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1篇文章
< 1 2 3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黔东南—桂北地区四堡群凝灰岩锆石SHRIMP U-Pb年龄及其地层学意义 被引量:97
1
作者 高林志 戴传固 +7 位作者 刘燕学 王敏 王雪华 陈建书 丁孝忠 张传恒 刘建辉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259-1267,共9页
首次获得黔桂地区晚前寒武纪四堡群凝灰岩(斑脱岩)锆石SHRIMP U-Pb年龄,结合新获得的侵位于四堡群的花岗岩锆石SHRIMP U-Pb年龄,将四堡群明确定位于新元古界。"江南造山带"普遍发育的新元古代四堡群(梵净山群、冷家溪群、双... 首次获得黔桂地区晚前寒武纪四堡群凝灰岩(斑脱岩)锆石SHRIMP U-Pb年龄,结合新获得的侵位于四堡群的花岗岩锆石SHRIMP U-Pb年龄,将四堡群明确定位于新元古界。"江南造山带"普遍发育的新元古代四堡群(梵净山群、冷家溪群、双桥山群)和上覆的丹州群(下江群、板溪群、河上镇群)均为低变质绿片岩系,构成了江南古陆的变质基底。多年来四堡群一直划归中元古界,并且构成"四堡运动"的主体,其时代的定位一直影响着整个江南古陆变质基底的地层划分和对比,也制约着中国地质学家对江南造山带的地质背景和成矿条件解疑。通过对四堡群及其上覆地层中斑脱岩锆石的研究,精确地测定并获得了四堡群斑脱岩锆石的年龄841.7Ma±5.9Ma和黔东南摩天岭地区侵入四堡群的花岗岩锆石的年龄826.8Ma±5.9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黔桂地区 四堡群 斑脱岩 锆石SHRIMP U-PB定年 “江南造山带”
下载PDF
中国晚前寒武纪年表和年代地层序列 被引量:76
2
作者 高林志 丁孝忠 +1 位作者 张传恒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014-1020,共7页
本文依据2009年11月24日全国地层委员会前寒武纪分会扩大会议上形成的一个共识,对中国晚前寒武纪年表进行重新标定:即长城系限定在1.8~1.6Ga,包括常州沟组、串岭沟组、团山子组、大红峪组;蓟县系限定在1.6~1.4Ga,包括高于庄组、杨庄... 本文依据2009年11月24日全国地层委员会前寒武纪分会扩大会议上形成的一个共识,对中国晚前寒武纪年表进行重新标定:即长城系限定在1.8~1.6Ga,包括常州沟组、串岭沟组、团山子组、大红峪组;蓟县系限定在1.6~1.4Ga,包括高于庄组、杨庄组、雾迷山组、洪水庄组、铁岭组;待建系1.4~1.0Ga,蓟县剖面上仅发育下马岭组;青白口系限定在1.0~0.78Ga,包括骆驼岭组和景儿峪组;南华系限定在780~635Ma及震旦系限定在635~542Ma。关于最新的江南古陆晚前寒武纪地层中的一系列锆石U-Pb数据,应标定在青白口系上部。另外,华北古陆上最新的锆石U-Pb测年结果,初步揭示华北古陆前寒武系火山岩省的存在和分布范围,结合全球大陆动力学的基本特征,有利于我们建立一个前寒武纪统一的、精确的和具有年代系统的高精度年龄的基础剖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陆 中、新元古代 年代地层序列 构造事件
下载PDF
血栓抽吸后联合药物注入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50
3
作者 刘强 左辉华 +5 位作者 王丽丽 罗新林 翁建新 陈绮映 魏熠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86-390,共5页
目的研究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血栓抽吸后联合替罗非班及维拉帕米冠状动脉内注射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心肌灌注及预后的影响。方法纳入281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拟行急诊PCI治疗患者,分为联合药物治疗组(即在常规对闭塞... 目的研究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血栓抽吸后联合替罗非班及维拉帕米冠状动脉内注射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心肌灌注及预后的影响。方法纳入281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拟行急诊PCI治疗患者,分为联合药物治疗组(即在常规对闭塞血管行血栓抽吸后即刻通过抽吸导管于闭塞处以远注入替罗非班及维拉帕米药物,其后再行球囊扩张或支架术)及对照组(对闭塞血管行血栓抽吸及球囊扩张后置入支架),术后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比较两组术后即刻冠状动脉血流及心肌灌注情况,半年内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及随访半年内左心室收缩功能。