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强对流天气监测预报预警技术进展 被引量:158
1
作者 郑永光 周康辉 +5 位作者 盛杰 林隐静 唐文苑 蓝渝 朱文剑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41-657,共17页
强对流天气预报业务包括监测、分析、预报、预警和检验等方面。对流初生识别、对流系统强度识别和对流天气类型识别等监测技术取得新进展,综合多源资料的监测技术已应用于中国气象局中央气象台业务。对流系统的触发、发展和维持机制等... 强对流天气预报业务包括监测、分析、预报、预警和检验等方面。对流初生识别、对流系统强度识别和对流天气类型识别等监测技术取得新进展,综合多源资料的监测技术已应用于中国气象局中央气象台业务。对流系统的触发、发展和维持机制等获得了新认识,我国不同类型强对流天气及其环境条件统计气候特征、分析规范及相应业务产品等为业务预报提供了必要基础和技术支撑。光流法、多尺度追踪技术以及应用模糊逻辑方法的临近预报技术等有明显进展,融合短时预报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对流可分辨高分辨率数值(集合)预报及其后处理产品预报试验取得了显著成效,基于数值(集合)预报应用模糊逻辑方法的分类强对流天气短期预报技术为业务预报提供了技术支撑。强对流天气综合监测和多尺度自适应临近预报技术、多尺度分析技术以及融合短时预报技术、发展并应用模糊逻辑等方法的、基于高分辨率数值(集合)模式的区分不同强度等级和极端性的分类强对流天气精细化(概率)预报技术等是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对流 监测 高分辨率数值预报 概率
下载PDF
“东方之星”客轮翻沉事件周边区域风灾现场调查与多尺度特征分析 被引量:85
2
作者 郑永光 +6 位作者 孟智勇 薛明 姚聃 白兰强 周晓霞 毛旭 王明筠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13,共13页
2015年6月1日21:30左右长江湖北监利段发生"东方之星"客轮翻沉特大事故。本文根据事发周边陆地区域现场天气调查结果,结合卫星和雷达观测资料分析认为,6月1日21:00-21:40左右事发江段和周边区域发生了下击暴流导致的强烈大风... 2015年6月1日21:30左右长江湖北监利段发生"东方之星"客轮翻沉特大事故。本文根据事发周边陆地区域现场天气调查结果,结合卫星和雷达观测资料分析认为,6月1日21:00-21:40左右事发江段和周边区域发生了下击暴流导致的强烈大风灾害,最强风力超过12级,并具有空间分布不连续、多尺度和强灾害时空尺度小等特征。事发周边区域北部受中气旋影响陆地区域(顺星村、老台深水码头、四台村养猪场附近、新沟子养鸡场附近等)灾情较南部阵风锋及其后侧下击暴流影响的陆地区域更为显著。综合雷达观测资料和现场调查资料分析判断多数调查点灾害为显著微下击暴流所致,其中老台深水码头有龙卷发生的可能。导致此次风灾的强对流风暴气流具有显著的多尺度性;事发周边区域北部的四台村养猪场附近树林中同时发生了多条相邻的微下击暴流条迹,呈现出辐散和辐合交替分布的特征,展示了此次强对流风暴中大气运动的复杂分布特点。虽然下击暴流会伴随中小尺度的涡旋特征,但此次现场调查发现的与下击暴流相联系的辐合特征水平尺度仅几十米,远小于弓形回波两端的书挡涡旋或者中涡旋等几千米级的水平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场调查 下击暴流 龙卷 涡旋 多尺度
下载PDF
2016年6月23日江苏阜宁EF4级龙卷天气分析 被引量:79
3
作者 张小玲 杨波 +5 位作者 朱文剑 方翀 刘鑫华 周康辉 蓝渝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304-1314,共11页
2016年6月23日,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发生了历史罕见的EF4级龙卷,导致99人死亡,846人受伤,并有大量建筑物被损毁。文章利用观测资料对产生强龙卷的天气背景和中尺度特征进行了分析,发现:阜宁龙卷发生在我国东部龙卷最高发的地区和季节,产... 2016年6月23日,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发生了历史罕见的EF4级龙卷,导致99人死亡,846人受伤,并有大量建筑物被损毁。文章利用观测资料对产生强龙卷的天气背景和中尺度特征进行了分析,发现:阜宁龙卷发生在我国东部龙卷最高发的地区和季节,产生龙卷的天气尺度背景为典型的梅雨期暴雨环流,产生龙卷的中尺度对流系统发生在地面暖锋南侧,这里也是高低空急流耦合的区域,与高空急流相伴的动力强迫特征明显,大气热力不稳定条件为中等偏强;产生阜宁龙卷的中尺度对流系统与美国大部分强龙卷相似,为块状的离散单体对流模态,且具有经典超级单体的钩状回波和强中气旋特征,并伴有龙卷涡旋特征(tornado vortex signature,TVS);龙卷位于钩状回波顶端,主要发生在中气旋底高高度低于1 km期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龙卷 动力强迫 暴雨 超级单体 中气旋
