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场景理论视角下的城市青年公共文化空间建构——以北京706青年空间为例 被引量:44
1
作者 盖琪 《东岳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72-80,共9页
"场景理论"是由美国新芝加哥学派所提出的一种对后工业城市进行研究的学术范式。该范式的意义在于:通过对后工业城市中的生活娱乐设施与相关文化实践活动进行测评,能够较为有效地揭示符合后福特主义理念的社会空间、生活方式... "场景理论"是由美国新芝加哥学派所提出的一种对后工业城市进行研究的学术范式。该范式的意义在于:通过对后工业城市中的生活娱乐设施与相关文化实践活动进行测评,能够较为有效地揭示符合后福特主义理念的社会空间、生活方式以及深层价值观念究竟是如何提升城市土地价值,并进而推动城市转型、发展、升级的。场景理论不仅适用于大面积的复合性的区域分析,同样也适用于小规模的社区性的空间阐释。从这一理论视角出发,以北京706青年空间为样本,能够对我国城市青年公共文化空间建构的路径与意义做出梳理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景理论 后工业城市 青年公共文化空间 文化转型 创意
原文传递
概念、形态与话语:对文化类综艺节目的三重考察 被引量:27
2
作者 盖琪 《电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8-40,共3页
近年来,文化类综艺节目赢得了越来越多的媒体关注与受众认可,但相关学理审视却有待充分展开。从学术研究的层面来看,我们亟须厘清的是,什么是文化类综艺节目,文化类综艺节目如何发展而来,近年来的文化类综艺节目有何创新之处。本文立足... 近年来,文化类综艺节目赢得了越来越多的媒体关注与受众认可,但相关学理审视却有待充分展开。从学术研究的层面来看,我们亟须厘清的是,什么是文化类综艺节目,文化类综艺节目如何发展而来,近年来的文化类综艺节目有何创新之处。本文立足上述问题意识,从文艺美学和叙事学的视角出发,尝试对文化类综艺节目展开三重学理考察:一是对其概念属性做出界定;二是对其形态脉络予以梳理;三是对其能在当下引发接受热潮的话语策略加以析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类综艺节目 概念 形态 话语
原文传递
“微时代”与“裸贷”:移动互联网语境下的媒介文化症候审思 被引量:19
3
作者 盖琪 《探索与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58-62,共5页
"裸贷"的产生不是偶然的:它既可以被看作是我们这个扭曲时代里人性之疾的一个典型表征,又可以被视为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媒介文化症候的首次集中爆发。"裸贷"折射出"微时代"的三个深层症候:一是在移动互联... "裸贷"的产生不是偶然的:它既可以被看作是我们这个扭曲时代里人性之疾的一个典型表征,又可以被视为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媒介文化症候的首次集中爆发。"裸贷"折射出"微时代"的三个深层症候:一是在移动互联网条件下,社会贫富差距已经借由"社交媒介杠杆"的作用,对底层年轻人造成了异常巨大的心理压迫,并由此产生了普遍性的价值错乱;二是在新的媒体条件下,大量与现代文明共识背道而驰的价值观念更为迅速地涌入媒介文化场域,并对其造成严重侵蚀,其中尤以对青年知识女性身体形象的恶意传播为显征;三是在新的媒介条件下,个体所进行的无论是有关自身还是他人的影像传播,都有可能极大程度地被异化,进而导致难以逆转的灾难性后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裸贷 微时代 移动互联网 媒介文化症候
原文传递
新主流影视:历史位置、问题意识与使命意识 被引量:21
4
作者 盖琪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3-79,共7页
