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颅内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预后的多因素分析 被引量:13
1
作者 黄俊红 赵洪洋 +2 位作者 王海 熊南翔 张方成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09年第5期257-259,共3页
目的探讨影响颅内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7年1月至12月收治的119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年龄、Fisher分级和... 目的探讨影响颅内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7年1月至12月收治的119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年龄、Fisher分级和Hunt-Hess分级与预后具有显著相关性(P<0.01),其OR值分别是0.921、0.153和0.228,其95%可信区间分别是(0.864~0.981)、(0.063~0.374)和(0.116~0.449)。结论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年龄、Fisher分级和Hunt-Hess分级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且随着年龄的增长,Fisher分级和Hunt-Hess分级的增加,患者的预后明显愈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 蛛网膜下腔出血 预后 多因素分析
下载PDF
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致大鼠大脑皮质tau蛋白异常高度磷酸化 被引量:7
2
作者 王海 赵洪洋 +3 位作者 熊南翔 黄俊红 姚东晓 赵心同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39-743,共5页
目的探讨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顶叶皮质神经元tau蛋白磷酸化的变化,及其与神经细胞凋亡的关系,以阐明脑梗死和阿尔茨海默病间的关系。方法制作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应用免疫印迹法检测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顶叶皮质tau蛋白在... 目的探讨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顶叶皮质神经元tau蛋白磷酸化的变化,及其与神经细胞凋亡的关系,以阐明脑梗死和阿尔茨海默病间的关系。方法制作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应用免疫印迹法检测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顶叶皮质tau蛋白在Ser199/202、Ser396、Ser404和Tyr231位点磷酸化和不溶性磷酸化tau蛋白的变化;TUNEL法和免疫荧光双标法检测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凋亡和磷酸化tau蛋白的关系。结果缺血再灌注6 h后顶叶皮质tau蛋白在Ser199/202、Ser396、Ser404和Tyr231位点发生异常高度磷酸化,不溶性磷酸化tau蛋白显著增加。脑缺血再灌注后3 d神经细胞的凋亡和tau蛋白高度磷酸化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结论脑缺血再灌注后发生阿尔茨海默病样病理变化,脑梗死可能促进了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阿尔茨海默病 TAU蛋白 磷酸化 细胞凋亡
下载PDF
醒脑静注射液对大鼠全脑缺血性深昏迷的早期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9
3
作者 信红亚 石镇港 +6 位作者 吴莉峰 张妙红 袁湘中 王平 徐永兴 曾贵荣 王海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330-1337,共8页
目的:研究醒脑静注射液对大鼠全脑缺血性深昏迷的早期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采用四血管阻塞法建立全脑缺血性深昏迷模型后分组:模型对照组、醒脑静低、中、高剂量组(1.8,3.6,5.4 mL/kg)、醒脑静(3.6 mL/kg)+PI3K抑制剂组、... 目的:研究醒脑静注射液对大鼠全脑缺血性深昏迷的早期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采用四血管阻塞法建立全脑缺血性深昏迷模型后分组:模型对照组、醒脑静低、中、高剂量组(1.8,3.6,5.4 mL/kg)、醒脑静(3.6 mL/kg)+PI3K抑制剂组、纳洛酮组(0.04 mL/kg)、醒脑静(3.6 mL/kg)+纳洛酮组(0.04 mL/kg),每组8只。另设8只动物为假手术组。给药组手术后静脉给予不同剂量的醒脑静注射液和/或纳洛酮注射液,给药体积10.0 mL/kg,连续给药3 d;醒脑静+PI3K抑制剂组为造模后立即侧脑室注射10.0μL PI3K抑制剂LY294002(10 mmol/L),然后再给予醒脑静注射液(3.6 mL/kg)。