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护理管理质量与中心静脉置管感染发生率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魏荣华 张生梅 +2 位作者 郭启贤 马冬花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17年第23期2942-2944,共3页
中心静脉置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s,CVC)指通过皮肤对颈内静脉、锁骨静脉等进行穿刺,沿血管走向可以直到腔静脉的插管,如今在临床上已被广泛使用。这种置管术后经常会发生感染以及静脉炎等并发症,增加了患者的住院时间甚至提高... 中心静脉置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s,CVC)指通过皮肤对颈内静脉、锁骨静脉等进行穿刺,沿血管走向可以直到腔静脉的插管,如今在临床上已被广泛使用。这种置管术后经常会发生感染以及静脉炎等并发症,增加了患者的住院时间甚至提高了患者的死亡率。集束化护理干预是近几年兴起的一种先进的护理理念,指针对特定的病情和症况制定一系列高质量的联合护理措施[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置管感染 护理管理质量 血管走向 静脉炎 置管术 颈内静脉 护理理念 导管并发症 平均置管时间 护理质量
下载PDF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发生感染影响因素分析及患者经济负担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杨冬华 +1 位作者 马晓 张永栋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20年第5期297-302,共6页
目的:探讨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患者术后发生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发生感染后造成的经济负担,为确定感控策略的投入和实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14~2018年... 目的:探讨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患者术后发生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发生感染后造成的经济负担,为确定感控策略的投入和实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14~2018年在我院行ERCP手术患者593例的感染发生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发生感染的影响因素;同时将术后发生医院感染的49例患者为感染组,采用1∶1倾向性评分匹配(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PSM)选取同期病例为病例对照组,比较感染组和病例对照组的住院费用和住院时间。结果:593例住院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49例,发生率为8.26%。其中发生胆道感染34例,占69.39%。采集术后感染患者感染部位的标本送微生物培养,共检出病原体26例,其中革兰阳性菌4例,占15.38%;革兰阴性菌22例,占84.62%。且胆汁中检出病原体最多,占50.00%。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民族、合并糖尿病对ERCP术后感染影响显著(P<0.05)。感染组住院时间中位数为19 d,病例对照组为10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986,P<0.001)。感染组和病例对照组住院总费用中位数分别为37064.26元和27428.19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307,P<0.001)。结论:年龄、合并糖尿病、民族是ERCP术后发生感染的影响因素,而发生感染会显著增加患者的住院时间和经济负担。应当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降低其感染发生率,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倾向性评分匹配 感染 影响因素 经济负担
下载PDF
透析机与供水回路间软管生物膜形成对透析用水微生物指标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赵璐 杨冬华 +2 位作者 刘佳雯 张永栋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8期4171-4174,共4页
目的观察执行血液透析及相关治疗用水(YY0572-2015)标准后,透析用水微生物培养结果的变化,分析水路污染的风险因素。方法依照YY0572-2015要求,采集2017年1月-6月供水回路反渗水回水口、出水口的透析用水各10份,同时采集透析机与供水回... 目的观察执行血液透析及相关治疗用水(YY0572-2015)标准后,透析用水微生物培养结果的变化,分析水路污染的风险因素。方法依照YY0572-2015要求,采集2017年1月-6月供水回路反渗水回水口、出水口的透析用水各10份,同时采集透析机与供水回路软管连接处的透析用水128份,薄膜过滤法富集后,用TGEA培养皿进行微生物培养,取不同使用年限软管内壁行电镜扫描。结果供水回路反渗水回水口、出水口的透析用水微生物培养结果均为阴性;透析机与供水回路软管连接处的透析用水128份均有菌落生长,其中革兰阴性菌较多占60.16%;4组使用不同年限软管的透析用水细菌数量构成不同,并且电镜下软管内壁存在生物膜结构。结论透析机与供水回路间连接软管检出微生物以革兰阴性菌为主,随着软管使用时间的延长,细菌菌落呈现增长趋势,软管内壁产生生物膜,是污染透析用水的主要因素,可采用U型回路连接管或者定期维护更换软管等措施消除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析用水 薄膜过滤法 TGEA培养皿 生物膜
