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纯高度近视和病理性近视患者眼后段结构的形态学改变 被引量:16
1
作者 刘维锋 徐月圆 +1 位作者 袁雪芳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153-1156,1160,共5页
目的对比单纯高度近视和病理性近视患者视盘区域、眼球壁等形态学改变,探讨用于评价高度近视眼的可测量指标。方法收集18~45岁高度近视患者29例52眼,采用深度扫频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DRI-OCT Atlantis等影像设备检测相关数据,将患眼分... 目的对比单纯高度近视和病理性近视患者视盘区域、眼球壁等形态学改变,探讨用于评价高度近视眼的可测量指标。方法收集18~45岁高度近视患者29例52眼,采用深度扫频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DRI-OCT Atlantis等影像设备检测相关数据,将患眼分成单纯高度近视组和病理性近视组。对比两组视盘、近视弧、脉络膜萎缩弧形态;不同区域的视网膜、神经纤维层、脉络膜、巩膜的厚度等形态特征。结果本研究中单纯高度近视组27眼,病理性近视组25眼。两组患者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8),病理性近视组比单纯高度近视组的屈光度更大、眼轴更长、最佳矫正视力更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 <0. 01)。单纯高度近视组、病理性近视组患者的视盘水平长度分别为(1440±419)μm和(1228±331)μm;垂直长度分别为(1906±430)μm和(2085±304)μm;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 0. 05)。视盘椭圆指数分别为0. 78±0. 16、0. 63±0. 1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按照视盘椭圆指数0. 8以上为正常分类(8眼因视盘界限难以确定未纳入该项分析),单纯高度近视组中视盘正常形态13眼、异常12眼,病理性近视组视盘正常形态3眼、异常16眼,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1)。两组单侧弧和环形弧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84)。两组单纯近视弧和色素上皮脉络膜萎缩区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视网膜厚度:单纯高度近视组和病理性近视组患者视网膜厚度中心区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病理性近视组患者的其余各区域视网膜厚度均比单纯高度近视组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 <0. 05)。神经纤维厚度:两组颞侧区域神经纤维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病理性近视组的其余各区域神经纤维厚度均比单纯高度近视组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 <0. 01)。病理性近视组患者各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近视 病理性近视 近视弧 视网膜厚度 脉络膜厚度 眼轴
下载PDF
高透氧硬性角膜接触材料制作的透气性硬性角膜接触镜临床验配应用 被引量:12
2
作者 刘维锋 +4 位作者 胡爱梅 曾瑛 朱璇 李颖洁 梅艳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5期4685-4688,共4页
背景:透气性硬性角膜接触镜控制、延缓近视发展得到证实,使得佩戴者日益增多。对临床佩戴情况进行分析,为开展该项新技术医疗机构提供临床资料。目的:探讨透气性硬性角膜接触镜佩戴的有效性、安全性、依从性和佩戴情况。方法:透气性硬... 背景:透气性硬性角膜接触镜控制、延缓近视发展得到证实,使得佩戴者日益增多。对临床佩戴情况进行分析,为开展该项新技术医疗机构提供临床资料。目的:探讨透气性硬性角膜接触镜佩戴的有效性、安全性、依从性和佩戴情况。方法:透气性硬性角膜接触镜为高透氧硬性角膜接触材料制作,佩带者27例48眼,男14例、女13例,年龄6~42岁、平均(13.3±4.3)岁。筛选佩戴者、选择适应证、眼部情况检查、数据获取、镜片试戴、镜片订制、戴镜宣教、定期复查。结果与结论:夜戴型(角膜塑形镜)17例29眼(68.9%)佩戴后7d达到矫正视力,日戴型10例19眼佩戴后的矫正视力均达到佩戴之前矫正视力、47.3%提高1行以上;11.4%只眼出现角膜染色;应到复诊的次数111例次、未按时复诊次数15例次(占13%);83.3%一次成功佩戴;出现更换镜片14眼次、其中技术需要更换镜片8眼次、佩戴者损害镜片6眼次;佩戴者主要以18岁以下的学生为主;29.1%的学生能自行摘戴和护理、平均年龄为(12.4±2.1)岁。结果提示在医疗机构的监控下,透气性硬性角膜接触镜佩戴安全、有效、依从性好,佩戴人群以学生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气性硬性角膜接触镜 有效性 安全性 依从性 生物材料
