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的紫花苜蓿引种初步评价 被引量:33
1
作者 庞丹波 李生宝 +4 位作者 潘占兵 蔡进军 董立国 张源润 王川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815-2819,共5页
为探索适宜在半干旱风沙区进行种植的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在宁夏中卫市东园镇瑞应村进行引种试验。从7个苜蓿品种的根长、根重、株高、主枝侧枝数、茎叶比、干鲜比、产草量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甘农4号紫花苜蓿株高、... 为探索适宜在半干旱风沙区进行种植的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在宁夏中卫市东园镇瑞应村进行引种试验。从7个苜蓿品种的根长、根重、株高、主枝侧枝数、茎叶比、干鲜比、产草量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甘农4号紫花苜蓿株高、茎叶比、干鲜比均较大,且显著高于其他供试苜蓿品种(P<0.05);鲜草产量则是甘农8号最大,且与株高、主枝侧枝数存在明显的相关性;2主成分分析显示,根长、鲜根重、株高和主枝侧枝数对紫花苜蓿的综合生长性状影响较大;3隶属函数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甘农3号、甘农4号的得分比较高,各项指标和性状较好,是中卫市瑞应村适合种植的苜蓿品种;皇后的生产性能较差,不适宜在该地区建植多年生牧草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干旱风沙区 紫花苜蓿 品比试验 综合评价 主成分分析 隶属函数
下载PDF
贺兰山不同海拔植被下土壤团聚体分布及其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21
2
作者 吴梦瑶 陈林 +4 位作者 庞丹波 刘丽贞 刘波 祝忠有 李学斌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10-216,共7页
以贺兰山不同海拔植被下0—20,20—40 cm土层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粒径团聚体含量及团聚体稳定性随海拔升高的变化特征,探讨其与土壤理化性质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0—20 cm土层,0.25~0.053 mm团聚体为主要团聚体类型,随海拔增加... 以贺兰山不同海拔植被下0—20,20—40 cm土层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粒径团聚体含量及团聚体稳定性随海拔升高的变化特征,探讨其与土壤理化性质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0—20 cm土层,0.25~0.053 mm团聚体为主要团聚体类型,随海拔增加,水稳性大团聚体(>0.25 mm)含量增加,<0.053 mm团聚体含量减少,表明土壤团聚体随海拔增加呈现由小粒径向大团聚体转变的趋势。20—40 cm土层,水稳性大团聚体含量在中海拔(2139 m)达到最高,占比为65.73%。平均重量直径(MWD)和几何平均直径(GMD)在0—20,20—40 cm土层均呈现随海拔升高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并在2139 m处达到峰值。不同海拔梯度土壤团聚体MWD和GMD与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全磷(TP)粉粒以及砂粒含量呈正相关,与黏粒含量、pH呈负相关。贺兰山不同海拔植被下土壤团聚体稳定性总体表现为中海拔>高海拔>低海拔,较高含量的大团聚体和土壤养分是团聚体稳定的关键要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贺兰山 海拔梯度 土壤团聚体 稳定性 影响因子
下载PDF
基于文献计量分析的土壤固碳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3
作者 刘波 李学斌 +4 位作者 陈林 庞丹波 祝忠有 刘丽贞 吴梦瑶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11-220,共10页