在近年来的中国媒介场域中,新主流影视逐渐成为一个被广泛使用且备受关注的概念。历史地看,新主流影视本质上仍然是主旋律,它是主旋律发展的新阶段,因而仍呈现出明确的主导意识形态诉求性与边界性。而从传媒社会学和传媒文化研究的视角... 在近年来的中国媒介场域中,新主流影视逐渐成为一个被广泛使用且备受关注的概念。历史地看,新主流影视本质上仍然是主旋律,它是主旋律发展的新阶段,因而仍呈现出明确的主导意识形态诉求性与边界性。而从传媒社会学和传媒文化研究的视角看,新主流影视所联结的问题意识是国内从福特主义向后福特主义过渡的特殊语境下目标受众的迭代与混杂,而其所联结的使命意识则是国际全球化乃至后全球化语境下媒介论述框架的变迁与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主流影视 主旋律 目标受众 媒介论述框架
下载PDF
性别气质与审美代沟——从“娘炮羞辱”看当前媒介文化中的“男性焦虑” 被引量:20
5
作者 盖琪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51-155,共5页
近年来,在中国当代媒介场域中,有关男性性别气质的话题数次成为舆论热点,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围绕"娘炮"一词所展开的激烈争论。本文旨在通过引入美国社会历史学家里奥·布劳迪等人的研究成果,来观照当前媒介文化场域中的&... 近年来,在中国当代媒介场域中,有关男性性别气质的话题数次成为舆论热点,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围绕"娘炮"一词所展开的激烈争论。本文旨在通过引入美国社会历史学家里奥·布劳迪等人的研究成果,来观照当前媒介文化场域中的"娘炮羞辱"现象和"男性焦虑"症候,分析性别气质话语中所隐含的历史性根源,阐释其所联结的审美代际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别气质 审美代沟 娘炮羞辱 男性焦虑
下载PDF
“少无所依”:中国当代主流影视剧中的青年主体性话语 被引量:15
6
作者 盖琪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4-22,共9页
在中国新的现实形势下,国家对于日渐走进社会核心场域的"80后"、"90后"一代表现出更加强烈的角色期待和召唤诉求。尤其在近年盛行的"红色青春叙事"和"都市青春叙事"两大类主流影视文本中,对理... 在中国新的现实形势下,国家对于日渐走进社会核心场域的"80后"、"90后"一代表现出更加强烈的角色期待和召唤诉求。尤其在近年盛行的"红色青春叙事"和"都市青春叙事"两大类主流影视文本中,对理想青年角色的塑造和对新生代青年主体性话语的建构一直作为一种核心叙事动机存在,但与此同时却又在不自觉地反复呈现出自相矛盾甚或自我解构的价值症候。因此,面对日趋个体化的中国社会,当前主流影视文本是否能够以及如何对集体共名进行建构和重建,其所面临的困境以及解决的可能性,都值得我们深入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流影视剧 青年 个体化 青春叙事
原文传递
后福特主义时代的话语表达机制 被引量:14
7
作者 盖琪 《探索与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4-15,共2页
在文化逻辑上,“微时代”其实是一个后福特主义的时代——这是我们今天探讨微时代媒介艺术话语表达机制的基本语境前提。
关键词 后福特主义 话语表达 文化逻辑
原文传递
末日时代的新天下秩序:《流浪地球》与新大国叙事 被引量:15
8
作者 盖琪 《探索与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73-80,142-143,145,共10页
2019年春节档电影《流浪地球》通过对"末日情境"的设置,为一种具有"新天下"话语特征的秩序创造了合法性的土壤,却也引发了广泛而激烈的舆论争议。近年来,在中国的媒介文化场域,类似指向"新天下秩序"的价... 2019年春节档电影《流浪地球》通过对"末日情境"的设置,为一种具有"新天下"话语特征的秩序创造了合法性的土壤,却也引发了广泛而激烈的舆论争议。近年来,在中国的媒介文化场域,类似指向"新天下秩序"的价值论述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增长态势;在此基础上,一种可被具名为"新大国叙事"的媒介叙事范式亦渐趋成型,力求开辟出一条更适合后全球化时代语境的、富于兼容性与共在性的价值表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末日时代 新天下秩序 《流浪地球》 新大国叙事
原文传递
中国当代影视艺术对英雄形象的建构及其价值症候 被引量:11
9