下载PDF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12
3
作者 李颖洁 刘维锋 +4 位作者 肖国蓓 王军花 袁雪芳 安娜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8-90,共3页
随着我国妇幼保健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早产儿存活率增加,随之而来的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逐渐引起重视Ⅲ。近年来,ROP筛查工作在全国范围逐渐推广普及,
关键词 早产儿视网膜病 流行病学 早产儿视网膜病 病因学 早产儿视网膜病 诊断 新生 儿筛查
原文传递
角膜塑形术对眼视觉质量、调节功能的动态影响 被引量:11
4
作者 刘维锋 胡爱梅 +2 位作者 徐志红 曾瑛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177-1180,共4页
目的探讨角膜塑形术对中低度近视眼的对比敏感度、调节近点、调节灵敏度、正负相对调节的影响及其动态变化过程。方法连续收集2009年8月至2013年8月就诊的青少年中、低度近视患者83例166眼。按戴镜时间分为4组:1组(戴镜前50例99眼),2组... 目的探讨角膜塑形术对中低度近视眼的对比敏感度、调节近点、调节灵敏度、正负相对调节的影响及其动态变化过程。方法连续收集2009年8月至2013年8月就诊的青少年中、低度近视患者83例166眼。按戴镜时间分为4组:1组(戴镜前50例99眼),2组(戴镜后1~3个月36例72眼),3组(戴镜后时间>3~12个月38例76眼),4组(戴镜后时间>12~40个月42例84眼)。检查对比敏感度,采用移近法测定调节近点,测定正、负相对调节,±2.00 D翻转拍测定调节灵敏度。结果 (1)对比敏感度:与1组(3 c·d-1:1.80±0.16;6 c·d-1:2.06±0.15;12 c·d-1:1.84±0.15;18 c·d-1:1.42±0.15)比较,2、3、4组各空间频率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0)。(2)调节近点变化:与1组(9.10±1.88)cm比较,2、3、4组调节近点分别为(7.74±1.90)cm、(7.43±1.35)cm、(7.03±1.26)c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0)。(3)单眼调节灵敏度变化:与1组(8.70±2.46)周·min-1比较,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0);3组、4组调节灵敏度均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2、P=0.006)。(4)相对调节:正相对调节,与1组(-2.07±0.88)D比较,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0);3组、4组正相对调节均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06)。负相对调节:与1组(+2.57±0.58)D比较,2组、3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23、0.98),4组负相对调节减少(P=0.002)。结论角膜塑形术引起各空间频率对比敏感度阈值均下降,调节能力增加。调节灵敏度、正相对调节能力保持稳定后呈增加趋势,负相对调节能力保持稳定后呈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塑形术 对比敏感度 调节
下载PDF
高度近视眼弧形斑形态与眼底病变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刘维锋 安娜 +3 位作者 曾瑛 金昱 王莎莎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842-845,共4页
目的研究高度近视眼近视弧形态与近视性眼底病变发生的关系,为临床上早期发现近视性眼底病变提供形态学上的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高度近视眼25例46眼患者黄斑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图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吲哚青绿血管造影... 目的研究高度近视眼近视弧形态与近视性眼底病变发生的关系,为临床上早期发现近视性眼底病变提供形态学上的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高度近视眼25例46眼患者黄斑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图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ICGA)、视力等资料,将单纯漆纹样裂纹改变眼设为A组(5例10眼);出现近视性眼底病变眼为B组(17例30眼;包括A组);无近视性眼底病变眼为C组(8例16眼);分析3组近视弧类型、近视弧面积、白色脉络膜萎缩弧面积、白色脉络膜萎缩弧与近视弧面积比、黄斑部视网膜厚度、黄斑部视网膜体积等形态学变化。