为了解国内外土壤固碳的相关研究前沿与进展,本文基于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与CNKI数据库,利用文献计量分析方法对领域内的研究现状、研究热点和前沿趋势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关于土壤固碳研究的发文量整体呈上升趋势,且近几年... 为了解国内外土壤固碳的相关研究前沿与进展,本文基于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与CNKI数据库,利用文献计量分析方法对领域内的研究现状、研究热点和前沿趋势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关于土壤固碳研究的发文量整体呈上升趋势,且近几年增幅较大。美国的发文量及发文期刊的影响力均较高。从国际合作水平来看,中美两国的合作较紧密,对该研究领域的贡献最大,中国科学院、俄亥俄州立大学和美国农业部农业研究局具有较高的国际影响力,而国内影响力较强的机构有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南京农业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国际上主要发文期刊有Agriculture Ecosystems&Environment(农业生态与环境)、Soil&Tillage Research(土壤与耕作研究)、Global Change Biology(全球变化生物学),国内生态学报、生态环境学报和应用生态学报发文量较多。从学科分布来看,国际土壤固碳研究涉及的学科主要有环境科学、土壤科学和生态学;国内主要集中在农学与林学。国际研究热点关键词包括"organic matter"(有机物)和"nitrogen"(氮),研究前沿是"Greenhouse gas emission"(温室气体排放)和"Nitrous oxide emission"(一氧化氮排放)对土壤固碳的影响;国内主要的研究热点关键词是"土壤有机碳"和"固碳","群落结构"(特指土壤微生物)对土壤固碳的影响是目前的研究前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固碳 文献计量分析 CITESPACE 研究进展
原文传递
岩溶区不同恢复方式下土壤有机碳组分及酶活性研究 被引量:13
4
作者 哈文秀 周金星 +2 位作者 庞丹波 关颖慧 崔明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11,共11页
【目的】植被的自然恢复和人工重建是加速岩溶生态系统修复、提高土壤质量的主要措施。研究岩溶区不同恢复方式下土壤有机碳组分及酶活性可揭示不同恢复方式对土壤质量的影响,旨在为岩溶区植被恢复模式的筛选和恢复的效果评价提供科学... 【目的】植被的自然恢复和人工重建是加速岩溶生态系统修复、提高土壤质量的主要措施。研究岩溶区不同恢复方式下土壤有机碳组分及酶活性可揭示不同恢复方式对土壤质量的影响,旨在为岩溶区植被恢复模式的筛选和恢复的效果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云南省建水县岩溶区自然恢复的天然次生林、人工恢复的云南松针叶林、桉树阔叶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土层的土壤有机碳组分、碳库管理指数和酶活性分布特征及其相关关系。【结果】各植被恢复方式下土壤有机碳(SOC)含量为9. 076~56. 855 g/kg,可溶性有机碳(DOC)含量为822. 311~1 175. 778 mg/kg,微生物量碳(MBC)含量为332. 933~2 035. 244 mg/kg,易氧化有机碳(EOC)含量为2. 381~6. 094g/kg。同一植被恢复方式下,除云南松林下的EOC含量外,各有机碳组分含量均随土层的加深而降低,局部土层深度出现波动。云南松林土壤亚表层(10~20 cm)的EOC含量显著高于表层(0~10 cm)和深层(20~30 cm)。不同植被恢复方式对DOC、EOC与SOC含量的影响大致均表现为:天然次生林>桉树林>云南松林,云南松林各土层的MBC含量始终显著高于桉树林。各有机碳组分与SOC均表现为极显著(P <0. 01)或显著(P <0. 05)正相关关系;不同植被恢复方式提升土壤碳库管理指数的能力大小为:天然次生林>桉树林>云南松林。SOC与CPI、CPMI呈极显著(P <0. 01)和显著(P <0. 05)正相关,EOC与CPAI、CPI、CPMI呈极显著(P <0. 01)或显著(P <0. 05)正相关。不同植被恢复方式通过增加土壤SOC、EOC等,从而提高了土壤碳库管理指数;整体上土壤酶活性随着土层的加深呈递减趋势,局部范围内有波动。不同植被恢复方式下土壤酶活性的变化不尽相同,过氧化氢酶和淀粉酶活性表现为天然次生林>云南松林>桉树林。各植被恢复方式下SOC、MBC、DOC、EOC含量与4种土壤酶活性均呈正相关关系,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区 植被恢复 土壤有机碳 土壤酶活性
下载PDF
基于GIS和RS的喀斯特水源地景观格局动态变化研究——以大春河小流域为例 被引量:12
5
作者 杨民英 李玉辉 +1 位作者 庞丹波 俞筱押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27-233,共7页
