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35篇文章
< 1 2 5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渭北旱塬不同秸秆覆盖量对土壤水分和春玉米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65
1
作者 蔡太义 贾志宽 +4 位作者 郭芳倩 杨宝平 黄耀威 任小龙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3-48,共6页
为了探明不同秸秆覆盖量对渭北旱塬土壤水分及春玉米产量的影响,于2008-2009年在陕西合阳县旱农试验站进行了3个水平的秸秆覆盖量(4500、9000和13500kg/hm2)试验,以不覆盖为对照(CK)。2a结果表明,3个处理0~200cm土层平均土壤贮水量较C... 为了探明不同秸秆覆盖量对渭北旱塬土壤水分及春玉米产量的影响,于2008-2009年在陕西合阳县旱农试验站进行了3个水平的秸秆覆盖量(4500、9000和13500kg/hm2)试验,以不覆盖为对照(CK)。2a结果表明,3个处理0~200cm土层平均土壤贮水量较CK均显著提高,分别增加16.52、25.52和34.04mm(P<0.05);播后0~60d,农田蒸散量较CK分别减少4.43、8.23(P<0.05)和6.96mm(P<0.05);9000kg/hm2处理2年平均籽粒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表现最优,较CK分别提高11.03%(P<0.05)和9.25%(P<0.05),13500kg/hm2处理次之,4500kg/hm2处理最差。本研究表明,渭北旱塬春玉米生育期降水量低于390mm时,不同秸秆覆盖量处理蓄水保墒及增产效应明显,且以9000kg/hm2覆盖量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含水率 秸秆 覆盖量 渭北旱塬 春玉米 产量
下载PDF
PiCCO系统临床应用进展 被引量:57
2
作者 于湘友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1年第1期3-5,共3页
血流动力学监测是危重症患者病情评估及抢救治疗中一项重要监测手段。近年来危重症患者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不断发展,临床应用的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各有优势,但对手术室及ICU重症患者应用PiCCO系统监测血流动力学变化仍是首要选择。
关键词 血流动力学监测 PICCO
原文传递
不同秸秆覆盖量对春玉米田蓄水保墒及节水效益的影响 被引量:54
3
作者 蔡太义 贾志宽 +4 位作者 黄耀威 黄会娟 杨宝平 李涵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238-243,共6页
为了探明不同秸秆覆盖量对渭北旱原春玉米田蓄水保墒及节水效益的影响,2007—2009年度在合阳旱农试验站设置3个水平玉米秸秆覆盖量:4500(S1)、9000(S2)和13500kg/hm2(S3),以不覆盖为对照(CK)。结果表明,S1、S2和S3处理2m土层2年(2008和2... 为了探明不同秸秆覆盖量对渭北旱原春玉米田蓄水保墒及节水效益的影响,2007—2009年度在合阳旱农试验站设置3个水平玉米秸秆覆盖量:4500(S1)、9000(S2)和13500kg/hm2(S3),以不覆盖为对照(CK)。结果表明,S1、S2和S3处理2m土层2年(2008和2009)平均土壤贮水量,与CK相比,冬闲末分别高13.9、22.6和33.5mm;播种~拔节期分别高20.2、32.6和42.1mm;收获期分别高15.6、19.1和21.0mm。不同覆盖处理延缓了春玉米前期的生长,但加快了中后期的生长速度。S1、S2和S3处理2008年籽粒产量,较CK分别增产7.65%、16.19%和17.84%,增幅均达显著水平(P【0.05),2009年籽粒产量增长趋势和2008年相似,但前者整体低于后者。与CK相比,S1、S2和S3处理2年平均纯收益分别增加6.53%、16.89%和15.95%,同等产量节水率分别提高5.14%、8.35%和7.44%,节水效益分别增长50.07、81.31和72.30元/hm2。本研究表明,春玉米生育期降水量低于390mm时,9000kg/hm2秸秆覆盖量综合表现较优,是渭北旱原及同类生态区适宜的覆盖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 秸秆 覆盖量 春玉米 产量 节水效益 渭北旱原
下载PDF
嵌入式TCP/IP实现的研究和分析 被引量:25
4
作者 陈文艺 宋焕生 《西安邮电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56-60,共5页
文章先阐述了嵌入式设备接入Internet的方案,然后在软件方面,探讨了嵌入式TCP/IP协议栈的通信协议层次模型,并分析了主要协议实现的要点,提出了新的想法。在硬件方面,分析了单片机的存储问题和以太网控制器的控制问题。
关键词 嵌入式设备 TCP/IP 单片机 以太网控制器
下载PDF
甘肃省2008-2012年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及病原学研究 被引量:42
5