下载PDF
西南地区短时强降水的气候特征分析 被引量:72
4
作者 毛冬艳 曹艳察 +4 位作者 朱文剑 郝丽萍 康岚 张涛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042-1050,共9页
利用国家级地面气象站逐小时和日降水数据集资料,对西南地区短时强降水的气候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对近30年来强短时强降水和强暴雨的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西南地区短时强降水主要集中在4-10月;三个高发区分别位于贵州东南部、四... 利用国家级地面气象站逐小时和日降水数据集资料,对西南地区短时强降水的气候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对近30年来强短时强降水和强暴雨的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西南地区短时强降水主要集中在4-10月;三个高发区分别位于贵州东南部、四川盆地西南部和云南东南部,年均发生次数约5~6次;强度一般为20~30 mm·h^(-1),其中贵州30 mm·h^(-1)以上的小时降水强度所占比例最高,四川盆地西部边缘地区小时降水最强,超过80 mm·h^(-1),极端小时降水达123.1 mm·h^(-1);短时强降水具有明显的夜发性,02时左右为发生频次的峰值时段。从近30年西南地区超过第90百分位的强短时强降水与强暴雨的长期变化趋势来看,强短时强降水呈现频次增加、强度增强的变化趋势,强暴雨则变化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地区 小时降水量 短时强降水 气候特征
下载PDF
我国中东部不同级别短时强降水天气的环境物理量分布特征 被引量:51
5
作者 郑永光 +2 位作者 张涛 曹艳察 盛杰 《暴雨灾害》 2017年第6期518-526,共9页
基于我国中东部2002—2009年5—9月逐小时降水观测资料和一天四次的NCEP最终分析资料,通过时空匹配处理,得到强度为20~49.9 mm·h-1(A类)、50~79.9 mm·h-1(B类)和不小于80 mm·h-1(C类)的短时强降水天气样本序列,逐类统计... 基于我国中东部2002—2009年5—9月逐小时降水观测资料和一天四次的NCEP最终分析资料,通过时空匹配处理,得到强度为20~49.9 mm·h-1(A类)、50~79.9 mm·h-1(B类)和不小于80 mm·h-1(C类)的短时强降水天气样本序列,逐类统计分析用于表征其发生发展环境条件的水汽、热力、抬升触发和垂直风切变等物理量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表征水汽条件的大气可降水量(TPW)对三类短时强降水有一定的指示意义,A、B、C类短时强降水必要的TPW值分别为27、32、42 mm,短时强降水量越大,其所需水汽含量越高。约50%的三类短时强降水均出现在TPW大于60 mm的湿环境中。表征热力、能量、动力和垂直风切变条件的物理量对三类短时强降水的环境条件区分并不显著,环境大气中水汽多少可能是决定短时强降水级别的必要因素。B类和C类短时强降水的高概率密度区域范围大致为TPW在55~70 mm之间、0—6 km垂直风切变在5~15 m·s-1之间,而C类短时强降水在TPW与最佳对流有效位能(BCAPE)以及0—6 km垂直风切变与BCAPE的概率密度分布图中均有两个显著高概率密度区,可能与CAPE影响高级别短时强降水产生的两种机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时强降水 环境物理量 概率密度 NCEP最终分析资料
下载PDF
国家级中尺度天气分析业务技术进展Ⅰ:对流天气环境场分析业务技术规范的改进与产品集成系统支撑技术 被引量:47
6
作者 张涛 蓝渝 +10 位作者 毛冬艳 郑永光 唐文苑 曹莉 张小玲 谌芸 方翀 周晓霞 赵素蓉 刘鑫华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894-900,共7页