【目的】研究大春河流域土地利用类型的构成及其变化,为该区域优化水源地保护提供指导。【方法】采用GIS和RS技术处理2007年和2015年大春河流域的Landsat TM遥感影像,运用Fragstats 4.2计算景观格局指数并对研究区的景观要素构成、格局... 【目的】研究大春河流域土地利用类型的构成及其变化,为该区域优化水源地保护提供指导。【方法】采用GIS和RS技术处理2007年和2015年大春河流域的Landsat TM遥感影像,运用Fragstats 4.2计算景观格局指数并对研究区的景观要素构成、格局和转化特征进行定量分析。【结果】1大春河水源地流域面积17.44 km2,2007年和2015年主要土地利用类型为林地(27.85%;36.68%)、耕地(29.05%;26.59%)和灌草地(28.39%;24.71%);22007年和2015年,大春河流域土地利用类型转化总面积为6.18 km2,变化最大土地利用类型为林地;3与2007年相比,2015年林地斑块的密度、边界和形状指数均减小,聚集度指数增大;42015年人工表面(道路、建筑用地)面积与2007年相比明显增加。【结论】大春河水源地景观格局变化显著,主要表现为林地和人工表面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类型 景观格局 喀斯特 水源地 大春河小流域
下载PDF
岩溶与非岩溶区不同林分根际土壤微生物及酶活性 被引量:9
6
作者 范周周 卢舒瑜 +4 位作者 王娇 郭东矗 庞丹波 周金星 彭霞薇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55-61,共7页
【目的】为明确不同地质条件下、不同林分对根际土壤微生物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该研究为今后深入探究岩溶自然生态系统的恢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文以云南建水岩溶与非岩溶区人工桉树林、人工云南松林和天然次生林根际土壤为研究对... 【目的】为明确不同地质条件下、不同林分对根际土壤微生物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该研究为今后深入探究岩溶自然生态系统的恢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文以云南建水岩溶与非岩溶区人工桉树林、人工云南松林和天然次生林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土壤酶活性的测定,探究不同地质、不同林分对根际土壤微生物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及其微生物与土壤酶间的相关性。【结果】本研究表明,在相同地质背景条件下,两种不同人工林土壤中桉树(阔叶林)与云南松(针叶林)放线菌的数量存在显著性差异,天然次生林微生物数量为18.2×10~5cfu/g。受地质条件、植被恢复模式等影响,各样地土壤酶活性各异。相关分析表明,脲酶、过氧化氢酶活性与放线菌数量呈显著正相关,脲酶、酸性磷酸酶、碳酸酐酶、过氧化氢酶4种酶活之间存在相互联系。【结论】土壤微生物群落及土壤物质的转化受地质条件、林分差异和恢复模式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 土壤酶 根际 土壤微生物
下载PDF
基于KINEROS2模型的降雨和坡长因子对土壤侵蚀过程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安妙颖 韩玉国 +3 位作者 吴玉恒 周玥 庞丹波 孙若修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5-31,共7页
以不同坡长(1,5,10,15,20m)径流小区在不同降雨强度(25,50,75mm/h)下人工模拟降雨试验为基础,通过KINEROS2模型对坡面侵蚀过程及侵蚀量进行模拟,对比分析不同坡长、降雨强度及其交互作用对坡面土壤侵蚀过程及侵蚀量的影响,并评价KINEROS... 以不同坡长(1,5,10,15,20m)径流小区在不同降雨强度(25,50,75mm/h)下人工模拟降雨试验为基础,通过KINEROS2模型对坡面侵蚀过程及侵蚀量进行模拟,对比分析不同坡长、降雨强度及其交互作用对坡面土壤侵蚀过程及侵蚀量的影响,并评价KINEROS2模型的模拟效果及适用性。结果表明:坡长与总径流量呈一元线性关系(R2>0.990),与总侵蚀量呈幂函数关系(R2>0.900);降雨强度与总径流量、总侵蚀量之间呈倍数关系增加,且总侵蚀量的增率是总径流量增率的2~3倍;坡长与降雨强度之间存在交互作用,坡长、降雨强度和降雨强度-坡长交互作用与径流量、侵蚀量呈显著相关关系,并在坡面径流和侵蚀过程中表现为正效应。坡面径流量主要受坡长、降雨强度和降雨强度-坡长交互作用三者综合影响。坡面侵蚀量主要受坡长和降雨强度-坡长交互作用的影响极显著,受降雨强度的影响较显著。KINEROS2模型对径流过程的模拟优于侵蚀过程,对总侵蚀量的模拟优于总径流量,说明KINEROS2模型更适于对径流过程及总侵蚀量的模拟。从总体来看,KINEROS2模型对径流小区坡面土壤侵蚀过程及侵蚀量模拟效果较好,说明KINEROS2模型在中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小区尺度上有较好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INEROS2模型 坡长 降雨强度 径流侵蚀
下载PDF
