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24篇文章
< 1 2 1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市创伤的急诊救治——附719例分析 被引量:84
1
作者 何忠杰 孟海东 +8 位作者 林洪远 韩家林 张宪 程尉新 赵晓东 彭国球 党伟 徐桂琴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13-116,共4页
目的 :对我院急救部 1992— 1999年收治的中度以上创伤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以期对城市创伤的急救提出依据。方法 :从 42批 1145例创伤患者中筛选出中度以上者 719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伤员构成 :男5 45例 ,女 174例 ,男∶女为 3.13... 目的 :对我院急救部 1992— 1999年收治的中度以上创伤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以期对城市创伤的急救提出依据。方法 :从 42批 1145例创伤患者中筛选出中度以上者 719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伤员构成 :男5 45例 ,女 174例 ,男∶女为 3.13∶ 1;年龄平均 (32 .3± 16 .7)岁 (4~ 86岁 ) ;创伤评分 (TS)平均 (13.2± 3.7)分 ,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GCS)平均 (11.7± 4.3)分 ,Clem mer氏评分 (CRAMS)平均 (7.46± 2 .40 )分 ,创伤严重程度评分 (ISS)平均 (19.3± 11.9)分。复合伤 13例 (1.8% ) ,多发伤 2 49例 (34 .6 % ) ;休克 12 5例 (2 9.9% ) ;脱险率 84.2 % ,抢救成功率 76 .7%。 2 0~ 2 9岁和 30~ 39岁两个年龄段占病例总数 5 7.3%。烧烫伤及火器伤占创伤的 15 .9%和 16 .8% ;机械伤占创伤的 6 7.3% ,创伤发生部位前 4位为四肢、头、胸、腹 ;致死部位前 3位为头、胸、腹 ;死亡发生率前 4位为大血管、骨盆、头、胸。收入重度患者最多的科室为 SICU(5 0 .2 % )。急诊时死亡 6 2例 (多发伤 2 2例、脑外伤 19例、烧伤 11例、刀伤 9例、失血 1例 ) ,手术 2 6例 (成活 6例 )。结论 :交通伤、坠落伤、刀伤及意外事故是城市创伤的主要因素。观念上要重视“白金 10分钟”;开展超级生命支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创伤 创伤性休克 失血性休克 创伤评分 创伤分类
下载PDF
链式流程急救复苏非手术严重创伤患者的研究 被引量:50
2
作者 何忠杰 张宪 +5 位作者 彭国球 党伟 果应菲 陈春鸣 徐桂琴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395-396,共2页
目的 对急救部 1992~ 1999年收治的中等严重度以上的创伤病人进行“初步判断—呼吸管理—中心静脉置管—系统查体检查—氧利用率监测”—链式流程与常规创伤复苏方法比较。方法 创伤患者 114 5例 ;对中等严重度以上 719例的急诊抢救... 目的 对急救部 1992~ 1999年收治的中等严重度以上的创伤病人进行“初步判断—呼吸管理—中心静脉置管—系统查体检查—氧利用率监测”—链式流程与常规创伤复苏方法比较。方法 创伤患者 114 5例 ;对中等严重度以上 719例的急诊抢救过程进行统计分析。① 5 17例患者来诊时无休克分别按链式复苏与常规复苏进行比较〔ISS评分分别为 (18 8± 10 9)和(19 9± 13 6 )〕。②对 6 6例急诊死亡患者以两种方法进行比较。结果 ①链式复苏患者的休克发生率 12 / 4 2 9(2 8% )低于常规复苏的休克发生率 2 7/ 86 (31 4 % ) ,统计学比较有显著差异 (P <0 0 0 1)。②来诊死亡者在维持呼吸、循环有效例数结果分别为30 / 4 2与 8/ 2 4 ;13/ 4 2与 3/ 2 4 ,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0 1)。在来诊死亡、急诊死亡的抢救中 ,链式复苏的效果优于常规组。结论 危重的多发伤、严重创伤性或 /和失血性休克病人早期进行“初步判断—呼吸管理—中心静脉置管—系统查体检查—氧利用率监测”—链式流程创伤急救复苏可在来诊死亡、休克发生率方面取得优于常规方法的复苏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 复苏 链式流程
