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膝关节软骨缺损性病变的MR成像序列研究 被引量:34
1
作者 李松柏 何翠菊 +6 位作者 吴振华 白希壮 孙文阁 李春奎 李延亮 徐克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967-972,共6页
目的 评价各种临床常用MR扫描序列诊断关节软骨病变的价值。方法 实验猪膝关节 5只 ,在股骨内外髁关节面软骨上制成缺损模型 ,分别采用各种常用序列扫描 ,测量各种扫描序列上关节软骨的信噪比 (SNR)、软骨相对周围组织的对比噪声比 (C... 目的 评价各种临床常用MR扫描序列诊断关节软骨病变的价值。方法 实验猪膝关节 5只 ,在股骨内外髁关节面软骨上制成缺损模型 ,分别采用各种常用序列扫描 ,测量各种扫描序列上关节软骨的信噪比 (SNR)、软骨相对周围组织的对比噪声比 (CNR) ,采用一致性评价指标 (ICC)评价软骨缺损MRI测量值与实际测量值的一致性。采用实验中优选的MR序列对 2 3例膝关节病变患者进行检查 ,并与关节镜分级诊断结果比较。结果 实验膝关节软骨SNR良好者有质子和T2 WI快速自旋双回波 (FSEPD/T2 WI)、附加脂肪抑制的三维快速扰相梯度回波 (FS 3DFSPGR)和附加脂肪抑制的质子和T2 WI快速自旋双回波 (FSFSEPD/T2 WI)。CNR表现“极佳”者 ,对骨皮质 :FS 3DFSPGR、FSFSEPD/T2 WI;对关节液 :脂肪抑制快速自旋回波 (FSFSE)T2 WI、FS 3DFSPGR ;对半月板和韧带 :FS 3DFSPGR、FSFSEPD/T2 WI、SET1WI、反转时间为 70 0ms的T1WI反转恢复 (IRTI70 0 )序列 ;对脂肪 :FS 3DFSPGR、SET1WI。ICC只有IRTI70 0序列有统计学上的意义 (P <0 .0 5 ) ,且一致性评价为“极佳”。对2 3例膝关节病变患者MR检查结果 :FS 3DFSPGR序列的敏感性为 86 %、特异性为 96 %、表示准确度的Kappa值为 0 .8;IRTI70 0序列的敏感性为 6 8%、特异性为 99%、Kappa值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S WI PD 序列 诊断 脂肪抑制 关节软骨 KAPPA值 TI ICC
原文传递
三维时间飞跃扰相梯度回波和三维快速高级自旋回波对颅神经与邻近血管关系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8
2
作者 孙文阁 李延亮 +5 位作者 佟志勇 张立娜 金安玉 刘晶 徐克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1248-1251,共4页
目的 探讨面肌痉挛及三叉神经痛的神经与周围血管显示的最佳MR扫描序列。方法 对 4 0例面肌痉挛及三叉神经痛病人的脑池段面神经和三叉神经用三维时间飞跃 扰相梯度回波 (3DTOF SPGR)和三维快速高级自旋回波 (3DFASE) 2种扫描序列进... 目的 探讨面肌痉挛及三叉神经痛的神经与周围血管显示的最佳MR扫描序列。方法 对 4 0例面肌痉挛及三叉神经痛病人的脑池段面神经和三叉神经用三维时间飞跃 扰相梯度回波 (3DTOF SPGR)和三维快速高级自旋回波 (3DFASE) 2种扫描序列进行扫描 ,并对其与周围血管的关系显示进行分析。结果  38例经手术证实 ,3DTOF SPGR序列图像显示其中 33例面神经和三叉神经单侧存在邻近血管压迫或接触 ,5例无接触 ,3DFASE序列图像显示其中 2 6例面神经和三叉神经单侧存在邻近血管压迫或接触 ,12例无接触。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 2种扫描序列显示面神经和三叉神经对邻近血管的压迫或接触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χ2 =5 14 ,P =0 0 16 )。结论 就显示神经与邻近血管的关系而言 ,3DTOF SPGR序列明显优于 3DFASE序列 ,是临床上面肌痉挛和三叉神经痛病人行MR检查首选的扫描序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神经 血管 扫描序列 梯度回波 三叉神经 面肌痉挛 自旋回波 显示 序列图像 三维
原文传递
3.0T MR扩散张量成像在脊髓型颈椎病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8
3
作者 刘秀香 高思佳 +2 位作者 袁逍 程钢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569-574,共6页
