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特用玉米产业化现状及其发展对策 被引量:22
1
作者 东营 高荣岐 刘强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32-134,共3页
主要以糯玉米、甜玉米为例阐述了我国特用玉米产业化发展的现状,分析了当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对玉米生产结构的调整、优化以及高产、高效产业化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特用玉米 产业化 发展对策
下载PDF
热带亚热带玉米种质的利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2
作者 刘治先 张发军 +4 位作者 孟昭东 韩静 郭庆法 汪黎明 东营 《山东农业科学》 2000年第4期49-51,共3页
玉米种质的遗传多样性贫乏、遗传基础狭窄早已引起玉米育种界的关注。热带亚热带玉米种质遗传多样性丰富、抗逆性强、叶片持绿性好 ,是拓宽温带玉米种质基础 ,提高抗逆性和生产潜力等不可多得的异源种质。采用现代玉米育种手段和途径 ,... 玉米种质的遗传多样性贫乏、遗传基础狭窄早已引起玉米育种界的关注。热带亚热带玉米种质遗传多样性丰富、抗逆性强、叶片持绿性好 ,是拓宽温带玉米种质基础 ,提高抗逆性和生产潜力等不可多得的异源种质。采用现代玉米育种手段和途径 ,把热带亚热带玉米种质导入温带育种材料中 ,经过改良、创新 ,构建新的杂种优势群和杂种优势模式 ,具有广阔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热带亚热带种质 育种材料 杂交利用
下载PDF
玉米花药培养中影响褐变的几个因素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刘强 张春庆 东营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9-40,43,共3页
对影响玉米花药培养中褐变发生的几个因素进行研究表明:外植体的消毒方法、受胁迫程度、基因型、培养基的种类、成份及激素配比都影响到了褐变的发生。通过对以上几个因素的调整,使褐变得到了较好的控制,褐变率大大降低。
关键词 花药培养 褐变 激素配比 外植体 培养基 发生 基因型 因素 影响 初步研究
下载PDF
黄淮海糯玉米育种研究进展分析 被引量:10
4
作者 汪黎明 王志武 +3 位作者 东营 李杰文 马兰 刘玉敬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4-76,共3页
通过对2005~2008年黄淮海地区糯玉米区试结果的分析,从参试品种的数量、来源、品质、产量和抗病虫能力方面,探讨糯玉米的研究进展、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
关键词 糯玉米 黄淮海地区 区域试验
原文传递
黄粉虫蛋白资源的利用研究概况 被引量:8
5
作者 李渐鹏 徐同成 +3 位作者 东营 邓鹏 杜方岭 邱斌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15年第7期36-38,共3页
综述了黄粉虫蛋白的营养价值、食用安全性、蛋白的提取及其在食品、饲料、医药等方面开发应用的研究进展,指出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旨在为研发新的黄粉虫蛋白产品提供参考。
关键词 黄粉虫 蛋白质 提取 综合利用
下载PDF
我国玉米种子生产中的风险预测与防范 被引量:6
6
作者 东营 方志军 +4 位作者 赵苏娴 丁照华 李杰文 王志武 张永涛 《山东农业科学》 2011年第10期117-119,共3页
根据我国玉米种子生产现状及近10年来西北地区玉米制种基地的相关统计数据和案例,对我国玉米种子生产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防范风险的措施,对指导种子企业的生产实践具有一定的意义。
关键词 玉米种子 生产 风险 分析 防范
下载PDF
葡萄灰葡萄孢生长及产孢条件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李廷刚 陈广霞 +1 位作者 张倩倩 东营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6-11,共6页
