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种不同品种高粱发酵酒糟及基酒品质的差异 被引量:27
1
作者 田殿梅 霍丹群 +5 位作者 张良 敖宗华 杨平 丁海龙 刘海艳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74-78,共5页
为了揭示高粱品质与产酒品质之间的关系,跟踪了3种不同品质高粱在发酵过程的参数变化,并对3种基酒进行了色谱分析及感官品评分析。结果表明,3种高粱的出酒率分别为:泸糯八号32.64%,青壳洋30.4%,北方粳高粱(晋杂12号)25.92%;3种高粱基酒... 为了揭示高粱品质与产酒品质之间的关系,跟踪了3种不同品质高粱在发酵过程的参数变化,并对3种基酒进行了色谱分析及感官品评分析。结果表明,3种高粱的出酒率分别为:泸糯八号32.64%,青壳洋30.4%,北方粳高粱(晋杂12号)25.92%;3种高粱基酒中的乳酸乙酯与己酸乙酯的比例分别为:晋杂12号2.63,泸糯八号与青壳洋均为1.44;经过3位国家级白酒评委对3种基酒酒样进行综合评定得出:泸糯八号高粱与青壳洋高粱酒糟发酵生产的基酒评语为浓香纯正、醇甜、干净,而北方粳高粱糟醅基酒评语为浓香、涩味重。通过对比品质具有代表性差异的3种高粱的发酵过程,得出高粱品质的不同导致发酵参数的差异进而导致产酒品质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梁 糟醅 发酵 基酒
下载PDF
南北酿酒高粱蒸煮品质研究 被引量:20
2
作者 何诚 丁海龙 +5 位作者 杨平 卢中明 刘小刚 杨甲平 徐前景 《酿酒科技》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68-70,共3页
对3种南方糯高粱泸糯八号、青壳洋和国窖红一号,以及3种北方粳高粱黑龙江高粱、内蒙高粱和辽宁高粱的蒸煮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种南方糯高粱中的国窖红一号、青壳洋在吸水率、胶稠度和糊化率等指标方面均高于3种北方粳高粱,而碘... 对3种南方糯高粱泸糯八号、青壳洋和国窖红一号,以及3种北方粳高粱黑龙江高粱、内蒙高粱和辽宁高粱的蒸煮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种南方糯高粱中的国窖红一号、青壳洋在吸水率、胶稠度和糊化率等指标方面均高于3种北方粳高粱,而碘蓝值显示直链淀粉含量远低于北方高粱,呈现出易糊化、抗老化的酿造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酿酒原料 糯高粱 粳高粱 蒸煮品质 糊化率
下载PDF
甑桶醅层高度及结构设计对蒸馏效率及酒质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5
3
作者 杨平 +5 位作者 钱志伟 杨甲平 刘向阳 徐前景 李海龙 林锋 《酿酒科技》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94-98,共5页
探索浓香型白酒甑桶醅层高度及结构的设计对蒸馏效率及酒质的影响。研究表明,单位质量糟醅的蒸馏效率随醅层高度的增加逐渐升高。醅层高度相同时,小直径的甑桶蒸馏效率高于大直径甑桶;甑桶的高径比较大时有利于强化蒸馏,符合增己降乳的... 探索浓香型白酒甑桶醅层高度及结构的设计对蒸馏效率及酒质的影响。研究表明,单位质量糟醅的蒸馏效率随醅层高度的增加逐渐升高。醅层高度相同时,小直径的甑桶蒸馏效率高于大直径甑桶;甑桶的高径比较大时有利于强化蒸馏,符合增己降乳的原则,可有效提高蒸馏效率与酒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醅层高度 高径比 蒸馏效率 风味物质
下载PDF
浓香型白酒传统封窖方式与新型封窖方式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赵扬扬 张良 +7 位作者 霍丹群 杨平 秦辉 侯长军 敖宗华 胡晓燕 蔡小波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3期99-104,共6页
