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4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860例胃溃疡胃镜检查分析 被引量:38
1
作者 白东莉 吕新才 +2 位作者 任学云 少奇 《宁夏医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402-403,共2页
为分析内镜检出的胃溃疡的特点,分析我院胃镜室2002~2004年检出的胃溃疡860例资料结果,胃窦和胃角溃疡占81.6%,男:女为2.06:1,恶性溃疡占3.3%。提示胃溃疡好发部位在胃窦和胃角,男性多发,恶性溃疡主要为巨大且不规则溃疡。
关键词 胃溃疡 胃镜检查
下载PDF
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早期再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1
2
作者 张丽娜 马治国 +2 位作者 少奇 黄李雅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543-547,共5页
目的探讨影响消化性溃疡出血(PUB)患者发生早期再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006年6月至2017年5月在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住院的1210例PUB患者,将治疗后出血停止的104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早期再出血的170例患者为再出血组。分析两组患... 目的探讨影响消化性溃疡出血(PUB)患者发生早期再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006年6月至2017年5月在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住院的1210例PUB患者,将治疗后出血停止的104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早期再出血的170例患者为再出血组。分析两组患者的病历资料,统计学方法采用卡方检验、t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再出血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居住地、呕血、休克、输血量、服用抗凝药物、合并疾病、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血尿素氮、中性粒细胞占比、血小板计数、溃疡位置、溃疡最大径、Forrest分级和胃镜下治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中再出血组患者胃镜下止血治疗率为92.56%(112/121),低于对照组的98.70%(228/2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609,P=0.001)。将以上变量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Forrest分级(OR=7.735,P〈0.01)、血红蛋白(OR=7.332,P=0.040)、休克(OR=5.245,P〈0.01)、溃疡大小(OR=2.360,P=0.029)是PUB患者发生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对评估再出血风险的作用为Forrest分级〉血红蛋白〉休克〉溃疡大小。结论Forrest分级、血红蛋白、休克、溃疡大小是影响PUB患者发生早期再出血的危险因素,胃镜下止血治疗可降低再出血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性溃疡出血 再出血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应用双谱分析和分形维数的雷达欺骗干扰识别 被引量:24
3
作者 少奇 田波 周瑞钊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28-135,共8页
为解决频谱弥散干扰(SMSP)和切片组合干扰(C&I)2种干扰类型的识别问题,提出了一种利用双谱分析和分形维数的干扰识别方法。首先对零中频处理后雷达接收信号进行双谱分析,得到接收信号的三维双谱信息;然后通过降维方法把三维信息变... 为解决频谱弥散干扰(SMSP)和切片组合干扰(C&I)2种干扰类型的识别问题,提出了一种利用双谱分析和分形维数的干扰识别方法。首先对零中频处理后雷达接收信号进行双谱分析,得到接收信号的三维双谱信息;然后通过降维方法把三维信息变换成二维特征曲线,以减小干扰识别的计算量;最后提取二维曲线的盒维数和信息维数2个特征参数,通过支持向量机对干扰识别率进行检验。仿真结果表明:在一定的噪声背景下,该识别方法能够较为稳定地识别不同干扰形式;在信噪比为0dB的条件下,干扰的识别成功率能够达到88%以上,证明了干扰识别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达 双谱分析 分形维数 欺骗干扰 信号识别
下载PDF
基于时频图像特征提取的LFM雷达有源欺骗干扰识别 被引量:23
4
作者 少奇 田波 +1 位作者 李欣 谭铭 《空军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6-59,共4页
为了提高雷达的抗干扰能力,有针对性地合成最有效的抗干扰措施,提出了一种基于时频图像特征提取的欺骗干扰识别方法。该方法对雷达接收信号进行时频分析,根据时频图像分布的特点,提取时频域可分离度和三阶Renyi熵2个有效特征参数,将2个... 为了提高雷达的抗干扰能力,有针对性地合成最有效的抗干扰措施,提出了一种基于时频图像特征提取的欺骗干扰识别方法。该方法对雷达接收信号进行时频分析,根据时频图像分布的特点,提取时频域可分离度和三阶Renyi熵2个有效特征参数,将2个特征参数用于雷达接收信号的自动干扰识别。仿真结果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和稳定性,为后续抗干扰措施的选取提供了先验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源欺骗干扰 SPWVD 特征提取 干扰识别