紫花苜蓿引种试验初报 被引量:5
8
作者 庞丹波 李生宝 +3 位作者 潘占兵 董立国 蔡进军 张源润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43-147,共5页
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宁夏中卫市半干旱风沙地区引种的7个苜蓿(Medicago sativa L.)品种的8个农艺性状(根长、鲜根质量、株高、侧枝数、叶茎比、干鲜比、鲜草产量和干草产量)进行分析,并建立品种适应性综合评价模型。结果表明,各项农... 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宁夏中卫市半干旱风沙地区引种的7个苜蓿(Medicago sativa L.)品种的8个农艺性状(根长、鲜根质量、株高、侧枝数、叶茎比、干鲜比、鲜草产量和干草产量)进行分析,并建立品种适应性综合评价模型。结果表明,各项农艺性状指标的权重大小顺序为叶茎比>根长>侧枝数>鲜根质量>干草产量>鲜草产量>株高>干鲜比。在宁夏中卫市半干旱风沙区综合生产性能表现较好、适合在该地区种植的紫花苜蓿品种是甘农8号和甘农1号,其鲜草产量分别可达1.991 kg/m2和1.761 kg/m2;而皇后的加权关联度最小,综合生产性能较差,其鲜草产量仅0.475 kg/m2,不适宜作为优良牧草在该地区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引种 生长状况 综合分析 灰色关联度分析法
下载PDF
紫花苜蓿混播研究进展 被引量:5
9
作者 庞丹波 李生宝 +1 位作者 潘占兵 张龙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27期9395-9397,共3页
近年来,我国紫花苜蓿种植面积不断扩大。通过对紫花苜蓿、牧草混播优越性、牧草混播成员和比例的选择、刈割期和施肥等研究进行综述,并指出存在的不足,提出相应建议。
关键词 紫花苜蓿 牧草混播 研究
下载PDF
贺兰山西坡不同植被类型土壤理化性质和酶活性特征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娟 刘占军 +8 位作者 任振强 娜荷芽 赵娅茹 吴梦瑶 陈林 李学斌 周金星 万龙 庞丹波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87-796,共10页
【目的】探讨贺兰山西坡不同植被类型土壤理化性质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为干旱区森林生态系统土壤酶活性变化、养分循环模式和调节机制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贺兰山西坡土壤为研究对象,按照海拔梯度依次选择荒漠草原(海拔1349 m)... 【目的】探讨贺兰山西坡不同植被类型土壤理化性质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为干旱区森林生态系统土壤酶活性变化、养分循环模式和调节机制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贺兰山西坡土壤为研究对象,按照海拔梯度依次选择荒漠草原(海拔1349 m)、灰榆Ulmus glaucescens林(1905 m)、蒙古扁桃Amygdalus mongolica灌丛(2134 m)、油松Pinus tabuliformis林(2150 m)、青海云杉Picea crassifolia-山杨Populus davidiana混交林(2160 m)、青海云杉林(2635 m)和亚高山草甸(2664 m)等7种典型植被类型。每个植被类型设置3个重复样地,通过野外调查取样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土壤理化性质(含水率、容重、pH、有机碳、铵态氮、全氮、全磷、有效磷)和酶活性(β-葡糖苷酶、纤维二糖水解酶、α-葡糖苷酶、β-木糖苷酶、蔗糖酶、淀粉酶)进行测定,利用方差分析和冗余分析探明不同植被类型土壤酶活性质量分数差异,并分析其影响要素。【结果】0~10和10~20 cm土层土壤含水率、有机碳质量分数随海拔上升整体呈现上升趋势;而土壤容重随海拔上升在0~10与10~20 cm土层整体呈现下降趋势;土壤全磷、全氮、铵态氮和有效磷质量分数以及pH在0~10和10~20 cm土层中随海拔上升无显著变化规律;在不同海拔植被带0~10 cm土层土壤各酶活性高于10~20 cm土层;土壤纤维二糖水解酶与β-葡糖苷酶随海拔升高在0~10 cm土层呈上升趋势,淀粉酶活性随海拔升高在0~10 cm土层呈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趋势,而α-葡糖苷酶、β-木糖苷酶和蔗糖酶活性在不同植被带不同土层之间均变化幅度较小且差异不显著;在0~10与10~2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全磷、铵态氮、含水率是土壤酶活性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海拔梯度变化引起贺兰山西坡土壤理化性质显著变化,进而调控森林土壤酶活性沿海拔及土层分布的变化,其中土壤有机碳、pH及含水率是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贺兰山 植被类型 土壤酶活性 理化性质