通过对比浓香型白酒传统封窖方式与新型封窖方式,研究了发酵过程中面糟与中下层糟醅的理化指标(酸度、淀粉、还原糖、乙醇残留量)和微生物数量变化情况及原酒总酸、总酯变化规律。发现传统封窖方式与新型封窖方式窖内微生物和理化指标... 通过对比浓香型白酒传统封窖方式与新型封窖方式,研究了发酵过程中面糟与中下层糟醅的理化指标(酸度、淀粉、还原糖、乙醇残留量)和微生物数量变化情况及原酒总酸、总酯变化规律。发现传统封窖方式与新型封窖方式窖内微生物和理化指标变化趋势明显不同,且各指标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同一窖池中细菌、酵母、霉菌数量变化趋势不相同,两种封窖方式窖内微生物变化趋势相似。同一窖池内相同发酵时期不同层次糟醅之间理化指标及微生物含量不同,同一发酵时期不同封窖方式糟醅理化指标及微生物含量亦存在细微差异。实验结果表明:新型封窖方式与传统封窖方式相比能够有效地降低乳己比,减少原酒中杂醇油含量,提高窖池出酒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化指标 出酒率 杂醇油 乳己比 生物因子
下载PDF
浓香型白酒黄水质量评价及检测进展 被引量:5
5
作者 韩永胜 刘兴平 +4 位作者 敖宗华 钱志伟 蔡小波 杨平 《酿酒科技》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92-95,共4页
黄水是酿酒过程中产生的副产物,黄水的质量直接反映了窖池发酵是否正常。分别从感官、理化和微生物三方面对黄水的质量评价及其检测方法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白酒 发酵 微生物 黄水 质量评价 检测方法
下载PDF
机械化模式下酱酒不同层次堆积糟醅的理化指标与风味物质的差异分析
6
作者 杨军 敖宗华 +5 位作者 贾俊杰 王松涛 周燕妮 明红梅 张宿义 《酿酒科技》 2024年第6期17-26,共10页
为研究机械化模式下酱香型白酒不同层次堆积糟醅的差异,对酒质好且出酒率高的第4轮次酒堆积糟醅进行了跟踪检测。结果表明,各层次糟醅在温度、黏度、还原糖之间都存在显著性差异,除中层和内层糟醅之间硬度差异不显著外,其余层次间差异显... 为研究机械化模式下酱香型白酒不同层次堆积糟醅的差异,对酒质好且出酒率高的第4轮次酒堆积糟醅进行了跟踪检测。结果表明,各层次糟醅在温度、黏度、还原糖之间都存在显著性差异,除中层和内层糟醅之间硬度差异不显著外,其余层次间差异显著;在酸度、水分、淀粉指标上,只有外层糟醅与其他层次糟醅差异显著,其余层次之间不显著。通过GC-MS分析,发现外层挥发性风味物质含量最多,中层和内层含量相近,底层含量最少;酯类、酸类、醇类和芳香族物质占总挥发性物质含量的90%以上,其中酯类是堆积发酵过程中最丰富的挥发性物质;不同层次堆积糟醅的关键差异风味物质主要有24种,其中酯类有12种,酸类有4种,醇类有3种,其他类有5种。外层与其他层次的糟醅风味物质存在明显的差异,中层与底层糟醅风味物质存在一定的差异,在堆积前期,内层与中层风味物质相似,在堆积后期,内层与底层风味物质相似。造成糟醅差异的驱动因素主要是溶氧量及温度,底层由于溶氧量和温度较低,导致发酵进度较慢。研究发现,通过破堆移位可以提高发酵糟醅的均匀性和稳定性,有利于风味物质的产生和积累从而加快发酵进度。本研究为进一步剖析酱酒机械化模式下改进酿造工艺参数、提升堆积质量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化 酱酒糟醅 堆积 风味物质
下载PDF
探秘泸州老窖酒的高贵品质内涵 被引量:3
7
作者 许德富 张宿义 +2 位作者 杨平 蔡小波 《酿酒》 CAS 2019年第2期9-11,共3页
在揭示高品质白酒的酒体内涵基础上,从泸州老窖的大环境产区、小环境厂区、酿酒原料、曲药生产、发酵窖池、配料工艺、单轮发酵期、蒸馏摘酒、原酒洞藏、酒体设计、酒源处理等角度,展示了泸州老窖酒的高品质内涵。
关键词 探秘 泸州老窖酒 高贵品质 内涵
下载PDF
小麦粉碎度与成品高温大曲理化和风味组分的相关性研究
8
作者 魏阳 张芮 +7 位作者 张立强 冉茂芳 杨阳 王超 杨平 沈才洪 王松涛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181-189,共9页
该研究将粉碎度为不通过20目筛占比为55%、60%、65%的小麦分别用于高温大曲大试生产发酵,并对发酵过程进行监测,对理化结果进行了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运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解析了大曲挥发性风味物... 该研究将粉碎度为不通过20目筛占比为55%、60%、65%的小麦分别用于高温大曲大试生产发酵,并对发酵过程进行监测,对理化结果进行了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运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解析了大曲挥发性风味物质演变规律;利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法对理化特性及风味组分进行了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小麦粉碎度为55%所制高温大曲的保水性最好;粉碎度为65%利于大曲升温生酸及麦皮中阿魏酸释放,利于生成愈创木酚。