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1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赤松毛虫越冬幼虫生化物质变化与抗寒性的关系 被引量:67
1
作者 韩瑞东 孙绪艮 +1 位作者 许永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352-1356,共5页
昆虫的抗寒性与其体内生化物质的种类、含量密切相关。测定了赤松毛虫(Dendrolimusspectabilis)越冬幼虫体内和血淋巴内抗寒物质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血淋巴内小分子碳水化合物总量1月份为10月份的3.8倍,其中以葡萄糖、海藻糖和山梨醇... 昆虫的抗寒性与其体内生化物质的种类、含量密切相关。测定了赤松毛虫(Dendrolimusspectabilis)越冬幼虫体内和血淋巴内抗寒物质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血淋巴内小分子碳水化合物总量1月份为10月份的3.8倍,其中以葡萄糖、海藻糖和山梨醇增加幅度较大,依次为10月份的10.08倍、2.84倍、7.44倍。3月份有较大幅度的下降,虫体内糖原含量下降了56.5%。越冬期苏氨酸、丝氨酸、谷氨酸、丙氨酸、胱氨酸增加幅度较大,分别比越冬前增加了493.8%、433.7%、474.2%、21.5%和47.1%,甘氨酸、天门冬氨酸、蛋氨酸、亮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组氨酸、精氨酸、脯氨酸含量则有较大幅度的降低。越冬幼虫体内脂肪含量下降,蛋白质含量上升。应用蛋白质垂直平板电泳法对糖蛋白进行电泳分析发现糖蛋白含量增加,为越冬前的300%。综合分析认为赤松毛虫越冬幼虫体内抗寒物质系统为小分子碳水化合物类(山梨醇、海藻糖、葡萄糖)-糖蛋白-氨基酸类(丙氨酸、苏氨酸、谷氨酸等)。该系统可随生态条件的改变而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松毛虫 过冷却点 抗寒性 生化物质 抗寒物质系统
下载PDF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脑血栓临床观察 被引量:34
2
作者 贾跃先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0年第23期1774-1775,共2页
目的观察分析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脑血栓椎基底动脉系统供血不足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们于2008年4月至2009年10月期间收治的60例脑血栓椎基底动脉系统供血不足患者的临床资料,将60例脑血栓椎基底动脉系统供血不足患者随机分为治疗... 目的观察分析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脑血栓椎基底动脉系统供血不足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们于2008年4月至2009年10月期间收治的60例脑血栓椎基底动脉系统供血不足患者的临床资料,将60例脑血栓椎基底动脉系统供血不足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2例,采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进行治疗;对照组28例,采用一般的血塞通注射液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对脑血栓症状的缓解效果非常明显,总有效率达到了90.6%,而对照组总有效率只有78.6%。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能够有效地改善椎动脉和基底动脉的血流速度。结论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脑血栓椎基底动脉系统供血不足具有明显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栓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 疗效
下载PDF
管氏肿腿蜂的寄生与产卵行为研究 被引量:29
3
作者 孙绪艮 +1 位作者 曲爱军 刘亚利 《昆虫天敌》 CSCD 2004年第1期28-33,共6页
本文研究了管氏肿腿蜂在双条杉天牛幼虫上的产卵行为,其行为过程包括聚集、检验、蛰刺、清理寄主、取食、游走、产卵、休息。在不同寄主上,管氏肿腿蜂卵的分布存在差异:在桑虎天牛幼虫上卵大部分横向排列在寄主体表,两侧和背腹面卵的数... 本文研究了管氏肿腿蜂在双条杉天牛幼虫上的产卵行为,其行为过程包括聚集、检验、蛰刺、清理寄主、取食、游走、产卵、休息。在不同寄主上,管氏肿腿蜂卵的分布存在差异:在桑虎天牛幼虫上卵大部分横向排列在寄主体表,两侧和背腹面卵的数量差异极显著;在黄粉虫幼虫体表卵的分布是随机的,卵的排列方向无规律性。从接蜂到产卵,有产卵经验的雌蜂所需的时间显著短于无产卵经验的雌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氏肿腿蜂 产卵行为 寄生经历 生物防治 膜翅目