结果两组间入选时基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两组间术后TIMI3级血流患者比例无明显差异(91.5%比89.3%,P=0.531);联合药物治疗组较对照组有更低的校正的TIMI血流帧数计数(CTFC)(21±6比25±8,P〈0.001),心肌灌注分级(TMPG)2~3级比例高于对照组(65.2%比52.1%,P〈0.001)。联合药物治疗组术后2 h心电图ST段回落〉50%患者比例高于对照组(66.7%比53.6%,P=0.025);两组患者术后半年内MACE发生率无明显差异(2.1%比3.6%,P=0.712)。联合药物治疗组半年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值较对照组升高(50%±8%比46%±9%,P〈0.001),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LVEDd)值较对照组减小(47.6%±8.3%比52.6%±7.7%,P〈0.001)。结论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中血栓抽吸后于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及维拉帕米能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水平的灌注,提高了左心室收缩功能,可能对改善患者的长期预后有一定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血栓抽吸 替罗非班 维拉帕米
下载PDF
微生物脂肪酶的研究进展及其在食品中的应用 被引量:34
4
作者 冯凤琴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36-143,共8页
脂肪酶是一种既可催化水解反应又可催化合成反应的生物催化剂。因微生物脂肪酶的产量高,便于基因操作,生产无季节波动等原因,故比植物和动物来源的脂肪酶的应用更为广泛。本文从产酶微生物的筛选、脂肪酶的纯化方法、分子结构、催化机... 脂肪酶是一种既可催化水解反应又可催化合成反应的生物催化剂。因微生物脂肪酶的产量高,便于基因操作,生产无季节波动等原因,故比植物和动物来源的脂肪酶的应用更为广泛。本文从产酶微生物的筛选、脂肪酶的纯化方法、分子结构、催化机理和催化特性等方面对微生物脂肪酶进行了综述,并且从合成糖酯、类可可脂以及母乳化结构脂等3个方面详述了微生物脂肪酶在食品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 脂肪酶 糖酯 类可可脂 母乳化结构脂
原文传递
神经外科侧卧位手术患者压疮的预防效果观察 被引量:33
5
作者 徐小群 陈丽莉 +3 位作者 詹健 林卫红 孙乐英 《护理学报》 2010年第21期53-55,共3页
目的观察不同护理干预预防神经外科侧卧位手术患者术中压疮的效果。方法将患者按照入组的先后顺序编号依次分为常规护理组、凡士林纱布组和溃疡贴组各50例,常规护理组给予常规的护理,凡士林纱布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在受压部位贴以凡士... 目的观察不同护理干预预防神经外科侧卧位手术患者术中压疮的效果。方法将患者按照入组的先后顺序编号依次分为常规护理组、凡士林纱布组和溃疡贴组各50例,常规护理组给予常规的护理,凡士林纱布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在受压部位贴以凡士林纱布,溃疡贴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在受压部位贴以康惠尔溃疡贴,观察比较3组患者压疮发生情况,并比较所需费用。结果手术时间4~6 h的患者,3组患者皮肤受压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护理组压疮发生率最高,其他两组的干预效果均较好。手术时间>6 h的患者,3组患者皮肤受压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溃疡贴组与凡士林纱布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较长时,溃疡贴预防压疮的效果更好。结论对神经外科侧卧位手术患者,针对不同手术时间可采用不同的干预措施,对预计能在6 h内完成的手术尽量采用凡士林纱布,既可以降低压疮的发生率,也可减轻手术患者的经济负担,对预计时间大于6 h的手术,为了减少压疮的发生,可考虑采用溃疡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外科 侧卧位 压疮 凡士林 溃疡贴
下载PDF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黄河三角洲植被动态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33
6
作者 张心茹 +3 位作者 季舒平 陈浩 张廷靖 刘建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6-69,共14页