发酵结束时,3种大曲中吡嗪类、酚类和酮类物质含量占比由大到小依次对应的粉碎度分别为65%、60%和55%,醛类占比则在粉碎度为55%时最高。高温大曲中的优势风味物质主要包含异戊酸、苯乙醇、异戊醇、糠醛、3-糠醛、2,4-二叔丁基苯酚、愈创木酚、四甲基吡嗪、三甲基吡嗪、二甲基三硫等。感官结果表明,使用粗粉碎度小麦有利于提升高温大曲的烘烤香和酱香。该研究为优化高温大曲制曲工艺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与实践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大曲 小麦粉碎度 发酵 理化 风味组分
下载PDF
基于理化性质和代谢组学的西南地区常规酿酒高粱与杂交高粱鉴别分析
9
作者 王红梅 李哲 +4 位作者 王松涛 张庆良 陈安静 李令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256-267,共12页
为分析杂交高粱与西南地区常规酿酒高粱成分的差异,建立品种判别方法。本文测定了29个高粱样品的基本理化组分,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复合四极杆轨道阱质谱法(ultra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coupled with Q Exactive HF-X... 为分析杂交高粱与西南地区常规酿酒高粱成分的差异,建立品种判别方法。本文测定了29个高粱样品的基本理化组分,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复合四极杆轨道阱质谱法(ultra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coupled with Q Exactive HF-X mass spectrometry,UHPLC-Q Exactive HF-X-MS)分析不同品种类别高粱的代谢物组成,通过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模型、聚类分析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等统计学方法对理化组分和所有代谢物进行特征成分筛选和品种鉴别模型构建。结果表明西南地区常规品种的支链淀粉和单宁含量比杂交品种高,直链淀粉含量和千粒重偏低,基于理化性质可实现部分样品的鉴别。以全部1048个代谢物为变量构建OPLS-DA模型,筛选出46种主要差异代谢物,重新构建了高粱品种OPLS-DA判别模型,判别准确率达到100%。西南地区常规品种中多种酚类化合物含量相对较高。另外,基于ROC分析和质控样本(quality control sample,QC)的相对标准偏差(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RSD)进一步筛选出20个诊断准确性较高且重现性较好的差异代谢物。其中丁香亭-3-葡萄糖苷和6″-O-乙酰大豆苷在常规高粱品种中具有更高的表达丰度,D-葡萄糖酸、腐胺、N-乙酰腐胺和L-谷氨酰胺在杂交高粱中含量更高。本研究揭示了西南地区常规酿酒高粱与杂交高粱的差异性,建立的基于UHPLC-Q Exactive HF-X-MS的非靶向代谢组学方法能科学准确地用于高粱品种鉴别,为高粱品种鉴别提供一种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地区 酿酒高粱 常规品种 非靶向代谢组学 鉴别
下载PDF
泸糯八号高粱酒糟酿造浓香型白酒入窖条件优化 被引量:2
10
作者 田殿梅 张良 +4 位作者 霍丹群 敖宗华 杨平 丁海龙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19-122,127,共5页