下载PDF
思维导图在医学组织学胚胎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31
4
作者 王巧稚 韩艺 +2 位作者 余鸿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64-267,共4页
目的思维导图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可视化学习工具,本研究为探讨思维导图教学法在医学组织学胚胎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我校2015级两个同样学制班级73名学生中实施,对照班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实验班在教学过程中引入思维导图,进行问... 目的思维导图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可视化学习工具,本研究为探讨思维导图教学法在医学组织学胚胎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我校2015级两个同样学制班级73名学生中实施,对照班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实验班在教学过程中引入思维导图,进行问卷调查,比较分析两个班的期末成绩。结果实验班在教学启发性及期末理论考试成绩方面均明显提高(P<0.05)。结论相比传统的教学方法,思维导图更有新颖性、易用性、启发性和拓展性;在医学组织学胚胎学实验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可能是提高医学生学习效率的一种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维导图 组织学与胚胎学 教学方法
下载PDF
昆虫标本的采集、制作与保存 被引量:28
5
作者 董会 杨广玲 +1 位作者 孔令广 《实验室科学》 2017年第1期37-39,共3页
昆虫标本是植保专业昆虫学实验不可缺少的实验材料。如何给学生提供新鲜完整的昆虫标本是上好昆虫实验课的基础。不论是农业昆虫学,还是普通昆虫学实验课,都需要大量的昆虫实验标本,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标本才能了解不同类型昆虫的形态特征... 昆虫标本是植保专业昆虫学实验不可缺少的实验材料。如何给学生提供新鲜完整的昆虫标本是上好昆虫实验课的基础。不论是农业昆虫学,还是普通昆虫学实验课,都需要大量的昆虫实验标本,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标本才能了解不同类型昆虫的形态特征,从根本上掌握植保专业昆虫学的理论知识,为以后在实际工作中的实践技能打下牢固的基础。完善而充足的标本必须要有正确的标本采集、制作与保存方法。从本科实验教学的角度,探讨了不同类型的昆虫标本的采集、制作和保存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虫标本 采集 制作 保存
下载PDF
桑螟越冬幼虫体内水分、脂肪、甘油的变化与抗寒性的关系 被引量:22
6
作者 陈永杰 孙绪艮 +2 位作者 牟志刚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2-25,共4页
为预测桑螟的虫口密度及种群变化,研究了桑螟越冬幼虫体内水分、脂肪、甘油与抗寒性的关系。越冬幼虫体内含水量随气温下降逐渐减少,过冷却能力随体内水分的减少而增强,越冬后期随水分的增加而降低;越冬幼虫过冷却点的变化与体内结合脂... 为预测桑螟的虫口密度及种群变化,研究了桑螟越冬幼虫体内水分、脂肪、甘油与抗寒性的关系。越冬幼虫体内含水量随气温下降逐渐减少,过冷却能力随体内水分的减少而增强,越冬后期随水分的增加而降低;越冬幼虫过冷却点的变化与体内结合脂肪的含量变化呈正相关,即过冷却能力随结合脂肪含量的升高而增强,降低而减弱;从越冬初期进入越冬期后,幼虫体内甘油含量逐渐增加,1月份增加幅度最大为1810%,越冬后期随温度升高,体内甘油含量下降。过冷却点的变化随甘油含量的不断增加而逐渐降低,12月和翌年1、2月,甘油含量最高,分别为972、1082、887mg/mL,其过冷却点也降至最低,分别为-1838、-1888和-1969℃;3、4月甘油含量逐渐减少,过冷却点随之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螟越冬幼虫 水分 脂肪 甘油 抗寒性
下载PDF
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在创新型医学人才培养中的建设与效果评价 被引量:25
7
作者 杜磊 +4 位作者 王月丹 宫恩聪 李学军 管又飞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4-6,28,共4页
