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实验性器官硬化细胞外基质及间质效应细胞的研究 被引量:28
1
作者 张月娥 许祖德 +6 位作者 王新禾 赵景民 翟为溶 张秀荣 张锦生 郭慕依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111-114,T023,共5页
我们应用免疫组化方法结合形态观察,对大鼠实验性肝、肺和肾小球的纤维化、硬化过程中的细胞外基质(ECM-FN,LN,ColⅠ、Ⅲ、Ⅳ、Ⅴ);以及肝脏的Ito细胞、肺泡壁原始间叶细胞(PMC)和肾小球系膜细胞的骨架蛋白(... 我们应用免疫组化方法结合形态观察,对大鼠实验性肝、肺和肾小球的纤维化、硬化过程中的细胞外基质(ECM-FN,LN,ColⅠ、Ⅲ、Ⅳ、Ⅴ);以及肝脏的Ito细胞、肺泡壁原始间叶细胞(PMC)和肾小球系膜细胞的骨架蛋白(DM、VM、α—SMA)表型变化,进行了动态的对比研究,发现在纤维化硬化过程中,上述三种细胞大量增生并伴细胞骨架蛋白表型和ECM分泌的系列改变。同时对此类细胞在修复过程中演变的共同规律和某些特殊规律、作用和意义,作了探索性的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变 肺纤维化 细胞外基质
原文传递
中药治疗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神经生长因子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4
2
作者 尹宗生 顾玉东 +1 位作者 顾映红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2003年第1期55-57,共3页
目的 研究党参、丹参、黄芪、生地等单味中药及复方神肌再生冲剂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神经生长因子 (nervegrowthfactor ,NGF)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雄性SD大鼠 10 8只 ,按手术先后随机分成党参、丹参、黄芪、生地、复方神肌再生冲剂... 目的 研究党参、丹参、黄芪、生地等单味中药及复方神肌再生冲剂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神经生长因子 (nervegrowthfactor ,NGF)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雄性SD大鼠 10 8只 ,按手术先后随机分成党参、丹参、黄芪、生地、复方神肌再生冲剂和对照组 6组 ,每组 18只。按取材时间分为术后 2、4、8周 3个时间组 (每组 6只 )。显露大鼠右侧坐骨神经 ,于坐骨结节远端 0 .8cm处造成坐骨神经挤压伤。根据分组 ,术后每天给予不同的中药灌胃 ,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术后不同时间取紧邻挤压伤部位的远端坐骨神经干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图像分析的方法研究神经组织中NGF的表达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术后 4、8周组 ,丹参和复方神肌再生冲剂组 ,坐骨神经组织中的NGF蛋白高表达。结论 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用中药丹参和复方神肌再生冲剂治疗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坐骨神经损伤 神经生长因子 基因表达
原文传递
甘草酸对CCl_4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smad7免疫组化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6
3
作者 周朝晖 蔡瑜 +2 位作者 沈锡中 王吉耀 《中国临床医学》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7-69,共3页
目的:利用CCl4诱导肝纤维化动物实验模型,研究甘草酸治疗前后smad7的变化,揭示甘草酸抗肝纤维化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将89只雄性大鼠随机分成3组:正常对照组24只;CCl4组33只;甘草酸治疗组32只。其中甘草酸治疗组腹腔注射0.2%的甘... 目的:利用CCl4诱导肝纤维化动物实验模型,研究甘草酸治疗前后smad7的变化,揭示甘草酸抗肝纤维化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将89只雄性大鼠随机分成3组:正常对照组24只;CCl4组33只;甘草酸治疗组32只。其中甘草酸治疗组腹腔注射0.2%的甘草酸氨水溶液,每周3次。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不同时期(1、2、4、8周)3组大鼠Smad7的表达。结果:研究发现甘草酸在肝纤维化发生的各个阶段均能改善肝脏的病理变化,且其作用在肝纤维化的后期更为明显。在甘草酸治疗组中Smad7的表达在第4周明显超过CCl4组。结论:甘草酸能改善CCl4诱导肝纤维化大鼠的病理变化。甘草酸抑制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之一是通过增强Smad7的表达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纤雏化 甘草酸 SMAD7