目的探讨3.0TMR扩散张量成像(DTI)作为定量分析方法在脊髓型颈椎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资料与方法对10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和60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颈椎病组)行颈髓DTI研究,根据临床症状将颈椎病组分为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和严重组,... 目的探讨3.0TMR扩散张量成像(DTI)作为定量分析方法在脊髓型颈椎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资料与方法对10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和60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颈椎病组)行颈髓DTI研究,根据临床症状将颈椎病组分为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和严重组,每组分别为18例、18例、12例、12例;另根据T1WI和T2WI颈髓信号类型,将颈椎病组分为N/N组(T1WI、T2WI均无信号异常)、N/H组(T1WI无信号异常,T2WI高信号)、L/H组(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分析颈髓表观弥散系数(ADC)、分数各向异性(FA)、纵向弥散系数(λ1)、横向平均弥散系数(λ┷)及平均弥散系数(MD)的特征。结果颈椎病组中的轻度、中度、重度及严重组FA值较对照组低(F=64.565,P=0.0001),λ1值、λ┷值、MD值较对照组高(F=3.176,P=0.016;F=5.754,P=0.0001;F=4.366,P=0.003),ADC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580,P=0.678);颈椎病组中的N/N组、N/H组、L/H组ADC值、λ┷值较对照组高(F=2.768,P=0.049;F=3.96,P=0.012),FA值较对照组低(F=10.387,P=0.0001),λ1值、MD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322,P=0.083;F=2.286,P=0.087)。结论 FA、λ┷值是检测脊髓型颈椎病微结构变化的较敏感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脊柱疾病 磁共振成像 弥散 诊断
下载PDF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肝局灶性病变良恶性的鉴别诊断 被引量:17
4
作者 李祥胜 +2 位作者 张莹莹 徐荣天 李心瑶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11-313,共3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在肝局灶性病变的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肝脏局灶性病变患者106例,其中原发性肝癌34例,肝脏转移瘤16例,海绵状血管瘤33例,肝囊肿15例,局灶性结节性增生8例。所有病例均行常规磁共振(MRI...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在肝局灶性病变的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肝脏局灶性病变患者106例,其中原发性肝癌34例,肝脏转移瘤16例,海绵状血管瘤33例,肝囊肿15例,局灶性结节性增生8例。所有病例均行常规磁共振(MRI)扫描和单次激发的自旋回波平面回波成像(SE-EPI)序列的DWI,DWI采用b值为0s/mm2和500s/mm2。各组局灶性病灶平均表观弥散系数(ADC)值的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原发性肝癌、肝脏转移瘤、海绵状血管瘤、肝囊肿和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的平均ADC值分别为(1.77±0.60)×10-3mm2/s、(1.74±0.42)×10-3mm2/s、(2.52±0.75)×10-3mm2/s、(3.60±0.69)×10-3mm2/s和(2.09±0.52)×10-3mm2/s,肝囊肿和血管瘤与恶性病变比较,ADC值高且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恶性肿瘤(原发性肝癌、肝转移瘤)与局灶性结节性增生比较,ADC值的差别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WI和ADC值能够鉴别常见肝局灶性病变的良恶性,但肝实质性局灶性良恶性病灶之间的ADC值无明显差别,与普通MRI相比,DWI对肝脏实质性病灶性质的鉴别意义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散成像 肝脏 病变
下载PDF
椎管内肠源性囊肿的CT和MRI影像 被引量:16
5
作者 关丽明 +5 位作者 孙文阁 朱玉森 李延亮 徐克 张强 段红杨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27-328,共2页
