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3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性活性炭对苯废气吸附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61
1
作者 张丽 赵晓鹏 +2 位作者 马群 王琪 郭坤敏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2002年第2期41-43,共3页
对低浓度含苯废气的有效去除方法之一是活性炭吸附法。针对治理工业含苯废气 ,研制了高吸附量、低成本的活性炭。亦即 ,通过对普通煤质活性炭进行酸碱改性处理 ,除去酸碱可溶性物质 ,使活性炭的灰分大大降低 ,从而提高了活性炭的比表面... 对低浓度含苯废气的有效去除方法之一是活性炭吸附法。针对治理工业含苯废气 ,研制了高吸附量、低成本的活性炭。亦即 ,通过对普通煤质活性炭进行酸碱改性处理 ,除去酸碱可溶性物质 ,使活性炭的灰分大大降低 ,从而提高了活性炭的比表面积 ,同时 ,提高了活性炭的吸附活性。进而 ,通过研究不同的改性方法对活性炭的苯饱和吸附量、比表面积、孔径及灰分的影响 ,确定了最佳改性方法。研究结果表明 :采用酸、碱交替改性方法处理普通活性炭 ,是提高活性炭的苯吸附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 活性炭 苯废气 吸附性能 苯系物 吸附
下载PDF
活性炭吸附二氧化碳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40
2
作者 张丽 王晓宁 +1 位作者 韩春英 郭坤敏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6-80,共5页
采用常压流动吸附法研究了活性炭吸附剂在二氧化碳/氮气体系中对二氧化碳的动态吸附性能,比较了其吸附量、吸附穿透曲线和吸附性能的差异,研究了活性炭的比表面积、孔径分布及表面官能团对其二氧化碳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原料... 采用常压流动吸附法研究了活性炭吸附剂在二氧化碳/氮气体系中对二氧化碳的动态吸附性能,比较了其吸附量、吸附穿透曲线和吸附性能的差异,研究了活性炭的比表面积、孔径分布及表面官能团对其二氧化碳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原料煤的性质影响活性炭对二氧化碳的吸附性能;二氧化碳的吸附量与吸附剂的比表面积、孔径分布有关。但孔径分布是主要的因素。吸附剂的孔径分布在0.5~1.7nm范围内时,有利于对二氧化碳的吸附;经多次循环吸脱附后。吸附剂对二氧化碳的吸附量略有减小并达到恒定值,孔容小和孔径分布窄的吸附剂的吸附量衰减较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炭 孔隙结构 吸附 表面化学性质
下载PDF
4种小儿危重死亡评分对危重患儿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43
3
作者 张丽 黄慧敏 +5 位作者 程玉才 徐玲玲 黄雪琼 裴瑜馨 唐雯 覃肇源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1-56,共6页
目的 探讨小儿危重病例评分(PCIS)、儿童死亡风险评分Ⅲ(PRISMⅢ)、儿童器官功能障碍评分2(PELOD-2)、儿童多器官功能障碍评分(P-MODS)对危重患儿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8月至2017年5月入住中山大学附属第一... 目的 探讨小儿危重病例评分(PCIS)、儿童死亡风险评分Ⅲ(PRISMⅢ)、儿童器官功能障碍评分2(PELOD-2)、儿童多器官功能障碍评分(P-MODS)对危重患儿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8月至2017年5月入住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童重症加强治疗病房(PICU)的461例危重患儿的临床资料,收集所有患儿的性别、年龄、基础疾病、PICU住院时间;根据住院期间临床结局将患儿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记录两组患儿入PICU后24 h内PCIS、PRISMⅢ、PELOD-2、P-MODS相关生理学参数并评分;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采用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估PCIS、PRISMⅢ、PELOD-2、P-MODS对死亡的预测能力;采用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评估各项评分系统预测病死率与实际病死率的拟合度.结果 461例危重患儿中35例因资料严重缺失、住院未超过24 h、入院8 h内死亡而被排除,最终426例患儿纳入分析;住院期间存活355例,死亡71例,病死率16.7%.