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环太湖河流进出湖水量及污染负荷(2000-2002年) 被引量:59
1
作者 张红举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25-230,共6页
通过对环太湖水文巡测资料水量统计方法比较入手,计算分析2000-2002年环太湖河流进出湖水量、水质、污染负荷量变化.结合太湖水质变化分析,得出自2000年后环太湖进出湖河流的水质污染恶化趋势总体得到初步遏制,湖州、苏州地区环太湖河... 通过对环太湖水文巡测资料水量统计方法比较入手,计算分析2000-2002年环太湖河流进出湖水量、水质、污染负荷量变化.结合太湖水质变化分析,得出自2000年后环太湖进出湖河流的水质污染恶化趋势总体得到初步遏制,湖州、苏州地区环太湖河流水质保持稳定并呈一定改善趋势,但无锡、常州地区的环太湖河流水质浓度仍呈升高趋势,尤其是常州地区入湖河流的TP、CODMn浓度升高较快.与此相对应,太湖水质在总体保持基本稳定中有所好转,水质总体恶化趋势已经得到初步控制,但位于西北部的竺山湖各项水质指标进一步恶化,明显劣于梅梁湖水质,应当引起当地有关部门重视,加大治理力度.环太湖河流的入湖和出湖污染负荷量总体呈现增加趋势,但从净入湖污染负荷量分析,CODMn呈波动性减少趋势,TP和TN呈增加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太湖河流 水量 水质 污染负荷
下载PDF
基于水质改善目标的太湖适宜换水周期分析 被引量:35
2
作者 王冼民 +3 位作者 张红举 胡维平 李钦钦 韩涛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21,共13页
准确估算换水周期对于研究湖泊水体化学、生物变化以及污染物迁移、扩散、转化有着重要意义,换水周期是湖泊的一个重要环境参数.根据2010年实测水文、气象和环湖水量、水质条件,建立3组情景模式:第1组为实况方案,第2组是环湖水量倍比缩... 准确估算换水周期对于研究湖泊水体化学、生物变化以及污染物迁移、扩散、转化有着重要意义,换水周期是湖泊的一个重要环境参数.根据2010年实测水文、气象和环湖水量、水质条件,建立3组情景模式:第1组为实况方案,第2组是环湖水量倍比缩放方案,第3组为望虞河水量倍比缩放方案.采用EcoTaihu模型模拟3组情景模式下太湖及各湖区营养盐状况,并根据实测结果对模型进行校验.模型计算结果表明:在2010年太湖水文、气象条件下,150~160 d换水周期条件下太湖氮、磷浓度最低,即太湖适宜换水周期为150~160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换水周期 EcoTaihu模型 太湖 营养物质循环 富营养化
下载PDF
2007~2008年引江济太调水对太湖水质改善效果分析 被引量:33
3
作者 周小平 袁粒 《水资源保护》 CAS 2010年第1期40-43,48,共5页
在对引江济太调水工程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对2007年无锡供水危机事件和2008年冬春季引水中引江济太工程的作用进行了系统分析。在2007年无锡供水危机爆发1周内,随着引江济太调水工程的进行,贡湖水厂水源地溶解氧和氨氮等水质指标从劣Ⅴ类... 在对引江济太调水工程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对2007年无锡供水危机事件和2008年冬春季引水中引江济太工程的作用进行了系统分析。在2007年无锡供水危机爆发1周内,随着引江济太调水工程的进行,贡湖水厂水源地溶解氧和氨氮等水质指标从劣Ⅴ类转变为Ⅲ类,小湾里水厂和锡东水厂水质也有好转;在2007年下半年和2008年上半年调水条件下,2008年5月与去年同期相比,贡湖高锰酸盐指数、总磷和总氮质量浓度分别从7.04 mg/L、0.106 mg/L、4.10 mg/L下降到3.35 mg/L、0.087 mg/L、2.87 mg/L,氨氮水质指标保持在Ⅲ类,表明引江济太调水工程对改善太湖局部湖区水质、保障太湖供水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最后提出了进一步推动引江济太调水工程长效化运行的对策措施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江济太调水工程 太湖 水质改善
下载PDF
特大洪水对浅水湖泊磷的影响:以2016年太湖为例 被引量:27
4
作者 朱伟 胡思远 +6 位作者 冯甘雨 章元明 薛宗璞 赵帅 陈怀民 王若辰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25-336,共12页
