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60篇文章
< 1 2 10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ALIS数字图书馆云服务平台模型 被引量:289
1
作者 王文 陈凌 《大学图书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3-18,32,共7页
结合云计算、SaaS、Web2.0、SOA等技术,基于CALIS"十五"成果和三期建设目标,提出了CALIS云战略和相应的数字图书馆云服务平台(即Nebula平台)模型。该模型适合于构建大型分布式的公共数字图书馆服务网络,能将分布在互联网中各... 结合云计算、SaaS、Web2.0、SOA等技术,基于CALIS"十五"成果和三期建设目标,提出了CALIS云战略和相应的数字图书馆云服务平台(即Nebula平台)模型。该模型适合于构建大型分布式的公共数字图书馆服务网络,能将分布在互联网中各个图书馆的资源和服务整合为一个整体,形成一个可控的自适应的新型服务体系,通过对各种服务进行动态管理和分配,来满足不同层次和规模的数字图书馆需求,支持馆际透明的协作和服务获取,支持多馆资源的共建和共享,具有自适应扩展的能力。文中描述了Nebula云服务平台总体模型和主要服务功能,描述了平台的整合机制(包括开放接口和服务整合方式等),给出数字图书馆公有云、私有云和混合云的构建方式,最后论述该平台需要解决的部分关键问题并介绍其进展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图书馆 云计算 云服务 服务集成 CALIS
下载PDF
鱼腥草抗炎药理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0
2
作者 陈婧 方建国 +3 位作者 吴方建 施春阳 熊苗苗 王文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84-289,共6页
鱼腥草为传统的清热解毒中药,临床应用多年,被卫生部列为药食两用、极具开发潜力的资源。药理研究表明,鱼腥草在炎症性疾病方面表现出较好的疗效。综述国内外关于鱼腥草抗炎的药理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并分析了今后研究的方向和思路,为... 鱼腥草为传统的清热解毒中药,临床应用多年,被卫生部列为药食两用、极具开发潜力的资源。药理研究表明,鱼腥草在炎症性疾病方面表现出较好的疗效。综述国内外关于鱼腥草抗炎的药理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并分析了今后研究的方向和思路,为研究与开发以鱼腥草为原料的抗炎新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腥草 鱼腥草素钠 甲基正壬酮 抗炎机制 清热解毒
原文传递
二氢杨梅素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72
3
作者 侯小龙 王文 +2 位作者 施春阳 童庆 方建国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03-609,共7页
二氢杨梅素为藤茶中主要的黄酮类化合物,近年来其药理作用受到广泛关注。本文就10余年来二氢杨梅素抗肿瘤、抗炎、抗氧化、解酒护肝、抗病原微生物、降血糖、抗疲劳和调血脂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二氢杨梅素的深入研究及其植物资... 二氢杨梅素为藤茶中主要的黄酮类化合物,近年来其药理作用受到广泛关注。本文就10余年来二氢杨梅素抗肿瘤、抗炎、抗氧化、解酒护肝、抗病原微生物、降血糖、抗疲劳和调血脂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二氢杨梅素的深入研究及其植物资源的进一步综合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氢杨梅素 黄酮类 抗肿瘤 抗氧化 抗炎
原文传递
中药防治细胞因子风暴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1
4
作者 尹明星 曹艳 +2 位作者 施春阳 王文 方建国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089-1095,共7页
细胞因子风暴是机体对外界刺激产生的一种过激免疫反应,其发病机制复杂、疾病进展迅速、死亡率高。在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中,患者病情急剧恶化与体内爆发的细胞因子风暴密切相关,《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 细胞因子风暴是机体对外界刺激产生的一种过激免疫反应,其发病机制复杂、疾病进展迅速、死亡率高。在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中,患者病情急剧恶化与体内爆发的细胞因子风暴密切相关,《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亦给出了中医药治疗方案。从细胞因子风暴的源头、过程、危害出发,综述了中药在抗原清除、免疫调节、组织保护等方面的药理作用,探讨了中西医结合临床治疗多种肺炎的优势,阐明了中药对防治细胞因子风暴的贡献,为临床治疗提供有价值的用药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因子风暴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免疫过激 免疫调节 中西医结合治疗
