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放大内镜结合窄带成像技术对早期食管癌及其浸润深度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2
1
作者 冯业 李晓波 +1 位作者 周颖 《胃肠病学》 2016年第10期602-605,共4页
背景:食管癌在我国属于消化系统高发肿瘤,早诊断、早治疗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关键。目前,应用放大内镜结合窄带成像技术(ME-NBI)诊断早期食管癌已成为研究热点。目的:探讨ME-NBI对早期食管癌及其浸润深度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连续纳... 背景:食管癌在我国属于消化系统高发肿瘤,早诊断、早治疗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关键。目前,应用放大内镜结合窄带成像技术(ME-NBI)诊断早期食管癌已成为研究热点。目的:探讨ME-NBI对早期食管癌及其浸润深度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2013年6月—2015年11月行普通白光内镜下活检和ME-NBI的早期食管癌和癌前病变患者,比较普通白光内镜下活检与ME-NBI诊断结果,评估ME-NBI判断早期食管癌浸润深度的准确性。结果:共49例早期食管癌和癌前病变患者纳入研究。ME-NBI诊断与内镜术后病理诊断(金标准)的总体符合率及其区分早期食管癌与癌前病变的敏感性和阴性预测值均显著高于普通白光内镜下活检诊断[91.8%(45/49)对24.5%(12/49);100%(45/45)对17.8%(8/45);100%(3/3)对9.8%(4/41),P均<0.05]。ME-NBI判断早期食管癌浸润深度的总体准确率为77.8%(35/45)。结论:ME-NBI对早期食管癌及其浸润深度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可作为临床诊断早期食管癌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大内镜 窄带成像 食管肿瘤 肿瘤侵润 诊断 敏感性与特异性
下载PDF
白光内镜与放大内镜联合窄带成像技术对肠型胃腺瘤与早期胃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9
2
作者 滕腊梅 +4 位作者 张昕恬 陈锦南 王奇雯 周菁 李晓波 《胃肠病学》 2019年第7期389-394,共6页
背景:内镜检查在发现胃早期肿瘤性病变中居重要地位,但不同内镜技术的诊断准确性存在差异。目的:比较常规白光内镜与放大内镜联合窄带成像技术(ME-NBI)对胃早期肿瘤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连续性收集2016年1月—2018年6月在上海仁济医... 背景:内镜检查在发现胃早期肿瘤性病变中居重要地位,但不同内镜技术的诊断准确性存在差异。目的:比较常规白光内镜与放大内镜联合窄带成像技术(ME-NBI)对胃早期肿瘤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连续性收集2016年1月—2018年6月在上海仁济医院经白光内镜检查怀疑胃早期肿瘤性病变并取得活检病理结果的患者,择期行ME-NBI并记录白光内镜和ME-NBI诊断;对首次活检病理为非肿瘤性病变者行第二次靶向活检。病理确诊肿瘤性病变者行内镜或外科手术治疗并纳入研究。以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评估白光内镜和ME-NBI鉴别肠型胃腺瘤与早期胃癌的诊断效能。结果:共纳入301例患者(301处病灶),其中肠型胃腺瘤171例,早期胃癌130例。两名内镜诊断医师的观察者间一致性良好(白光内镜:κ=0.70;ME-NBI:κ=0.81)。ME-NBI鉴别肠型胃腺瘤与早期胃癌的敏感性(89.2%对76.9%)、特异性(90.6%对71.9%)、阳性预测值(87.9%对67.6%)、阴性预测值(91.7%对80.4%)和准确性(90.0%对74.1%)均显著高于白光内镜( P <0.05)。结论:与白光内镜相比,ME-NBI能更好地鉴别肠型胃腺瘤与早期胃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型胃腺瘤 早期胃癌 放大内镜 窄带成像技术 诊断 敏感性与特异性
下载PDF
早期胃癌内镜下切除后复发及异时癌的影响因素探究 被引量:14
3
作者 黄戬 +2 位作者 张昕恬 周颖 李晓波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492-496,共5页