下载PDF
显示DNA含量的快速Feulgen染色技术及应用 被引量:12
4
作者 凌玉琴 顾映红 +3 位作者 赵为之 徐元鼎 翟为溶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75-176,共2页
关键词 DNA含量 快速Feulgen染色技术 应用 乳腺纤维腺瘤 乳腺癌
原文传递
甘草酸对四氯化碳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smad2免疫组织化学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周朝晖 蔡瑜 +2 位作者 沈锡中 王吉耀 《肝脏》 2006年第1期35-36,共2页
关键词 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肝纤维化大鼠 甘草酸 SMAD2 四氯化碳 肝组织 肝星状细胞激活 转化生长因子 SMAD蛋白 mad2蛋白
下载PDF
肝细胞肝癌p21^(WAF1)与p53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3
6
作者 戴大英 翟为溶 +2 位作者 万大 叶圣龙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85-87,F003,共4页
目的 探讨HCC中p2 1WAF1与p5 3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 38例手术切取的HCC及其配对癌旁肝组织、5例正常肝组织中p2 1WAF1和p5 3的表达 ,并分析它们与病理形态的关系。结果 p2 1WAF1、p5 3在HCC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 目的 探讨HCC中p2 1WAF1与p5 3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 38例手术切取的HCC及其配对癌旁肝组织、5例正常肝组织中p2 1WAF1和p5 3的表达 ,并分析它们与病理形态的关系。结果 p2 1WAF1、p5 3在HCC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肝组织 ,p2 1WAF1阳性 14例 (36 8% ) ,p5 3阳性 2 8例 (73 7% ) ,其中两者表达一致 (均阳或均阴 )的 18例 ,表达不一致的 2 0例。癌旁肝组织 1例 (2 6% )、正常肝组织 2例p2 1WAF1呈阳性表达 ,所有癌旁及正常肝组织中均未见p5 3表达。HCC中p2 1WAF1表达与p5 3表达无明显关系 (P >0 0 5 )。在不同组织学分级、有无肝内转移或门脉癌栓之间p2 1WAF1、p5 3表达差异均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p2 1WAF1与p5 3在癌内表达均高于癌旁 ,但两者间并无相关性 ,提示p2 1WAF1表达可能受p5 3依赖和p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P21^WAF1 P53 基因产物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EGFR-STAT3信号通路在大鼠实验性肝癌发生中的作用 被引量:4
7
作者 于晓棠 世能 +2 位作者 陈洁晴 陆世伦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2期107-111,共5页
背景与目的:许多研究表明,EGFR-STAT3信号传导通路参与肿瘤的形成。本试验目的在于探讨EG-FR-STAT3信号通路在大鼠实验性肝癌发生中的作用。方法:3’-甲基-4-二甲基偶氮苯(3'M e-DAB)诱发大鼠肝癌,免疫组化法检测EGFR、TGFα、STAT3... 背景与目的:许多研究表明,EGFR-STAT3信号传导通路参与肿瘤的形成。本试验目的在于探讨EG-FR-STAT3信号通路在大鼠实验性肝癌发生中的作用。方法:3’-甲基-4-二甲基偶氮苯(3'M e-DAB)诱发大鼠肝癌,免疫组化法检测EGFR、TGFα、STAT3、p-STAT3在诱癌各阶段的表达,分别用蛋白印记方法检测TGFα、STAT3、p-STAT3,原位杂交法检测STAT3在肝癌及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进行图像定量分析。结果:EGFR、TGFα、STAT3在肝细胞坏死和修复期表达有升高趋势。EGFR、TGFα、STAT3、p-STAT3在肝癌中100%表达,与正常组织比较,肝癌中EGFR、TGFα表达明显升高(P<0.05)。肝癌中STAT3在mRNA、蛋白水平的表达都较正常肝组织明显升高(P<0.05)。且其活化形式(p-STAT3)也显著增高(P<0.05)。肝癌中TGFα、p-STAT3表达具有相关性。结论:EG-FR-STAT3信号转导通路参与大鼠肝癌的发生,高表达的TGFα可激活EGFR信号转导通路形成自分泌环,并导致STAT3的持续活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3 大鼠实验性肝癌