作者 盖琪 《文学与文化》 2013年第1期36-45,共10页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中国影视艺术在新的文化整合态势下迎来了一个新的"英雄辈出"的时代:通过众多英雄形象的建构,影视创作者与接受者们共同表达出对民族身份与民族价值观既有坚守又有创新的多元诉求。而其中所呈现的种...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中国影视艺术在新的文化整合态势下迎来了一个新的"英雄辈出"的时代:通过众多英雄形象的建构,影视创作者与接受者们共同表达出对民族身份与民族价值观既有坚守又有创新的多元诉求。而其中所呈现的种种价值症候也为我们清醒地观察、深入地理解我们这个时代的困惑与希冀提供了上佳镜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影视艺术 英雄形象 价值症候
下载PDF
“新主流综艺”:个体认同与集体认同的双重建构 被引量:13
10
作者 盖琪 《中国电视》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35-39,共5页
当前,中国大陆的综艺节目制作机构在主导意识形态的询唤下,尝试突破过度娱乐化、消费化的瓶颈状态,逐渐摸索出一条可以被称为"新主流综艺"的创作路径。"新主流综艺"以新生代年轻人为核心目标受众,在美学层面力求实... 当前,中国大陆的综艺节目制作机构在主导意识形态的询唤下,尝试突破过度娱乐化、消费化的瓶颈状态,逐渐摸索出一条可以被称为"新主流综艺"的创作路径。"新主流综艺"以新生代年轻人为核心目标受众,在美学层面力求实现代际转型;而在文化层面则旨在实现个体认同与集体认同的双重建构。目前,这一路径在《朗读者》、《儿行千里》和《国家宝藏》三档综艺节目中体现得最为充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体认同 集体认同 “新主流综艺”
原文传递
综艺节目“爆发”背后的逻辑和困局 被引量:9
11
作者 盖琪 《文艺理论与批评》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7-65,共9页
2015年7月16日,中国艺术研究院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所举办第50期“青年文艺论坛”,本期论坛主题是“综艺节目‘爆发’背后的逻辑和困局”,论坛由首都师范大学文化研究院盖琪主持,中国传媒大学凤凰学院吴闻博、中国艺术研究院马... 2015年7月16日,中国艺术研究院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所举办第50期“青年文艺论坛”,本期论坛主题是“综艺节目‘爆发’背后的逻辑和困局”,论坛由首都师范大学文化研究院盖琪主持,中国传媒大学凤凰学院吴闻博、中国艺术研究院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所孙佳山主讲,中国艺术研究院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所所长祝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艺节目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中国艺术研究院 逻辑 爆发 中国传媒大学 研究所 大学文化
原文传递
“反成长”的“成长”:近年中国内地女性电影中的“少女叙事” 被引量:10
12
作者 盖琪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53-60,共8页
近年来,在中国内地女性电影场域中,涌现出一些具有鲜明女性主义立场的"少女叙事"文本,如《黑处有什么》《嘉年华》《过春天》等。这些少女叙事文本通过对成长小说叙事范式的抵抗性挪用,建构起"反成长"的女性成长经... 近年来,在中国内地女性电影场域中,涌现出一些具有鲜明女性主义立场的"少女叙事"文本,如《黑处有什么》《嘉年华》《过春天》等。这些少女叙事文本通过对成长小说叙事范式的抵抗性挪用,建构起"反成长"的女性成长经验,不仅对男性中心主义的"少女叙事"做出了超越,而且对父权制现代性逻辑提出了质疑,由此为中国内地女性电影真正实现艺术/历史主体性提供了一种有效进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长小说 反成长 女性电影 少女叙事
原文传递
“历史”的双重叙事身份——以电视剧《亮剑》为例 被引量:3
13