原文传递
血液透析装置与供水回路连接端聚氯乙烯软管管道细菌生物膜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杨冬华 赵璐 +2 位作者 刘佳雯 张永栋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768-771,共4页
目的了解血液透析装置与供水回路连接端聚氯乙烯软管管道细菌生物膜形成情况,开展水处理系统细菌生物膜控制的策略性研究。方法按照软管使用年限、材质不同分为A、B两组,A组为使用7年的透明软管,B组为使用5年的红色不透明软管,再对A、B... 目的了解血液透析装置与供水回路连接端聚氯乙烯软管管道细菌生物膜形成情况,开展水处理系统细菌生物膜控制的策略性研究。方法按照软管使用年限、材质不同分为A、B两组,A组为使用7年的透明软管,B组为使用5年的红色不透明软管,再对A、B两组标本进行不同的实验处理(A1、B1组不做任何处理;A2、B2组:过氧化氢消毒剂浸泡20 min;A3、B3组:采用无菌棉拭子搅拌软管内壁,过氧化氢消毒剂浸泡20 min),最后在电镜下观察细菌生物膜状态。结果 A1组显示有层层叠加、连接网状的生物膜形成;A2、A3组显示细菌生物膜有缝隙裂缝,未能完全脱落。B1组平面突起的团块即为细菌生物膜;B2组显示存在散在的球状体;B3组显示存在游离的棒状细菌体。A组软管(不做任何实验处理)行不同倍数电镜扫描,显示主要由成簇生长的杆菌构成。结论细菌生物膜的清除效果与其形态结构的复杂性、叠加程度存在很大的相关。研究血液透析装置与供水回路连接的软管材料、细菌生物膜形成的时间点及消毒处理方法等,可以更好地进行水处理系统细菌生物膜的控制策略性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系统 细菌生物膜 消毒剂 电镜扫描 消毒
下载PDF
应用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数据分析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干预成效 被引量:6
5
作者 张永栋 杨冬华 《中国医药》 2015年第12期1845-1848,共4页
目的通过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中抗菌药物使用的相关数据,了解和掌握本院抗菌药物的使用的基本情况,评价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干预成效。方法分别对青海大学附属医院抗菌药物合理应用专项整治前(2010年)后(2012、2014年)3年的感染现患... 目的通过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中抗菌药物使用的相关数据,了解和掌握本院抗菌药物的使用的基本情况,评价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干预成效。方法分别对青海大学附属医院抗菌药物合理应用专项整治前(2010年)后(2012、2014年)3年的感染现患率调查中当日在院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的相关数据进行资料统计分析,观察比较抗菌药物使用情况、预防性用药占比、患者标本微生物送检情况、出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及用药频度值。结果本院全院调查当日抗菌药物使用率逐年下降[41.11%(645/1569)、25.88%(434/1677)、15.97%(315/1972),x^2=278.69,P〈0.01]、联合使用抗菌药物比例逐年下降[14.73%(95/645)、6.91%(30/434)、5.71%(18/315),x^2=21.59,P〈0.01]、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比例逐年下降[38.29%(247/645)、29.03%(126/434)、26.98%(85/315),x^2=14.22,P〈0.01],使用抗菌药物治疗患者微生物标本送检率逐年提高[10.55%(42/398)、40.26%(124/308)、47.39%(109/230),x^2=126.37,P〈0.01]。出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及用药频度值逐年下降[72.43%(25974/35861)、56.11%(25253/45006)、42.67%(26080/61120),x^2=71.37:48.64、43.27、29.00,x^2=8.28;均P〈0.01]。结论自抗菌药物合理应用专项整治开始后,本院多部门联动开展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指导活动的干预效果明显,抗菌药物使用逐步趋于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感染 现患率调查 抗菌药物
下载PDF
AECOPD患者医院感染病原学及微生物组学 被引量:4
6
作者 杨冬华 马晓 +3 位作者 刘佳雯 张慧玲 张永栋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4期3716-3720,共5页