原文传递
蒽醌及黄酮类化合物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结合反应研究 被引量:43
5
作者 张保林 王文 白凤莲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373-378,共6页
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大黄素、黄酮、栎精、柚皮甙、黄芩甙和龙胆苦甙等化合物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的结合反应。发现除龙胆苦甙外,其余化合物对HSA的荧光有很强的猝灭作用。从荧光猝灭结果求得了它们与HSA的结合常数,表明这... 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大黄素、黄酮、栎精、柚皮甙、黄芩甙和龙胆苦甙等化合物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的结合反应。发现除龙胆苦甙外,其余化合物对HSA的荧光有很强的猝灭作用。从荧光猝灭结果求得了它们与HSA的结合常数,表明这些化合物与HSA的结合能力随其所含极性基团的增多而减弱。根据Fo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机理,求出了第一结合部位与HSA分子中214-色氨酸残基的距离,由此提出了形成复合物的结构模型。并对油酸钠与大黄素、黄酮的竞争结合反应和黄芩甙与大黄素、栎精之间的竞争结合反应进行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蒽醌 黄酮 血清白蛋白 荧光光谱
下载PDF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手术并发症原因的临床观察及防治原则 被引量:65
6
作者 王文 贾丽丽 +3 位作者 杨冠 宋雪玲 邹俊 马晓昀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25-327,共3页
目的 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防治原则。方法 对 2 185例 (2 2 5 0只眼 )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手术患者中发生并发症者 180例 (187只眼 )进行并发症种类及原因分析。结果 术中晶状体后囊膜破裂 70只眼 (3 1% ... 目的 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防治原则。方法 对 2 185例 (2 2 5 0只眼 )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手术患者中发生并发症者 180例 (187只眼 )进行并发症种类及原因分析。结果 术中晶状体后囊膜破裂 70只眼 (3 1% ) ,虹膜损伤 16只眼 (0 7% ) ,虹膜脱出 6只眼 (0 3% ) ,角膜后弹力层撕脱 4只眼 (0 2 % ) ,晶状体核坠入玻璃体腔 3只眼 (0 1% ) ;术后角膜内皮水肿 89只眼 (4 0 % ) ,一过性高眼压 2 8只眼 (1 2 % ) ,黄斑囊样水肿 2 4只眼 (1 1% ) ,视网膜脱离 8只眼 (0 4% ) ,人工晶状体移位 8只眼 (0 4% ) ,瞳孔无张力 7只眼 (0 3% ) ,角膜失代偿 2只眼 (0 1% )。结论 术中晶状体后囊膜破裂及术后角膜水肿是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手术的主要并发症 ;随着手术技术的日趋成熟和普及 ,各类手术并发症将明显减少 ;出现并发症后应积极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 手术中并发症 手术后并发症 人工晶体植入术 白内障
原文传递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中医药防治的思考 被引量:62
7
作者 陈婧 王文 +1 位作者 施春阳 方建国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106-1112,共7页
对2019年底于中国武汉发现并蔓延到全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disease2019,COVID-19)的疾病范畴、病邪性质和疾病发展进行阐述,鉴于中医药在历年来"瘟疫"中的应用,分析了中医药在此次COVID-19疾病中的治疗优势,即&qu... 对2019年底于中国武汉发现并蔓延到全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disease2019,COVID-19)的疾病范畴、病邪性质和疾病发展进行阐述,鉴于中医药在历年来"瘟疫"中的应用,分析了中医药在此次COVID-19疾病中的治疗优势,即"扶正祛邪,以不变应变"和"辨证施治,以变应变",减少因激素等药物带来的后遗症,降低患者病死率等。并提出应用清热解毒类中药发挥其对COVID-19未感染者的预防优势;早期介入,通过抑制"细胞因子风暴"控制疾病向重症发展;根据"卫气营血辨证"理论指导临床辨证分型,发挥中医药防治COVID-19的个体化优势;关注COVID-19中药防治中的合理用药问题;收集临床真实世界数据,中医药为主,中西医结合,获得中西医结合防治COVID-19数据库等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肺炎 中医药 细胞因子风暴
