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眶内及眶颅沟通性肿瘤的伽玛刀放射治疗 被引量:13
1
作者 徐德生 贾强 +3 位作者 郑立高 志远 李彦和 宜培 《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 2005年第5期296-298,共3页
目的总结和评价伽玛(γ)刀放射外科治疗眶内肿瘤的适应证、疗效和并发症.方法本组64例,其中38例首选γ刀治疗,26例为手术后残留或复发行γ刀治疗;全部病例均行MRI和CT扫描,其中脑膜瘤10例,神经鞘瘤5例,胶质瘤2例,视网膜母细胞瘤1例,静... 目的总结和评价伽玛(γ)刀放射外科治疗眶内肿瘤的适应证、疗效和并发症.方法本组64例,其中38例首选γ刀治疗,26例为手术后残留或复发行γ刀治疗;全部病例均行MRI和CT扫描,其中脑膜瘤10例,神经鞘瘤5例,胶质瘤2例,视网膜母细胞瘤1例,静脉性血管瘤4例,腺样囊性癌2例,神经纤维瘤1例,脂肪瘤1例.肿瘤的最大直径为0.4~4.8cm,平均2.16cm;采用Leksell立体定位系统、MRI或CT影像定位,GammaPlan设定治疗计划,用Leksell-23004B型γ刀治疗.结果全部病例随访6~100个月,其中症状好转30例(46.88%),无变化26例(40.62%),恶化8例(12.50%),总有效率87.50%.影像学显示肿瘤消失4例(6.25%),缩小32例(50.00%),无变化20例(31.25%),增大8例(12.50%).治疗后不良反应多在3个月左右出现,主要表现为球结膜的充血水肿、眼睑水肿、眼部疼痛,可持续3~6个月,经对症治疗后缓解.结论γ刀放射外科是一种无创性、安全有效治疗眼眶内肿瘤的方法,既可以作为眼眶内肿瘤的首选治疗,也可作为手术后残余或复发肿瘤的治疗,弥补手术不能完全切除的缺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眶内肿瘤 Γ刀 放射外科手术
下载PDF
颅内囊性肿瘤伽玛刀治疗的容积效应 被引量:13
2
作者 徐德生 郑立高 +4 位作者 康春生 志远 李彦和 宜培 刘东 《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 2000年第1期19-21,共3页
目的 :评价颅内囊性肿瘤经立体定向抽液前后容积变化在伽玛刀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对 39例颅内囊性肿瘤 MRI定位后 ,确定穿刺道和靶点坐标 ,采用立体定向技术抽吸瘤内囊液使肿瘤容积缩小 ,然后二次 MRI定位行伽玛刀治疗。边缘剂量为 10... 目的 :评价颅内囊性肿瘤经立体定向抽液前后容积变化在伽玛刀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对 39例颅内囊性肿瘤 MRI定位后 ,确定穿刺道和靶点坐标 ,采用立体定向技术抽吸瘤内囊液使肿瘤容积缩小 ,然后二次 MRI定位行伽玛刀治疗。边缘剂量为 10~ 2 5 Gy,平均 15 .17Gy。确定 3%风险概率为警戒线 ,应用 L ogistic综合方程(Neuret)分析剂量 -容积关系和应用平均剂量 15 Gy的容积 -风险概率的相关性。将抽囊液前后容积和风险概率变化进行配对 t检验 ,P<0 .0 5具有统计学显著性。结果 :(1)立体定向抽液后肿瘤容积显著减少 ,抽液前为 4.10~72 .90 ml,平均 2 5 .5 5 ml;抽液后为 1.70~ 6 3.5 0 m l,平均 11.40 m l,P<0 .0 1,脑坏死风险概率显著降低 ,抽液前为0 .0 3%~ 2 8.2 7% ,平均 9.48% ;抽液后为 0 .0 1%~ 15 .40 % ,平均 3.86 % ,P<0 .0 0 1。 (2 )以 3%风险概率作为警戒线的剂量 -容积效应关系显示 ,在容积 <4.5 ml时 ,允许剂量在 17~ 2 0 Gy,容积在 4.6~ 10 ml时 ,剂量为 14~ 17Gy,容积超过 10 m l时 ,允许的剂量应 <14Gy;在给予平均剂量 15 Gy治疗肿瘤的容积—风险概率呈正相关 ,回归方程为 f(X) =0 .0 0 42 x+0 .0 0 0 7。结论 :颅内囊性肿瘤的容积在伽玛刀治疗中非常重要 ,立体定向术抽液术是缩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体定向技术 伽玛刀 颅内肿瘤 治疗
下载PDF
三叉神经痛的伽玛刀治疗 被引量:8
3