下载PDF
部分健康成年人群血清中纳米细菌感染的调查 被引量:21
3
作者 王学军 刘威 +3 位作者 杨竹林 魏红 李永国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92-494,共3页
目的 检测部分健康成年人群血清中纳米细菌感染状况。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336例健康成年人群血清中纳米细菌抗原。结果 部分健康成年人群血清纳米细菌感染率为8.0%,用ELISA法检测为8.0%,免疫组... 目的 检测部分健康成年人群血清中纳米细菌感染状况。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336例健康成年人群血清中纳米细菌抗原。结果 部分健康成年人群血清纳米细菌感染率为8.0%,用ELISA法检测为8.0%,免疫组化法为5.7%。两方法间比较无差异。男女间感染率差异无显著性。年龄≤30岁组较≥60岁组感染率低(P<0.05)。年龄、性别并未增加纳米细菌感染的危险。结论 部分健康人群血清存在纳米细菌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 纳米细菌感染 调查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免疫组化 检测
原文传递
危重病人心肺复苏的氧代谢研究 被引量:24
4
作者 何忠杰 郭旭升 +7 位作者 陈东 张宪 李东伟 党伟 彭国球 程尉新 林洪远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6期376-379,共4页
目的 评估胸外按压对全身血流动力学和氧代谢的影响。方法 外科ICU内 16例使用机械通气和血流动力学监测的病人 ,在呼吸心跳停止后继续维持高浓度氧的机械通气 ,同时进行持续胸外心脏按压 (频率 12 0~ 140次 /min) 30min。在此期间 ... 目的 评估胸外按压对全身血流动力学和氧代谢的影响。方法 外科ICU内 16例使用机械通气和血流动力学监测的病人 ,在呼吸心跳停止后继续维持高浓度氧的机械通气 ,同时进行持续胸外心脏按压 (频率 12 0~ 140次 /min) 30min。在此期间 ,每隔 5min测心排血量指标和动脉、混合静脉血气 ,并做氧代谢计算。结果  1.心排血量平均为 (2 0 6± 1 0 3)L/min时 ,氧代谢为 :动脉血氧含量 (CaO2 ) :(11 0± 3 0 )ml/dl;静脉氧含量 (CvO2 ) :(4 6± 2 3)ml/dl;动 -静脉血氧含量差 (avDO2 ) :(6 9± 2 6 )ml/dl;氧载 (O2 AV) :(2 16± 88)ml/min ;氧耗 (VO2 ) :(135± 5 9)ml/min ;氧提取率 (O2 ER) :0 6 5± 0 14;肺泡 毛细血管血氧分压差 (A aDO2 ) :(4 73± 178)mmHg ;动 -静脉分流率 (Qs/Qt) :(39 9± 15 2 ) %。氧载为生理的 1/4 ,氧耗为生理的 1/2 ,氧提取率为生理的 2~ 3倍 ,氧耗与氧载未脱依赖关系 ;但在个别病人可见上述生命支持可满足 (动脉氧分压PaO2 >6 0mmHg ,PaCO2 <40~ 5 0mmHg)。结论  1.胸外心脏按压在高频率 12 0~ 140次 /min ,可获得较高心排量 ,进而得到好的氧载。 2 .本组临床所获的氧载仍低于生理危险线 ,氧耗与氧载未脱依赖关系。 3.依据急诊心搏骤停病人肺部并发症疾患少的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流动力学 氧代谢 心肺复苏 胸外心脏按压
原文传递
城市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急诊救治——附263例分析 被引量:24
5
作者 张宪 何忠杰 +5 位作者 彭国球 党伟 赵晓东 孟海东 果应菲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406-408,共3页