作者 于德山 张勇 +8 位作者 陈建华 段莉平 赵晓虹 李晓嫘 孙强 陈晓 刘建锋 郑云鹤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5-32,共8页
分析甘肃省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及病原学特征,为制定有效的防控策略提供依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甘肃省手足口病发病资料进行分析,采集的病例临床标本用RT—PCR或Real-time PCR法检测肠道病毒(Human enterovirus,HEV)核酸... 分析甘肃省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及病原学特征,为制定有效的防控策略提供依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甘肃省手足口病发病资料进行分析,采集的病例临床标本用RT—PCR或Real-time PCR法检测肠道病毒(Human enterovirus,HEV)核酸,用RD和HEp-2细胞分离病毒,阳性病毒株采用RT—PCR方法扩增全长VP1编码区后,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2008-2012年共报告手足口病病例52550例,包括重症病例205例,死亡病例27例。5年全省发病率依次为22.42/10万、49.29/10万、47.20/10万、27.27/10万和55.84/10万,全省14个市州均有发病。兰州市发病数最高为16001例,占全省病例的30.45%,发病集中在5~7月,占全年病例的51.69%,男女性别比为1.69;1,其中5岁以下儿童发病占87.59%。对5416例病例标本进行了实验室检测,HEV核酸阳性3322例(阳性率61.34%),其中肠道病毒A组71型(Enterovirus A71,EV71)占46.96%,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sackievirus A16,CVA16)占41.57%,其他HEV占11.47%。对186例重症病例进行实验室检测,HEV核酸阳性114例(阳性率61.29%),其中EV71占82.46%;对25例死亡病例进行实验室检测,均为EV71感染。从3111份临床标本(咽拭子2123份,粪便705份,疱疹液705份)分离到病毒402株,其中EV71占70.15%,CVA16占27.11%,其它柯萨奇A组病毒占3.98%,柯萨奇B组病毒占2.49%,埃可病毒占1.74%,腺病毒占1.99%。流行HEV的基因型分析结果显示,2008~2012年分离到的194株EV71均为C4基因亚型的C4a进化分支;45株CVA16均为B1基因亚型,其中12株属于Bla进化分支,33株属于Blb进化分支,2012年Blb已成优势亚型。结论是甘肃省手足口病在5岁以下儿童感染率最高,主要病原为EV71和CVA16,发病率随感染病原型别的不同呈现波浪形变化,不同病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甘肃省 流行病学 肠道病毒71型 柯萨奇病毒A组16型
原文传递
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影响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32
6
作者 袁良娟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20年第3期359-361,共3页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目前呼吸内科发生率较高的一种疾病,且该病好发于老年人群,患者临床特征主要表现为持续气体受限和肺功能损伤等,临床表现为气促、呼吸困难以及反复咳嗽等,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产生严重的威胁[1]。
关键词 综合护理干预 呼吸内科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功能损伤 负性情绪 患者临床特征 呼吸困难 老年人群
下载PDF
不同林地土壤有机碳储量及垂直分布特征 被引量:28
7
作者 杨晓梅 程积民 +1 位作者 韩娟娟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32-135,共4页
基于样地调查与室内分析,研究了黄土高原子午岭林区天然柴松林、辽东栎林及人工油松林3种林地土壤有机碳储量及其垂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3种林地土壤有机碳含量柴松林为13.67g/kg,辽东栎林为13.95g/kg,油松林为11.43g/kg,并随着土... 基于样地调查与室内分析,研究了黄土高原子午岭林区天然柴松林、辽东栎林及人工油松林3种林地土壤有机碳储量及其垂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3种林地土壤有机碳含量柴松林为13.67g/kg,辽东栎林为13.95g/kg,油松林为11.43g/kg,并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呈现递减的趋势,不同林分变化幅度差异不同,且各土层间的差异达到了显著性水平。(2)3种林地土壤有机碳密度差异显著,土层间碳密度变化范围为1.06~3.67kg/m2,并随土壤深度增加而减少;在整个土壤垂直剖面上,有机碳碳密度在9.38~11.43kg/m2之间,其中0~50cm深度碳密度的贡献率达80%以上。(3)3种林地土壤碳储量偏低,平均为105.2t/hm2,不同林分间的差异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碳 碳储量 垂直分布 森林类型