下载PDF
肝细胞肝癌中端粒酶活性及hTERT mRNA表达 被引量:4
8
作者 戴大英 翟为溶 +3 位作者 万大 凌玉琴 虹光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5期484-487,共4页
目的 探讨肝细胞肝癌 (hepatocellularcarcinoma,HCC)中端粒酶、端粒酶催化亚单位hTERT(humantelomerasere versetranscriptase)表达及意义。方法 应用PCR ELISA和TRAP 银染法检测人HCC癌内、癌旁和正常肝组织中端粒酶活性 ,用RNA RN... 目的 探讨肝细胞肝癌 (hepatocellularcarcinoma,HCC)中端粒酶、端粒酶催化亚单位hTERT(humantelomerasere versetranscriptase)表达及意义。方法 应用PCR ELISA和TRAP 银染法检测人HCC癌内、癌旁和正常肝组织中端粒酶活性 ,用RNA RNA原位杂交法检测石蜡包埋组织hTERTmRNA表达 ,观察二者与肿瘤病理特征间的关系。结果 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hTERTmRNA检出率分别为 81 3% (2 6 /32 )、87 5 % (2 8/32 ) ,远高于这些病例的癌旁肝组织 (1 2 5 % ,1 2 5 % ) ;癌内及癌旁端粒酶活性与hTERTmRNA表达相关。小肝癌和肿瘤分化差者端粒酶、hTERT均呈高表达 ;肿瘤近包膜处、与周边正常组织交错或移行处癌细胞hTERT表达强 ;癌内及癌旁浸润的单核性细胞、癌旁不典型增生区肝细胞及癌栓内的肿瘤细胞hTERTmRNA常为阳性。正常肝组织 4例均为阴性。结论 HCC中端粒酶活性、hTERTmRNA高表达 ,二者密切相关 ;端粒酶、hTERTmRNA活化表达与HCC的发生、演进及肿瘤的侵袭状态相关。癌旁端粒酶活性来自浸润的单核性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肝癌 粒酶活性 HTERT MRNA表达 末端转移酶
下载PDF
肝细胞癌中端粒酶逆转录酶表达及其与肿瘤抑制基因p53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戴大英 翟为溶 +3 位作者 万大 虹光 凌玉琴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S1期79-81,共3页
目的探讨肝细胞肝癌(HCC)中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mRNA表达意义及其与肿瘤抑制基因p53的相关性。方法收集34例HCC标本,应用RNA-RNA原位杂交技术检测HTERT mRNA表达,观察其与病理特征间的关... 目的探讨肝细胞肝癌(HCC)中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mRNA表达意义及其与肿瘤抑制基因p53的相关性。方法收集34例HCC标本,应用RNA-RNA原位杂交技术检测HTERT mRNA表达,观察其与病理特征间的关系;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p53蛋白,比较HTERT与p53表达间的关系。结果30/34例(88.2%) HCC中癌细胞HTERT mRNA呈阳性表达,其中小肝癌6例均为阳性;分化差、肝内外转移、包膜不完整、癌旁有活动性病变及HBsAg阳性者HTERT mRNA表达较高;侵袭灶前沿癌细胞及少数非典型性增生的肝细胞中常见阳性。 HTERT mRNA和p53表达一致(均阳或均阴)者占79.4%,两者表达具有相关性, p53阳性者 HTERT mRNA表达较强(P<0.05)。正常肝组织 HTERT mRNA呈阴性。结论 HCC中 HTERT mRNA高表达; HTERT mRNA表达与HCC发生、演进有关; p53可能参与HTERT mRNA的表达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端粒 基因 P53 逆转录酶
原文传递
野生型p53基因转染对人HCC-9204细胞端粒酶活性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戴大英 翟为溶 +2 位作者 万大 虹光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6期515-517,522,共4页