记录首次给药后动物苏醒时间、末次给药后抓力和10 min内自主活动;采用ELISA法检测脑脊液多巴胺(dopamine,DA)和谷氨酸(glutamate,Glu)的含量;采用HE染色观察脑组织病理改变;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海马组织蛋白激酶B(Akt)蛋白及其磷酸化蛋白(p-Akt)和cAMP应答元件结合蛋白(cAMP-response element binding protein,CREB)及其磷酸化蛋白(p-CREB)的表达。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醒脑静注射液单次给药能明显缩短大鼠苏醒时间(P<0.05),连续给药3 d能明显增加大鼠抓力、自主活动总路程、活动次数、活动时间(P<0.05或P<0.01),降低DA和Glu的含量(P<0.05或P<0.01),改善海马组织病理改变。醒脑静注射液能显著诱导Akt和CREB蛋白质的磷酸化(P<0.05或P<0.01)。PI3K抑制剂LY294002能明显抑制醒脑静注射液对全脑缺血性深昏迷大鼠上述改善作用(P<0.05或P<0.01)。醒脑静注射液能显著增加纳洛酮注射液对大鼠全脑缺血性深昏迷的上述改善作用(P<0.05或P<0.01)。结论:醒脑静注射液能明显改善大鼠全脑缺血性深昏迷,其机制与上调PI3K/Akt介导的CREB磷酸化,调节神经递质和保护海马组织有关。醒脑静注射液与纳洛酮对大鼠全脑缺血性深昏迷有协同增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醒脑静注射液 脑缺血 昏迷 纳洛酮
下载PDF
脑胶质瘤治疗中自由基清除剂的价值 被引量:6
4
作者 赵心同 赵洪洋 +1 位作者 姚东晓 王海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2011年第8期571-574,共4页
目的:探讨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EDA)对肿瘤大小的影响及在肿瘤治疗中的价值。方法:MTT比色法测定EDA对胶质瘤细胞的影响。采用立体定向技术将C6脑胶质瘤细胞接种于大鼠右侧尾状核,建立脑胶质瘤模型,将荷瘤大鼠随机分为EDA高和低剂量组... 目的:探讨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EDA)对肿瘤大小的影响及在肿瘤治疗中的价值。方法:MTT比色法测定EDA对胶质瘤细胞的影响。采用立体定向技术将C6脑胶质瘤细胞接种于大鼠右侧尾状核,建立脑胶质瘤模型,将荷瘤大鼠随机分为EDA高和低剂量组、对照组及空白组4组。空白组用来测定肿瘤组织与正常脑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和丙二醛(MDA)含量,其他组用EDA或生理盐水干预,观察对肿瘤大小的影响。结果:浓度为1×10-3、1×10-4、1×10-5和1×10-6mol/L的EDA作用48 h后,细胞的增殖率分别为8.3%、13.2%、21.9%和30.6%,呈浓度依赖性。与正常脑组织相比,胶质瘤组织中SOD活性较低,而MDA含量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EDA高剂量组平均肿瘤体积最大,其次为EDA低剂量组,对照组最小。3组荷瘤大鼠肿瘤平均体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863,P=0.008),EDA高剂量组与其他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但EDA低剂量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自由基清除剂EDA能够促进肿瘤的生长,自由基在肿瘤的综合治疗中有潜在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胶质瘤 治疗 自由基清除剂
原文传递
急诊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合并颅内血肿 被引量:4
5
作者 崔群建 赵洪洋 +1 位作者 王海 朱贤立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8年第2期83-84,共2页
目的总结早期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合并颅内血肿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颅内动脉瘤破裂合并颅内血肿病人的显微手术时机、手术入路、术中和术后的处理等。结果术后恢复良好14例,单侧动眼神经麻痹2例,植物状态2例,死亡2例。结... 目的总结早期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合并颅内血肿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颅内动脉瘤破裂合并颅内血肿病人的显微手术时机、手术入路、术中和术后的处理等。结果术后恢复良好14例,单侧动眼神经麻痹2例,植物状态2例,死亡2例。结论早期诊断及显微手术处理可以提高颅内动脉瘤破裂合并颅内血肿病人的生存率及改善预后。术中操作轻柔,施行控制性降压,暂时阻断载瘤动脉等措施可有效地预防动脉瘤术中破裂出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血肿 神经外科手术
下载PDF
甲酰基肽受体1促进创伤性脑损伤后小胶质细胞诱导的神经炎症 被引量:4
6
