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蓄清排浑”水库运用方式与淤积过程关系探讨 被引量:18
1
作者 周建军 《水力发电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7-30,37,共5页
为减轻水库泥沙淤积,我国研究工作者提出了行之有效的“蓄清排浑”运用模式。以往人们对“蓄清排浑”的理解基本停留在原则框架的层次,对“蓄清排浑”水库淤积过程的认识不够深入。本文采用一维不平衡泥沙数学模型,以溪洛渡水库为案例,... 为减轻水库泥沙淤积,我国研究工作者提出了行之有效的“蓄清排浑”运用模式。以往人们对“蓄清排浑”的理解基本停留在原则框架的层次,对“蓄清排浑”水库淤积过程的认识不够深入。本文采用一维不平衡泥沙数学模型,以溪洛渡水库为案例,针对影响“蓄清排浑”水库运行条件最为重要的时间和空间因素,从汛后蓄水时间和汛期限制水位两个方面对水库淤积量过程、三角洲推进、横断面发展和排沙比变化等淤积特性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给出了不同水库运行条件下库区泥沙淤积的一般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泥沙工程学 “蓄清排浑” 水库泥沙 三角洲淤积 排沙比
下载PDF
弯道水面横比降沿程分布特性研究 被引量:17
2
作者 许光祥 钟亮 《水力发电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14-118,共5页
弯道的水力特性一直备受人们重视。河湾水面横比降则是其重要研究课题之一。目前弯道水面横比降的计算公式多只适用于弯顶部位。现场与试验资料均显示,弯道水面横比降是沿程变化的,一定条件下可能还相当明显。本文通过弯道水流模型试验... 弯道的水力特性一直备受人们重视。河湾水面横比降则是其重要研究课题之一。目前弯道水面横比降的计算公式多只适用于弯顶部位。现场与试验资料均显示,弯道水面横比降是沿程变化的,一定条件下可能还相当明显。本文通过弯道水流模型试验,对该课题进行了系统研究,得到了弯道水面横比降沿程分布特性及其统一计算公式。通过与实测资料和前人成果的比较,说明本文公式更为简单适用。为进一步研究弯道的水力特性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学 弯道 水面横比降 分布特性
原文传递
内河船舶航行阻力及通航水力指标计算 被引量:15
3
作者 许光祥 邓明文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00-106,共7页
以山区河流澜沧江为代表,采用实船静水航速试验资料,对原兹万科夫公式进行了修正,提出了适合于澜沧江代表船舶的水流阻力计算式.对比其他山区河流船舶航行阻力的研究成果,讨论了内河船舶的航行阻力计算方法.结合坡降阻力计算,建立了澜... 以山区河流澜沧江为代表,采用实船静水航速试验资料,对原兹万科夫公式进行了修正,提出了适合于澜沧江代表船舶的水流阻力计算式.对比其他山区河流船舶航行阻力的研究成果,讨论了内河船舶的航行阻力计算方法.结合坡降阻力计算,建立了澜沧江急流滩的通航水力指标,并与其他内河航道的通航水力指标进行了比较分析,明确了各典型内河航道通航水力指标与航道条件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行阻力 急流滩 通航水力指标 澜沧江
下载PDF
三峡水库总磷时空变化特征及滞留效应分析 被引量:14
4
作者 唐小娅 +2 位作者 黄国鲜 许光祥 李丹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096-2106,共11页
磷是水域重要的营养或污染物质之一,主要随河川径流循环,河流大型水库建设和运行将对磷的输运和转化产生重要影响.基于三峡水库2008~2016年实测水文和水质资料,建立了总磷(TP)通量和泥沙通量的统计模型,利用模型插补TP的日过程浓度后建... 磷是水域重要的营养或污染物质之一,主要随河川径流循环,河流大型水库建设和运行将对磷的输运和转化产生重要影响.基于三峡水库2008~2016年实测水文和水质资料,建立了总磷(TP)通量和泥沙通量的统计模型,利用模型插补TP的日过程浓度后建立了TP通量计算公式,分析了三峡水库TP浓度时空变化特征、通量变化及滞留效应.结果表明,不考虑区间小支流TP入汇影响, 2008~2012年,三峡入库TP浓度年际变化为0.196~0.290mg·L^-1,年内TP浓度变化趋势呈"M"型,具有明显的双峰特性,三峡干流上游至下游TP浓度基本表现为沿程减小,部分年份清溪场断面TP浓度高于寸滩,该时段三峡年均入库TP通量和滞留率分别为8.23万t和49.76%. 2013~2016年,三峡年均入库TP通量和滞留率明显减小,分别为4.79万t和12.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水库(TGR) 总磷(TP) 时空变化特征 通量变化 滞留效应
原文传递
河道型水库动防洪库容近似计算方法 被引量:13
5
作者 周建军 《水力发电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74-82,共9页