两组患儿性别、年龄、基础疾病及PICU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死亡组PCIS评分明显低于存活组〔分:80(76,88)比86(80,92)〕,PRISMⅢ、PELOD-2及P-MODS评分均明显高于存活组〔PRISMⅢ(分):16(13,22)比12(10,15),PELOD-2(分):6(5,9)比4(2,5),P-MODS(分):6(4,9)比3(2,6),均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PCIS、PRISMⅢ、PELOD-2和P-MODS评分预测危重患儿死亡的AUC分别为0.649、0.731、0.773、0.747.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结果显示,PCIS预测病死率与实际病死率的拟合效果最好(χ2=7.573,P=0.476);PELOD-2、P-MODS预测病死率与实际病死率的拟合效果尚可(χ12=9.551,P1=0.145;χ22=10.343,P2=0.111);而PRISMⅢ预测病死率与实际病死率拟合效果不佳(χ2=43.549,P〈0.001).结论 PRISMⅢ、PELOD-2、P-MODS均可较好预测危重患儿的预后,准确评估病情;PCIS的预测病死率与实际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评分 死亡评分 预测 病死率
原文传递
铁皮石斛对小鼠慢性酒精性肝损伤模型血清2种转氨酶及胆固醇的影响 被引量:40
4
作者 吕圭源 陈素红 +4 位作者 张丽 方慧 苏洁 黄敏聪 汤小华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92-193,共2页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铁皮石斛及铁皮枫斗对小鼠慢性酒精性肝损伤模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胆固醇(TC)的影响。方法:雄性ICR小鼠,分为9组:3个鲜铁皮石斛组(3,6,9 g.kg-1),3个铁皮枫斗组(0.45,0.90,1.35 g....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铁皮石斛及铁皮枫斗对小鼠慢性酒精性肝损伤模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胆固醇(TC)的影响。方法:雄性ICR小鼠,分为9组:3个鲜铁皮石斛组(3,6,9 g.kg-1),3个铁皮枫斗组(0.45,0.90,1.35 g.kg-1),设立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阳性对照(联苯双酯滴丸)组。采用连续ig给予56°白酒65 d造成慢性酒精性肝损伤模型,每天给药后2 h ig酒精造模。末次给予乙醇12 h后取血,测定血清ALT,AST,TC。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对照组小鼠血清ALT,AST,TC明显升高。与模型对照组相比,鲜铁皮石斛(3 g.kg-1)和铁皮枫斗(0.45 g.kg-1)能降低血清ALT。鲜铁皮石斛(3,6 g.kg-1)与铁皮枫斗(0.45 g.kg-1)能降低血清AST,TC。铁皮枫斗(0.90,1.35 g.kg-1)能降低血清AST。结论:铁皮石斛和铁皮枫斗均对慢性酒精性肝损伤小鼠的肝功能相关指标(ALT,AST,TC)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皮石斛 铁皮枫斗 酒精性肝损伤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胆固醇 小鼠
原文传递
以大学化学实验推进创新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39
5
作者 杨屹 王桂花 +3 位作者 张常群 杜洪光 张丽 李蕾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2008年第1期72-75,共4页
本文以实验教学在创新教育中的作用为核心,介绍了北京化工大学通过“大学化学实验”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和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构建创新教育的平台,多方位推进创新教育所取得的经验和成果。
关键词 大学化学实验 创新教育 国家精品课程 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下载PDF
黄金微针射频治疗面部痤疮瘢痕的疗效评估 被引量:34
6
作者 张丽 林玲 +2 位作者 曾菁莘 刘炜钰 罗权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672-675,共4页