原文传递
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超声乳化及负、低度数人工晶体植入术 被引量:59
8
作者 王文 杨冠 +1 位作者 宁文捷 方健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294-297,共4页
目的探讨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超声乳化及负、低度数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总计102例(120只眼)眼轴长≥28mm的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其中Ⅱ级核5只眼,Ⅲ级核84只眼,Ⅳ级核16只眼,Ⅴ级核15只眼。采用巩... 目的探讨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超声乳化及负、低度数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总计102例(120只眼)眼轴长≥28mm的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其中Ⅱ级核5只眼,Ⅲ级核84只眼,Ⅳ级核16只眼,Ⅴ级核15只眼。采用巩膜隧道式切口及原位超声乳化碎核,超声能量设定Ⅱ或Ⅲ级核为50%~60%,超声时间40~130秒,平均71.3秒。Ⅳ或Ⅴ级核采用超声乳化中央切核和手法出核,超声能量设定为65%~70%,超声时间48~82秒,平均68.7秒。结果术后1个月裸眼视力≥0.5者52只眼(43.4%),矫正视力≥0.5者75只眼(62.6%)。术后随访11~22个月,平均14.5个月。手术主要并发症为角膜水肿(6.7%)和后囊膜破裂(4.2%)。未见视网膜脱离及黄斑囊样水肿。结论超声乳化联合负、低度数人工晶体植入适合于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具有恢复良好视功能、矫正屈光不正、预防视网膜脱离、减少后发障及手术并发症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白内障摘除术 白内障 人工晶体植入术
原文传递
基于模糊推理的跟驰安全距离控制算法及实现 被引量:46
9
作者 王文 王武宏 +1 位作者 钟永刚 易生平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EI CSCD 2003年第1期72-75,共4页
车辆跟驰是普遍存在的交通现象之一。由于驾驶员在控制车辆过程中具有模糊的、不确定性的行为特征 ,难以对驾驶员的行为进行精确的数学描述 ,此外 ,为保证车辆行驶的安全 ,有必要对车辆跟驰时如何保持安全距离进行研究。基于此 ,提出基... 车辆跟驰是普遍存在的交通现象之一。由于驾驶员在控制车辆过程中具有模糊的、不确定性的行为特征 ,难以对驾驶员的行为进行精确的数学描述 ,此外 ,为保证车辆行驶的安全 ,有必要对车辆跟驰时如何保持安全距离进行研究。基于此 ,提出基于模糊推理的车辆跟驰间距控制算法 ,并对其进行了仿真运算。仿真结果表明 ,用模糊推理模拟驾驶员的行为是可行的 ,并且通过模糊推理控制后车的速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驾驶行为 安全距离 车辆跟驰 模糊推理 控制算法 交通控制
下载PDF
板蓝根体外抗单纯疱疹病毒Ⅰ型作用 被引量:50
10
作者 方建国 汤杰 +3 位作者 杨占秋 胡娅 刘云海 王文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42-244,共3页
目的探讨板蓝根5个化学部位体外抗单纯疱疹病毒型(HSV-Ⅰ)的活性及作用机制。方法利用Hep-2细胞体外培养系统,通过观察细胞病变效应(CPE)、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细胞活性,测定板蓝根不同化学部位抑制HSV-Ⅰ对Hep-2细胞感染的作用;以治... 目的探讨板蓝根5个化学部位体外抗单纯疱疹病毒型(HSV-Ⅰ)的活性及作用机制。方法利用Hep-2细胞体外培养系统,通过观察细胞病变效应(CPE)、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细胞活性,测定板蓝根不同化学部位抑制HSV-Ⅰ对Hep-2细胞感染的作用;以治疗指数(TI)为评价指标,比较各部位抗病毒活性强弱。结果板蓝根各部位均有抑制HSV-Ⅰ生物合成作用,其中部位活性最强,TI为8.2;部位对HSV-Ⅰ有直接灭活作用;各部位均不能阻止HSV-Ⅰ侵入细胞。结论板蓝根在体外主要通过抑制生物合成而发挥抗HSV-Ⅰ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蓝根 单纯疱疹病毒Ⅰ型(HSV—1) 抗病毒作用
下载PDF
小瞳孔白内障超声乳化术 被引量:51
11