2016年太湖发生特大洪水,水位达到历史第二,入湖水量比平均年多60.8亿m^3.而从2016年开始太湖磷指标改变了2010年以来平缓下降的趋势出现回升,也就是出现所谓“磷反弹”的问题.为了研究磷反弹和特大洪水之间的关系,本研究从2016年入湖... 2016年太湖发生特大洪水,水位达到历史第二,入湖水量比平均年多60.8亿m^3.而从2016年开始太湖磷指标改变了2010年以来平缓下降的趋势出现回升,也就是出现所谓“磷反弹”的问题.为了研究磷反弹和特大洪水之间的关系,本研究从2016年入湖水量、水质、磷通量、水中磷存量以及磷在太湖中的迁移过程出发,对大洪水前后太湖磷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洪水期间入湖河道带来大量的磷是引起磷反弹的主要原因.由于洪水的影响,2016年磷净入湖通量比往年平均水平多出579.2 t,约达到1683.0 t.其中,两次洪水贡献极大,约占全年水平的50%(67月和10月的洪水分别带入580.5和268.2 t磷).磷反弹的另一个原因在于太湖存在较高的磷滞留率,磷在入湖后很难经由出湖河道排出.从入湖后磷的归趋上看,洪水过程中高磷浓度水块尽管存在由太湖西北部向东、南部迁移的过程,但途中水体磷浓度出现显著降低(即滞留现象),导致高磷浓度水块未能到达出湖排泄区(太浦港、望虞河等).全年净入湖磷通量中仅有小部分(205.3 t)直接引起水体磷浓度上升,而其余的大部分则滞留于底泥之中,明显高于往年水平.2016年滞留在太湖内的磷很可能破坏了往年底泥上覆水的磷平衡,对后续水质的变化产生间接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 磷反弹 洪水 通量 存量 磷迁移
下载PDF
引江济太调水效果评估 被引量:24
5
作者 张红举 +1 位作者 胡维平 禹雪中 《中国水利》 2008年第1期21-23,共3页
引江济太调水试验工程在大量水量水质实测资料的基础上,建立了定量化、综合性的水环境评估指标体系与太湖水环境模型,并结合实测资料对引水期间河网与太湖水环境改善效果和影响进行了全面、客观的评估,为引江济太调水工程的进一步实施... 引江济太调水试验工程在大量水量水质实测资料的基础上,建立了定量化、综合性的水环境评估指标体系与太湖水环境模型,并结合实测资料对引水期间河网与太湖水环境改善效果和影响进行了全面、客观的评估,为引江济太调水工程的进一步实施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标体系 水质评价 模型 评估
下载PDF
基于质量平衡的太湖氮、磷自净能力计算 被引量:23
6
作者 韩涛 陈方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85-190,共6页
以太湖为研究对象,利用2010年实测的进出太湖的水量和水质资料计算了太湖水体自净能力,在分析河道入湖、降雨、调蓄量等入湖水量水质基础上,探索了基于质量平衡原理的太湖总氮、总磷自净能力计算方法.结果显示,通过考虑出入湖负荷量的... 以太湖为研究对象,利用2010年实测的进出太湖的水量和水质资料计算了太湖水体自净能力,在分析河道入湖、降雨、调蓄量等入湖水量水质基础上,探索了基于质量平衡原理的太湖总氮、总磷自净能力计算方法.结果显示,通过考虑出入湖负荷量的方法得到太湖总磷和总氮的自净率约为48%和42%,采用基于质量平衡原理得到太湖总磷和总氮的自净率分别约为52%和49%.另外,还分析了这两种方法的优缺点,提出进一步研究太湖自净能力的工作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 自净能力 质量平衡
下载PDF
“引江济太”对2016年后太湖总磷反弹的直接影响分析 被引量:21
7
作者 朱伟 薛宗璞 +7 位作者 章元明 冯甘雨 王若辰 陈怀民 胡思远 赵帅 周娅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432-1445,共14页
针对"引江济太"工程将总磷浓度偏高的长江水引入太湖后对2016年后太湖总磷反弹的影响,本文实测并收集整理了2016年前后"引江济太"调水入湖水量、磷通量及全太湖入湖水量、磷通量与太湖磷存量等数据,对2016年前后&qu... 针对"引江济太"工程将总磷浓度偏高的长江水引入太湖后对2016年后太湖总磷反弹的影响,本文实测并收集整理了2016年前后"引江济太"调水入湖水量、磷通量及全太湖入湖水量、磷通量与太湖磷存量等数据,对2016年前后"引江济太"调水入湖水量、磷通量、磷形态与其他入湖河道水量、磷通量、磷形态以及全太湖的水质、受水区贡湖的水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16年前后,"引江济太"年均入湖磷通量为97.56 t,年均入湖水量为8.16亿m^3,从调水量、入湖磷通量、调水后短期磷响应及各湖区磷增量来看,"引江济太"与2016年后太湖总磷反弹相关性不强."引江济太"调水累计入湖磷通量为877.97 t,占太湖总入湖磷通量的4.58%,累计入湖水量占太湖累计入湖水量的7.36%,单位水量携带的磷通量仅为其他来水的一半左右,占比相对有限.与太湖主要入湖河流相比,"引江济太"调水属于优质来水,湖泊的入湖河流总磷浓度一般都高于湖泊本身的总磷浓度,"引江济太"调水总磷浓度偏高属于正常范围.目前"引江济太"工程在保证供水安全、缓解水华危机的同时对处于严重富营养化状态的太湖具有一定的改善效果,但未来引水量增加的情况下,必须继续关注引水带来的磷通量与太湖磷循环系统的关系,确保"引江济太"对太湖继续产生良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 “引江济太” 入湖通量 磷反弹