作者 郑立高 志远 +3 位作者 徐德生 丽茵 宜培 李彦和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321-323,共3页
目的 探讨伽玛刀治疗三叉神经痛(TN) 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采用1-5 T MR 影像、GammaPlan 定位和治疗计划,Leksell 伽玛刀(γ刀) 治疗75 例TN,其中65 例非肿瘤性TN,治疗靶点在三叉神经感... 目的 探讨伽玛刀治疗三叉神经痛(TN) 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采用1-5 T MR 影像、GammaPlan 定位和治疗计划,Leksell 伽玛刀(γ刀) 治疗75 例TN,其中65 例非肿瘤性TN,治疗靶点在三叉神经感觉根入桥脑区,单个4 mm 准直器,中心剂量70~90 Gy,50 % 等剂量线限定靶点;10 例颅底肿瘤性三叉神经痛以肿瘤为照射靶区,中心剂量20 ~30 Gy,周边剂量10 ~15 Gy。结果 随访3 ~38 个月,全组疗效优者占57-3% ,良占30-7 % ,有效占5-3% ,总有效率93-3% ,非肿瘤性TN总有效率92-3 % 。4 例于5 ~17 个月疼痛复发。全组病人无任何并发症,无死亡。结论 伽玛刀是治疗三叉神经痛安全和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伽玛刀 治疗 放射疗法
下载PDF
眶内肿瘤伽玛刀放射外科治疗 被引量:7
4
作者 徐德生 郑立高 +4 位作者 贾强 志远 李彦和 刘东 宜培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03年第1期22-24,共3页
目的 总结伽玛 (γ)刀放射外科治疗眶内肿瘤的适应症、疗效和并发症。方法 本组 32例 ,其中 2 0例首选γ刀治疗 ,12例为手术后残留或复发瘤的治疗 ;其中神经鞘瘤 6例 ,脑膜瘤 16例 ,视神经胶质瘤 7例 ,视网膜母细胞瘤1例 ,静脉血管畸... 目的 总结伽玛 (γ)刀放射外科治疗眶内肿瘤的适应症、疗效和并发症。方法 本组 32例 ,其中 2 0例首选γ刀治疗 ,12例为手术后残留或复发瘤的治疗 ;其中神经鞘瘤 6例 ,脑膜瘤 16例 ,视神经胶质瘤 7例 ,视网膜母细胞瘤1例 ,静脉血管畸形 1例 ,脉络膜黑色素瘤 1例 ;肿瘤最大直径 0 .7~ 4 .0cm ,平均为 2 .0 8cm ;采用Leksell立体定位系统、MRI或CT影像定位 ,GammaPlan(3.0 1- 5 .2 0 )设定治疗计划 ,用Leksell2 30 0 4B型γ刀治疗。结果 全部病例随访3~ 5 9个月 ,平均 2 7.5个月 ,其中症状好转 18例 (5 6 .2 5 % ) ,无变化 10例 (31.2 5 % ) ,恶化 4例 (12 .5 0 % ) ,总有效率87.5 0 % ;影像学显示 ,肿瘤消失 2例 (6 .2 5 % ) ,缩小 17例 (5 1.13% ) ,无变化 9例 (2 8.13% ) ,增大 4例 (12 .5 0 % ) ;治疗后不良反应多在 3个月左右出现 ,主要表现为球结膜的充血水肿、眼睑水肿、眼部疼痛 ,可持续 3~ 6个月 ,经对症治疗后缓解。结论 γ刀放射外科是一种无创性、安全有效治疗眼眶内肿瘤的方法 ,既可以作为眼眶内肿瘤的首选治疗 ,也可作为手术后残余或复发肿瘤的治疗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眶内肿瘤 放射外科手术 伽玛刀 治疗
下载PDF
伽玛刀治疗听神经瘤中、长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9
5
作者 刘东 徐德生 +2 位作者 志远 宜培 郑立高 《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 2005年第4期225-229,共5页
目的总结评价伽玛刀(γ刀)放射外科治疗听神经瘤的中长期效果。方法78例患者平均年龄45.0±17.9岁,男性35例,女性43例;单侧病变74例,双侧4例;20例曾行手术治疗;57例γ刀治疗前存在有用听力;肿瘤容积0.11~27.8ml,平均10.8ml;边缘剂... 目的总结评价伽玛刀(γ刀)放射外科治疗听神经瘤的中长期效果。方法78例患者平均年龄45.0±17.9岁,男性35例,女性43例;单侧病变74例,双侧4例;20例曾行手术治疗;57例γ刀治疗前存在有用听力;肿瘤容积0.11~27.8ml,平均10.8ml;边缘剂量10~14Gy,平均12.27Gy,中心剂量21~30Gy,平均24.90Gy。结果随访22~96个月,平均58.3±22.9个月;63例(80.8%)肿瘤缩小,12例(15.4%)大小无变化,3例(3.8%)肿瘤增大;47例患者有用听力得到保留,其中13(22.8%)例较术前明显改善;3例(3.8%)出现患侧面瘫;5例(6.4%)出现三叉神经功能部分受损。结论γ刀治疗听神经瘤中、长期疗效分析显示既可控制肿瘤生长又取得较高的神经功能保留率,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神经瘤 伽玛刀 放射外科