关键词 源性囊肿 椎管内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使用枸橼酸铁铵抑制3D-MRCP图像中胃肠信号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5
6
作者 张立娜 徐克 +4 位作者 任克 孙文阁 金安玉 李延亮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3年第6期762-764,共3页
目的 评价使用枸橼酸铁铵后 3D MRCP图像的改善程度。方法 本组共收集MRCP病人 3 0例。在服用枸橼酸铁铵前、后以相同的采集参数对其行 3D MRCP成像。图像评价从胃肠信号消除情况和图像质量改善情况两方面进行。结果 使用造影剂后胃... 目的 评价使用枸橼酸铁铵后 3D MRCP图像的改善程度。方法 本组共收集MRCP病人 3 0例。在服用枸橼酸铁铵前、后以相同的采集参数对其行 3D MRCP成像。图像评价从胃肠信号消除情况和图像质量改善情况两方面进行。结果 使用造影剂后胃部的对比信噪比由 7.0 64± 3 .85 3降至 1.0 41± 0 .45 9,十二指肠则由 5 .494± 3 .916降至 1.93 1± 2 .3 17,两者的P值均小于 0 .0 0 1;MRCP的图像质量由造影前的 2 .83 3± 2 .0 5 2增至 9.13 3± 2 .0 3 0 ,P <0 .0 0 1。结论 使用枸橼酸铁铵几乎可完全消除 3D MRCP图像中的胃肠信号 ,明显改善图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CP 枸橼酸 胃肠 初步研究 胃部 造影 服用 信号 图像质量 信噪比
下载PDF
三维时间飞跃法MR血管造影血液铸型诊断颈内动脉系颅内动脉瘤的优势 被引量:11
7
作者 朱玉森 张丽娜 +6 位作者 徐克 李松柏 黄砚玲 孙文阁 金安玉 李延亮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77-381,共5页
目的 与多层面螺旋CT三维血管造影 (MS 3D CTA)和DSA比较 ,探讨三维时间飞跃法MR血管造影 (threedimensionaltimeofflightMRA ,3DTOFMRA)图像后处理血液铸型技术 (fly around)诊断颈内动脉系颅内动脉瘤的优势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 目的 与多层面螺旋CT三维血管造影 (MS 3D CTA)和DSA比较 ,探讨三维时间飞跃法MR血管造影 (threedimensionaltimeofflightMRA ,3DTOFMRA)图像后处理血液铸型技术 (fly around)诊断颈内动脉系颅内动脉瘤的优势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8名疑诊颈内动脉系颅内动脉瘤病人 ,男 4例 ,女 14例 ;年龄 17~ 76岁 ,平均 4 9 8岁 ;其中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 14例、动眼神经麻痹 4例。所有病人均接受 3DTOFMRA和MS 3D CTA检查 ,17名接受DSA检查 ,确诊后均经手术治疗。 3DTOFMRA用Toshiba 1 5T超导型MR系统VISART的 3D TOF序列采集原始数据。其参数为 :TR 30ms,TE 6 8ms ,反转角 2 0° ,视野 (FOV) 17cm× 19cm ,矩阵 16 0× 2 5 6 ,采集层块厚度 5 0~ 6 0mm ,层厚 1 2mm ;原始图像后处理方法采用最大密度投影 (MIP)和血液铸型。MS 3D CTA用Toshiba多层螺旋CT Aquilion采集原始数据。其参数为 :扫描速度 0 5s/r,层厚 1 0mm ,螺距 3 5 ;用高压注射器静脉注射非离子型对比剂 ,注射剂量 2 0ml/kg体重 ,注射流率 4 0~ 5 0ml/s ,延迟时间 15~ 18s ;原始图像后处理方法同 3DTOFMRA。图像后处理工作站均用SGIO2 ,后处理软件为Alatoview ,版本 1 4 2。DSA用SiemensMult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时间飞跃法 MR血管造影 血液铸型诊断 颈内动脉系颅内动脉瘤
原文传递
MR弥散加权成像对超急性期脑梗塞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王琦 徐荣天 +6 位作者 李松柏 池明宇 孙文阁 聂迎雪 商秀丽 徐克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2年第7期640-641,共2页
目的 明确弥散加权成像 (DWI)对超急性期脑梗塞的诊断价值 ,探讨DWI缺血损伤体积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将 2 1例患者分为超急性期、急性期、亚急性期、慢性期。分别计算出各期的DWI及T2 WI上缺血损伤体积和临床评分。结果 DWI对识别超... 目的 明确弥散加权成像 (DWI)对超急性期脑梗塞的诊断价值 ,探讨DWI缺血损伤体积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将 2 1例患者分为超急性期、急性期、亚急性期、慢性期。分别计算出各期的DWI及T2 WI上缺血损伤体积和临床评分。结果 DWI对识别超急性期脑梗塞缺血损伤达 10 0 %。急性期、亚急性期、慢性期T2 WI缺血损伤体积比DWI的大 (P <0 .0 1)。超急性期DWI缺血损伤体积与慢性期临床评分有显著相关性 (P <0 .0 5 )。超急性期、慢性期DWI缺血损伤的体积与相应的临床评分有显著相关 (P <0 .0 5、P <0 .0 1)。结论 DWI对识别超急性期梗塞的缺血损伤优于常规磁共振扫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 弥散加权成像 超急性期梗塞 临床研究 诊断
