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2篇文章
< 1 2 3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旋转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研究概述 被引量:81
1
作者 立国 于杰 高景华 《中医正骨》 2005年第8期69-70,73,共3页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病 手法治疗 旋转手法 研究概述 椎间盘退行性改变 非手术疗法 症状和体征 病理改变 病变阶段
下载PDF
椎动脉型颈椎病眩晕症状的临床研究概述 被引量:83
2
作者 王晓东 立国 于杰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CAS 2016年第3期80-82,共3页
椎动脉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sis of Vertebral Artery Type,CSA)是颈椎病常见分型之一,或可称为颈性眩晕等,发病率为17.3%,约占颈椎病的10%-15%,其发病仅次于神经根型颈椎病。但近年来由于计算机及网络的广泛应用,本病的发病率... 椎动脉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sis of Vertebral Artery Type,CSA)是颈椎病常见分型之一,或可称为颈性眩晕等,发病率为17.3%,约占颈椎病的10%-15%,其发病仅次于神经根型颈椎病。但近年来由于计算机及网络的广泛应用,本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而发病年龄呈逐年下降趋势。CSA患者的日益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眩晕 椎动脉型颈椎病 鉴别
原文传递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现代中医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82
3
作者 谢瑞 于杰 +3 位作者 尹逊路 李凯明 常晓娟 立国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17期1356-1360,共5页
目的:文章在简要阐述现代中医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病名、病因病机、中医分型的研究现状基础上,从现代中医治疗方面重点总结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现代中医治疗研究进展。文章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综述:现代中医内服外用药物治疗;中医毫针、电针... 目的:文章在简要阐述现代中医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病名、病因病机、中医分型的研究现状基础上,从现代中医治疗方面重点总结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现代中医治疗研究进展。文章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综述:现代中医内服外用药物治疗;中医毫针、电针、温灸针针刺治疗;中医推拿穴位治疗;艾灸、拔罐、刮痧等其他综合治疗;以及中医综合疗法。文章以期为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现代中医治疗提供文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病 现代中医 临床治疗 进展
下载PDF
中医康复临床实践指南·膝骨关节炎 被引量:81
4
作者 王尚全 +6 位作者 立国 展嘉文 陈明 赵国东 闫安 常德有 李玲慧 《康复学报》 CSCD 2020年第3期177-182,共6页
膝骨关节炎(KOA)严重影响患者的活动能力与生活质量。在参考国内外KOA指南的同时,结合中国的循证医学、疾病及患者状况、临床特点,以及中西医康复科专科特点,推出适合中医药发展的KOA康复临床实践指南。体现了辨证论治的特色和优势,内... 膝骨关节炎(KOA)严重影响患者的活动能力与生活质量。在参考国内外KOA指南的同时,结合中国的循证医学、疾病及患者状况、临床特点,以及中西医康复科专科特点,推出适合中医药发展的KOA康复临床实践指南。体现了辨证论治的特色和优势,内容主要基于循证医学原则及中西医文献依据分级标准并结合专家共识、专家论证、同行征求意见、临床评价等,按照临床诊疗指南编写规则编写。本指南对KOA的康复诊疗流程进行了规范,其中康复评定分为全身整体评定、膝关节局部评定、膝关节常用评价量表3个部分,治疗分为基础治疗、中医及物理治疗、非甾体抗炎药治疗、关节腔内注射疗法及手术治疗5个部分,并阐述各种治疗方法的适应证及推荐级别,旨在为康复科、中医骨伤科、中西医结合骨科、中医科、针灸科、推拿科、风湿免疫科等相关临床医师提供康复诊疗指导和参考。本指南具有较好的临床适用性、安全性及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关节炎 中医 康复 临床实践 指南
下载PDF
非手术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8
5
作者 立国 于杰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CAS 2011年第4期66-69,共4页
当前,我国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sis,CS)患病率约达3.8%-17.5%。随着生活和工作方式的改变、电脑的广泛普及,颈椎病有迅速增加和年轻化趋势,给人们带来了躯体、心理和经济等方面的多重负担。其中,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 当前,我国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sis,CS)患病率约达3.8%-17.5%。随着生活和工作方式的改变、电脑的广泛普及,颈椎病有迅速增加和年轻化趋势,给人们带来了躯体、心理和经济等方面的多重负担。其中,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CSR)约占颈椎病发病的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手术疗法 神经根型颈椎病 研究进展
原文传递
旋转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对疼痛的VAS评分临床研究 被引量:67
6
作者 立国 于杰 +3 位作者 高景华 张清 李俊杰 方建国 《北京中医》 2005年第5期297-298,共2页