目的探讨早期胃癌(EGC)内镜下切除术后复发及异时癌的影响因素。方法2008年10月至2016年12月,上海仁济医院消化内镜中心行内镜黏膜切除术(EMR)或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O)治疗,且术后病理证实为EGC(包括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309... 目的探讨早期胃癌(EGC)内镜下切除术后复发及异时癌的影响因素。方法2008年10月至2016年12月,上海仁济医院消化内镜中心行内镜黏膜切除术(EMR)或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O)治疗,且术后病理证实为EGC(包括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309例患者(318处病灶)的病例资料,先后运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复发及异时癌的影响因素。结果随访时间6—80个月,中位时间26.6个月,出现13例(4.2%,13/309)复发和8例(2.6%,8/309)异时癌,复发和异时癌总发生率为6.8%(21/309)。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非治愈性切除(P〈0.01,HR=5.73,95%CI:1.75~18.74)是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前周边黏膜中-重度萎缩(P=0.04,HR=4.87,95%CI:1.10-21.50)是分化型EGC异时癌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EGC内镜下切除术后复发及异时癌并不多见,但不容忽视。对于非治愈性切除者,须警惕术后复发;而对分化型EGC且术前病灶周边黏膜中一重度萎缩者,须警惕术后异时癌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肿瘤复发 危险因素 内镜下切除术 异时癌
原文传递
肠型胃腺瘤癌变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滕腊梅 +2 位作者 张昕恬 周颖 李晓波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10-114,共5页
目的探讨肠型胃腺瘤癌变的高危因素。方法2012年5月至2016年12月,在上海仁济医院消化内镜中心行胃镜下切除治疗,且术后病理证实的142例(142处病灶)肠型胃腺瘤病例纳入回顾性研究,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探寻肠型... 目的探讨肠型胃腺瘤癌变的高危因素。方法2012年5月至2016年12月,在上海仁济医院消化内镜中心行胃镜下切除治疗,且术后病理证实的142例(142处病灶)肠型胃腺瘤病例纳入回顾性研究,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探寻肠型胃腺瘤癌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142例肠型胃腺瘤患者中,未发生癌变者124例(均为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发生癌变者18例(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或癌,12.7%)。单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5岁(P=0.03,OR=3.37,95%CI:1.10-10.29)、病灶≥2cm(P=0.04,OR=3.93,95%CI:1.07—14.49)、有幽门螺杆菌(HP)感染(P=0.04,OR=3.60,95%CI:1.07—12.14)是肠型胃腺瘤癌变的危险因素。将年龄、病灶大小、周围黏膜萎缩程度、HP感染及病灶形态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5岁(P=0.03.OR=4.36,95%CI:1.17—16.24)、病灶≥2cm(P=0.02,OR=5.79,95%CI:1.28—26.12)、有HP感染(P=0.03,OR=3.89,95%CI:1.15-13.59)是肠型胃腺瘤癌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肠型胃腺瘤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上皮内瘤变,癌变率较高,年龄≥65岁、病灶直径≥2cm、存在HP感染者易癌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险因素 胃疾病 肠型胃腺瘤 肠型胃腺癌
原文传递
应用JNET分型非实时诊断结直肠病变的临床价值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周菁 +5 位作者 黄戬 滕腊梅 秦喆 张忻恬 陈锦南 李晓波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28-333,共6页
目的探究应用日本内镜窄带光成像技术专家小组(JNET)分型区分结直肠息肉性质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观察418处结直肠病变在放大内镜窄带光成像技术(ME-NBI)下的清晰图像,由两位缺乏放大内镜使用经验的医生,在短程JNET分型诊断标准培训... 目的探究应用日本内镜窄带光成像技术专家小组(JNET)分型区分结直肠息肉性质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观察418处结直肠病变在放大内镜窄带光成像技术(ME-NBI)下的清晰图像,由两位缺乏放大内镜使用经验的医生,在短程JNET分型诊断标准培训后作出相应诊断,后行Sano分型诊断与之比较,以病理结果为诊断金标准。结果依据ME-NBI下JNET与Sano分型区分肿瘤性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分别为98.2%比98.5%、77.8%比66.7%、96.9%比96.