下载PDF
伽玛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长期随访疗效分析 被引量:8
6
作者 程轶峰 志远 +3 位作者 徐德生 刘晓民 刘东 宜培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3年第3期110-113,共4页
目的分析伽玛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长期随访疗效、复发及并发症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142例应用伽玛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病人的临床资料,均行8年以上长期随访。采用巴罗神经学研究所(BNI)三叉神经痛评分标准对疗效进行评估,并总结... 目的分析伽玛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长期随访疗效、复发及并发症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142例应用伽玛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病人的临床资料,均行8年以上长期随访。采用巴罗神经学研究所(BNI)三叉神经痛评分标准对疗效进行评估,并总结长期疗效、复发及并发症情况。结果经长期随访,治疗达BNIⅠ-Ⅲ级134例,有效率94.4%,起效时间1-180 d;达BNIⅣ-Ⅴ级8例,治疗无效。复发24例(17.9%),复发时间4-84个月。行2次治疗27例,治疗后有效率达85.2%。本组首次治疗后共发生并发症16例(11.3%),大多数为一过性,随访期间逐渐消失。经统计学分析:有、无既往手术史的治疗后有效率差异显著(P<0.05),单、双靶点治疗和不同中心剂量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伽玛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长期疗效良好,且具有术后复发率低、并发症轻微等优点,可作为治疗三叉神经痛首选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原发性 放射外科手术 随访研究
下载PDF
脉络膜恶性黑色素瘤的伽玛刀治疗 被引量:8
7
作者 徐德生 刘东 +3 位作者 宜培 志远 郑立高 宋国祥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5年第11期489-491,共3页
目的评价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脉络膜恶性黑色素瘤的价值。方法对6例脉络膜恶性黑色素瘤病人行伽玛刀治疗,中心剂量80Gy,边缘剂量40Gy,边缘剂量曲线50%,等中心数2 ̄8个,均选用4mm准直器。结果随访24 ̄96个月,中位时间58个月。病人均存活... 目的评价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脉络膜恶性黑色素瘤的价值。方法对6例脉络膜恶性黑色素瘤病人行伽玛刀治疗,中心剂量80Gy,边缘剂量40Gy,边缘剂量曲线50%,等中心数2 ̄8个,均选用4mm准直器。结果随访24 ̄96个月,中位时间58个月。病人均存活,仅1例2年后出现玻璃体内增殖物,无其他眼部和全身并发症,未见眼外及颅内外蔓延和转移。视力提高2例,保持治疗前水平3例,下降1例。肿瘤缩小4例,消失1例,1例观察8年未增长。结论伽玛刀治疗眼球后部脉络膜恶性黑色素瘤有效,部分病人达到了既控制肿瘤又保留眼球和部分视力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素瘤 脉络膜肿瘤 放射外科手术
下载PDF
非法使用个人信息行为入刑的立法构思 被引量:9
8
