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引入停止机制的改进爬山算法 被引量:47
1
作者 张小莲 李群 +2 位作者 明慧 叶星 邹云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4期128-134,共7页
针对爬山法(hill-climbing searching,HCS)在最大功率点(maximum power point,MPP)处存在的转速振荡和风速变化导致搜索方向误判的问题,提出1种具有扰动停止机制的改进爬山算法。该算法不仅继承了变步长爬山法快速搜索至MPP附近的优点,... 针对爬山法(hill-climbing searching,HCS)在最大功率点(maximum power point,MPP)处存在的转速振荡和风速变化导致搜索方向误判的问题,提出1种具有扰动停止机制的改进爬山算法。该算法不仅继承了变步长爬山法快速搜索至MPP附近的优点,还具有MPP检测和停止机制。在风机跟踪至MPP附近时,该机制不仅可以有效降低转速振荡对风机系统机械部件的磨损,而且克服了算法停止机制生效后风速再次变化时对搜索方向判断的干扰,从而进一步提高了风能捕获效率。在简化风电系统模型的基础上,仿真结果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发电系统 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 爬山法 最大功率点检测 停止机制
下载PDF
基于成本效益分析的风电?抽水蓄能联合运行优化调度模型 被引量:32
2
作者 张刘冬 明慧 +2 位作者 卜京 宋坤隆 邹云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3386-3392,共7页
由于难以全面和准确地考虑系统的多种不确定因素,如风电、负荷的预测误差和常规机组的强迫停运,现有基于确定性旋转备用的风电–抽水蓄能联合运行优化调度模型无法从兼顾系统运行的经济性和可靠性方面最优确定风蓄联合运行方式。为此,... 由于难以全面和准确地考虑系统的多种不确定因素,如风电、负荷的预测误差和常规机组的强迫停运,现有基于确定性旋转备用的风电–抽水蓄能联合运行优化调度模型无法从兼顾系统运行的经济性和可靠性方面最优确定风蓄联合运行方式。为此,提出了基于成本效益分析的考虑风蓄联合运行的机组组合新模型。该模型首先在计算系统的失负荷风险时对现有多场景概率风险分析方法进行改进,使其能够同时考虑服从不同概率分布的风电功率和负荷预测误差以及机组强迫停运,并通过成本效益分析实现常规机组发电成本、期望停电成本与抽水蓄能机组的运行成本三者之和最小的目标,再采用混合整数线性规划方法求解模型,确定风蓄联合运行方式和系统的旋转备用容量。仿真分析表明,通过优化旋转备用的配置,该模型在确定风蓄联合运行方式时能更全面地考虑系统运行的经济性,并能更准确地分析其对系统运行成本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发电 抽水蓄能机组 机组组合 失负荷风险 成本效益分析 旋转备用 混合整数线性规划
下载PDF
风机最大功率点跟踪的失效现象 被引量:26
3
作者 明慧 蒯狄正 +2 位作者 李群 张小莲 邹云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8期40-47,共8页
针对具有大转动惯量和宽最大功率点跟踪(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MPPT)区间的风电机组,发现了一种在传统MPPT控制策略下出现的风机MPPT失效现象。基于对简化风机模型的平衡点及加速/减速区域的分析,从机理上解释了MPPT失效现象的... 针对具有大转动惯量和宽最大功率点跟踪(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MPPT)区间的风电机组,发现了一种在传统MPPT控制策略下出现的风机MPPT失效现象。基于对简化风机模型的平衡点及加速/减速区域的分析,从机理上解释了MPPT失效现象的产生原因,即风机的慢动态性能难以跟踪风速的快速波动。进一步,针对多种容量风电机组的仿真统计分析表明,该MPPT失效现象的发生及其对风能利用系数的降低是不能忽视的。特别是在高湍流强度的风速条件下,MPPT失效导致的风能捕获损失率可能高达1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发电 最大功率点跟踪 最大功率点跟踪失效
下载PDF
风电机组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4
4
作者 张小莲 明慧 +2 位作者 周连俊 邹云 陈志强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2期15-21,共7页