下载PDF
太湖水环境容量的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宿俊英 刘树坤 +3 位作者 何少苓 秦佩英 邹少民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1期22-36,共15页
本文根据椭圆型偏微分方程在第一类边界条件下满足迭加原理的原则,计算了太湖各主要人湖河道主要污染物指标的输入响应矩阵;并对各入湖口的输入响应关系作了一定的分析研究.以实测资料为依据,利用改进的单纯形法,并根据计算所得的各主... 本文根据椭圆型偏微分方程在第一类边界条件下满足迭加原理的原则,计算了太湖各主要人湖河道主要污染物指标的输入响应矩阵;并对各入湖口的输入响应关系作了一定的分析研究.以实测资料为依据,利用改进的单纯形法,并根据计算所得的各主要入湖口的输入响应矩阵,反求出6个水环境功能区的相应水质标准均满足的条件下,各条河道主要污染物的最大允许入湖强度和入湖削减量. 本文还利用破开算子法计算了太湖风生湖流;根据守恒原理,建立了COD、酚、四态氮及总磷的水质预测模型,基于计算所得平面二维风生湖流,初步分析研究了太湖各主要污染物的浓度场,与实测结果拟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 水环境 污染物 容量 响应矩阵
下载PDF
音乐疗法在抑郁症患者康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19
9
作者 张群 田学丽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07年第8期7-8,共2页
目的:探讨音乐疗法在抑郁症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6例抑郁症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配合音乐治疗。结果:两组在疗程结束后,汉密顿抑郁量表和抑郁自... 目的:探讨音乐疗法在抑郁症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6例抑郁症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配合音乐治疗。结果:两组在疗程结束后,汉密顿抑郁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平均显效时间观察组为(8.2±2.5)d,对照组为(14.8±7.0)d;治愈率观察组为87.5%,对照组为64.6%: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音乐治疗在增进抑郁症患者康复方面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疗法 抑郁症 汉密顿抑郁量表 抑郁自评量表
下载PDF
2015-2016年环太湖河道进出湖总磷负荷量计算及太湖总磷波动分析 被引量:16
10
作者 周娅 +2 位作者 程媛 蔡杰 胡燕雯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8-57,共10页
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力度空前,太湖总磷浓度却于2015、2016年重回升势,蓝藻大面积暴发情况也未得到有效遏制.本文从2015和2016年环太湖河道的进出太湖水量、总磷负荷量计算入手,结合雨情、水情、太湖调蓄以及人为影响等各方面因素,... 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力度空前,太湖总磷浓度却于2015、2016年重回升势,蓝藻大面积暴发情况也未得到有效遏制.本文从2015和2016年环太湖河道的进出太湖水量、总磷负荷量计算入手,结合雨情、水情、太湖调蓄以及人为影响等各方面因素,分别开展水量和总磷负荷质量的平衡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20102017年环太湖河流多年平均进出太湖总磷负荷量对比,分析太湖总磷的外源、内源变化趋势及来源,探讨2015和2016年太湖总磷升高的原因及控制重点方向.结果表明,2015和2016年为太湖流域丰水年,尤其是2016年发生特大洪水,太湖年内最高水位达4.87 m,仅次于1999年的4.97 m的历史最高水位.2015和2016年大量外源总磷负荷进入太湖,其中环太湖河道带入的总磷负荷量占年度太湖总磷负荷总量的66.8%和74.2%,成为进入太湖的总磷负荷的主要外源;加之,2015年太湖水生植物收割造成当年沉水植物面积较上年同期下降88.7%,水生植物骤减导致对磷的吸收转化能力下降,滞留在湖体中的总磷负荷量占年度太湖总磷负荷总量的21.5%和27.5%,成为影响太湖水体总磷浓度的重要内源.太湖总磷浓度升高又为太湖蓝藻暴发进一步提供了营养盐基础,亟需强化太湖总磷源头的控制、减少总磷入湖总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 总磷 负荷量 质量平衡