目的评价黄金微针射频治疗面部痤疮瘢痕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广州市皮肤病防治所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采用黄金微针射频治疗的42例痤疮瘢痕患者(观察组)和CO:点阵激光治疗的47例痤疮瘢痕患者(对照组),分别用疗效四级单盲法和临... 目的评价黄金微针射频治疗面部痤疮瘢痕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广州市皮肤病防治所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采用黄金微针射频治疗的42例痤疮瘢痕患者(观察组)和CO:点阵激光治疗的47例痤疮瘢痕患者(对照组),分别用疗效四级单盲法和临床痤疮瘢痕评估量表(ECCA)权重评分对两组治疗前后照片分析统计,评估疗效。统计方法采用r检验,两独立样本t检验及配对资料Wilcoxon秩和检验。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总体有效率分别为92.9%(39例)和89.4%(42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42,P〉0.05)。治疗前观察组ECCA权重评分为46.7±16.3,对照组为45.7±15.8,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71,P〉0.05)。治疗后,观察组ECCA权重评分降低为29.5±15.1,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713,P〈0.05);对照组降低为31,3±14.9,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086,P〈0.05)。结论黄金微针治疗面部痤疮瘢痕疗效确切,安全性高且创伤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寻常痤疮 瘢痕 脉冲射频术 激光 气体 疗效比较研究 微针射频 二氧化碳点 阵激光
原文传递
苯催化燃烧反应Cu-Mn-Ce-Zr-O催化剂催化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14
7
作者 余凤江 张丽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1年第4期67-68,72,共3页
用共沉淀法合成了铜 锰 铈 锆复合氧化物系列催化剂 ,用常压气体流动评价装置考查了其对苯蒸气的催化活性 ,并根据穿透曲线、XRD衍射对催化剂表面性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CeO2 和ZrO2 对以铜。
关键词 CuO MNO2 CeO2 ZRO2 催化燃烧 催化剂 复合氧化物 有机废气 处理 催化活性
下载PDF
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工科物理化学教学改革与实践 被引量:26
8
作者 张丽 贾建光 +1 位作者 马丽景 吕志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2-44,共3页
在确定了基础理论和实际应用并重的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基础上,通过在物理化学基础理论教学中突出科学逻辑思维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注重基础理论与科学研究、生产实践应用相结合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加强课外科学研究基本能力培... 在确定了基础理论和实际应用并重的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基础上,通过在物理化学基础理论教学中突出科学逻辑思维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注重基础理论与科学研究、生产实践应用相结合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加强课外科学研究基本能力培养以鼓励学生热爱科研,并将这些教学模式融入教学全过程,取得了很好的物理化学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科 物理化学 教学改革 创新能力 人才培养 科学研究基本能力
下载PDF
子宫畸形的发生及其对妊娠的影响 被引量:23
9
作者 张丽 江秀秀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 CAS 2015年第4期374-377,380,共5页
子宫畸形分为先天性子宫畸形和获得性子宫畸形。先天性子宫畸形是女性生殖器官发育异常中最常见的一种,包括子宫未发育或发育不全、单角子宫、双子宫、双角子宫、纵隔子宫、弓形子宫、己烯雌酚(DES)相关异常。获得性子宫畸形多继发于流... 子宫畸形分为先天性子宫畸形和获得性子宫畸形。先天性子宫畸形是女性生殖器官发育异常中最常见的一种,包括子宫未发育或发育不全、单角子宫、双子宫、双角子宫、纵隔子宫、弓形子宫、己烯雌酚(DES)相关异常。获得性子宫畸形多继发于流产、剖宫产、宫腔镜手术及宫颈手术后,包括宫颈宫腔粘连、子宫Ⅲ度后倾后屈、子宫前腹壁固定、颈管宫腔形态失常。介绍子宫畸形的发生原因及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以期为子宫畸形患者的正常妊娠及不良妊娠结局的处理和预后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 先天畸形 泌尿生殖系统畸形 不育 女(雌)性 妊娠并发症
下载PDF
茉莉花茎总黄酮提取及对羟自由基清除作用 被引量:22
10
作者 黄锁义 罗建华 +4 位作者 张丽 蒙春越 冯玲 谭勇平 何其振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92-593,共2页