中尺度天气分析技术已经在我国天气预报业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11年以来国家级中尺度天气分析业务技术取得了明显进展,促进了国家级强对流预报业务的发展。《中尺度天气分析业务技术规范》已重新编写和完善,内容分为两篇,第一篇是中... 中尺度天气分析技术已经在我国天气预报业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11年以来国家级中尺度天气分析业务技术取得了明显进展,促进了国家级强对流预报业务的发展。《中尺度天气分析业务技术规范》已重新编写和完善,内容分为两篇,第一篇是中尺度对流天气环境场分析;第二篇为中尺度对流天气过程分析,第二篇为新增内容,将另文介绍。短时和短期时效内中尺度对流天气环境场条件分析以配料法思路为基础,重新编排和简化了分析内容,兼顾分析的精细化和分析产品的可操作性,增加了分类强对流天气分析量化指标建议供预报参考,新增了基于局地探空的强对流天气分析规范。中尺度天气分析业务的支撑技术是推进该业务的必备基础,因此国家气象中心改进了MICAPS 3中尺度天气主观分析工具箱功能;开发了中尺度天气分析产品集成系统,包括强对流天气监测产品、中尺度天气分析主观和客观产品、基于不同数值模式预报的强对流参数诊断产品等的数据产品和图形产品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尺度分析 对流天气 探空分析 支撑技术
下载PDF
基于TIGGE资料的流域概率性降水预报评估 被引量:40
7
作者 赵琳娜 吴昊 +4 位作者 齐丹 狄靖月 段青云 王志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33-142,共10页
利用2008年7月1日至8月6日TIGGE-CMA资料存储中心的ECMWF、NCEP和CMA等业务中心1~10天的集合预报降水结果,结合淮河流域上游大坡岭—王家坝流域内19个站点的降水观测资料,对流域内的日降水预报效果进行了基于降水等级划分的确定性TS评... 利用2008年7月1日至8月6日TIGGE-CMA资料存储中心的ECMWF、NCEP和CMA等业务中心1~10天的集合预报降水结果,结合淮河流域上游大坡岭—王家坝流域内19个站点的降水观测资料,对流域内的日降水预报效果进行了基于降水等级划分的确定性TS评分、概率性Brier评分以及考虑所有降水强度概率的百分位降水评估,并对2008年7月22—23日的强降水过程的预报效果进行了重点评估分析,探索了多模式概率预报降水面向流域的评估方法。结果表明,超级集合的TS评分和Brier评分优于单个中心的集合预报平均,集合平均由于平滑作用削弱了对长预报时效较强降水的预报能力;三套集合预报都体现部分成员具有捕捉实际降水的多种可能性;流域面雨量和单站百分位的分析表明:随着预报时效的延长,强降水的预报能力逐渐减弱,而超级集合由于考虑了更多的降水可能性,预报强降水的量级和空间分布同观测更为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率性降水预报 TIGGE 多模式集合 降水评估
下载PDF
水文气象研究进展 被引量:36
8
作者 赵琳娜 包红军 +2 位作者 梁莉 刘莹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47-154,共8页
从面向流域的定量降水估测与预报、流域水文模型、水文气象耦合预报三个方面系统介绍水文气象研究进展。研究指出,融合天气雷达、卫星遥感及实况降水等多源信息是精细化定量降水估测产品的主要发展方向;采用多模式降水预报集成技术是提... 从面向流域的定量降水估测与预报、流域水文模型、水文气象耦合预报三个方面系统介绍水文气象研究进展。研究指出,融合天气雷达、卫星遥感及实况降水等多源信息是精细化定量降水估测产品的主要发展方向;采用多模式降水预报集成技术是提高定量降水预报精度的重要途径;分布式水文模型是流域水文模型的发展方向;引入定量降水预报的水文气象耦合预报模式可以延长洪水预报预见期,水文集合预报是水文预报方法的有效解决途径,而数值预报模式与水文模型的双向耦合模式是另一重要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气象学 定量降水估测与预报 水文模型 水文气象耦合预报技术 进展
下载PDF
基于实地灾害调研和雷达观测对“东方之星”倾覆地点附近强风的估计 被引量:35
9
作者 孟智勇 姚聃 +6 位作者 白兰强 郑永光 薛明 张小玲 赵坤 王明筠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797-798,共2页
2015年6月1日北京时间21时31分,长江流域湖北监利航段发生了"东方之星"号客轮特大倾覆事故(图1(a)),造成442人遇难.为揭示事故时段的天气现象,尤其是风力情况,本文基于雷达观测以及地面和无人机航拍灾害调研进行了细致的分析.研... 2015年6月1日北京时间21时31分,长江流域湖北监利航段发生了"东方之星"号客轮特大倾覆事故(图1(a)),造成442人遇难.为揭示事故时段的天气现象,尤其是风力情况,本文基于雷达观测以及地面和无人机航拍灾害调研进行了细致的分析.研究表明,客轮在倾覆时处于一条飑线的弓形回波前缘,遭遇了至少31 m/s的强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倾覆事故 雷达观测 强风 东方 调研 灾害 估计 地点