目的 对急救部 1992年 2月~ 2 0 0 1年 9月收治的中等严重度以上的创伤病人进行回顾性研究 ,对伤情、急诊科处理与预后的相关性进行分析 ,为城市创伤失血性休克急诊救治提出建设性意见。方法 从中等严重度以上急诊抢救病例中随机抽... 目的 对急救部 1992年 2月~ 2 0 0 1年 9月收治的中等严重度以上的创伤病人进行回顾性研究 ,对伤情、急诊科处理与预后的相关性进行分析 ,为城市创伤失血性休克急诊救治提出建设性意见。方法 从中等严重度以上急诊抢救病例中随机抽取出创伤性与失血性休克 2 6 3例 (抽取率 30 % )的急诊抢救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伤员构成 :男 2 10例 ,女 5 3例 ,男 :女比例为 3 96∶1;平均年龄 35 92岁 (4~ 79岁 ) ;ISS评分平均 2 3分 (见表 2 )。其中创伤性休克 2 0 6例 (78 33% )、失血性休克 5 7例(2 1 6 7% ) ;以 2 0~ 2 9岁和 30~ 39岁两个年龄段最突出 ,占病例总数 5 2 85 % ;伤因以机械伤所占的比例为 6 7 3% ;其中以交通伤、坠落伤、刀伤为主 ,分别占物理损伤的 2 5 2 %和 2 1 1%。烧烫伤及火器伤因素占创伤的比例分别为 15 97%和 16 73%。交通致急诊死亡数最多。创伤部位以四肢、头、胸、腹为前四位排序。结论 通过对数据的统计分析 ,可知伤情与预后呈负相关 ,急诊科处理与预后呈正相关。建立健全的急诊抢救机制以及有效的抢救预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 创伤性休克 失血性休克 救治 病例分析
下载PDF
城市住宅小区物业管理的现状、问题及其解决对策 被引量:24
6
作者 《城市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78-81,共4页
从城市住宅小区物业管理的服务属性入手,分析了我国城市住宅小区物业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完善法律法规、引入市场竞争机制等方面探讨了完善我国城市小区物业管理的对策与措施。
关键词 城市住宅小区 物业管理 服务 属性
原文传递
胆汁纳米细菌的培养与鉴定 被引量:17
7
作者 李永国 +8 位作者 杨竹林 魏红 刘威 谭爱玲 吴晓瑛 王群伟 黄生福 Kajander EO Ciftcioglu N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2期1557-1560,共4页
目的 探讨纳米细菌在胆汁中的分布情况及微生物学特性 ,并对其鉴定方法进行评价。方法 对 75例胆囊胆汁标本进行纳米细菌培养 ,观察其生长情况 ,并采用免疫组化染色、透射电镜扫描和钙染色进行纳米细菌鉴定。结果 胆汁中纳米细菌感... 目的 探讨纳米细菌在胆汁中的分布情况及微生物学特性 ,并对其鉴定方法进行评价。方法 对 75例胆囊胆汁标本进行纳米细菌培养 ,观察其生长情况 ,并采用免疫组化染色、透射电镜扫描和钙染色进行纳米细菌鉴定。结果 胆汁中纳米细菌感染率为 6 1 3% ,其中出现完全或部分黏附于管底壁的白色沉淀者 ,纳米细菌阳性率为 75 7% ,而沉淀完全呈絮状或无沉淀者 ,阳性率为4 7 4 % ,两者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的胆汁标本经透射电镜扫描均发现纳米细菌。钙染色的阳性率为 38 7% ,与免疫组化染色相比较 ,其灵敏度为 5 8 7% ,特异度为 93 1% ,假阳性率6 9% ,假阴性率 4 1 3%。结论 纳米细菌单克隆抗体联合透射电镜扫描可鉴定纳米细菌 ;钙染色对纳米细菌的鉴定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紧密黏附于管底的白色沉淀是纳米细菌培养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微生物学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细菌 胆汁 电子显微镜检查 免疫组织化学 微生物学 微生物检验
原文传递
大鼠自体原位肝移植灌注模型的技术改良 被引量:19
8
作者 熊力 王玉柱 +2 位作者 叶启发 明英姿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7期716-717,共2页
目的探讨大鼠自体原位肝移植灌注模型的改进。方法参照文献模拟临床肝移植过程以改良大鼠自体原位肝移植原位灌注模型。在体持续低温灌洗肝脏,留取样本送病理和电镜观察。结果20例模拟肝移植原位灌注模型中1例因上腔静脉出血手术失败,... 目的探讨大鼠自体原位肝移植灌注模型的改进。方法参照文献模拟临床肝移植过程以改良大鼠自体原位肝移植原位灌注模型。在体持续低温灌洗肝脏,留取样本送病理和电镜观察。结果20例模拟肝移植原位灌注模型中1例因上腔静脉出血手术失败,模型成功率95%。HE染色和透射电镜检查发现大部分肝细胞排列整齐,形态结构无明显变化。结论改良后的模型模拟了肝移植原位灌注的全过程,为研究自体原位肝移植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方法 移植 自体 灌注 模型 动物