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可引起葡萄灰霉病,严重影响葡萄产量和品质。探索不同培养基、温度、光照、碳源、氮源等对葡萄灰葡萄孢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产生的影响,以及菌丝与分生孢子的致死温度和时间,旨在探索灰葡萄孢生长及产孢的最... 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可引起葡萄灰霉病,严重影响葡萄产量和品质。探索不同培养基、温度、光照、碳源、氮源等对葡萄灰葡萄孢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产生的影响,以及菌丝与分生孢子的致死温度和时间,旨在探索灰葡萄孢生长及产孢的最佳条件。结果显示,灰葡萄孢菌丝生长的最适培养基为PDA培养基,最适温度25℃;产孢最适培养基为MSM培养基,最适温度23℃;在培养基pH3~11范围内灰葡萄孢均能生长并产生分生孢子,菌丝生长和产生分生孢子的最适pH均为6;灰葡萄孢以葡萄糖和乳糖为碳源时生长速率和产孢量达到最佳,而蛋白胨则为灰葡萄孢生长和产孢的最佳氮源;菌丝的致死条件是50℃处理25 min或55℃处理10 min;分生孢子的致死条件是45℃处理30 min或50℃处理10 min。研究为葡萄灰霉病的有效防治及分子生物学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 灰葡萄孢 菌丝生长速率 产孢量
下载PDF
玉米株型和轴色性状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曹冰 李现奎 +5 位作者 李临江 潘月胜 刘玉敬 李杰文 东营 王志武 《山东农业科学》 2007年第2期8-9,共2页
对玉米株型和轴色性状的遗传分析表明,F2株型性状分离符合9∶6∶1的比例,受两对基因控制,两基因间存在互作,表现为积加作用,两基因同时为显性时表现为紧凑型,其中之一显性时表现为半紧凑型,同时隐性时表现为松散型;轴色性状的分离符合3... 对玉米株型和轴色性状的遗传分析表明,F2株型性状分离符合9∶6∶1的比例,受两对基因控制,两基因间存在互作,表现为积加作用,两基因同时为显性时表现为紧凑型,其中之一显性时表现为半紧凑型,同时隐性时表现为松散型;轴色性状的分离符合3∶1的比例,受一对基因控制,其中红轴对白轴显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株型 轴色 遗传分析
下载PDF
大麦小孢子原位发育过程中二态性现象的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王志武 东营 +3 位作者 潘月胜 刘玉敬 李杰文 刘铁山 《山东农业科学》 2002年第5期7-9,共3页
对大麦不同原位发育时期小孢子直径测量和小孢子活力镜检的结果表明 ,小孢子原位发育过程中小孢子群体存在二态性现象———活力小孢子和衰败小孢子同时存在。对小孢子二态性现象的研究 ,有助于透彻地理解小孢子不同原位发育时期的特点 ... 对大麦不同原位发育时期小孢子直径测量和小孢子活力镜检的结果表明 ,小孢子原位发育过程中小孢子群体存在二态性现象———活力小孢子和衰败小孢子同时存在。对小孢子二态性现象的研究 ,有助于透彻地理解小孢子不同原位发育时期的特点 ,同时为大麦单雄生殖的研究提供帮助。给出的大麦穗子的I L值和小孢子发育时期之间的关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 小孢子 原位发育 二态性现象 活力小孢子 衰败小孢子 单雄生殖
下载PDF
山东省玉米种子产业现状及其发展对策 被引量:2
10
作者 东营 王志武 +4 位作者 李杰文 潘月胜 李临江 曹兵 高荣岐 《山东农业科学》 2006年第5期99-101,共3页
分析了山东省玉米生产、育种概况和玉米种子产业发展现状,提出了玉米种子产业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 山东 玉米种子 产业发展
下载PDF
超临界CO_2法萃取花生油脚中磷脂工艺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4
11
作者 邓鹏 孙文佳 +3 位作者 徐同成 贾敏 东营 刘丽娜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17年第1期55-59,共5页
为探究响应面优化超临界CO_2法萃取花生油脚中磷脂的工艺条件,采用超临界CO_2法萃取花生油脚中磷脂,以花生磷脂的提取率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利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对萃取工艺的关键因素萃取压力、萃取温度、CO_2流速进行优... 为探究响应面优化超临界CO_2法萃取花生油脚中磷脂的工艺条件,采用超临界CO_2法萃取花生油脚中磷脂,以花生磷脂的提取率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利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对萃取工艺的关键因素萃取压力、萃取温度、CO_2流速进行优化。结果显示: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压力和萃取温度的交互作用对花生磷脂提取率的影响极显著。优化得到超临界CO_2法提取花生油脚中磷脂的最优条件为萃取压力31.64MPa、萃取温度45.59℃、CO_2流速7.02L/h、乙醇添加量为2%,此条件下花生油脚中花生磷脂的提取率为93.43%。说明采用超临界CO_2萃取法从花生油脚中萃取花生磷脂可以提高花生油脚的资源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油脚 磷脂 超临界CO2萃取 响应面法