目的充分利用茉莉花茎植物资源,避免资源的浪费,探讨茉莉花茎总黄酮的提取、鉴别及对羟自由基的清除作用。方法采用超声波乙醇浸提法从茉莉花茎中提取黄酮类物质,对所提取的黄酮类物质进行验证,并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含量,用茉莉花茎总黄... 目的充分利用茉莉花茎植物资源,避免资源的浪费,探讨茉莉花茎总黄酮的提取、鉴别及对羟自由基的清除作用。方法采用超声波乙醇浸提法从茉莉花茎中提取黄酮类物质,对所提取的黄酮类物质进行验证,并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含量,用茉莉花茎总黄酮对羟自由基清除作用进行试验。结果测得样品中总黄酮的含量C=0.409 9 mg/m l,回收率为102.4%,其纯度和产率均较高。结论该方法采用全物理过程,无任何污染,是提取茉莉花茎黄酮类物质的有效途径。茉莉花茎总黄酮提取液对Fenton体系产生的.OH自由基有很好的清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波提取 茉莉花茎 总黄酮 鉴别 自由基 清除
下载PDF
工业含酚废水处理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11
作者 刘江永 吴桐 张丽 《河南化工》 CAS 2010年第3期25-27,31,共4页
工业含酚废水毒性高,对环境危害大。因此,研究和开发高效经济的含酚废水处理技术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本文综述了现阶段国内外含酚废水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着重讨论了物理法和高级氧化法的处理技术,同时指出生物法目前获得了广泛应... 工业含酚废水毒性高,对环境危害大。因此,研究和开发高效经济的含酚废水处理技术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本文综述了现阶段国内外含酚废水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着重讨论了物理法和高级氧化法的处理技术,同时指出生物法目前获得了广泛应用,并探讨了相关工艺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酚废水 物理法 高级氧化法 发展趋势
下载PDF
超声波提取野菊花总黄酮及鉴别 被引量:18
12
作者 赵进 罗建华 +3 位作者 刘娇 张丽 蒙春越 黄锁义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187-1188,共2页
目的为充分利用野菊花植物资源,避免资源的浪费,探讨野菊花总黄酮的提取及鉴别方法。方法采用超声波乙醇浸提法从野菊花中提取黄酮类物质,对所提取的黄酮类物质进行验证,并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含量。结果测得样品中总黄酮的含量C=0.6599 mg... 目的为充分利用野菊花植物资源,避免资源的浪费,探讨野菊花总黄酮的提取及鉴别方法。方法采用超声波乙醇浸提法从野菊花中提取黄酮类物质,对所提取的黄酮类物质进行验证,并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含量。结果测得样品中总黄酮的含量C=0.6599 mg/m l,回收率为101.1%,其纯度和产率均较高。结论该方法采用全物理过程,无任何污染,是提取野菊花黄酮类物质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波提取 野菊花 总黄酮 鉴别
下载PDF
鸡骨草总黄酮提取及对羟自由基清除作用 被引量:20
13
作者 张丽 罗建华 +2 位作者 蒙春越 冯玲 黄锁义 《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 CAS 2007年第2期44-45,共2页
为充分利用鸡骨草植物资源,避免资源的浪费,探讨鸡骨草总黄酮的提取、鉴别及对羟自由基清除作用。采用超声波乙醇浸提法从鸡骨草中提取黄酮类物质,对所提取的黄酮类物质进行验证,并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含量,用鸡骨草总黄酮对羟自由基清除... 为充分利用鸡骨草植物资源,避免资源的浪费,探讨鸡骨草总黄酮的提取、鉴别及对羟自由基清除作用。采用超声波乙醇浸提法从鸡骨草中提取黄酮类物质,对所提取的黄酮类物质进行验证,并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含量,用鸡骨草总黄酮对羟自由基清除作用进行试验。测得样品中总黄酮的含量C=0.3063 mg/ml,回收率为102.2%,其纯度和产率均较高。该方法采用全物理过程,无任何污染,是提取鸡骨草黄酮类物质的有效途径。鸡骨草总黄酮提取液对Fenton体系产生的.OH自由基有很好的清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波提取 鸡骨草 总黄酮 鉴别 自由基 清除
下载PDF
“通督调神”针法治疗血管性痴呆研究概况 被引量:20
14
作者 张鑫 张丽 +2 位作者 彭晓燕 万婷 李敏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784-1786,共3页