以泸糯八号酿酒高粱为原料,利用P-B实验、最陡爬坡实验及Box-Behnke实验对影响产酒质量的入窖条件进行筛选及优化,得到了泸糯八号高粱的最优入窖条件为:投粮量19.7%(占糟醅重量),曲药用量19.6%(占投粮重量),入窖酸度1.89。通过生产验证... 以泸糯八号酿酒高粱为原料,利用P-B实验、最陡爬坡实验及Box-Behnke实验对影响产酒质量的入窖条件进行筛选及优化,得到了泸糯八号高粱的最优入窖条件为:投粮量19.7%(占糟醅重量),曲药用量19.6%(占投粮重量),入窖酸度1.89。通过生产验证发现,采用优化后的八窖条件,泸糯八号糟醅己酸乙酯产量比优化前提高了0.2g/L,乳己比(乳酸乙酯与己酸乙酯的比例)比优化前降低了0.2,品评结果良好,且窖香更为浓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响应面法 浓香型白酒 入窖条件
下载PDF
中国白酒的高品质发展趋势 被引量:2
11
作者 许德富 张宿义 +2 位作者 杨平 蔡小波 《酿酒》 CAS 2019年第1期17-20,共4页
从揭示中国白酒的品质特征、酿造内涵着手,从酿酒原料种植、制曲生产、原酒酿造、原酒储存、酒体设计和成品酒灌装等角度,诠释了好白酒的品质内涵以及酿造高品质白酒的技术发展趋势。
关键词 中国白酒 好白酒 品质特点 酿造特点 品质内涵 发展趋势
下载PDF
接种堆积成熟糟醅对酱香型酒堆积异常堆子的影响
12
作者 禄凌飞 沈小娟 +4 位作者 郑蕾 沈才洪 王松涛 刘光钱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47-51,共5页
该研究在酱香型酒堆积升温缓慢的堆子中接种堆积成熟糟醅,以未接种堆子为对照,对其堆积时间、入窖糟醅酸度、微生物群落结构、产酒率及基酒风格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接种堆积成熟糟醅,堆积时间由6 d缩短至4 d,将堆子外层糟醅... 该研究在酱香型酒堆积升温缓慢的堆子中接种堆积成熟糟醅,以未接种堆子为对照,对其堆积时间、入窖糟醅酸度、微生物群落结构、产酒率及基酒风格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接种堆积成熟糟醅,堆积时间由6 d缩短至4 d,将堆子外层糟醅酸度由3.56 mmol/10 g降低至2.09 mmol/10 g,将堆子内层糟醅酸度由3.95 mmol/10 g降低至2.18 mmol/10 g,使糟醅达到入窖酸度标准;堆子外层基本与成熟糟醅的真菌及细菌群落组成一致,真菌主要为毕赤酵母属(Pichia)等,细菌主要为醋酸菌属(Acetobacter)等;接种堆积成熟糟醅的基酒的产酒率提高了2.58倍,基酒风格更加复合,入口酸度适中,酒体较细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酱酒 糟醅 堆积 理化指标 微生物组成 感官品质
下载PDF
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黄水感官质量评价定量化的研究
13
作者 韩永胜 刘兴平 +4 位作者 敖宗华 钱志伟 蔡小波 杨平 《酿酒科技》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84-86,93,共4页
以不同窖龄的黄水为研究对象,设定味道、色泽、悬性和香气为影响黄水感官质量的4个因子,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个因子的权重,再利用模糊数学的方法对不同窖龄黄水的感官质量进行定量化评价,最后对不同窖龄白酒的品质进行综合评分。结果表... 以不同窖龄的黄水为研究对象,设定味道、色泽、悬性和香气为影响黄水感官质量的4个因子,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个因子的权重,再利用模糊数学的方法对不同窖龄黄水的感官质量进行定量化评价,最后对不同窖龄白酒的品质进行综合评分。结果表明,黄水感官质量的好坏与相应白酒品质的优劣一致,某种程度上可以用黄水的感官质量大体上来反映白酒品质的优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水 感官质量 模糊数学 评价 白酒
下载PDF
大曲检测指标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4
作者 钱志伟 +6 位作者 秦辉 杨平 马蓉 杨甲平 徐前景 蔡小波 敖宗华 《酿酒科技》 2016年第1期110-115,共6页
目前大曲检测指标研究包括理化及生化指标、微生物指标、酶系列指标、香味物质指标等。对大曲检测指标研究现状进行了简要概述,并对大曲在食品健康与安全生产研究方面提出了展望。
关键词 大曲 检测指标 研究进展
下载PDF
低度浓香型白酒货架期酯类物质稳定性判定模型 被引量:6
15
作者 吕辉 杨平 +4 位作者 敖宗华 秦辉 蔡小波 郑蕾 《酿酒科技》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22-26,共5页