本文从明渠恒定非均匀流方程出发 ,推导了河道型水库动、静防洪库容关系 ,以数学模型为手段 ,计算并绘制动、静防洪库容关系曲线 ,给出防洪库容一般变化规律 ,提出计算水库防洪库容具体步骤和方法 ,为可研阶段或中小型防洪水库缺少断面... 本文从明渠恒定非均匀流方程出发 ,推导了河道型水库动、静防洪库容关系 ,以数学模型为手段 ,计算并绘制动、静防洪库容关系曲线 ,给出防洪库容一般变化规律 ,提出计算水库防洪库容具体步骤和方法 ,为可研阶段或中小型防洪水库缺少断面资料情况下 ,确定水库的防洪库容提供参考。河道型水库防洪库容计算方法应结合实际水库具体情况选取 ,完全采用静库容法计算防洪库容是不符合实际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 动防洪库容 计算方法 公式推导 静防洪库容
下载PDF
弯道水流纵向流速剖面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4
6
作者 许光祥 钟亮 《水力发电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84-88,共5页
弯道水流特性的研究一直备受重视,而弯道水流纵向流速的分布则是其重要研究课题之一。本文运用弯道概化模型试验,利用ADV采集三维流速数据,对弯道水流纵向流速沿水深的分布进行了系统研究,得到了纵向流速剖面沿程和沿河宽的变化。研究表... 弯道水流特性的研究一直备受重视,而弯道水流纵向流速的分布则是其重要研究课题之一。本文运用弯道概化模型试验,利用ADV采集三维流速数据,对弯道水流纵向流速沿水深的分布进行了系统研究,得到了纵向流速剖面沿程和沿河宽的变化。研究表明,由于弯道水流的复杂性,试图采用单一计算模式来描述弯道纵向流速沿水深的分布是难以实现的。合理的流速剖面公式应当考虑水流参数、弯道尺度和参照部位等的综合影响。研究为进一步深入探讨弯道水流特性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学 弯道水流 流速剖面 试验研究
原文传递
长江上游宜宾-江津与涪陵-丰都江段鱼类早期资源分布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张先炳 杨胜发 +5 位作者 杨威 李文杰 肖毅 胡江 王丽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1-59,共9页
为丰富长江上游鱼类早期资源及其空间分布的资料,探寻鱼类产卵与水文动态过程的相互关系,于2019年6-7月对上游宜宾-江津与涪陵-丰都江段鱼类早期资源和涨水动态过程进行了监测。结果显示:调查期间共采集到鱼卵2 034粒,仔鱼1 086尾,隶属... 为丰富长江上游鱼类早期资源及其空间分布的资料,探寻鱼类产卵与水文动态过程的相互关系,于2019年6-7月对上游宜宾-江津与涪陵-丰都江段鱼类早期资源和涨水动态过程进行了监测。结果显示:调查期间共采集到鱼卵2 034粒,仔鱼1 086尾,隶属于4目7科54种(鱼卵18种,仔鱼53种),其中长江上游特有鱼类9种;优势种类为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鳙(Aristichthys nobilis)、草鱼(Ctenonpharyngodon idellus)、长吻■(Leiocassis longirostris)和铜鱼(Coreius heterodon)。大规模产卵发生在持续涨水2 d以后,且南溪-江津和涪陵-丰都江段所需的涨水条件差异很大。空间分布上,江津上游早期资源种类明显多于下游的涪陵和丰都,其中仔鱼的种类占了70%,上游鱼卵数量虽少但发育阶段分布更广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早期资源 长江上游 涨水动态 鱼卵败育 空间分布
下载PDF
流域农业面源污染迁移过程与模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8
作者 黄国鲜 聂玉玺 +4 位作者 张清寰 赵健 梁东方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364-1372,共9页
当前农业面源污染仍是我国水污染的主要来源,面源污染过程涉及农业、水利、环境、生态等多学科交叉,是国内外环境污染学术研究和流域污染控制与管理关注的焦点之一。不同学科通常在不同的时空尺度上采用不同的方法研究农业面源污染的产... 当前农业面源污染仍是我国水污染的主要来源,面源污染过程涉及农业、水利、环境、生态等多学科交叉,是国内外环境污染学术研究和流域污染控制与管理关注的焦点之一。不同学科通常在不同的时空尺度上采用不同的方法研究农业面源污染的产生与迁移过程,如农业学科注重农田—山坡—流域尺度下灌溉、不同作物在不同阶段施肥、营养盐转化吸收及其土壤库收支与微生物对营养盐的作用等过程,但忽略了不同尺度或系统之间的迁移过程内在联系,尤其是较少开展集成模拟研究。本文综述了典型空间尺度(从田块到山坡,再到流域尺度)农业面源污染迁移过程及影响因素,总结了流域农业面源污染建模方法,提出在模型系统中除需要深入考虑田块、山坡等尺度的局部水文及其污染物产生、累积、释放与迁移外,还迫切需要综合考虑农田—山坡—流域系统的水文和污染物迁移过程与集成面源模型的研发。同时,针对农业面源污染迁移过程的尺度转换、建模方法和模型不确定性,分析了其现有研究存在的不足,并对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面源污染 迁移过程 尺度转化 过程模型
下载PDF
基于Morlet小波分析的嘉陵江流域年径流周期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牟萍 杨胜发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6-79,171,共5页