下载PDF
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0
5
作者 少奇 刘云霞 +1 位作者 闪明海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13年第2期71-74,共4页
目的初步探讨可以评估肝硬化患者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风险的临床指标。方法回顾性总结286例合并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肝硬化患者(观察组)及352例未发生出血的肝硬化患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对2组间存在差异性的指标运用单... 目的初步探讨可以评估肝硬化患者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风险的临床指标。方法回顾性总结286例合并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肝硬化患者(观察组)及352例未发生出血的肝硬化患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对2组间存在差异性的指标运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结果2组在肝功能分级状况(P〈0.05)、白蛋白(t=5.05,P=0.000)、凝血酶原时间(t=-2.80,P=0.005)、门静脉内径(t=-2.28,P=0.006)、脾厚度(t=-2.73,P=0.006)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单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白蛋白(OR=0.944,P=0.000)、凝血酶原时间(OR=1.067,P=0.007)、门静脉内径(OR=3.423,P=0.007)、脾厚度(OR=1.276,P=0.007)与出血存在相关性,进一步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白蛋白(OR=0.936,P=0.000)、门静脉内径(OR=4.098,P=0.013)、脾厚度(OR=1.275,P=0.000)是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白蛋白、门静脉内径、脾厚度是肝硬化并发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对预测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发生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改善白蛋白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肝硬化并发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 肝硬化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慢性丙型肝炎与Ⅱ型糖尿病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20
6
作者 少奇 陈红松 +3 位作者 蒋栋 魏来 纪立农 王宇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46-49,共4页
目的 探讨慢性丙型肝炎病毒 (HCV)感染与Ⅱ型糖尿病发病的关系。方法 ①对 2 2 7例慢性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后肝硬化 86例 )与 12 6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 (丙型肝炎后肝硬化 3 0例 )进行病例分析研究 ,明确其是否合并糖尿病。②用ELISA... 目的 探讨慢性丙型肝炎病毒 (HCV)感染与Ⅱ型糖尿病发病的关系。方法 ①对 2 2 7例慢性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后肝硬化 86例 )与 12 6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 (丙型肝炎后肝硬化 3 0例 )进行病例分析研究 ,明确其是否合并糖尿病。②用ELISA方法对 160例Ⅱ型糖尿病患者及 2 2 3例体检人群进行抗HCV、HBsAg检测。结果 ① 12 6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合并Ⅱ型糖尿病 2 4例 (19.0 5 % ) ,2 2 7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合并Ⅱ型糖尿病 19例 (8.3 7% ) ,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年龄及丙型肝炎为发生糖尿病的独立危险因素。② 160例Ⅱ型糖尿病患者中抗HCV阳性 5例 (3 .12 % ) ,HBsAg阳性 7例 (4 3 7% ) ,2 2 3例体检人群抗HCV阳性 0例 ,与糖尿病人群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HBsAg阳性 12例 (5 .3 8% ) ,与糖尿病人群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①慢性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易合并Ⅱ型糖尿病。②Ⅱ型糖尿病患者中丙型肝炎感染率高于普通人群 ,提示HCV感染与糖尿病的发生有一定关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 糖尿病 非胰岛素依赖型 发病机制