下载PDF
基于文献计量分析近11年土壤有机碳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冰 陈林 +1 位作者 庞丹波 李学斌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8-151,共14页
为了解土壤有机碳的研究现状和热点动态,基于文献计量分析,在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中以土壤有机碳为主题词进行检索,通过筛选将得到的891篇相关高被引论文作为研究数据,利用VOSviewer和Citespace软件对以土壤有机碳为主题词的文献... 为了解土壤有机碳的研究现状和热点动态,基于文献计量分析,在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中以土壤有机碳为主题词进行检索,通过筛选将得到的891篇相关高被引论文作为研究数据,利用VOSviewer和Citespace软件对以土壤有机碳为主题词的文献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高被引文献在2012-2022年间总体呈上下波动状态。2)环境科学、生态学和多学科科学等学科是土壤有机碳研究涉及的主要学科领域,多学科科学逐渐成为研究的主要趋势,在该领域占有重要地位。3)Yakov Kuzyakov和中国科学院是土壤有机碳研究相关领域的主要贡献作者和机构;中国科学院和Yong Sik Ok分别为该研究领域内与其他科研机构和作者之间合作最为密切的机构和作者。4)通过对关键词和突现词的分析得出,该领域的主要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主要集中在土壤中CO_(2)含量的变化对大气中温室气体含量与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农业土地利用中土壤有机碳封存与固定和热解温度对生物炭影响的相关研究。总体而言,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土壤有机碳的研究仍然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主题,今后应更加注重不同环境、不同区域间的协同研究,从而进一步探明全球气候变化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献计量 土壤有机碳 知识图谱 可视化分析
原文传递
贺兰山西坡不同海拔梯度土壤氨基糖积累特征 被引量:1
12
作者 赵娅茹 吴梦瑶 +7 位作者 袁丽丽 王晓勤 杨娟 陈林 李学斌 周金星 万龙 庞丹波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907-2918,共12页
为探明旱区山地不同海拔梯度土壤氨基糖积累特征,明确氨基糖对土壤有机碳库的贡献以及影响因素。以2021年8月在贺兰山西坡不同海拔(1848—2940 m)采集的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群落结构、氨基糖含量、氨基糖对土壤有... 为探明旱区山地不同海拔梯度土壤氨基糖积累特征,明确氨基糖对土壤有机碳库的贡献以及影响因素。以2021年8月在贺兰山西坡不同海拔(1848—2940 m)采集的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群落结构、氨基糖含量、氨基糖对土壤有机碳贡献变化特征以及引起该变化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沿海拔梯度上升,土壤理化性质表现出显著差异,土壤含水率、有机碳、全氮表现为升高趋势,pH和容重表现为降低趋势,全磷无明显变化规律。沿海拔梯度上升,土壤真菌、细菌、放线菌以及丛枝菌根真菌磷脂脂肪酸(Phospholipid fatty acids, PLFAs)含量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在中海拔区域(2110—2360 m)微生物PLFAs含量更高。沿海拔梯度上升,总氨基糖含量和氨基糖单体(氨基葡萄糖、氨基半乳糖、胞壁酸和氨基甘露糖)分别表现为持续增加和先减少后增加的变化趋势,并且总氨基糖和氨基糖单体含量均在最高海拔达到峰值,中海拔区域真菌和细菌残体碳对土壤有机碳的贡献率均小于高海拔(2707—2940 m)和低海拔(1848—1910 m),且在不同海拔梯度上真菌残体碳对土壤有机碳贡献率占据主导地位。方差分解结果显示,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PLFAs含量共同解释了土壤氨基糖含量及对有机碳贡献率的55.2%,其中土壤理化性质解释变异的52.9%,微生物PLFAs含量解释变异的26.9%,冗余分析同步验证土壤理化性质是影响氨基糖及氨基糖对土壤有机碳贡献率的主要因素。本研究结果揭示了贺兰山西坡微生物驱动土壤有机碳存储与转化机制,可为进一步研究旱区山地微生物残体对土壤有机碳的贡献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拔梯度 微生物群落 土壤有机碳 氨基糖 贺兰山