原文传递
雷暴大风与龙卷的预报预警和灾害现场调查 被引量:33
10
作者 郑永光 +1 位作者 周康辉 朱文剑 《气象科技进展》 2018年第2期55-61,共7页
近年来强雷暴大风与龙卷导致的灾害事件引发广泛关注。在总结雷暴大风和龙卷机理、短期预报技术和天气形势特征基础上,给出了这两类天气的监测和短时临近预报预警技术,最后简要总结了灾后现场调查工作和风灾强度评估方法。雷暴大风多数... 近年来强雷暴大风与龙卷导致的灾害事件引发广泛关注。在总结雷暴大风和龙卷机理、短期预报技术和天气形势特征基础上,给出了这两类天气的监测和短时临近预报预警技术,最后简要总结了灾后现场调查工作和风灾强度评估方法。雷暴大风多数是由对流风暴内强烈下沉气流产生;而龙卷一类由中气旋产生,另一类由辐合线上的中小尺度涡旋和快速发展对流风暴中的强上升气流共同作用形成。但归根结底,巨大的静力不稳定能量是产生强雷暴大风与龙卷(热带气旋龙卷除外)的必要条件。新一代天气雷达观测是雷暴大风与龙卷的监测和临近预警主要手段。自动气象站观测风场能够相当程度上监测大风天气,地球静止气象卫星和自动气象站变压、变温等观测资料也能够辅助监测雷暴大风天气,但龙卷监测尚无法直接使用这两类资料。对这两类天气所致灾害的现场调查工作依然必不可少。快速更新或者集合的高时空分辨率数值模式预报及其后处理是这两类天气短时预报的主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暴大风 下击暴流 龙卷 监测 预报预警 现场调查
下载PDF
中国强对流天气预报业务发展 被引量:31
11
作者 张小玲 杨波 +5 位作者 盛杰 周康辉 林隐静 朱文剑 曹艳察 《气象科技进展》 2018年第3期8-18,共11页
强对流天气具有空间尺度小、生命史短、天气剧烈并极易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特点。近10年,伴随着国家级强对流专业化预报中心的建设,我国已经建立起包括实时监测、临近预警和短期潜势预报的强对流天气预报业务,初步实现对雷暴、短... 强对流天气具有空间尺度小、生命史短、天气剧烈并极易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特点。近10年,伴随着国家级强对流专业化预报中心的建设,我国已经建立起包括实时监测、临近预警和短期潜势预报的强对流天气预报业务,初步实现对雷暴、短时强降水、雷暴大风和冰雹的监测预警以及72 h内的潜势预报。但对龙卷等小尺度强对流天气尚不具备监测和预警能力。中国气象局正在开展龙卷预警试验,将依赖于对流可分辨数值模式的发展以及高分辨率数值模式预报结果与多源观测资料的综合应用技术发展,建立短时临近无缝隙预报技术,提升致灾性强对流天气的短时临近预警能力和龙卷等小尺度强对流天气的监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对流 预报 监测 预警
下载PDF
中国两级阶梯地势区域冰雹天气的环境物理量统计特征 被引量:31
12
作者 曹艳察 +1 位作者 郑永光 盛杰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85-196,共12页
通过时空匹配2002-2010年逐年3月1日至9月30日中国海拔3 km以下地区671个国家站逐时冰雹观测资料和NCEP(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FNL(Final Analysis)资料,以海拔1 km作为分界线划分为两个阶梯区域(简称两级阶梯... 通过时空匹配2002-2010年逐年3月1日至9月30日中国海拔3 km以下地区671个国家站逐时冰雹观测资料和NCEP(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FNL(Final Analysis)资料,以海拔1 km作为分界线划分为两个阶梯区域(简称两级阶梯,并把两个区域分别简称为一级阶梯和二级阶梯),对表征中国两级阶梯冰雹天气的水汽、热力和动力环境条件进行了统计分析。考虑气温0℃层高度对形成冰雹天气的影响,首先用0℃层高度对样本进行过滤,然后对两级阶梯冰雹天气的环境物理量特征进行统计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级阶梯冰雹环境的水汽、热力和不稳定能量差异显著,一级阶梯冰雹往往出现在具有更不稳定的层结结构、更多不稳定能量、更多水汽含量以及更强的垂直风切变环境中。一级阶梯冰雹的整层可降水量集中在15~41 mm,二级阶梯则集中在6~30 mm,无冰雹出现在整层可降水量超过56 mm的环境中。两级阶梯超过50%的冰雹均出现在最有利抬升指数为负值的不稳定环境中,最优对流有效位能分布则表明,超过75%的冰雹均出现在具有一定不稳定能量的环境中;但当最有利抬升指数大于2.8℃时,两级阶梯均不会出现冰雹天气;两级阶梯超过50%的冰雹均出现在强的垂直温度递减率环境中。多物理量的高概率密度区更显著地揭示了两级阶梯冰雹天气所需的物理量分布差异。这些结果为两级阶梯冰雹天气的主客观潜势预报提供了客观的统计基础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雹 环境物理量 两级阶梯 统计特征