作者 卢勤忠 宜培 《河北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3-96,共24页
非法使用个人信息行为是指违反国家有关规定,使用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行为。该行为通常有冒用型、擅自使用型、伪造、变造型三种客观表现形式。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将非法使用个人信息行为入刑具有正当性、必要性、可行性。《刑法》第... 非法使用个人信息行为是指违反国家有关规定,使用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行为。该行为通常有冒用型、擅自使用型、伪造、变造型三种客观表现形式。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将非法使用个人信息行为入刑具有正当性、必要性、可行性。《刑法》第253条之一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能够囊括非法使用个人信息行为这一新类型,不宜再单独为其设置一个新罪名。在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内部,宜将非法使用个人信息行为单独作为一款加以设置。在罪状方面,应当明确前置规范的范围、非法使用行为的边界以及罪量上的要求。在刑罚方面,非法使用个人信息行为的法定刑应适当高于非法提供、非法获取两种行为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法使用行为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 罪状 刑罚 立法论
原文传递
科技场馆教师胜任特征模型的构建 被引量:8
9
作者 伍新春 王莹 宜培 《教师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1-38,共8页
明确科技场馆教师的素质标准,建立胜任特征模型,并促进其专业化发展,是推动科技场馆发挥教育职能的有效途径。本研究以此问题为核心,通过对国内13家综合性科技馆72名场馆教师的半结构化访谈,初步构建出我国科技场馆教师的胜任特征模型... 明确科技场馆教师的素质标准,建立胜任特征模型,并促进其专业化发展,是推动科技场馆发挥教育职能的有效途径。本研究以此问题为核心,通过对国内13家综合性科技馆72名场馆教师的半结构化访谈,初步构建出我国科技场馆教师的胜任特征模型。该模型包含专业知识与技能、工作能力、发展意识、职业精神、履职动机5个维度,内含科学与展品知识、沟通表达能力、自主学习意识、责任心、职业认同等18项胜任特征,并对各项胜任特征在场馆教育工作情境中的要求特征和行为表现进行了描述。该研究结果可为我国科技场馆教师的招聘选拔、评价考核及专业培养等提供参考依据和实践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正式科学教育 科技场馆 科学教师 胜任特征模型 专业发展
原文传递
三叉神经痛伽玛刀治疗(附30例分析) 被引量:7
10
作者 郑立高 徐德生 +3 位作者 丽茵 志远 宜培 李彦和 《功能性和立体定向神经外科杂志》 1998年第4期1-3,共3页
目的:介绍伽玛刀治疗三叉神经痛30例。方法:采用1.5TMR影像、Gamma-Plan定位和治疗计划,γ-刀(LEKSELL)治疗。治疗靶点在三叉神经感觉根桥脑进入区,用4mm准直器,最大剂量72~80Gy,50%等... 目的:介绍伽玛刀治疗三叉神经痛30例。方法:采用1.5TMR影像、Gamma-Plan定位和治疗计划,γ-刀(LEKSELL)治疗。治疗靶点在三叉神经感觉根桥脑进入区,用4mm准直器,最大剂量72~80Gy,50%等剂量线限定靶点;颅底肿瘤12~15Gy治疗。结果:随访3~24个月。疼痛100%缓解占60%,疼痛缓解>90%占23.3%,疼痛缓解>50%占6.33%,总有效率89.7%,2例无效,1例5个月后复发。无效和复发病人经再次治疗后疼痛100%缓解。全组病人无任何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伽玛刀 微血管减压术 治疗
原文传递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再次伽玛刀治疗 被引量:6
11
作者 程轶峰 刘晓民 +8 位作者 李彦和 徐德生 志远 刘东 宜培 王国开 田立新 林益光 戈有林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81-85,共5页
