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房棘球绦虫重组BCG-EmⅡ/3疫苗构建及其表达效率 被引量:26
1
作者 李文桂 王鸿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90-493,共4页
目的 构建多房棘球绦虫(Em)重组卡介苗(BCG—EmⅡ/3)疫苗,分析EmⅡ/3分子在该疫苗中的表达效率。方法 超声粉碎泡球蚴组织提取总RNA,通过RT-PCR扩增EmⅡ/3的抗原编码基因;将该基因定向克隆到大肠埃希菌-分枝杆菌穿梭表达载体p... 目的 构建多房棘球绦虫(Em)重组卡介苗(BCG—EmⅡ/3)疫苗,分析EmⅡ/3分子在该疫苗中的表达效率。方法 超声粉碎泡球蚴组织提取总RNA,通过RT-PCR扩增EmⅡ/3的抗原编码基因;将该基因定向克隆到大肠埃希菌-分枝杆菌穿梭表达载体pBCG,构建重组质粒pBCG—EmⅡ/3;电穿孔法转化BCG,构建多房棘球绦虫重组BCG-EmⅡ/3疫苗。免疫印迹分析重组BCG-EmⅡ/3疫苗的表达产物。结果 RT-PCR成功扩增出1680bp的EmⅡ/3抗原编码基因;双酶切证实EmⅡ/3抗原编码基因成功插入pBCG中;PCR证实rBCG—EmⅡ/3疫苗构建成功;免疫印迹分析发现重组BCG—EmⅡ/3疫苗的表达产物在相对分子质量(Mr)约为65×10^3处有明显的目的蛋白表达条带,且能被活动性泡球蚴病鼠血清特异识别。结论 成功构建了多房棘球绦虫重组BCG—EmⅡ/3疫苗,为疫苗的开发和利用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房棘球绦虫 重组BCG—EmⅡ/3疫苗 构建 表达效率
下载PDF
细粒棘球绦虫重组BCG-Eg95疫苗诱导的保护力观察 被引量:23
2
作者 李文桂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83-385,389,共4页
目的 探讨细粒棘球绦虫重组BCG-Eg95疫苗免疫鼠后对Eg原头节攻击感染的保护性作用.方法:将细粒棘球绦虫重组BCG-Eg95疫苗采用皮下注射、鼻腔内接种、口服灌胃和肌肉注射4种途径分别免疫Balb/C鼠,免疫后8W用Eg 原头节进行攻击感染,感染... 目的 探讨细粒棘球绦虫重组BCG-Eg95疫苗免疫鼠后对Eg原头节攻击感染的保护性作用.方法:将细粒棘球绦虫重组BCG-Eg95疫苗采用皮下注射、鼻腔内接种、口服灌胃和肌肉注射4种途径分别免疫Balb/C鼠,免疫后8W用Eg 原头节进行攻击感染,感染后18周剖杀小鼠,计算减蚴率,测定血清中IgG及其亚类和IgE水平,同时设有BCG和PBS对照.结果 疫苗接种组的减蚴率为18.20%~92.46%,血清IgG、IgG2a、IgG2b水平明显升高,IgG1、IgG3和IgE显著降低.结论 细粒棘球绦虫重组BCG-Eg95疫苗口服灌胃和肌肉注射是两种较好的接种途径,IgG、IgG2a和IgG2b在疫苗诱导的保护力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粒棘球绦虫 重组BCG-EG95疫苗 保护力
下载PDF
一种高活力分离肿瘤浸润淋巴细胞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24
3
作者 李彪如 童善庆 +7 位作者 胡宝瑜 张希衡 陆静 吴建和 胡洪亮 沈鼎鸿 陆德源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44-47,共4页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的增殖力、活力、杀伤力是TIL临床治疗的基本问题。由于Rosenberg方法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本实验室对其一些重要步骤进行了改进:①用单一冷胶原酶消化肿瘤组织块;②省去影响TIL活力的离心...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的增殖力、活力、杀伤力是TIL临床治疗的基本问题。由于Rosenberg方法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本实验室对其一些重要步骤进行了改进:①用单一冷胶原酶消化肿瘤组织块;②省去影响TIL活力的离心操作;③TIL培养48h内除去掺杂在TIL中的肿瘤细胞等。由于除去了影响TIL活力的抑制因素,TIL的增殖率、生存率、活力、杀伤力明显增加。有80%肿瘤组织的TIL经扩增可超过1×10 ̄9细胞数,生长周期曲线反映了冷酶法的增殖率超过Rosenberg方法。本方法的建立,为TIL克隆、建株打下了基础,显示了TIL临床治疗潜能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浸润 淋巴细胞 杀伤细胞