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区分癌性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分别为66.7%比80.2%(P=0.023)、87.6%比79.5%(P=0.006)、82.1%比79.7%(P=0.379);区分黏膜下深层浸润癌分别为34.8%比39.1%、100.0%比99.0%、96.4%比96.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按病变大小<10 mm、10~<20 mm、≥20 mm进行分类,三者分别对应的JNET分型诊断肿瘤性病变的准确性分别为95.2%、97.0%、97.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83);诊断癌性病变的准确性分别为95.2%、85.1%、7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诊断深层浸润癌的准确性分别为100.0%、96.3%、9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此外,病变形态、大小对JNET分型诊断病变性质的准确性无显著影响。结论缺乏放大内镜使用经验的医生经短程培训后应用JNET分型可较准确做出结直肠病变的非实时诊断,诊断效能略优于Sano分型,但对于≥20 mm息肉癌性病变的诊断准确性还有待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息肉 诊断技术 消化系统 诊断性成像 JNET分型
原文传递
早期胃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超适应证的处理 被引量:3
6
作者 唐昭荣 李晓波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855-858,共4页
对于早期胃癌的诊断、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指征、术中操作、术后病理及术后随访处理等均在逐渐规范。随着早期胃癌ESD治疗病例的增多,内镜医师会面对越来越多的ESD术后超适应证病例,如何合理应对是内镜医师必须面对的问题,本文就... 对于早期胃癌的诊断、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指征、术中操作、术后病理及术后随访处理等均在逐渐规范。随着早期胃癌ESD治疗病例的增多,内镜医师会面对越来越多的ESD术后超适应证病例,如何合理应对是内镜医师必须面对的问题,本文就此做一些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早期胃癌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超适应证 淋巴结转移
原文传递
房屋建筑桩基础工程施工技术探讨 被引量:4
7
作者 《江西建材》 2016年第3期99-99,105,共2页
施工技术在施工建筑过程中具有决定性的地位,它是保证工程施工质量和有效跟进工程施工进度的先决条件。近年来,随着我国的民用建筑迅速发展,人们对居住的房屋的质量越来越高,因为影响到房屋建筑的质量的主要因素就是房屋建筑施工技术的... 施工技术在施工建筑过程中具有决定性的地位,它是保证工程施工质量和有效跟进工程施工进度的先决条件。近年来,随着我国的民用建筑迅速发展,人们对居住的房屋的质量越来越高,因为影响到房屋建筑的质量的主要因素就是房屋建筑施工技术的高低,本人从分析建筑的施工技术的角度出发,探讨了房屋建筑桩基础工程施工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屋建筑桩基础 施工技术
下载PDF
尿的储存与排泄的神经调控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陈相 +2 位作者 江颖 苏苗赏 徐漫欢 《医学综述》 2015年第8期1372-1374,共3页
膀胱尿路上皮可感受外界信息变化并释放激素及神经递质,同时M受体可能与膀胱的收缩、舒张以及尿意的产生有关,β受体介导膀胱舒张,而P2X受体介导膀胱收缩与感觉传递,这三种受体均对传入神经信号和尿路上皮发挥调节作用。未来的研究将更... 膀胱尿路上皮可感受外界信息变化并释放激素及神经递质,同时M受体可能与膀胱的收缩、舒张以及尿意的产生有关,β受体介导膀胱舒张,而P2X受体介导膀胱收缩与感觉传递,这三种受体均对传入神经信号和尿路上皮发挥调节作用。未来的研究将更多将着眼于膀胱黏膜在储尿与排尿过程中的变化与作用,以及交感和副交感神经作为整体研究其相互作用与对传入神经信号的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尿 尿路上皮 M受体 Β受体 P2X受体
下载PDF
白光内镜与放大内镜联合窄带光成像技术对良性病变中肠型胃腺瘤的诊断作用比较 被引量:2
9
作者 滕腊梅 +3 位作者 张昕恬 陈锦南 周菁 李晓波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558-562,共5页