作者 王昆鹏 李爽 +7 位作者 张晓亚 张建党 徐广建 刘素杰 王文建 闫凯旋 郑保平 王海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9-62,共4页
目的观察模式识别受体在创伤性脑损伤(TBI)后炎性反应中的作用,并探讨可能的调控机制。方法将成年C57小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和TBI组,每组各3只,分别将Sham组正常皮层组织和TBI后3 d损伤周围皮层组织进行转录组... 目的观察模式识别受体在创伤性脑损伤(TBI)后炎性反应中的作用,并探讨可能的调控机制。方法将成年C57小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和TBI组,每组各3只,分别将Sham组正常皮层组织和TBI后3 d损伤周围皮层组织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将小鼠随机分为Sham组和4个不同时间点TBI组(术后6 h、1 d、3 d和7 d),每组各6只,通过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检测Fpr1的表达变化情况;然后将小鼠随机分为Sham组、TBI组、TBI+溶剂组和TBI+HCH6-1(Fpr1抑制剂)干预组,每组各6只,通过Western blot、脑含水量测定和行为学检测等实验评估各组炎性反应和神经功能等。两组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TBI组损伤周围皮层组织Fpr1的蛋白表达水平在第3天高于Sham组最显著(相对表达量为2.480±0.331,t=7.757,P<0.01),且主要表达于小胶质细胞。TBI+HCH6-1(Fpr1抑制剂)干预组中炎症分子IL-1β、IL-18、TNF-α、Caspase-1和NLRP3的蛋白表达水平均低于TBI+溶剂组(t=2.161、4.245、2.992、5.945、4.409,P<0.05)。在行为学方面,TBI+HCH6-1(Fpr1抑制剂)干预组小鼠在第3天和第7天mNSS行为学评分低于TBI+溶剂组(t=4.183、3.162,P<0.05);TBI+HCH6-1(Fpr1抑制剂)干预组小鼠在第7天转角实验中左转%低于TBI+溶剂组(t=2.273,P<0.05);TBI+HCH6-1(Fpr1抑制剂)干预组小鼠在第7天挂线实验中停留时间长于TBI+溶剂组(t=3.123,P<0.05)。结论Fpr1促进TBI后小胶质细胞诱导的神经炎症,抑制Fpr1能够改善TBI后神经功能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脑损伤 神经炎症 甲酰基肽受体1 小胶质细胞
原文传递
氧自由基与脑胶质瘤瘤周水肿关系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赵心同 赵洪洋 +1 位作者 姚东晓 王海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1年第3期428-431,共4页
目的:探讨自由基和脑胶质瘤瘤周水肿的关系。方法:体外培养大鼠C6脑胶质瘤细胞株,采用立体定向技术将细胞株接种在右侧尾状核,建立大鼠脑胶质瘤模型,共60只,术后5天将荷瘤大鼠随机分为3组(EDA高剂量组,EDA低剂量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只... 目的:探讨自由基和脑胶质瘤瘤周水肿的关系。方法:体外培养大鼠C6脑胶质瘤细胞株,采用立体定向技术将细胞株接种在右侧尾状核,建立大鼠脑胶质瘤模型,共60只,术后5天将荷瘤大鼠随机分为3组(EDA高剂量组,EDA低剂量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只,每组10只用来测定荷瘤大鼠瘤周脑组织含水量、SOD活性及MDA含量,剩余10只用来观察荷瘤大鼠生存时间。结果:EDA干预组荷瘤大鼠瘤周脑组织含水量下降,SOD活性增高,MDA含量下降,以EDA高剂量组更为显著。各组荷瘤大鼠瘤周脑组织含水量与SOD活性呈负相关,而与MDA含量呈正相关。且EDA组荷瘤大鼠生存时间延长。结论:由基参与大鼠脑胶质瘤瘤周水肿的形成,自由基清除剂能够减轻大鼠脑胶质瘤瘤周脑组织水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胶质瘤 瘤周水肿 依达拉奉
原文传递
双鼻孔入路神经内镜手术在颅底脊索瘤切除中的应用 被引量:3
8
作者 黄星 刘祯 +1 位作者 王海 姜晓兵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17年第4期324-327,共4页
目的 探讨经双鼻孔鼻蝶入路神经内镜手术在颅底脊索瘤切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6年4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神经外科5例颅底脊索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例、女4例,年龄44-63岁,均采用经双鼻孔鼻蝶... 目的 探讨经双鼻孔鼻蝶入路神经内镜手术在颅底脊索瘤切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6年4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神经外科5例颅底脊索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例、女4例,年龄44-63岁,均采用经双鼻孔鼻蝶入路神经内镜手术治疗.术前根据影像学图像判断肿瘤位置及其侵润范围,术中用吸引器探查肿瘤的质地,根据术中观察及术后影像学检查判断肿瘤切除程度.结果 5例患者肿瘤均位于颅底中线区域,侵润范围:向左为13.07-32.34 mm,向右为10.60-37.23 mm,上下为28.15-55.15 mm.术中见肿瘤质地韧,与周围组织粘连紧密,需要内镜显示及2个器械同时操作才能完成切除.本组患者肿瘤全切除3例、次全切除2例;术后病理诊断均为脊索瘤.术后5例患者随访6-20个月,患者症状较术前均有改善,无脑脊液鼻漏、尿崩症、电解质紊乱和死亡的发生,未见肿瘤复发.结论 采用双鼻孔神经内镜技术,可以利用多器械的协同操作切除较大范围的颅底病变,对于切除颅底脊索瘤是一种较好的手术入路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索瘤 颅底手术 神经内镜 双鼻孔