下载PDF
细粒棘球绦虫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4
作者 李文桂 《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CSCD 2005年第3期217-220,共4页
关键词 细粒棘球绦虫 分子生物学研究 人畜共患寄生虫病 细粒棘球蚴病 囊型包虫病 继发性感染 过敏性休克 临床症状 囊肿破裂 全球分布 内蒙古 幼虫
下载PDF
全血诱生TNF检测法 被引量:21
5
作者 胡宝瑜 张炳舟 +3 位作者 张希衡 童善庆 陆德源 《上海免疫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160-161,共2页
目前国内外大多数实验室检测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常用的L_(929)细胞(小鼠成纤维细胞)方法,必须经密度梯度离心及贴壁过程从血中分离单个核细胞,不仅用血量大、手续繁琐,而且在操作过程中易发生细菌污染,影响结果。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 检测
原文传递
多房棘球绦虫重组Bb-EmⅡ/3-Em14-3-3疫苗的构建及鉴定 被引量:19
6
作者 杨梅 李文桂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026-1029,共4页
目的构建和鉴定多房棘球绦虫(Em)重组双歧杆菌(Bb)-EmⅡ/3-Em14-3-3疫苗。方法通过PCR扩增EmⅡ/3和Em14-3-3抗原编码基因,然后采用基因拼接法(geneSOEing)剪接EmⅡ/3和Em14-3-3,得到EmⅡ/3-Em14-3-3融合基因;将该融合基因定向克隆到大... 目的构建和鉴定多房棘球绦虫(Em)重组双歧杆菌(Bb)-EmⅡ/3-Em14-3-3疫苗。方法通过PCR扩增EmⅡ/3和Em14-3-3抗原编码基因,然后采用基因拼接法(geneSOEing)剪接EmⅡ/3和Em14-3-3,得到EmⅡ/3-Em14-3-3融合基因;将该融合基因定向克隆到大肠埃希菌-双歧杆菌穿梭表达载体pGEX-1λT,构建重组质粒pGEX-EmⅡ/3-Em14-3-3;用电穿孔法将该质粒导入Bb,构建多房棘球绦虫重组Bb-EmⅡ/3-Em14-3-3疫苗。结果PCR成功扩增出2554bp的EmⅡ/3-Em14-3-3融合基因;双酶切证实EmⅡ/3-Em14-3-3融合基因成功插入pGEX-1λT中;PCR证实rBb-EmⅡ/3-Em14-3-3疫苗构建成功。结论成功构建了多房棘球绦虫重组Bb-EmⅡ/3-Em14-3-3疫苗,为该疫苗的开发和利用打下了坚实的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房棘球绦虫 重组Bb-EmⅡ/3-Em14-3-3疫苗 构建 鉴定
下载PDF
细粒棘球绦虫重组BCG-Eg95疫苗诱导小鼠脾细胞淋巴因子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15
7
作者 李文桂 王鸿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09-113,共5页
目的探讨细粒棘球绦虫(Eg)重组BCG-Eg95疫苗免疫后对受攻击小鼠的包囊减重率及脾细胞淋巴因子的影响。方法细粒棘球绦虫重组BCG-Eg95疫苗分别采用皮下注射、鼻腔内接种、口服灌胃和肌肉注射4种途径免疫BALB/C小鼠,免疫后8周用Eg原头节... 目的探讨细粒棘球绦虫(Eg)重组BCG-Eg95疫苗免疫后对受攻击小鼠的包囊减重率及脾细胞淋巴因子的影响。方法细粒棘球绦虫重组BCG-Eg95疫苗分别采用皮下注射、鼻腔内接种、口服灌胃和肌肉注射4种途径免疫BALB/C小鼠,免疫后8周用Eg原头节攻击感染,50个Eg原头节/每只小鼠,感染后18周剖杀小鼠,分离并称重细粒棘球蚴,计算包囊减重率;取脾,分离脾细胞,用Eg粗抗原(EgAg)或伴刀豆球蛋白A(ConA)刺激培养,收集脾细胞培养上清液,检测脾细胞培养上清液的白介素-2(IL-2)、γ干扰素(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4(IL-4)水平。同时设卡介苗(BCG)和磷酸盐缓冲液(PBS)对照。结果以上4种疫苗接种组的包囊减重率分别为45.77%、1820%、88.05%和9246%;疫苗肌肉接种组的IL-2、IFN-γ和TNF-α均较PBS对照为高,分别为(30.0±0)pg/ml、(65.0±0)pg/ml和(425.0±10.7) pg/ml,IL-4低于PBS对照组,为(10.0±0)pg/ml。结论细粒棘球绦虫重组BCG-Eg95疫苗诱导小鼠产生辅助性T细胞1型(Th1)反应,从而对抗Eg原头节攻击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粒棘球绦虫 重组BCG-EG95疫苗 细胞因子