下载PDF
合成MRI鉴别诊断乳腺癌不同分子分型及三阴性与非三阴性乳腺癌的价值 被引量:9
9
作者 赵睿萌 杜思瑶 +4 位作者 郭梁存 黄国梁 黎庶 张立娜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36-642,共7页
目的:探讨合成MRI定量参数鉴别诊断乳腺癌不同分子分型及三阴性与非三阴性乳腺癌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0年9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经术后病理证实为浸润性导管型乳腺癌患者208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合成MR检... 目的:探讨合成MRI定量参数鉴别诊断乳腺癌不同分子分型及三阴性与非三阴性乳腺癌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0年9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经术后病理证实为浸润性导管型乳腺癌患者208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合成MR检查,并测量以下定量参数:肿瘤直径、体积、表观扩散系数(ADC)及T_(1)、T_(2)和质子密度(PD)的平均值和标准差。按免疫组化结果分成孕激素受体(PR)阳性122例、阴性86例,雌激素受体(ER)阳性123例、阴性85例,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79例、阴性129例,增殖指数(Ki-67)高表达149例、低表达59例;三阴性乳腺癌36例、非三阴性乳腺癌172例。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不同分子分型及三阴性与非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定量参数的差异;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三阴性乳腺癌的独立预测因子,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分析各参数单独及联合鉴别三阴性与非三阴性乳腺癌的效能。结果:PR阴性乳腺癌的T_(1)值、T_(2)值均高于PR阳性患者(t=2.30、Z=2.04,P<0.05);ER阴性乳腺癌的T_(1)值、T_(2)值均高于ER阳性(t=2.52、Z=2.48,P<0.05);HER2阳性的ADC和肿瘤直径显著大于HER2阴性患者(t=-3.21、Z=-3.22,P<0.05)。Ki-67高表达的T_(2)值、肿瘤体积及直径显著高于Ki-67低表达患者(Z分别为-3.47、-2.51、-2.84,P<0.05)];Ki-67高表达ADC值小于Ki-67低表达患者(t=3.94,P<0.001)。三阴性乳腺癌T_(1)、T_(2)值及肿瘤体积高于非三阴性乳腺癌(t=-3.26、Z=-5.58、Z=-2.02,P<0.05),ADC值低于非三阴性乳腺癌(t=3.07,P=0.00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_(2)(OR=1.060,95%CI 1.028~1.093,P<0.001)、ADC值(OR=0.947,95%CI 0.911~0.984,P=0.005)是三阴性乳腺癌的独立预测因素。各参数单独及联合鉴别三阴性乳腺癌的效能显示,单参数中T_(2)值鉴别三阴性与非三阴性乳腺癌的AUC最大(0.759),且与各参数联合诊断的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三阴性乳腺癌 合成磁共振成像
原文传递
颅内表皮样囊肿恶变为鳞癌的磁共振表现一例 被引量:8
10
作者 关丽明 +3 位作者 张景荣 徐克 崔丽娟 张强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4期1006-1007,共2页
关键词 颅内表皮样囊肿 磁共振表现 鳞癌 恶变 附属第一医院 中国医科大学 无肢体瘫痪 1987年 全身乏力 胃内容物 视力模糊 症状加重 视野缺损 视力减弱 专科检查 切除手术 神经外科 术前患者 左颞部 诱因 头痛 呕吐
原文传递
肝外胆管癌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中b值的选择 被引量:8
11