原文传递
利用时频分析的间歇采样干扰对抗方法 被引量:19
7
作者 少奇 田波 周瑞钊 《信号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244-1251,共8页
为了提高线性调频脉压雷达在复杂电磁环境下的抗干扰能力,提出了基于时频分析的间歇采样干扰识别与抑制算法。针对间歇采样干扰信号在时域上的不连续性,将雷达接收信号通过扩展处理中的混频处理之后再进行时频分析,通过对时频分析结果... 为了提高线性调频脉压雷达在复杂电磁环境下的抗干扰能力,提出了基于时频分析的间歇采样干扰识别与抑制算法。针对间歇采样干扰信号在时域上的不连续性,将雷达接收信号通过扩展处理中的混频处理之后再进行时频分析,通过对时频分析结果的处理进而提取一种特征参量,对雷达接收信号中是否存在干扰进行鉴别;同时将扩展处理与时频分析相结合,根据时频分析求解合适的带通滤波器,用以对雷达接收信号扩展处理的结果进行滤波,从而消除干扰。理论推导和计算机仿真结果表明,这种方法能够在合理的信噪比下鉴别出雷达是否受到间歇采样干扰,并且能够进行有效的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歇采样干扰 扩展处理 时频分析 鉴别与抑制
下载PDF
肝硬化患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早期再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9
8
作者 刘云霞 +2 位作者 李鹏 少奇 王鵷臻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4年第6期540-542,共3页
目的探讨影响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GVB)患者再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宁夏医科大学2006年1月-2009年12月收住入院的432例肝硬化患者,初次治疗后出血停止的325例为对照组(即出血停止组),再出血的107例为研究组(即再出血组)。分析... 目的探讨影响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GVB)患者再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宁夏医科大学2006年1月-2009年12月收住入院的432例肝硬化患者,初次治疗后出血停止的325例为对照组(即出血停止组),再出血的107例为研究组(即再出血组)。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和相关检查资料。两组间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并进行多个样本率间的多重比较。应用单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出血的影响因素。结果性别、吸烟、血红蛋白、白细胞、ALT、AST、脾脏厚度两组患者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中性粒细胞相对值(OR=0.976,P=0.034)、白细胞计数(OR=1.173,P=0.007)、门静脉宽度(OR=7.530,P=0.001)和血红蛋白(OR=1.015,P=0.013)与出血具有相关性。结论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血红蛋白、门静脉为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早期再出血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食管和胃静脉曲张 胃肠出血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老年消化性溃疡并出血256例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16
9
作者 张丽娜 孟磊 +1 位作者 少奇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936-1937,共2页
近年来我国老年消化性溃疡的发病率逐年上升。老年患者病情复杂,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本研究回顾性分析老年消化性溃疡并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希望给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关键词 消化性溃疡并出血 临床特点
下载PDF
高危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再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2
10
作者 王晶晶 马睿婷 +1 位作者 少奇 黄李雅 《重庆医学》 CAS 2023年第2期195-199,共5页