原文传递
Focal Cerebral Ischemia Induces Alzheimer's Disease-like Pathological Change in Rats 被引量:4
9
作者 王海 赵洪洋 +5 位作者 叶佑范 熊南翔 黄俊红 姚东晓 沈寅 赵心同 《Journal of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Medical Sciences)》 SCIE CAS 2010年第1期29-36,共8页
The changes in the tau protein phosphorylation and expression of bcl-2,and bax in rat parietal cortex neurons after focal 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I/R)were explored,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au protein ph... The changes in the tau protein phosphorylation and expression of bcl-2,and bax in rat parietal cortex neurons after focal 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I/R)were explored,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au protein phosphorylation and the expression of bax or apoptosis was clarified in order to elucid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erebral infarction and Alzheimer s disease.The rat focal cerebral I/R model was induced by occlusion of the right middle cerebral artery using the intraluminal suture method.The 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rebral ischemia Alzheimer s disease tau protein PHOSPHORYLATION APOPTOSIS bcl-2 BAX
下载PDF
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参与创伤性脑损伤后小胶质细胞诱导的炎性反应
10
作者 李爽 周文科 +9 位作者 王昆鹏 张晓亚 张建党 徐广建 刘素杰 王文建 闫凯旋 刘强 张方成 王海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7期1506-1511,共6页
目的探讨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Trem1)在创伤性脑损伤(TBI)后炎性反应中的调控机制。方法将成年野生型C57雄性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和TBI组, 采用电子可控皮层撞击设备构建小鼠TBI模型, 每组各6只, 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目的探讨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Trem1)在创伤性脑损伤(TBI)后炎性反应中的调控机制。方法将成年野生型C57雄性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和TBI组, 采用电子可控皮层撞击设备构建小鼠TBI模型, 每组各6只, 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检测Trem1的表达;将野生型C57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TBI组, Trem1基因敲除(Trem1-/-)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TBI组, 每组各6只, 通过Western blot检测各组脑组织Trem1、白细胞介素(IL)-1β、IL-1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P-Syk、Nod样受体家族包含pyrin结构域蛋白3(NLRP3)、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1(Caspase-1)和ASC蛋白表达, 通过干湿重量比法测定各组脑含水量;将野生型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TBI组、TBI+LR12(10 mg/kg)药物干预组, 每组各6只, 通过改良神经缺损评分和挂线实验评估各组神经功能。