析 被引量:38
10
作者 李睿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51-56,共6页
传统的基于功率差的逆变器并联控制方法是由电力系统中同步电机并网理论演变而来,通过分别改变各并联模块输出电压的幅值和相位来分别控制各模块输出无功和有功功率平衡,但该并联均流方案应用于电压电流双闭环反馈控制逆变器并联系统时... 传统的基于功率差的逆变器并联控制方法是由电力系统中同步电机并网理论演变而来,通过分别改变各并联模块输出电压的幅值和相位来分别控制各模块输出无功和有功功率平衡,但该并联均流方案应用于电压电流双闭环反馈控制逆变器并联系统时有较大的控制误差。本文建立了考虑环流因素的电压电流双环控制逆变器闭环系统电路模型,依据传递函数推导出并联系统有功环流和无功环流与输出电压幅值和相位的关系。建立基于等效输出阻抗和求解微分方程的环流特性分析方法,给出了逆变器输出有功环流和无功环流与输出电压幅值和相位之间的定量关系,提出了相应的并联均流控制方案。仿真结果证实有功和无功环流均受输出电压幅值和相位影响,实验结果证明所提控制方案有较好的均流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联 逆变器 环流 输出阻抗 建模
下载PDF
逆变器并联系统直流环流产生原因及其检测与抑制方法 被引量:30
11
作者 陈良亮 +1 位作者 龚春英 严仰光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56-61,共6页
对于无输出隔离变压器的逆变器并联系统,各模块输出电压直流分量不一致会在模块问产生较大的直流环流。该文分析了逆变器输出电压产生直流分量的原因,介绍了逆变器并联系统直流环流检测和抑制方法。通过对逆变器基准正弦波直流分量的高... 对于无输出隔离变压器的逆变器并联系统,各模块输出电压直流分量不一致会在模块问产生较大的直流环流。该文分析了逆变器输出电压产生直流分量的原因,介绍了逆变器并联系统直流环流检测和抑制方法。通过对逆变器基准正弦波直流分量的高精度数字调节,相应调节逆变器输出电压直流分量以抑制直流环流。在由两台3kVA逆变器组成的并联系统上进行的试验结果证明,该文介绍的直流环流检测与抑制方法对逆变器并联系统直流环流有较好的抑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变器 并联系统 直流环流 检测
下载PDF
鼻咽癌分子标志物研究 被引量:32
12
作者 张文玲 周艳宏 +5 位作者 范松青 曾朝阳 李小玲 武明花 李桂源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13,共7页
鼻咽癌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寻找其早期诊断及预后相关的分子标志物迫在眉睫.在总结本课题组运用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和组织微阵列等高通量技术对不同分化阶段、不同组织类型和不同临床分期的鼻咽癌标本进行大规模筛选工作的基... 鼻咽癌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寻找其早期诊断及预后相关的分子标志物迫在眉睫.在总结本课题组运用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和组织微阵列等高通量技术对不同分化阶段、不同组织类型和不同临床分期的鼻咽癌标本进行大规模筛选工作的基础上,结合近年国际上有关进展,初步构建了鼻咽癌不同发病阶段的分子靶标系统:a.证实SPLUNC1、p16、EBER-1、p27、RASSF1A和CDH13是鼻咽癌早期诊断的理想分子靶标;b.鼻咽癌上调基因RB1,STMN1和DSP及下调基因SERPINB6,AGTRL1和SYTL2的分类预测模型是区分正常鼻咽上皮和鼻咽癌的分子靶标;c.NGX6、Ezrin、LTF、OPN、THY1和Tiam-1是鼻咽癌侵袭与转移预测的候选分子靶标;d.Cyclin D1、Survivin和HPA是与鼻咽癌预后相关的候选分子标志物;e.证实Bcl-2、EGFR和Ki67是预测鼻咽癌放疗敏感与否的候选分子靶标;f.SAA和cox-2是监测鼻咽癌复发的候选分子标志物;g.发现BRD7、NGX6、NOR1和UBAP1的6个SNP改变是鼻咽癌遗传易感风险因子;h.建立了由139个基因组成的鼻咽癌不同临床分期分子靶标系统.这些在大样本基础上的分子靶标筛选为鼻咽癌分子分型研究奠定了重要工作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癌基因 抑癌基因 分子靶标
下载PDF
基于有功和无功环流控制的DC-AC逆变器并联系统分析与实现 被引量:19
13
作者 陈良亮 +1 位作者 李睿 严仰光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7-12,共6页
传统的基于有功和无功环流控制的逆变器并联控制方法是由电力系统中同步电机并网理论演变而来,即根据输出有功功率差调节输出电压的相位,根据输出无功功率差调节输出电压的幅值,实现输出负载均分。该控制方式若应用于电压电流双闭环控... 传统的基于有功和无功环流控制的逆变器并联控制方法是由电力系统中同步电机并网理论演变而来,即根据输出有功功率差调节输出电压的相位,根据输出无功功率差调节输出电压的幅值,实现输出负载均分。该控制方式若应用于电压电流双闭环控制逆变器并联系统会引起系统工作不稳定,本文分析了造成不稳定的原因,给出了电压电流双闭环控制DC-AC逆变器并联系统输出有功和无功功率差与输出电压幅值、相位差之间的定量关系,提出了相应的均流控制策略,给出了并联系统的实现方案。实验结果验证了该控制方案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联 逆变器 有功和无功环流 均流控制