作者 盖琪 《当代电视》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78-80,共3页
关键词 《亮剑》 电视剧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大宋提刑官》 抗日战争 黄金时间 调查结果
原文传递
彼岸与此岸:电影《隐入尘烟》的两重时空与两种文明 被引量:8
14
作者 盖琪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5-18,共4页
2022年2月,在第72届柏林国际电影节上,由中国导演李睿珺编剧并执导的电影《隐入尘烟》入围了主竞赛单元,成为有资格角逐金熊奖的18部影片之一。可惜的是,对于该片来说,这一成绩未能有效地起到提振票房的作用。上映四天后,该片累计票房仅... 2022年2月,在第72届柏林国际电影节上,由中国导演李睿珺编剧并执导的电影《隐入尘烟》入围了主竞赛单元,成为有资格角逐金熊奖的18部影片之一。可惜的是,对于该片来说,这一成绩未能有效地起到提振票房的作用。上映四天后,该片累计票房仅为220万元人民币,院线排片量最高时亦不足1%。这样的市场际遇,一方面确实令人遗憾,但另一方面却可将它看作在现实层面上外化了原本内在于该片的文化主题:即对农耕文明的怀思与嗟悼,以及对工业文明、商业文明的冷视与疏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柏林国际电影节 金熊奖 院线 农耕文明 商业文明 李睿珺 排片 票房
原文传递
“重建中国的二战叙事”:新的媒介叙事框架与多义性困境 被引量:5
15
作者 盖琪 《中国图书评论》 CSSCI 2016年第7期55-65,共11页
虽然中国的抗日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组成部分,1937年(甚至更早)到1945年的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亚主战场;但是在中国当代影视艺术场域,真正尝试将有关抗日战争的叙事纳人到“二战叙事”的总体谱系中,从而建立起... 虽然中国的抗日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组成部分,1937年(甚至更早)到1945年的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亚主战场;但是在中国当代影视艺术场域,真正尝试将有关抗日战争的叙事纳人到“二战叙事”的总体谱系中,从而建立起一种具有世界性的传播视角,却可以看作是最近二十几年才开始形成的一个渐进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框架 中国当代 二战 多义性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 困境 媒介
下载PDF
情动理论视角下的电影暴力美学 被引量:7
16
作者 盖琪 林贵海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2-42,共11页
电影是典型的“情动”艺术。从情动理论的视角来看,电影暴力美学起源于后工业化的“电影身体”对于情动的强烈诉求——它旨在通过创造形式化的暴力影像,来激发观众瞬时性的情动反应,以此弥补后工业时代传统宏大叙事和个体化主人公在情... 电影是典型的“情动”艺术。从情动理论的视角来看,电影暴力美学起源于后工业化的“电影身体”对于情动的强烈诉求——它旨在通过创造形式化的暴力影像,来激发观众瞬时性的情动反应,以此弥补后工业时代传统宏大叙事和个体化主人公在情动能力上的显著衰落。电影暴力美学的范式框架下主要包含了两种修辞路径:诗意路径与残暴路径。近年来,中国内地的电影暴力美学显示出路径转向的趋势:本土化的“残暴叙事”开始浮现,本土化的“情动政治”机制也开始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动理论 电影暴力美学 电影身体 诗意路径 残暴路径 情动政治
下载PDF
纵观30年中国电视剧的叙事流变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育华 盖琪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88-92,共5页
