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29篇文章
< 1 2 5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有机肥对土壤肥力和土壤环境质量的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332
1
作者 宁川川 建武 蔡昆争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75-181,共7页
施肥是农业生产中补充养分的重要措施,但过量施用化肥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导致肥料利用率低,引起土壤肥力下降,破坏农田生态环境。目前,化肥减量和增施有机肥逐渐成为被人们普遍接受和提倡的施肥方式,但仍然存在对有机肥的认识不全面,利... 施肥是农业生产中补充养分的重要措施,但过量施用化肥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导致肥料利用率低,引起土壤肥力下降,破坏农田生态环境。目前,化肥减量和增施有机肥逐渐成为被人们普遍接受和提倡的施肥方式,但仍然存在对有机肥的认识不全面,利用不合理的现象。文章综述了国内外有机肥施用对农田土壤肥力和土壤环境质量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理,并对有机肥的合理利用提出了对策。研究表明,有机肥含有丰富的有机质,有机质对土壤肥力水平、土壤重金属有效性和温室气体排放均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有机肥能显著改善土壤物理性状,缓解土壤酸化,增加土壤有效养分,维持土壤养分平衡,提高土壤生物和生物化学特性,优化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结构组成;然而有机肥(主要来源于畜禽粪便)的长期过量施用会增加土壤重金属含量,加大作物吸收积累重金属的风险,另外,有机肥还可能促进土壤温室气体(CO2,CH4等)的排放,加重温室效应。因此,在农业生产中应加强有机肥的管理,选择安全优质的有机肥(重金属和持久性污染物含量低),建立有机肥施用的配套技术,改革施肥方式,适时适地施肥,有机与无机相结合,尽量降低有机肥施用所带来的环境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质 土壤肥力 土壤养分 土壤微生物 重金属 温室气体
下载PDF
化肥减量配施有机肥对蔬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22
2
作者 冰清 尹能文 +5 位作者 郑棉海 黄运强 罗瑛琳 陈舜明 蔡昆争 建武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2年第1期242-247,共6页
选择黄瓜(Cucumis sativus)、苦瓜(Momordica charantia)和甘蓝(Brassica oleracea var.capitata)3种蔬菜进行化肥减量配施有机肥试验,研究不同施肥措施(包括传统施肥、化肥减量20%、化肥减量40%配施20%有机肥及化肥减量60%配施40%有机... 选择黄瓜(Cucumis sativus)、苦瓜(Momordica charantia)和甘蓝(Brassica oleracea var.capitata)3种蔬菜进行化肥减量配施有机肥试验,研究不同施肥措施(包括传统施肥、化肥减量20%、化肥减量40%配施20%有机肥及化肥减量60%配施40%有机肥)对连续种植的蔬菜的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完全施用化肥相比,化肥减量20%对蔬菜的产量及可溶性糖含量、蛋白质含量和还原性维生素C含量均无明显影响,但降低了蔬菜的硝酸盐含量。化肥减量及配施不同比例的有机肥对黄瓜、苦瓜和甘蓝的产量没有显著影响,但显著提高黄瓜、苦瓜和甘蓝这3种蔬菜的可溶性糖、维生素C和蛋白质含量,降低蔬菜中的硝酸盐含量。化肥减量对连续种植的蔬菜产量没有明显影响,但显著提高了蔬菜的品质,以化肥减量60%并配施40%有机肥的处理的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蔬菜 有机肥 化肥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研究综述 被引量:106
3
作者 建武 《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8年第1期20-22,40,共4页
文章对29篇有关本科生导师制研究的学术论文进行了综述,主要内容为:本科生导师制的起源、内涵,导师制与学分制、班主任、辅导员制度的相关研究,目前我国高校实行本科生导师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今后研究的展望。
关键词 导师制 本科生 学分制 班主任 辅导员
下载PDF
转基因作物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68
4