血管性痴呆(VD)是世界第二大痴呆疾病,也是唯一可以防治的痴呆类型。随着近年来人口老龄化与脑卒中发病率的升高,VD的发生率也呈逐年上升之势。在VD的治疗中,"通督调神"针法作为针刺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一种特色疗法,经过大量临... 血管性痴呆(VD)是世界第二大痴呆疾病,也是唯一可以防治的痴呆类型。随着近年来人口老龄化与脑卒中发病率的升高,VD的发生率也呈逐年上升之势。在VD的治疗中,"通督调神"针法作为针刺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一种特色疗法,经过大量临床治疗与实验研究,其有效性与科学性得到了患者与医学界的广泛认同。该针法是针灸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一种补充与创新,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通督调神 针灸 概况
下载PDF
鸡血藤总黄酮的提取及对羟自由基的清除作用研究 被引量:18
15
作者 黄锁义 罗建华 +3 位作者 张丽 蒙春越 冯玲 何其振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F0003-F0004,共2页
目的探讨鸡血藤总黄酮的提取、鉴别及对羟自由基的清除作用,以充分利用鸡血藤植物资源,避免资源的浪费。方法采用超声波乙醇浸提法从鸡血藤中提取黄酮类物质,对所提取的黄酮类物质进行验证,并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含量,用鸡血藤总黄酮对羟... 目的探讨鸡血藤总黄酮的提取、鉴别及对羟自由基的清除作用,以充分利用鸡血藤植物资源,避免资源的浪费。方法采用超声波乙醇浸提法从鸡血藤中提取黄酮类物质,对所提取的黄酮类物质进行验证,并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含量,用鸡血藤总黄酮对羟自由基清除作用进行试验。结果测得样品中总黄酮的含量C=0.3167mg/ml,回收率为99.94%,其纯度和产率均较高。结论该方法采用全物理过程,无任何污染,是提取鸡血藤黄酮类物质的有效途径。鸡血藤总黄酮提取液对Fenton体系产生的·OH自由基有很好的清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波提取 鸡血藤 总黄酮 自由基
下载PDF
针刺结合刺络放血治疗血瘀型崩漏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8
16
作者 张丽 张鑫 +3 位作者 庾珊 万婷 彭晓燕 李敏 《针灸临床杂志》 2017年第1期7-10,共4页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刺络放血治疗血瘀型崩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血瘀型崩漏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结合刺络放血治疗组与常规单纯体针针刺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进行相关临床疗效的分析比较。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刺络放血治疗血瘀型崩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血瘀型崩漏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结合刺络放血治疗组与常规单纯体针针刺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进行相关临床疗效的分析比较。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整体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96.67%、83.33%,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止血疗效方面,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6.67%,76.67%,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及血红蛋白含量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均P<0.05),且治疗组改善更显著(均P<0.05)。结论:两组疗法对治疗血瘀型崩漏均有效果,针刺结合刺络放血相对常规单纯体针针刺治疗血瘀型崩漏效果更佳,能更高效帮助血瘀型崩漏患者恢复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崩漏 血瘀型 针刺 刺络放血 拔罐
下载PDF
孕晚期胎儿超声参数与不良妊娠结局的相关性及其预测价值 被引量:19
17
作者 朱晓青 李勇裴 +5 位作者 赵丽燕 丁延华 张丽 高建松 金菊 施晓春 《中华全科医学》 2019年第9期1554-1556,1608,共4页
