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4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跨政府组织网络与国际经济软法 被引量:55
1
作者 《环球法律评论》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13-424,共12页
近现代,在各国国内,随着经济事务的日益复杂多变,中央立法机关已无力包揽所有的经济立法工作。于是,各国便普遍以授权立法的方式,将非基础性的经济立法事务交由行政部门完成。同样,在跨国层面,随着全球经济问题的不断增加,仅仅由各国外... 近现代,在各国国内,随着经济事务的日益复杂多变,中央立法机关已无力包揽所有的经济立法工作。于是,各国便普遍以授权立法的方式,将非基础性的经济立法事务交由行政部门完成。同样,在跨国层面,随着全球经济问题的不断增加,仅仅由各国外交代表等通过传统的正规途径共同缔结国际经济条约,已越来越呈独力难举之势。鉴于此,在全球治理理念的主导下,各国政府下属经济管理职能部门开始不断地组成跨政府组织网络,开展辅助性的国际经济立法活动,其所制定的虽为“软法”,却有“硬效果”,构成一种值得关注的特殊国际经济法律渊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治理 跨政府组织网络 国际经济软法
原文传递
利益平衡与对外资间接征收的认定及补偿 被引量:51
2
作者 《环球法律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28-41,共14页
传统上南北国家围绕直接征收补偿标准的重大争议,已为晚近对间接征收问题的讨论所取代。在间接征收的认定及补偿问题上,晚近的国际投资仲裁实践出现了偏袒外国投资者的倾向。为此,需要引入源于国内行政法的"比例原则",建立平... 传统上南北国家围绕直接征收补偿标准的重大争议,已为晚近对间接征收问题的讨论所取代。在间接征收的认定及补偿问题上,晚近的国际投资仲裁实践出现了偏袒外国投资者的倾向。为此,需要引入源于国内行政法的"比例原则",建立平衡东道国与外国投资者之间利益的国际法制。此等国际法制的构建也符合我国同时作为资本输入国与输出国的综合利益,同时,对日后我国建立有关间接征收的国内法律制度,也不乏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接征收 外资管理 利益平衡 国际仲裁
原文传递
新兴国家崛起与构建国际经济新秩序--以中国的路径选择为视角 被引量:56
3
作者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86-204,208,共19页
我国学界历来把发展中国家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斗争主要界定为诉求"特殊与差别待遇"之举。然而,晚近新兴国家不断崛起,与发达国家间经济实力差距趋于缩小。于是,中国等新兴国家开始向发达国家主张"平等与无差别待遇&qu... 我国学界历来把发展中国家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斗争主要界定为诉求"特殊与差别待遇"之举。然而,晚近新兴国家不断崛起,与发达国家间经济实力差距趋于缩小。于是,中国等新兴国家开始向发达国家主张"平等与无差别待遇"。此等新路径的开辟,可能意味着正在推动继20世纪80年代初之后一度潮落的发展中国家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斗争将再掀高潮。有鉴于此,学界在继续研究传统路径的同时,应更加关注此等新路径的开辟对和平发展之中国的意义,从而完整、准确地把握中国参与重构更加公正之国际经济秩序斗争的基本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经济秩序 新兴国家 平等与无差别待遇
原文传递
公平与公正待遇标准:国际投资法中的“帝王条款”? 被引量:45
4
作者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23-134,共12页
在国际投资仲裁实践中,公平与公正待遇标准得到了最广泛的运用,并显现了极度扩张解释之势;同时,一些西方学者也将之与民商法中的诚实信用原则相提并论,实际上是尊奉该待遇标准为国际投资法中的"帝王条款"。但倘若如此,不仅将... 在国际投资仲裁实践中,公平与公正待遇标准得到了最广泛的运用,并显现了极度扩张解释之势;同时,一些西方学者也将之与民商法中的诚实信用原则相提并论,实际上是尊奉该待遇标准为国际投资法中的"帝王条款"。但倘若如此,不仅将严重损害东道国管理外资的主权,而且,法理上也存在诸多疑点。公平与公正待遇标准对于国际投资条约的具体规定,并无"帝王条款"意义上的补缺、修正及解释之功能;同时,该标准应是"国家造法",而非"法官造法"的产物,其与"帝王条款"的实质也不相符。我国应转而支持以国际习惯法的具体规则来诠解该项外资待遇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平与公正待遇 国际投资条约 国际投资争端 国际仲裁