下载PDF
太湖水体中碱性磷酸酶的空间分布及生态意义 被引量:15
11
作者 路娜 胡维平 +3 位作者 邓建才 陈效民 周小平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2898-2903,共6页
在对太湖生态湖区进行分区的基础上,监测各湖区水体碱性磷酸酶活性、动力学参数以及常规水环境化学指标,探讨水体碱性磷酸酶活性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环境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太湖水体碱性磷酸酶活性(APA)、最大反应速率(Vmax)值及碱性磷... 在对太湖生态湖区进行分区的基础上,监测各湖区水体碱性磷酸酶活性、动力学参数以及常规水环境化学指标,探讨水体碱性磷酸酶活性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环境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太湖水体碱性磷酸酶活性(APA)、最大反应速率(Vmax)值及碱性磷酸酶反应米氏常数(Km)值分布均呈空间异质性;APA与Vmax值具有相似性的空间分布规律,即西岸河口区水体中APA值与Vmax值最大,分别为(9.43±5.30)nmol.(L.min)-1和(13.70±7.42)nmol.(L.min)-1,在其他湖区依次为湖心区>草型湖区>梅梁湾区>竺山湖区>贡湖区;草型湖区Km值(20.50±11.30)μmol.L-1>贡湖区>竺山湖区>梅梁湾区>湖心区>西岸河口区(9.17±3.46)μmol.L-1.太湖水体中Vmax与pH、总磷(TP)、叶绿素a(Chla)之间均存在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其相关系数分别为rpH=0.651 2**(p<0.01)、rTP=0.488 5**(p<0.01)、rChla=0.765 6**(p<0.01),但与水温、溶解性总磷(DTP)、正磷酸盐(PO43--P)无显著的相关性;Km值与TP浓度间呈显著的线性负相关性,相关系数为rTP=-0.383 4*(p=0.048),与水温、pH、DTP、PO43--P以及Chla浓度的相关性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 碱性磷酸酶活性(APA) 最大反应速率Vmax 米氏常数Km 空间分布特征
原文传递
平原河网纳污能力核算方法研究 被引量:14
12
作者 张红举 《水资源保护》 CAS 2009年第5期24-27,共4页
以太湖流域河网为研究对象,在水功能区概化的基础上,建立河网水量水质模型,提出了大尺度河网纳污能力计算方法,并针对河网的特点设计了"虚拟点源"复核成果。
关键词 河网 水功能区 纳污能力 虚拟点源
下载PDF
望虞河引水对太湖影响前景分析 被引量:8
13
作者 郭孟朴 《水资源保护》 CAS 1996年第4期12-15,共4页
本文在对望虞河现状水质分析和里妇河河网数学模型计算结果的主础上,对望虞河引水对太湖水质影响前显进行了分析.认为望虞河引水对太湖的影响,关性向田是引水初期COD高浓度的控制及长江引水在提高太湖水位的同时也使太湖总成浓度升... 本文在对望虞河现状水质分析和里妇河河网数学模型计算结果的主础上,对望虞河引水对太湖水质影响前显进行了分析.认为望虞河引水对太湖的影响,关性向田是引水初期COD高浓度的控制及长江引水在提高太湖水位的同时也使太湖总成浓度升高的问团,故对望虞河目前的水质及沿岸污染源进行治理是望虞河引水的根本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水 水质 前景分析 望虞河 太湖
下载PDF
改良森田疗法对抑郁症康复治疗的作用探讨 被引量:10
14
作者 路英智 张群 《精神医学杂志》 2007年第2期109-110,共2页