下载PDF
3D打印技术在肝脏外科应用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20
9
作者 陈康 熊力 +3 位作者 郑砚 邓小峰 苗雄鹰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0-95,共6页
随着3D打印技术在医学领域的蓬勃发展,传统医学正向着数字化精准医学转换。精准肝脏外科的特点是通过术前精准评估和手术规划、术中精细解剖止血而使患者获得最佳康复。3D技术通过影像学数据构建出肝脏仿真模型,可以让外科医师从三维角... 随着3D打印技术在医学领域的蓬勃发展,传统医学正向着数字化精准医学转换。精准肝脏外科的特点是通过术前精准评估和手术规划、术中精细解剖止血而使患者获得最佳康复。3D技术通过影像学数据构建出肝脏仿真模型,可以让外科医师从三维角度上充分认识肝脏,从而更好完成术前评估与规划。生物3D打印作为近年新兴的学科,未来有望解决肝移植手术供体短缺、肝脏切除术后残肝体积不足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外科学 打印 三维 肝移植 综述文献
原文传递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肾功能损害与肥胖的关系 被引量:17
10
作者 吴屹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7年第5期472-474,共3页
目的分析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肾功能损害与肥胖的关系。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住院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合并肾功能损害患者128例,按照国际糖尿病联盟设定的亚洲人肥胖诊断标准,其中肥胖组68例,对照组60例。应用多元线性逐步回... 目的分析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肾功能损害与肥胖的关系。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住院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合并肾功能损害患者128例,按照国际糖尿病联盟设定的亚洲人肥胖诊断标准,其中肥胖组68例,对照组60例。应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血尿素、血肌酐、胱抑素C、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cetyl beta-D glucosaminidase,NAG)、尿微量清蛋白及体质量指数与原发性高血压肾功能损害的相关性。结果肥胖组体质量指数、NAG、胱抑素C、血尿素、血肌酐明显高于对照组[(31.70±1.80)kg/m^2 vs(23.95±2.00)kg/m^2,(19.34±1.40)U/L vs(14.92±1.31)U/L,(0.69±0.06)mg/L vs(0.47±0.05)mg/L,(11.50±2.90)mmol/Lvs(8.60±1.90)mmol/L,(159.50±10.40)μmol/L vs(148.90±10.70)μmol/L,P<0.05]。肥胖组尿微量清蛋白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79.4%vs 46.7%,P<0.01)。影响肾功能的因素有血压、脉压差、体质量指数、空腹血糖、血肌酐、NAG、胱抑素C、血尿素、尿微量清蛋白(P<0.05,P<0.01)。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肾功能损害与肥胖发生有一定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肥胖症 人体质量指数 肾病 血糖
下载PDF
肝癌术后早期复发临床危险因素的分析 被引量:17
11
作者 苗雄鹰 +1 位作者 胡继雄 戴卫东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2009年第3期219-221,共3页