下载PDF
晚近国际投资争端解决实践之评判:“全球治理”理论的引入 被引量:45
5
作者 《法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43-153,共11页
晚近国际投资争端的性质已由以往的"政治性争端"转变为现行的"管理性争端",相应地,国际投资争端的传统外交保护解决方式也已为国际仲裁方式所取代,而且国际投资争端仲裁实践出现了明显的偏袒外国投资者,损害东道国... 晚近国际投资争端的性质已由以往的"政治性争端"转变为现行的"管理性争端",相应地,国际投资争端的传统外交保护解决方式也已为国际仲裁方式所取代,而且国际投资争端仲裁实践出现了明显的偏袒外国投资者,损害东道国权益之倾向。就此,已难以用传统的"南北矛盾"理论框定,而现有的"商事仲裁"理论和"国内公法"理论则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缺失,需要引入一种视野更为宽广的"全球治理"理论予以弥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投资争端 国际仲裁 南北矛盾 全球治理
原文传递
从实体到程序:最惠国待遇适用范围之争 被引量:38
6
作者 《法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41-50,共10页
有关外资最惠国待遇适用范围的争议是当今国际投资争端解决实践中备受关注的议题之一,其焦点在于最惠国待遇标准能否扩张适用于投资争端解决的程序事项。然而,将最惠国待遇扩张适用于国际投资争端解决程序事项不仅会带来最惠国待遇是否... 有关外资最惠国待遇适用范围的争议是当今国际投资争端解决实践中备受关注的议题之一,其焦点在于最惠国待遇标准能否扩张适用于投资争端解决的程序事项。然而,将最惠国待遇扩张适用于国际投资争端解决程序事项不仅会带来最惠国待遇是否启动的不确定性而且会出现投资者“选购条约”的结果,因此,除非缔约双方有明确的约定,否则,最惠国待遇不应适用于争端解决程序。在争端解决机制的适用上,我国对外缔结的一些双边投资条约存在着“放权过快,弃权过多”的现象,从而使得最惠国待遇的适用具有不确定性,可能对我国造成极为不利的后果。鉴此,我国应就最惠国待遇增设争端解决程序例外,或考虑采用此类条款的“效力不溯及既往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惠国待遇 国际投资条约 争端解决程序 国际仲裁
原文传递
冲突规则的回归——美国现代冲突法理论与实践的一大发展趋向 被引量:37
7
作者 《法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101-109,共9页
60年代之后 ,以“规则”为特点的传统冲突法 ,遭到美国现代冲突法学说的非难 ,认为其失之“机械”和“僵硬”。诚然 ,新兴的以“方法”为中心的现代美国冲突法学说有利于实现实体法上的政策和公平 ,但是 ,过犹不及 ,因过于富有“弹性” ... 60年代之后 ,以“规则”为特点的传统冲突法 ,遭到美国现代冲突法学说的非难 ,认为其失之“机械”和“僵硬”。诚然 ,新兴的以“方法”为中心的现代美国冲突法学说有利于实现实体法上的政策和公平 ,但是 ,过犹不及 ,因过于富有“弹性” ,这些方法完全破坏了法律选择应有的稳定性、一致性和连续性。由此 ,推动了 80年代之后冲突规则的回归 ,即传统的硬性冲突规则与现代灵活的法律选择方法的有机结合以及在现代灵活的法律选择方法的框架内发展定型化的冲突规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突规则 现代冲突法 国际私法 传统冲突法
原文传递
经济全球化与国际法中“社会立法”的勃兴 被引量:39
8
作者 《中国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42-151,共10页
近代,国际法从“战争”的国际法发端。到了现代,和平与发展成为人类的共同主题;相应地,“经济”的国际法部分开始勃兴。进入20世纪90年代之后,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全球社会矛盾日益显现,国际法中的“社会立法”方兴未艾,出现了国际法... 近代,国际法从“战争”的国际法发端。到了现代,和平与发展成为人类的共同主题;相应地,“经济”的国际法部分开始勃兴。进入20世纪90年代之后,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全球社会矛盾日益显现,国际法中的“社会立法”方兴未艾,出现了国际法“社会化”的倾向,人类似乎又迎来了社会领域国际法繁荣的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全球化 国际法 社会立法 法律管制 政府管理 人权法 社会权 主权国家 经济组织 国家利益