目的比较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病原体诊断层面不同检验试验方法,从而探讨细菌感染在AECOPD中的作用及发病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青海大学附属医院2016年1月-2019年9月2345例住院患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部感染... 目的比较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病原体诊断层面不同检验试验方法,从而探讨细菌感染在AECOPD中的作用及发病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青海大学附属医院2016年1月-2019年9月2345例住院患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资料,分析其病原菌分布特征;选取2019年住院患者6例诊断为AECOPD的患者,采集肺泡灌洗液进行细菌培养,同时,对肺泡灌洗液进行微生物多样性高通量二代测序,从而比较微生物种类和分布情况。结果研究对象共纳入1592例AECOPD患者的病历,整理分析感染病原体种类,分别为革兰阴性菌包括肺炎克雷伯菌、鲍氏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等,革兰阳性菌包括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采集的6例AECOPD患者的肺泡灌洗液标本进行培养和测序,通过肺泡灌洗液标本培养检出的病原体分别为鲍氏不动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通过测序技术,细菌分类门水平的主要为蛋白质细菌、厚壁菌、放线菌门、拟杆菌、栖热菌门、梭杆菌门、蓝细菌、绿弯菌门、浮霉菌门、酸杆菌;属层面主要的病原体为链球菌、棒状杆菌、克雷伯菌、乳酸菌、贪铜菌属、假丝酵母、苍白杆菌属、嗜血杆菌、普雷沃菌属、葡萄球菌、通过聚类分析后热图结果显示嗜血杆菌、链球菌、假丝酵母、苍白杆菌属等在不同的样本中序列较高。结论从纵向患者人群数据,以及横向实验室数据进行比较,探讨在AECOPD病原体诊断层面,测序技术可能更优越于传统培养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二代测序技术 病原体
原文传递
基于CiteSpace的国内外血液透析用水研究可视化分析
7
作者 马海昀 张永栋 +5 位作者 刘佳雯 赵璐 杨成霞 鄂芬芬 张容容 《现代医院》 2024年第6期970-976,980,共8页
目的对国内外近20年血液透析用水研究相关文献进行文献计量与可视化分析,把握该领域的研究现状、热点和发展趋势,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检索2004—2024年Web of Science Core Collection(WoSCC)核心合集数据库和... 目的对国内外近20年血液透析用水研究相关文献进行文献计量与可视化分析,把握该领域的研究现状、热点和发展趋势,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检索2004—2024年Web of Science Core Collection(WoSCC)核心合集数据库和中国知网(CNKI)收录的血液透析用水研究的相关文献,对所得文献的国家、研究机构、作者、关键词进行分析,并运用CiteSpace 6.2.R4软件生成可视化图谱。结果共纳入文献3304篇(中文147篇、英文3157篇)。近20年国内外发文量整体呈上升趋势,国内文献增长量不及国外;发文量排名前三的国家分别是美国、中国、日本,且美国中心性最高;国外形成了小规模的研究团体且机构间联系较紧密,国内研究团队和机构相对较分散;当前国外研究热点和趋势集中在Fabrication、Ultrafiltration Membranes、Performance等领域,国内则集中在感染控制、质量控制、日常维护等方面。结论2004—2024年国内外研究者持续关注血液透析用水相关研究,与国外相比,国内存在一定差距,需加强不同国家、机构及地域合作,拓展国内研究领域和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用水 文献计量 CITESPACE 可视化分析
下载PDF
县级医疗机构胃镜消毒效果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4
8
作者 赵璐 +2 位作者 杨冬华 刘佳雯 张永栋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670-674,共5页
目的掌握某省县级医疗机构胃镜消毒效果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9所县级二级综合医疗机构,采用问卷调查与现场询问的方法,填写调查问卷,实地观察清洗消毒操作,并针对可能的风险因素采取干预措施。比较干预前后胃镜清洗消毒效果。结果干预... 目的掌握某省县级医疗机构胃镜消毒效果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9所县级二级综合医疗机构,采用问卷调查与现场询问的方法,填写调查问卷,实地观察清洗消毒操作,并针对可能的风险因素采取干预措施。比较干预前后胃镜清洗消毒效果。结果干预前后各采集胃镜样本45份,干预前胃镜清洗消毒合格率为11.11%,干预后为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00,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是否合理配置清洗消毒设备(OR=23.813)、清洗消毒流程是否符合规范要求(OR=13.223)、是否熟练掌握胃镜相关知识与技能(OR=9.265)、是否合理配置清洗消毒工具(OR=7.745)、清洗剂与消毒剂是否正确使用(OR=0.076)5项因素为影响胃镜消毒效果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县级医疗机构胃镜清洗消毒合格率低,应合理配置清洗消毒设备和工具,加强培训,规范清洗消毒流程和清洗剂消毒剂的使用,提高工作人员的相关知识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式内镜 胃镜 消毒 清洗 影响因素 干预措施