将影响风电机组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控制的因素划分为风力机的动态性能和最大功率点的跟踪要求两大方面。以此为指导,围绕风速条件和风力机结构提取出多个具体的影响因素,包括平均风速、湍流强度、空气密度、风力机的转动惯量、叶片尺... 将影响风电机组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控制的因素划分为风力机的动态性能和最大功率点的跟踪要求两大方面。以此为指导,围绕风速条件和风力机结构提取出多个具体的影响因素,包括平均风速、湍流强度、空气密度、风力机的转动惯量、叶片尺寸和最佳叶尖速比。通过仿真分析这些具体因素与现有两种功率曲线改进方法中的设定参数的量化关系,探讨它们对MPPT控制的影响与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风速环境和风力机结构参数的变化都会改变风电机组的MPPT效果。因此,在设计与应用MPPT控制时,需要全面考虑上述因素的影响,并相应调整控制器参数。文中工作将为MPPT控制的优化设计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发电 最大功率点跟踪 功率曲线法 风速条件 风力机结构
下载PDF
基于强化学习的多微电网分布式二次优化控制 被引量:24
5
作者 沈珺 柳伟 +3 位作者 李虎成 李娜 温镇 明慧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98-206,共9页
针对微电网中分布式电源下垂一次控制产生的系统频率和电压静态偏差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强化学习就地反馈方法的分布式二次优化控制,利用本地信息可兼顾频率恢复和电压调整的需求。首先,针对微电网经济性、频率及电压控制需求和各分布... 针对微电网中分布式电源下垂一次控制产生的系统频率和电压静态偏差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强化学习就地反馈方法的分布式二次优化控制,利用本地信息可兼顾频率恢复和电压调整的需求。首先,针对微电网经济性、频率及电压控制需求和各分布式电源综合性能(环境效益、经济效益、技术效益),定义了本地奖励,协调多微电网的频率恢复和电压调节。其次,针对电网实际运行情况,在满足供需平衡的同时,使用多智能体强化学习算法对全局奖励反馈优化修正,使各分布式电源协同出力渐近消除频率偏差,保证微电网的稳定运行。最后,通过实例验证了所提出控制的有效性和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二次优化控制 本地/全局奖励 多智能体系统 强化学习
下载PDF
高压直流输电参与的电网恢复路径优化方法研究 被引量:21
6
作者 刘昌盛 谢云云 +3 位作者 周前 刘建坤 汪成根 明慧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2579-2588,共10页
以高压直流输电(high-voltage direct current transmission,HVDC)为代表的直流输电技术的广泛应用为停电电网恢复路径优化问题提出了新的挑战。现有电网停电恢复路径优化研究未考虑在优化过程中将HVDC作为恢复电源。由此,该文对HVDC参... 以高压直流输电(high-voltage direct current transmission,HVDC)为代表的直流输电技术的广泛应用为停电电网恢复路径优化问题提出了新的挑战。现有电网停电恢复路径优化研究未考虑在优化过程中将HVDC作为恢复电源。由此,该文对HVDC参与的电网恢复路径优化方法进行了研究。首先,分析了HVDC对电网恢复的作用及恢复过程中的特性,结合停电系统恢复的要求,提出了HVDC参与的电网恢复路径优化模型;其次,针对恢复路径搜索速度问题,提出了基于序优化理论的优化求解方法,对HVDC启动的电压约束和系统潮流约束进行简化,建立粗糙评估模型;最后,采用IEEE39节点系统和江苏局部电网分析了优化模型和求解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网 停电 高压直流输电 路径优化
下载PDF
基于模糊决策方法的含风电场电力系统机组组合 被引量:20
7
作者 李群 张刘冬 +2 位作者 明慧 张小莲 邹云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2480-2485,共6页
结合基于置信区间的风电功率不确定性分析方法和模糊决策方法,提出了计及风电功率预测不确定性风险的含风电场的电力系统模糊机组组合模型。该模型采用模糊决策方法实现了机组发电成本和系统失负荷风险最小的目标,解决了已有模型中未给... 结合基于置信区间的风电功率不确定性分析方法和模糊决策方法,提出了计及风电功率预测不确定性风险的含风电场的电力系统模糊机组组合模型。该模型采用模糊决策方法实现了机组发电成本和系统失负荷风险最小的目标,解决了已有模型中未给出置信区间选取依据的不足。此外,该模型采用贴合实际的风电预测不确定模型,保证了该模型的实用性。采用混合整数线性规划(mixed integer linear programming,MILP)方法对所提出的模型进行求解。通过对含风电场的IEEE RTS 26测试系统进行仿真,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组组合 风电功率 预测不确定性 置信区间 电力不足期望 模糊决策 混合整数线性规划