作者 建武 冯远娇 骆世明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4期491-494,共4页
综述了转基因作物对土壤生态系统影响的研究进展,包括转基因作物中的外源基因在土壤中的活性,转基因作物对土壤微生物区系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以及转基因作物对土壤动物区系的影响.转基因作物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与导入的外源基因特性... 综述了转基因作物对土壤生态系统影响的研究进展,包括转基因作物中的外源基因在土壤中的活性,转基因作物对土壤微生物区系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以及转基因作物对土壤动物区系的影响.转基因作物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与导入的外源基因特性和土壤类型相关,转基因产物进入土壤后引起的土壤生物变化的程度依赖于许多因素,最重要的决定因素是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和稳定性.评价不同转基因作物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急需发展和完善以分子生物学为主的风险评价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作物 生态风险 评价 土壤生态系统 土壤微生物 土壤动物
下载PDF
Bt玉米秸秆分解对土壤酶活性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被引量:68
5
作者 建武 冯远娇 骆世明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524-528,共5页
通过室内实验 ,研究了Bt玉米 34B2 4和同源常规品种 34B2 3、Bt玉米农大 6 1和常规品种农大31 38秸秆分解对土壤酶活性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结果表明 ,与 34B2 3处理相比 ,34B2 4处理的土壤蛋白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在观测期没有显著差异 ;... 通过室内实验 ,研究了Bt玉米 34B2 4和同源常规品种 34B2 3、Bt玉米农大 6 1和常规品种农大31 38秸秆分解对土壤酶活性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结果表明 ,与 34B2 3处理相比 ,34B2 4处理的土壤蛋白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在观测期没有显著差异 ;75d时土壤脱氢酶活性显著提高 ,1 5、4 5、6 0和 75d土壤蔗糖酶活性显著提高 ;30d时土壤脲酶活性显著提高 ,4 5d和 75d时则土壤脲酶活性显著降低 .2个Bt玉米处理和 2个常规玉米处理的土壤酶活性也在某些时间有显著差异 .秸秆分解 90d后 ,34B2 4处理比 34B2 3处理 .显著降低了土壤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 .以上差异与不同秸秆的化学构成有关 ,Bt基因的转化过程可能会影响受体作物秸秆的化学成分 .应建立不同土壤类型土壤酶活性的标准分级体系 ,以便科学评价Bt玉米秸秆分解对土壤质量的影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T玉米 秸秆分解 土壤酶 土壤肥力
下载PDF
中国土地盐碱化及其防治对策研究 被引量:55
6
作者 宇振荣 建武 《农村生态环境》 CSCD 1997年第3期1-5,共5页
中国盐碱地面积为3630万hm2,土地盐碱化是农业生态环境退化的重大问题之一。土地盐碱化治理和预防对中国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农业生态系统退化防治、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和未来食物安全性具有非常重要的实践意义。本文简要评... 中国盐碱地面积为3630万hm2,土地盐碱化是农业生态环境退化的重大问题之一。土地盐碱化治理和预防对中国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农业生态系统退化防治、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和未来食物安全性具有非常重要的实践意义。本文简要评述了我国土地盐碱化的历史及发展趋势以及土地盐碱化可能造成的土地面积、生产力和经济损失;在对土地盐碱化发生和发展的技术和社会经济原因,以及现有技术、管理、政策和法律法规进行系统评述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土地盐碱化防治的区域战略、技术政策、管理政策、法律法规及经济激励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土地 盐碱化 防治 政策