下载PDF
多房棘球绦虫pBCG-Em14-3-3重组质粒的构建及其在BCG中的表达 被引量:15
8
作者 李文桂 王鸿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111-1114,共4页
目的构建多房棘球绦虫重组质粒pBCG-Em14-3-3,并转化BCG进行表达。方法超声粉碎泡球蚴组织提取总RNA,通过RT-PCR扩增Em14-3-3抗原编码基因;将该扩增产物定向克隆到大肠杆菌-分枝杆菌穿梭表达载体pBCG,构建重组质粒pBCG-Em14-3-3;电穿孔... 目的构建多房棘球绦虫重组质粒pBCG-Em14-3-3,并转化BCG进行表达。方法超声粉碎泡球蚴组织提取总RNA,通过RT-PCR扩增Em14-3-3抗原编码基因;将该扩增产物定向克隆到大肠杆菌-分枝杆菌穿梭表达载体pBCG,构建重组质粒pBCG-Em14-3-3;电穿孔法转化BCG,构建多房棘球绦虫重组BCG-Em14-3-3。免疫印迹分析pBCG-Em14-3-3的表达产物。结果RT-PCR成功扩增出779bp的Em14-3-3抗原编码基因;双酶切证实Em14-3-3抗原编码基因成功插入pBCG中;PCR证实rBCG-Em14-3-3构建成功;免疫印迹分析发现pBCG-Em14-3-3的表达产物在相对分子质量(Mr)约为27×103处有明显的目的蛋白表达条带,且能被活动性泡球蚴病鼠血清特异识别。结论成功构建了多房棘球绦虫重组BCG-Em14-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房棘球绦虫 重组pBCG-Em 14—3—3 BCG 构建 表达效率
下载PDF
细粒棘球绦虫重组BCG-Eg95疫苗的构建及其表达效率研究 被引量:12
9
作者 李文桂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94-498,共5页
目的构建细粒棘球绦虫重组BCG-Eg95疫苗,分析Eg95分子在该疫苗中的表达效率。方法超声粉碎细粒棘球蚴组织提取总RNA,通过RT-PCR扩增Eg95的抗原编码基因;将该基因定向克隆到大肠杆菌-分枝杆菌穿梭表达载体pB-CG,构建重组质粒pBCG-Eg95;... 目的构建细粒棘球绦虫重组BCG-Eg95疫苗,分析Eg95分子在该疫苗中的表达效率。方法超声粉碎细粒棘球蚴组织提取总RNA,通过RT-PCR扩增Eg95的抗原编码基因;将该基因定向克隆到大肠杆菌-分枝杆菌穿梭表达载体pB-CG,构建重组质粒pBCG-Eg95;电穿孔法转化BCG,构建细粒棘球绦虫重组BCG-Eg95疫苗。免疫印迹分析重组BCG-Eg95疫苗的表达产物。结果RT-PCR成功扩增出471bp的Eg95抗原编码基因;双酶切证实Eg95抗原编码基因成功插入pBCG中;PCR证实rBCG-Eg95疫苗构建成功;免疫印迹分析发现重组BCG-Eg95疫苗的表达产物在相对分子质量(Mr)约为16.5×103处有明显的目的蛋白表达条带,且能被感染细粒棘球蚴的鼠血清特异识别。结论成功构建了细粒棘球绦虫重组BCG-Eg95疫苗,为而后的开发利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粒棘球绦虫 重组BCG-EG95疫苗 构建 表达效率
下载PDF
细粒棘球绦虫重组BCG-Eg95疫苗诱导小鼠脾细胞亚群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11
10
作者 李文桂 王鸿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57-659,共3页