目的:探讨肝癌术后早期复发的各项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11例肝癌切除术后患者的资料,探讨各项临床病理因素与肝癌术后早期复发(≤1年)的关系。结果:111例肝癌根治性切除病例中,早期复发41例(36.9%)。单因素分析表明,肿癌大小、有... 目的:探讨肝癌术后早期复发的各项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11例肝癌切除术后患者的资料,探讨各项临床病理因素与肝癌术后早期复发(≤1年)的关系。结果:111例肝癌根治性切除病例中,早期复发41例(36.9%)。单因素分析表明,肿癌大小、有无子灶、脉管癌栓及术后区域化疗对术后早期复发有影响。多因素分析表明,有无子灶、脉管癌栓和术后区域化疗是影响术后早期复发的独立因素。早期复发组经外科治疗后1、2年生存率为65.9%和14.6%,明显高于姑息性治疗者,P<0.01。结论:有无子灶、脉管癌栓和术后区域化疗是影响肝癌术后早期复发的重要因素,早期复发积极外科处理能有效提高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复发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注意力再分配、外部资源依赖与数字乡村治理绩效——基于TOE框架的组态分析 被引量:15
12
作者 姜春 《中国行政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58-67,共10页
本文基于调试后的新TOE(技术-组织-环境)理论框架,结合必要条件分析(NCA)和模糊集定性比较方法(fsQCA)对我国31个省(市、区)数字乡村治理实践进行组态分析。研究发现:首先,存在6个前因条件影响数字乡村治理绩效,外部资源依赖和注意力再... 本文基于调试后的新TOE(技术-组织-环境)理论框架,结合必要条件分析(NCA)和模糊集定性比较方法(fsQCA)对我国31个省(市、区)数字乡村治理实践进行组态分析。研究发现:首先,存在6个前因条件影响数字乡村治理绩效,外部资源依赖和注意力再分配可以对高和非高绩效产生必要的关键作用。其次,存在技术组织互构型、协同共生融合型、数字环境赋能型3种高水平数字乡村治理绩效的驱动路径。再次,在客观技术资源禀赋下,数字需求激励和数字服务共享可以等效替代提升数字乡村治理绩效。最后,数字化赋能乡村共治存在空间溢出效应,东部地区数字乡村建设水平对中西部发挥领地效应和正向调节作用。本文也结合数字乡村治理困境提出了“主体+TOE”的“耦合调适”型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乡村 治理绩效 数字赋能 共治路径 中国式现代化
原文传递
腹腔镜下脾切除手术的学习曲线分析 被引量:14
13
作者 苗雄鹰 +4 位作者 黄生福 刘国利 李清龙 龚勋 熊力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17-520,共4页
目的:评价腹腔镜下脾切除不同阶段的手术效果,探讨其学习曲线问题。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普通外科近2年内由同一手术团队完成的40例腹腔镜下脾切除手术。按施行手术的时间次序分为4组(I,II,III,IV),每组10例。比较各组手... 目的:评价腹腔镜下脾切除不同阶段的手术效果,探讨其学习曲线问题。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普通外科近2年内由同一手术团队完成的40例腹腔镜下脾切除手术。按施行手术的时间次序分为4组(I,II,III,IV),每组10例。比较各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中转开腹率、中转手助腹腔镜脾切除率、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恢复流质时间、术中术后并发症情况以及手术频数,分析不同阶段的手术效果。结果:4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方面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III,IV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住院时间明显少于I,II组(P<0.05)。各组术后恢复流质时间依次缩短但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4组在中转率和术后并发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IV组手术频数从1.25台/月增加到2.5台/月。结论:有丰富开腹脾切除经验和一定腹腔镜基础的普外科医师,腹腔镜下脾切除手术的学习曲线约为20例,手术频数为1.33台/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手术 脾切除术 学习曲线