目的探讨改良森田疗法对抑郁症康复治疗的作用。方法将90例抑郁症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森田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药物治疗和一般护理,森田组在此基础上应用分阶段作业治疗的森田疗法,疗程为12~14周,并随访一年,用汉密顿抑郁... 目的探讨改良森田疗法对抑郁症康复治疗的作用。方法将90例抑郁症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森田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药物治疗和一般护理,森田组在此基础上应用分阶段作业治疗的森田疗法,疗程为12~14周,并随访一年,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和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进行测评并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森田疗法组在疗程结束后、随访半年、一年HAMD和SDSS的测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随访一年森田组和对照组在显效率和复发率方面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在抑郁症康复期应用改良森田疗法能有效改善其残留症状、提高疗效、降低复发率和促进其社会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田疗法 抑郁症
下载PDF
引江济太对太湖水体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1
15
作者 李香 胡维平 +1 位作者 逄勇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78-483,共6页
本文通过对2003年7~9月引江济太期间太湖水体中碱性磷酸酶活性的测定,以及总磷、总氮、正磷酸盐和叶绿素等其它水化学因子的同步监测,初步探讨了太湖水体在引入长江水之后,其碱性磷酸酶活性、营养盐和叶绿素含量的变化趋势,以及碱性磷... 本文通过对2003年7~9月引江济太期间太湖水体中碱性磷酸酶活性的测定,以及总磷、总氮、正磷酸盐和叶绿素等其它水化学因子的同步监测,初步探讨了太湖水体在引入长江水之后,其碱性磷酸酶活性、营养盐和叶绿素含量的变化趋势,以及碱性磷酸酶活性与营养盐、叶绿素含量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1)调水期间,碱性磷酸酶活性的最大反应速率(Vmax)值降低,而米氏常数(Km)值普遍增高,表明引入长江水后,太湖水体碱性磷酸酶的总催化效率降低;(2)太湖水体碱性磷酸酶的Vmax Km与叶绿素含量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叶绿素含量随着酶活性的降低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水 碱性磷酸酶 活性 太湖
下载PDF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黄瓜及番茄中异菌脲残留 被引量:12
16
作者 梁林 张爱娟 +2 位作者 潘金菊 刘伟 《农药科学与管理》 CAS 2014年第4期45-48,共4页
采用分散固相萃取(QuEChERS)为样品前处理方法,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质谱(UPLC-MS/MS)快速同时检测黄瓜及番茄中异菌脲的残留分析方法.样品经乙腈提取,C18分散固相(dSPE)净化后,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四级杆... 采用分散固相萃取(QuEChERS)为样品前处理方法,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质谱(UPLC-MS/MS)快速同时检测黄瓜及番茄中异菌脲的残留分析方法.样品经乙腈提取,C18分散固相(dSPE)净化后,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四级杆质谱仪,多反应监测模式(MRM)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显示,异菌脲在黄瓜和番茄基质中的线性关系良好,在0.02~1mg/L添加水平范围内,异菌脲在黄瓜和番茄中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82.7%~91.9%和89.8%~90.5%,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4.7%~7.7%和4.8%~7.2%,最低检出浓度(LOQ)均为0.02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菌脲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黄瓜 番茄 残留