介绍了北京大学医学部生物医学实验教学中心在创新型医学人才培养体系中进行建设和发展的思路与实践。以"培养创新型医学人才"为目标,建立了以"夯实基础、注重能力、突出创新"为特色的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体系,在管理模式创新、实验队... 介绍了北京大学医学部生物医学实验教学中心在创新型医学人才培养体系中进行建设和发展的思路与实践。以"培养创新型医学人才"为目标,建立了以"夯实基础、注重能力、突出创新"为特色的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体系,在管理模式创新、实验队伍建设和实验教学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充分发挥了实验教学在创新型医学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使中心成为基础医学学习阶段的本科生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医学 实验教学中心 教学改革 创新型人才 医学教育
下载PDF
桑螟越冬幼虫体内蛋白质、氨基酸、碳水化合物的变化与抗寒性的关系 被引量:21
8
作者 陈永杰 孙绪艮 +3 位作者 郭彦彦 牟志刚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11-116,共6页
用分光光度法、液相色谱法及氨基酸测定仪等测定了桑螟越冬幼虫虫体、血淋巴中蛋白质、氨基酸、小分子碳水化合物等的含量变化,并分析了该类物质的含量变化与抗寒性的关系。结果表明:虫体与血淋巴中的蛋白质在越冬期间相互转移,过冷却... 用分光光度法、液相色谱法及氨基酸测定仪等测定了桑螟越冬幼虫虫体、血淋巴中蛋白质、氨基酸、小分子碳水化合物等的含量变化,并分析了该类物质的含量变化与抗寒性的关系。结果表明:虫体与血淋巴中的蛋白质在越冬期间相互转移,过冷却能力变化与血淋巴蛋白质含量的增减一致,12月至翌年2月间是血淋巴蛋白质含量最高的时期,此期的过冷却点亦最低;丝氨酸、丙氨酸、酪氨酸、赖氨酸、精氨酸的含量变化趋势大致相同,含量与过冷却点的变化一致,随着寒冬的到来迅速上升,随着越冬期的结束又迅速下降,这5种氨基酸含量的变化,影响着桑螟幼虫的过冷却点和抗寒能力的变化;桑螟越冬幼虫以“小分子碳水化合物(海藻糖、甘露醇、山梨醇)氨基酸(丝氨酸,丙氨酸,酪氨酸,赖氨酸,精氨酸)甘油蛋白质结合脂肪”组成抗寒物质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螟 蛋白质 氨基酸 碳水化合物 抗寒物质系统
下载PDF
松阿扁叶蜂越冬幼虫体内抗寒物质分析 被引量:21
9
作者 梁中贵 +2 位作者 刘学辉 孟庆英 孙绪艮 《昆虫知识》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95-699,共5页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氨基酸分析法、分光光度法等测定了不同时期松阿扁叶蜂AcantholydaposticalisMatsumura越冬幼虫体内抗寒物质含量,结果显示越冬期较越冬初期小分子碳水化合物、血淋巴丙氨酸、甘油、糖蛋白含量均有明显增加,依次增加...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氨基酸分析法、分光光度法等测定了不同时期松阿扁叶蜂AcantholydaposticalisMatsumura越冬幼虫体内抗寒物质含量,结果显示越冬期较越冬初期小分子碳水化合物、血淋巴丙氨酸、甘油、糖蛋白含量均有明显增加,依次增加了105,95,210和81%;而蛋白质、脂肪含量分别下降了16%,15%。据此认为越冬幼虫的抗寒物质系统为:小分子碳水化合物—丙氨酸—甘油—糖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阿扁叶蜂 越冬幼虫 过冷却点 抗寒物质系统 水分
下载PDF
氧化损伤与内质网应激在四氯化碳致大鼠肝脂肪变性中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6
10
作者 林胜利 卓德祥 +6 位作者 王晓红 吴逸园 王珂 吴耀南 李载权 唐朝枢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22-430,共9页
肝脂肪变性是长期饮酒、肥胖、药物中毒等致脂肪肝形成过程中重要的中间阶段,严重的脂肪堆积会导致肝细胞坏死或肝硬化,但是有关肝脂肪变性的分子机理目前仍不十分清楚.本实验利用四氯化碳建立大鼠肝脂肪变性模型,四氯化碳处理组较对照... 肝脂肪变性是长期饮酒、肥胖、药物中毒等致脂肪肝形成过程中重要的中间阶段,严重的脂肪堆积会导致肝细胞坏死或肝硬化,但是有关肝脂肪变性的分子机理目前仍不十分清楚.本实验利用四氯化碳建立大鼠肝脂肪变性模型,四氯化碳处理组较对照组肝脏丙二醛含量增加68%,内质网应激标志蛋白GRP78mRNA水平和蛋白质水平表达均明显增加;人肝癌细胞株HepG2体外培养中,加入四氯化碳处理后内质网发生应激,并导致SREBP1表达增加且活化.结果表明,四氯化碳导致的肝脂肪变性与肝细胞的氧化损伤和内质网应激有关,其分子机理可能为内质网应激发生后促进SREBP1转录因子的表达与活化,SREBP1在细胞核内参与生脂相关酶如HMGCoA还原酶等基因的诱导表达,生脂相关酶含量的增加进一步使肝细胞甘油三酯、胆固醇合成增加,脂质的异常堆积导致了肝脂肪变性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脂肪变性 四氯化碳 氧化损伤 内质网应激