目的 :探讨肿瘤抑制基因 p5 3对人肝癌细胞端粒酶活性及其催化亚单位hTERT (humantelomerasereversetranscriptase)的影响 ,并探讨可能的机制。方法 :用脂质体介导基因转染法将野生型p5 3(wt p5 3)导入端粒酶 /hTERTmRNA阳性、内源性 p... 目的 :探讨肿瘤抑制基因 p5 3对人肝癌细胞端粒酶活性及其催化亚单位hTERT (humantelomerasereversetranscriptase)的影响 ,并探讨可能的机制。方法 :用脂质体介导基因转染法将野生型p5 3(wt p5 3)导入端粒酶 /hTERTmRNA阳性、内源性 p5 3突变的HCC 92 0 4人肝癌细胞中 ;用Westernblot鉴定转染效率 ;PCR ELISA、TRAP 银染、原位杂交和RT PCR法检测细胞端粒酶活性和hTERTmRNA表达 ;用流式细胞仪观察细胞凋亡改变。结果 :外源wt p5 3基因转染后HCC 92 0 4细胞端粒酶活性明显受抑 ,hTERTmRNA表达水平下调 ,bcl 2表达减少 ,细胞呈现凋亡改变。结论 :外源wt p5 3基因表达可抑制人肝癌细胞端粒酶活性 ;端粒酶活化、hTERTmRNA表达存在 p5 3依赖性调节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肝癌 肿瘤抑制基因P53 基因转染 端粒酶
下载PDF
IgA肾病肾组织HBV DNA和HBAg双标记技术 被引量:4
11
作者 马学玲 张秀荣 +3 位作者 杜卫东 赵仲华 张月娥 《上海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7年第4期293-294,共2页
关键词 IGA肾病 肾组织 乙型肝炎病毒 DNA HBAg
下载PDF
7例原发性乳腺鳞形细胞癌的角蛋白免疫组织化学与雌激素受体检测 被引量:3
12
作者 徐大生 吴学如 +1 位作者 陈长春 《上海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89年第1期11-13,共3页
乳腺鳞癌是一种少见的乳癌类塑,其发病率为0.05~0.2%。本教研室从1959~1986年共收集得原发乳腺鳞癌7例,占同期女性乳腺癌的0.24%、发病年龄为35~73岁不等。其中5例分化好有明显角化珠,2例分化较差。7例角蛋白组化染色均里阳性结果... 乳腺鳞癌是一种少见的乳癌类塑,其发病率为0.05~0.2%。本教研室从1959~1986年共收集得原发乳腺鳞癌7例,占同期女性乳腺癌的0.24%、发病年龄为35~73岁不等。其中5例分化好有明显角化珠,2例分化较差。7例角蛋白组化染色均里阳性结果,其中3例同时作电镜超微结构观察并作雌激素受体检测,结果为阴性。2例癌旁组织显示乳腺导管扩张伴鳞化,其中1例在癌组织中见到内衬鳞形上皮的小囊腔,支持了乳腺鳞癌可能来源于导管上皮的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 鳞癌 角蛋白 雌激素受体
全文增补中
小鼠子宫颈部位输卵管蛋白表达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沈煜 张毅 +1 位作者 申宗侯 《分子细胞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31-338,共8页
用RT-PCR及免疫印迹法检测证实小鼠子宫颈粘膜上皮细胞具表达输卵管蛋白的能力,宫颈部所获得的输卵管蛋白转录产物,+310到+714的405bp的cDNA片段经序列测定及blast比较表明与输卵管部位表达的输卵管蛋白完全一致(100%)。小鼠子宫颈输卵... 用RT-PCR及免疫印迹法检测证实小鼠子宫颈粘膜上皮细胞具表达输卵管蛋白的能力,宫颈部所获得的输卵管蛋白转录产物,+310到+714的405bp的cDNA片段经序列测定及blast比较表明与输卵管部位表达的输卵管蛋白完全一致(100%)。小鼠子宫颈输卵管蛋白在动情周期的表达波动情况与输卵管粘膜上皮的类似,其表达于小鼠动情期明显增加。Westernblot显示小鼠子宫颈提取物中存在两种不同分子量(60KD,30KD)的输卵管蛋白。原位杂交结果则提示子宫颈粘膜上皮细胞含丰富的输卵管蛋白mRNA信号。通过"原体中风"实验未发现输卵管蛋白在体外对精子活动有影响,其功能尚须进一步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子宫颈 输卵管蛋白 精子活动
下载PDF
人肝细胞毛细胆管表达IL-2Rα的研究及意义 被引量:1
14
作者 陆忠华 印永强 +3 位作者 胡锡琪 邢益平 范钦和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48-551,共4页
目的了解人肝细胞毛细胆管是否表达IL-2Rα,观察其表达特异性和灵敏度。方法对正常人肝组织、慢性乙型肝炎等不同病种人肝组织进行IL-2Rα标记,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免疫荧光化学染色及免疫电镜3种方法观察其表达。结果免疫组化染色... 目的了解人肝细胞毛细胆管是否表达IL-2Rα,观察其表达特异性和灵敏度。方法对正常人肝组织、慢性乙型肝炎等不同病种人肝组织进行IL-2Rα标记,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免疫荧光化学染色及免疫电镜3种方法观察其表达。结果免疫组化染色法和免疫荧光染色法显示IL-2Rα标记人肝细胞膜毛细胆管面定位正确,无非特异性染色,而肝细胞膜的血窦面、细胞质、细胞核不被IL-2Rα标记。酶标记免疫电镜显示人肝细胞膜毛细胆管面有明显电子致密物沉积。结论人肝组织毛细胆管确实表达IL-2Rα,其特异性和灵敏度均优于CEA(多克隆抗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肝细胞毛细胆管 IL-2RΑ 免疫组织化学 免疫荧光化学 免疫电镜