黄河三角洲是我国暖温带最完整、面积最大的湿地生态系统,其植被变化对于黄河三角洲生态功能和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植被覆盖度(fractionalvegetationcover,FVC)、叶面积指数(leafareaindex,LAI)、净初级生产力(netprimarypr... 黄河三角洲是我国暖温带最完整、面积最大的湿地生态系统,其植被变化对于黄河三角洲生态功能和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植被覆盖度(fractionalvegetationcover,FVC)、叶面积指数(leafareaindex,LAI)、净初级生产力(netprimaryproductivity,NPP)3个生态参数,分析了2000-2017年黄河三角洲地区植被的动态变化,并以NPP为指标量化分析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植被生产力的贡献.研究发现,2000-2017年黄河三角洲FVC(Slope=0.004,p<0.05)、LAI(Slope=0.011,p<0.05)、NPP(Slope=3.54 g·m^(-2)·a^(-1),p<0.01)呈显著增加趋势,说明2000-2017年黄河三角洲植被生长状况趋好、植被生产力提高.气温、降水和太阳总辐射对植被NPP变化的贡献分别为0.006、0.81、-0.03 g·m^(-2)·a^(-1),即降水对植被NPP变化的贡献最大,这主要是因为黄河三角洲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为耕地,受降水影响大,当地土壤具有盐碱化风险,降水可以补充淡水资源并改善土壤条件,有利于植被生长.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植被NPP变化的贡献分别为0.79、2.75 g·m^(-2)·a^(-1),说明人类活动对黄河三角洲植被变化的贡献占主导地位.2000-2017年黄河三角洲耕地面积与植被NPP(>200 g·m^(-2)·a^(-1))呈显著正相关(p=0.01),黄河三角洲植被生产力提高与农业快速发展密切相关.本研究有助于理解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三角洲植被动态变化的影响,并为黄河三角洲及其它河口三角洲的植被恢复和生态系统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人类活动 净初级生产力 黄河三角洲 植被变化
原文传递
血管内超声或血流储备分数指导冠状动脉临界病变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28
7
作者 左辉华 刘强 +6 位作者 张志玲 王丽丽 翁建新 魏熠 罗新林 陈绮映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04-708,共5页
目的:评价在冠脉临界病变患者中,经血管内超声(IVUS)指导介入治疗的患者与经测定血流储备分数(FFR)指导介入治疗的患者的远期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冠脉造影证实冠脉狭窄程度40%~70%的患者共226例(293处病变),分为血管内超声指导... 目的:评价在冠脉临界病变患者中,经血管内超声(IVUS)指导介入治疗的患者与经测定血流储备分数(FFR)指导介入治疗的患者的远期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冠脉造影证实冠脉狭窄程度40%~70%的患者共226例(293处病变),分为血管内超声指导组98处病变、血流储备分数指导组101处病变、药物治疗组94处病变。在血管内超声指导组中,如狭窄处最小管腔面积(MLA)<4 mm2行冠脉支架置入术;在血流储备分数组中,如FFR<0.8予以行介入治疗。术后随访1年,比较3组患者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死亡、心梗、靶血管重建)。结果(1)3组患者冠脉造影显示的狭窄程度及病变长度无明显差别;(2)血管内超声指导组行冠脉介入治疗术的患者比例高于血流储备分数指导组(P<0.001);(3)3组患者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别(P=0.182)。结论血流储备分数检测及血管内超声检查均可以用于指导冠脉临界病变的介入治疗策略,血管内超声检查仅依靠单一的测定狭窄处最小管腔面积作为介入治疗的标准可能会增加介入干预患者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脉临界病变 血流储备分数 血管内超声 经皮介入治疗
下载PDF
侧部高压富水溶腔与隧道间岩柱安全厚度的研究 被引量:26
8
作者 郭佳奇 乔春生 《现代隧道技术》 E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0-16,共7页