下载PDF
太湖流域河网水质管理决策支持系统 被引量:7
17
作者 秦佩瑛 《水资源保护》 CAS 2002年第3期60-62,共3页
太湖流域河网水质管理决策支持系统 (TAIHUDSS)将数据库、水量模型、水质模型、污染负荷模型、河网概化和图形动态显示软件、案例分析工具等从资料到模型至计算结果的图形动态显示集合于一体 ,该系统使用的水量、水质模型经过 1987年 ,1... 太湖流域河网水质管理决策支持系统 (TAIHUDSS)将数据库、水量模型、水质模型、污染负荷模型、河网概化和图形动态显示软件、案例分析工具等从资料到模型至计算结果的图形动态显示集合于一体 ,该系统使用的水量、水质模型经过 1987年 ,1988年 ,1994年 ,1995年 4年实测资料的率定与验证 ,计算结果的逐日变化可在电子地图上动态显示 ,为决策提供直观、科学的技术支持。TAIHUDSS所有的工作程序均可通过人机对话完成 ,提高了复杂河网系统水质管理决策的速度、实效和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流域 决策支持系统 水质管理 河网管理
下载PDF
太湖限制排污总量及其管理应用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马巍 禹雪中 +1 位作者 廖文根 《科技导报》 CAS CSCD 2008年第18期49-53,共5页
污染物总量控制是指导流域污染源治理和改善湖泊水环境质量的重要措施,基于特定水文条件计算得到的总量控制成果,尽管应用偏安全,却无法反映自然水文过程的动态变化,也不适应污染源全面控制的需要,因此进行湖泊限制排污总量动态变化分... 污染物总量控制是指导流域污染源治理和改善湖泊水环境质量的重要措施,基于特定水文条件计算得到的总量控制成果,尽管应用偏安全,却无法反映自然水文过程的动态变化,也不适应污染源全面控制的需要,因此进行湖泊限制排污总量动态变化分析并提出环湖分区入湖水质浓度控制要求,既适应了湖泊自然变化特征,又可以满足流域污染源全面控制与入湖污染负荷定量化管理的实际需要。本文分析了湖泊纳污能力的动态变化特征,提出选择典型水文年和将湖泊与环湖河道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模拟是进行湖泊限制排污总量核算的关键,并以枯水年作为代表水文年,采用二维数学模型进行了近期太湖纳污能力动态变化模拟及限制排污总量核算,并基于近期太湖限制排污总量研究成果,提出环太湖分区逐月入湖水质浓度的平均值在经过简单的技术修正后,可作为近期太湖各分区入湖河道的水质控制浓度要求,为太湖流域近期水环境定量化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污能力 动态特征 限制排污总量 控制浓度 太湖
下载PDF
5%氟啶脲乳油防治韭菜地蛆田间药效试验 被引量:6
19
作者 庄占兴 王术山 +1 位作者 郑海燕 《农药》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3-23,20,共2页
试验结果表明 :5 %氟啶脲乳油用量 10 0~ 2 0 0ml/ 6 6 7m2 对水灌根 ,可较好的控制韭菜迟眼蕈蚊的危害 ,且持效期可长达 90天以上。
关键词 氟啶脲乳油 防治 韭菜地蛆 田间药效试验 韭菜迟眼蕈蚊
下载PDF
太湖氮、磷自净能力的实验与模型模拟 被引量:9
20
作者 韩涛 +2 位作者 胡维平 张红举 李钦钦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3862-3871,共10页
于2011年9月对太湖竺山湖开展了1次湖区实验,根据质量平衡原理,通过进出竺山湖湖区河道以及竺山湖湾心、湾口水量、水质测量,弄清了竺山湖湖区营养物质进出以及消纳规律,从而为完善水量-水质模型参数提供依据,也为进一步研究太湖水体自... 于2011年9月对太湖竺山湖开展了1次湖区实验,根据质量平衡原理,通过进出竺山湖湖区河道以及竺山湖湾心、湾口水量、水质测量,弄清了竺山湖湖区营养物质进出以及消纳规律,从而为完善水量-水质模型参数提供依据,也为进一步研究太湖水体自净能力提供了基础资料.采用EcoTaihu模型模拟了太湖营养物质的循环以及自净能力,根据竺山湖湖区实测结果对模型进行了验证,实验得到竺山湖湖区总氮年自净能力为1 979 t,总磷年自净能力为119 t,通过EcoTaihu模型计算得到竺山湖总氮年自净能力为1 911 t,总磷年自净能力为116 t,实测数据和模型较为吻合.模型计算结果表明,2006、2008、2010年太湖氮元素自净能力分别为4.00、4.27、4.11万t.2006、2008、2010年太湖磷元素自净能力分别为1 566、1 798、1 712 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净能力 EcoTaihu模型 太湖 营养物质循环 富营养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