目的:分析原发性三又神经痛患者接受再次伽玛刀治疗的临床疗效、复发及并发症情况。方法:选取自1995年9月至2009年12月,52例首次伽玛刀治疗无效或复发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进行了再次伽玛刀治疗。再次治疗中心剂量为70~80Gy,平... 目的:分析原发性三又神经痛患者接受再次伽玛刀治疗的临床疗效、复发及并发症情况。方法:选取自1995年9月至2009年12月,52例首次伽玛刀治疗无效或复发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进行了再次伽玛刀治疗。再次治疗中心剂量为70~80Gy,平均77.2Gy。再次治疗靶点位置较首次治疗前移,两次治疗容积叠加约50%。本组采用巴罗神经学研究所(Barrow Neurological Institute,BNI)三又神经痛评分标准对疗效进行了评估。结果:本组随访从治疗后1个月开始,随访平均时间为58个月。本组治疗有效46例,包括BNI I级22例,BNI II级14例,BNI III级10例,总有效率为88.5%(46/52)。5例患者在治疗后6~72个月出现复发,复发率为10.9%(5/46)。本组病例治疗后出现面部麻木者10例、面部感觉异常者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3.1%(12/52)。结论:再次伽玛刀治疗安全有效,可以作为首次治疗无效或复发原发性三又神经痛患者的可靠治疗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伽玛刀 再次治疗
下载PDF
伽玛刀治疗颅底良性脑膜瘤长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刘东 徐德生 +3 位作者 志远 宜培 李彦和 郑立高 《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 2005年第6期339-341,共3页
目的总结评价伽玛刀(γ刀)治疗颅底良性脑膜瘤的长期疗效。方法217例患者平均年龄52.2±13.8岁(9~83岁),男性65例,女性152例;病史0.5~216个月,平均35.5个月,中位时间26个月;105例曾行手术治疗;肿瘤容积0.41~42.8cm3,平均6.8±... 目的总结评价伽玛刀(γ刀)治疗颅底良性脑膜瘤的长期疗效。方法217例患者平均年龄52.2±13.8岁(9~83岁),男性65例,女性152例;病史0.5~216个月,平均35.5个月,中位时间26个月;105例曾行手术治疗;肿瘤容积0.41~42.8cm3,平均6.8±6.1cm3;均行增强MRI定位扫描;边缘剂量10~20Gy,平均13.9±1.8Gy,中心剂量22.2~40Gy,平均27.7±4.6Gy;等剂量曲线40%~60%,平均49.53%;等中心数2~20个,平均10个。结果随访36~120(平均69.8±21.8)个月,肿瘤控制率为97.7%(212/217);临床表现:130例(59.9%)好转,78例(35.9%)稳定,9例(4.1%)恶化;9例曾出现一过性症状加重;2例(0.9%)出现放射性水肿;6例(2.8%)于γ刀后行显微外科手术切除。结论伽玛刀治疗颅底脑膜瘤可长期控制肿瘤生长,并发症较少,能保证患者良好的生存质量,即为术后残留或复发的患者提供了进一步治疗的方法,也为较小颅底脑膜瘤患者治疗的主要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瘤 伽玛刀 放射外科
下载PDF
应用DWI早期评价脑肿瘤伽玛刀治疗效果 被引量:5
13
作者 高晓 雪宁 +4 位作者 云亭 徐德生 宜培 杨静 关祥祯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26-630,共5页
目的比较伽玛刀治疗前与治疗后1个月脑肿瘤实质标准化表观扩散系数(nADC)值的变化,研究扩散加权成像(DW I)早期评价脑肿瘤伽玛刀治疗效果的价值,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更可靠的方法和依据。资料与方法选择27例患者31个病灶作为研究对象... 目的比较伽玛刀治疗前与治疗后1个月脑肿瘤实质标准化表观扩散系数(nADC)值的变化,研究扩散加权成像(DW I)早期评价脑肿瘤伽玛刀治疗效果的价值,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更可靠的方法和依据。资料与方法选择27例患者31个病灶作为研究对象,详细了解患者一般情况。