岩溶区隧道周围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中小规模的隐伏溶洞,由于隧道的开挖、卸荷改变了隧道与溶洞间岩柱的应力状态,溶洞中的高压岩溶水进一步恶化了其稳定性,造成隧道突水、突泥等岩溶灾害的发生,带来了重大安全危害和经济损失,成为岩溶... 岩溶区隧道周围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中小规模的隐伏溶洞,由于隧道的开挖、卸荷改变了隧道与溶洞间岩柱的应力状态,溶洞中的高压岩溶水进一步恶化了其稳定性,造成隧道突水、突泥等岩溶灾害的发生,带来了重大安全危害和经济损失,成为岩溶地区隧道施工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除施工扰动、高水压作用外,隧道与溶洞间岩柱厚度不足是引起这一工程问题的主要因素,建立隧道与溶洞间岩柱安全厚度预测模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重大的工程实用价值。针对常见的中、小尺度的侧部高压富水溶腔,综合考虑安全厚度的影响因素,以隧道周围的塑性区和溶洞周围的高渗透带的贯通与否作为中间岩柱稳定的判断标准,建立了中间岩柱安全厚度力学预测模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各因素对最小安全厚度的影响规律。以忠垫高速公路岩溶隧道为例,利用最小安全厚度预测公式判断中间岩柱的稳定性,其结果同基于现场量测判断的结果一致,从而说明上述方法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隧道 富水溶腔 岩柱安全厚度 预测模型
下载PDF
黄河流域水资源调控方案评价与优选模型 被引量:21
9
作者 吴泽宁 左其亭 +3 位作者 丁大发 崔萌 邢端生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35-740,共6页
在明确黄河流域水资源调控目标的基础上,结合黄河流域的水资源利用特点,从水资源利用效果和可持续发展两个方面,提出了体现水资源调控目标的指标体系;将效用理论、人工神经网络理论和理想点技术结合,建立了调控方案水资源利用效果评价模... 在明确黄河流域水资源调控目标的基础上,结合黄河流域的水资源利用特点,从水资源利用效果和可持续发展两个方面,提出了体现水资源调控目标的指标体系;将效用理论、人工神经网络理论和理想点技术结合,建立了调控方案水资源利用效果评价模型;从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流域水资源利用的角度,提出了流域水资源调控方案可持续发展评价的准则和量化评价方法。用黄河流域水资源调控方案验证了模型和方法是合理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水资源 水资源凋控 评价模型 优选模型
下载PDF
基于粒子群优化支持向量机的矿区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光谱反演 被引量:25
10
作者 谭琨 张倩倩 +1 位作者 杜培军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339-1345,共7页
为了监测复垦矿区土壤的有机质含量,综合利用光谱分析、统计学习理论与方法以及智能优化理论与方法,研究了矿区复垦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土壤光谱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光谱反演模型,实现土壤有机质含量定量检测.首... 为了监测复垦矿区土壤的有机质含量,综合利用光谱分析、统计学习理论与方法以及智能优化理论与方法,研究了矿区复垦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土壤光谱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光谱反演模型,实现土壤有机质含量定量检测.首先对原始土壤光谱数据进行预处理,然后进行相关性分析,提取450nm、500nm、650nm、770nm、1 460nm和2 140nm作为特征波段,最后利用多元线性回归(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MLR)、偏最小乘回归(partial least squares regression,PLSR)和粒子群优化支持向量机回归(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support vector machine regression,PSO-SVM)方法建立了土壤有机质含量的高光谱定量反演模型,并对模型进行验证.3种模型的验证结果如下:MLR、PLSR和PSO-SVM模型的R2分别为0.79、0.83和0.85,RMSE分别为5.26、4.93和4.76.实验结果表明,无论从模型的稳定性还是预测能力上,PSOSVM都要优于其他两个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质 高光谱 遥感 粒子群优化支持向量机 粒子群算法.