下载PDF
贺兰山东坡不同植被类型凋落物层水文效应 被引量:1
13
作者 何文强 陈林 +3 位作者 庞丹波 曹萌豪 张雅琪 李学斌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47-1056,共10页
以宁夏贺兰山东坡7种植被为对象,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实验的方法研究凋落物水文效应,以期探讨不同植被类型和分解层凋落物水源涵养能力的差异。结果表明:(1)不同植被类型,凋落物蓄积量为1.56~60.78 t·hm^(-2),凋落物最大持水量为6.3... 以宁夏贺兰山东坡7种植被为对象,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实验的方法研究凋落物水文效应,以期探讨不同植被类型和分解层凋落物水源涵养能力的差异。结果表明:(1)不同植被类型,凋落物蓄积量为1.56~60.78 t·hm^(-2),凋落物最大持水量为6.34~10.91 t·hm^(-2);最大持水率为126.8%~199.1%,最大拦蓄率为125.0%~190.4%;有效拦蓄率为105.9%~160.6%;有效拦蓄量为2.59~15.22 t·hm^(-2);对不同分解层而言,凋落物蓄积量为12.19~71.60 t·hm^(-2),凋落物最大持水量为4.91~10.16 t·hm^(-2),最大持水率为112.5%~207.3%,最大拦蓄率为104.0%~193.8%,有效拦蓄率为87.1%~162.7%,最大拦蓄量为2.41~53.14 t·hm^(-2),有效拦蓄量为2.00~44.65 t·hm^(-2)。(2)不同植被类型凋落物蓄积量、最大拦蓄量以及有效拦蓄量表现出了相对一致的规律,均表现出青海云杉林(Picea crassifolia)、油松林(Pinus tabuliformis)以及混交林最大;而在不同分解层均表现出已分解层和半分解层最大。(3)不同植被类型不同分解层凋落物的持水量、失水量分别与浸水时间和失水时间呈显著的对数函数关系(P<0.01),吸水速率、失水速率分别与浸水时间和失水时间呈显著的幂函数关系(P<0.01)。综合比较7种植被类型不同分解层凋落物的持水、拦蓄能力,发现青海云杉林、油松林、混交林等3种乔木针叶林的凋落物水源涵养能力最强,不同分解层之间以已分解层和半分解层水源涵养能力最强。可见,该地区凋落物的水源涵养能力在不同植被类型和分解层间有明显分异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贺兰山东坡 植被 分解层 凋落物水文效应
原文传递
细根性状对土壤养分有效性的直接影响与机制——以亚热带杉阔混交林为例
14
作者 金朝斌 魏晓梦 +3 位作者 徐海东 庞丹波 王聪 申卫军 《农业现代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20-530,共11页
细根性状对土壤养分有效性的影响由微生物介导或由细根与土壤的直接互作而发生,然而前者受到了大量关注,后者却鲜有报道。本研究以亚热带杉阔混交林中6个混交树种(资源获取和资源保守型各3种)为研究对象,采用原位网袋试验,研究了细根对... 细根性状对土壤养分有效性的影响由微生物介导或由细根与土壤的直接互作而发生,然而前者受到了大量关注,后者却鲜有报道。本研究以亚热带杉阔混交林中6个混交树种(资源获取和资源保守型各3种)为研究对象,采用原位网袋试验,研究了细根对土壤氮、磷有效性的直接、间接和总体效应,及其与细根性状的关系。结果显示,在两种资源利用策略下,细根与土壤直接接触均能提高土壤氮和磷的有效性;获取型树种对土壤磷的影响更为显著,表现为更强的直接、间接和总体效应,而保守型树种对土壤氮的间接效应更强。细根碳氮比是调控其对土壤氮、磷有效性影响的首要因素。资源利用策略对氮有效性的直接影响差异主要取决于对养分摄取的强弱,间接影响则由有机氮矿化主导。低碳氮比的细根提高了磷有效性,该影响通过产生更多的磷酸酶直接产生,或通过降低土壤pH而间接实现。本研究丰富了细根性状对土壤养分有效性的调控机制,并为杉阔混交林伴生树种选择提供了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根性状 资源利用策略 直接效应 土壤氮有效性 土壤磷有效性 酶活性
原文传递
宁夏不同草地类型土壤微生物残体碳积累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15
作者 马进鹏 吴梦瑶 +4 位作者 张雅琪 庞丹波 陈林 李学斌 陈应龙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9300-9313,共14页