为揭示嘉陵江流域年径流序列的周期变化特征,基于嘉陵江北碚站共计59年(1954—2012年)的实测径流资料,采用Morlet小波函数对其年径流序列进行了多时间尺度变化特性分析。结果表明:北碚站年径流存在4,14,44年左右尺度的周期变化特征,其... 为揭示嘉陵江流域年径流序列的周期变化特征,基于嘉陵江北碚站共计59年(1954—2012年)的实测径流资料,采用Morlet小波函数对其年径流序列进行了多时间尺度变化特性分析。结果表明:北碚站年径流存在4,14,44年左右尺度的周期变化特征,其中44年尺度的周期包括2个丰-枯变化过程,其小波系数对应着最大峰值,为流域年径流变化的第1主周期;14年尺度的周期包括6个丰-枯交替循环变化过程,其小波系数对应的峰值次之,为第2主周期;与第1、第2主周期相比,4年尺度的变化峰值很小,属于小波动,即嘉陵江流域年径流在整个统计时间域内的变化由第1、第2主周期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利工程 年径流 MORLET小波 小波方差
下载PDF
澜沧江船舶航行阻力及通航水力指标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许光祥 邓明文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67-72,共6页
采用螺旋桨推力与船舶航行阻力相平衡的原则,以兹万科夫水流阻力计算公式为基础,根据澜沧江实船静水航速试验资料,以船舶浸水面积与水流佛劳德数为典型参数,对原兹万科夫公式进行了修正。提出了适合于澜沧江代表船舶的水流阻力计算公式... 采用螺旋桨推力与船舶航行阻力相平衡的原则,以兹万科夫水流阻力计算公式为基础,根据澜沧江实船静水航速试验资料,以船舶浸水面积与水流佛劳德数为典型参数,对原兹万科夫公式进行了修正。提出了适合于澜沧江代表船舶的水流阻力计算公式。结合坡降阻力计算,探讨了多种工况下的船舶推力和航行阻力的计算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急流滩消滩流速—比降组合。并建立了应用方便、结构简单合理的澜沧江通航水力指标,即船舶能自航上滩的最大流速—比降关系式,为澜沧江航道的规划、设计及整治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行阻力 急流滩 通航水力指标 澜沧江
下载PDF
河湾坡岸非均匀沙起动流速公式探讨 被引量:7
11
作者 钟亮 许光祥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8-62,共5页
针对河湾水流的特性,考虑了相对暴露度引起的附加质量力的影响,引入了等效粒径的概念,采用滑动平衡模式建立了河湾坡岸无黏性非均匀沙起动流速公式,通过试验资料对公式的合理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较为理想。
关键词 河湾坡岸 非均匀沙 暴露度 等效粒径 起动流速
下载PDF
风流效应下船舶操纵运动数值模拟 被引量:9
12
作者 王川隘 +1 位作者 蒋聘凤 唐小娅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0-59,共10页
采用Fortran语言编程,从底层开发了基于平面二维非均匀流数学模型、船舶操纵运动数学模型,并进一步耦合风的影响,构建了基于风、流效应下的船舶操纵运动数学模型.以三峡库区某典型河段为例,进行了静风、均匀风、随机风效应下的船舶操纵... 采用Fortran语言编程,从底层开发了基于平面二维非均匀流数学模型、船舶操纵运动数学模型,并进一步耦合风的影响,构建了基于风、流效应下的船舶操纵运动数学模型.以三峡库区某典型河段为例,进行了静风、均匀风、随机风效应下的船舶操纵运动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船舶在该河段内受风影响明显;随着风速与风向变化频率的增加,船舶操控难度相应增大;为避免海损事故,船舶需及时操舵.研究表明,该模型可较好地模拟风效应下船舶的操纵运动及航行状态,可为内河船舶的航行及操纵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舶操纵 数值模拟 水流数学模型 风效应 三峡库区
原文传递
弯道水流环流结构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钟亮 许光祥 《水运工程》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32-35,共4页
建立了弯道水流概化模型试验,利用ADV对三维流速数据进行了采集。通过对弯道水流流速的分析统计,对弯道环流沿程变化和分层结构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环流结构在弯顶前后呈现出不同规律,并且存在沿水深上下分层的现象。研究为进一... 建立了弯道水流概化模型试验,利用ADV对三维流速数据进行了采集。通过对弯道水流流速的分析统计,对弯道环流沿程变化和分层结构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环流结构在弯顶前后呈现出不同规律,并且存在沿水深上下分层的现象。研究为进一步深入探讨弯道水流特性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学 弯道水流 环流结构 试验研究
下载PDF
澜沧江曼厅水道整治试验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疏玉清 许光祥 《重庆交通学院学报》 1997年第3期11-17,共7页
以少量的原型资料为基础,以模型试验成果为主,对滩险的成因、河段的水文、泥沙及河床质组成作了较为全面地分析.在此基础上确定的治理方案经一期工程施工后,基本上稳定了河势,达到了预期效果.