原文传递
外资准入的晚近发展趋势与我国的立法实践 被引量:28
9
作者 《中国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67-76,共10页
外资准入的晚近发展趋势与我国的立法实践徐崇利在外资立法上,通常把外国投资活动划分为外资建立之前和外资建立之后两大阶段,即外资准入阶段(Admisionofforeigninvestment)和外资经营阶段(Opera... 外资准入的晚近发展趋势与我国的立法实践徐崇利在外资立法上,通常把外国投资活动划分为外资建立之前和外资建立之后两大阶段,即外资准入阶段(Admisionofforeigninvestment)和外资经营阶段(Operationoffor-eignin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资准入自由化 双边投资保护协定 履行要求 发达国 发展趋势 外资立法 发展中 国际投资法典 外商投资 外国投资
原文传递
构建国际法之“法理学”——国际法学与国际关系理论之学科交叉 被引量:42
10
作者 《比较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3-25,共13页
关键词 国际关系理论 国际法学 学科交叉 法理学 法学体系 国际法理 法学界 边沁
原文传递
公平与公正待遇:真义之解读 被引量:37
11
作者 《法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9-68,共10页
在晚近的国际投资争端仲裁实践中,公平与公正待遇的使用几乎到了无案不涉的程度。这是一种非常反常的现象,严重地损害了东道国对外资的管理权。依剩余裁量权原则、法治原则以及利益平衡原则分析,国际投资条约中的公平与公正待遇只能是... 在晚近的国际投资争端仲裁实践中,公平与公正待遇的使用几乎到了无案不涉的程度。这是一种非常反常的现象,严重地损害了东道国对外资的管理权。依剩余裁量权原则、法治原则以及利益平衡原则分析,国际投资条约中的公平与公正待遇只能是具体内容需经国际习惯法构成要件检验的"国际最低待遇",不可能是超越该项最低待遇之对外资"良治"的保证以及其他较高程度的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投资争端 国际仲裁 公平与公正待遇 国际最低待遇
原文传递
国际投资法中的重大争议问题与我国的对策 被引量:22
12
作者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23-38,共16页
本文指出,在国际投资法领域,广大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历来存在着一系列明显的分歧,它反映着北南双方经济地位和利益的重大差异。我国政府一贯倡导并积极推动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原则上支持发展中国家的基本主张。与此同时,我国... 本文指出,在国际投资法领域,广大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历来存在着一系列明显的分歧,它反映着北南双方经济地位和利益的重大差异。我国政府一贯倡导并积极推动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原则上支持发展中国家的基本主张。与此同时,我国在与外国签订的双边投资保护协定和所参加的保护国际投资多边条约中,就外国投资者的待遇、外资的国有化、特许权协议的法律性质以及国际投资争端的解决等问题向发达国家作出了不同程度的妥协。从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历史进程和发展中国家的具体实践来看,在和平与发展的背景下,立足于我国国情,在国际经济事务中采取灵活的策略,是有益和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许权协议 国际法 外国投资者 国际投资法 发达国 重大争议问题 东道国 国有化或征收 双边投资保护协定 国际投资争端
原文传递
全球治理与跨国法律体系:硬法与软法的“中心—外围”之构造 被引量:38
13
作者 《国外理论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9-28,共10页