在伽玛刀治疗前1天及治疗后1个月分别行常规MR I及DW I检查。在肿瘤实质区及对侧相应或邻近部位正常白质选取3~5个兴趣区,计算肿瘤实质的nADC值,比较伽玛刀治疗前后脑肿瘤实质nADC值的变化,并与肿瘤最大直径的变化比较。结果脑转移瘤、垂体瘤伽玛刀治疗后1个月肿瘤实质的nADC值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脑转移瘤最大直径缩小,垂体瘤直径未见明显变化;胶质瘤、脑膜瘤、血管母细胞瘤、神经纤维瘤的nADC值伽玛刀治疗后未见明显升高(P〉0.05),肿瘤直径亦未见明显缩小。结论肿瘤实质的nADC值能够早期较好地评价脑肿瘤的伽玛刀治疗效果,同时,nADC值能够较好地鉴别脑肿瘤的良恶性。但是应用nADC鉴别肿瘤类型仍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肿瘤 伽玛刀 扩散加权成像 标准化表现扩散系数 磁共振成像
原文传递
伽玛刀放射外科治疗颅内疾病:八年经验总结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晓民 徐德生 +3 位作者 志远 宜培 刘东 郑立高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4年第6期373-377,共5页
目的探讨伽玛刀(γ-刀)治疗各种类型颅内疾病的适应证、照射剂量以及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方法选择1995年9月-2003年9月收治并获长期随访的1489例颅内疾病患者,男751例,女738例;年龄2~92岁,平均46.93岁。其中1281例获临床诊断,分别为颅... 目的探讨伽玛刀(γ-刀)治疗各种类型颅内疾病的适应证、照射剂量以及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方法选择1995年9月-2003年9月收治并获长期随访的1489例颅内疾病患者,男751例,女738例;年龄2~92岁,平均46.93岁。其中1281例获临床诊断,分别为颅内良性肿瘤(506例)、颅内恶性肿瘤(344例)、功能性疾病(237例)、脑血管畸形(131例)、眼眶肿瘤(63例);208例经病理诊断为胶质瘤(45例)、脑膜瘤(41例)、垂体瘤(39例)、听神经瘤(30例)、脑转移瘤(22例)、松果体区肿瘤(16例)、眼眶肿瘤(8例)和其他疾病(7例)。应用Toshiba1.5TMRI、GE螺旋CT1~3mm扫描获得定位图像,输入γ-Plan5.31剂量计划系统进行剂量规划,周边剂量为8~80Gy,等剂量曲线40%~80%,等中心点1~15个,行Leksellγ-刀治疗。结果1489例患者的随访时间为3~93个月,平均33.69个月。γ-刀治疗各种类型疾病的有效率为,脑血管畸形82.44%(108/131),良性肿瘤93.06%(577/620),恶性肿瘤88.37%(380/430),眼眶肿瘤87.32%(62/71),功能性疾病87.76%(208/237)。9例因肿瘤复发或脑水肿于γ-刀治疗后复行开颅手术切除肿瘤或减压。无一例γ-刀治疗直接致死病例。结论应用γ-刀治疗颅内肿瘤、动静脉畸形及功能性疾病具有安全、有效、微创、并发症少等特点,尤其适用于直径<4cm的颅内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 Γ-刀 颅内疾病 功能性疾病 伽玛刀 眼眶肿瘤 患者 放射外科 并发症 脑血管畸形
下载PDF
伽玛刀放射外科治疗眼眶海绵状血管瘤 被引量:5
15
作者 刘东 李彦和 +3 位作者 志远 宜培 宋国祥 徐德生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8年第1期30-32,共3页
目的总结评价眼眶海绵状血管瘤伽玛刀放射外科治疗的中长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采用Leksell伽玛刀治疗的眼眶海绵状血管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累及眶尖部病变36例,眼眶前中部9例。边缘剂量10.0~20.0 Gy,中位剂量12.0 Gy。结果病人... 目的总结评价眼眶海绵状血管瘤伽玛刀放射外科治疗的中长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采用Leksell伽玛刀治疗的眼眶海绵状血管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累及眶尖部病变36例,眼眶前中部9例。