选取代表性38%vol高档、中档、低档的多种酒样进行色谱分析和感官评定,由国家级白酒评委对所分析酒样的酯类物质稳定性进行评分,最终得到不同酒样酯类物质稳定性的评分;对不同酒样中的17种香味成分进行主成分分析,使用前的3个主成分与... 选取代表性38%vol高档、中档、低档的多种酒样进行色谱分析和感官评定,由国家级白酒评委对所分析酒样的酯类物质稳定性进行评分,最终得到不同酒样酯类物质稳定性的评分;对不同酒样中的17种香味成分进行主成分分析,使用前的3个主成分与评分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由此生成的回归方程为38%vol白酒酯类物质稳定性的评价模型T=1.84f3-0.972f2-0.364f+0.8550,使用以往数据以及改变酒样中的香味物质对此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的有效率达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货架期 主成分分析 评价模型 白酒
下载PDF
不同窖龄黄水的差异性及其对酒质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韩永胜 刘兴平 +4 位作者 敖宗华 钱志伟 蔡小波 杨平 《酿酒》 CAS 2014年第1期36-39,共4页
分别以不同窖龄的黄水为研究对象,采用常规实验室方法和色谱分析技术对不同黄水进行分析,并在模拟条件下,研究不同黄水对酒质的影响。结果表明,300年窖龄黄水的总酸、总酯含量明显高于其他黄水,淀粉、还原糖利用率较高,微生物数量也明... 分别以不同窖龄的黄水为研究对象,采用常规实验室方法和色谱分析技术对不同黄水进行分析,并在模拟条件下,研究不同黄水对酒质的影响。结果表明,300年窖龄黄水的总酸、总酯含量明显高于其他黄水,淀粉、还原糖利用率较高,微生物数量也明显较多。模拟实验结果表明糟醅受300年窖龄黄水的影响,发酵结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窖龄 黄水 差异性 模拟实验
下载PDF
不同产地酱香型白酒有机酸差异分析
17
作者 赵兴蓉 余松柏 +5 位作者 马龙 贾俊杰 杨平 王松涛 沈才洪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21期134-146,共13页
目的探索基于有机酸的酱香型成品白酒产地识别新策略,研究不同产地酱香型白酒有机酸差异。方法采集贵州、四川与其他省3大产地共40个酱香型成品白酒,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气相色谱-质谱法... 目的探索基于有机酸的酱香型成品白酒产地识别新策略,研究不同产地酱香型白酒有机酸差异。方法采集贵州、四川与其他省3大产地共40个酱香型成品白酒,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气相色谱-质谱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与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UPLC-MS/MS)定量73种有机酸。其次采用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建立有机酸产地判别模型进行产地识别。结果乙酸和乳酸在所有酱香型白酒中含量最高,分别为1024.72~2582.57 mg/L与551.32~1920.07 mg/L。其次为甲酸、丙酸、丁酸、棕榈酸、异丁酸、异戊酸、硬脂酸、反-9-肉豆蔻烯酸、油酸、亚油酸、戊酸、己酸与柠檬酸共13种酸。除乳酸与柠檬酸外,非挥发性有机酸含量均小于等于10 mg/L,相较其他种类有机酸含量低。有机酸总体含量贵州产地高于四川和其他产地,赤水河右岸高于左岸。多元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对贵州、四川和其他产地以及赤水河流域两岸的酱香型白酒之间影响较大的差异有机酸为辛二酸、己酸、月桂酸、乙酸、辛酸、异丁酸、戊酸、苹果酸和甲酸。结论本研究明确了不同产地酱香型白酒的有机酸种类和含量差异,可为白酒有机酸检测与分析提供方法借鉴,为完善酱香型白酒质量控制和产品开发提供数据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酱香型白酒 有机酸 气相色谱-质谱法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多元统计分析