下载PDF
基于因子分析法研究太原市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主要来源 被引量:71
7
作者 雄军 赖健清 +3 位作者 鲁艳红 李德胜 周继华 建武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671-676,共6页
太原市土壤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尚缺乏系统的研究和探讨。基于因子分析法分析研究太原市土壤重金属污染类型及污染来源,在面积性土壤测量基础上,采用城市土壤单点样采集方法,通过测试获得了城市表层土壤中重金属元素(As、Cd、Hg、Pb... 太原市土壤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尚缺乏系统的研究和探讨。基于因子分析法分析研究太原市土壤重金属污染类型及污染来源,在面积性土壤测量基础上,采用城市土壤单点样采集方法,通过测试获得了城市表层土壤中重金属元素(As、Cd、Hg、Pb、Cr、Ni、Zn、Cu)的含量数据;应用统计数手段及处理软件,采用因子分析法对太原市土壤化探数据进行详细分析研究;结合太原市工企分布情况,对比因子分析中的六个主因子,进行整理分析;研究结果充分反映出太原市作为一个典型的重化工基地和燃煤城市的污染特点,表明太原市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主要来源有四个方面,即:工矿企业污染源,燃煤污染源,交通污染源,商业活动和居民生活污染源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子分析 太原 重金属 污染 化探
下载PDF
套袋对荔枝果实质量和农药残留的影响 被引量:52
8
作者 建武 陈厚彬 +1 位作者 周强 张新明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5期710-712,共3页
用不同颜色和不同开口方式果袋对妃子笑荔枝进行套袋处理 ,对比研究了套袋对果实质量和农药残留的影响 .结果表明 ,套袋对增进果实着色有明显效果 ,套袋果实Ⅰ、Ⅱ级果率在 5 7.81%~ 81.5 7%之间 ,而对照仅为 38.6 3% .套袋后果实的单... 用不同颜色和不同开口方式果袋对妃子笑荔枝进行套袋处理 ,对比研究了套袋对果实质量和农药残留的影响 .结果表明 ,套袋对增进果实着色有明显效果 ,套袋果实Ⅰ、Ⅱ级果率在 5 7.81%~ 81.5 7%之间 ,而对照仅为 38.6 3% .套袋后果实的单果重量显著升高 ,尤其是白色袋的增重效果更为明显 .虽然同种颜色的封口袋增重效果优于开口袋 ;但袋色对果实增重的影响作用远远大于套袋方式 .开口袋不利于防虫 ,封口袋对防治荔枝虫害有一定效果 ,但防病效果不明显 .套袋对果实营养成分的影响不显著 ,对果实品质无不利影响 ,但不利于农药的消解 ,可导致果实中甲氰菊酯和敌百虫残留量的增加 ,套袋果园配套农药品种的选择有待进一步筛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套袋 荔枝 果实质量 农药残留
下载PDF
直流电位补偿法抑制变压器直流偏磁的研究 被引量:51
9
作者 杜忠东 董晓辉 +1 位作者 建武 何智强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69-72,共4页
根据直流系统单极大地回线方式运行时变压器的直流偏磁原理,分析比较了现有几种抑制变压器直流偏磁的措施,运用直流电位补偿法原理进行了正、负电位补偿的模拟试验。试验表明直流电位补偿法能在一定程度上抵消系统单极运行流过变压器中... 根据直流系统单极大地回线方式运行时变压器的直流偏磁原理,分析比较了现有几种抑制变压器直流偏磁的措施,运用直流电位补偿法原理进行了正、负电位补偿的模拟试验。试验表明直流电位补偿法能在一定程度上抵消系统单极运行流过变压器中性点的直流电流,抑制直流偏磁。且同等条件下正电位补偿电流的利用率大于负电位,但负电位补偿能对地网起到阴极保护作用。此外,还分析了补偿装置的布置及其对周边设施的影响,分析表明直流电位补偿法在现场实施中具有可操作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直流 变压器 直流偏磁 电位补偿 补偿电流 阴极保护
下载PDF
土壤空间变异研究进展 被引量:40
10
作者 区美美 建武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0-33,共4页
本文主要综述了土壤空间变异研究的进展,包括土壤水分特征及状态参数、物理性质、化学性质、重金属及其它元素的空间变异研究。讨论了尺度效应及套合结构模型在空间变异研究中的应用和研究进展,指出应根据不同研究目的采用不同的研究方... 本文主要综述了土壤空间变异研究的进展,包括土壤水分特征及状态参数、物理性质、化学性质、重金属及其它元素的空间变异研究。讨论了尺度效应及套合结构模型在空间变异研究中的应用和研究进展,指出应根据不同研究目的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并确定恰当的研究尺度,分析统计结果应结合区域生态系统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性质 空间变异 套合结构模型 尺度效应