下载PDF
考虑风速相关性的风电穿透功率极限的改进计算 被引量:19
8
作者 汤雪松 明慧 邹云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20-425,共6页
为全面分析多风电场风速相关性对风电穿透功率极限的影响,提出了一种考虑风速相关性和电网多种约束条件的风电穿透功率极限的改进计算方法。该方法采用基于拉丁超立方采样的随机模拟技术对具有相关性的多个风电场风速进行模拟,并应用基... 为全面分析多风电场风速相关性对风电穿透功率极限的影响,提出了一种考虑风速相关性和电网多种约束条件的风电穿透功率极限的改进计算方法。该方法采用基于拉丁超立方采样的随机模拟技术对具有相关性的多个风电场风速进行模拟,并应用基于机会约束规划理论的最优概率潮流方法,在满足包含常规机组爬坡能力约束等系统多种约束的前提下,以系统接纳风电总装机容量最大化为目标,计算风电穿透功率极限。以IEEE-30节点系统为仿真算例,采用遗传算法对该模型进行求解,验证了上述方法的有效性。仿真结果表明,通过增加爬坡能力约束能更好地反映风速相关程度对风电接入能力的影响,从而得到更符合实际的风电穿透功率极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穿透功率极限 风速相关性 爬坡能力约束 机会约束规划 拉丁超立方采样 遗传算法
下载PDF
跟踪区间优化的风力机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 被引量:19
9
作者 明慧 张小莲 +1 位作者 邹云 周连俊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2180-2185,共6页
基于收缩跟踪区间的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能够改善湍流风速条件下大转动惯量风力机的风能捕获效率。但是,该方法仅依据平均风速优化设定收缩跟踪区间,忽略了湍流强度、风力机的某些气动、结构参数(如最佳叶尖速比、转动惯量等)等其它影响... 基于收缩跟踪区间的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能够改善湍流风速条件下大转动惯量风力机的风能捕获效率。但是,该方法仅依据平均风速优化设定收缩跟踪区间,忽略了湍流强度、风力机的某些气动、结构参数(如最佳叶尖速比、转动惯量等)等其它影响因素。考虑到跟踪区间优化设定与多种因素存在难以解析描述的复杂关系,提出了一种运用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优化跟踪区间的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该改进方法以平均风速和湍流强度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入变量,以具体风力机仿真数据作为训练样本,以补偿系数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出变量。从而使得跟踪区间的优化设定不仅能够考虑变化的风速条件,而且能同时反映具体风力机的气动、结构设计。最后,对模拟风速序列进行了仿真计算与比较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发电 最大功率点跟踪 收缩跟踪区间 神经网络
下载PDF
应用网络流理论的停电系统恢复路径混合整数线性优化模型 被引量:17
10
作者 宋坤隆 谢云云 +3 位作者 明慧 邹云 周前 汪成根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5-32,共8页
停电系统恢复路径优化是一个组合优化问题,其计算规模随着系统规模的扩大呈指数级增长,加快恢复路径搜索速度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考虑到现有研究中的连通性约束尚未解析表达,使停电系统恢复路径优化问题难以建模为混合整数优化模型... 停电系统恢复路径优化是一个组合优化问题,其计算规模随着系统规模的扩大呈指数级增长,加快恢复路径搜索速度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考虑到现有研究中的连通性约束尚未解析表达,使停电系统恢复路径优化问题难以建模为混合整数优化模型。为此,通过构建停电系统的单源多汇网络,以节点投运状态和线路流量作为决策变量,基于流量注入和到达节点间路径连通的基本原理,分别设定网络中各节点的流量守恒约束和容量约束,解析表达了网络连通性约束;在此基础上,将目标函数转换为线性表达形式,建立了恢复路径优化的混合整数线性优化模型,并采用CPLEX求解最优恢复路径。IEEE标准系统和江苏电网系统的仿真结果表明,基于所述模型的路径优化方法能够有效提高最优恢复路径的搜索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系统恢复 路径优化 连通性约束 网络流