在温和的全球治理理论及弱式的全球法律多元主义支持下的跨国法律体系中,国家之间制定的硬法与非国家行为体制订的软法之间形成的是一种"中心—外围"的构造模式。具言之,国际硬法之所以位居跨国法律体系之中心,乃是因为其能... 在温和的全球治理理论及弱式的全球法律多元主义支持下的跨国法律体系中,国家之间制定的硬法与非国家行为体制订的软法之间形成的是一种"中心—外围"的构造模式。具言之,国际硬法之所以位居跨国法律体系之中心,乃是因为其能够维持国家间合作的稳定以及在造法方面显现的更大正当性;而国际软法所具有的事实上的效力以及功能上的优势,决定了它们是跨国法律体系必不可少的部分,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可以位居中心,而只能被定位于跨国法律体系构造的外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治理 法律多元 跨国法 硬法 软法
原文传递
“体系外国家”心态与中国国际法理论的贫困 被引量:34
14
作者 《政法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3-36,共4页
2005年《政法论坛》基于学术立场,特辟专栏对1949年以后的中国政法学术研究现状展开了讨论,其中,邓正来教授的《中国法学向何处去》这篇长文所提出的“中国为什么会缺失中国自己的法律理想图景”,“中国法学赖以为凭的支援性理据是什么... 2005年《政法论坛》基于学术立场,特辟专栏对1949年以后的中国政法学术研究现状展开了讨论,其中,邓正来教授的《中国法学向何处去》这篇长文所提出的“中国为什么会缺失中国自己的法律理想图景”,“中国法学赖以为凭的支援性理据是什么”等问题引起了一系列争论、回应、批评甚或反批评。本刊认为,《中国法学向何处去》一文的意义至少指向了中国法学知识生产的主体性、能力、方式、技术等问题。勿庸置疑,这些问题关系着中国政法学术的体面与尊严。为此,本刊特约请法学界不同学科的学人从自己的专业或研究领域出发,以“笔谈”的形式进一步拓展这种讨论。从本期开始,本刊将陆续登载这方面的稿件,并期待您的加入和赐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法学 西方国家 国际法理 贫困化 国际法学
原文传递
“保护伞条款”的适用范围之争与我国的对策 被引量:26
15
作者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2008年第4期49-59,共11页
有关"保护伞条款"适用问题的争议,已成为当前国际投资法律实践关注的焦点。通过对已有案例和理论的分析、评判和总结,建议我国在对外缔结双边投资条约时,应力拒"保护伞条款"的订入。如果基于缔约整体上妥协的需要,... 有关"保护伞条款"适用问题的争议,已成为当前国际投资法律实践关注的焦点。通过对已有案例和理论的分析、评判和总结,建议我国在对外缔结双边投资条约时,应力拒"保护伞条款"的订入。如果基于缔约整体上妥协的需要,不得不接受此类条款的,也应将其适用范围仅限于东道国政府干预"国家合同"性质的行为,而将违反"商事合同"性质的行为排除在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伞条款 国际投资合同争端 国际仲裁 国际投资条约
下载PDF
经济一体化与当代国际经济法的发展 被引量:21
16
作者 《法律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116-127,共12页
 经济一体化必然推动各领域国际经济法律规则的内部整合及其与有关社会领域国际法律规则的外部连结。这种现象的出现有助于形成内外联系紧密的国际经济法律秩序。然而,究其实质,国际经济立法的一体化在相当程度上是发达国家利益驱动的...  经济一体化必然推动各领域国际经济法律规则的内部整合及其与有关社会领域国际法律规则的外部连结。这种现象的出现有助于形成内外联系紧密的国际经济法律秩序。然而,究其实质,国际经济立法的一体化在相当程度上是发达国家利益驱动的结果,因而,发展中国家应力争对该一体化进程实行适当的控制。与此同时,国际经济立法的一体化,也要求对国际经济法律问题采取综合研究的方法,并更为广泛、更为密切地涉及国际环境法、国际人权法及国际劳工法等其他相关的法律部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经济法 法律部门 国际法律 国际人权法 法律秩序 国际环境法 法律规则 经济一体化 内部整合 发展中国家
下载PDF
软硬实力与中国对国际法的影响 被引量:29
17
作者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51-160,共10页
晚近以来,中国作为一个大国迅猛崛起,然而,中国对国际法的影响仍然有限,与中国实力的快速增强很不相称。造成这种反常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中国软硬实力大小的失衡及发挥的受限。要扭转这种不利局面,绝非一日之功而能成就。虽然如此,在国... 晚近以来,中国作为一个大国迅猛崛起,然而,中国对国际法的影响仍然有限,与中国实力的快速增强很不相称。造成这种反常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中国软硬实力大小的失衡及发挥的受限。要扭转这种不利局面,绝非一日之功而能成就。虽然如此,在国际法律过程中,中国仍然可以根据软硬实力作用的机理,通过利益和观念两大维度尽量做出对自己有利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崛起 国际法 实力 软实力 硬实力