下载PDF
益生菌的功能及其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14
作者 朱丹 张佩华 《现代畜牧兽医》 2014年第8期27-33,共7页
本文就益生菌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畜牧业中的应用等方面作以概述,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展望,以期为益生菌制剂在畜禽生产中更好地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关键词 益生菌 功能 畜牧 应用
下载PDF
创伤小组救治原则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3
15
作者 何忠杰 袁晓玲 +6 位作者 王宁 刘长续 王永刚 彭国球 徐桂琴 张宪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821-824,共4页
目的 研究急诊创伤小组抢救的救治原则。方法 应用录象技术,对来自急救部2002-07-2003-07治疗的重度创伤病人21例,按抢救的阶段划分采集时间,分析相关抢救步骤之间的先后关系,以缩短整体抢救阶段为目的,从而拟定创伤小组的抢救救治原则... 目的 研究急诊创伤小组抢救的救治原则。方法 应用录象技术,对来自急救部2002-07-2003-07治疗的重度创伤病人21例,按抢救的阶段划分采集时间,分析相关抢救步骤之间的先后关系,以缩短整体抢救阶段为目的,从而拟定创伤小组的抢救救治原则。结果 创伤小组抢救中的关键工作有:配血、呼吸支持、循环支持、神经系统支持、相关会诊五个部分,这五个部分按流程应该并行,不能串行;每个部分的流程要确立阶段完成时间并逐步标准化。结论 创伤小组的救治原则有:①组长指挥原则;②时间量化操作步骤原则;③抢救的站位原则;④合理排序和组合操作原则;⑤回顾讨论总结制度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小组原则 创伤管理 创伤小组
下载PDF
农村生态环境共生治理:机理、演进及挑战 被引量:14
16
作者 竺乾威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1年第5期93-101,共9页
在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模式由寄生共生向互惠共生变迁、治理政策由环保边缘向生态文明聚焦、治理主体由一元向多元融合的场景中,多主体博弈互动诱发了共生机制错位、环保资源不均、主体权责失衡等问题,阻碍农村环境治理共生水平提升。研究... 在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模式由寄生共生向互惠共生变迁、治理政策由环保边缘向生态文明聚焦、治理主体由一元向多元融合的场景中,多主体博弈互动诱发了共生机制错位、环保资源不均、主体权责失衡等问题,阻碍农村环境治理共生水平提升。研究发现,作为研究主体关系的共生理论,其共生模式、环境、单元与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机制、资源、主体高度契合,具有推动生态机制创新、传导农村生态资源、激发主体内生动能的价值。构筑农村环境治理共生界面的关键在于嵌入共生导向机制、强化共生环境技术溢出、联动共生单元协同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生态环境治理 共生理论 多元主体 演进与挑战 共生型治理
下载PDF
光动力疗法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7
作者 陈勇 李婉婉 +3 位作者 周江蛟 苗雄鹰 熊力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02-108,共7页