关键词 曼厅水道 模型试验 水道整治 滩险
下载PDF
河湾岸坡泥沙起动流速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许光祥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167-1173,共7页
通过对河湾岸坡上泥沙颗粒的受力分析,建立了相关的泥沙起动模式,从理论上推导出了对应的起动流速公式。与顺直河床的泥沙起动公式的比较表明,沙莫夫公式只是本文公式的特例。在概化的河湾岸坡水力学模型上,系统研究了不同弯道半径、水... 通过对河湾岸坡上泥沙颗粒的受力分析,建立了相关的泥沙起动模式,从理论上推导出了对应的起动流速公式。与顺直河床的泥沙起动公式的比较表明,沙莫夫公式只是本文公式的特例。在概化的河湾岸坡水力学模型上,系统研究了不同弯道半径、水深、流量及岸坡坡度情况下泥沙的起动流速。通过验证比较表明,用本文所给公式计算的河湾岸坡泥沙起动流速与试验实测资料和前人的研究成果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弯道 坡岸 泥沙 起动流速 试验研究
下载PDF
水库可持续利用初步探讨 被引量:6
16
作者 周建军 《水力发电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0-14,共5页
多沙河流上修建水库,泥沙淤积是危及水库可持续利用的主要原因。本文通过分析水库运用过程中的泥沙淤积变化,展示了水库淤积对水库防洪和工程效益的影响。以溪洛渡水库为例,指出在目前“蓄清排浑”运用模式情况下,水库淤积虽然能够得到... 多沙河流上修建水库,泥沙淤积是危及水库可持续利用的主要原因。本文通过分析水库运用过程中的泥沙淤积变化,展示了水库淤积对水库防洪和工程效益的影响。以溪洛渡水库为例,指出在目前“蓄清排浑”运用模式情况下,水库淤积虽然能够得到相当程度的控制,但仍不能确保主要防洪和兴利库容的长期使用。对泥沙调度仍有相当优化和进一步减淤的必要性。研究表明,充分利用调度和设计潜力,水厍的有效库容能够得到更多和更长期的保留,以实现可持续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泥沙工程学 可持续利用 河道型水库 泥沙淤积 有效库容
下载PDF
金沙江中下游梯级优化开发模式探讨 被引量:6
17
作者 周建军 《水力发电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16-121,共6页
随着长江上游和金沙江水利、水电梯级的逐步开发,从梯级整体效益出发,考虑梯级长期保持最大效益成为最重要和最值得认真研究的问题之一。本文结合金沙江中下游流域水沙特性和梯级水库开发特点,指出原开发模式存在的不足,提出金沙江梯级... 随着长江上游和金沙江水利、水电梯级的逐步开发,从梯级整体效益出发,考虑梯级长期保持最大效益成为最重要和最值得认真研究的问题之一。本文结合金沙江中下游流域水沙特性和梯级水库开发特点,指出原开发模式存在的不足,提出金沙江梯级的优化开发模式-梯调方案。研究表明,梯调方案考虑了金沙江流域梯级开发的上下游互补及功能定位优化,最大限度满足流域的长远防洪、发电和减淤,对于流域长远利用和金沙江梯级开发和管理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泥沙工程学 金沙江梯级 开发模式 功能优化 长远利用
下载PDF
弯道水流纵向垂线平均流速分布的计算 被引量:5
18
作者 高建 +1 位作者 许光祥 钟亮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26-129,共4页
弯道水流特性是水利界感兴趣的重要研究课题。而弯道水流纵向垂线平均流速的分布则是其重要内容。运用弯道水流概化模型试验,利用先进的ADV进行了三维流速数据的采集,从中提取了纵向流速参数。基于作者提出的弯道水面横比降与纵比降的... 弯道水流特性是水利界感兴趣的重要研究课题。而弯道水流纵向垂线平均流速的分布则是其重要内容。运用弯道水流概化模型试验,利用先进的ADV进行了三维流速数据的采集,从中提取了纵向流速参数。基于作者提出的弯道水面横比降与纵比降的沿程分布公式,经理论推导得到了弯道水流纵向垂线平均流速分布的计算公式。研究表明,公式与实测资料吻合良好,为进一步深入探讨弯道水流特性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学 弯道水流 纵向流速 垂线平均 流速分布