两组样本比较采用t检验, 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TBI造模后3 d后Trem1的mRNA和蛋白水平均高于假手术组(1.693±0.194比1.015±0.072, t=5.666, P<0.01;2.840±0.295比1.033±0.134, t=8.618, P<0.01)。免疫荧光实验显示假手术组小胶质细胞不表达Trem1, 而TBI组小鼠中的Trem1与小胶质细胞共标。在野生型小鼠中, TBI组的IL-1β、IL-18、TNF-α、P-Syk、NLRP3、Caspase-1和ASC蛋白相对表达量高于假手术组(2.623±0.412比1.000±0.000, t=17.920, P<0.01;1.640±0.195比1.000±0.000, t=7.066, P<0.01;2.307±0.284比1.000±0.000, t=14.430, P<0.01;2.163±0.206比1.000±0.000, t=12.840, P<0.01;2.820±0.282比1.000±0.000, t=20.510, P<0.01;1.923±0.132比1.000±0.000, t=10.410, P<0.01;2.170±0.149比1.000±0.000, t=13.180, P<0.01;1.823±0.134比1.000±0.000, t=9.278, P<0.01);而在Trem1-/-小鼠中, TBI组的IL-1β、IL-18、TNF-α、P-Syk、NLRP3、Caspase-1和ASC蛋白相对表达量蛋白相对表达量低于野生型小鼠T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 创伤性脑损伤 炎性反应 小胶质细胞
原文传递
Surgical Treatment of Poor Grade Middle Cerebral Artery Aneurysms Associated with Large Sylvian Hematomas Following Prophylactic Hinged Craniectomy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海 叶佑范 +3 位作者 沈寅 朱瑞 姚东晓 赵洪洋 《Journal of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Medical Sciences)》 SCIE CAS 2014年第5期716-721,共6页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patients who presented in poor clinical grade due to ruptured middle cerebral artery aneurysms (MCAAs) associated with large sylvian hematomas (SylH) were ana- lyzed and an ingeniou...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patients who presented in poor clinical grade due to ruptured middle cerebral artery aneurysms (MCAAs) associated with large sylvian hematomas (SylH) were ana- lyzed and an ingenious designed prophylactic hinged craniectomy was introduced. Twenty-eight pa- tients were graded into Hunt-Hess grades IV-V and emergency standard micro-neurosurgeries (aneu- rysm clipping, hematoma evacuation and prophylactic hinged craniectomy) were performed, and their clinical data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46.43% of the patients reached encouraged favorable out- comes on discharge. The favorable outcome group and the poor outcome group significantly differed in terms of patients' anisocoria, Hunt-Hess grade before surgery, extent of the midline shift and time to the surgery after bleeding (P〈0.05).