目的探讨细粒棘球绦虫重组BCG-Eg95疫苗免疫和Eg原头节攻击后小鼠脾CD4+和CD8+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将细粒棘球绦虫重组BCG-Eg95疫苗采用皮下注射、鼻腔内接种、口服灌胃和肌肉注射4种途径分别免疫Balb/c鼠,免疫后8周用Eg原头节进... 目的探讨细粒棘球绦虫重组BCG-Eg95疫苗免疫和Eg原头节攻击后小鼠脾CD4+和CD8+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将细粒棘球绦虫重组BCG-Eg95疫苗采用皮下注射、鼻腔内接种、口服灌胃和肌肉注射4种途径分别免疫Balb/c鼠,免疫后8周用Eg原头节进行攻击感染,感染后18周杀鼠取脾,分离脾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脾CD4+和CD8+T淋巴细胞亚群的百分比,同时设有BCG和PBS对照。结果疫苗接种组的脾CD4+和CD8+T细胞亚群显著增加,口服接种组和肌肉注射组的CD4+T细胞亚群和CD4+/CD8+亚群比值显著高于皮下注射组和鼻腔内接种组。结论CD4+T细胞亚群可能与细粒棘球绦虫重组BCG-Eg95疫苗诱导的小鼠抗Eg原头节攻击感染的保护力有关,疫苗口服接种和肌肉注射是两种较好的免疫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粒棘球绦虫 重组BCG-EG95疫苗 脾细胞亚群
下载PDF
大容量全肺灌洗术对尘肺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4
11
作者 甘易玲 +2 位作者 夏薇 刘小媛 陈涵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7年第23期2326-2329,共4页
目的探讨大容量全肺灌洗术对尘肺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通气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76例尘肺病合并COPD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36例患者采用大容量全肺灌洗术治疗作为观察组,40例患者采用小容量... 目的探讨大容量全肺灌洗术对尘肺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通气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76例尘肺病合并COPD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36例患者采用大容量全肺灌洗术治疗作为观察组,40例患者采用小容量灌洗术进行治疗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变化,同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生活质量评分以及6 min步行距离等。结果经治疗后,两组患者TGF-β1、TNF-α水平均显著下降,但观察组患者的下降程度更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和FEV1/FVC等指标均显著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肺功能各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和6 min步行距离分别为[(46.67±5.69)分]、[(374.54±26.84)m],对照组患者各指标水平分别为[(53.68±4.69)分]、[(302.53±24.23)m],观察组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尘肺病合并COPD患者采用大容量全肺灌洗术进行治疗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体内炎症因子水平,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患者康复,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尘肺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大容量灌洗术
下载PDF
多房棘球绦虫重组BCG-EmⅡ/3疫苗诱导的保护力观察 被引量:10
12
作者 李文桂 王鸿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56-158,共3页