下载PDF
自动化药房管理系统在门诊药房的应用 被引量:31
14
作者 周冬初 颜素华 +1 位作者 邵艳辉 《中南药学》 CAS 2015年第5期550-552,554,共4页
目的探讨自动化药房管理系统的启用给医院门诊药房工作带来的变化。方法结合自动发药机和药品智能存取系统的工作流程及其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该系统的应用提高了空间利用率,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调剂差错,改善了药... 目的探讨自动化药房管理系统的启用给医院门诊药房工作带来的变化。方法结合自动发药机和药品智能存取系统的工作流程及其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该系统的应用提高了空间利用率,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调剂差错,改善了药房环境。结论自动化系统的建立改变了门诊药房的药品手工调配模式,新系统的应用需要不断在工作中总结经验,使之逐步完善,以利更好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诊药房 自动化 药房管理 药品调剂
下载PDF
双闭环控制电压源逆变器外特性研究 被引量:12
15
作者 陈良亮 严仰光 《电力电子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6-7,33,共3页
外特性是电压源逆变器的一个重要指标,其属性取决于逆变器等效输出阻抗。介绍了双闭环控制电压源逆变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利用其闭环传递函数求解出了逆变器等效输出阻抗的表达式,分析了电压外环比例系数、积分系数和电流内环等效放大... 外特性是电压源逆变器的一个重要指标,其属性取决于逆变器等效输出阻抗。介绍了双闭环控制电压源逆变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利用其闭环传递函数求解出了逆变器等效输出阻抗的表达式,分析了电压外环比例系数、积分系数和电流内环等效放大倍数对逆变器外特性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电压外环积分系数是影响逆变器外特性的主要因素。仿真和实验结果证明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变器/外特性 等效输出阻抗 积分系数
下载PDF
中国神经管畸形高低发地区季节及性别分布特征 被引量:25
16
作者 裴丽君 李竹 +19 位作者 李松 洪世欣 叶荣伟 陈新 郑俊池 王太梅 赵秀琴 王丽娜 张伯兰 刘志欣 周永兰 姜梅芳 孙霞美 陈海兰 李敏 杨晓玲 沈泉珍 邵佩云 谢连云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65-470,共6页
目的 分析中国高低发区神经管畸形 (NTDs)的流行病学分布特点。方法 利用1992~ 1994年期间“中美预防神经管畸形合作项目”监测资料 ,按照国际上采用的脊柱裂高低位不同损害水平分类方法 ,将NTDs分为四类 ,即无脑畸形、脑膨出、高位... 目的 分析中国高低发区神经管畸形 (NTDs)的流行病学分布特点。方法 利用1992~ 1994年期间“中美预防神经管畸形合作项目”监测资料 ,按照国际上采用的脊柱裂高低位不同损害水平分类方法 ,将NTDs分为四类 ,即无脑畸形、脑膨出、高位和低位脊柱裂 (SB) ,同时再将每一类按照是否合并其他畸形分为单纯与合并型 ,比较中国南北方、城乡、季节、性别NTDs发生率。分析中对城乡、季节、NTDs种类、性别分别进行调整 ,计算调整率。结果  32 6 874名新生儿 (包括孕 2 0周及以上的活产、死胎和死产 )中 ,NTDs 784例 ,北方NTDs发生率为 5 .5 7‰ ,南方为 0 .88‰。各类NTDs发生率存在南北方差别 (P <0 .0 1)。调整其他影响因素后 ,北方总NTDs发生率大约是南方的3~ 7倍 ;NTDs发生率存在城乡差别 (P <0 .0 1) ,调整后北方农村NTDs发生率大约是城市的 3~ 4倍 ,调整后南方农村NTDs发生率大约是城市的 1.6~ 1.9倍 ;北方高位SB发生率在 9~ 11月有季节性升高现象 ,南方无脑畸形率 9~ 11月低于其他季节 ,其他类型NTDs在南北方无明显季节变化。结论 中国北方是世界上NTDs高发地区。NTDs发生率存在南北方、城乡差别 ,北方高位SB发生率有季节升高现象。不同类型NTDs之间在流行病学特征和表型上存在病因异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神经管畸形 性别分布特征 病因 异质性 流行病学
原文传递
使用平均电流控制的逆变器并联系统 被引量:25
17
作者 刘爱忠 +1 位作者 方天治 阮新波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77-82,共6页