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age, sex, volume and location of the hematoma, size of aneurysm between the favorable and poor groups (P〉0.05). However, ingen- ious designed prophylactic hinged craniectomy efficiently reduced the patients' intracranial pressure (ICP) after surgery. It was suggested that preoperative conditions such as Hunt-Hess grading, extent of the midline shift and the occurrence of cerebral hernia affect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 but time to the surgery after bleeding and prophylactic hinged craniectomy are of significant importance for optimizing the prognosis ofMCAA oatients 19resenting with large Syl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EURYSM sylvian hematoma middle cerebral artery early surgery CRANIECTOMY ANGIOGRAPHY
下载PDF
游离中鼻甲黏膜瓣在神经内镜经鼻蝶低流量脑脊液鼻漏修补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强平 余昕宇 +4 位作者 王海 项炜 符荣 黄涛 姜晓兵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45-149,共5页
目的探讨游离中鼻甲黏膜瓣在神经内镜经鼻蝶低流量脑脊液鼻漏修补中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神经外科行神经内镜经鼻蝶低流量脑脊液鼻漏修补的患者168例,其中采用游离... 目的探讨游离中鼻甲黏膜瓣在神经内镜经鼻蝶低流量脑脊液鼻漏修补中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神经外科行神经内镜经鼻蝶低流量脑脊液鼻漏修补的患者168例,其中采用游离中鼻甲黏膜瓣修补者82例(游离中鼻甲黏膜瓣组),采用带血管蒂鼻中隔黏膜瓣修补者86例(带蒂鼻中隔黏膜瓣组)。比较两组首次修补的成功率及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游离中鼻甲黏膜瓣组的首次修补成功率为95.1%(78/82),术后无一例患者发生颅内感染;带血管蒂鼻中隔黏膜瓣组的首次修补成功率为95.3%(82/86),术后颅内感染的发生率为2.3%(2/86),两组首次修补成功率和颅内感染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6个月,游离中鼻甲黏膜瓣组鼻塞、鼻内疼痛的发生率分别为8.5%(7/82)、7.3%(6/82),与带血管蒂鼻中隔黏膜瓣组的9.3%(8/86)、15.1%(13/86)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嗅觉障碍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带血管蒂鼻中隔黏膜瓣组[分别为12.2%(10/82)、29.1%(25/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结论神经内镜经鼻蝶术中采用游离中鼻甲黏膜瓣修补低流量脑脊液鼻漏可取得与带血管蒂鼻中隔黏膜瓣相同的效果,并可降低术后鼻腔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脊液鼻漏 自然腔道内镜手术 经鼻蝶入路 游离中鼻甲黏膜瓣 低流量
原文传递
新时期煤矿采矿技术的应用及改进技术探讨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海 《当代化工研究》 2021年第19期15-16,共2页
由于社会经济及科学技术的发展,在煤炭采矿行业,有了更大的成就和发展,使得煤炭采矿技术也得到了一定改进和升级,从而促进了煤炭资源的有利开发,为我国提供了众多能源。本文针对新时期下煤矿采矿技术的应用及改进技术探讨为重点内容进... 由于社会经济及科学技术的发展,在煤炭采矿行业,有了更大的成就和发展,使得煤炭采矿技术也得到了一定改进和升级,从而促进了煤炭资源的有利开发,为我国提供了众多能源。本文针对新时期下煤矿采矿技术的应用及改进技术探讨为重点内容进行介绍,首先分析了当前我国煤炭采矿技术应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然后从不同方面进行深入改造,从而不断提高煤矿采矿行业的发展,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采矿技术 改进技术 应用现状
下载PDF
神经内镜经蝶入路手术治疗垂体性库欣病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海 聂传升 +2 位作者 李爽 赵洪洋 姜晓兵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9-23,共5页