目的观察旋转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疼痛效果。方法213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15例颈椎旋转手法治疗,对照组98例颈椎牵引治疗,4周为1个疗程。结果旋转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可以明显缓解、消除疼痛,经临床疼痛的测定视觉模拟标尺... 目的观察旋转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疼痛效果。方法213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15例颈椎旋转手法治疗,对照组98例颈椎牵引治疗,4周为1个疗程。结果旋转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可以明显缓解、消除疼痛,经临床疼痛的测定视觉模拟标尺法(VAS)评分,与治疗前相比有明显差异(P<0.01),与牵引对照组比较也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旋转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手法 神经根型颈椎病 疼痛 神经根型颈椎病 颈椎病疼痛 手法治疗 颈椎旋转 VAS评分 临床研究 颈椎牵引治疗 模拟标尺 效果显著
下载PDF
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71
7
作者 王艳国 郭秀琴 +1 位作者 张琪 立国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499-503,共5页
目的:评价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CBM、CNKI、VIP数据库,全面搜集有关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随机对照试验和半随机对照试验。由两名评价者按照Cochrane系统评价... 目的:评价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CBM、CNKI、VIP数据库,全面搜集有关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随机对照试验和半随机对照试验。由两名评价者按照Cochrane系统评价员手册5.0.1提取资料并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估,数据分析采用RevMan 5.1软件。结果:共纳入28个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单纯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优于牵引和药物,其余各亚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手法联合其它疗法治疗,除手法+针灸vs针灸外,其它疗效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但由于纳入的原始文献质量不高,影响研究结果的论证强度。确切的结论尚需要高质量的临床研究进行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法 神经根型颈椎病 随机对照试验 系统评价
原文传递
旋提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66
8
作者 王乾 立国 +7 位作者 高景华 于杰 冯敏山 杨克新 王尚全 罗杰 张清 张威 《中医正骨》 2009年第6期9-11,共3页
目的:观察旋提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旋提手法治疗2周,对照组采用牵引疗法治疗2周。结果:旋提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疗效经统计学分析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旋提手法治... 目的:观察旋提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旋提手法治疗2周,对照组采用牵引疗法治疗2周。结果:旋提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疗效经统计学分析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旋提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显著,手法操作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病 治疗 推拿 旋提手法 临床研究
下载PDF
旋转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60
9
作者 立国 张清 +7 位作者 高景华 李金学 罗杰 杨克新 王尚全 于杰 赵国东 张威 《中国骨伤》 CAS 2005年第8期489-490,共2页
关键词 神经根 颈椎病 正骨手法 神经根型颈椎病 手法治疗 旋转手法 临床观察 中国中医研究院 颈椎病患者 有效方法
下载PDF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与其疼痛的相关性 被引量:55
10
作者 于杰 立国 +1 位作者 高景华 王尚全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01-304,共4页
目的: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血清细胞因子的表达及其与疼痛的关系,深化对其病变的认识。方法:于2005-02/12选择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及骨伤科研究所门诊和住院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3例,为试验组。腰椎间盘突出症根据临床症状结合CT... 目的: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血清细胞因子的表达及其与疼痛的关系,深化对其病变的认识。方法:于2005-02/12选择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及骨伤科研究所门诊和住院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3例,为试验组。腰椎间盘突出症根据临床症状结合CT和/或MRI影像学检查确诊。同期选择成年健康体检者30例,为正常组。应用放免法测定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的含量,采用目测类比评分法测定患者疼痛程度。