下载PDF
青海省东部地区9所医疗机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日使用率调查 被引量:4
9
作者 王顺彩 刘旭昕 +8 位作者 王凯 郭峥 候珂君 沈霞 马志娟 薛长梅 侯素芳 董玉霞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8期814-818,共5页
目的了解青海省东部地区不同规模医疗机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调查青海省东部地区不同规模的9所医院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日使用情况。结果 9所医疗机构的7196例住院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率为22.2%,其中17.66... 目的了解青海省东部地区不同规模医疗机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调查青海省东部地区不同规模的9所医院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日使用情况。结果 9所医疗机构的7196例住院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率为22.2%,其中17.66%为治疗用药,3.74%为预防用药,0.81%为治疗加预防用药;一联用药占20.02%,二联用药2.06%,三联及以上用药率为0.13%;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使用率为32.89%,其中预防用药率为20.59%。病原学送检率为58.43%,治疗用药的患者中用药前送检率为81.18%。使用抗菌药物种类第三代头孢菌素最多,其中85.45%为治疗用药。结论青海省东部地区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使用较合理,病原学送检率较高。但头孢菌素的使用率较高,须加强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省东部地区 住院患者 抗菌药物 日使用率 横断面调查
下载PDF
青海省三级综合医院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干预效果评价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永栋 +2 位作者 杨冬华 王顺彩 《中国消毒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69-371,共3页
目的了解省级三级综合医院抗菌药物使用的基本情况,评价医院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干预措施的效果。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方法,对青海省三所省级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本次调查的3所省级医院住院患者抗... 目的了解省级三级综合医院抗菌药物使用的基本情况,评价医院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干预措施的效果。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方法,对青海省三所省级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本次调查的3所省级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呈现逐年下降趋势。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和单品种用药比例均呈上升趋势,而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具有降低趋势。所调查的三所医院自2012年开始,治疗性用药患者病原学标本送检率逐渐趋向达标。结论青海省三级综合医院对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干预效果显著,抗菌药物使用逐步趋于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感染 抗菌药物 合理使用 干预措施 调查
原文传递
重症监护室多重耐药菌主动筛查及其防控效果评价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永栋 杨冬华 《青海医药杂志》 2015年第11期72-74,共3页