研究了基于平均电流控制的逆变器并联系统。通过分布在各模块中的平均电路,对各模块的电流给定信号进行平均后产生共享的电流基准信号,由此实现负载均分。推导了带负载电流前馈补偿的并联系统的数学模型,其等效传递函数与单台逆变器相似... 研究了基于平均电流控制的逆变器并联系统。通过分布在各模块中的平均电路,对各模块的电流给定信号进行平均后产生共享的电流基准信号,由此实现负载均分。推导了带负载电流前馈补偿的并联系统的数学模型,其等效传递函数与单台逆变器相似;通过理论分析、仿真和实验对有、无负载电流补偿两种控制方式下的并联系统外特性和均流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并联系统具有动态响应快速,均流性能好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联 逆变器 平均电流控制 负载均分 负载电流补偿
下载PDF
双闭环控制电压源逆变器并联系统环流特性研究 被引量:17
18
作者 陈良亮 +1 位作者 胡文斌 严仰光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21-25,共5页
逆变器并联系统各模块输出电压的幅值和相位不一致会产生有功环流和无功环流。从逆变器等效输出阻抗的角度,对基于输出电压和滤波电感电流双闭环瞬时反馈控制技术的逆变器并联系统的环流特性进行了研究。理论分析、仿真和实验结果证明,... 逆变器并联系统各模块输出电压的幅值和相位不一致会产生有功环流和无功环流。从逆变器等效输出阻抗的角度,对基于输出电压和滤波电感电流双闭环瞬时反馈控制技术的逆变器并联系统的环流特性进行了研究。理论分析、仿真和实验结果证明,对于双闭环控制电压源逆变器并联系统,各模块输出电压单位幅值差造成环流的大小取决于单模块逆变器等效输出阻抗的模值,环流的无功功率与有功功率的比值取决于等效输出阻抗角的正切值;各模块输出电压单位相位差造成环流的大小取决于单模块输出电压和等效输出阻抗的模值,环流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的比值取决于等效输出阻抗角的正切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流 等效输出阻抗 逆变器 并联
下载PDF
玉竹多糖抗肺癌肿瘤活性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26
19
作者 彭壮 +2 位作者 易健 刘应蛟 刘塔斯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2368-2372,共5页
目的观察不同来源玉竹多糖对在体肿瘤和离体培养肺癌细胞的抑制作用,探讨其抑制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以接种人肺癌细胞的裸鼠为荷瘤小鼠模型,观察不同来源的玉竹多糖对接种瘤体生长的抑制作用,以及促进肿瘤细胞凋亡的蛋白和基因的变化... 目的观察不同来源玉竹多糖对在体肿瘤和离体培养肺癌细胞的抑制作用,探讨其抑制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以接种人肺癌细胞的裸鼠为荷瘤小鼠模型,观察不同来源的玉竹多糖对接种瘤体生长的抑制作用,以及促进肿瘤细胞凋亡的蛋白和基因的变化。以人肺癌细胞(A549)为模型,检测不同来源玉竹多糖的体外抗肿瘤活性。结果不同来源的玉竹多糖处理荷瘤小鼠后能有效抑制小鼠瘤体的生长以及体外肺癌细胞的增殖(P <0. 05);促进肺癌细胞以及瘤组织细胞的凋亡。结论玉竹多糖有显著的抗肿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玉竹多糖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表达,从而降低细胞周期蛋白表达,阻止肺癌细胞增殖和诱导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肿瘤 玉竹多糖 肺癌
原文传递
高频超声诊断急性踝内翻外侧副韧带损伤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25
20
作者 李素淑 《中国医疗设备》 2016年第6期62-64,共3页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诊断急性踝内翻外侧副韧带损伤的临床价值。方法对临床诊断为踝关节扭伤的患者,采用高频线阵探头探查其踝关节,重点观察外侧副韧带损伤情况及是否有撕脱性骨折。同时,对所有患者均行X线检查,将其中伴有撕脱性骨折的患...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诊断急性踝内翻外侧副韧带损伤的临床价值。方法对临床诊断为踝关节扭伤的患者,采用高频线阵探头探查其踝关节,重点观察外侧副韧带损伤情况及是否有撕脱性骨折。同时,对所有患者均行X线检查,将其中伴有撕脱性骨折的患者的超声诊断结果与X线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在46例经超声诊断为距腓前韧带损伤的患者中,17例为Ⅰ型损伤,20例为Ⅱ型损伤,9例为Ⅲ型损伤;合并跟腓韧带Ⅰ型损伤7例,Ⅱ型损伤5例;合并撕脱性或微小骨折12例,其中10例X线检查结果为阳性,2例为阴性。超声与X线对骨折的诊断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结论对于急性踝关节内翻扭伤所致的软组织损伤和可能合并的撕脱性或微小骨折,高频超声是一种分辨力高、操作简便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超声 X线检查 踝内翻 韧带损伤 撕脱性骨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