下载PDF
ARIMA模型在肺结核发病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27
8
作者 王玉明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07-509,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自回归滑动平均混合模型(ARIMA)预测肺结核发病率的可行性。方法应用SPSS13.0软件对甘肃省2000年1月~2008年6月肺结核逐月发病率进行ARIMA建模拟合;用2008年7~12月逐月发病率检验模型,并进一步预测2009年分月发病情况。... 目的探讨应用自回归滑动平均混合模型(ARIMA)预测肺结核发病率的可行性。方法应用SPSS13.0软件对甘肃省2000年1月~2008年6月肺结核逐月发病率进行ARIMA建模拟合;用2008年7~12月逐月发病率检验模型,并进一步预测2009年分月发病情况。结果模型ARIMA(0,1,1)(1,1,0)12(不含常数项)所有参数都通过统计学检验,残差序列是白噪声,拟合优度相对最好,参数间弱相关(r=0.269),用模型进行预测,其预测值与实际值之间的平均相对误差为0.046,模型预测精度较高。结论自回归滑动平均混合模型可很好地模拟和预测肺结核发病率在时间序列上的变动趋势,将其应用于肺结核发病预测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IMA模型 预测 肺结核
下载PDF
构建整体性绩效管理框架:西方政府绩效管理的新视点 被引量:25
9
作者 卓越 林敏娟 《中国行政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6-30,共5页
进入21世纪,西方政府较为普遍建立起整体性的绩效管理框架,拓展了绩效管理的发展空间,推进了绩效管理的发育成熟。绩效管理框架凸显指标体系的元工具作用、加强组织实施的操作流程,是西方政府绩效管理发展新阶段的明显标志。
关键词 西方政府 整体性框架 绩效管理
原文传递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猪肉中66种兽药残留的研究 被引量:25
10
作者 班付国 胡兴娟 +4 位作者 吴宁鹏 彭丽 周红霞 毛建辉 《中国兽药杂志》 2014年第6期40-51,共12页
建立了猪肉中磺胺类、氟喹诺酮类、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林可胺类、硝基咪唑类、氯霉素类、解热镇痛类、抗病毒类、镇定剂类和头孢类等11类66种药物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检测方法。样品经乙腈-甲醇(V/V,95:5)和乙腈... 建立了猪肉中磺胺类、氟喹诺酮类、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林可胺类、硝基咪唑类、氯霉素类、解热镇痛类、抗病毒类、镇定剂类和头孢类等11类66种药物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检测方法。样品经乙腈-甲醇(V/V,95:5)和乙腈-水(V/V,15:2)溶液分别提取后,Agela Cleanert@PEP-2固相萃取柱净化后采用UPLC—MS/MS测定,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猪肉中66药物检测限为O.2~5μg/kg,定量限为0.5-20μg/kg。在2~100μg/kg添加浓度范围内药物回收率在35%~140%之间,批内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20%。本方法可实现对多种兽药的同时检测,为动物源性食品中药物残留监控提供快速、灵敏的分析手段,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肉 残留 测定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下载PDF
2003-2018年甘肃省百日咳流行病学特征 被引量:24
11
作者 焦永卓 李晓波 +4 位作者 崔亮亮 安婧 张晓曙 张秉玲 《中国疫苗和免疫》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60-663,共4页