结果 A组、B组、C组矫正远视力分别为0.45±0.29、0.34±0.25、0.82±0.22,A、B组与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A、B2组近视弧形态各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B、C组比较:近视弧面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0),95%可信区间分别是5.85~8.45mm2、2.67~6.79mm2;白色脉络膜萎缩弧面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95%可信区间分别是2.03~4.04mm2、0.08~2.07mm2;白色脉络膜萎缩弧与近视弧面积比比较差异也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0),95%可信区间分别为0.28~0.47、0.00~0.25。75%(24/32)环形弧眼、82.7%白色脉络膜萎缩弧眼出现近视性眼底病变。A、B、C3组黄斑区视网膜厚度、黄斑部视网膜体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近视性眼底病变明显影响视力;近视弧面积超过5.85mm2,白色脉络膜萎缩弧面积达到2.00mm2且与近视弧面积比超过0.28以上,白色脉络膜萎缩弧、环形弧的出现,均应警惕近视性眼底病变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弧 近视性眼底病变 吲哚青绿血管造影 三维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下载PDF
三维频域OCT在鉴别诊断黄斑裂孔中的分析应用 被引量:8
6
作者 安娜 +3 位作者 刘维峰 金昱 曾瑛 廖小捷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9年第11期2189-2192,共4页
目的:三维频域OCT鉴别黄斑全层裂孔,板层裂孔,假性黄斑裂孔。方法:对53例58眼临床直接或间接眼底镜及三面镜检查疑似或诊断为黄斑裂孔者进行3D频域OCT及2D-OCT,或FFA鉴别分析。结果:本组病例使用3D频域OCT的诊断符合率为100%。结论:三... 目的:三维频域OCT鉴别黄斑全层裂孔,板层裂孔,假性黄斑裂孔。方法:对53例58眼临床直接或间接眼底镜及三面镜检查疑似或诊断为黄斑裂孔者进行3D频域OCT及2D-OCT,或FFA鉴别分析。结果:本组病例使用3D频域OCT的诊断符合率为100%。结论:三维频域OCT可直观的显示黄斑裂孔的三维结构,对不同类别黄斑裂孔视网膜神经纤维层,感光细胞层,视网膜色素上皮层厚度进行更准确的测量,全面直观的观察不同类别黄斑裂孔的病变层次和病理形态学变化,极大地提高了诊断鉴别的准确性和工作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及二维频域OCT 黄斑全层孔 板层裂孔 假性黄斑裂孔
下载PDF
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俞方良 易昀敏 +3 位作者 兰绪达 游小华 徐月圆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5-27,共3页
目的探讨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44例(50只眼)和对照组46例(50只眼)。试验组使用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照组使用常规超声乳化术,观察两组术后视力、平均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平... 目的探讨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44例(50只眼)和对照组46例(50只眼)。试验组使用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照组使用常规超声乳化术,观察两组术后视力、平均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平均角膜散光度、平均手术源性散光度。结果术后第1天、第7天及第30天的视力/〉0.5比例分别是:试验组60%、72%、88%;对照组46%、62%、84%;术后第7天、第30天试验组平均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均〈0.01);平均角膜散光度和平均手术源性散光度术后第7天和第30天对照组均大于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双手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是一种新型的手术方法,具有安全、有效、微创地临床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微切口超声乳化术 手术源性散光
原文传递
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白内障 被引量:7
8
作者 鲁宇容 郭海科 《眼科新进展》 CAS 2004年第6期472-474,共3页