目的探讨多房棘球绦虫(Em)重组卡介苗(BCG-EmⅡ/3)疫苗免疫对Em原头节攻击感染的保护性作用。方法Balb/c小鼠随机分为疫苗皮下注射组、鼻腔接种组、空载体对照组、卡介苗(BCG)对照组和磷酸缓冲液(PBS)对照组。接种免疫8周,... 目的探讨多房棘球绦虫(Em)重组卡介苗(BCG-EmⅡ/3)疫苗免疫对Em原头节攻击感染的保护性作用。方法Balb/c小鼠随机分为疫苗皮下注射组、鼻腔接种组、空载体对照组、卡介苗(BCG)对照组和磷酸缓冲液(PBS)对照组。接种免疫8周,用Em原头节进行攻击感染,感染后18周剖杀小鼠,称取检获泡球蚴质量,计算减蚴率,并用ELISA法测定血清中IgG及其亚类和IgE水平。结果与PBS对照组比较,疫苗皮下注射组和鼻腔内接种组小鼠检获泡球蚴质量均降低(q=2.65、3.68,P〈0.05或〈0.01),疫苗鼻腔内接种组与皮下注射组比较,检获泡球蚴质量降低(q=2.78,P〈0.05),疫苗接种组的减蚴率为63.23%~74.70%;与疫苗鼻腔内接种前比较.接种后和Em原头节攻击后小鼠血清IgG、IgG2a、IgG2b和IgE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或〈o.01),IsG1降低(P〈0.01),IgG3未见明显改变(P〉0.05)。结论重组BCG-EmⅡ/3疫苗鼻腔内接种是一种较好的途径.IgG、IgG2a、IgG2b和IgE在疫苗诱导的保护力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球蚴病 重组BCG-EmⅡ/3疫苗 保护力
下载PDF
细胞凋亡荧光染色法检测肿瘤化疗药物敏感性并与MTT法的比较 被引量:11
13
作者 童善庆 张希衡 +4 位作者 胡宝瑜 丁建青 陆德源 钟晓松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2期125-129,共5页
本文根据化疗药物诱导肿瘤细胞产生凋亡的机制,采用细胞凋亡荧光染色法(AFS)分别检测了卵巢癌细胞株(3AO)、部分肺癌患者分离的癌细胞药物敏感性,并和传统的ATT法进行比较.用不同浓度的顺铂诱导3AO凋亡、两种方法学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别(P... 本文根据化疗药物诱导肿瘤细胞产生凋亡的机制,采用细胞凋亡荧光染色法(AFS)分别检测了卵巢癌细胞株(3AO)、部分肺癌患者分离的癌细胞药物敏感性,并和传统的ATT法进行比较.用不同浓度的顺铂诱导3AO凋亡、两种方法学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别(P>0.05);但用于肺癌患者分离的肿瘤细胞进行药物的筛选时,有显著性差别(P<O.05);AFS避免了MTT多种影响因素,比MTT快速、准确、敏感、重复性好,同时能观察凋亡、坏死及活细胞,有可能成为一种新的用于肿瘤化疗药物的筛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肿瘤药物 细胞凋亡 荧光染色法 MTT法 肿瘤
下载PDF
细粒棘球绦虫重组BCG-Eg95疫苗免疫小鼠后IgG及其亚类和IgE的动态观察 被引量:8
14
作者 李文桂 王鸿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1期1-3,26,共4页
目的:动态观察细粒棘球绦虫重组BCG-Eg95疫苗免疫小鼠后IgG及其亚类和IgE的变化。方法:将疫苗分别采用鼻腔内接种和口服灌胃免疫BALB/C鼠,在免疫后0、2、4、6、8、10、12、14、16和18周各剖杀4只小鼠,眼球取血,常规ELISA测定血清中IgG... 目的:动态观察细粒棘球绦虫重组BCG-Eg95疫苗免疫小鼠后IgG及其亚类和IgE的变化。方法:将疫苗分别采用鼻腔内接种和口服灌胃免疫BALB/C鼠,在免疫后0、2、4、6、8、10、12、14、16和18周各剖杀4只小鼠,眼球取血,常规ELISA测定血清中IgG及其亚类和IgE水平,同时设有PBS对照。结果:鼻腔内接种组的血清IgG、IgG2a和IgG2b水平均在免疫后2 ̄18周升高,分别在免疫后10、4和6周达最高水平;血清IgG1、IgG3和IgE水平均在免疫后2 ̄18周降低,分别在免疫后8、12和10 ̄12周达最低水平。口服免疫组的血清IgG、IgG2a和IgG2b水平均在免疫后2 ̄18周增加,分别在免疫后14、8和8周达峰值;血清IgG1、IgG3和IgE水平均在免疫后2 ̄18周下降,分别在免疫后8、6和16 ̄18周达最低水平。结论:细粒棘球绦虫重组BCG-Eg95疫苗在免疫早期即可诱导小鼠产生一个TH1型保护性免疫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粒棘球绦虫 重组BCG-EG95疫苗 IGG及其亚类 IGE