作者 崔兴宇 任克 +5 位作者 孙文阁 李延亮 李兆峰 王永峰 徐克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900-903,共4页
目的评价不同b值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对肝外胆管癌的显示能力,确定肝外胆管癌DWI的较佳b值;并探讨表观扩散系数(ADC)值与肝外胆管癌分化程度的关系。方法对25例肝外胆管癌患者术前行DWI(b=100、300、500、800、1000s/mm2)和常规MRI... 目的评价不同b值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对肝外胆管癌的显示能力,确定肝外胆管癌DWI的较佳b值;并探讨表观扩散系数(ADC)值与肝外胆管癌分化程度的关系。方法对25例肝外胆管癌患者术前行DWI(b=100、300、500、800、1000s/mm2)和常规MRI。测量肿瘤的ADC值,计算多b值扩散成像和T2WI图像中的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及信号强度比(SIR)等数据;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患者进行病理分级,比较不同b值时不同分化程度肿瘤的ADC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3例肝外胆管癌由DWI检出,DWI诊断肝外胆管癌的敏感度为92.00%。随着b值的升高,肿瘤的SNR和肿瘤与正常肝脏的CNR逐渐下降,而肿瘤的SIR逐渐升高。b值为800s/mm2时DWI图像肿瘤与正常肝脏的CNR、肿瘤的SIR和SNR均高于T2WI图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b值的增高,肿瘤ADC值逐渐变小。结论b=800s/mm2是肝外胆管癌扩散加权成像的较佳b值,可以得到良好显示的肝外胆管癌DWI图像;病灶ADC值随着癌组织分化程度的降低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癌 扩散磁共振成像 B值
下载PDF
3.0T MRI扩散加权成像在鉴别肝脏转移瘤与肝内胆管细胞癌中的价值 被引量:7
12
作者 毕聪 孙文阁 +1 位作者 卢涛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5年第5期378-382,共5页
目的:分析研究扩散加权成像在鉴别肝脏转移瘤和肝内胆管细胞癌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病理证实的肝脏转移瘤患者和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的MRI原始资料,包括DWI序列和常规MRI平扫序列(包括T1WI和T2WI)。两种病例各14例,测得其表观扩散系... 目的:分析研究扩散加权成像在鉴别肝脏转移瘤和肝内胆管细胞癌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病理证实的肝脏转移瘤患者和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的MRI原始资料,包括DWI序列和常规MRI平扫序列(包括T1WI和T2WI)。两种病例各14例,测得其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瘤/肝值,以及肿瘤与邻近肝实质之间的差异,并进行比较。结果:受检28例患者共28个肿瘤,所有肿瘤在ADC图上均呈现高信号,T2WI呈现稍高信号,T1WI呈现稍低信号,边界较为清楚。肝脏转移瘤平均ADC值为0.943±0.132,肝内胆管细胞癌平均ADC值为1.001±0.008,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95,P>0.05)。肝脏转移瘤的瘤/肝值显著低于肝内胆管细胞癌(t=2.780,P<0.05)。肝脏转移瘤和肝内胆管细胞癌的ADC值均低于邻近肝实质(t=6.143、8.545,P<0.05)。结论:磁共振DWI序列中测得的瘤/肝值能够对肝内转移瘤和肝内胆管细胞癌的鉴别诊断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下载PDF
三叉神经痛患者三叉神经脑池段MR形态测量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贺芸芸 +3 位作者 张苏雅 任思勰 石大发 关丽明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33-239,共7页