目的探讨高危消化性溃疡出血(PUB)患者再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20年4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及心脑血管病医院收治的262例高危PUB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再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再出血组出现休克、输血量≥1000 mL... 目的探讨高危消化性溃疡出血(PUB)患者再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20年4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及心脑血管病医院收治的262例高危PUB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再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再出血组出现休克、输血量≥1000 mL的比例明显高于未再出血组,血红蛋白(HGB)、红细胞压积(HCT)、血清白蛋白(ALB)均低于未再出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AIMS65、罗卡尔(Rockall)评分、格拉斯哥-布拉奇福德(Glasgow Blatchford)评分,溃疡位于胃角、十二指肠和吻合口的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休克(OR=5.338,95%CI:2.456~11.600,P<0.001)、输血量≥1000 mL(OR=3.387,95%CI:1.424~8.054,P=0.006)、低蛋白血症(OR=0.897,95%CI:0.836~0.963,P=0.003)、十二指肠溃疡(OR=0.239,95%CI:0.080~0.719,P=0.011)及未使用钛夹止血(OR=0.333,95%CI:0.129~0.858,P=0.023)是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休克、输血量≥1000 mL、低蛋白血症、十二指肠溃疡是影响高危PUB患者早期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早期钛夹止血可有效降低再出血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危消化性溃疡出血 再出血 内镜下治疗 危险因素
下载PDF
消化性溃疡出血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5
11
作者 张丽娜 马治国 +1 位作者 少奇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85-88,共4页
【摘要】目的探讨影响消化性溃疡出血(PUB)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03年1月至2012年12月PUB患者1210例,其中治愈1170例(治愈组),死亡40例(死亡组)。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和临床表现资料,即患者性别、年龄、吸烟史、... 【摘要】目的探讨影响消化性溃疡出血(PUB)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03年1月至2012年12月PUB患者1210例,其中治愈1170例(治愈组),死亡40例(死亡组)。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和临床表现资料,即患者性别、年龄、吸烟史、NSAID服用史和呕血、休克、输血量、再出血情况。收集患者合并其他疾病的情况。收集患者实验室检查和胃镜检查情况,即Hb、PLT、血清白蛋白、血尿素氮、血肌酐水平和凝血功能、溃疡位置、Forrest分级。计数资料的组间比较行卡方检验。计量资料正态分布时组间比较行t检验,非正态分布时则行Mann-Whitney秩和检验。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PUB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死亡组中年龄≥65岁者、有合并疾病者、休克、再出血、凝血功能异常、Forrest分级≥1Ib级、经胃镜下喷洒药物止血、内镜下钛夹止血、手术止血者所占的比例[分别为57.5%(23/40)、27.5%(11/40)、25.0%(10/40)、42.5%(17/40)、25.0%(10/40)、35.0%(14/40)、15.0%(6/40)、12.5%(5/40)、17.5%(7/40)]均高于治愈组[分别为25.0%(293/I170)、7.4%(86/1170)、12.5%(146/l170)、13.1%(153/1170)、5.1%(60/1170)、20.9%(244/1170)、4.8%(56/1170)、4.1%(48/1170)、6.5%(76/117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21.117、18.651、5.400、27.728、9.203、4.613、6.332、4.661、5.710,P均〈O.05)。死亡组血清白蛋白水平[(28.71±7.13)g/L]低于治愈组[(32.82±7.55)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15,P〈O.05)。两组的性别分布、吸烟者所占比例、服用NSAID者所占比例、呕血者所占比例、输血量、溃疡位置、PPI用量、平均Hb水平、血尿素氮水平、血肌酐水平、PLT计数差异均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性溃疡出血 死亡率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二甲硅油散不同给药方式对肠道清洁祛除泡沫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4
12
作者 王晓雄 于鹏格 +5 位作者 吴佳 郭玉峰 白东丽 李鹏 小荣 少奇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20年第4期391-395,共5页