下载PDF
前列腺素D合酶基因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
15
作者 苏兵 关明 +3 位作者 赵瑞皎 李文才 吕元 《复旦学报(医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22-25,共4页
目的 研究Lipocalin型前列腺素D合酶的基因在卵巢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方法 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方法和原位杂交技术对 5 4例卵巢癌组织中的L PGDS基因进行检测。结果 从卵巢癌组织中克隆的L PGDS的cDNA ,经测序证明与基... 目的 研究Lipocalin型前列腺素D合酶的基因在卵巢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方法 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方法和原位杂交技术对 5 4例卵巢癌组织中的L PGDS基因进行检测。结果 从卵巢癌组织中克隆的L PGDS的cDNA ,经测序证明与基因库所报道的L PGDS的基因序列完全一致。 5 4例卵巢组织标本中 ,肿瘤细胞均有不同程度L PGDS基因mRNA表达 ,经统计学分析 ,不同型别间表达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1)。结论 卵巢癌中存在L PGDS的mRNA表达 ,且与卵巢癌分型和分级有关 ,L PGDS的表达差异预示其在卵巢癌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素D合酶 基因克隆 卵巢肿瘤 基因表达
下载PDF
胃癌及癌前病变的克隆性分析及其与Ki-67表达的相关性
16
作者 王磊 郑莉 +2 位作者 王漱阳 虹光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517-522,共6页
目的通过人雄激素受体基因位点克隆性分析技术对胃癌及其癌前病变进行克隆性分析,探讨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单克隆发生率的变化趋势及与Ki-67表达之间的关系及其意义。方法肠型胃癌根治标本24例,胃镜活检标本150例。采用激光显微切割技... 目的通过人雄激素受体基因位点克隆性分析技术对胃癌及其癌前病变进行克隆性分析,探讨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单克隆发生率的变化趋势及与Ki-67表达之间的关系及其意义。方法肠型胃癌根治标本24例,胃镜活检标本150例。采用激光显微切割技术准确获取病变腺上皮细胞,基因组DNA经甲基化敏感的HpaⅡ限制性内切酶消化后,PCR扩增人雄激素受体基因,采用基因扫描技术对PCR产物进行分析。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二步法检测Ki-67在以上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与克隆性分析结果的相关性。结果单克隆发生率在胃黏膜肠上皮化生(15.63%,5/32)、低级别上皮内瘤变(22.22%,10/45)、高级别上皮内瘤变(69.44%,25/36)及肠型胃癌(100.0%,20/20)中逐渐增加,除胃黏膜肠上皮化生和低级别上皮内瘤变之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47),其他各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Ki-67的阳性表达率随着病变的发展而不断升高。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组织中单克隆病例的Ki-67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多克隆病例(P〈0.01),且克隆性与Ki-67的阳性表达率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P〈0.01)。结论单克隆的发生率及Ki-67的阳性表达率在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逐渐增加。且单克隆病变的发生与Ki-67的表达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两者的联合可用于胃癌的早期诊断及易感性的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癌前状态 肿瘤干细胞测定 KI-67抗原
原文传递
Gas2基因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17
作者 成宇帆 翟为溶 +1 位作者 张萍萍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56-157,共2页