目的分析神经内镜经蝶入路手术治疗垂体性库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33例垂体性库欣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神经内镜经蝶入路手术治疗。术后4... 目的分析神经内镜经蝶入路手术治疗垂体性库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33例垂体性库欣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神经内镜经蝶入路手术治疗。术后48 h复查垂体MRI,未发现肿瘤残留定义为完全切除。术后1~2 d和6个月均检测清晨外周血清皮质醇和24 h尿游离皮质醇水平,定期门诊随访临床症状、行影像学检查,以评估疗效。缓解标准参考《中国库欣病诊治专家共识(2015)》中的标准。结果13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119例(89.5%)术后病理学结果为垂体腺瘤或增生,另14例(10.5%)为正常垂体组织。术后出现一过性尿崩症19例、永久性尿崩症2例、电解质紊乱21例、垂体功能低下32例、脑脊液漏4例、术区出血2例、颅内感染2例。术前MRI发现垂体腺瘤的101例患者肿瘤均完全切除,垂体微腺瘤患者术后即刻缓解率为90.1%(73/81),大腺瘤患者术后即刻缓解率为60.0%(12/20);32例术前MRI结果阴性的患者中,术中探查发现可疑垂体腺瘤患者(肿瘤均完全切除)的缓解比例为14/18,未发现肿瘤患者的缓解比例为6/14。患者的术后即刻总缓解率为78.9%(105/133)。133例患者的术后随访时间为(2.5±0.3)年(1~6年)。术后6个月随访时,术后未即刻缓解的28例患者中,8例患者达延迟缓解,4例经再次治疗缓解,16例未缓解。至末次随访,105例术后即刻缓解的患者中24例(22.9%)复发,复发时间为术后(2.7±0.4)年(0.5~6.0年),4例经治疗后再次达到缓解。结论神经内镜经蝶入路手术治疗垂体性库欣病疗效较好,但术后并发症较多且易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疾病 自然腔道内镜手术 垂体激素类 治疗结果 库欣病
原文传递
无效施工合同工程款结算问题的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海 汪霄 高龙 《建筑经济》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0-82,共3页
针对目前结算中存在的问题,根据现有的法律规定,分析无效施工合同恢复原状兼顾过错的结算原则,在此基础上,研究如何合理地结算无效施工合同的工程款,并进一步探讨折价补偿和损害赔偿工作的具体内容。
关键词 无效施工合同 折价补偿 损害赔偿
原文传递
36例脑肿瘤卒中诊治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崔群建 赵洪洋 +1 位作者 王海 朱贤立 《医学信息》 2008年第1期148-149,共2页
脑肿瘤卒中患者在临床上常被误诊为急性脑血管病性卒中而延误诊治,我院从近15年收治的经病理证实的36例,脑肿瘤卒中病例,参考相关文献对其临床特点及诊疗经验进行探讨。
关键词 脑肿瘤卒中 诊治分析 延误诊治 临床特点 脑血管病性 卒中患者 病理证实 诊疗经验
下载PDF
遗传因素在颅内动脉瘤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海 赵洪洋 +1 位作者 熊南翔 姚东晓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9期970-972,共3页
颅内动脉瘤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一种,是造成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首位原因。该病最大的特点是较高的残死率,即使在现代的医疗条件下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的死亡率仍高达40%。但目前颅内动脉瘤的具体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 颅内动脉瘤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一种,是造成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首位原因。该病最大的特点是较高的残死率,即使在现代的医疗条件下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的死亡率仍高达40%。但目前颅内动脉瘤的具体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其发生是环境因素(如吸烟,饮酒,高血压,雌激素和种族等)和内在遗传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就遗传因素在颅内动脉瘤的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遗传因素 Ⅰ型胶原蛋白 弹性蛋白基因
原文传递
城市道路绿色照明EMC项目融资模式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海 汪霄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2013年第4期399-401,共3页
阐述了城市道路绿色照明EMC项目面临的融资难题,介绍了国内一些城市道路绿色照明EMC项目进行融资探索的情况。通过分析,提出了"寻求合作、分担风险、共享收益、筹取资金"的融资思路。在此基础之上,研究出两种融资模式,资金方... 阐述了城市道路绿色照明EMC项目面临的融资难题,介绍了国内一些城市道路绿色照明EMC项目进行融资探索的情况。通过分析,提出了"寻求合作、分担风险、共享收益、筹取资金"的融资思路。在此基础之上,研究出两种融资模式,资金方参与项目提供资金模式和担保(保险)介入,使节能服务公司增信从而获取贷款模式,并分析了其各自的优势及可能面临的一些问题,可供节能服务公司在开展城市道路绿色照明EMC项目时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道路绿色照明 EMC 融资 担保(保险)