结果:纳入患者43例和健康体检者30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试验组血清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高于正常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分别为(0.40±0.17),(0.19±0.06)μg/L;(131.78±32.06),(108.85±41.48)μg/L;(1.84±0.49),(1.14±0.40)μg/L,P<0.01]。②疼痛和白细胞介素6依存性不显著(P>0.05),疼痛和白细胞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α呈数值依存性(P<0.01)。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异常升高,白细胞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α是导致疼痛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移位 腰椎 细胞因子类
下载PDF
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证候研究进展 被引量:56
11
作者 魏戌 方圣杰 +4 位作者 孙凯 刘宁 唐彬 王旭 立国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32-636,共5页
证候规范化与客观化是中医药现代化的重要研究内容。从辨证分型、临床疗效评价、证候基础研究方面综述了神经根型颈椎病(CR)中医证候的研究现状,认为目前该病中医证候研究方面存在证候诊断标准不统一、疗效评价欠规范、证候基础研究缺... 证候规范化与客观化是中医药现代化的重要研究内容。从辨证分型、临床疗效评价、证候基础研究方面综述了神经根型颈椎病(CR)中医证候的研究现状,认为目前该病中医证候研究方面存在证候诊断标准不统一、疗效评价欠规范、证候基础研究缺乏系统性等问题。通过比较现有的国家标准与行业标准,提出可优先参考中华中医药学会颁布的《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诊疗指南》作为证候诊断标准;关于疗效评价建议遵循国际研究规范,至少选择1项公认的疾病疗效评价指标,根据证候特点选择合适的评价量表;建立公认的CR病证结合动物模型,从动物、组织、细胞层面运用系统生物学技术对中医药干预措施的作用机制进行说明,比较CR不同证候患者临床特征与生化指标等表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病 中医证候 辨证分型 疗效评价 系统生物学
下载PDF
颈椎旋转(提)手法的在体力学测量 被引量:50
12
作者 立国 冯敏山 +3 位作者 毕方杉 钟红刚 于杰 王尚全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673-676,共4页
目的:研究颈椎旋转手法操作过程中力学参数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方法:运用生物力学实测方法测量同一操作者对15例患者施行旋转手法过程中的力学参数(作用力、作用时间和加速度),再通过数学方法,计算出旋转手法扳动过程所产生的位移及冲... 目的:研究颈椎旋转手法操作过程中力学参数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方法:运用生物力学实测方法测量同一操作者对15例患者施行旋转手法过程中的力学参数(作用力、作用时间和加速度),再通过数学方法,计算出旋转手法扳动过程所产生的位移及冲量。结果:①颈椎旋转手法的力学参数平均值:预加载力15.15±5.11kg,最大作用力27.24±8.81kg,扳动力14.29±5.15kg,扳动时间114.33±16.98ms,最大加速度为-0.35±0.11g,扳动位移为9.34±2.67mm,扳动冲量为22.49±7.11Ns;②左手操作与右手操作的旋转手法力学参数相比较,除最大加速度、扳动时间和扳动冲量以外,余项P值均>0.05,差异无显著性意义;③预加载力和扳动力相比较,两者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④经Pearson相关分析,预加载力、最大作用力和扳动力呈显著的正相关性(R>0.8,P<0.001)。结论:左右手施行旋转手法时作用力特征(包括预加载力、最大作用力、扳动力)是相近的;旋转手法从缓慢上牵开始到扳动操作结束整个过程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扳动力的大小取决于预加载力的大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旋转手法 在体 生物力学 参数
下载PDF
中药补肾活血汤治疗老年肾虚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2
13
作者 杨公博 立国 +1 位作者 何佩珊 邓磊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604-606,共3页
目的:研究补肾活血汤治疗老年肾虚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65例,分为中医治疗组33例(仅予补肾活血汤)和西医对照组32例(仅予扶他林片治疗),比较两组总体疗效、症状体征积分及满意度。结果:总体疗效:中... 目的:研究补肾活血汤治疗老年肾虚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65例,分为中医治疗组33例(仅予补肾活血汤)和西医对照组32例(仅予扶他林片治疗),比较两组总体疗效、症状体征积分及满意度。结果:总体疗效:中医治疗组总有效率是93.94%,西医对照组总有效率是90.63%,各组均无不良反应,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症状体征积分:治疗前两组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结束后,中医治疗组症状体征积分为(20.38±3.82),比西医对照组(17.13±3.16)高(P<0.05);满意度比较:两组均获得良好的满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补肾活血汤在改善老年肾虚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症状体征积分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且患者满意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肾活血汤 腰椎间盘突出症 肾虚 老年人 伤科大成 症状体征积分 中医药
原文传递
膝骨关节炎中医证候研究述评 被引量:50
14
作者 立国 梁龙 +5 位作者 魏戌 王尚全 银河 章轶立 陈明 刘扬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42-545,共4页