目的 观察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的术后疗效。方法 对 2 87例 (30 2眼 )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 (球镜度数 - 6 .0~ - 4 0 .0D)行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观察眼轴长度 ,术前、术后远视力(DVA)、最... 目的 观察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的术后疗效。方法 对 2 87例 (30 2眼 )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 (球镜度数 - 6 .0~ - 4 0 .0D)行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观察眼轴长度 ,术前、术后远视力(DVA)、最佳矫正视力 (BCVA) ,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诊时间 3~ 36月 ,平均 19.8月。结果 术后 1月远视力、BC VA均较术前明显提高 ;眼轴 <2 9mm的患者组术后视力好于眼轴≥ 2 9mm的患者组 (P <0 .0 5 ,差异有显著性 ) ;术后 1月术眼的屈光状态 :球镜度数 :+1.0~ - 5 .0D ,18眼仍残留- 3.0~ - 5 .0D的近视 ,散光度数 :术前、术后无显著差异性(P >0 .2 5 ) ,单眼术后屈光参差 >3.0D者 16 3眼 ;术后主要并发症为后囊混浊 (110眼 ) ,7眼眼底出血 ,4眼视网膜脱离 ,33眼进行性高度近视视网膜病变 ,6 1眼感觉术后眼前飞蚊及黑影增多 ;双眼同时手术或手术时间相隔 3月以内的 15例 (30眼 )患者 ,术中、术后均未发现明显特殊并发症。结论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白内障具有视力恢复较好、矫正屈光不正等优点 ,是高度近视白内障较有效、安全、理想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近视 白内障 超声乳化 人工晶状体
下载PDF
光动力疗法治疗渗出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被引量:6
9
作者 王永波 安娜 +2 位作者 刘维锋 金昱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8-70,共3页
目的观察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治疗渗出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吲哚菁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 ... 目的观察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治疗渗出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吲哚菁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ICGA)以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检查确诊的21例(31眼)渗出性AMD患者PDT治疗前及治疗后的临床资料,主要以视力、FFA及(或)ICGA、OCT的改变为观察指标,评价PDT对渗出性AMD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13眼视力明显改善(视力提高≥2行),占41.9%;14眼视力稳定不变(视力波动在1行以内),占45.2%;4眼视力下降2行,占12.9%。大部分患眼于PDT治疗后眼底出血和渗出减轻;ICGA检查显示:PDT治疗后1周,16眼CNV的渗漏明显减少或完全停止,8眼渗漏完全停止。OCT检查显示:CNV周围视网膜脉络膜水肿以及神经上皮脱离好转。5例6眼患者在PDT治疗过程中及治疗后发生视网膜神经上皮脱离范围变大,1例1眼发生黄斑部再次大面积出血,所有病例均未发生任何全身不良反应。结论单次和重复PDT治疗可以部分或完全封闭渗出性AMD的CNV,PDT治疗对病灶周围的正常视网膜和脉络膜组织短期内有轻度影响,对视力无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出型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光动力疗法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吲哚菁绿血管造影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下载PDF
生物羊膜在眼科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0
作者 魏庆华 《江西医药》 CAS 2009年第4期374-377,共4页