目的探讨二甲硅油散不同给药方法在结肠镜检查中祛除肠道泡沫情况的效果分析。方法将同期行肠镜检查的495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70例)、试验A组(163例)和试验B组(162例),肠道准备时,对照组仅口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PEG)2 L,试验A组... 目的探讨二甲硅油散不同给药方法在结肠镜检查中祛除肠道泡沫情况的效果分析。方法将同期行肠镜检查的495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70例)、试验A组(163例)和试验B组(162例),肠道准备时,对照组仅口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PEG)2 L,试验A组口服完PEG 2 L后,将二甲硅油散稀释50 mL在检查前1 h口服,试验B组口服PEG 2 L后,在进镜和退镜时发现肠道泡沫予以二甲硅油散稀释50 mL冲洗。记录三组肠道清洁度情况、进镜时和退镜时肠道泡沫分级及息肉检出率。结果三组肠道清洁度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镜时试验B组泡沫分级低于对照组、试验A组(P均<0.05),退镜时试验A、B组泡沫分级低于对照组,试验B组低于试验A组(P均<0.05)。试验A组、试验B组直径≤1.0 cm息肉、右半结肠息肉检出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结肠镜检查中,二甲硅油散检查前1 h服用和检查时发现泡沫用二甲硅油散稀释后冲洗,可有效降低肠道内气泡量,提高息肉检出率,检查时发现泡沫用二甲硅油散稀释后冲洗效果相对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镜 二甲硅油散 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I)
下载PDF
高甘油三酯血症、脂肪肝与急性胰腺炎关系的探讨 被引量:12
13
作者 武曼群 少奇 +1 位作者 赵进 晓梅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09年第1期37-38,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与高甘油三酯血症及脂肪肝之间的关系。方法将329例急性胰腺炎均进行血甘油三酯检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329例急性胰腺炎中HLP-AP(hyper lipidemic acute pancreatitis,HLP-AP)35例,占10.6%,HL-AP患者脂肪肝发病...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与高甘油三酯血症及脂肪肝之间的关系。方法将329例急性胰腺炎均进行血甘油三酯检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329例急性胰腺炎中HLP-AP(hyper lipidemic acute pancreatitis,HLP-AP)35例,占10.6%,HL-AP患者脂肪肝发病率与其它原因所致的AP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AP(mild acute pancreatiti,MAP)组TG升高者47例,占17.02%,SAP(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组TG升高者41例,占77.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AP组同时合并高甘油三酯血症和脂肪肝的百分率高于M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脂肪肝和高甘油三酯血症的患者发生急性重症胰腺炎相对危险度(RR)分别是无脂肪肝和无高甘油三酯血症的26.9倍。结论HL-AP患者常并存脂肪肝;SAP患者的高甘油三酯血症比例较MAP患者明显增高;合并有脂肪肝和高甘油三酯血症的AP患者较无脂肪肝和高甘油三酯血症的AP患者更易发生急性重症胰腺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高甘油三酯血症 脂肪肝
下载PDF
内镜窄带成像放大技术和染色放大技术诊断结直肠癌及其癌前病变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2
14
作者 李涛 少奇 +2 位作者 李海 杜勇 银学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13年第3期150-153,共4页
目的探讨窄带成像(NBI)放大内镜和染色放大内镜对结直肠肿瘤性和非肿瘤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75例患者92处病变分别在常规内镜模式、NBI放大模式及染色放大模式下进行观察,对发现的病变进行腺管开口分型及血管形态分型,将内镜... 目的探讨窄带成像(NBI)放大内镜和染色放大内镜对结直肠肿瘤性和非肿瘤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75例患者92处病变分别在常规内镜模式、NBI放大模式及染色放大模式下进行观察,对发现的病变进行腺管开口分型及血管形态分型,将内镜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常规内镜检出87处(94.6%)病灶,NBI放大内镜检出90处(97.8%),染色放大内镜全部检出(100.0%)。在病变轮廓、微血管形态的图像显示上NBI放大内镜明显优于染色放大内镜(P=0.ooo),在腺管开口形态的图像显示上NBI放大内镜与染色放大内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94)。NBI放大内镜诊断结直肠肿瘤性病变的符合率、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1.3%(84/92)、83.9%(26/31)、95.1%(58/61),染色放大内镜则对应分别为89.1%(82/92)、80.6%(25/31)、93.4%(57/61),两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BI放大内镜和染色放大内镜对结直肠肿瘤性、非肿瘤性病变的鉴别效果相似,但NBI放大内镜能更为清晰地显示病变轮廓、微血管形态,且操作转换简单快捷,更易于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诊断 窄带成像技术 染色放大技术