下载PDF
2000~2009年山东省审定玉米品种主要农艺性状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东营 王志武 +4 位作者 李杰文 丁照华 方志军 张永涛 吴玉川 《山东农业科学》 2011年第8期21-24,共4页
以2000~2009年山东省审定的普通玉米品种为材料,运用简单分析、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其主要农艺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玉米果穗秃尖长呈下降趋势,性状改良效果明显;较对照品种的增产幅度呈下降趋势,说明产量水平没有突破... 以2000~2009年山东省审定的普通玉米品种为材料,运用简单分析、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其主要农艺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玉米果穗秃尖长呈下降趋势,性状改良效果明显;较对照品种的增产幅度呈下降趋势,说明产量水平没有突破;出籽率与产量正相关(R=0.178),出籽率的增加对产量提高的贡献最大,直接通径系数为4.88;生育期与产量亦正相关(R=0.154),说明生育期的变化对产量结果也产生了较大影响,直接通径系数为1.6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省 审定玉米品种 农艺性状 相关分析 通径分析
下载PDF
BHT的电化学性质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邓鹏 东营 +1 位作者 李桂龙 薛文通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13年第10期29-31,共3页
油脂在热、光、重金属和辐射等因素下,极易发生氧化而产生酸败,为此,需要在油脂中添加不同种类的抗氧化剂延缓氧化,达到延长货架期的目的。2,6—二丁基羟基甲苯(BHT)是油脂中常用的抗氧化剂。本文基于抗氧化剂BHT的介电性质,探讨了BHT... 油脂在热、光、重金属和辐射等因素下,极易发生氧化而产生酸败,为此,需要在油脂中添加不同种类的抗氧化剂延缓氧化,达到延长货架期的目的。2,6—二丁基羟基甲苯(BHT)是油脂中常用的抗氧化剂。本文基于抗氧化剂BHT的介电性质,探讨了BHT的电化学行为。研究中以Nafion修饰玻碳电极作为工作电极、以LiClO4乙腈溶液作为电解质,采用循环伏安扫描测定法(CSV),从BHT的电化学性质方面对其抗氧化机理进行了阐述,且得到了在1.65×10-5—1.65×10-4mol/L范围内BHT加入量与氧化峰电流呈良好的线性关系,以探讨建立一种新型的油脂中抗氧化剂添加量快速测定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HT 电化学性质 循环伏安扫描 峰电流
下载PDF
食用玉米产业化开发进展 被引量:3
14
作者 杜方岭 王同燕 +2 位作者 东营 韩伟 张永涛 《山东农业科学》 2005年第4期70-71,共2页
以糯玉米、甜玉米为例阐述了我国食用玉米产业化发展的现状和可行性,分析了当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对玉米生产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以及高产、高效产业化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食用玉米 产业化 发展对策
下载PDF
山东省玉米种子产业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3
15
作者 方志军 东营 +2 位作者 王志武 李杰文 李临江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7年第3期500-503,共4页