中国电视剧真正步入千家万户、逐渐成为与普通百姓日常生活最为紧密的大众艺术过程,与改革开放30年的历史进程一路相伴。纵览30年中国电视剧的叙事流变,其一拟敞开视野,审视梳理艺术文本与时代语境之间的对话关系脉络;其二旨在返回艺术... 中国电视剧真正步入千家万户、逐渐成为与普通百姓日常生活最为紧密的大众艺术过程,与改革开放30年的历史进程一路相伴。纵览30年中国电视剧的叙事流变,其一拟敞开视野,审视梳理艺术文本与时代语境之间的对话关系脉络;其二旨在返回艺术本体,剖析在叙事结构、叙事话语等方面的美学成长历程。同时本文也将直面电视剧的创作时弊,思考解决路径。总之,伴随整体审美文化格局的日渐开阔,中国电视剧亦日益呈现出丰富多元、成熟精湛的叙事美学风范,展露出广袤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剧艺术文本 对话关系 电视剧叙事美学
下载PDF
在虚无中自嘲:荒诞喜剧电影的亚类型边界与本土话语机制 被引量:6
18
作者 盖琪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28-32,共5页
近年来,中国电影场域中接连涌现了多部具有典型荒诞喜剧特质的类型电影作品,并且基本上都赢得了不错的票房和口碑。本文将从对荒诞喜剧电影之哲学底色和喜剧观念的溯源性分析切入,在确定荒诞喜剧电影亚类型边界的基础上,结合当下的时代... 近年来,中国电影场域中接连涌现了多部具有典型荒诞喜剧特质的类型电影作品,并且基本上都赢得了不错的票房和口碑。本文将从对荒诞喜剧电影之哲学底色和喜剧观念的溯源性分析切入,在确定荒诞喜剧电影亚类型边界的基础上,结合当下的时代语境,对中国荒诞喜剧电影的本土话语机制做出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诞喜剧电影 存在主义哲学 现代喜剧观念 亚类型边界 本土话语机制
原文传递
2017:从“英雄叙事”的角度看中国主旋律影视面临的新挑战 被引量:6
19
作者 盖琪 魏建宇 《中国图书评论》 CSSCI 2018年第2期53-59,共7页
2017年的中国影视艺术场域可以说是山流水转,柳暗花明。一方面,由各类综艺娱乐节目所引发的“情境化”“游戏化”热潮在轰轰烈烈数年后显露疲态,进入创新乏力的瓶颈期;而另一方面,带有鲜明主旋律色彩的影视作品,以及以其为载体的“大叙... 2017年的中国影视艺术场域可以说是山流水转,柳暗花明。一方面,由各类综艺娱乐节目所引发的“情境化”“游戏化”热潮在轰轰烈烈数年后显露疲态,进入创新乏力的瓶颈期;而另一方面,带有鲜明主旋律色彩的影视作品,以及以其为载体的“大叙事”和“经典叙事”却在低迷不振数年后重整旗鼓,呈现令人瞩目的上扬势头。两相对照之下,可以看出,从主题到修辞,从形象到细节,从创作偏好到受众期待,新一轮的审美文化周期已经初见端倪。而其中,英雄叙事作为最受“大叙事”和“经典叙事”青睐的,同时也是最有利于将抽象的主导意识形态具象化、肉身化的一种叙事范型,也再一次回到了传媒舞台的中心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雄叙事 影视作品 主旋律 中国 综艺娱乐节目 主导意识形态 经典叙事 艺术场域
下载PDF
中国当代媒介场域中的“女性脱嵌者” 被引量:6
20
作者 盖琪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03-114,共12页
在中国当代媒介场域中,"女性脱嵌者"作为一种重要的形象/叙事范型,表面上讲述的是年轻女性离开故乡、进入大都市打拼的人生故事,而实质上提供的则是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现代性进程进行社会想象的审美文化支点。20世纪90年代初,... 在中国当代媒介场域中,"女性脱嵌者"作为一种重要的形象/叙事范型,表面上讲述的是年轻女性离开故乡、进入大都市打拼的人生故事,而实质上提供的则是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现代性进程进行社会想象的审美文化支点。20世纪90年代初,"女性脱嵌者"开始在中国媒介场域中风行,并在总体上呈现出一种"自我选择、自我负责"的上升逻辑,以引导社会对于现代性的想象方式;而21世纪以来,这一范型却发生了明显的分化,呈现出当下现代性发展进程中创伤性、奇观性与示范性并存的复杂面貌,并在很大程度上折射出社会转型过程中公共领域价值的裂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范型 现代性进程 想象方式 自我选择 媒介场域 人生故事 年轻女性 公共领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