目的比较常规白光内镜与放大内镜联合窄带光成像技术在良性病变中诊断肠型胃腺瘤的准确性。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上海仁济医院消化内镜中心经白光内镜检查怀疑胃早期肿瘤性病变的连续患者,择期再次行白光内镜及放大内镜联合... 目的比较常规白光内镜与放大内镜联合窄带光成像技术在良性病变中诊断肠型胃腺瘤的准确性。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上海仁济医院消化内镜中心经白光内镜检查怀疑胃早期肿瘤性病变的连续患者,择期再次行白光内镜及放大内镜联合窄带光成像检查,分别记录其内镜诊断结果,并以活检或术后病理诊断为评判标准,除外癌变病灶,比较白光内镜和放大内镜联合窄带光成像内镜在良性病灶中区分肠型胃腺瘤和其他非腺瘤病变的诊断准确性。结果共纳入232例患者(232个病灶),其中肠型胃腺瘤124例,其他非腺瘤性良性病灶(萎缩、溃疡、增生、非肠型胃腺瘤相关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等)108例,放大内镜联合窄带光成像区分肠型胃腺瘤与非腺瘤性良性病变的灵敏度、阴性预测值、准确率均显著高于白光内镜(分别为92.7%比71.8%,91.6%比73.7%,91.8%比80.6%,P均<0.01),特异度一致(均为90.7%),阳性预测值和白光内镜相比(92.0%比89.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放大内镜联合窄带光成像鉴别肠型胃腺瘤与非腺瘤性良性病变的诊断效能显著高于白光内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瘤 胃肿瘤 内窥镜检查 胃肠道 窄带光成像
原文传递
基于FAST和BRIEF的密度聚类图像匹配算法改进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欢蝶 龚涛 +1 位作者 苏时玲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20年第3期54-57,共4页
FAST(Features From Accelerated Segment Test)特征检测算法是通过邻域像素比较来确定特征点,运算简单,同时采用BRIEF(Binary Robust Independent Elementary Features)算子进行二值化特征描述,可有效降低数据复杂度,提高匹配速度。因... FAST(Features From Accelerated Segment Test)特征检测算法是通过邻域像素比较来确定特征点,运算简单,同时采用BRIEF(Binary Robust Independent Elementary Features)算子进行二值化特征描述,可有效降低数据复杂度,提高匹配速度。因此,结合FAST和BRIEF算法,对截取的图像感兴趣区域(ROI)进行特征点提取,在减少数据量的基础上保证了图像特征点的快速获取与匹配;同时,利用机器学习中的密度聚类(DBSCAN),将暴力匹配特征点对的角度和距离作为二维数据样本集进行簇分类,优化改进匹配结果,有效提高匹配精度。通过实验比对改进结果与RANSAC(Random Sample Consensus)错误剔除算法,表明该方法提取速度快、匹配精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AST BRIEF ROI 密度聚类 图像匹配
下载PDF
弓形虫微线体蛋白MIC2和M2AP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11
作者 谢彬彬 +4 位作者 陈亲芬 白炳君 林季 刘文权 梁韶晖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820-823,共4页
目的构建弓形虫RH株微线体蛋白M2AP和MIC2的真核表达载pGAPZαA-mic2和pGAPZαA-m2ap,为建立同时表达MIC2和M2AP蛋白的重组毕赤酵母表达系统,制备重组粘附蛋白复合体MIC2-M2AP奠定基础。方法提取弓形虫RH株速殖子总RNA,用Oligo dT-Adap... 目的构建弓形虫RH株微线体蛋白M2AP和MIC2的真核表达载pGAPZαA-mic2和pGAPZαA-m2ap,为建立同时表达MIC2和M2AP蛋白的重组毕赤酵母表达系统,制备重组粘附蛋白复合体MIC2-M2AP奠定基础。方法提取弓形虫RH株速殖子总RNA,用Oligo dT-Adaptor引物逆转录合成cDNA。根据已知的弓形虫mic2和m2ap基因序列,采用引物设计软件Primer premier5.0自行设计并合成引物,以cDNA为模板,PCR扩增mic2和m2ap基因,克隆入pMD-19-simple-T载体,经酶切和测序鉴定后回收目的片段,分别插入至pGAPZαA内,构建重组毕赤酵母表达载体pGAPZαA-mic2和pGAPZαA-m2ap,转化入E.coli DH5α。提取转化菌质粒,进行酶切和测序鉴定。结果 PCR扩增得到的mic2和m2ap基因分别为2 200bp和1 000bp,与预期大小一致。T-A克隆重组质粒pMD19-T-mic2、pMD19-T-m2ap和重组酵母表达质粒pGAPZαA-mic2、pGAPZαA-m2ap经测序鉴定,与GenBank收录的弓形虫mic2基因和m2ap基因序列同源性为100%,重组毕赤酵母表达载体pGAPZαA-mic2和pGAPZαA-m2ap构建成功。结论成功构建弓形虫重组毕赤酵母表达载体pGAPZαA-mic2和pGAPZαA-m2ap,为进一步研究MIC2和M2AP相互作用机制及其免疫保护效应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刚地弓形虫 MIC2 M2AP 真核表达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