下载PDF
不同发酵期浓香型青稞酒糟醅理化指标及基酒香气组分差异
18
作者 冉茂芳 +6 位作者 张兵 范相巍 许涛 张立强 王松涛 沈才洪 杨平 《酿酒》 CAS 2024年第1期36-43,共8页
基于前期优化的浓香型青稞酒发酵工艺,探究不同发酵期(40 d,50 d和60 d)对浓香型青稞酒糟醅理化指标和基酒挥发性香气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发酵期浓香型青稞酒出窖糟醅的水分、酸度、还原糖和淀粉差异显著(p<0.05)。随着发酵期... 基于前期优化的浓香型青稞酒发酵工艺,探究不同发酵期(40 d,50 d和60 d)对浓香型青稞酒糟醅理化指标和基酒挥发性香气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发酵期浓香型青稞酒出窖糟醅的水分、酸度、还原糖和淀粉差异显著(p<0.05)。随着发酵期的增加,出窖糟醅的水分增加,还原糖、酸度和淀粉呈现下降趋势。延长发酵期有利于延长微生物分解代谢,提高淀粉的利用率,提升出酒率。不同发酵期青稞酒的挥发性香气组分含量差异较大。随着发酵期增加,挥发性香气组分的种类及总含量呈现增加趋势。酸类、醇类和酯类为主要的挥发性香气组分,酸类和醇类组分的含量呈现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可能与醇酸酯化合成酯类有关,与酯类组分的含量增加趋势相一致。长发酵期有利于提高青稞酒中酯类组分的含量,进而增加青稞酒的香气浓郁度和丰富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发酵期 浓香型青稞酒 理化指标 香气组分 主组分分析
下载PDF
不同原料添加提升曲药酱香风味的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黄书源 张立强 +6 位作者 冉茂芳 魏阳 杨平 王松涛 宋萍 沈才洪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1-46,共6页
为探究不同原料添加对提升曲药酱香风味的影响,该研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MS)探究了不同添加量(5%、10%、15%)原料(烘焙或浸泡的黄豆、豆粕和绿豆)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地衣芽孢杆菌培养曲药的挥发... 为探究不同原料添加对提升曲药酱香风味的影响,该研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MS)探究了不同添加量(5%、10%、15%)原料(烘焙或浸泡的黄豆、豆粕和绿豆)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地衣芽孢杆菌培养曲药的挥发性风味物质。结果表明,添加烘焙原料的曲药挥发性风味物质含量高于添加浸泡原料的曲药,并且在50℃条件下更利于吡嗪类物质的产生。对高产吡嗪类物质的曲药通过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发现,黄豆曲药和豆粕曲药成分相似,但与纯麸皮曲药和绿豆曲药表现出差异性。筛选出12种差异性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其中,添加15%烘焙豆粕在50℃条件下培养更利于生成2,5-二甲基吡嗪、2,3,5-三甲基吡嗪、2,3,5,6-四甲基吡嗪和异戊酸等促进酱香风味形成的物质。研究结果表明,添加15%烘焙豆粕可以提高曲药酱香风味,可为酱香白酒的酱香风味品质的提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料 烘焙 地衣芽孢杆菌 挥发性风味物质 差异性分析
下载PDF
增强大曲贮存性的方法探讨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小军 侯长军 +6 位作者 霍丹群 邬捷锋 杨平 沈才萍 敖宗华 蔡小波 《酿酒科技》 2015年第3期72-73,共2页
探讨了制曲过程中添加酒糟、玉米淀粉对大曲贮存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酒糟、玉米淀粉能够在保证大曲质量的基础上,增强大曲的贮存性,尤其是添加5%的酒糟、8%的玉米淀粉时,效果最好。
关键词 酒糟 玉米淀粉 大曲 贮存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