目的:对我院重症监护室(ICU)住院患者开展快速准确的多重耐药菌(MDROs)主动筛查,掌握ICU入住患者MDROs的定植/感染基线,为ICU的MDROs医院感染防控提供一线数据,为抗菌素合理使用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分为两期,Ⅰ期选取2012年3月—2012年... 目的:对我院重症监护室(ICU)住院患者开展快速准确的多重耐药菌(MDROs)主动筛查,掌握ICU入住患者MDROs的定植/感染基线,为ICU的MDROs医院感染防控提供一线数据,为抗菌素合理使用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分为两期,Ⅰ期选取2012年3月—2012年5月入住ICU的75例患者;Ⅱ期选取2013年3月—2013年5月入住ICU的75例患者,期间为一年的综合干预时期。分别对该150例患者采集鼻拭子和直肠拭子标本,使用可靠的显色培养基,进行MRSA和ESBLs筛查,对比分析两期MRSA和ESBLs检出情况,评价多重耐药菌防控措施的干预效果。结果:经过为期一年多重耐药菌防控措施综合干预,Ⅱ期MRSA检出率9.72%显著低于Ⅰ期MRSA的检出率25.68%(2=17.851,P<0.01);Ⅱ期ESBLs的检出率14.35%显著低于Ⅰ期ESBLs的检出率30.60%(2=15.346,P<0.01);Ⅱ期三导管使用相关累计感染率29.95‰低于Ⅰ期的累计感染率37.94‰(2=4.167,P<0.05)。结论:选用MRSA和ESBLs显色培养基开展主动筛查,并及时实施接触隔离预防控制措施,有利于预防多重耐药菌的感染及其引发的医院感染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室 多重耐药菌 主动筛查 防控效果
原文传递
影响透析用水微生物指标的多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赵璐 李志琴 +5 位作者 张慧玲 杨冬华 闫建桥 刘佳雯 张永栋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737-740,共4页
目的掌握某省医院血液透析中心的水处理系统管理和维护现状,分析反渗膜及管路消毒等相关因素与透析用水检出细菌菌落总数、内毒素水平的关系,识别风险因素并探讨改进措施。方法采集18所医院血液透析中心反渗机组出水口和输水管路回水口... 目的掌握某省医院血液透析中心的水处理系统管理和维护现状,分析反渗膜及管路消毒等相关因素与透析用水检出细菌菌落总数、内毒素水平的关系,识别风险因素并探讨改进措施。方法采集18所医院血液透析中心反渗机组出水口和输水管路回水口透析用水,经薄膜过滤法富集,在20℃下TGEA培养168 h,进行细菌菌落计数,平行水样检测内毒素。同时设计问卷调查水处理系统管理和维护信息。结果采样距反渗膜更换间隔时长与回水口菌落总数、回水口及出水口内毒素呈正相关。采样距上一次管路消毒间隔时间与回水口和出水口内毒素呈负相关,专业工程师配备与回水口菌落总数及出水口内毒素呈负相关,软管长度与回水口内毒素呈正相关。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投入使用时长、透析机台数、在透析患者数等因素也对透析用水微生物指标有影响。结论反渗膜的维护更换、输水管路消毒、专业工程师配备、透析中心规模及管路长度均为透析用水微生物指标的主要影响因素。各医院的水处理系统管理和维护存在差异,应通过质量控制推进使其达到同质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析用水 细菌 内毒素 微生物
下载PDF
基于二代测序分析血液透析水处理系统水样中微生物多样性 被引量:2
13
作者 杨冬华 +2 位作者 刘佳雯 张永栋 赵璐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3期2063-2068,共6页
目的基于Illumina MiSeq测序平台,分析血液透析水处理系统水样中微生物多样性和丰度。方法采集血液透析水处理设备供水处自来水、活性碳罐后软化水、出水口反渗水水样各两份,分为Ⅰ、Ⅱ两个组别,Ⅰ组水样进行传统微生物培养;Ⅱ组水样进... 目的基于Illumina MiSeq测序平台,分析血液透析水处理系统水样中微生物多样性和丰度。方法采集血液透析水处理设备供水处自来水、活性碳罐后软化水、出水口反渗水水样各两份,分为Ⅰ、Ⅱ两个组别,Ⅰ组水样进行传统微生物培养;Ⅱ组水样进行二代测序。结果Ⅰ组经微生物培养细菌总数均不超标,质谱鉴定为假单胞菌种;Ⅱ组经二代测序,获取可操作分类单元(OTU)总数依次为3 957,3 245,4 880,分别来自428,494和369个微生物类群。反渗水水样在门、纲、目、科、属的OTU数均明显高于自来水和软化水水样;其Chao1和ACE丰富度估计指数最高,表明群落中实际存在的物种数最多。分类组成分析反渗水水样从科、属分类上约58.92%为假单胞菌科,58.90%为假单胞菌属;26.41%为莫拉菌科,26.23%为莫拉菌属;4.73%为普氏菌属。结论二代测序技术反映了血液透析水处理系统水样中微生物的多样性和丰度,传统微生物培养方法的局限性使其严重低估了反渗水中细菌数量及菌群结构,使透析用水污染引起透析患者微炎症反应被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代测序 血液透析 微生物多样性
原文传递
肺癌患者肺组织微生物多样性及丰度变化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杨冬华 李文军 +3 位作者 张慧玲 刘佳雯 张永栋 《重庆医学》 CAS 2021年第11期1839-1843,共5页
目的分析肺癌患者不同形态肺部微生物组学特征。方法收集2019年该院收治的19例肺癌行肺癌切除术患者的肺组织(分别为距癌变1 cm处的组织及相对癌变部位远离的组织),进一步分离标本,DNA提取及通过Illumina平台采用16S rDNA高通量测序的方... 目的分析肺癌患者不同形态肺部微生物组学特征。方法收集2019年该院收治的19例肺癌行肺癌切除术患者的肺组织(分别为距癌变1 cm处的组织及相对癌变部位远离的组织),进一步分离标本,DNA提取及通过Illumina平台采用16S rDNA高通量测序的方法,检测肺癌患者肺组织的微生物组学特征;并使用Metastats两两比较和Lefse判别分析等统计学方法比较不同组别的微生物多样性和差异性。