目的 :通过对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TN)患者及对照组进行三叉神经脑池段MR形态测量,研究TN患者患侧三叉神经脑池段形态结构的差别。方法:45例经临床诊断为TN的患者和45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纳入本研究。所有受试对象采用GE... 目的 :通过对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TN)患者及对照组进行三叉神经脑池段MR形态测量,研究TN患者患侧三叉神经脑池段形态结构的差别。方法:45例经临床诊断为TN的患者和45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纳入本研究。所有受试对象采用GE 3.0T MR扫描,采用3D-TOF-SPGR及3D-FIESTA序列,分别以两侧三叉神经脑池段为中心进行轴位扫描。通过reformat软件对扫描图像进行后处理,测量三叉神经脑池段长度及冠状位、轴位、矢状位上三叉神经脑池段最大横截面积,三叉神经与脑桥夹角,三叉神经根岩尖处转角及血管压迫部位距三叉神经根部的距离,然后对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并根据两组序列上双侧三叉神经各形态学测量值的差异比做ROC曲线,评价两组序列各形态学测值对TN的诊断效能。以P<0.05为具有统计学差异。结果:患侧三叉神经脑池段长度及冠状位、轴位、矢状位三叉神经脑池段最大横截面积均小于健侧及对照组(P<0.05),而患侧三叉神经与脑桥夹角、三叉神经根岩尖处转角与健侧及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的双侧三叉神经脑池段形态学测量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照组三叉神经脑池段长度及冠状位、轴位、矢状位三叉神经脑池段最大横截面积均大于患者健侧(P<0.05),而三叉神经与脑桥夹角及三叉神经根岩尖处转角与健侧比较无差异(P>0.05)。在两组序列各形态学测值的差异比中,SPGR序列上冠状位最大横截面积的差异比对TN诊断的准确度最高。TN患者患侧三叉神经血管压迫部位距根部约为(2.124±1.478)mm,84.4%的患者患侧血管压迫神经都发生在三叉神经脑池段近段。结论:三叉神经MR形态学测量能够更加直观的显示三叉神经形态学改变,增加了临床TN诊断的客观性,为TN的诊断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非增强磁共振静脉成像对上矢状窦旁脑膜瘤治疗的价值 被引量:6
14
作者 关丽明 +4 位作者 佟志勇 孙文阁 李延亮 李松柏 徐克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76-278,共3页
目的探讨非增强磁共振静脉成像(MRV)评价上矢状窦旁脑膜瘤患者静脉窦及侧支静脉通路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上矢状窦旁的脑膜瘤患者的病例资料,比较术前未进行非增强MRV检查组和术前进行非增强MRV检查组对静脉窦和静脉侧支通路的显... 目的探讨非增强磁共振静脉成像(MRV)评价上矢状窦旁脑膜瘤患者静脉窦及侧支静脉通路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上矢状窦旁的脑膜瘤患者的病例资料,比较术前未进行非增强MRV检查组和术前进行非增强MRV检查组对静脉窦和静脉侧支通路的显示情况、术中出血情况及手术全切肿瘤程度。全部病例术前均行常规MRI平扫和增强扫描。MRV检查组加做非增强MRV序列检查,采集全脑MRV原始数据,经工作站生成三维的颅内静脉和静脉窦图。结果与手术结果相对照,MRV检查组对静脉窦闭塞和静脉侧支通路数目的显示率分别为43.5%和52.4%,均较非MRV检查组(15.4%,0)明显增高(P<0.05);MRV对静脉窦狭窄闭塞显示的灵敏度为100%,特异度为76.5%,MRV高估上矢状窦闭塞,低估静脉侧支通路数目。MRV检查组肿瘤手术全切除率高,术中失血少。结论结合普通MR图像,非增强MRV能够敏感的显示静脉窦旁脑膜瘤对静脉窦侵袭闭塞及静脉侧支通路情况,有助于术前治疗方案的制定、减少术中出血、增加肿瘤全切除率、改善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脑膜瘤 静脉成像 上矢状窦
下载PDF
鼻窦64排CT低剂量扫描的临床研究及其意义 被引量:5
15
作者 关丽明 +3 位作者 黄砚玲 李松柏 王强 徐克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11年第5期431-434,共4页
目的旨在评价不同管电流量的64排CT鼻窦图像质量及低剂量CT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临床怀疑副鼻窦病变而行64排CT检查的122例患者,其中男性68例,女性54例;年龄15~70岁,平均年龄35.5岁。随机分为4组。扫描设备为东芝Aquillion64排螺旋CT... 目的旨在评价不同管电流量的64排CT鼻窦图像质量及低剂量CT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临床怀疑副鼻窦病变而行64排CT检查的122例患者,其中男性68例,女性54例;年龄15~70岁,平均年龄35.5岁。随机分为4组。扫描设备为东芝Aquillion64排螺旋CT机。其他扫描条件固定,每组分别以110、20、15、10mAs管电流量进行扫描。双盲法测量各组重建图像的噪声、评价图像质量及各解剖结构的显示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随着管电流量的降低,各组总毫安量和辐射剂量长度(DLP)相应减少,图像噪声增加,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各组间图像评价和各解剖结构评分差异却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副鼻窦非肿瘤性病例采用64排CT低剂量扫描后图像噪声增加,但是图像质量和各解剖结构的显示能够满足诊断要求,而患者所受辐射剂量有明显的减少,有重要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鼻窦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低剂量