边缘剂量10.0~20.0 Gy,中位剂量12.0 Gy。结果病人在伽玛刀治疗后均未出现新的脑神经功能受损症状,突眼症状缓解23例,视力提升22例,4例出现病侧一过性球结膜水肿。45例病人随访18~120个月,平均(28.2±9.4)个月,复查MRI和(或)CT显示病灶体积缩小41例(91.1%),无明显变化4例(8.9%)。随访期内无复发及再手术病例。结论伽玛刀治疗眼眶海绵状血管瘤可长期控制肿瘤生长,又取得较高的神经功能保留率,并发症罕见,可作为眼眶海绵状血管瘤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瘤 海绵状 眼眶 伽玛刀 放射外科
下载PDF
伽玛刀治疗磁共振影像定位精度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5
16
作者 宜培 雪宁 +2 位作者 刘东 李彦和 徐德生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83-385,共3页
目的通过对伽玛刀MRI定位像空间位置误差的研究,提高MRI定位像的几何精确度。方法将临床常用的NRI4种定位扫描序列输入伽玛刀治疗计划系统,测量各栅格节点坐标,比较各点坐标测量值与实际位置的误差,并分析坐标误差的空间分布。结果... 目的通过对伽玛刀MRI定位像空间位置误差的研究,提高MRI定位像的几何精确度。方法将临床常用的NRI4种定位扫描序列输入伽玛刀治疗计划系统,测量各栅格节点坐标,比较各点坐标测量值与实际位置的误差,并分析坐标误差的空间分布。结果各序列定位影像的栅格节点空间位置坐标误差均小于1mm。平均误差值以3DFSPGR和sET1加权序列较小。比较4种不同序列像坐标的平均误差值,在横轴位各序列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497.51、1873.63、2.87、3.00,P〈0.05),冠状位各序列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随着节点距中心点距离的增大,误差值有增大的趋势。结论磁共振成像的空间位置误差与成像序列参数直接相关,在定位时应根据患者病灶的影像学特点及位置合理选择成像序列参数,以减小定位MRI的空间位置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伽玛刀 放射外科 磁共振影像 空间精确度 误差
原文传递
伽玛刀治疗计划的优化问题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宜培 徐德生 +3 位作者 志远 李彦和 刘东 郑立高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7年第4期145-147,共3页
目的探讨伽玛刀治疗计划的优化问题。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2月~2006年9月,386例病人的治疗计划,按照所使用准直器的规格,分为1~3种准直器组合(以下分别简称1种组、2种组、3种组)。根据剂量-容积直方图提供的参数计算病灶覆盖率(TC)、... 目的探讨伽玛刀治疗计划的优化问题。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2月~2006年9月,386例病人的治疗计划,按照所使用准直器的规格,分为1~3种准直器组合(以下分别简称1种组、2种组、3种组)。根据剂量-容积直方图提供的参数计算病灶覆盖率(TC)、适形指数(CI)及平均剂量并加以比较。结果使用多准直器组合(2种组和3种组)较使用单一准直器,能获得较高的TC(P<0.01)和较理想的CI(P<0.05),其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1种组在平均剂量上明显高于其他组(P<0.01)。2种组与3种组在上述指标上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设计治疗计划时,采用多等中心、多准直器联合可有效地提高病灶的覆盖率和适形性,但同时过多等中心又会造成病灶内部的剂量不均匀,因此我们提倡通过大小不同的准直器组合使用、合理布局来优化剂量计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外科手术 放射治疗计划 计算机辅助 病灶覆盖率 适形指数
下载PDF
眼眶肿瘤的伽玛刀放射外科治疗 被引量:4
18