下载PDF
一种实现风力机MPPT控制的加速最优转矩法 被引量:15
11
作者 陈载宇 明慧 +2 位作者 蔡晨晓 张保勇 邹云 《自动化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047-2057,共11页
最优转矩法因其所需测量状态较少、易于实现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风力机的最大功率点跟踪(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MPPT)控制.传统的最优转矩法只考虑系统的稳态工作点,依靠系统本身的特性进行转速调节,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转速调... 最优转矩法因其所需测量状态较少、易于实现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风力机的最大功率点跟踪(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MPPT)控制.传统的最优转矩法只考虑系统的稳态工作点,依靠系统本身的特性进行转速调节,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转速调节速度.本文使用滑模变结构控制的思想,在最优转矩法的基础上设计得到一种变结构控制器,增大了转速跟踪过程中的不平衡转矩,缩短了系统的调节时间.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改进方法可以获得良好的转速跟踪效果,从而提高风力机的风能捕获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机 最大功率点跟踪 最优转矩法 滑模变结构控制
下载PDF
基于信息间隙决策理论的电网负荷恢复鲁棒优化 被引量:14
12
作者 宋坤隆 谢云云 +3 位作者 陈晞 张刘冬 汪成根 明慧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5期113-120,175,共9页
停电电网的恢复过程中,负荷恢复的不确定性可能影响电网恢复过程的安全,需要在负荷恢复中考虑负荷的不确定性。考虑到准确的负荷不确定性分布模型难以获取,文中提出了基于信息间隙决策理论(IGDT)的电网负荷恢复鲁棒优化方法,使负荷恢复... 停电电网的恢复过程中,负荷恢复的不确定性可能影响电网恢复过程的安全,需要在负荷恢复中考虑负荷的不确定性。考虑到准确的负荷不确定性分布模型难以获取,文中提出了基于信息间隙决策理论(IGDT)的电网负荷恢复鲁棒优化方法,使负荷恢复方案在负荷波动范围内均能满足要求,而无需已知负荷的不确定性分布。首先,基于IGDT,将确定性负荷恢复优化模型转变为在负荷波动范围内均能达到最低恢复要求的鲁棒优化模型,同时综合考虑负荷恢复过程中的负荷最大恢复量、单次最大投入量、电网潮流等约束条件,再利用人工蜂群算法对优化模型进行求解,最后以新英格兰系统和江苏系统为例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荷恢复 不确定性 信息间隙决策理论 鲁棒优化
下载PDF
面向AGC的变速变桨风电机组有功功率控制策略 被引量:12
13
作者 陈载宇 沈春 +2 位作者 明慧 李威 刘建坤 《电力工程技术》 2017年第1期9-14,共6页
随着风电的大规模、高渗透率接入电网,未来的电网调度迫切需要风电电源具备传统电源的有功功率稳定输出特性和调节性能。为此,面向自动发电控制(AGC)的风机有功功率控制(APC)已经成为当前风电机组主控策略的研究热点之一。目前,APC的实... 随着风电的大规模、高渗透率接入电网,未来的电网调度迫切需要风电电源具备传统电源的有功功率稳定输出特性和调节性能。为此,面向自动发电控制(AGC)的风机有功功率控制(APC)已经成为当前风电机组主控策略的研究热点之一。目前,APC的实现方法主要包括基于桨距角调节的功率控制(PAC)和基于转速调节的功率控制(RSC)。基于对风机能量平衡关系的分析,总结了上述2种APC策略的实现原理,并利用FAST软件对控制方法和控制指令进行了仿真比较。仿真表明:相较于PAC方法,RSC方法具有更为平稳的有功功率输出;而且在低风速时,由于利用风轮的动能缓冲,RSC方法能够有效减少变桨机构的动作频率和动作幅度;但在高风速时,2种控制方法都需要频繁的变桨。此外,功率指令的设定对于APC控制效果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速变桨风机 有功功率控制 自动发电控制 功率指令
下载PDF
维持局部孤网稳定切换的网源荷分布式协调控制方法 被引量:12
14