下载PDF
大鼠C6脑胶质瘤CT灌注成像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关丽明 郭敏 +3 位作者 徐克 方长兴 刘树立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33-336,共4页
目的初步探讨CT灌注成像技术用于大鼠C6脑胶质瘤微循环研究的可行性。方法采用立体定向方法在20只雌性Wistar大鼠右侧尾状核接种C6细胞,荷瘤大鼠分为二组,一组于接种后1、2、3周分别行MR检查以评价肿瘤生长,另一组于接种后2周时行CT灌... 目的初步探讨CT灌注成像技术用于大鼠C6脑胶质瘤微循环研究的可行性。方法采用立体定向方法在20只雌性Wistar大鼠右侧尾状核接种C6细胞,荷瘤大鼠分为二组,一组于接种后1、2、3周分别行MR检查以评价肿瘤生长,另一组于接种后2周时行CT灌注成像,每次检查结束后留取鼠脑标本作病理学检查。结果大鼠C6脑胶质瘤的生长特征及MR表现符合文献报道。肿瘤区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表面通透性(PS)及瘤脑交界处CBV,MTT,PS值均明显大于对侧正常脑组织(P<0.05),肿瘤中心PS值大于肿瘤周边(P<0.05),CBF、CBV、MTT则无统计学差异(P>0.05);肿瘤区有较多新生血管,肿瘤周边更为丰富。结论CT灌注成像可用于研究大鼠C6脑胶质瘤的微循环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灌注 大鼠 胶质瘤
下载PDF
3.0T磁共振FSE-T_2WI、MERGE序列在颈椎病诊断中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5
17
作者 刘秀香 高思佳 +3 位作者 桓光健 孙文阁 朱悦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90-493,共4页
目的探讨轴位二维(two-dimensional,2D),多回波回复梯度回波(multiple-echo recalled gradientecho,MERGE)序列与快速自旋回波(FSE)-T2WI序列诊断颈椎病的差异性。资料与方法60例经临床证实为颈椎病患者均行轴位2DMERGE序列扫描,并与轴... 目的探讨轴位二维(two-dimensional,2D),多回波回复梯度回波(multiple-echo recalled gradientecho,MERGE)序列与快速自旋回波(FSE)-T2WI序列诊断颈椎病的差异性。资料与方法60例经临床证实为颈椎病患者均行轴位2DMERGE序列扫描,并与轴位FSE-T2WI图像对照,比较两种序列对椎间盘退变、椎管狭窄、神经孔变窄、黄韧带及后纵韧带增厚、灰质蝶形结构、脊髓变性、椎间盘纤维外环断裂及髓核退变诊断的差异性。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该项检查,其中7例行手术治疗。FSE-T2WI与MERGE序列诊断椎间盘纤维外环断裂时两者的一致性较差,Kappa=0.356;两种序列诊断脊髓变性、髓核游离的一致性一般,Kappa分别为0.515和0.474;两种序列诊断椎间盘退变类型、椎管狭窄、神经孔变窄、黄韧带及后纵韧带增厚情况基本一致,Kappa均>0.75。MERGE序列显示椎间盘退变类型、灰质结构、脊髓变性时图像较清晰,图像评分结果与FSE-T2WI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SE-T2WI显示椎体结构及黄韧带、后纵韧带较清晰,其图像评分结果与MERGE序列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序列显示神经孔变窄和椎管狭窄时图像评分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轴位2DMERGE序列可以作为颈椎病常规扫描序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磁共振成像
原文传递
腰椎静脉丛三维增强MR静脉成像初步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鞠蓉晖 李松柏 +5 位作者 孙文阁 李延亮 李春魁 徐娅莎 徐克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853-859,共7页