原文传递
基于WPI模型的赣江流域水资源贫困评价 被引量:24
11
作者 刘锐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306-1311,共6页
以流域为单元对水资源贫困水平进行评价,可以为流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本文以水贫困理论为基础,在调查和分析赣江流域水资源现状的基础上,应用WPI方法,从水资源状况、供水设施状况、资源利用能力、资源使用效率及资源利用对环... 以流域为单元对水资源贫困水平进行评价,可以为流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本文以水贫困理论为基础,在调查和分析赣江流域水资源现状的基础上,应用WPI方法,从水资源状况、供水设施状况、资源利用能力、资源使用效率及资源利用对环境状况的影响五个方面选择16个指标,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构建综合指数模型,建立一套流域水资源贫困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对赣江流域水资源贫困水平进行评估。评估结果表明,赣江流域水资源贫困状况有所改善,水环境质量呈逐年变好趋势,从水资源管理角度来看,环保投资指数成为影响水资源贫困水平的主要控制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 水贫困 主成分分析 赣江流域 GIS WPI模型
原文传递
BP网络模型在水资源利用方案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12
作者 吴泽宁 崔萌 +1 位作者 邢端生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2004年第3期25-28,共4页
从水资源利用的特点出发,在分析多种评价方法适用条件的基础上,将多属性效用理论与BP神经网络理论相 结合,建立了水资源利用效果评价的效用模拟BP网络综合评价模型。并以2010水平年黄河流域水资源调控方案为 例进行效果评价,结果分析是... 从水资源利用的特点出发,在分析多种评价方法适用条件的基础上,将多属性效用理论与BP神经网络理论相 结合,建立了水资源利用效果评价的效用模拟BP网络综合评价模型。并以2010水平年黄河流域水资源调控方案为 例进行效果评价,结果分析是合理的,说明利用该评价模型进行水资源利用效果评价是有效、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利用 多属性效用理论 BP神经网络 评价
下载PDF
肛周脓肿的病原菌分布及多重耐药菌检出情况分析 被引量:24
13
作者 尤忠孝 +3 位作者 王娜 师小彦 陈凤伟 李峰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9年第7期566-568,共3页
通过对肛周脓肿病原菌的分布、耐药性及多重耐药菌感染情况进行分析,来指导临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预防多重耐药菌的增加。将2017年11月—2018年10月100例肛周脓肿感染患者肛周脓液进行培养,把培养分离的病原菌通过菌种分布、药敏鉴定结... 通过对肛周脓肿病原菌的分布、耐药性及多重耐药菌感染情况进行分析,来指导临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预防多重耐药菌的增加。将2017年11月—2018年10月100例肛周脓肿感染患者肛周脓液进行培养,把培养分离的病原菌通过菌种分布、药敏鉴定结果和多重耐药菌的检出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100例肛周脓液培养出78株病原菌,培养阳性率78.0%。其中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占87.2%(68/78),菌种所占比例为大肠埃希菌45株(57.7%),肺炎克雷伯菌11株(14.1%),弗劳地枸橼酸杆菌5株(6.4%),阴沟肠杆菌4株(5.1%),普通变形杆2株(2.6%),液化沙雷菌1株(1.3%)。革兰阳性球菌占12.8%(10/78),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8株(10.3%)和粪肠球菌2株(2.6%)。分离出的大肠埃希菌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菌株19株,分离率为42.2%,肺炎克雷伯菌ESBLs的阳性菌株为2株,检出率为18.2%;检出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3株,检出率为37.5%。革兰阴性菌对碳氢酶烯类药物、加酶抑制剂、氟喹诺酮类、四代头孢类药物耐药率较低,没有检测出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检出的肠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都敏感。肛周脓液培养出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病原菌种类分布广泛,耐药情况较严重,有多重耐药菌分布,在临床上应根据患者肛周脓液药敏试验结果对抗菌药物进行合理选择以减少多重耐药菌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周脓肿 病原菌 多重耐药菌 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 超广谱Β-内酰胺酶
下载PDF
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大分割调强放疗与常规放疗的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21