为探究不同草地类型土壤微生物残体碳积累特征,明确微生物残体碳对土壤有机碳(SOC)的贡献及影响因素。研究利用生物标记物的方法,测定宁夏草甸草原(MS)、典型草原(TS)、荒漠草原(DS)、草原化荒漠(SD)和荒漠(D)5种草地类型0—20 cm土壤... 为探究不同草地类型土壤微生物残体碳积累特征,明确微生物残体碳对土壤有机碳(SOC)的贡献及影响因素。研究利用生物标记物的方法,测定宁夏草甸草原(MS)、典型草原(TS)、荒漠草原(DS)、草原化荒漠(SD)和荒漠(D)5种草地类型0—20 cm土壤的理化性质、微生物群落组成及氨基糖含量,进一步分析微生物残体碳含量与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群落的关系。结果表明:MS和TS土壤有机碳、全氮、铵态氮、硝态氮、微生物量碳、微生物量氮、真菌、细菌、放线菌和原生动物含量显著高于其他草地类型(P<0.05)。土壤氨基葡萄糖(GluN)、氨基甘露糖(ManN)、氨基半乳糖(GalN)和胞壁酸(MurA)含量均表现为MS最大,D最小(P<0.05);不同草地类型土壤氨基葡萄糖含量((0.62±0.18)μg/mg)最高,胞壁酸含量((0.04±0.01)μg/mg)最低。不同草地类型土壤细菌残体碳(BNC)、真菌残体碳(FNC)和总残体碳(TNC)变化范围为0.12—5.74μg/mg、0.22—15.31μg/mg和0.34—21.05μg/mg;BNC、FNC和TNC对SOC贡献分别为9.0%—17.8%、22.0%—48.2%和33.5%—66.0%;FNC对SOC的贡献是BNC的1.8—3.8倍。相关性分析显示,微生物残体碳含量与海拔、年降雨量、干旱指数、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以及土壤有机碳、全氮、铵态氮、硝态氮、全磷、微生物生物量(微生物量碳、微生物量氮、微生物量磷、真菌、细菌、放线菌和原生动物)显著正相关(P<0.05),与年均温及土壤容重、pH显著负相关(P<0.05)。细菌残体碳和真菌残体碳含量分别随细菌和真菌含量的增大而增大(P<0.001),微生物残体碳含量随真菌/细菌值的增大而增大(P<0.05),随革兰氏阳性/革兰氏阴性细菌(GP/GN)值的增大而减小(P<0.01)。随机森林模型预测显示,土壤全氮和pH是土壤微生物残体碳的主要影响因子。研究分析了宁夏不同草地类型微生物来源有机碳的积累特征及影响因素,可为进一步探讨干旱半干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类型 氨基糖 微生物残体 土壤有机碳 生物标志物
下载PDF
一种基于农业废弃物的生态毯制备以及对土壤含水率的影响
16
作者 郑松 李学斌 +2 位作者 陈林 张变第 庞丹波 《灌溉排水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S01期92-98,共7页
【目的】对椰糠基质、稻草秸秆、麦草、芦苇秸秆和玉米秸秆等农业废弃物粉碎处理,制作成一种新型的生态毯,为生态环境的治理提供新的方法与思路。【方法】经前期试验筛选出材料,设计制作了12种生态毯配置,T1(麦草+椰糠)、T2(玉米秸秆+椰... 【目的】对椰糠基质、稻草秸秆、麦草、芦苇秸秆和玉米秸秆等农业废弃物粉碎处理,制作成一种新型的生态毯,为生态环境的治理提供新的方法与思路。【方法】经前期试验筛选出材料,设计制作了12种生态毯配置,T1(麦草+椰糠)、T2(玉米秸秆+椰糠)、T3((稻草、玉米秸秆、麦草)+椰糠+玉米秸秆)、T4(玉米秸秆+(椰糠、麦草)+(稻草、玉米秸秆、芦苇))、T5(玉米秸秆+椰糠+芦苇)、T6(椰糠+麦草+芦苇)、T7((玉米秸秆、椰糠)+玉米秸秆+(玉米秸秆、椰糠))、T8(稻草+椰糠+麦草)、T9(玉米秸秆+麦草+芦苇)、T10(玉米秸秆+椰糠+麦草)、T11(玉米秸秆+(玉米秸秆、椰糠、麦草)+玉米秸秆)、T12(玉米秸秆),分析铺设生态毯对表层土壤含水率的影响。【结果】生态毯对土壤含水率有非常好的保持作用和抑制土壤水蒸发的作用。在与人工林下的枯落物比较中生态毯的最大平均持水率达到人工林最大平均持水率的2.07倍。【结论】总结了生态毯的现实应用场景与方法,在荒漠化和沙漠的治理中,选择配置T4、T5、T12配合草方格使用防止风力搬移的同时并在表面覆土。在一般地区没有特殊生态治理要求时可采用配置T12、T4来保持土壤含水率。山林裸地的恢复建议选择配置T1、T4、T8。在平均降水量大且易发洪水的地区建议选择配置T1、T4、T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毯 农业废弃物 土壤含水率 生态环境治理
下载PDF
草地害虫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7
作者 庞丹波 李生宝 潘占兵 《现代农业科技》 2014年第18期138-139,144,共3页
近年来,草地植被害虫连年发生,且有增长的态势,不仅给人们的生产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使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因此,草地害虫的有效防治成为草业科学和草地管理以及草坪业的一项重要任务。该文介绍了近年草地害虫研究概况及草地害虫的... 近年来,草地植被害虫连年发生,且有增长的态势,不仅给人们的生产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使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因此,草地害虫的有效防治成为草业科学和草地管理以及草坪业的一项重要任务。该文介绍了近年草地害虫研究概况及草地害虫的分类、特点,分析草地害虫发生的原因,并对草地害虫的有效防治提出了一些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害虫 发生 防治措施