羊膜来源于胚胎.是一种透明、无神经、血管和淋巴管且具有韧性的组织。20世纪初,临床上最早应用羊膜于烧伤和溃疡面的修复。只是当时应用的并不是单纯的羊膜.而是含有羊膜的胎膜。随后,羊膜逐渐应用于脑外、腹腔外、妇产科,直至20... 羊膜来源于胚胎.是一种透明、无神经、血管和淋巴管且具有韧性的组织。20世纪初,临床上最早应用羊膜于烧伤和溃疡面的修复。只是当时应用的并不是单纯的羊膜.而是含有羊膜的胎膜。随后,羊膜逐渐应用于脑外、腹腔外、妇产科,直至20世纪40年代DeRoth将羊膜用于结膜缺损的治疗,开启了羊膜应用于眼科的历史。但受各方面条件的限制.羊膜在眼科的应用发展缓慢.当Kim和Tsen将保存的羊膜成功用于角膜表面的重建后.羊膜在眼科的应用才加速发展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膜 眼科 生物 结膜缺损 角膜表面 淋巴管 溃疡面 妇产科
下载PDF
氟硅酮丙烯酸脂材料制作角膜塑形镜控制近视效果及其安全性 被引量:6
11
作者 刘维锋 钟翔 +1 位作者 胡爱梅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2期7813-7816,共4页
背景:氟硅酮丙烯酸脂透气性材料成为制作角膜塑形镜的理想材料,其对眼屈光和眼生理的影响受到关注。目的:研究角膜塑形术控制近视发展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观察18例35眼佩戴1年角膜塑形镜的青少年中、低度近视裸眼视力、屈光度变... 背景:氟硅酮丙烯酸脂透气性材料成为制作角膜塑形镜的理想材料,其对眼屈光和眼生理的影响受到关注。目的:研究角膜塑形术控制近视发展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观察18例35眼佩戴1年角膜塑形镜的青少年中、低度近视裸眼视力、屈光度变化、眼轴长度、角膜内皮计数、眼压、角膜Q值等变化。结果与结论:1年后裸眼视力与佩戴前矫正视力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t=-0.27、P=0.78);佩戴前后1年屈光度、眼轴长度、角膜内皮计数、眼压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t=1.37、P=0.18;t=-0.94、P=0.35;t=-0.52、P=0.6;t=1.00、P=0.32);佩戴前后1年角膜Q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8.03、P=0.00)。提示氟硅酮丙烯酸脂透气性材料角膜塑形镜控制近视安全、有效,对眼生理影响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硅酮丙烯酸脂 角膜塑形 安全 有效 矫正视力
下载PDF
生物羊膜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2
作者 李颖洁 +1 位作者 钱筱英 梅艳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391-1393,共3页
目的观察青光眼小梁切除联合生物羊膜植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2月至2007年1月治疗的93例(105只眼)小梁切除联合生物羊膜植入术患者的术后眼压、滤过泡情况。分析各回访时间段的眼压情况,及滤过泡与年龄的关系。结果... 目的观察青光眼小梁切除联合生物羊膜植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2月至2007年1月治疗的93例(105只眼)小梁切除联合生物羊膜植入术患者的术后眼压、滤过泡情况。分析各回访时间段的眼压情况,及滤过泡与年龄的关系。结果术后第1天,第1周,第1、3、6月,第1、2、3年各时间段眼压均在正常范围,说明此术式有良好地引流降眼压作用。对两组年龄人群(以55岁为分界)滤过泡情况比较(χ^2=9.026,P=0.003〈0.0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大于55岁的人群效果更好。结论小梁切除联合生物羊膜植入术能长期、有效地降低眼压,生物羊膜具有抗滤过泡纤维瘢痕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小梁切除术 生物羊膜
原文传递
角膜内皮细胞压力调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3
作者 梁玲玲 袁进 +1 位作者 廖洪斐 《国际眼科纵览》 2009年第6期371-374,共4页
随着角膜内皮细胞体外培养技术的不断改进,体外培养角膜内皮细胞构建工程化角膜内皮细胞移植膜,置换病变或受损的角膜内皮,恢复角膜透明性已成为可能。正常压力对角膜内皮细胞具有正向调控作用;高压对角膜内皮细胞损伤的原因是多因... 随着角膜内皮细胞体外培养技术的不断改进,体外培养角膜内皮细胞构建工程化角膜内皮细胞移植膜,置换病变或受损的角膜内皮,恢复角膜透明性已成为可能。正常压力对角膜内皮细胞具有正向调控作用;高压对角膜内皮细胞损伤的原因是多因素的,其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内皮细胞 压力 仿生培养 细胞凋亡
原文传递
白内障的两种手术方法效果比较 被引量:4
14
作者 鲁宇容 俞方良 +1 位作者 钱筱英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0-71,共2页