作者 刘东 徐德生 +6 位作者 志远 李彦和 刘晓民 宜培 贾强 林益光 宋国祥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984-986,共3页
目的总结评价Leksell伽玛刀治疗眼眶肿瘤的中长期疗效。方法223例患者年龄4~85岁,平均(37.5±15.6)岁。男91例,女132例;125例为手术后残留或复发者,98例根据典型临床及影像表现进行诊断;肿瘤容积0.03~35.60cm3,平均(... 目的总结评价Leksell伽玛刀治疗眼眶肿瘤的中长期疗效。方法223例患者年龄4~85岁,平均(37.5±15.6)岁。男91例,女132例;125例为手术后残留或复发者,98例根据典型临床及影像表现进行诊断;肿瘤容积0.03~35.60cm3,平均(5.4±1.9)cm3;肿瘤边缘剂量10~40Gy。结果随访18—114个月,平均(35.7±16.2)个月,肿瘤缩小129例(57.8%),无变化80例(35.9%),14例(6.3%)肿瘤增大,肿瘤控制率为93.7%;142例患者治疗后视力得到保留,其中视力提升79例,减退19例;21例曾出现一过性球结膜水肿。结论伽玛刀治疗眼眶肿瘤可取得良好肿瘤控制率,多数患者可保留视力,并发症少,可成为眼眶肿瘤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伽玛刀 放射外科 眼眶肿瘤
原文传递
伽玛刀治疗脉络膜黑色素瘤的中远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林益光 徐德生 +4 位作者 刘东 志远 李彦和 宜培 郑立高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9,共3页
目的评价伽玛刀治疗脉络膜黑色素瘤的中远期疗效。方法应用伽玛刀治疗脉络膜黑色素瘤病人13例,对中远期疗效进行随访。治疗计划:均采用4mm准直器,边缘剂量40Gy,中心剂量80Gy,等剂量线50%,等中心点1~8个。结果随访11~96个月,平均54个... 目的评价伽玛刀治疗脉络膜黑色素瘤的中远期疗效。方法应用伽玛刀治疗脉络膜黑色素瘤病人13例,对中远期疗效进行随访。治疗计划:均采用4mm准直器,边缘剂量40Gy,中心剂量80Gy,等剂量线50%,等中心点1~8个。结果随访11~96个月,平均54个月。肿瘤有效控制12例,占92.3%;其中肿瘤体积不变4例,缩小8例。无效1例,肿瘤体积增大。随访期间出现晶状体浑浊和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各1例,未见远处转移及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视力变化:改善4例,不变4例,下降3例,丧失2例。结论伽玛刀治疗脉络膜黑色素瘤既能控制肿瘤生长,又可在一定程度上保留病人视力,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素瘤 脉络膜 放射外科手术 视力
下载PDF
顽固性癫痫伽玛刀放射外科治疗 被引量:2
20
作者 郑立高 徐德生 +4 位作者 志远 李彦和 丽茵 康春生 宜培 《功能性和立体定向神经外科杂志》 1999年第2期23-26,共4页
目的:采用伽玛刀对脑内某些靶点结构行立体定向放射毁损术治疗顽固性癫痫,探讨治疗癫痫的方法。方法:选择癫痫诊断明确,术前EEG、BEAM、MR、SPECT检查,病程3年以上,频繁发作的不同类型的癫痫病人,均经抗癫痫药物... 目的:采用伽玛刀对脑内某些靶点结构行立体定向放射毁损术治疗顽固性癫痫,探讨治疗癫痫的方法。方法:选择癫痫诊断明确,术前EEG、BEAM、MR、SPECT检查,病程3年以上,频繁发作的不同类型的癫痫病人,均经抗癫痫药物(AED)系统治疗不能控制。按外科治疗癫痫适应证原则,1.5T磁共振扫描,确定靶区,计算机Gamma-Plan软件定位,γ-刀治疗。结果:伽玛刀治疗顽固性癫痫病人36例,其中23例随访期12~48个月(平均19个月)。其优良率EngelI)73.9%(17例),有效率(EngelⅠ和Ⅱ)86.95%(20例)。4例伽玛刀术后3~9个月靶点周围脑水肿(2例自然消退,另2例经激素和脱水治疗后消退)。发作无改变3例病人的病态性格和异常行为有改善。无病情恶化和死亡病例。结论:短、中期的随访结果证明伽玛刀放射外科是一种无创伤性治疗顽固性癫痫的有效和安全的治疗方法,长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顽固性癫痫 伽玛刀 放射疗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