下载PDF
施硅量对粳稻品种武育粳3号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52
11
作者 张国良 戴其根 +5 位作者 建武 张洪程 霍中洋 凌励 张军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99-303,共5页
以迟熟中粳稻武育粳3号为材料,研究了不同硅肥水平对粳稻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大田基施硅肥0-450 kg/hm2范围内,随着施硅量的增加,穗数、每穗粒数、千粒重、产量先增后降,精米率、回复值有增加的趋势,整精米率显著增加,RVA... 以迟熟中粳稻武育粳3号为材料,研究了不同硅肥水平对粳稻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大田基施硅肥0-450 kg/hm2范围内,随着施硅量的增加,穗数、每穗粒数、千粒重、产量先增后降,精米率、回复值有增加的趋势,整精米率显著增加,RVA谱曲线降低,直链淀粉含量、峰值黏度、热浆黏度、冷胶黏度、到达峰值黏度时间呈下降的趋势,消减值则先下降然后上升。施硅对出糙率、透明度无明显影响。适量施硅可以降低垩白米率、垩白大小和垩白度,改善稻米的外观品质。施硅能提高稻米胶稠度、崩解值,有提高稻米蛋白质含量的趋势。综合产量和品质性状,以施硅肥225 kg/hm2的处理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稻 稻谷产量 品质性状 淀粉黏滞性(RVA谱)
下载PDF
试论农田边界的景观生态功能 被引量:38
12
作者 宇振荣 胡敦孝 建武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53-58,共6页
试论农田边界的景观生态功能宇振荣胡敦孝王建武(中国农业大学生态环境系,北京100094)LandscapeEcologicalFunctionsofFieldBoundary.YuZhenrong,HuDunxiao... 试论农田边界的景观生态功能宇振荣胡敦孝王建武(中国农业大学生态环境系,北京100094)LandscapeEcologicalFunctionsofFieldBoundary.YuZhenrong,HuDunxiao,WangJianwu(Ch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边界 景观生态 功能
下载PDF
Bt玉米抗虫蛋白表达的时空动态及其土壤降解研究 被引量:45
13
作者 建武 冯远娇 骆世明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1279-1286,共8页
采用ELISA定量法对比研究了美国和中国 4种Bt玉米品种 (34B2 4、NK5 8 D1、R× 6 0 1RR/YG和农大 6 1)不同器官Bt蛋白表达的季节动态 ;应用室内 2 5℃恒温模拟分解试验对比了 4个Bt玉米品种秸秆分解释放的Bt蛋白的土壤降解规律。结... 采用ELISA定量法对比研究了美国和中国 4种Bt玉米品种 (34B2 4、NK5 8 D1、R× 6 0 1RR/YG和农大 6 1)不同器官Bt蛋白表达的季节动态 ;应用室内 2 5℃恒温模拟分解试验对比了 4个Bt玉米品种秸秆分解释放的Bt蛋白的土壤降解规律。结果表明 ,4种Bt玉米不同器官不同生育期Bt蛋白含量表现出较大的差异 ,总体趋势为随生育期的延长Bt蛋白的表达量降低 ,农大 6 1后期表达量衰退不明显。室内模拟分解试验显示 ,4种Bt玉米秸秆中的Bt蛋白在水中的降解过程呈现初期大量释放 ,前期大量快速降解和后期极低量稳定 3个阶段 ,农大 6 1、34B2 4、NK5 8 D1分解 7d时含量达到最大 ,但R× 6 0 1RR/YG分解 14d达最大。 4种Bt玉米秸秆中的Bt蛋白在室内 2 5℃恒温条件下均能在土壤中快速降解 ,降解过程均呈现前期负指数大量快速降解和中后期极少量稳定两个阶段 ,其DT50 依次为NK5 8 D1(2 .0 9d) <R× 6 0 1RR/YG(2 .6 1d) <农大 6 1(2 .73d) <34B2 4 (3.4 3d) ,DT90 为农大 6 1(10 .5 3d)<R× 6 0 1RR/YG(11.0 9d) <34B2 4 (13.5 2d) <NK5 8 D1(14 .6 7d)。农大 6 1秸秆中ICP在灭菌与未灭菌土壤中降解的对比发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T玉米 抗虫蛋白表达 时空动态 土壤降解 土壤生态系统
下载PDF
转基因植物对农业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32
14
作者 聂呈荣 建武 骆世明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8期1369-1373,共5页