作者 王文 杨冠 +1 位作者 宁文捷 方健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91-93,共3页
目的探讨小瞳孔状态下超声乳化的手术技巧和注意事项。方法应用非切开瞳孔牵拉扩张法及原位超声乳化碎核等技术对77例(83只眼)小瞳孔白内障行超声乳化。结果83只眼中66只眼应用单纯非切开瞳孔牵拉扩张法,术后全部瞳孔恢复原... 目的探讨小瞳孔状态下超声乳化的手术技巧和注意事项。方法应用非切开瞳孔牵拉扩张法及原位超声乳化碎核等技术对77例(83只眼)小瞳孔白内障行超声乳化。结果83只眼中66只眼应用单纯非切开瞳孔牵拉扩张法,术后全部瞳孔恢复原状;17只眼分离粘连机化膜剪除后再牵拉扩张,术后15只眼基本恢复圆瞳孔,2只眼瞳孔不规则。术后1个月裸眼视力≥0.5者46只眼(55.4%),矫正视力≥0.5者71只眼(85.5%)。结论非切开瞳孔牵拉扩张法可使小瞳孔白内障术后恢复生理性圆瞳孔,无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摘除 瞳孔 白内障 超声乳化术
原文传递
稀释法求微乳液体系的结构参数 被引量:31
12
作者 沈兴海 王文 高宏成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147-154,共8页
本文用简便、准确的稀稀法求得了SDS(十二烷基硫酸钠)-醇-正庚烷-水组成的W/O型微乳液的结构参数:水内核半径R_w、颗粒有效半径R_e、界面层厚度1、平均聚集数、颗粒总数N_d以及分散相所占总界面积A_d。还求出... 本文用简便、准确的稀稀法求得了SDS(十二烷基硫酸钠)-醇-正庚烷-水组成的W/O型微乳液的结构参数:水内核半径R_w、颗粒有效半径R_e、界面层厚度1、平均聚集数、颗粒总数N_d以及分散相所占总界面积A_d。还求出不同水量和不同醇(正戊醇~正辛醇)时,醇从连续相(c)转移到界面层(i)的自由能变化发现、颗粒半径R_w与醇的碳原子数n具有线性关系。同时发现R_w与含水量V_(H20)近似呈线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乳液 稀释法 结构参数 SDS
下载PDF
满江红鱼腥藻吸附低浓度铀的研究 被引量:24
13
作者 张小枝 罗上庚 +4 位作者 杨群 张怀礼 李金英 施定基 王文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14-118,共5页
用蓝细菌满江红鱼腥藻为吸附材料,研究了时间、pH、阳离子、阴离子等对水相中低浓度U(Ⅵ)的吸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满江红鱼腥藻对浓度低于5.5mg/L铀吸附迅速,平衡时间不超过2min;富集铀酰离子的最佳pH范围在5... 用蓝细菌满江红鱼腥藻为吸附材料,研究了时间、pH、阳离子、阴离子等对水相中低浓度U(Ⅵ)的吸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满江红鱼腥藻对浓度低于5.5mg/L铀吸附迅速,平衡时间不超过2min;富集铀酰离子的最佳pH范围在5.0—8.5,铀酰离子可能以[UO2OH]+形式与藻细胞结合;Li+、Na+、K+、NH4+不与UO2+2竞争;Cu2+、Cd2+、Mn2+、Zn2+使满江红鱼腥藻的吸附容量下降;Cl-、SO2-4、NO-3不影响藻细胞对铀的吸附;经过简单串级,3.5‰—4.5‰鲜藻可将模拟废水中的铀从5.5mg/L降低至0.05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满江红鱼腥藻 生物吸附 吸附 铀矿废水
下载PDF
小切口小梁切除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 被引量:45
14
作者 宋雪玲 王文 杨冠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431-434,共4页
目的 探讨 3 5mm小切口小梁切除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三联手术 )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效果。方法 应用小切口三联手术对 2 0例 (2 6只眼 )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术后随访 3~ 41个月 ,... 目的 探讨 3 5mm小切口小梁切除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三联手术 )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效果。方法 应用小切口三联手术对 2 0例 (2 6只眼 )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术后随访 3~ 41个月 ,平均 16 1个月。结果 术前平均眼压(2 3 0 1± 2 6 3)mmHg(1mmHg =0 133kPa) ,术后随访最终平均眼压降至 (13 93± 1 85 )mmHg(P <0 0 0 1)。术后随访最终矫正视力范围 0 0 5~ 1 0 ,其中≥ 0 6者 17只眼 (6 5 % ) ,术后平均散光度0 81D ,其中 4只眼无散光度。术后早期 2只眼使用降眼压药物 ,随访后期无使用者。术后早期并发症角膜水肿 5只眼 (19% ) ,浅前房 3只眼 (12 % ) ;晚期并发症后发性白内障 6只眼 (2 3% )。结论 小切口三联手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 ,具有恢复有用视力、稳定眼压、减少术后用药、并发症少等理想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梁切除术 超声乳化术 青光眼 白内障