光动力疗法的实验和临床研究可追溯至上百年前,然而,它的全部潜能才刚刚引起人们的充分重视。在有氧条件下,光动力疗法利用光敏剂和光来治疗癌症和其他疾病。回顾过去从细胞水平到人体治疗层面对于光动力疗法分子机制的研究,随着不同结... 光动力疗法的实验和临床研究可追溯至上百年前,然而,它的全部潜能才刚刚引起人们的充分重视。在有氧条件下,光动力疗法利用光敏剂和光来治疗癌症和其他疾病。回顾过去从细胞水平到人体治疗层面对于光动力疗法分子机制的研究,随着不同结构和特性的光敏剂的研发应用,光动力疗法的适用领域越来越广泛,也给癌症的治疗带来了新的机遇。分子机制的深入了解可以帮助我们优化治疗方案。目前,大多数癌症都为综合治疗,随着光动力疗法的分子应答机制的研究进展,光动力疗法正逐渐被合理整合到癌症的综合治疗中,以提高综合治疗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动力疗法 光敏剂 分子机制
下载PDF
胆囊结石患者血清、胆汁与胆囊黏膜中纳米细菌的分布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李永国 +9 位作者 杨竹林 王学军 魏红 刘威 谭爱玲 苗雄鹰 王群伟 黄生福 E.Olavi Kajander Neva Ciftcioglu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67-270,共4页
目的 探讨纳米细菌在正常人群血清及胆囊结石患者血清、胆汁和胆囊黏膜中的分布情况。 方法  ( 1)采用ELASA方法测定 338例正常人群和 76例胆囊结石患者血清中纳米细菌的感染情况 ;( 2 )对 5 7例胆囊结石和 18例非胆囊结石患者的胆... 目的 探讨纳米细菌在正常人群血清及胆囊结石患者血清、胆汁和胆囊黏膜中的分布情况。 方法  ( 1)采用ELASA方法测定 338例正常人群和 76例胆囊结石患者血清中纳米细菌的感染情况 ;( 2 )对 5 7例胆囊结石和 18例非胆囊结石患者的胆囊胆汁进行纳米细菌培养 ,并采用免疫组化染色和透射电镜扫描进行鉴定 ;( 3)随机选取其中 40例胆囊结石患者胆囊黏膜进行免疫组化染色 ,观察相应胆汁和胆囊黏膜中纳米细菌分布的差异。 结果  ( 1)正常人群和胆囊结石患者血清中纳米细菌感染率分别为 8 0 %和 31 6 % ,两者间差异有显著性 ( χ2 =2 9 90 ,P <0 0 5 ) ;( 2 ) 75例胆汁中有46例感染纳米细菌 ,阳性率为 6 1 3 % ,其中胆囊结石患者的胆汁纳米细菌的感染率为 6 1 4 % ,非胆囊结石患者的胆汁纳米细菌的感染率为 6 1 1% ,两者间并无统计学差异 ( χ2 =0 89,P >0 0 5 )。 ( 3) 14例胆囊结石患者胆囊黏膜感染纳米细菌 ,阳性率为 35 0 % ,其主要分布在黏膜或黏膜下层及钙化灶。 结论 正常人群血清中纳米细菌感染率为 8 0 % ,胆囊结石患者血清、胆汁和胆囊黏膜中存在着纳米细菌感染 ;胆囊壁的钙化或纤维化可能与纳米细菌感染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结石 血清 胆汁 胆囊黏膜中纳米细菌 分布 研究 免疫组织化学
原文传递
TGF-β介导的上皮间质转化 被引量:11
19
作者 刘忠涛 熊力 +1 位作者 苗雄鹰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11-217,共7页
上皮间质转化(EMT)是上皮细胞来源的恶性肿瘤细胞获得迁移和侵袭能力的重要生物学过程,在EMT的形成机制中,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被认为起了关键性作用。笔者就EMT与肿瘤侵袭转移的关系,以及TGF-β介导EMT的相关信号通路进行综述。
关键词 肿瘤转移/病因学 上皮间质转化 转化生长因子Β 综述文献
原文传递
肝切除术后胆漏的预防与处理 被引量:9
20
作者 苗雄鹰 +4 位作者 黄生福 胡继雄 王群伟 刘国利 李永国 《临床外科杂志》 2005年第10期639-640,共2页
目的探讨肝切除术后胆漏的预防与处理。方法分析近4年行肝切除术384例,发生胆漏14例,其中原发性肝癌7例,胆囊癌2例,肝血管瘤1例,肝胆管结石3例,肝外伤1例。结果胆漏发生率为3.6%,经充分引流治愈10例,行内镜下胆管支架引流或鼻胆管引流治... 目的探讨肝切除术后胆漏的预防与处理。方法分析近4年行肝切除术384例,发生胆漏14例,其中原发性肝癌7例,胆囊癌2例,肝血管瘤1例,肝胆管结石3例,肝外伤1例。结果胆漏发生率为3.6%,经充分引流治愈10例,行内镜下胆管支架引流或鼻胆管引流治愈2例,再手术2例,其中1例死于术后肝功能衰竭。结论术中精细操作可有效预防肝切除术后胆漏的发生。充分引流、抗感染和营养支持可有效治疗胆漏,对引流量大者可行内镜下胆管支架引流或鼻胆管引流,尽量避免早期再次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切除术 胆漏 预防 处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