论述了近年来转基因植物对农业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影响的研究进展 .主要在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3个层次上予以评述 ,包括转基因植物对作物遗传多样性的影响 ;转基因植物的外源基因向杂草和近缘野生种转移 ;转基因抗... 论述了近年来转基因植物对农业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影响的研究进展 .主要在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3个层次上予以评述 ,包括转基因植物对作物遗传多样性的影响 ;转基因植物的外源基因向杂草和近缘野生种转移 ;转基因抗虫植物对目标害虫的影响 ,抗除草剂转基因植物对作物和杂草的影响 ,抗病毒转基因植物对病毒的影响 ;转基因植物对非目标生物的影响 ,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植物 生物多样性 农业生态系统
下载PDF
豆科-禾本科间作系统中作物和土壤氮素相关研究进展 被引量:42
15
作者 杨文亭 晓维 建武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2480-2484,共5页
豆科-禾本科间作作为一种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在保证粮食产量和维持氮素平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因而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总结分析了豆科-禾本科间作对豆科生物固氮、作物氮素吸收和土壤氮素的影响;指出,合理的豆科-禾本科... 豆科-禾本科间作作为一种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在保证粮食产量和维持氮素平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因而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总结分析了豆科-禾本科间作对豆科生物固氮、作物氮素吸收和土壤氮素的影响;指出,合理的豆科-禾本科作物间作能够促进豆科作物的生物固氮,提高禾本科作物的氮素利用效率,减少农田氮素的损失,有利于保护农田生态环境和维持农业可持续发展;提出了豆科-禾本科间作系统应加强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以及与作物和土壤相互作用的研究,以期为进一步利用和改进豆科-禾本科间作系统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作 生物固氮 土壤氮素 氮素利用效率
原文传递
聚乙二醇表面改性SiC粉体的物性表征 被引量:34
16
作者 郭兴忠 杨辉 +1 位作者 建武 曹明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7-10,共4页
采用聚乙二醇(PEG200)作为分散剂对工业用SiC粉体进行表面改性处理,通过TG、IR、电镜等测试技术研究了改性前后SiC粉体的流动特性、吸附、热重以及形貌等物性,分析了PEG加入量及液体介质对各种物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PEG添加量为5%(... 采用聚乙二醇(PEG200)作为分散剂对工业用SiC粉体进行表面改性处理,通过TG、IR、电镜等测试技术研究了改性前后SiC粉体的流动特性、吸附、热重以及形貌等物性,分析了PEG加入量及液体介质对各种物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PEG添加量为5%(质量分数),介质为乙醇时,改性SiC粉体流动特性较好;PEG在粉体表面的吸附量随PEG量的增加而增加,介质基本不影响吸附量;SiC粉体表面吸附的PEG可以烧尽;改性后颗粒之间分散较好,尺寸分布均匀,形状多为块状分布;粉体改性后碳化硅陶瓷制品的烧结性能得到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粉体 聚乙二醇 表面改性 物性
下载PDF
大同盆地砷、氟中毒地方病生态地球化学研究 被引量:40
17
作者 赵伦山 武胜 +2 位作者 周继华 敬华 建武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25-235,共11页
山西大同盆地属干冷荒漠景观条件的半封闭型断陷盆地。区内有害元素的聚集导致氟中毒等多种地方病肆虐,20世纪90年代因开发和饮用深层地下水爆发了水砷中毒病。经地球化学调查发现:地下潜水高含F,超标1.3~12倍;深层承压地下水富As,砷... 山西大同盆地属干冷荒漠景观条件的半封闭型断陷盆地。区内有害元素的聚集导致氟中毒等多种地方病肆虐,20世纪90年代因开发和饮用深层地下水爆发了水砷中毒病。经地球化学调查发现:地下潜水高含F,超标1.3~12倍;深层承压地下水富As,砷含量超标2~20倍。砷中毒发病率与饮水中As3+/∑As比值呈正相关关系。盆地周边分布多层富含As和F的地层和火成岩体,处于富As、F的区域地球化学省内。由于大同盆地的不均匀沉降,在其边缘部分形成深凹陷带,含砷下渗地下水经有机碳质层的还原作用,使砷还原为三价,提高了地下水的毒性并滞留聚集。探讨了F、As富集和中毒的机理和生态地球化学危害评价,提出了治理和外围调查预测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性砷、氟慢性中毒 As^(3+)的毒性 砷、氟地球化学省 大同盆地的不均匀沉降 富砷承压地下水 生态地球化学 大同盆地 山西省