原文传递
手性分子中的宇称破缺:D-和L-丙氨酸的变温中子结构研究(英文) 被引量:43
15
作者 王文 刘轶男 龚䶮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1345-1351,共7页
利用单晶的中子衍射研究295K和60K时丙氨酸对映体的结构特征以及由D到L构型转变的可能性.中子衍射数据揭示了变温过程中产生的晶格扭曲和NH3+的扭转.通过分析宇称破缺能差EPV随二面角及扭角的变化,肯定了D-丙氨酸能量高于L-丙氨酸的结论... 利用单晶的中子衍射研究295K和60K时丙氨酸对映体的结构特征以及由D到L构型转变的可能性.中子衍射数据揭示了变温过程中产生的晶格扭曲和NH3+的扭转.通过分析宇称破缺能差EPV随二面角及扭角的变化,肯定了D-丙氨酸能量高于L-丙氨酸的结论.降温过程中D-和L-丙氨酸的弱氢键的行为的差异表明,可能是由于电弱相互作用宇称不守恒所引起.丙氨酸中子结构再次证实Cα-H…O氢键的存在.然而,比较295K和60K(高于和低于丙氨酸相变温度250K)的中子衍射结构数据,表明并没有发生D型到L型的构型转化,这意味着Salam相变不是传统意义的结构相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宇称破缺 分子手性 中子衍射 D-和L-丙氨酸
下载PDF
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成药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 被引量:45
16
作者 熊微 冉京燕 +6 位作者 谢雪佳 夏亿红 兰标 汪梦蝶 施春阳 方建国 王文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65-476,共12页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作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已引起全世界的广泛关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强调中医治疗的积极作用,推荐使用藿香正气胶囊(丸、水、口服液)、金花清感颗粒、连花清瘟胶囊(颗粒)、疏风解毒胶...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作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已引起全世界的广泛关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强调中医治疗的积极作用,推荐使用藿香正气胶囊(丸、水、口服液)、金花清感颗粒、连花清瘟胶囊(颗粒)、疏风解毒胶囊(颗粒)、喜炎平注射液、血必净注射液、热毒宁注射液、痰热清注射液、醒脑静注射液、苏合香丸、安宫牛黄丸、参附注射液、生脉注射液和参麦注射液等中成药用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治疗。该文检索2003—2020年中文文献,对上述14个中成药用于病毒性感染、肺炎等相关疾病对症治疗或支持治疗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等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医生合理使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COVID-19 中成药 药理作用 临床应用 不良反应 合理用药
下载PDF
旱地麦田蓄水保墒耕作措施的研究 被引量:29
17
作者 高绪科 王小彬 +2 位作者 汪德水 曾令文 王文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1-9,共9页
在半湿润偏旱雨养农业区的3年试验表明,旱地小麦产量高低与土壤底墒的多少有关,在有限降水的条件下,提高土壤底墒是旱地小麦增产的重要环节。深耕休闲能破除犁底层、加厚耕层,并改善其物理性状,提高雨季水分下渗速率,使麦播期2m土体有... 在半湿润偏旱雨养农业区的3年试验表明,旱地小麦产量高低与土壤底墒的多少有关,在有限降水的条件下,提高土壤底墒是旱地小麦增产的重要环节。深耕休闲能破除犁底层、加厚耕层,并改善其物理性状,提高雨季水分下渗速率,使麦播期2m土体有效水含量较普耕增加13.8~48.9mm;如果在不同耕法基础上再进行秸秆覆盖,播前有效水含量(仅0~60cm)较不盖者平均增加19.1mm。据估算,播种时每增加10mm有效水,可提高小麦产量8.2~11.8kg/亩。研究表明,深耕休闲及秸秆覆盖是旱地麦田蓄水保墒和挖掘降水潜力的重要节水措施。休闲地深耕可隔年进行一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蓄水保墒 耕作 秸秆覆盖 栽培
下载PDF
中药和天然药物中黄酮抗病毒活性及其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38