目的探讨和分析白内障囊外摘除(ECCE)和超声乳化吸除术(PHACO)的白内障复明手术的手术效果。方法2000年3月至2008年12月对408例(408只眼)行白内障手术。其中ECCE组92例(92只眼),PHACO组316例(316只眼)。比较两组手术效果和... 目的探讨和分析白内障囊外摘除(ECCE)和超声乳化吸除术(PHACO)的白内障复明手术的手术效果。方法2000年3月至2008年12月对408例(408只眼)行白内障手术。其中ECCE组92例(92只眼),PHACO组316例(316只眼)。比较两组手术效果和手术并发症,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ECCE组脱盲率为88.04%(81只眼),脱残率为56.52%(52只眼);PHACO组脱盲率为93.35%(295只眼),脱残率为76.27%(241只眼)。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31,P〈0.05)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棺人术后可获得良好的复明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复明手术
原文传递
现代角膜塑形技术控制近视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曾瑛 胡爱梅 《江西医药》 CAS 2011年第5期448-449,共2页
目的研究角膜塑形术控制近视发展的临床效果。方法通过观察18例35眼佩戴1年角膜塑形镜的青少年中、低度近视裸眼视力、屈光度变化、眼轴长度变化。结果 1年后裸眼视力与佩戴前矫正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7,P=0.78);佩戴前后1... 目的研究角膜塑形术控制近视发展的临床效果。方法通过观察18例35眼佩戴1年角膜塑形镜的青少年中、低度近视裸眼视力、屈光度变化、眼轴长度变化。结果 1年后裸眼视力与佩戴前矫正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7,P=0.78);佩戴前后1年屈光度、眼轴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7,P=0.18;t=-0.94,P=0.35)。结论角膜塑形镜能有效控制近视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塑形术 近视 疗效
下载PDF
基于社区慢病档案筛查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结果的双向一致性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肖国蓓 高扬 +4 位作者 黄国富 金昱 刘维锋 赵雁之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10期590-593,共4页
目的通过不同诊断者(初诊医师和盲诊医师)及不同诊断方式f免散瞳数码眼底彩色照相和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FFA)1双向评估社区筛查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诊断结果的一致性,探讨和摸索社区筛查DR的最优方式。方法横断面研究。横向实验... 目的通过不同诊断者(初诊医师和盲诊医师)及不同诊断方式f免散瞳数码眼底彩色照相和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FFA)1双向评估社区筛查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诊断结果的一致性,探讨和摸索社区筛查DR的最优方式。方法横断面研究。横向实验由2名眼底病专业医师分别对932张免散瞳眼底彩色照片(后文简称照片)进行视网膜病变程度诊断分级,评估初诊(筛查现场拍照后立即进行诊断分级)和盲诊(在完全不了解患者视敏度和眼部条件的情况下仅依据照片进行诊断分级)的诊断一致性;纵向实验由同一名眼底病专业医师分别对239张照片和239份FFA结果进行诊断分级.评估2种诊断方式的一致性。在诊断有或无DR的一致性方面,作为二分类数据,采用kappa检验进行评价;在DR不同分级诊断的一致性方面,作为多分类数据,采用Kendall检验进行评价。结果横向实验中,初诊和盲诊在诊断有或无DR方面的Kappa值均为0.473。两者的DR不同分级诊断Kendall值为0.530,具有中度一致性。无明显视网膜病变671眼(72.0%),有视网膜病变261眼(28.O%)。纵向实验中,照片和FFA在诊断有或无DR方面的kappa值均为0.694。两者的DR不同分级诊断Kendall值为0.721,具有显著一致性。无明显视网膜病变92眼(38.5%),有视网膜病变147眼(61.5%)。结论由2名眼底病专业医师分别采用初诊和盲诊的方法对免散瞳数码眼底彩色照片进行疾病程度诊断分级的筛查模式,可以作为社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筛查的优化筛查诊断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社区卫生服务 免散瞳数码眼底彩色照相 荧光素血管造影术
原文传递
角膜塑形术矫正青少年中、低度近视2年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刘维锋 梅艳 《江西医药》 CAS 2016年第4期283-286,共4页