下载PDF
长江上游典型丘陵山区坡耕地径流及氮磷碳流失特征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祥 +4 位作者 黄国鲜 徐向舟 聂玉玺 宋永会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89-1598,共10页
持续的坡面降雨可能引发地表径流和壤中流的形成。其中,地表径流可通过溶蚀、侵蚀、运输等方式将大量富集在表土(通常为0~20 mm厚度)的养分从土壤中转移到受纳环境。降雨强度和坡度的变化可以影响坡面径流强度,从而改变径流中总氮(TN)... 持续的坡面降雨可能引发地表径流和壤中流的形成。其中,地表径流可通过溶蚀、侵蚀、运输等方式将大量富集在表土(通常为0~20 mm厚度)的养分从土壤中转移到受纳环境。降雨强度和坡度的变化可以影响坡面径流强度,从而改变径流中总氮(TN)、总磷(TP)、溶解性有机碳(DOC)等养分浓度与通量过程。通过模拟降雨试验,设置3种典型降雨强度(40、60、90mm/h)和坡度(6°、12°、18°),探讨不同条件下丘陵山区紫色土坡面径流及坡面TN、TP、DOC流失特征。结果表明:1)产流临界坡度不是一个定值,降雨强度在60 mm/h及以下时,临界坡度介于6°~18°;降雨强度达到90 mm/h时,未出现明显的临界坡度。2)相同降雨强度下,径流中TN和DOC浓度与坡度呈正相关(18°>12°>6°);降雨强度为90 mm/h时,径流中TP浓度与坡度的关系为6°>12°>18°,其余降雨强度下,则为12°>18°>6°。除12°坡面外,DOC流失量随降雨强度增加呈上升趋势;TP最大流失量出现在90 mm/h降雨强度下的6°坡面,为0.91 mg/m^(2),表现为来源限制,其余坡度坡面的TP流失表现为携带限制。3)坡面产流量和产沙量主要受降雨强度的影响,产流量和降雨强度与径流中TP流失量和DOC流失量显著相关,坡度与碳、氮、磷流失量的相关性均不显著,径流中TN流失量与TP和DOC流失量显著相关。研究显示,高强度降雨和小坡度组合下,径流量、TP流失量、DOC流失量显著高于其余降雨强度和坡度的组合,而在高强度降雨和大坡度组合下,TN流失量达到峰值。因此,需要特别关注强降雨、小坡度下紫色土中TP、DOC流失及强降雨、大坡度下TN流失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色土 降雨强度 坡度 模拟降雨 养分流失
下载PDF
从“蓄清排浑”水库运用方式与淤积过程关系看水库泥沙数学模型的验证 被引量:4
20
作者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9-22,共4页
"蓄清排浑"是协调水库泥沙淤积与兴利矛盾的有效调度方式。长时段、长河段水库泥沙问题的研究目前还主要依赖于数学模型。通过分析当前国内各家模型发现,一定范围内拟定不同运用水位和不同汛后蓄水时间方案,前期淤积总量过程... "蓄清排浑"是协调水库泥沙淤积与兴利矛盾的有效调度方式。长时段、长河段水库泥沙问题的研究目前还主要依赖于数学模型。通过分析当前国内各家模型发现,一定范围内拟定不同运用水位和不同汛后蓄水时间方案,前期淤积总量过程基本一致,但库区泥沙淤积分布和水库后期淤积量却差别很大,对兴利库容影响尤为明显。文中通过研究典型水库淤积过程与运用方式的关系,分析了不同方案运用对水库纵向淤积推进、横断面淤积发展和兴利库容保留程度等的影响,并对水库泥沙数学模型的验证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蓄清排浑” 水库淤积 数学模型 水库运用方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