从证候规范化研究、证候疗效评价研究、证候生物学基础研究三个方面对膝骨关节炎(KOA)中医证候研究进行述评,总结相关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如已有的KOA证候诊断标准较多,但一致性相对较差,证候诊断标准主要来源于专家共识意见而缺乏足够的... 从证候规范化研究、证候疗效评价研究、证候生物学基础研究三个方面对膝骨关节炎(KOA)中医证候研究进行述评,总结相关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如已有的KOA证候诊断标准较多,但一致性相对较差,证候诊断标准主要来源于专家共识意见而缺乏足够的文献以及流行病学调查数据作为支撑,证候生物学基础研究中大样本、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队列研究开展较少而无法获得稳定表达的证候特征标志物谱。基于目前存在的问题,建议KOA证候研究应注重开展跨地域、大样本的流行病学调查,注重文献调研、流行病学调查、专家共识方法相结合;病证结合构建临床疗效评价体系,以改善疼痛与功能、证候积分作为中医药干预的主要评价指标;重视临床标本的规范采集、储存与利用,开展高质量的前瞻性对照研究来筛选、验证与证候相关的生物学标志物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关节炎 证候规范化 临床疗效评价 生物学基础
原文传递
中医综合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评价与长期随访 被引量:49
15
作者 于杰 立国 +9 位作者 洪毅 林定坤 房敏 李俊杰 王平 唐和虎 秦杰 孙武权 王红东 张君涛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CAS 2016年第9期11-13,17,共4页
目的:评价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中医综合疗法疗效及长期随访结果。方法:本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480例,中央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周疗程结束后评价疗效,治疗结束后1个月、3个月、6个月、3年、5年随访。结果:2周疗程结束后观察组愈显率、... 目的:评价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中医综合疗法疗效及长期随访结果。方法:本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480例,中央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周疗程结束后评价疗效,治疗结束后1个月、3个月、6个月、3年、5年随访。结果:2周疗程结束后观察组愈显率、有效率分别为53.61%和96.17%,对照组愈显率、有效率分别为12.93%和79.31%.治疗结束后1个月、3个月、6个月随访,观察组复发率分别为3.85%,6.92%和8.46%,对照组复发率分别为6.90%,20.69%和22.41%.3年随访中有174人接受非手术治疗,5人接受手术治疗。5年随访中有193人接受非手术治疗,8人接受手术治疗。结论:中医综合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显著,长期随访复发率较低,部分患者需后续治疗,接受手术治疗比例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病 疗效 随访
原文传递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策略和落实效果 被引量:44
16
作者 于竞进 于明珠 +23 位作者 苏海军 汪华 张瑜 刘岭 施培武 何晓军 雷杰 陈政 罗力 王颖 孙梅 苌凤水 柴煜卿 立国 郑余焕 傅华 梁鸿 陈文 周志俊 屈卫东 吕军 陈英耀 姜庆五 郝模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 2007年第2期98-101,共4页
本文介绍了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的基本思路和策略,分析了2003年以来,这些思路策略的贯彻落实情况及其效果。结果表明,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的资源配置大幅度增加,业务工作能力明显加强,公共职能落实程度有所提高,政府和社会对疾病预防... 本文介绍了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的基本思路和策略,分析了2003年以来,这些思路策略的贯彻落实情况及其效果。结果表明,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的资源配置大幅度增加,业务工作能力明显加强,公共职能落实程度有所提高,政府和社会对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重视程度和认可程度明显提高。同时,还存在以下问题:公共职能明晰,但社会认识不足;财政投入大幅增加,但缺口仍然较大;政府投入机制有所改进,但范围局限,成效甚微,对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投入稳定性总体较差,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疾病预防控制 系统 政策
下载PDF
腰椎经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被引量:40
17
作者 立国 王尚全 +3 位作者 杨克新 高景华 罗杰 于杰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6年第2期94-96,共3页
目的 分析使用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适应证与近期临床效果。方法对22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后路减压,经椎弓根植入椎弓根螺钉,用钉一棒联结结构固定棒杆,应用椎间融合器植骨(Cage)融合,或行横突间植骨。结... 目的 分析使用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适应证与近期临床效果。方法对22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后路减压,经椎弓根植入椎弓根螺钉,用钉一棒联结结构固定棒杆,应用椎间融合器植骨(Cage)融合,或行横突间植骨。结果随访时间2~37个月,根据Macnab手术评价标准,优良率为98.20%。结论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使用安全,近期随访疗效满意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 椎弓根钉系统 植骨融合术