原文传递
红松果材兼用林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2
15
作者 吴榜华 李长福 +10 位作者 孙广仁 尚晓东 成录 李红 历宝峰 金哲虎 金芳山 赵汝胜 息连有 孙治国 少奇 《吉林林学院学报》 1995年第4期229-233,共5页
红松既是珍贵的用材树种,又是驰名中外的名、优、特干果树种.红松人工林树高4~6m时即分杈,这是营造人工用材林的难题,但用“逆向思维”观察可顺其自然,将其培养为果材兼用林.本研究根据红松人工林生长结实的特性,提出建立红... 红松既是珍贵的用材树种,又是驰名中外的名、优、特干果树种.红松人工林树高4~6m时即分杈,这是营造人工用材林的难题,但用“逆向思维”观察可顺其自然,将其培养为果材兼用林.本研究根据红松人工林生长结实的特性,提出建立红松果材林的立地选择、良种培育和栽培技术,同时对当前建立红松果材林基地应做好的三项工作提出了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松 果材兼用林 基地建设
下载PDF
频谱弥散和切片组合欺骗式干扰的识别算法 被引量:12
16
作者 少奇 田波 《探测与控制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2-67,共6页
针对频谱弥散(SMSP)和切片组合(C&I)两种有源欺骗干扰检测识别算法计算量大,需要过采样等问题,提出了频谱弥散和切片组合欺骗式干扰的识别算法。该算法首先建立干扰的时、频域模型,在此基础上分析其时、频域特征,并进一步提取基于... 针对频谱弥散(SMSP)和切片组合(C&I)两种有源欺骗干扰检测识别算法计算量大,需要过采样等问题,提出了频谱弥散和切片组合欺骗式干扰的识别算法。该算法首先建立干扰的时、频域模型,在此基础上分析其时、频域特征,并进一步提取基于时域的盒维数与基于频域的指数熵作为干扰的本质特征参数,通过基于二叉树结构的支持向量机分类器(SVM)对干扰信号进行分类识别。仿真结果表明,在一定的信噪比要求下,该算法能够准确识别出干扰类型,为雷达抗干扰措施的选取提供先验知识,提高雷达在复杂电磁环境下工作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频谱弥散干扰 切片组合干扰 特征提取 干扰识别
下载PDF
柳氮磺吡啶联合益生菌治疗炎症性肠病临床效果的Meta分析 被引量:11
17
作者 王振 小利 +4 位作者 朱丽丽 薛静 李珂 王浩 少奇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19年第6期850-855,共6页
目的评价国内柳氮磺吡啶联合益生菌治疗炎症性肠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通过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维普全文数据库、PubMed等中英文数据库,收集国内应用柳氮磺吡啶联合益生菌制剂的病例为研究对象,以单独应用柳氮磺吡啶或柳氮... 目的评价国内柳氮磺吡啶联合益生菌治疗炎症性肠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通过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维普全文数据库、PubMed等中英文数据库,收集国内应用柳氮磺吡啶联合益生菌制剂的病例为研究对象,以单独应用柳氮磺吡啶或柳氮磺吡啶联合甲硝唑治疗炎症性肠病的病例做对照。筛选随机对照试验,结果用比值比(OR)及95%置信区间(CI)表示。评估指标为有效缓解率。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选择文献、提取资料,并对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进行质量评估,采用RevMan 5. 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26项研究,共2 403例患者。其中13项研究柳氮磺吡啶联合益生菌组治疗炎症性肠病缓解率与单用柳氮磺吡啶组的比较,异质性检验χ~2=10. 29,自由度(df)=12,I^2=0%,P <0. 05,固定效应模型OR=3. 70,95%CI(2. 62~5. 21),提示联合用药优于单药治疗; 10项研究柳氮磺吡啶联合益生菌组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缓解率与单用柳氮磺吡啶组的比较,异质性检验χ~2=2. 59,df=9,I^2=0%,P <0. 05,固定效应模型OR=3. 84,95%CI(2. 52~5. 86),提示联合用药优于单药治疗;有3项研究柳氮磺吡啶联合益生菌组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伴感染缓解率与柳氮磺吡啶联合甲硝唑组的比较,异质性检验χ~2=0. 07,df=2,I^2=0%,P <0. 05,固定效应模型OR=4. 77,95%CI(2. 27~10. 02),提示柳氮磺吡啶联合益生菌联合用药优于柳氮磺吡啶联合甲硝唑。结论柳氮磺吡啶联合益生菌治疗炎症性肠病能够提高有效缓解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柳氮磺胺吡啶 有益菌种 炎性肠疾病 结肠炎 溃疡性 META分析
原文传递
肝硬化患者中性粒细胞及白细胞与胃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关系 被引量:11
18