结果肺癌患者肺部微生物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属水平主要包括苍白杆菌属(19.4%)、沉积物杆状菌属(11.3%)、不动杆菌属(6.6%)等;A1组(距离癌变1 cm处的组织)和B1组(远离癌变部位的组织)在分类群(Top>20)中主要包括苍白杆菌属、沉积物杆状菌属、不动细菌属、贪铜菌属、拟无枝酸菌等,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2组(小细胞癌肺组织)和B2组(非小细胞癌肺组织)物种多样性分析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物种差异性分析显示,A2组中物种丰度相对较高的为叶杆菌属,而在B2组内丰度相对较高的物种分别为假单胞菌、嗜热油菌纲、绿弯菌门、绿弯菌目、绿弯菌科、弧菌目、假交替单胞菌科、假交替单胞菌属、绿线菌属。结论肺癌患者肺组织不同部位的微生物多样性并无明显差异,小细胞癌和非小细胞癌微生物的多样性并无明显差异,但非小细胞癌肺部存在更多的优势菌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微生物种群 测序技术
下载PDF
青海省某三甲医院MRSA耐药性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杨冬华 黄文辉 +4 位作者 闫建桥 张耀刚 李建华 张永栋 《甘肃医药》 2019年第3期201-204,共4页
目的:通过分析某三甲医院无菌体液标本MRSA菌株(30株)耐药基因分型,间接掌握该地区MRSA耐药基因携带状况,为该院及本地区的医院感染防控提供基础依据。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11月临床分离的MRSA菌株进行体外药敏试验,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及... 目的:通过分析某三甲医院无菌体液标本MRSA菌株(30株)耐药基因分型,间接掌握该地区MRSA耐药基因携带状况,为该院及本地区的医院感染防控提供基础依据。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11月临床分离的MRSA菌株进行体外药敏试验,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及凝胶电泳技术测定SCCmec基因及型别,并通过基因测序与GENBANK上的MRSASCCmec基因组序列进行比对。结果:MRSA菌株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耐药率为100%,对林可胺类、大环内酯类耐药率为78.6%;多重PCR及基因测序检测SCCmec基因阳性率为87%,基因型为SCCmecⅣ型,其中,26株为SCCmecⅣa型,2株为SCCmecⅣd型。结论:该院MRSA菌株SCCmec基因阳性率与国内其他地区报道基本一致,其分型又与其他地区不同,分离的MRSA菌株为SCCmecⅣ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耐药性 SCCmec基因 分子流行病学
下载PDF
高海拔地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不同分期合并症的临床分析
16
作者 马晓 李志琴 +5 位作者 谢琴 杨冬华 张慧玲 刘佳雯 张永栋 《甘肃医药》 2020年第5期385-388,394,共5页
目的:分析青海省高海拔地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不同分期发生合并症的临床分布,对预防高海拔地区COPD合并症的发生发展以及对COPD患者的管理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9年9月在青海省某三甲综合医院3264例COPD住院患者... 目的:分析青海省高海拔地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不同分期发生合并症的临床分布,对预防高海拔地区COPD合并症的发生发展以及对COPD患者的管理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9年9月在青海省某三甲综合医院3264例COPD住院患者临床资料,男性2128例,女性1136例,回顾性分析COPD患者不同分期合并症的临床分布。结果:3264例COPD患者,出现合并症的患者3204例,其中除结核外肺部感染2345例,高血压1279例,代谢紊乱综合征964例,糖尿病443例以及结核感染406例。除高血压、肺部其他疾病、糖尿病及代谢紊乱综合征外,其他在COPD不同分期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大部分COPD患者均有合并症,且大于60%的患者合并四种及以上;另外,在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肺部感染(包括结核)、心血管系统疾病、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和低蛋白血症的发生率比COPD稳定期高。减少患者多种合并症的发生,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综合管理,对提高其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PD 高海拔地区 合并症
下载PDF
动态监测血钠水平与ICU颅脑疾病患者预后的关系
17
作者 吴海涛 鲍海咏 +3 位作者 刘梅 宋玉 汪浩杰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2年第9期284-285,共2页