下载PDF
氯化钠对葡萄糖水溶液近红外光谱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于旭耀 白志亮 +4 位作者 刘蓉 袁晶 余辉 王海 徐可欣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706-1711,共6页
人体内钠盐的含量影响血糖代谢且与糖尿病具有较高的相关性。因此,在进行血糖的近红外光谱无创检测时,不仅要考虑血液中大颗粒及大分子物质对光谱的吸收和散射影响,也应从分子结构层面上分析小分子物质对葡萄糖分子结构及其特征吸收的... 人体内钠盐的含量影响血糖代谢且与糖尿病具有较高的相关性。因此,在进行血糖的近红外光谱无创检测时,不仅要考虑血液中大颗粒及大分子物质对光谱的吸收和散射影响,也应从分子结构层面上分析小分子物质对葡萄糖分子结构及其特征吸收的影响。基于声光可调谐滤波器(AOTF)的高精度近红外光谱采集系统,测量并研究了在水溶液环境下氯化钠(NaCl)对葡萄糖分子结构及其近红外特征吸收的影响。首先,测量含有不同NaCl含量的葡萄糖水溶液透射光谱,分别采用纯水和同浓度NaCl样本进行背景修正,实验表明,在水溶液环境中NaCl会改变水分子和葡萄糖分子特征吸收峰的位置和强度;对不含NaCl和含有NaCl的糖水样本分别扣除纯水和同浓度NaCl样本后进行二维相关光谱分析,同步谱的切线谱显示NaCl减弱了葡萄糖分子在1 400和1 520~1 700nm处的特征吸收。最后,通过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定量分析NaCl对葡萄糖预测精度的影响,发现模型的预测均方根误差随NaCl含量的增加而增大,并且含NaCl的样本与不含NaCl的样本对葡萄糖浓度预测值之差的平均值与加入的NaCl含量近似为线性关系。结果表明,在水溶液环境下NaCl分子会改变葡萄糖分子键状态并影响其特征吸收,从而降低模型的预测精度。若将NaCl含量作为变量因子,有助于提升血糖的近红外光谱无创检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 葡萄糖 氯化钠 偏最小二乘 二维相关光谱
下载PDF
灯盏花乙素调节cGAS/STING信号通路对创伤性脑损伤大鼠神经炎症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宋宇 宋明明 +1 位作者 魏志玄 王海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2107-2112,共6页
目的 探讨灯盏花乙素(Scu)改善创伤性脑损伤(TBI)大鼠神经炎症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采用改良Feeney法构建TBI大鼠模型。将成模大鼠随机分为TBI组、Scu低剂量组(40 mg/kg)、Scu高剂量组(80 mg/kg)和环鸟苷酸-腺苷酸合成酶(c GAS)抑制剂组(... 目的 探讨灯盏花乙素(Scu)改善创伤性脑损伤(TBI)大鼠神经炎症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采用改良Feeney法构建TBI大鼠模型。将成模大鼠随机分为TBI组、Scu低剂量组(40 mg/kg)、Scu高剂量组(80 mg/kg)和环鸟苷酸-腺苷酸合成酶(c GAS)抑制剂组(cGAS抑制剂RU.521,450μg/kg),每组24只;另取24只大鼠作为假手术组。采用改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NSS)法评估大鼠神经功能;以干/湿比重法测定大鼠脑含水量;以苏木素-伊红、原位末端标记染色法观察大鼠脑组织病理学变化和细胞凋亡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法测定大鼠脑组织中β干扰素(IFN-β)、CXC趋化因子配体10(CXC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以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脑组织中cGAS/干扰素基因刺激蛋白(STING)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TBI组大鼠的m NSS,脑含水量,脑组织细胞凋亡率,IFN-β、CXCL10、TNF-α、IL-6含量和cGAS、STING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脑组织存在水肿、出血、神经元病理学损伤。与TBI组比较,各给药组大鼠的上述指标及病理变化均显著改善(P<0.05),且Scu的作用具有剂量依赖性(P<0.05),而Scu高剂量组和c GAS抑制剂组大鼠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cu可能通过抑制cGAS/STING信号通路激活来减轻TBI大鼠神经炎症,减少其脑组织损伤及细胞凋亡,促进其神经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灯盏花乙素 创伤性脑损伤 神经炎症 环鸟苷酸-腺苷酸合成酶 干扰素基因刺激蛋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