14
作者 王义海 +3 位作者 韩有溪 艾秀清 司马义力.买买提尼牙孜 木妮热.木沙江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50-154,共5页
目的比较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大分割调强放疗和常规放疗的不良反应、美容效果和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接受保乳术的176例早期乳腺癌(T_(0~2)N_(0~1)M_0)患者并根据治疗方案分为大分割组和常规组,其中大分割组106... 目的比较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大分割调强放疗和常规放疗的不良反应、美容效果和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接受保乳术的176例早期乳腺癌(T_(0~2)N_(0~1)M_0)患者并根据治疗方案分为大分割组和常规组,其中大分割组106例患者接受大分割放疗(全乳2.66 Gy/次,共16次,瘤床局部补量2 Gy/次,共5次),常规组70例患者接受常规放疗(全乳2 Gy/次,共25次,瘤床局部补量2 Gy/次,共5次)。观察两组的不良反应(急性和晚期皮肤反应、骨髓抑制情况、放射性肺炎及放射性食管黏膜反应)和美容效果,随访3年后评价局部控制率。结果两组急性放射性皮肤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放疗过程中骨髓抑制反应、放疗结束后晚期皮肤反应及放射性肺炎发生情况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分割组的美容效果优者96例、良者10例,无中差者,而常规组美容效果优者66例、良者4例,无中差者。两组均对美容效果满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分割组的住院时间和费用较常规组减少(P<0.05)。至末次随访时间,176例患者均生存,大分割组的3年局部控制率为97.1%,1例放疗结束6个月后出现单发骨转移,1例在放疗后1年复查提示同侧锁骨区淋巴结复发。常规组的3年局部控制率为94.3%,2例在放疗后12和18个月出现患侧锁骨区复发。两组局部控制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保乳术后全乳大分割放疗的不良反应可接受,美容效果较好且能显著降低治疗时间和费用,疗效和同常规放疗差别不大,可应用于临床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大分割放疗 常规放疗 美容效果 不良反应
下载PDF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与气候变化定量关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15
作者 于德永 +3 位作者 孙云 郝蕊芳 刘宇鹏 刘阳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80-890,共11页
当前,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如何有效适应气候变化成为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研究表明,全球变暖的主要驱动力是人类活动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和土地利用方式改变。过去,科学界致力于削减全... 当前,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如何有效适应气候变化成为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研究表明,全球变暖的主要驱动力是人类活动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和土地利用方式改变。过去,科学界致力于削减全球温室气体排放,而土地利用与气候变化的关系,以及如何适应气候变化,没有引起足够重视。论文重点阐述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对区域气候的生物地球物理影响机制,总结土地利用/覆盖与气候变化定量关系的研究进展,得出现阶段研究存在四点不足:1缺乏景观格局与气候过程关系的认识;2较少考虑人类活动对下垫面的影响;3区域气候模式存在局限;4适应气候变化的研究不足。针对上述问题,论文指出基于可持续性的土地系统设计是适应气候变化的有效途径,也是未来气候变化领域的研究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 适应 土地系统设计 景观生态 景观格局
原文传递
神经外科手术护理风险事件分析与防范 被引量:20
16
作者 祝美珍 孙慧芳 +1 位作者 徐小群 《医院管理论坛》 2011年第11期22-23,共2页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手术护理中的风险因素与防范措施,为患者提供安全、优质的护理。方法:对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965例神经外科手术中存在的21起护理风险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管理制度欠完善,护理人员安全意识薄弱,制度执行不规范,...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手术护理中的风险因素与防范措施,为患者提供安全、优质的护理。方法:对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965例神经外科手术中存在的21起护理风险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管理制度欠完善,护理人员安全意识薄弱,制度执行不规范,护理操作欠严谨是引起护理风险事件的主要原因。结论:完善护理制度建设,加强专业训练,规范仪器的操作,提高护理人员风险防范意识,是保证手术顺利开展和患者安全的护理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外科手术 护理风险 事件分析 安全意识 管理制度 护理人员 护理操作 2009年