下载PDF
2015年“东方之星”翻沉事件和2016年阜宁EF4级龙卷对流风暴环境条件、结构特征和机理 被引量:28
13
作者 郑永光 朱文剑 《气象科技进展》 2018年第2期44-54,共11页
2015年"东方之星"翻沉事件(简称2015年事件)和2016年阜宁EF4级龙卷(简称2016年事件)都是极其罕见的极端强对流大风事件。利用多种观测资料、综合应用"配料法"的分析思路对比分析了两次事件的环流背景、环境条件、... 2015年"东方之星"翻沉事件(简称2015年事件)和2016年阜宁EF4级龙卷(简称2016年事件)都是极其罕见的极端强对流大风事件。利用多种观测资料、综合应用"配料法"的分析思路对比分析了两次事件的环流背景、环境条件、对流风暴的结构特征和地面大风与龙卷的形成机制。结果表明,两次事件虽然发生在有些类似的环流背景下,但环境条件存在很大差异。2015年事件对流层中层的显著干层使得大气具有较大下沉对流有效位能是有利于地面大风的重要环境条件,而0~6km垂直风切变强度则为中等;2016年事件则具备了有利于中气旋龙卷的所有有利环境条件。2015年对流风暴为一个主要伴随负地闪、质心低、最大反射率因子约50d Bz的β中尺度弓形线状对流系统;而产生2016年龙卷的则为一个主要伴随正地闪、质心高、最大反射率因子超过65d Bz的β中尺度经典超级单体对流风暴。2015年对流风暴存在多个微下击暴流区,约5km高度的中层附近存在强后侧入流区和中涡旋结构;而2016年超级单体风暴存在底高低于1km、自下向上、向东北方向倾斜的强中气旋和龙卷涡旋特征,以及钩状回波和回波悬垂等特征,并在高分辨率静止气象卫星可见光图像上有明显的旋转特征。2016年超级单体风暴冷出流与环境地表大气温度差小于4℃,显著弱于2015年对流风暴,这种不太强的下沉气流是该超级单体风暴能够产生龙卷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卷 极端大风 下击暴流 中气旋
下载PDF
北京地区两次极端特大暴雨过程中短时强降水环境条件对比分析 被引量:22
14
作者 杨舒楠 +1 位作者 郑永光 夏坤 《暴雨灾害》 2021年第1期27-36,共10页
针对北京地区2012年7月21日(简称“7.21”过程)和2016年7月20日(简称“7.20”过程)极端特大暴雨中的短时强降水,对短时强降水实况、环流形势、地形影响及环境的动力、水汽和热力条件进行了分析,并结合较长时段的历史资料,从单点和区域... 针对北京地区2012年7月21日(简称“7.21”过程)和2016年7月20日(简称“7.20”过程)极端特大暴雨中的短时强降水,对短时强降水实况、环流形势、地形影响及环境的动力、水汽和热力条件进行了分析,并结合较长时段的历史资料,从单点和区域角度对环境动力、水汽和潜在热力条件的极端性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尽管两次过程中的短时强降水实况差异显著,但均出现在非常有利的天气形势下。(2)针对短时强降水环境的单点动力、水汽和热力条件对比显示,两次过程中的850 hPa动力抬升和整层可降水量(PWAT)均极端偏强,但抬升指数(LI)表征的热力条件差异差别巨大,2012年“7.21”过程中为偏强,2016年“7.20”过程中为偏弱。(3)针对长时间序列资料的标准化偏差异常(SD)显示,两次过程中850 hPa风场和PWAT的SD均超过了3σ,为极端偏强,LI表征的潜在热力条件方面,2012年“7.21”过程中低于-1σ,2016年“7.20”过程中与历史同期持平,表明热力条件的差异是导致两次极端暴雨过程中短时强降水强度巨大差异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暴雨 短时强降水 环境条件 对比分析
下载PDF
优化Z-I关系及其在淮河流域面雨量测量中的应用 被引量:19
15
作者 姚燕飞 程明虎 +2 位作者 杨洪平 张亚萍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37-43,共7页