作者 程维杰 任祖怡 +4 位作者 刘金生 李娜 明慧 张俊芳 柳伟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1期73-82,共10页
由于土地、发电资源等条件的限制,现代大型城市主要由外部电网进行负荷供电,形成大型受端城市电网。大型受端城市电网与主系统解列后,功率不平衡会导致频率下降,甚至可能引发网络崩溃,维持其稳定切换以形成局部孤网供电具有重要的理论... 由于土地、发电资源等条件的限制,现代大型城市主要由外部电网进行负荷供电,形成大型受端城市电网。大型受端城市电网与主系统解列后,功率不平衡会导致频率下降,甚至可能引发网络崩溃,维持其稳定切换以形成局部孤网供电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网源荷协调控制是维持局部孤网稳定切换的关键,然而,对于局部孤网,尤其是非计划形成的局部孤网,是较难实现集中式协调调控的。鉴于此,引入分布式多代理系统,提出一种无需集中控制器的网源荷分布式协调控制方法。有别于依赖集中控制器、且通信结构复杂的传统集中式控制方法,分布式协调控制在仅依靠相邻节点通信的状况下,通过改进的平均一致性算法获取电网运行全局参数,实现网源荷全局协调控制。该控制方法能够较好地适应网络结构变化,挖掘网源荷协调潜能。同时,提出的改进平均一致性算法具有更好的收敛性能,为局部孤网切换时的频率和电压控制提供快速全局数据支撑。基于PSCAD/EMTDC和Matlab仿真平台,在典型工况下对网源荷协调控制策略进行分析和验证,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改进平均一致性算法和分布式网源荷协调控制方法能够维持局部孤网稳定切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孤网 网源荷协调控制 分布式多代理系统 改进平均一致性算法 全局信息
下载PDF
电力系统结构保持模型相关不稳定平衡点方法的理论分析 被引量:9
15
作者 明慧 邹云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32-37,共6页
该文讨论了结构保持模型中的跳变行为以及将传统的Controlling UEP理论方法应用于该模型的难点;提出了通过判定故障清除点是否处于BLE系统稳定域的方法来对外部跳变行为作出判断,这对于确定故障后系统的初值是非常重要的;在此基础上推... 该文讨论了结构保持模型中的跳变行为以及将传统的Controlling UEP理论方法应用于该模型的难点;提出了通过判定故障清除点是否处于BLE系统稳定域的方法来对外部跳变行为作出判断,这对于确定故障后系统的初值是非常重要的;在此基础上推导出了故障后结构保持模型稳定的充分条件,它为提出适用于结构保持模型的稳定性判定方法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系统 暂态稳定 结构保持模型 相关不稳定平衡点方法
下载PDF
电力系统结构保持模型相关不稳定平衡点方法的判别算法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明慧 邹云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83-89,共7页
概述了现有基于结构保持模型的判定方法及存在的问题。在结合两者优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稳定性判定方法——扩展Controlling UEP(ECUEP)方法。为了提高该方法的实用性和准确性,建议用数值仿真来替代一部分能量函数值的比较,并据... 概述了现有基于结构保持模型的判定方法及存在的问题。在结合两者优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稳定性判定方法——扩展Controlling UEP(ECUEP)方法。为了提高该方法的实用性和准确性,建议用数值仿真来替代一部分能量函数值的比较,并据此提出一种称为Hybrid ECUEP的扩展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系统 结构保持模型 不稳定平衡点方法 稳定性判别算法
下载PDF
基于瞬时电流特征的电流互感器饱和识别改进方法 被引量:10
17
作者 游步新 卜京 明慧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9-35,共7页