18
作者 赵薪苑 陈婧 +1 位作者 方建国 王文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10-415,共6页
黄酮是一类广泛存在于各种中药和天然药物中的成分,具有良好的抗病毒活性。该文就近年来中药和天然药物中的黄酮发挥抗病毒活性的研究进行综述,为黄酮抗病毒药物及其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中药 天然药物 黄酮 抗病毒
下载PDF
四川凉山杜鹃挥发油成分的同时蒸馏萃取与GC/MS分析 被引量:29
19
作者 李红霞 董晓楠 +1 位作者 丁明玉 王文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78-81,共4页
目的 :测定中药材杜鹃叶中挥发油成分。方法 :凉山杜鹃叶中的挥发油成分经改进的同时蒸馏萃取仪提取 (水蒸气蒸馏 ,乙酸乙酯萃取 ) ,然后经毛细管气相色谱法进行测定 ,用面积归一化法进行了定量。色谱条件 :HP5中性石英毛细管柱 ( 0 2 ... 目的 :测定中药材杜鹃叶中挥发油成分。方法 :凉山杜鹃叶中的挥发油成分经改进的同时蒸馏萃取仪提取 (水蒸气蒸馏 ,乙酸乙酯萃取 ) ,然后经毛细管气相色谱法进行测定 ,用面积归一化法进行了定量。色谱条件 :HP5中性石英毛细管柱 ( 0 2 5mm× 3 0m× 0 2 5 μm) ,柱温 15 0℃ ,分流进样 ,分流比 75∶1,进样温度 2 5 0℃ ,MS检测器。载气为高纯氦气。结果 :挥发油中共分离出 72个化合物 ,初步鉴定了其中的 2 7个化合物。其成分主要包括烯烃类 ( 3 2 5 3 % )、烷烃类 ( 10 13 % )、醇类 ( 6 2 6% )、酯类 ( 15 2 9% )等。含量较高的是α -蒎烯、十四烷、邻苯二甲异丁酯、 8-异丙基环 [5 1 0 ]辛烷、邻苯二甲酸二丁酯、 4 -甲基 - 1-异丙基 环[3 1 0 ]己烷、α -松油醇、己酸甲酯等。结论 :本法是一个快速、简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时蒸馏萃取 杜鹃 挥发油 GC/MS
下载PDF
改良和传统强制性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疗效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6
20
作者 刘永平 王文 +4 位作者 程子辉 高江华 滕晓东 瓮长水 毕胜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1年第6期404-406,共3页
目的观察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和强制性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手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58例符合入选标准的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改良组(27例)和强制组(31例)。强制组和改良组采用限制健侧肢体动作,在治疗期间要求患者... 目的观察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和强制性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手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58例符合入选标准的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改良组(27例)和强制组(31例)。强制组和改良组采用限制健侧肢体动作,在治疗期间要求患者穿戴吊带和夹板,每天清醒时固定时间不少于90%,强制组每日6 h,每周训练5d,连续2周;改良组在治疗环境中进行,每日2 h,每周3次,其它时间在日常生活活动中进行训练,连续10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简易上肢机能检查量表(STEF)和Barthel指数(BI)评价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前,STEF和Barthel指数中的10项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后,组内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STE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和强制性运动疗法可以有效提高偏瘫患者上肢的灵活性和运动速度。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在改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方面明显优于强制性运动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 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 强制性运动疗法 手功能 日常生活能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