利用合肥新一代天气雷达2003年6—7月观测数据和地面观测的逐时雨量资料,得到分段最优化Z-I关系,在淠河灌区的水源地响洪甸流域和佛子岭流域进行降水测量。结果表明:强降水阶段流域面雨量,优化Z-I关系后得到的流域累积面雨量与雨量计比... 利用合肥新一代天气雷达2003年6—7月观测数据和地面观测的逐时雨量资料,得到分段最优化Z-I关系,在淠河灌区的水源地响洪甸流域和佛子岭流域进行降水测量。结果表明:强降水阶段流域面雨量,优化Z-I关系后得到的流域累积面雨量与雨量计比值从39%提高到73%,同时相关系数从0.78提高到0.8。528小时时间序列上佛子岭流域在优化Z-I关系之后,流域平均面雨量与雨量计的回归线斜率从0.4提高到0.72,1mm·h-1以上流域平均面雨量累积值与雨量计累积值的比值从48.4%提高到了85.9%。可见,优化Z-I关系后雷达反演值更接近于雨量观测值,同时雷达定量估测流域面雨量的精度得到很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段优化法 天气雷达 面雨量测量
下载PDF
中国中低海拔地区三类强对流天气环境条件的基本气候特征 被引量:17
16
作者 张小玲 +5 位作者 曹艳察 孙建华 郑永光 杨新林 韩旭卿 麦子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446-1459,共14页
短时强降水、雷暴大风、冰雹等不同类型强对流天气的预报预警准确性亟待提高,对不同类型强对流天气环境特征异同的准确了解是提供准确预报预警的基础。本研究针对我国海拔低于2500 m地区超过20 mm·h^(-1)的短时强降水、最大阵风风... 短时强降水、雷暴大风、冰雹等不同类型强对流天气的预报预警准确性亟待提高,对不同类型强对流天气环境特征异同的准确了解是提供准确预报预警的基础。本研究针对我国海拔低于2500 m地区超过20 mm·h^(-1)的短时强降水、最大阵风风力大于17.2 m·s^(-1)的对流性大风和直径大于5 mm的冰雹三类强对流天气,基于2002-2010年4-9月小时降水和冰雹实况、2010-2014年4-9月的雷暴大风实况及2002-2014年4-9月的1°×1°NCEP FNL(National Center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Global Final Analysis)资料,以NCEP FNL一天4次的时刻(02:00、08:00、14:00、20:00,北京时)为中心,通过时空匹配处理,对三类强对流天气的绝对水汽含量、相对水汽含量、静力稳定度参数、低层抬升触发与垂直风切变条件、特性层高度及部分物理量的联合分布等环境气候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华南是短时强降水的高发区域,华北中北部和华南南部是雷暴大风的两个高发区域,华北中北部是冰雹的高发区域。短时强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雷暴大风在夏初和夏末各有一个峰值,冰雹主要在春末夏初。短时强降水整层温度露点差小所体现的相对湿度大的特征明显,雷暴大风和冰雹低层温度露点差大的特征明显。三类强对流天气的大气水汽含量(total precipitable water,PWAT)、相对湿度、垂直温度递减率和零度层高度(height of 0℃temperature above the sea surface,Z0)差异显著。三类强对流天气的PWAT中值分别为56.0 mm、33.4 mm和22.2 mm。短时强降水的主要PWAT区间为50.4~63.4 mm,雷暴大风为19.5~49.8 mm,冰雹为13.9~28.1 mm。当PWAT超过42.3 mm时几乎不会出现冰雹。短时强降水与雷暴大风和冰雹的环境相对湿度均有一定的区分度。热力表征量中850 hPa和500 hPa温差(TD85)及温度递减率(TLR85)对三类强对流天气的区分能力更为显著,短时强降水多出现在TLR85小于5.5℃的湿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条件 短时强降水 冰雹 雷暴大风 气候特征
下载PDF
人工神经网络及支持向量机在降雨量预报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7
作者 张乐坚 程明虎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982-991,共10页