目的探讨孕晚期不同胎儿超声参数与新生儿不良结局的相关性及其在早期预测新生儿不良结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8年5月接受常规产前超声检查并最终在杭州市妇产科医院分娩的孕妇300例,根据新生儿是否存在不良结局... 目的探讨孕晚期不同胎儿超声参数与新生儿不良结局的相关性及其在早期预测新生儿不良结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8年5月接受常规产前超声检查并最终在杭州市妇产科医院分娩的孕妇300例,根据新生儿是否存在不良结局分为不良结局组和无不良结局组,分析超声检测指标在预测新生儿不良结局中的应用价值。结果不良结局组产妇妊娠期高血压病、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合并亚临床甲减发生率高于无不良结局组(均P<0.05);孕晚期不良结局组胎儿大脑中动脉S/D值、脐动脉S/D值均高于无不良结局组胎儿(均P<0.05);不良结局组孕晚期胎儿甲状腺体积、胎儿体重、胎儿生物物理评分(BPS评分)与无不良结局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妊娠期高血压病、胎儿甲状腺体积、脐动脉S/D值、大脑中动脉S/D值是导致新生儿不良结局的相关因素(均P<0.05)。大脑中动脉S/D值在预测新生儿不良结局方面敏感性为82.11%,特异度为41.83%;脐动脉S/D值在预测新生儿不良结局方面敏感性为74.44%,特异度为51.22%;甲状腺体积在预测新生儿不良结局方面敏感性为66.70%,特异度为46.35%。结论孕晚期胎儿血流参数及甲状腺参数中脐动脉S/D值>2.975及甲状腺体积>0.424可作为孕晚期预测新生儿不良结局的早期评价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体积 S/D值 不良结局 新生儿 孕晚期
原文传递
百会穴、大椎穴在血管性痴呆治疗中的作用机制探讨 被引量:17
18
作者 张鑫 李敏 +2 位作者 彭晓燕 万婷 张丽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35-838,共4页
血管性痴呆(VD)是世界第二大痴呆疾病,也是唯一可以防治的痴呆类型。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与脑卒中发病率的升高,VD的发生率也呈逐年上升之势。针灸作为一种传统的治疗方法,在治疗缺血性脑病方面具有较为肯定的临床疗效。百会和大椎作... 血管性痴呆(VD)是世界第二大痴呆疾病,也是唯一可以防治的痴呆类型。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与脑卒中发病率的升高,VD的发生率也呈逐年上升之势。针灸作为一种传统的治疗方法,在治疗缺血性脑病方面具有较为肯定的临床疗效。百会和大椎作为各类针灸疗法治疗VD的核心取穴,作用关键,在临床中运用极广,然而现代研究尤其是其作用机理的探讨尚显匮乏,鲜见报道。文章拟从中医理论依据、现代研究及作用机制方面,对百会穴、大椎穴在血管性痴呆的治疗作用作一探讨,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会穴 大椎穴 血管性痴呆 作用机制
下载PDF
蒲公英总黄酮提取及对羟自由基清除作用 被引量:16
19
作者 陆海峰 罗建华 +3 位作者 蒙春越 张丽 冯玲 黄锁义 《广州化工》 CAS 2009年第3期101-103,共3页
为充分利用蒲公英植物资源,避免资源的浪费,探讨蒲公英总黄酮的提取、鉴别及对羟自由基清除作用。采用超声波乙醇浸提法从蒲公英中提取黄酮类物质,对所提取的黄酮类物质进行验证,并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含量,用蒲公英总黄酮对羟自由基清除... 为充分利用蒲公英植物资源,避免资源的浪费,探讨蒲公英总黄酮的提取、鉴别及对羟自由基清除作用。采用超声波乙醇浸提法从蒲公英中提取黄酮类物质,对所提取的黄酮类物质进行验证,并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含量,用蒲公英总黄酮对羟自由基清除作用进行试验。结果测得样品中总黄酮的含量C=0.9366mg/mL,回收率为103%,其纯度和产率均较高。由此知该方法采用全物理过程,无任何污染,是提取蒲公英黄酮类物质的有效途径。蒲公英总黄酮提取液对Fenton体系产生的.OH自由基有很好的清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波提取 蒲公英 总黄酮 鉴别 自由基 清除
下载PDF
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的研究概述 被引量:17
20
作者 彭晓燕 万婷 +2 位作者 张丽 张鑫 李敏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11-314,共4页
血管性痴呆(VD)是由各种脑血管疾病和危险因素导致的认知障碍综合征。关于VD发病确切的病因病机尚未阐明,也缺乏特异高效的防治措施。建立合理的VD动物模型来模拟人类脑血管病的发病过程是研究VD病因、发病机制防治措施和疗效评价的... 血管性痴呆(VD)是由各种脑血管疾病和危险因素导致的认知障碍综合征。关于VD发病确切的病因病机尚未阐明,也缺乏特异高效的防治措施。建立合理的VD动物模型来模拟人类脑血管病的发病过程是研究VD病因、发病机制防治措施和疗效评价的关键。就近年来常用的VD大鼠造模的方法进行简要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动物模型 研究概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