下载PDF
农学类专业课课程思政教学模式与方法探索——以“农业生态学”为例 被引量:39
18
作者 舒迎花 建武 章家恩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63-68,共6页
围绕涉农高校的育人目标和农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基于学生的实际情况,确立了“农业生态学”课程从“学生价值观、专业素养、行业产业发展、国家需求到全球视野”5个维度的课程思政目标。通过深入挖掘该课程思政元素并建库,采用多元教学方... 围绕涉农高校的育人目标和农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基于学生的实际情况,确立了“农业生态学”课程从“学生价值观、专业素养、行业产业发展、国家需求到全球视野”5个维度的课程思政目标。通过深入挖掘该课程思政元素并建库,采用多元教学方式精准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实施双主体和PBL课程思政的教学模式,运行“线上线下、课前—课中—课后”思政教学反馈机制、建立含课程思政的考核评价体系等措施,实现在有限时间内专业知识教学与思政教育的同向同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生态学 课程思政 教学模式 农学类专业课
下载PDF
转Bt基因作物Bt毒素在土壤中的环境去向及其生态效应 被引量:28
19
作者 建武 骆世明 +1 位作者 冯远娇 Cindy Nakatsu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797-804,共8页
综述了转 Bt基因作物的 Bt毒素在土壤中的环境去向及其生态效应的研究进展。重点阐述了 :1 Bt毒素与土壤表面活性颗粒结合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 ;2 Bt毒素微生物利用与降解 ;3Bt毒素的杀虫活性 ;4后茬作物和土壤动物对 Bt毒素的吸... 综述了转 Bt基因作物的 Bt毒素在土壤中的环境去向及其生态效应的研究进展。重点阐述了 :1 Bt毒素与土壤表面活性颗粒结合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 ;2 Bt毒素微生物利用与降解 ;3Bt毒素的杀虫活性 ;4后茬作物和土壤动物对 Bt毒素的吸收与利用 ;5 Bt毒素的垂直运移 ;6 Bt毒素对土壤生物和生态过程的影响。转 Bt基因作物的 Bt毒素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急需在生态系统水平进行深入细致的长期定位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BT基因作物 BT毒素 土壤 环境去向 生态效应 土壤生物 土壤生态系统
下载PDF
杏鲍菇菌糠对奶牛、肉牛、肉羊饲喂效果研究 被引量:36
20
作者 刘志芳 建武 +4 位作者 杨瑞基 杨建春 甘辉林 黄克全 魏生龙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33-37,共5页
试验旨在研究杏鲍菇菌糠对奶牛、肉牛和肉羊饲喂效果的影响。分别选择中国荷斯坦奶牛32头、西门达尔杂交公牛32头和杂种肉羊30只,按试验要求随机分组,用不同比例杏鲍菇菌糠的配方饲料饲喂,分别测定不同的指标进行考察。经测定杏鲍菇... 试验旨在研究杏鲍菇菌糠对奶牛、肉牛和肉羊饲喂效果的影响。分别选择中国荷斯坦奶牛32头、西门达尔杂交公牛32头和杂种肉羊30只,按试验要求随机分组,用不同比例杏鲍菇菌糠的配方饲料饲喂,分别测定不同的指标进行考察。经测定杏鲍菇菌糠中含有粗纤维20.2gnOOg、粗蛋白3.26g/100g、粗脂肪0.2g/100g、氨基酸总量2.25g/100g、并含有维生素B1 0.016mgnOOg、维生素B2 0.050mg/100g、维生素E5.55mg/100g,不合黄曲霉毒素以及重金属汞和镉。通过对奶牛、肉牛和肉羊的饲喂试验表明:添加杏鲍菇菌糠不超过22%,奶牛产奶量、乳脂率、乳比重差异不显著;杏鲍菇菌糠替代育肥牛精饲料中的10%。20%玉米,不会降低肉牛的平均日增重;但替代饲料中30%的玉米,肉牛的平均日增重显著降低;杏鲍菇菌糠替代30%~50%的小麦秸秆饲喂的肉羊健康状况、生长发育、产肉性能以及经济效益等方面均无显著下降。结果提示,杏鲍菇菌糠无毒且有营养,可以分别取代育肥肉牛精饲料中10%~20%的玉米,肉羊饲喂中30%~50%的小麦秸秆,奶牛日粮中11%~22%的精饲料,对拓宽饲料来源,降低饲料成本,发展循环经济具有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杏鲍菇菌糠 奶牛 肉牛 肉羊 饲喂效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