使用误差反向传播网络(BPN)和约当网络(JN)两种人工神经网络(ANN)以及支持向量机(SVM)对降雨量进行了1h和3h预报的研究,并与交叉相关法(CCM)外推预报的结果进行了比较。针对安徽省2003年6~7月的降水过程,比较了网络(文中指BPN、JN和SVM... 使用误差反向传播网络(BPN)和约当网络(JN)两种人工神经网络(ANN)以及支持向量机(SVM)对降雨量进行了1h和3h预报的研究,并与交叉相关法(CCM)外推预报的结果进行了比较。针对安徽省2003年6~7月的降水过程,比较了网络(文中指BPN、JN和SVM)和CCM预报降雨量与实况降雨量的雨带分布、强降雨区域和强度;使用命中率(HR)、虚警率(FAR)、漏报率(NAP)、临界成功指数(CSI)、相关系数(CC)和均方根误差(RMSE)这6个指标并结合天气分析检验网络和CCM的预报效果。结果表明:网络和CCM对雨带和强降雨区域的预报比较准确,但是对强降雨中心位置和强度的预报与实况存在差异;在使用HR、FAR、NAP和CSI检验预报效果时设定的阈值对预报结果的评价有影响;预报的中小尺度结构与天气分析的结果一致;网络与CCM以及不同的网络之间的预报结果存在着差异;连续预报的结果表明,与CCM相比,网络对3h预报的效果优于1h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神经网络 支持向量机 降雨量预报
下载PDF
中国短时强降雨对暴雨的贡献特征 被引量:10
18
作者 周晓敏 +2 位作者 郑永光 孙建华 王超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67-278,共12页
中国暖季暴雨有显著的对流性特征,但尚不明确对流导致的短时强降雨对不同等级暴雨的贡献程度。利用1951—2019年的逐时降水资料,统计分析了中国两种强度的短时强降雨(小时雨量≥20 mm和小时雨量≥50 mm,分别简称为HR20和HR50)和不同等... 中国暖季暴雨有显著的对流性特征,但尚不明确对流导致的短时强降雨对不同等级暴雨的贡献程度。利用1951—2019年的逐时降水资料,统计分析了中国两种强度的短时强降雨(小时雨量≥20 mm和小时雨量≥50 mm,分别简称为HR20和HR50)和不同等级暴雨之间的关系,得到了两类短时强降雨对不同等级暴雨的贡献特征。结果显示,短时强降雨发生频率高的暴雨分布区域与暴雨日数多的区域并不一致,在华北南部到黄淮地区和西南地区到华南地区短时强降雨对暴雨的影响最为显著,其超过50%的暴雨中伴随HR20,华北南部和华南中部地区暴雨中发生短时强降雨的占比超过了70%;随着暴雨等级的提升,伴随短时强降雨的比例逐渐增大,尤其HR50的占比增加显著,超60%的特大暴雨中伴有HR50,表明暴雨越强,其对流性越强。在华北南部到黄淮地区、西南地区东部和华南地区,短时强降雨雨量对暴雨雨量的贡献也最大,且随着暴雨等级的提升,这些地区短时强降雨雨量在暴雨总雨量中的占比呈显著增长的趋势,HR50的贡献增幅超过100%;而江淮、江南等地区短时强降雨雨量的贡献较小,随暴雨强度等级的增强其增大程度也相对不明显。此外,伴随有HR20的暴雨、大暴雨平均日雨量较无短时强降雨的暴雨平均日雨量分别多20%和40%以上,进一步印证了中国暴雨对流性强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时强降雨 暴雨 雨量贡献 气候特征
下载PDF
Probability Distribution of Summer Daily Precipitation in the Huaihe Basin of China Based on Gamma Distribution 被引量:8
19
作者 梁莉 赵琳娜 +2 位作者 巩远发 王志 《Acta meteorologica Sinica》 SCIE 2012年第1期72-84,共13页
The probability distribution of precipitation in the Huaihe basin (HB) is analyzed with the shape and scale parameters of a Gamma distribution. The summer daily precipitation records of 158 meteorological raingauges... The probability distribution of precipitation in the Huaihe basin (HB) is analyzed with the shape and scale parameters of a Gamma distribution. The summer daily precipitation records of 158 meteorological raingauges are applied over the HB during the period of 1980-2007, and the precipitation samples are classified into unconditional rainy days and conditional rainy days which have a dry or wet preceding day over the years. The Kolmogorov-Smirnov (K-S) test and the comparison between the Gamma distribution probability density function and the sample frequency of