目的:评价动态监测血钠水平与重症医学科(ICU)颅脑疾病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收治颅脑疾病患者60例。对纳入患者均经过积极的病因治疗和对症、支持治疗,测定患者入ICU时(0小时)、入ICU后24小时血钠值,以后每24小时测定1次,直到血钠降至... 目的:评价动态监测血钠水平与重症医学科(ICU)颅脑疾病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收治颅脑疾病患者60例。对纳入患者均经过积极的病因治疗和对症、支持治疗,测定患者入ICU时(0小时)、入ICU后24小时血钠值,以后每24小时测定1次,直到血钠降至正常范围内或出院或死亡,分析血钠水平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共43例颅脑疾病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高血压脑出血25例,外伤性颅脑损伤18例,男25例,女18例,平均年龄54.12±17.51岁;平均APACHEⅡ评分21±4分,血钠154±2.55mmol/L;死亡组入住ICU168小时的血钠水平、APACHEⅡ评分明显高于存活组。结论:动态监测血钠水平对于颅脑疾病患者具有重要意义,168小时血钠水平可作为判断预后的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钠水平 重症医学科 颅脑疾病 预后
下载PDF
青海省多中心血液透析用水可培养细菌多样性及生长特性研究
18
作者 刘佳雯 杨冬华 +3 位作者 张慧玲 赵璐 张永栋 《中国血液净化》 CSCD 2021年第11期785-790,共6页
目的研究青海省血液透析用水中可培养微生物的多样性和生长特性,识别微生物污染风险,为改善透析用水水质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采集18所医院血液透析中心的反渗机组出水口和输水管路回水口水样,经薄膜过滤法富集,在21℃下分别用胰化蛋白胨... 目的研究青海省血液透析用水中可培养微生物的多样性和生长特性,识别微生物污染风险,为改善透析用水水质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采集18所医院血液透析中心的反渗机组出水口和输水管路回水口水样,经薄膜过滤法富集,在21℃下分别用胰化蛋白胨葡萄糖培养基(tryptone glucose extract agar,TGEA)和R2A营养琼脂培养基(R2A agar medium,R2A)培养7天,动态观察计数并用质谱仪和PCR技术菌种鉴定。结果共检出12种革兰氏阴性(G-)菌和7种革兰氏阳性(G+)菌;回水口和出水口检出细菌中,回水口和出水口的G-菌(79.78%,95.76%)占比均大于G+菌(20.22%,4.24%);出水口中检出的藤泽甲基杆菌(31.32CFU/ml)多于回水口(0.36CF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5026.500,P<0.001)。皮氏罗尔斯顿菌、棘皮鞘氨醇单胞菌和藤泽甲基杆菌在TGEA(10.64CFU/ml、7.10CFU/ml和62.16CFU/ml)上生长数目多于R2A(0.82CFU/ml、6.10CFU/ml和29.36CF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分别为29721.000,127168.000,1808717.500,均P<0.001);大部分细菌在培养至第5天进入稳定期,藤泽甲基杆菌和棘皮鞘氨醇单胞菌在第6天进入生长对数期。结论透析用水回水口与出水口可培养微生物以G-菌为主,其种、属分布存在较大差异;个别细菌生长高峰期滞后,提示168h(7d)培养周期,可能会低估微生物污染水平;菌落生长过程中仅根据细菌的菌落形态特征区分其种类,可能使结果产生偏差。掌握透析用水中的微生物多样性、菌种分布及其生长特性,可为识别微生物风险环节和优化透析用水微生物监测标准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析用水 可培养细菌 菌种鉴定
下载PDF
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结果分析
19
作者 张永栋 李亚平 +2 位作者 牟德芹 杨冬华 《青海医药杂志》 2015年第10期80-83,共4页
目的:了解我院的医院感染现患率。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对2010年、2012年、2014年3年同月某日0~24小时的住院患者进行调查。以统一标准填写调查表并进行资料统计分析。结果:应调查住院患者5 239人,实际调查5218人,实查率99.6... 目的:了解我院的医院感染现患率。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对2010年、2012年、2014年3年同月某日0~24小时的住院患者进行调查。以统一标准填写调查表并进行资料统计分析。结果:应调查住院患者5 239人,实际调查5218人,实查率99.60%,其中发生医院感染192例。各年现患率分别为3.06%,3.46%,4.36%,首位感染部位为下呼吸道,病原菌以G-杆菌为多,当日抗菌药物使用率分别为:41.11%、25.88%、15.97%,预防性使用占比分别为:38.1%、29.03%、26.98%,多联用药占比分别为:14.73%、6.91%、5.69%,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送检率分别为:10.55%、36.69%、51.47%。结论:现患率均低于国家卫生部要求,调查当日在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预防性用药和多联使用比例下降,微生物送检率提高,自开展抗菌药物合理应用专项整治以来,我院各部门联合干预工作取得一定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感染 现患率调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