下载PDF
岩溶与非岩溶地区不同林分根际土壤微生物对碳酸盐岩的溶蚀作用 被引量:4
18
作者 范周周 卢舒瑜 +4 位作者 李志茹 庞丹波 周金星 肖桂英 彭霞薇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51-757,共7页
以云南建水岩溶与非岩溶地区针叶林云南松、阔叶林桉树的根际土壤为样品,比较不同地质背景条件下不同林分岩溶与非岩溶地区可培养土壤微生物及其分泌的碳酸酐酶对碳酸盐岩溶蚀作用的影响.结果显示,岩溶地区的溶蚀速率均高于非岩溶地区,... 以云南建水岩溶与非岩溶地区针叶林云南松、阔叶林桉树的根际土壤为样品,比较不同地质背景条件下不同林分岩溶与非岩溶地区可培养土壤微生物及其分泌的碳酸酐酶对碳酸盐岩溶蚀作用的影响.结果显示,岩溶地区的溶蚀速率均高于非岩溶地区,针叶林的溶蚀速率大于阔叶林,且岩溶地区云南松的溶蚀率最高为5.01%,说明岩溶地区云南松的土壤根际微生物对岩溶地区的溶蚀效应最大;加入碳酸酐酶抑制剂的处理组溶蚀速率较未加入碳酸酐酶的处理低3.6%-16%,表明碳酸酐酶对碳酸盐岩的溶蚀具有促进作用.本研究表明岩溶地区针叶林根际土壤微生物有利于碳酸盐岩的溶蚀,加快成土速率,结果可为深入研究自然生态系统中微生物对碳循环的驱动作用以及微生物对喀斯特地区的风化作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酐酶 土壤微生物 岩溶 溶蚀 碳循环
原文传递
黄土丘陵区坡面薄层水流动力学特性及其对土壤侵蚀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安妙颖 韩玉国 +3 位作者 王金满 徐磊 王秀茹 庞丹波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42-150,共9页
为奠定基于运动力学参数构建土壤侵蚀模型的理论基础,通过不同降雨强度(25、50和75 mm/h)、不同坡长(1、5、10、15和20 m)下径流小区内人工模拟降雨试验,对不同处理下坡面薄层水动力学特性进行分析,并对水动力学参数与土壤侵蚀之间的关... 为奠定基于运动力学参数构建土壤侵蚀模型的理论基础,通过不同降雨强度(25、50和75 mm/h)、不同坡长(1、5、10、15和20 m)下径流小区内人工模拟降雨试验,对不同处理下坡面薄层水动力学特性进行分析,并对水动力学参数与土壤侵蚀之间的关系进行初步探讨。结果表明:当坡度一定时,坡面平均流速主要受坡长及单宽流量影响,降雨强度通过影响单宽流量的大小间接影响坡面平均流速;在试验设计范围内,当坡长>1 m时,整体上呈"层流-急流态",当坡长为1 m时,整体上呈"层流-缓流态";当降雨强度一定时,雷诺数随着坡长的增加线性增加,佛汝德数随着坡长的增加以幂函数形式增加;降雨强度对坡面流有明显的"增阻"效应;坡面阻力系数随着坡长的增加呈幂函数减小趋势;坡面平均土壤侵蚀率与单宽流量间呈一元线性趋势增加,与水流平均流速间呈指数函数增加,与雷诺数间呈二次函数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丘陵区 坡面流 水动力学特性 土壤侵蚀
原文传递
大山包国家级黑颈鹤自然保护区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 被引量:1
20
作者 杨民英 庞丹波 时振坤 《浙江农业科学》 2016年第6期951-954,共4页
运用有关景观生态学理论、RS和GIS等空间统计与分析技术,对大山包国家级黑颈鹤自然保护区2011年和2015年的土地利用类型进行分类,并对土地利用类型与景观格局变化特征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2011—2015年间,大山包国家级黑颈鹤自然保... 运用有关景观生态学理论、RS和GIS等空间统计与分析技术,对大山包国家级黑颈鹤自然保护区2011年和2015年的土地利用类型进行分类,并对土地利用类型与景观格局变化特征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2011—2015年间,大山包国家级黑颈鹤自然保护区土地利用面积变化率最大的为灌草丛(161.77%),最小的为水体(9.42%)。相对于2011年来说,2015年裸地、耕地斑块总面积有所减少,林地和灌草丛面积有所增加;林地、道路和灌草丛的聚集度指数有所增加,表明这3类景观连通性增强,景观更加集中连片。据此,建议继续实施封山育林和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减少各种人为活动对自然保护区的干扰和破坏,保护好国家一级珍稀濒危物种黑颈鹤的越冬栖息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 土地利用类型 景观格局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