作者 孟磊 刘云霞 +3 位作者 姚文暾 展琳祥 丁晓玲 少奇 《山东医药》 CAS 2012年第28期26-27,共2页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中性粒细胞及白细胞与胃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对比分析151例肝硬化胃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与347例肝硬化未出血患者中性粒细胞相对值及白细胞计数。结果中性粒细胞相对值、白细胞计数不同的患...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中性粒细胞及白细胞与胃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对比分析151例肝硬化胃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与347例肝硬化未出血患者中性粒细胞相对值及白细胞计数。结果中性粒细胞相对值、白细胞计数不同的患者出血率有差别(P<0.05),大于正常值的患者出血率高。肝硬化胃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中性粒细胞相对值及白细胞计数高于未出血患者(P<0.05)。单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中性粒细胞相对值(OR=1.074,P=0.000)和白细胞计数(OR=1.112,P=0.000)与出血呈正相关。结论中性粒细胞相对值、白细胞计数为肝硬化胃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静脉曲张出血 肝硬化 中性粒细胞 白细胞
下载PDF
肝硬化患者门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表现和危险因素 被引量:11
19
作者 周仁华 李鹏 +2 位作者 张艳婷 少奇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6年第2期275-278,共4页
目的研究肝硬化患者门静脉血栓(PVT)形成的临床表现及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08年4月-2015年4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收治的肝硬化患者资料541例。其中76例肝硬化合并PVT的患者为研究组,同阶段通过匹配患者的性别、年龄及肝功能Child-Pugh分... 目的研究肝硬化患者门静脉血栓(PVT)形成的临床表现及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08年4月-2015年4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收治的肝硬化患者资料541例。其中76例肝硬化合并PVT的患者为研究组,同阶段通过匹配患者的性别、年龄及肝功能Child-Pugh分级,76例肝硬化不合并PVT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相关检查指标。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并应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肝硬化PVT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肝硬化PVT患者中,42.1%(32/76)隐匿起病,57.9%(44/76)有明显临床表现。大部分患者肝功能分级为Child-Pugh B和C级。血小板、血糖、中性粒细胞百分比、重度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血浆D-二聚体、门静脉宽度、脾脏厚度在两组患者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进一步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比值比(OR)=1.044,P=0.040]、血浆D-二聚体(OR=0.091,P<0.001)、门静脉宽度(OR=0.030,P=0.008)、脾脏厚度(OR=0.427,P=0.003)为PVT形成的危险因素。结论肝硬化PVT可隐匿起病,也可伴有不同的临床表现。肝硬化PVT常发生在晚期肝硬化患者中,血浆D-二聚体、门静脉宽度、脾脏厚度、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为肝硬化PVT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静脉血栓形成 门静脉 危险因素
下载PDF
LFM脉压雷达间歇采样调相干扰研究 被引量:11
20
作者 少奇 田波 《计算机仿真》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9-13,共5页
传统的脉压雷达间歇采样直接转发干扰存在两类缺点,一是次假目标幅度下降过快,导致有效假目标数量较少;二是主假目标与真实目标距离较近,导致真实目标增强。目前通过减小工作比来解决此类问题,但会增加干扰机的发射功率。针对上述缺点,... 传统的脉压雷达间歇采样直接转发干扰存在两类缺点,一是次假目标幅度下降过快,导致有效假目标数量较少;二是主假目标与真实目标距离较近,导致真实目标增强。目前通过减小工作比来解决此类问题,但会增加干扰机的发射功率。针对上述缺点,提出了采用相位调制的间歇采样转发干扰,通过对雷达信号的间歇采样技术与多种相位调制方式的结合,在雷达匹配滤波输出端能够在工作比最大化的前提下增加主假目标与真实目标的距离,同时减弱了次假目标的衰减速度,减小了干扰机的发射峰值功率。推导了干扰的匹配滤波输出形式,分析了干扰参数对干扰效果的影响。通过对干扰参数的调整,能够改变有效假目标的数量和密集度,可以形成以欺骗干扰为主或压制干扰为主的干扰效果。仿真结果验证了改进方法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压雷达 间歇采样 相位调制 转发干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