下载PDF
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以问题为基础学习教学体系的建立与实践 被引量:20
11
作者 蒲丹 王韵 +10 位作者 吴立玲 宋德懋 王月丹 倪菊华 王宪 王维民 续岩 蔡景一 管又飞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2013年第3期386-389,共4页
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以及医疗卫生环境的变化对医学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以问题为基础学习”(PBL)的教学方式由于具有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合作及沟通能力等优势,成为传统教学方式的良好补充。为了顺应新时期国家创新型... 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以及医疗卫生环境的变化对医学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以问题为基础学习”(PBL)的教学方式由于具有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合作及沟通能力等优势,成为传统教学方式的良好补充。为了顺应新时期国家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求,北京大学医学部率先进行了“新途径”教育教学一体化改革,并将PBL教学理念和方式纳入教改体系之中。本文着重介绍了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根据北京大学医学部整体教改原则所建立的,在八年制医学生基础医学阶段教学中实施的PBL教学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问题为基础学习 基础医学教育 教学体系 实践
原文传递
管氏硬皮肿腿蜂的寄生特性 被引量:19
12
作者 尹淑艳 +2 位作者 李波 孙绪艮 《中国生物防治》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51-154,共4页
研究了管氏硬皮肿腿蜂对3种天牛和虫源较为丰富、取材较为容易的黄粉虫、家蚕、蜜蜂、松阿扁蜂、粘虫的寄生选择性,在不同寄主上的寄生特性以及寄主不同处理、寄主大小对其寄生的影响。结果表明:管氏硬皮肿腿蜂对不同供试昆虫的麻痹率... 研究了管氏硬皮肿腿蜂对3种天牛和虫源较为丰富、取材较为容易的黄粉虫、家蚕、蜜蜂、松阿扁蜂、粘虫的寄生选择性,在不同寄主上的寄生特性以及寄主不同处理、寄主大小对其寄生的影响。结果表明:管氏硬皮肿腿蜂对不同供试昆虫的麻痹率和寄生率不同;在不同寄主上,管氏硬皮肿腿蜂的发育和繁殖特性不同。该蜂除偏爱寄生天牛幼虫和蛹外,对黄粉虫幼虫和蛹的寄生产卵率也较高,分别为80%、50%,可作为寄主繁蜂;对松阿扁叶蜂幼虫的麻痹率和寄生率均达65%以上,作为繁蜂替代寄主具有一定的潜力。用氯仿∶酒精为1∶10混合液处理桑虎天牛幼虫2h对肿腿蜂寄生率、单雌产卵量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寄主体重增加,可延长肿腿蜂雌蜂的产卵前期,增加单雌产卵量,提高子代蜂性比,但对各虫态发育历期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氏硬皮肿腿蜂 寄主 寄生 人工繁殖
下载PDF
虚拟仿真技术在高校实验和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9
13
作者 林琎 赵春青 +2 位作者 刘会香 Kong Lingguang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9年第5期6-8,共3页
教育部自2013年开始启动高校虚拟仿真中心的建设,在不断的评建过程中,越来越多的高校意识到,应当重视信息化与教育之间的结合,即进一步推进虚拟仿真技术与实验、实践教学的结合。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的创建和推广将对培养大学生创新、... 教育部自2013年开始启动高校虚拟仿真中心的建设,在不断的评建过程中,越来越多的高校意识到,应当重视信息化与教育之间的结合,即进一步推进虚拟仿真技术与实验、实践教学的结合。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的创建和推广将对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和提高实践能力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从全国虚拟仿真示范中心和项目建设现状、虚拟仿真项目的原理和组成及其建设注意事项等方面做了阐述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仿真技术 实验教学 实践教学