下载PDF
我国冲突法立法应拓展意思自治原则的适用范围 被引量:25
18
作者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31-135,共5页
从冲突法的价值取向上分析,以往我国学界对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根基的认识失之狭隘,往往仅笼统地论及该原则的正义性,而没有将之细分为“冲突正义”和“实体正义”加以考察,更没有明确涉猎“冲突效率”和“实体效率”之价值取向。正因为... 从冲突法的价值取向上分析,以往我国学界对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根基的认识失之狭隘,往往仅笼统地论及该原则的正义性,而没有将之细分为“冲突正义”和“实体正义”加以考察,更没有明确涉猎“冲突效率”和“实体效率”之价值取向。正因为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将正义与效率融于一炉,故其在冲突法中的存在和发展较之其它冲突规范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有鉴于此,在不损害国家利益和社会政策的前提下,我国冲突法立法应拓展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的适用范围,并将当事人默示同意选择法院地法的自治权利扩大至更为广泛的法律冲突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冲突 意思自治 价值取向 冲突法立法
下载PDF
国际秩序的基础之争:规则还是国际法 被引量:26
19
作者 《中国社会科学评价》 CSSCI 2022年第1期28-36,157,共10页
“以规则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之提法源于西方特定的国际政治语境,附带“权力”和“关系”两种特性。中国主张用“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之概念,其要义在于强调国际法在法律上的应然性,依据“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所体现的法... “以规则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之提法源于西方特定的国际政治语境,附带“权力”和“关系”两种特性。中国主张用“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之概念,其要义在于强调国际法在法律上的应然性,依据“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所体现的法治精神以及国际法的有关规范性寓意,反对西方国家从国际政治上对规则做出的实然性解读,并对抗其“以规则为基础”的国际秩序内生的国际强权政治逻辑以及对中国实行的规则压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秩序 国际规则 国际法
原文传递
规则与方法——欧美国际私法立法政策的比较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被引量:19
20
作者 《法商研究(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0-29,共10页
欧洲传统国际私法与美国现代冲突法在立法政策上的差异 ,主要源于二者对法律冲突的性质以及解决法律冲突所要实现目标的分歧。晚近 ,两大国际私法体系在可能的限度内兼容对方的立法政策 ,推动了整个国际私法立法的合理化进程。我国国际... 欧洲传统国际私法与美国现代冲突法在立法政策上的差异 ,主要源于二者对法律冲突的性质以及解决法律冲突所要实现目标的分歧。晚近 ,两大国际私法体系在可能的限度内兼容对方的立法政策 ,推动了整个国际私法立法的合理化进程。我国国际私法以传统的冲突规则为主体 ,在有限的范围内吸纳了美国现代冲突法的理论和方法 ,这种立法政策的基本取向是正确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私法 立法政策 比较研究 最密切联系原则 选择性冲突规则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