目的分析甘肃省2003-2018年百日咳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利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2003-2018年甘肃省百日咳病例,描述性分析发病特征。结果甘肃省2003-2018年共报告百日咳1916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0.45/10万;报告发病率从2003年的... 目的分析甘肃省2003-2018年百日咳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利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2003-2018年甘肃省百日咳病例,描述性分析发病特征。结果甘肃省2003-2018年共报告百日咳1916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0.45/10万;报告发病率从2003年的1.11/10万下降到2014年的0.19/10万,再上升至2018年的1.11/10万;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年均报告发病率分别为0.58/10万、0.36/10万、0.31/10万;0岁、1-4岁、5-9岁、≥10岁病例分别占39.82%、41.65%、14.41%、4.12%。结论甘肃省百日咳发病呈回升趋势,以小年龄儿童为主。建议加强百日咳监测,并开展重点人群或地区的百日咳发病危险因素和免疫策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日咳 流行特征
原文传递
兰州地区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住院病例病原谱研究 被引量:23
12
作者 于德山 李红育 +5 位作者 姜中毅 李保娣 段莉平 赵海 张慧 《中国病毒病杂志》 CAS 2012年第1期42-46,共5页
目的掌握兰州地区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SARI)住院病例病原谱的流行及构成。方法自2009年12月至2011年3月在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共采集符合SARI病例定义的咽拭子248人份,用实时荧光PCR方法检测流感病毒。对其中184例病例用多重PCR方法检测12... 目的掌握兰州地区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SARI)住院病例病原谱的流行及构成。方法自2009年12月至2011年3月在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共采集符合SARI病例定义的咽拭子248人份,用实时荧光PCR方法检测流感病毒。对其中184例病例用多重PCR方法检测12种病毒及6种细菌,阳性标本进行流感病毒的分离与鉴定。结果 248例接受荧光PCR检测的病例中,46例(18.55%)流感病毒核酸阴性,其中,甲型H1N1流感病毒23例,H3N2亚型14例,甲型未分型5例,乙型4例,分离出流感病毒9株。184例病例多重PCR检测结果显示,总病原核酸检出率为69.02%(127/184),病毒类病原核酸检出率为42.93%(79/184)。流感病毒核酸阳性病例36例,阳性率19.56%(36/184)。呼吸道合胞病毒A/B阳性22例,阳性率11.96%,副流感病毒1~4型11例(5.98%),鼻病毒8例(4.35%),腺病毒7例(3.80%),偏肺病毒4例(2.17%),冠状病毒3例(1.63%);细菌核酸检出率为53.26%(98/184),其中肺炎链球菌52.17%(96/184),流感嗜血杆菌5.98%(11/184),肺炎支原体为4.89%(9/184);检出2种及以上病原合并感染的病例29.35%(54/184);未检出肺炎衣原体。肺炎链球菌阳性的96例病例中有54例(56.25%)同时检出其他病原。结论兰州市SARI病例的病毒类病原主要为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副流感病毒、鼻病毒、腺病毒、偏肺病毒、冠状病毒等,细菌类病原主要为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肺炎支原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SARI) 流感病毒 病原
原文传递
边远地区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干预效果分析 被引量:21
13
作者 高丽 李慧 +3 位作者 漆可发 杭小平 刘长江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255-1256,共2页
目的探索甘肃省农村边远地区提高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的主要影响因素及有效的对策。方法选择乙肝疫苗接种率较低的定西市渭源县、岷县及庆阳市宁县、合水县的8个乡镇32个行政村,抽取其中2003年1月1日-2005年2月28日期间出生的儿童1... 目的探索甘肃省农村边远地区提高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的主要影响因素及有效的对策。方法选择乙肝疫苗接种率较低的定西市渭源县、岷县及庆阳市宁县、合水县的8个乡镇32个行政村,抽取其中2003年1月1日-2005年2月28日期间出生的儿童1107名,进行乙肝疫苗接种率、未接种或未及时接种的原因等问卷调查,从中选取821名儿童家长、卫生院妇产科医生和乡村医生261名,开展乙肝疫苗接种知识宣传教育和专业培训等干预措施。分析影响乙肝疫苗接种率和首针及时接种率影响因素,评价干预措施效果。结果采取干预措施后,乙肝疫苗首针接种率和首针及时接种率由干预措施前的93.93%,44.75%提高到94.02%,77.17%。乡和村2级医务人员的乙肝防治知识知晓率由43.85%提高到87.79%;儿童家长知晓率由52.84%提高到91.3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取社会宣传动员和基层医务人员乙肝知识培训是提高边远地区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的有效干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疫苗 及时接种率 免疫预防