关键词 Gas2基因 肝细胞癌 基因表达
原文传递
人肝细胞毛细胆管表达IL-2R_α的初步研究
18
作者 陆忠华 印永强 +3 位作者 胡锡琪 邢益平 范钦和 《中国微循环》 2009年第1期60-62,共3页
目的了解人肝细胞毛细胆管是否表达IL-2Rα。方法对正常人肝组织、慢性乙型肝炎等不同病种人肝组织进行IL-2Rα标记,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免疫荧光化学染色及免疫电镜三种方法观察其表达。结果免疫组化染色法和免疫荧光染色法显示IL-2... 目的了解人肝细胞毛细胆管是否表达IL-2Rα。方法对正常人肝组织、慢性乙型肝炎等不同病种人肝组织进行IL-2Rα标记,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免疫荧光化学染色及免疫电镜三种方法观察其表达。结果免疫组化染色法和免疫荧光染色法显示IL-2Rα标记人肝细胞膜毛细胆管面定位正确,无非特异性染色,而肝细胞膜的血窦面、细胞浆、细胞核不被IL-2Rα标记。酶标记免疫电镜显示人肝细胞膜毛细胆管面有明显电子致密物沉积。结论人肝组织毛细胆管确实表达IL-2Rα,并且有很强的特异性和灵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肝细胞毛细胆管 IL-2RΑ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 免疫荧光化学染色法 免疫电镜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中TGF-β_1的表达分析
19
作者 顾文君 沈锡中 +1 位作者 胡锡琪 《中国临床医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7-69,共3页
目的: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中的表达,为肝纤维化的发生和发展机制提供进一步的实验依据。方法:实验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穿刺组织中TGF-β1的表达及其变化规律。结果:TGF-β1阳性着色... 目的: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中的表达,为肝纤维化的发生和发展机制提供进一步的实验依据。方法:实验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穿刺组织中TGF-β1的表达及其变化规律。结果:TGF-β1阳性着色定位于细胞质,主要分布于肝脏非实质细胞中,包括内皮细胞、星状细胞、成肌纤维细胞。TGF-β1的表达随着炎症和纤维化评分增加而增强,且集中在炎症程度较重的门管区。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升高的TGF-β1主要由非实质细胞产生。TGF-β1的表达与肝组织炎症和纤维化程度呈正比。现在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GF-β1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肝组织 表达 星状细胞 肝穿刺 成肌纤维细胞 增加 发展机制 实质
下载PDF
Gas2基因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20
作者 成宇帆 翟为溶 +1 位作者 张萍萍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43-446,F003,共5页
目的 探讨Gas2基因在HCC中的表达规律及与HCC中细胞凋亡和增殖的关系。方法 对 36例癌、癌旁肝组织及 8例正常肝组织 ,应用石蜡切片原位杂交技术观察Gas2mRNA在HCC中的表达。TUNEL技术检测凋亡细胞 (APOP) ,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CNA... 目的 探讨Gas2基因在HCC中的表达规律及与HCC中细胞凋亡和增殖的关系。方法 对 36例癌、癌旁肝组织及 8例正常肝组织 ,应用石蜡切片原位杂交技术观察Gas2mRNA在HCC中的表达。TUNEL技术检测凋亡细胞 (APOP) ,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CNA的表达作为细胞增殖的参数。结果 肝癌、癌旁及正常肝组织中均有半数以上病例有Gas2mRNA表达 ,但肝癌组阳性积分显著高于癌旁和正常肝。Gas2mRNA表达高的组织内见较多凋亡细胞 ,以不同病理特征分组中 ,Gas2mRNA阳性积分与APOP阳性分值多呈现一致性。Gas2mRNA表达与细胞增殖无明显相关。结论 Gas2mRNA在癌内表达明显较高 ,其阳性表达与细胞凋亡关系较密切 ,Gas2基因有可能通过影响细胞的凋亡状况而在HCC的生长过程中起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s2基因 肝细胞癌 细胞凋亡 细胞增殖 基因表达 临床意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