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碳中和目标下的二氧化碳排放路径 被引量:88
1
作者 蔡博峰 曹丽斌 +9 位作者 雷宇 王灿 张立 朱建华 李明煜 吕晨 蒋含颖 宁淼 王金南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14,共8页
结合中国中长期规划研究成果和国内外学术文献,充分考虑中国现阶段以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以及新技术研发和投入使用周期,利用中国高空间分辨率排放网格数据库(China high resolution emission gridded database,CHR... 结合中国中长期规划研究成果和国内外学术文献,充分考虑中国现阶段以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以及新技术研发和投入使用周期,利用中国高空间分辨率排放网格数据库(China high resolution emission gridded database,CHRED),自上而下(基于中国中长期排放和强度目标并参考IPCC-SSPs排放情景)和自下而上(基于CHRED 50 km网格分部门排放,利用空间公平趋同模型),建立中国碳中和目标下的2020—2060年二氧化碳排放路径(CAEP-CP 1.1)。CAEP-CP 1.1表明,中国2027年左右达峰,二氧化碳排放峰值为106亿t,达峰后经历5~7年平台期,2030年二氧化碳排放量为105亿t。CAEP-CP 1.1空间格局(50 km)在2030年和IPCC排放情景基本一致,但2060年差异较为显著,主要由于CAEP-CP 1.1是基于中国2060年碳中和的目标,相比IPCC情景减排力度更强。2060年排放格局下,中国基本实现超低排放,绝大部分区域(50 km×50 km)排放量都低于100万t,而在IPCC的情境下,中国2060年仍有不少区域排放量超过1 000万t。CAEP-CP 1.1空间化排放数据可与IPCC-SSPs(0.5°网格)比对和分析,路径数据可实现部门、区域对标分析和横纵向比较,国家-区域-部门-网格数据联动和双向反馈,可追溯性强(可分析每个50 km空间网格分部门排放和相关参数),便于根据实际发展、国家重大决策变化和认知提升等动态调整和迭代升级路径数据,有利于决策者在国家-区域-部门层面模拟和推演不同政策措施下的排放情景,为二氧化碳排放管控科学化、精准化提供重要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二氧化碳排放路径 空间化 碳中和
下载PDF
基于飞行阶段的精细化航空二氧化碳排放因子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吕晨 刘浩 +3 位作者 徐少东 杨楠 蔡博峰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96-204,共9页
航空运输是交通领域CO_(2)排放增长最快速的部门。文中选择中国民航使用频率较高的超大型、大型、中型和小型飞机的典型机型,基于不同飞机在起飞、爬升、巡航、接近和滑行阶段引擎油耗速率、运行时间和油耗量的变化,计算航空飞机CO_(2)... 航空运输是交通领域CO_(2)排放增长最快速的部门。文中选择中国民航使用频率较高的超大型、大型、中型和小型飞机的典型机型,基于不同飞机在起飞、爬升、巡航、接近和滑行阶段引擎油耗速率、运行时间和油耗量的变化,计算航空飞机CO_(2)排放因子。同时结合各机型碳排放因子、额定载客量与客座率评估旅客搭乘不同飞机时的人均CO_(2)排放量(即单位客运周转量CO_(2)排放因子)。结果显示,超大型飞机、大型飞机、中型飞机和小型飞机在其航程区间内的平均CO_(2)排放因子分别为49.8、31.7、16.2和8.5 kg CO_(2)/km;满载条件下单位客运周转量CO_(2)排放因子均值分别为102.6、95.2、81.7和112.4 g CO_(2)/(人∙km)。起飞和爬升阶段引擎油耗速率约为巡航阶段油耗速率的2.6~3.4倍和2.0~2.8倍,飞机CO_(2)排放因子随飞行里程的提高而降低。航空运输是高碳客运方式,相同里程条件下,航空单位客运周转量CO_(2)排放因子显著高于高铁、道路机动车等其他客运方式。提升燃油效率、减少短途航运、合理安排航线以提高客座率并减少中途转机是降低航空碳排放量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运输 客运周转量 CO_(2)排放因子 起飞—着陆循环 巡航阶段
下载PDF
山东省县域碳达峰格局及其路径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韩欣宇 苏贝勒 +2 位作者 邱宁 曲鹏 《山东建筑大学学报》 2023年第3期94-100,共7页
依据地域内部碳达峰的趋势特征和路径类型,制定差异化的碳达峰行动决策,有助于尽快实现国家的“双碳”目标。文章基于碳达峰评估指标体系静态特征和动态趋势的分析,研究了山东省碳排放的分布格局,阐明了碳达峰的单元类型及其演进差异。... 依据地域内部碳达峰的趋势特征和路径类型,制定差异化的碳达峰行动决策,有助于尽快实现国家的“双碳”目标。文章基于碳达峰评估指标体系静态特征和动态趋势的分析,研究了山东省碳排放的分布格局,阐明了碳达峰的单元类型及其演进差异。结果表明:在数量结构上,山东省县域单元的主要碳达峰类型呈“金字塔”形的组合结构,示范型地区数量为10个,而落后型地区为62个;示范、潜力和转型等相对先进的地区,集中分布于济南、青岛及其周边区域,而落后型地区则主要在鲁西和鲁南地区连片集聚;根据不同类型地区社会经济建设及其碳排放的聚类特征,设计和实施差异化碳达峰路径,促进了区域低碳建设,加快了碳达峰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达峰 聚类分析 县域 分布格局
下载PDF
公共建筑节能减排研究:绿色金融的作用与调节机制
4
作者 丁煌 《中国机关后勤》 2024年第9期42-47,共6页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有学者认为,碳排放是气候变暖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有学者认为,碳排放是气候变暖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主要来自3个部门:建筑、工业和交通。而在各类建筑中,公共建筑能耗比例较大。在这一背景下,绿色金融迅速兴起,成为新型的环境规制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建筑能耗 公共建筑节能减排 绿色金融 二氧化碳排放 碳中和 联合国大会 调节机制 国家自主贡献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