下载PDF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诊疗方案验证 被引量:40
18
作者 立国 高景华 +9 位作者 李金学 高春雨 刘秀芹 王平 宋健 郭建华 张琪 林定坤 马红炜 陈忻 《北京中医药》 2011年第4期254-257,共4页
目的客观评价中医综合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为进一步优化诊疗方案奠定基础。方法对2009年9月—12月,7个验证单位的211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采用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的神经根型颈椎病诊疗方案治疗,每周3次,2周为1个疗程,疗... 目的客观评价中医综合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为进一步优化诊疗方案奠定基础。方法对2009年9月—12月,7个验证单位的211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采用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的神经根型颈椎病诊疗方案治疗,每周3次,2周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观察疗效。结果总体疗效:临床控制57例(27.0%),显效63例(29.9%),有效79例(37.4%),无效12例(5.7%),总有效率94.3%。不同病程疗效:病程≤3周患者临床控制8例(44.4%),显效7例(38.9%),有效2例(11.1%),无效1例(5.6%),显效率83.3%,有效率94.4%;病程>3个月并≤5年患者临床控制24例(19.4%),显效37例(29.8%),有效54例(43.5%),无效9例(7.3%),显效率49.2%,有效率93.7%,2组不同病程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根型颈椎病诊疗方案疗效确切,具有推广意义,但疗效与病程长短成负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项痹病 神经根型颈椎病 诊疗方案 验证
下载PDF
颈肩部压痛的测定及其在神经根型颈椎病诊疗过程中的意义 被引量:36
19
作者 立国 于杰 +11 位作者 高景华 房敏 李振宇 李俊杰 李金学 张清 王尚全 秦杰 林定坤 陈海云 孙武权 王红东 《颈腰痛杂志》 2008年第1期6-9,共4页
目的评价应用人体压痛力学定量测试仪测定颈肩部压痛方法及其对旋提手法疗效的意义。方法本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210例(脱落12例),其中试验组106例(脱落5例),对照组104例(脱落7例)。治疗方法试验组采用旋提手法,对照组采用牵引疗法,应... 目的评价应用人体压痛力学定量测试仪测定颈肩部压痛方法及其对旋提手法疗效的意义。方法本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210例(脱落12例),其中试验组106例(脱落5例),对照组104例(脱落7例)。治疗方法试验组采用旋提手法,对照组采用牵引疗法,应用人体压痛力学定量测试仪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3、5、7、9、11、13天及治疗后1个月随访8个时间点测量颈肩部压痛。结果210例患者常见压痛点有棘突旁、肩胛骨上角、斜方肌颈肩移行部、肩胛骨内侧缘等。第3、4、5、6、7次复诊和1月随访试验组颈肩部压痛缓解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人体压痛力学定量测试仪有利于压痛的量化评定,旋提手法可明显减轻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颈肩部压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病 压痛 手法 正骨
下载PDF
椎动脉型颈椎病与神经根型颈椎病X线片表现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37
20
作者 冯敏山 高景华 +3 位作者 立国 马子龙 高春雨 丁洪磊 《中国骨伤》 CAS 2015年第4期330-334,共5页
目的:提高椎动脉型颈椎病的X线片诊断水平。方法:将2011年1月至2012年11月收集的6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VCS)及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NCS)患者[(年龄25~65岁,平均(48.4±12.3)岁,男36例,女84例)]的颈椎侧位及功能位X线片进行... 目的:提高椎动脉型颈椎病的X线片诊断水平。方法:将2011年1月至2012年11月收集的6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VCS)及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NCS)患者[(年龄25~65岁,平均(48.4±12.3)岁,男36例,女84例)]的颈椎侧位及功能位X线片进行测量分析,测量指标包括颈椎曲度、寰枕关节间角、寰枢关节间角、C2/C3间角及下颈椎失稳情况及分布节段,通过数据分析,比较两组间差异;并结合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表现,进一步分析椎动脉型颈椎病X线片的影像学特征。结果:在前屈位X线片中,两组的颈椎曲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寰枕关节间角的后伸活动度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侧位X线片中,两组的寰枢关节间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寰枢关节间角的前屈活动度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2/C3间角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的下颈椎失稳情况及节段分布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VCS组的临床表现中,头晕程度以轻中度为主,颈部屈伸活动诱发头晕最常见,头晕多伴有头痛症状,压痛部位多集中在上颈段。结论:X线片征象及临床表现均提示VCS多伴随上颈段结构或功能的异常。临床上,诊断VCS时应重视对功能位X线片枕颈部前屈活动的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放射摄影术 诊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