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机采血小板发生献血反应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1
1
作者 《包头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2期30-31,共2页
目的:探讨分析机采血小板发生献血反应的相关因素,为制定采取稳定充足血源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选择近3年来符合机采血小板条件的健康献血者1 466例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分析机采血小板发生献血反应的相关因素。结果:1 466... 目的:探讨分析机采血小板发生献血反应的相关因素,为制定采取稳定充足血源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选择近3年来符合机采血小板条件的健康献血者1 466例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分析机采血小板发生献血反应的相关因素。结果:1 466例献血者中有76例发生献血反应,发生率5.2%;其中轻度58例,占76.3%;中度12例,占15.8%;重度6例,占7.9%。所有献血反应者中,枸橼酸钠中毒引起者47例(61.8%),精神因素(精神紧张、惧怕)引起者14例(18.4%),身体因素(过饥、过饱、疲劳等)引起者11例(14.5%),其他因素(痛觉过敏、晕针、晕血等)引起者4例(5.3%)。年龄对献血反应的发生率无明显影响(P>0.05);性别、体重、采集量、献血次数等对献血反应的发生率有明显影响(均P<0.05)。结论:尽量选择较大体重(体质量≥55 kg)、献血2次以上、身体综合素质良好的男性献血者机采血小板有利于降低献血反应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采血小板 献血 献血反应 相关因素
下载PDF
献血者机采血小板中发生抗凝剂过敏反应的原因探析 被引量:5
2
作者 《西南国防医药》 CAS 2015年第10期1075-1078,共4页
目的探讨献血者机采血小板中发生抗凝剂过敏反应的原因。方法选择2008年9月-2014年8月在中心血站进行机采血小板的健康献血者1200例,根据随机抽签原则分为EDTA-K2组与枸橼酸钠组,各600例,分别采用EDTA-K2或枸橼酸钠作为抗凝剂,进行机采... 目的探讨献血者机采血小板中发生抗凝剂过敏反应的原因。方法选择2008年9月-2014年8月在中心血站进行机采血小板的健康献血者1200例,根据随机抽签原则分为EDTA-K2组与枸橼酸钠组,各600例,分别采用EDTA-K2或枸橼酸钠作为抗凝剂,进行机采血小板,观察两组血小板变化情况和机体过敏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抗凝血的血小板表面标志PAC-1、CD62p、CD63、TSP都呈现激活状况,阳性率都在50.0%以上,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EDTA-K2组抗凝血的血小板数量与血小板压积都明显高于枸橼酸钠组(P〈0.05)。EDTA-K2组出现过敏反应6例,发生率为1.0%;枸橼酸钠组出现过敏反应40例,发生率为6.7%,EDTA-K2组的过敏反应发生率与反应程度都明显少于枸橼酸钠组(P〈0.05)。结论献血者机采血小板中出现抗凝剂过敏反应比较常见,相对于枸橼酸钠,EDTA-K2抗凝剂的应用对血小板参数影响小,能减少过敏反应的发生,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献血者 机采血小板 抗凝剂 过敏反应
下载PDF
机采血小板献血不良反应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被引量:5
3
作者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7年第35期93-94,共2页
目的分析机采血小板的献血人员出现各种不良反应的原因,并且探讨预防以及处理的措施,以提升献血安全性。方法从2013年7月至2016年7月在我市市区内5台献血车以及5座献血站当中献血的人员中随机选取410名献血者,计算不良反应发生率,分析... 目的分析机采血小板的献血人员出现各种不良反应的原因,并且探讨预防以及处理的措施,以提升献血安全性。方法从2013年7月至2016年7月在我市市区内5台献血车以及5座献血站当中献血的人员中随机选取410名献血者,计算不良反应发生率,分析其中出现不良反应症状的原因,并总结预防和处理的措施。结果在410名献血者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39%,导致献血者出现面色苍白、胸闷、头晕、恶心及血压下降等不良反应症状的成因包括心理因素以及献血者个人体质因素等方面,行以适当的预防和处理措施基本上都能够康复。结论对于机采血小板献血人员来说,创建良好的献血环境,辅以适当的心理干预,能够有效预防不良反应;如果不良反应已经发生,行以及时有效的处理也能够将影响控制在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良反应 机采血小板 献血 预防措施 处理
下载PDF
机采血小板采集前、后血常规变化情况分析
4
作者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7年第36期155-156,共2页
目的探究导致机采血小板采集前、后出现血常规变化的主要原因,准确判断机采时间,以保障机采血小板的质量与献血人员的健康。方法择取2013年8月至2016年9月我站接受机采血小板采集的420例献血者为研究对象,对其机采血小板前、机采血小板1... 目的探究导致机采血小板采集前、后出现血常规变化的主要原因,准确判断机采时间,以保障机采血小板的质量与献血人员的健康。方法择取2013年8月至2016年9月我站接受机采血小板采集的420例献血者为研究对象,对其机采血小板前、机采血小板10 min内、机采血小板后7 d进行血常规检查,分析血常规检查结果。结果机采血小板10 min内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红细胞压积、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含量水平均显著低于机采血小板前与机采血小板后7 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机采血小板前与机采血小板后7 d的血常规测定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采血小板前与机采血小板后7 d的血常规检查结果没有明显区别,因此为确保血小板质量良好、保护献血者身体健康,建议将血小板采集的最小时间间隔设为7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常规 机采血小板 献血者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