daily precipitation records of five representative stations are conducted and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HB is a "scale-dominated" region characterized with large scale parameters of the Gamma distribution, where rainfall is likely to exhibit large variability leading to extreme wet or dry conditions. Fklrther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confluence area of Sha River and Ying River within the stream between Wangjiaba dam and Bengbu station, the eastern branch of the Huaihe River (HR) between Bengbu station and the Hongze Lake, and the downstream area below the Hongze Lake, are all the areas with a high probability of large precipitation under the condition that the rainy day has a dry preceding day. The eastern part of the Yishu River watershed and the region near Wangjiaba dam are the center of a high probability of large precipitation under the condition that the rainy day has a wet preceding day. Moreover, the day following a dry preceding day has a greater probability of small rainfall. The probability distribution of summer daily precipitation of the HB is significantly skewed. The probability distribution could be more applicable if the rainy days are preceded by a dry or wet da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aily precipitation wet/dry preceding day Gamma distribution probability distribution Huaihe basin
原文传递
融合物理理解与模糊逻辑的分类强对流客观短期预报系统:(1)系统构成 被引量:2
20
作者 郑永光 +4 位作者 孙建华 夏坤 杨波 坚参扎西 赤曲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21-531,共11页
提供准确的雷暴、短时强降水、雷暴大风和冰雹客观短期预报产品,对提高预报预警的预见期,及早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有重要意义。基于对四类强对流天气现象物理成因理解,给出了由国家气象中心牵头研发,融合模糊逻辑人工智能方法的分类... 提供准确的雷暴、短时强降水、雷暴大风和冰雹客观短期预报产品,对提高预报预警的预见期,及早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有重要意义。基于对四类强对流天气现象物理成因理解,给出了由国家气象中心牵头研发,融合模糊逻辑人工智能方法的分类强对流客观短期概率预报系统的流程框架和实现方法,详细介绍了该系统的结构特征,以及系统中用于雷暴、短时强降水、雷暴大风和冰雹四类强对流天气预报模型构建的关键预报因子、隶属度函数获取方法和权重因子配置等信息,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物理理解与模糊逻辑人工智能相融合方法具有广泛适用性的本质,可以表征产生特定强对流天气现象的环境配置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理解 模糊逻辑人工智能 分类强对流 短期预报系统 系统构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