目的 探讨正常人腰椎静脉系统在三维增强MR静脉造影(MRV)的显示率,初步确定正常人腰椎椎管内前静脉(AIVV)的宽度范围。观察腰椎静脉系统在各种疾病情况下的表现。方法89例MR增强扫描受检者行MRV检查,其中62例为正常志愿者。分别观察不... 目的 探讨正常人腰椎静脉系统在三维增强MR静脉造影(MRV)的显示率,初步确定正常人腰椎椎管内前静脉(AIVV)的宽度范围。观察腰椎静脉系统在各种疾病情况下的表现。方法89例MR增强扫描受检者行MRV检查,其中62例为正常志愿者。分别观察不同年龄组各个腰椎节段的椎管内、外静脉显示情况。测量AIVV的宽度。观察各种疾病时椎管内、外静脉的表现。结果除L1和L2水平的左右吻合静脉外,其他各个节段41岁以上组的静脉显示率均低于40岁以下组(P<0.05)。AIVV平均宽度从L1-5逐渐增粗;年龄、性别、左右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IVV全部显示的42例正常志愿者中,AIVV的平均宽度L1-L5逐渐增粗,范围在(3.9±0.6)mm-(7.9±1.2)mm;各种疾病时,AIVV可表现为正常、受压、移位或扩张。结论 三维增强MR静脉造影能满意地显示AIVV各分支及椎管外静脉的全貌,能够显示各种病变时椎静脉相应改变,对于指导临床治疗、研究椎静脉的临床意义具有潜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静脉 三维增强MR静脉成像 脊柱疾病 诊断
原文传递
MRCP、FIESTA序列和LAVA序列动态增强扫描诊断肝外胆道梗阻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张德智 任克 +6 位作者 孙文阁 王永峰 李延亮 李造峰 陈玉帅 徐克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13年第2期125-128,共4页
目的:评价FSE序列MRCP、FIESTA序列和LAVA动态增强扫描诊断肝外胆道梗阻的临床价值。方法:对50例经超声诊断肝外胆道梗阻的患者,以1.5T HD MR行FSE序列MRCP、FIESTA序列冠状位扫描,并以LAVA序列行冠状动态增强扫描,分别在注射Gd-DTPA后1... 目的:评价FSE序列MRCP、FIESTA序列和LAVA动态增强扫描诊断肝外胆道梗阻的临床价值。方法:对50例经超声诊断肝外胆道梗阻的患者,以1.5T HD MR行FSE序列MRCP、FIESTA序列冠状位扫描,并以LAVA序列行冠状动态增强扫描,分别在注射Gd-DTPA后10、30和60s行3期冠状位扫描,将FIESTA序列图像及LAVA序列动态增强图像、MRCP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进行对比。结果:MRCP可以显示梗阻的部位以及可能的病因,但对病变的侵犯范围显示能力有限;FIESTA序列可以显示梗阻的部位、胆管与门静脉的关系,显示胆管结石有较大的价值,但对胆管的肿瘤、胰头部肿瘤显示能力不足;LAVA序列动态增强扫描对恶性肿瘤所致的梗阻有较强的诊断能力,尤其是在诊断肿瘤的侵犯范围方面有较大的临床意义。结论:肝外胆道梗阻的MRI检查可先行FIESTA序列扫描及MRCP扫描,对疑诊断肿瘤的患者可行LAVA序列动态增强扫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疾病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大鼠C6脑胶质瘤的CT灌注成像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关丽明 徐克 +3 位作者 郭敏 方长兴 刘树立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846-850,共5页
目的:运用CT灌注成像评价大鼠C6脑胶质瘤的生长及其血管生成。方法:采用立体定向方法在30只雌性Wistar大鼠右侧尾状核接种C6细胞,于接种后1w、2w、3w分别进行CT灌注成像,每次检查结束后留取鼠脑标本作病理学检查。结果:荷瘤1w组肿瘤区... 目的:运用CT灌注成像评价大鼠C6脑胶质瘤的生长及其血管生成。方法:采用立体定向方法在30只雌性Wistar大鼠右侧尾状核接种C6细胞,于接种后1w、2w、3w分别进行CT灌注成像,每次检查结束后留取鼠脑标本作病理学检查。结果:荷瘤1w组肿瘤区各灌注参数值均比对侧正常脑组织增大(P<0.05),但没有明显新生肿瘤血管;荷瘤2w及3w组肿瘤区CBF,BV,PS值和瘤脑交界处PS值均比对侧正常脑组织明显增大,肿瘤中心、肿瘤周边和瘤脑交界处之间仅PS值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肿瘤区微血管密度(MVD)值明显增大,以肿瘤周边更为明显,其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整个观察期内肿瘤中心和周边区域CBV值及肿瘤中心PS值与相应的MVD值呈等级正相关,rs分别为0.576、0.482和0.646(P<0.05)。结论:CT灌注成像可以反映大鼠C6脑胶质瘤生长过程中肿瘤区域不同部位微循环的动态变化,其中肿瘤周边区域CBV和PS值变化明显,反映了血管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胶质瘤 大鼠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