目的探讨角膜塑形术2年后眼结构、屈光的变化和近视控制效果。方法 2009年8月至2013年8月具有戴前和连续2年以上完整资料青少年近视者,角膜塑形镜佩戴者32例62眼为A组,单焦框架眼镜佩戴者13例26眼为B组。对A、B两组屈光度数和眼轴进行... 目的探讨角膜塑形术2年后眼结构、屈光的变化和近视控制效果。方法 2009年8月至2013年8月具有戴前和连续2年以上完整资料青少年近视者,角膜塑形镜佩戴者32例62眼为A组,单焦框架眼镜佩戴者13例26眼为B组。对A、B两组屈光度数和眼轴进行对比分析;并对A组内角膜塑形镜佩戴者前、后眼轴、屈光度、角膜参数、前房深度资料进行对比和分布分析。结果⑴A、B组2年后等效球镜增加分别为0.54±0.64DS、1.38±0.84DS,眼轴增加分别为(0.43±0.45)mm、(1.13±0.55)mm,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6,P=0.00;t=1.56,P=0.01)。⑵A组内塑形镜戴镜前、后等效球镜增长0.54±0.64DS,眼轴增长0.43±0.45mm,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6,P=0.00;t=-7.24,P=0.00)。A组内戴镜前、戴镜2年后停戴3周后矫正视力、角膜前表面曲率、角膜后表面曲率、角膜最薄厚度、角膜差异值、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和前房深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⑶A组内2年后眼轴未增长占24.57%、增长0.01-0.5mm占24.57%、增长0.51-1.00mm占47.36%、增长1.01mm以上占3.50%;屈光度未增长占17.74%;增长0.5DS内占22.58%;增长在0.51-1.00DS占24.19%;增长1.01-1.50DS占25.81%;增长1.51-2.0DS占9.68%;眼轴和屈光度分组各组的年龄、眼轴、屈光度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角膜塑形术能相对控制青少年近视发展;角膜塑形术2年后眼角膜、前房深度、矫正视力无变化;眼轴和屈光度增加;眼轴增长与屈光度增长呈正比,与年龄呈反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塑形术 单焦框架眼镜 角膜 等效球镜 眼轴
下载PDF
黄斑裂孔形态学分析及其与视力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维锋 安娜 +3 位作者 金昱 曾瑛 廖小捷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751-754,758,共5页
目的研究黄斑裂孔3D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形态学图像和视力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39眼患者(其中黄斑全层裂孔17眼、板层裂孔10眼、假性黄斑孔12眼)3D频域OCT图像,分析黄斑裂孔... 目的研究黄斑裂孔3D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形态学图像和视力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39眼患者(其中黄斑全层裂孔17眼、板层裂孔10眼、假性黄斑孔12眼)3D频域OCT图像,分析黄斑裂孔大小、深度、位置及其周围视网膜厚度变化与视力的关系。结果全层黄斑裂孔、板层黄斑裂孔患者矫正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6,P=0.109);全层黄斑裂孔表面积〈0.25um。组视力好于0.25~0.78um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4,P=0.001);全层黄斑裂孔视力与裂孔面积、裂孔基底宽度成负相关(r=-0.604,P=0.01;r=-0.518,P=0.03),与裂孔位置无相关性(r=0.157,P=0.54);板层黄斑裂孔视力与裂孔面积、基底宽度、位置无相关性(P=0.28、0.18、0.36,均〉0.05)。2组裂孔表面宽度、基底宽度、表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裂孔深度、裂孔底至RPE外界厚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全层黄癍裂孔、板层黄斑裂孔1mm中心环、1—3mm环内4个象限视网膜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2组与假性黄斑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3—6mm环内4个象限视网膜厚度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全层黄斑裂孔表面积大小明显影响视力,视力与裂孔大小、基底宽度相关;板层黄斑裂孔视力与裂孔形态无相关性。全层和板层裂孔除裂孔深度、裂孔底至视网膜色素上皮外界厚度外,其他形态学比较无差异性,两者3mm内区域视网膜厚度变化不同,3mm外区域视网膜厚度变化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黄斑裂孔形态 视力