下载PDF
综合医院急诊科女护士的睡眠问题与职业紧张 被引量:20
17
作者 陈浩蕾 陈月新 +4 位作者 卢韵琦 陈晓映 郑天生 叶敏捷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53-257,共5页
目的:调查综合医院急诊科女护士睡眠问题的检出率及其与职业紧张的关系。方法:选取温州地区7所综合医院的急诊科女护士357例,用一般情况问卷调查社会人口学特征,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价睡眠质量(PSQI总分>7为有睡眠问题),用... 目的:调查综合医院急诊科女护士睡眠问题的检出率及其与职业紧张的关系。方法:选取温州地区7所综合医院的急诊科女护士357例,用一般情况问卷调查社会人口学特征,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价睡眠质量(PSQI总分>7为有睡眠问题),用工作内容问卷(JCQ)评估职业紧张程度,以JCQ问卷工作要求和自主程度维度评分的中位数(15和26)作为判断工作要求和自主程度高低的界值。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睡眠问题与职业紧张的关系。结果:急诊科女护士睡眠问题的检出率为69.5%。护士睡眠问题的危险因素包括家庭收入自评低或很低(OR=1.36)、服用催眠药(OR=3.97)、三级医院工作(OR=1.73)、JCQ工作要求维度评分≥15(高工作要求)(OR=1.52)、JCQ自主程度维度评分≥26(低自主程度)(OR=2.23)和轮班制(OR=2.01)。结论:急诊科女护士睡眠问题检出率较高,高要求-低自主职业紧张特征的工作增加了其睡眠问题的发生风险。提示需改善不良的职业因素,以减少护士睡眠问题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科 护士 睡眠问题 职业紧张 现况调查
下载PDF
再造烟叶原料烟梗中果胶的去除 被引量:20
18
作者 张军 +2 位作者 李新生 陈敏 王军 《烟草科技》 EI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5-11,共7页
为减少果胶对再造烟叶吸味的不利影响,改善其内在品质,以除糖后的硫酸咔唑果胶分析方法为定量基础,考察了水、EDTA溶液、六偏聚磷酸钠溶液、磷酸氢二铵溶液、草酸铵溶液等提取助剂对烟梗中果胶的去除效果,并结合生产工艺和节约能耗的因... 为减少果胶对再造烟叶吸味的不利影响,改善其内在品质,以除糖后的硫酸咔唑果胶分析方法为定量基础,考察了水、EDTA溶液、六偏聚磷酸钠溶液、磷酸氢二铵溶液、草酸铵溶液等提取助剂对烟梗中果胶的去除效果,并结合生产工艺和节约能耗的因素,建立二次作差响应曲面实验分析方法,优化烟梗果胶浸提条件,得到最佳工艺条件为:1.20%草酸铵溶液,液料比为10∶1,提取温度为60℃,时间为30 m 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造烟叶 烟梗 果胶 二次作差响应曲面法
下载PDF
国内盐湖卤水提取碳酸锂生产工艺及现状 被引量:19
19
作者 王卫东 《盐湖研究》 CSCD 2010年第4期52-61,共10页
对国内从盐湖卤水中提取碳酸锂的生产工艺及现状进行了综述,旨在为行业同仁进行相关开发研究时参考。
关键词 盐湖卤水 碳酸锂 生产工艺
下载PDF
青少年近视配戴角膜塑形镜后的对比敏感度研究 被引量:19
20
作者 杨丽萍 吴艳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52-254,共3页
目的青少年近视在我国有极高的发病率,而角膜塑形镜是目前改善视觉质量的重要方法。文中主要分析青少年近视眼配戴角膜塑形镜后的对比敏感度(contrast sensitivity,CS)改变。方法配戴角膜塑形镜组患者为64例120只眼,年龄7~20岁,平均年... 目的青少年近视在我国有极高的发病率,而角膜塑形镜是目前改善视觉质量的重要方法。文中主要分析青少年近视眼配戴角膜塑形镜后的对比敏感度(contrast sensitivity,CS)改变。方法配戴角膜塑形镜组患者为64例120只眼,年龄7~20岁,平均年龄(10.21±2.62)岁。屈光度为≤-6.00D,最佳矫正视力≥1.0。将角膜塑形镜组按屈光度不同又分为3个亚组:A组(≤-2.00D)36只眼;B组(-2.25D~-4.00 D)52只眼;C组(-4.25 D~-6.00 D)32只眼。对照组患者60例120只眼,为视力正常者,年龄7~19岁,平均年龄(10.43±3.01)岁,裸眼视力≥1.0。所有患者均行CS值测定,对各组患者空间频率、组间及戴角膜塑形镜前后的变化进行比较。结果①青少年近视的CS在各空间频率区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0.01)。②角膜塑形镜组的各亚组间仅在中频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3个不同屈光度的亚组戴镜后的CS值较戴镜前有提高,但与各空间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少年近视会造成全频区CS值的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比敏感度 角膜塑形镜 青少年近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