下载PDF
甘肃省哨点医院流感样病例ARIMA模型预测 被引量:22
14
作者 王新华 +7 位作者 白亚娜 李保娣 任晓卫 胡晓斌 张慧 秦林原 姜中毅 李娟生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28-230,共3页
自回归滑动平均混合(autoregressiveintegratedmovingaverage,ARIMA)模型在部分传染病中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其拟合效果好,预测效果可靠,能较好地辅助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的急性呼吸道... 自回归滑动平均混合(autoregressiveintegratedmovingaverage,ARIMA)模型在部分传染病中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其拟合效果好,预测效果可靠,能较好地辅助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之一,其流行具有周期性。对流感监测并开展有效的预测分析对于认识流感流行规律和预防流感流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甘肃省自2006年以来开始实施较为系统的流感症状监测,形成了较稳定的流感监测网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IMA模型 流感 预测 时间序列
原文传递
甘肃省乙型肝炎流行病学特征和控制策略 被引量:19
15
作者 李慧 +3 位作者 刘建地 高丽 崔富强 卢欣婷 《中国计划免疫》 2003年第6期326-328,共3页
为了解甘肃省乙型肝炎 (乙肝 )流行病学特征 ,为制定控制策略提供依据 ,对 1990~ 2 0 0 1年的乙肝疫情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 :1990年以来 ,甘肃省乙肝发病呈上升趋势 ,年均发病率 89/ 10万 ,近年发病率维持在 133/10万左右 ,是全... 为了解甘肃省乙型肝炎 (乙肝 )流行病学特征 ,为制定控制策略提供依据 ,对 1990~ 2 0 0 1年的乙肝疫情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 :1990年以来 ,甘肃省乙肝发病呈上升趋势 ,年均发病率 89/ 10万 ,近年发病率维持在 133/10万左右 ,是全国平均发病率的 3倍 ,2 0 0 1年居全省各类传染病发病首位。发病年龄集中于 15~ 4 4岁 ,<5岁儿童发病构成逐年下降。乙肝病毒表面抗原 (HBsAg)携带率 5 %~ 7% ,HBV感染仍处于较高水平。今后要开展和加强乙肝监测 ,提高乙肝疫苗接种率 ,加强血液制品的监督管理 ,重视安全注射 ,开展宣传教育 ,以有效控制乙肝流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 乙型肝炎 流行病学 控制策略
原文传递
天南星属植物研究进展(综述) 被引量:15
16
作者 杜树山 +1 位作者 徐艳春 魏璐雪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49-51,共3页
关键词 天南星 同属植物 综述 化学成分 药理 研究进展
原文传递
黄土高原子午岭人工油松林碳储量与碳密度研究 被引量:18
17
作者 程积民 +3 位作者 杨晓梅 韩娟娟 范文娟 胡秀娟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33-137,共5页
为准确估计子午岭林区人工油松林群落的碳库分配特征,运用湿烧法对该群落空间尺度上的碳储量及碳密度进行了估算,并分析了各层次碳储量分配特征。结果表明,人工油松林群落平均含碳率为0.4462,空间尺度上各层次差异显著;整个油松林碳储量... 为准确估计子午岭林区人工油松林群落的碳库分配特征,运用湿烧法对该群落空间尺度上的碳储量及碳密度进行了估算,并分析了各层次碳储量分配特征。结果表明,人工油松林群落平均含碳率为0.4462,空间尺度上各层次差异显著;整个油松林碳储量为7.6498Tg(1Tg=106t),储碳密度为164.55t/hm2,各层碳储量依次为:土壤>乔木层>枯落物层>草本层>灌木层,从而呈现空间分配不均的特征。此外,子午岭人工油松林林龄在20a,生长进入中期,林相整体生长旺盛,此阶段若对林木实施规范的人工抚育管理措施,将使其具有较大的碳吸存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子午岭 人工油松林 碳密度 碳储量
下载PDF
子午岭不同林地土壤有机碳及养分储量特征分析 被引量:18