电力系统发生区外故障时电流互感器饱和可能引起差动保护误动,常用的解决方法选取的开放差动保护门槛值固定,未考虑差动电流畸变程度的影响,在饱和程度较轻时门槛值偏大,使得开放保护延时较大。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瞬时电流特... 电力系统发生区外故障时电流互感器饱和可能引起差动保护误动,常用的解决方法选取的开放差动保护门槛值固定,未考虑差动电流畸变程度的影响,在饱和程度较轻时门槛值偏大,使得开放保护延时较大。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瞬时电流特征的电流互感器饱和识别的方法。该方法在虚拟制动电流识别电流互感器饱和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电流互感器的传变特性得到电流互感器饱和程度与一次电流及其导数的关系,利用BP神经网络拟合算法建立一次电流特征与最优门槛值之间的映射关系,从而可以自适应选取开放差动保护门槛值,以减少差动保护闭锁时间。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流互感器 饱和 虚拟制动电流 神经网络 差动保护 继电保护
下载PDF
变速与变桨协调的风电机组平滑功率控制 被引量:9
18
作者 汤雪松 明慧 +3 位作者 李冬运 刘建坤 周连俊 邹云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12-120,共9页
考虑到风电功率秒级波动对电网频率稳定的影响,需要对风电机组输出功率进行平滑控制。现有依靠风电机组实现风电功率平滑控制的方法大都存在频繁变桨的问题。为此提出了协调变速与变桨的平滑功率控制方法。该方法通过分离桨距角的上调... 考虑到风电功率秒级波动对电网频率稳定的影响,需要对风电机组输出功率进行平滑控制。现有依靠风电机组实现风电功率平滑控制的方法大都存在频繁变桨的问题。为此提出了协调变速与变桨的平滑功率控制方法。该方法通过分离桨距角的上调和下调动作,将传统的基于变桨调节的恒转速(转速上限)控制转变为转速区间控制,使风轮机能够在任意桨距角下变速运行,从而更大程度地利用风轮机动能来平滑风电功率波动。因此,该方法在保证平滑控制效果的同时,能有效降低变桨动作频率和幅度,并减小变桨伺服机构的疲劳和叶片载荷。最后,基于风电机组模拟器的实验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发电 平滑功率控制 桨距角 动能缓冲 变速控制 变桨调节
下载PDF
电力系统网架重构优化中非连通方案的线路编码修正方法 被引量:9
19
作者 宋坤隆 谢云云 +3 位作者 明慧 邹云 周前 汪成根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2300-2307,共8页
在停电系统恢复路径优化中,智能算法因具有较好的寻优性能而得到广泛的应用。以线路状态为编码的恢复路径智能优化方法,由于迭代过程中的随机性,新生成个体中非连通个体比重非常大,影响了寻优效率。对此,已有研究提出了对非连通个体进... 在停电系统恢复路径优化中,智能算法因具有较好的寻优性能而得到广泛的应用。以线路状态为编码的恢复路径智能优化方法,由于迭代过程中的随机性,新生成个体中非连通个体比重非常大,影响了寻优效率。对此,已有研究提出了对非连通个体进行修正的思路和方法,但新增连通性修正环节也会增加每一步迭代的运算时间,而加快该环节将有助于提高恢复路径优化的寻优速度。为此,考虑到在迭代过程中新生成个体的投运线路数量和平均非连通区域数较少的特点,提出了基于凝聚层次聚类法和Prim算法的连通性修正算法,使非连通个体更快速修正为连通个体,在保证寻优结果精度的基础上提高智能算法计算速度。最后,以遗传算法为例,IEEE标准系统的多组仿真算例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系统恢复 路径优化 连通子图 连通性修正
下载PDF
加快含快速切回机组电网恢复的动态分区策略 被引量:9
20
作者 刘昌盛 谢云云 +3 位作者 石屹岭 徐珂 谢兵 明慧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9期46-53,共8页
现有电网恢复研究中将快速切回(FCB)机组加入电网串行恢复序列,未充分利用FCB机组能够独立恢复周边电源和负荷的能力。与传统的黑启动水电机组相比,火电机组的FCB功能不能100%成功实施,含FCB机组的电网恢复需要根据黑启动电源情况动态... 现有电网恢复研究中将快速切回(FCB)机组加入电网串行恢复序列,未充分利用FCB机组能够独立恢复周边电源和负荷的能力。与传统的黑启动水电机组相比,火电机组的FCB功能不能100%成功实施,含FCB机组的电网恢复需要根据黑启动电源情况动态分区。因此,文中在传统GN分裂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适用于含FCB机组电网的分区恢复策略。首先,采用网络的Laplace矩阵特征值识别分区数量,同时考虑了电网分区中黑启动电源要求、功率平衡要求,以及分区划分的速度要求,建立基于改进GN分裂算法的电网分区方法,实现含FCB机组电网的快速自动分区。最后,新英格兰系统和部分江苏电网实际系统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分区方法能够有效地对电网进行动态分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切回机组 黑启动 并行恢复 GN算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