下载PDF
松阿扁叶蜂对不同树种挥发物的触角电位反应 被引量:15
14
作者 同心 崔为正 +2 位作者 孙绪艮 梁中贵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14-517,共4页
用MS302生物信号记录分析系统,以顶端记录法测定松阿扁叶蜂成虫对不同树种挥发性物质的EAG反应。结果显示,该蜂成虫对其嗜好的油松、赤松、华山松挥发物的EAG反应敏感,雌成虫放电频率分别为45.2次/s、42.1次/s、42.3次/s,电位值依次为1.... 用MS302生物信号记录分析系统,以顶端记录法测定松阿扁叶蜂成虫对不同树种挥发性物质的EAG反应。结果显示,该蜂成虫对其嗜好的油松、赤松、华山松挥发物的EAG反应敏感,雌成虫放电频率分别为45.2次/s、42.1次/s、42.3次/s,电位值依次为1.022mV、1.139mV、0.706mV,但对其非寄主树种的侧柏挥发物反应微弱,对空气无反应。雌成虫对油松挥发物的不同气流量1.7mL/s、17mL/s、85mL/s的放电频率和电位值分别为24.8次/s、45.2次/s、46.6次/s和0.533mV、1.022mV、1.316mV,表明EAG反应程度因挥发物气流量浓度不同而变化。触角电位与选择性行为的测试结果基本一致,表明松阿扁叶蜂在寄主选择过程中,触角的嗅觉功能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阿扁叶蜂 松树 挥发物 触角电位 寄主选择
下载PDF
异色瓢虫对雪松长足大蚜的捕食作用 被引量:18
15
作者 王倩倩 +3 位作者 田恬 王晓艺 周成刚 尹淑艳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58-464,共7页
为明确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对雪松长足大蚜Cinara cedri的捕食能力,采用捕食功能反应方法在室内测定了异色瓢虫各龄幼虫和成虫对雪松长足大蚜4龄若蚜的捕食功能反应、寻找效应、种内干扰效应及环境温度对其捕食能力的影响。结果显... 为明确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对雪松长足大蚜Cinara cedri的捕食能力,采用捕食功能反应方法在室内测定了异色瓢虫各龄幼虫和成虫对雪松长足大蚜4龄若蚜的捕食功能反应、寻找效应、种内干扰效应及环境温度对其捕食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异色瓢虫各龄幼虫和成虫对雪松长足大蚜若蚜的捕食功能反应类型均属于Holling II型,成虫对雪松长足大蚜的捕食能力强于幼虫,幼虫的捕食能力随虫龄的增大而增强,1~4龄幼虫及成虫的日最大捕食量分别是11.41、41.32、61.73、140.85、188.68头;异色瓢虫1~4龄幼虫及成虫对雪松长足大蚜4龄若蚜的寻找效应随猎物密度的增加而下降,二者之间呈线性相关,相关系数为0.9758~0.9993,其中2龄幼虫的搜寻效应随猎物密度的增加,下降趋势最大,成虫则下降趋势最小;异色瓢虫成虫的捕食受到较强的种内干扰,在猎物密度和捕食空间一定的情况下,单头日平均捕食量随其自身密度的增加而降低,二者间关系符合模型A=58.8391x^(-0.3313);异色瓢虫的捕食受环境温度影响明显,在15~35℃范围内,其成虫对雪松长足大蚜的捕食量先增加后减少,25℃是异色瓢虫最适宜的捕食温度。表明异色瓢虫对雪松长足大蚜有很强的捕食能力,尤其是成虫和高龄幼虫,但应用时还需考虑温度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色瓢虫 雪松长足大蚜 捕食功能
原文传递
微信公众平台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8
16
作者 王锦绣 栾英杰 +3 位作者 刘洪涛 马越 阿不来丁·赛买提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31-631,共3页
伴随着'微时代'的到来,人们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发布信息和获得信息,已成为了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人体解剖学是一门古老而经典的医学基础课程,其教学特点具有很强的直观性,解剖学的学习以标本观察和实地解剖为主.国内的... 伴随着'微时代'的到来,人们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发布信息和获得信息,已成为了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人体解剖学是一门古老而经典的医学基础课程,其教学特点具有很强的直观性,解剖学的学习以标本观察和实地解剖为主.国内的人体解剖学课程常规开设在第一学年的第一学期,学生年龄偏小,多在20岁以内,社会经历少,对人体解剖标本、尤其对手摸标本有畏难情绪,给学生学习该门课程带来了一定的不便.微课程主要以文字、图片、声音、视频、动画等媒介,为学生提供了微学习材料,基于微信公众平台建设的人体解剖学微课程,可定期向学生发送微课程资源,支持学生的移动终端学习,为学生提供方便、高效、快捷、随时随地的学习服务.本研究通过基于微信平台人体解剖学微课程的制作过程和使用效果进行评价分析,研究微信平台的微课程对学生学习人体解剖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体解剖学 平均成绩 实验组 微课程 微信公众平台 微教学单元