下载PDF
重建端粒酶活性的正常人成纤维细胞的成骨潜能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汪铮 李莹 +3 位作者 邓廉夫 易静 汤雪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3期200-204,共5页
目的 通过重建端粒酶活性延长人成纤维细胞寿命 ,并对其成骨潜能进行研究 ,为解决组织工程骨修复种子细胞老化问题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将人端粒酶催化亚基 (h TERT)基因用电穿孔法导入正常人原代成纤维细胞 ,用 TRAP- PCR检测细胞端... 目的 通过重建端粒酶活性延长人成纤维细胞寿命 ,并对其成骨潜能进行研究 ,为解决组织工程骨修复种子细胞老化问题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将人端粒酶催化亚基 (h TERT)基因用电穿孔法导入正常人原代成纤维细胞 ,用 TRAP- PCR检测细胞端粒酶活性 ,用β-半乳糖苷酶活性测定评价细胞衰老情况。在此基础上用骨形成蛋白(BMP- 2 )和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联合诱导已重建端粒酶活性的成纤维细胞在体外培养条件下成骨 ,用四环素活体标记和茜素红染色显示钙盐结节形成。结果 转染 h TERT的人成纤维细胞能稳定表达端粒酶活性 ,培养超过 5 0代后细胞仍保持β-半乳糖苷酶阴性。经 BMP- 2和 TNF-α诱导后 ,转染后传 80代的人成纤维细胞仍可形成四环素标记和茜素红染色均为阳性的钙盐结节。结论 重建端粒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 端粒酶 成纤维细胞 成骨潜能
下载PDF
铜绿假单胞菌重组Bb-OprF疫苗诱导小鼠细胞免疫应答的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罗永艾 李文桂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17-221,共5页
目的研究铜绿假单胞菌重组双歧杆菌(rBb)-OprF疫苗免疫小鼠,PAO1株攻击后产生的细胞免疫应答。方法将rBb-OprF疫苗分别采用皮下注射、肌肉注射、鼻腔黏膜和口服灌胃4种途径免疫Balb/c小鼠,免疫后8周用5×106CFU的PAO1株攻击,攻击1... 目的研究铜绿假单胞菌重组双歧杆菌(rBb)-OprF疫苗免疫小鼠,PAO1株攻击后产生的细胞免疫应答。方法将rBb-OprF疫苗分别采用皮下注射、肌肉注射、鼻腔黏膜和口服灌胃4种途径免疫Balb/c小鼠,免疫后8周用5×106CFU的PAO1株攻击,攻击1周后杀鼠取脾,MTT法检测特异性脾淋巴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脾CD4+T和CD8+T细胞比率,用ELISA法检测脾细胞培养上清IFN-γ、IL-12、TNF-α和IL-10的水平。结果脾T淋巴细胞增殖明显;脾细胞CD4+和CD8+T细胞亚群显著增加;脾细胞培养上清IFN-γ、IL-12、TNF-α和IL-10的水平显著升高,其中IFN-γ最为显著。结论铜绿假单胞菌rBb-OprF疫苗可诱导小鼠产生混合型的Th1和Th2免疫应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重组Bb-OprF疫苗 免疫
下载PDF
多房棘球绦虫混合重组BCG-EmⅡ/3和BCG-Em14-3-3疫苗诱导小鼠的免疫保护力观察 被引量:7
17
作者 李文桂 王鸿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3期1276-1279,共4页
目的探讨多房棘球绦虫混合重组BCG-EmⅡ/3和BCG-Em14-3-3疫苗免疫鼠后对Em原头节攻击感染的保护性作用。方法将混合重组BCG疫苗采用皮下注射和鼻腔内接种分别免疫BALB/c小鼠,免疫后8周用多房棘球绦虫原头节进行攻击感染,感染后18周剖杀... 目的探讨多房棘球绦虫混合重组BCG-EmⅡ/3和BCG-Em14-3-3疫苗免疫鼠后对Em原头节攻击感染的保护性作用。方法将混合重组BCG疫苗采用皮下注射和鼻腔内接种分别免疫BALB/c小鼠,免疫后8周用多房棘球绦虫原头节进行攻击感染,感染后18周剖杀小鼠,计算减蚴率,测定血清中IgG及其亚类和IgE水平;分离脾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脾CD4+和CD8+T淋巴细胞亚群的百分比,同时设有空载体、BCG和PBS对照。