主要从山东玉米品种选育、种子生产和种子经营三方面阐述了山东省玉米种子产业的发展概况,进一步分析了当前玉米种子产业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且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对山东的玉米种子产业的发展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山东 玉米种子产业 问题 发展对策
下载PDF
实施名牌战略构筑强势品牌——对中国种业“品牌经营”的思考 被引量:1
16
作者 东营 刘开昌 +1 位作者 潘月胜 马兰 《种子科技》 2000年第6期312-314,共3页
适应中国加入 WTO后种子产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和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 ,充分剖析、认识了实施品牌战略的必要性。根据中国种业的实际条件 ,提出了实施品牌战略、构筑强势品牌的途径和策略。
关键词 名牌战略 品牌经营 种子产业 中国 种子质量
下载PDF
磷脂酶Lecitase Ultra用于花生油脱磷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刘丽娜 王洁 +4 位作者 陶海腾 邓鹏 徐同成 东营 刘振华 《山东农业科学》 2016年第2期108-111,共4页
利用磷脂酶将花生油中的非水化磷脂转化为水化磷脂是一种代替化学脱胶的新方法。采用新型磷脂酶Lecitase Ultra对花生油进行脱磷脂研究,确定了该方法的反应条件:酶添加量25 mg/kg,反应温度55℃,pH值5.0,反应时间2 h。在此条件下花生油... 利用磷脂酶将花生油中的非水化磷脂转化为水化磷脂是一种代替化学脱胶的新方法。采用新型磷脂酶Lecitase Ultra对花生油进行脱磷脂研究,确定了该方法的反应条件:酶添加量25 mg/kg,反应温度55℃,pH值5.0,反应时间2 h。在此条件下花生油磷脂残留量降到4.2 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油 磷脂酶Lecitase ULTRA 酶法脱磷
下载PDF
鲁单系列玉米新品种保护工作的进展与思考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玉敬 王志武 +5 位作者 潘月胜 李杰文 东营 王立军 曹冰 李临江 《山东农业科学》 2004年第1期14-15,23,共3页
鲁单系列玉米新品种申请植物新品种保护的工作起步较早,已经完成了鲁单981的品种保护,鲁单系列后续新品种正在积极准备申请保护。针对如何搞好鲁单系列玉米新品种的保护工作、加强受保护品种权的权益、新品种品种权的使用和转让等问题,... 鲁单系列玉米新品种申请植物新品种保护的工作起步较早,已经完成了鲁单981的品种保护,鲁单系列后续新品种正在积极准备申请保护。针对如何搞好鲁单系列玉米新品种的保护工作、加强受保护品种权的权益、新品种品种权的使用和转让等问题,我们进行了思考,并提出了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品种 保护 品种权 使用 转让 鲁单系列
下载PDF
杂交玉米鲁单981在西北地区高产制种技术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志武 东营 +4 位作者 王立军 潘月胜 刘玉敬 曹冰 李临江 《中国种业》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45-46,共2页
关键词 杂交玉米 鲁单981 西北地区 制种技术
下载PDF
农杆菌介导葡萄灰葡萄孢遗传转化条件优化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廷刚 东营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97-101,共5页
遗传转化是目前研究丝状真菌的重要技术策略。本研究建立并优化了农杆菌介导的葡萄灰葡萄孢遗传转化体系,使用农杆菌菌液将分生孢子稀释至1×10^(5)个/mL,涂布于含200μmol/mL乙酰丁香酮的共培养培养基上,于25℃共培养48 h,可达到... 遗传转化是目前研究丝状真菌的重要技术策略。本研究建立并优化了农杆菌介导的葡萄灰葡萄孢遗传转化体系,使用农杆菌菌液将分生孢子稀释至1×10^(5)个/mL,涂布于含200μmol/mL乙酰丁香酮的共培养培养基上,于25℃共培养48 h,可达到最高的遗传转化效率。随机选取的8个转化子均可稳定遗传潮霉素抗性,且均能扩增得到hph基因特异片段,其中6个为单拷贝插入,说明该遗传转化体系较为理想,可用于今后开展葡萄灰葡萄孢基因功能解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 灰葡萄孢 农杆菌介导 遗传转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