下载PDF
棉蚜对寄主植物的选择性研究 被引量:13
17
作者 曲爱军 魏志顺 +4 位作者 朱承美 王志武 孙绪艮 陈子雷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63-367,370,共6页
本文用“Y”形嗅觉仪 (定向选择法 ) ,观测了棉蚜对不同植物材料、花椒 (ZanthoxylumbungeanumMaxum .)的不同部位、不同重量的花椒嫩梢及机械损伤后不同时间的花椒嫩梢的定向和选择行为。结果表明寄主植物的气味对棉蚜有明显的引诱作... 本文用“Y”形嗅觉仪 (定向选择法 ) ,观测了棉蚜对不同植物材料、花椒 (ZanthoxylumbungeanumMaxum .)的不同部位、不同重量的花椒嫩梢及机械损伤后不同时间的花椒嫩梢的定向和选择行为。结果表明寄主植物的气味对棉蚜有明显的引诱作用 ,而非寄主植物的气味对棉蚜无明显的引诱作用 ,甚至有排斥作用 ;而同一寄主植物的不同部位对棉蚜的引诱作用明显不同 ,甚至有的部位有排斥作用 ,而且气味源的重量对棉蚜也有一定的影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蚜 寄主植物 引诱作用 花椒 机械损伤 排斥作用 嫩梢 不同时间 部位 减弱
下载PDF
雌激素对血液流变学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8
作者 冯凤芝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89-190,共2页
关键词 雌激素 血液流变学 影响 血液粘度 血流速度
原文传递
利用家蚕蛹人工繁殖白蛾周氏啮小蜂的研究 被引量:12
19
作者 陈瑞琴 +2 位作者 赵保江 周成刚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99-101,共3页
初步研究了利用家蚕蛹大量繁殖白蛾周氏啮小蜂的可行性。观察了白蛾周氏啮小蜂在家蚕蛹上的发育历期,子代蜂的寿命及飞行能力,认为繁蜂的最佳蜂蛹比为15~20∶1;4次接蜂结果显示,周氏啮小蜂可以利用家蚕蛹连续繁殖,单蛹出蜂量及单雌产... 初步研究了利用家蚕蛹大量繁殖白蛾周氏啮小蜂的可行性。观察了白蛾周氏啮小蜂在家蚕蛹上的发育历期,子代蜂的寿命及飞行能力,认为繁蜂的最佳蜂蛹比为15~20∶1;4次接蜂结果显示,周氏啮小蜂可以利用家蚕蛹连续繁殖,单蛹出蜂量及单雌产卵量均较高;利用家蚕蛹繁殖的白蛾周氏啮小蜂对国槐尺蛾蛹寄生率为76.7%,表明利用家蚕蛹繁殖的子代蜂对其他寄主具有较强的寄生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蛾周氏啮小蜂 家蚕蛹 寄生
下载PDF
腰椎软组织针刀松解术的临床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15
20
作者 刘子祥 申毅锋 +3 位作者 韩峰 朱新月 李石良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786-1789,共4页
目的:研究针刀松解腰椎软组织的穿刺路径,为针刀松解关节突关节和椎间孔外口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选取未经福尔马林固定过的人体标本12具(男8具,女4具),平均年龄为(73.42±16.11)岁,标本来源于北京大学基础医学... 目的:研究针刀松解腰椎软组织的穿刺路径,为针刀松解关节突关节和椎间孔外口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选取未经福尔马林固定过的人体标本12具(男8具,女4具),平均年龄为(73.42±16.11)岁,标本来源于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遗体捐献中心,研究时间为2016年9月至2018年1月。利用针刀松解腰椎关节突关节和椎间孔外口横突根上缘,测量并分析人体标本上针刀路径相关数据,进行解剖观察验证入路安全性。结果:针刀松解关节突关节在L3~S1节段的进针深度(A)平均为(50.01±7.40)mm,进针点至相应节段棘突距离(B)平均为(51.06±6.23)mm,针刀与水平位夹角(D)在L3/L4、L4/L5节段间约为55°,在L5/S1节段约为60°。针刀松解L3/L4、L4/L5椎间孔外口横突根上缘,A平均为(57.86±7.04)mm、B平均为(56.92±5.39)mm、D平均为(59.02±5.98)°。该入路穿过皮肤、浅筋膜、胸腰筋膜、竖脊肌、多裂肌,到达关节突关节,肉眼观察未发现血管、神经损伤。结论:临床解剖学证实针刀可以到达关节突关节和椎间孔外口横突根上缘,该入路相对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刀 关节突关节 椎间孔外口 腰椎间盘突出症 入路 解剖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