结果疫苗接种组的减蚴率为45·29%~76.47%,血清IgG、IgG2a、IgG2b和IgE水平明显升高,IgG1和IgG3显著降低;疫苗接种组的脾CD4+T细胞亚群显著增加,CD8+T细胞亚群无明显变化,CD4+/CD8+亚群比值明显升高。结论多房棘球绦虫混合重组BCG-EmⅡ/3和BCG-Em14-3-3疫苗鼻腔内接种是一种较好的途径,IgG、IgG2a、IgG2b和IgE以及CD4+T细胞亚群在疫苗诱导的保护力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房棘球绦虫 重组BCG-EmⅡ/3疫苗 重组BCG-EM14-3-3疫苗 保护力
下载PDF
多房棘球绦虫混合重组BCG-EmⅡ/3和BCG-Em14-3-3疫苗抑制小鼠脾细胞的凋亡 被引量:7
18
作者 李文桂 王鸿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92-294,共3页
目的:多房棘球绦虫混合重组BCG-EmⅡ/3和BCG-Em14-3-3疫苗免疫小鼠并以Em原头节攻击后探讨以上疫苗对小鼠脾细胞凋亡的变化.方法:将混合重组BCG疫苗采用皮下注射和鼻腔内接种分别免疫Balb/c鼠8wk后,用多房棘球绦虫原头节进行攻击感染,感... 目的:多房棘球绦虫混合重组BCG-EmⅡ/3和BCG-Em14-3-3疫苗免疫小鼠并以Em原头节攻击后探讨以上疫苗对小鼠脾细胞凋亡的变化.方法:将混合重组BCG疫苗采用皮下注射和鼻腔内接种分别免疫Balb/c鼠8wk后,用多房棘球绦虫原头节进行攻击感染,感染18wk杀鼠取脾并分离脾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脾细胞的凋亡发生率,同时设有空载体、BCG和PBS对照.结果:疫苗接种组的脾细胞凋亡发生率明显低于感染对照组.结论:泡球蚴感染可引起小鼠脾细胞凋亡,而多房棘球绦虫混合重组BCG-EmⅡ/3和BCG-Em14-3-3疫苗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感染鼠脾细胞的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房棘球绦虫 重组BCG-EmⅡ/3疫苗 重组BCG-EM14-3-3疫苗 脾/细胞学 细胞凋亡
下载PDF
细菌耐药机制研究现状 被引量:8
19
作者 李文桂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6年第13期1224-1226,共3页
关键词 细菌 耐药机制
下载PDF
硒增强淋巴细胞抑制裸鼠大肠癌生长的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赵任 郁宝铭 +4 位作者 张国弛 郑民华 李东华 胡宝瑜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02-303,共2页
目的 研究硒 (Se)作用后淋巴细胞对实验性裸鼠大肠癌的治疗效果及其抗肿瘤作用机制。方法 建立大肠癌细胞株LoVo裸鼠移植瘤的动物模型。将荷瘤裸鼠 72只随机分成对照组、硒组、淋巴细胞组、淋巴细胞 +硒组。观察大肠癌移植瘤的生长以... 目的 研究硒 (Se)作用后淋巴细胞对实验性裸鼠大肠癌的治疗效果及其抗肿瘤作用机制。方法 建立大肠癌细胞株LoVo裸鼠移植瘤的动物模型。将荷瘤裸鼠 72只随机分成对照组、硒组、淋巴细胞组、淋巴细胞 +硒组。观察大肠癌移植瘤的生长以及荷瘤动物的肿瘤发生率和生存率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肿瘤组织Fas/FasL的表达情况。结果 各组肿瘤体积分别为 (1.970±0 .5 6 6 )mm3 、(1.2 90± 0 .395 )mm3 、(0 .490± 0 .2 0 8)mm3 、(0 .2 70± 0 .139)mm3 ;肿瘤发生率分别为91.6 6 %、75 .0 0 %、5 0 .0 0 %、33.33% ;生存率分别为 16 .6 6 %、33.33%、5 0 .0 0 %、75 .0 0 %。肿瘤组织免疫组织化学结果表明 ,经硒作用后肿瘤细胞Fas和淋巴细胞FasL表达增强。结论 硒有增强淋巴细胞大肠癌细胞移植瘤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肿瘤 淋巴细胞 FAS/FASL 裸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