18
作者 杨晓梅 程积民 +2 位作者 韩娟娟 范文娟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30-134,共5页
采用野外调查、取样和室内实验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黄土高原子午岭林区3种林地土壤有机碳和全量养分储量的分布特征及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研究区3种林地土壤有机碳含量为3.9~37.6g/kg,平均含量为13.02g/kg,辽东栎林地最高,其次... 采用野外调查、取样和室内实验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黄土高原子午岭林区3种林地土壤有机碳和全量养分储量的分布特征及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研究区3种林地土壤有机碳含量为3.9~37.6g/kg,平均含量为13.02g/kg,辽东栎林地最高,其次为柴松林,人工油松林地最低;(2)土壤有机碳含量随深度增加而递减,其中柴松林地的垂直变化幅度最大,达88.86%。3种林分土壤碳密度差异显著,其各土层变化范围为1.06~3.67kg/m2,土壤碳密度亦随深度增加而减少。对于整个土层(0-90cm)而言,各林分土壤碳密度为9.38~11.43kg/m2;(3)不同养分储量在3种林分之间表现的规律性及相关性不同。有机碳和各全量养分储量随土壤深度增加均呈减小趋势,有机碳和全氮表现尤其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午岭 林地 有机碳储量 土壤养分
下载PDF
2010-2015年甘肃省发热呼吸道症候群病原体监测结果 被引量:19
19
作者 杨玫 +5 位作者 牛丽霞 蒋小娟 朱莞琪 李学朝 张继巍 李娟生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908-911,共4页
目的了解甘肃省2010-2015年发热呼吸道症候群的病原特征及其变化规律,为提供针对性的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观察性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分析六年来病原感染模式和主要病原的季节变化规律。结果病原阳性检出率逐年提高,总体来说40岁以... 目的了解甘肃省2010-2015年发热呼吸道症候群的病原特征及其变化规律,为提供针对性的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观察性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分析六年来病原感染模式和主要病原的季节变化规律。结果病原阳性检出率逐年提高,总体来说40岁以上病例的阳性检出率较年少者高。病毒检出顺位前两位分别是人流感病毒和鼻病毒,细菌前两位是肺炎链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且四种病原位次在各年度较为稳定。混合感染情况以细菌合并病毒感染为主,最常见为肺炎链球菌合并其他病原感染。探索上述四种主要病原在2010-2015年各年度的月份分布,人流感病毒以11月~次年2月高发,但2015年5、8、9月份也有发病高峰;鼻病毒主要在8~10月高发,于2011年5月和7月也有高发特征;流感嗜血杆菌在以8~10月份分布较多;肺炎链球菌主要以2、8、10、11月份分布较多,但在2015年度4、5月也高发。结论 2010-2015年甘肃省发热呼吸道症候群不同病原有其各自的季节性特征,人流感病毒和鼻病毒有明显的季节性,肺炎链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季节性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热呼吸道症候群 病原体监测 变化规律
原文传递
应用地理信息系统研究甘肃省麻疹流行的空间分布规律 被引量:16
20
作者 薛亚婷 刘勇 +1 位作者 李慧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7年第1期51-54,共4页
目的对甘肃省麻疹流行的空间分布规律进行分析和研究。方法利用甘肃省2001—2004年的县级麻疹发病资料建立数据库,在Arc GIS 9.0软件的支持下,把甘肃省县级数字地图与建立的数据库关联并对统计资料进行四分位法和Moran's I空间自... 目的对甘肃省麻疹流行的空间分布规律进行分析和研究。方法利用甘肃省2001—2004年的县级麻疹发病资料建立数据库,在Arc GIS 9.0软件的支持下,把甘肃省县级数字地图与建立的数据库关联并对统计资料进行四分位法和Moran's I空间自相关法分析,确定出高发病区域。结果甘肃省麻疹的空间分布呈现出显著的空间集聚现象,发病地区具有明显的空间自相关性,即病情分布的高密度区与高密度区邻接,低密度区与低密度区邻接;确定出庆阳和兰州为两个高发病区域;建立了甘肃省麻疹病情空间关联分布专题地图。结论得出了甘肃省麻疹发病的高发地区,提出了预测和控制麻疹传播和流行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信息系统 麻疹 空间分析 空间自相关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