下载PDF
江西省二级甲等医院眼科资源现状及服务能力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俞方良 +4 位作者 刘维锋 朱璇 徐志红 蔡淑红 唐琰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0年第12期100-103,共4页
目的对江西地区二级甲等医院眼科资源及服务能力的调查情况进行分析,为基层有效地开展防盲、治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对2009年12月至2010年2月44所江西省二级甲等医院眼科资源及服务能力情况进行调查。调查内容... 目的对江西地区二级甲等医院眼科资源及服务能力的调查情况进行分析,为基层有效地开展防盲、治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对2009年12月至2010年2月44所江西省二级甲等医院眼科资源及服务能力情况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眼科的硬件设备、医护人员情况、眼科医疗服务能力等。结果 44所医院开放床位12 508张,其中眼科(包括五官科)开放床位656张,占医院总床位数的5.2%,平均14.9张。眼科裂隙灯87台,检眼镜118台,压陷眼压计77台,眼AB超34台,手术显微镜66台,检影镜32台。眼科卫技人员360人,其中眼科医师194人(专职眼科医师108人、兼职眼科医师86人),护理人员153人,眼科技师13人;高级职称52人,中级职称167人,初级职称141人。93.1%(41/44)所眼科能开展白内障手术,90.9%(40/44)所眼科能开展泪囊手术,90.9%(40/44)所眼科能开展抗青光眼手术,63.6%(28/44)所眼科能开展斜视手术,59.1%(26/44)所能开展验光配镜服务,25.0%(11/44)所眼科能开展小儿弱视诊治工作,6.8%(3/44)所眼科开展视网膜复位术、未开展准分子激光手术,79.5%(35/44)所眼科机构、59人[占眼科医师的30.4%(59/194)]能开展批量小切口白内障手术,8所[占18.1%(8/44)]眼科机构、9人(占眼科医师的4.6%)能开展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结论江西省二级甲等医院眼科具备了开展常见眼前段疾病诊治能力,大部分眼科机构能开展批量小切口白内障手术,视光学医疗服务有待于进一步提升,眼底疾病的医疗服务能力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科资源 服务能力 防盲 治盲 江西省
下载PDF
不同方式飞秒激光制瓣对兔眼角膜生物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吴克雄 黄国富 +5 位作者 高扬 赵雁之 肖国蓓 陈娇 廖晓捷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2016年第8期889-893,共5页
目的应用角膜生物力学分析仪CorvisST研究飞秒激光设计制作角膜瓣后对兔眼角膜生物力学的影响。方法实验研究。于2014年11月在南昌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眼科筛选出16只大白兔,随机分成A、B两组各8只。使用iFS150飞秒激光制作角膜瓣。A组设... 目的应用角膜生物力学分析仪CorvisST研究飞秒激光设计制作角膜瓣后对兔眼角膜生物力学的影响。方法实验研究。于2014年11月在南昌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眼科筛选出16只大白兔,随机分成A、B两组各8只。使用iFS150飞秒激光制作角膜瓣。A组设置飞秒激光边切角度70°,其中A1组为有眼,瓣蒂位于上方,A2组为左眼,瓣蒂位于鼻侧;B组设置飞秒激光边切角度120°,B1组为右眼,瓣蒂位于上方,B2组为左眼,瓣蒂位于鼻侧。所有兔眼均设置瓣厚度为100μm,直径8.5mm。于术前、术后1周、1个月、3个月行CorvisST检查,对兔眼角膜制瓣术后3个月与术前CorvisST测量的生物力学相关参数进行分析。结果各组手术后3个月的第一次压平时间(1-time)较术前缩短,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A较术前增加,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2组术后3个月的第二次压平时间(2-time)较术前延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1组术后3个月的PD较术前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之间相比术前与术后3个月的1-time和角膜变形幅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飞秒激光制作角膜瓣后早期角膜生物力学特性有一定的下降,下降的程度与角膜瓣边切角度和蒂的方位没有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秒激光 角膜生物力学 边切角 角膜瓣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